科教融合视阈下材料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理实一体化”教学
浅析“理实一体化”教学作者:余丽娟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28期余丽娟(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把专业知识与实训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而且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在多次尝试“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后,也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想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教师必须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不能走形式主义。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能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人才。
但因长期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职业院校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也有实训环节的教学,可仍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
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融为一体,目前已逐渐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 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教学与实训穿插进行,如何才能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尺度并不好把握。
下面以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为例谈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方法:1做好教学过程设计1.1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2选好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及工器具1.3 安排好教学过程及教学环节1.4做好学生分组及设备配置1.5明确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6在作业中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2组织好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讲授和操作示范、学生分组、操作训练等内容。
这一部分是教案的核心内容,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这里,就以《电机与变压器》中“变压器”一节为例。
将理论教材中“变压器”一节与实训教材中“变压器构造与拆装”一节合并为"变压器构造与拆装"课题。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2.1 向学生展示变压器实物,并介绍变压器结构外型,说明变压器的作用,让学生从外部初次认识变压器2.2现场集中指导学生(1)一般五到六名学生共用一台变压器及一整套拆装工具(2)按照教师演示的拆卸操作顺序一起拆卸变压器(3)拆卸时,每拆下一个零件,都要和学生讲清楚所使用的工具、操作方法及零件名称,并指导学生将所拆零件按拆装顺序排列在桌上,让学生开始从内部认识变压器。
“科教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探索研究
“科教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探索研究引言一、科教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科教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是指将科学知识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科学实践的开展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相互促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以跨学科融合为特点,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运用,旨在让学生全面发展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教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注重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整合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通过科学实验、实践探究和课外拓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在大学物理课程中,通过“科教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开展教学实践:1. 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问题式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梳理和整合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提高其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实验教学的时间和内容,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素养。
3. 加强课外科普活动,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可以通过组织科普讲座、参观科研实验室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方式,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其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上述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融合和运用,可以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让他们在大学物理课程中既能够有效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积极参与科学实践和研究活动,为将来的科研和创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口腔材料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方 法进 行 初 步探 索 。 关键词 : 口腔 材 料 学 ; 学改 革 ; 业教 育 ; 教 职 理论 实践 一 体 化 中 图分 类 号 : 4 7 G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3— 1 12 1 )9— 35— 2 17 2 l(0 2
高等专科学校传统 的课程结构是 , 先基础文化理 论课 、 专 后 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段式教学 , 其中心是 以学科 为核心 , 强 调了整个学科 的科学 l 系统性 、 生、 完整性 。在教 学模式上采取理 论 与实践教学分 开。在 实施 的过程 中, 材料 的组成 、 能在 前 , 性 实验在后 , 分段实践 , 分科教学 , 单科结业 。强调前 后一致性 、 完 整性 。在教学评价与信 息反馈 上, 常常 以每 个学 生的理论 考试
分数 为基准 。口腔材料学理论知识部分 的考试是 评价 该课程 的 依据 , 强化 了考试成绩. 对于学生掌握解决实际临床 应用 问题 的
练 习, 为了操作 更接近 临床 , 两人 一组 共用一 台 口腔综合 治疗 椅, 互相进行 口内真 实操作。并采用 小组竞赛 的方法 。这样可 以激发学生兴趣 、 提高积极性 , 在培 养临床操 作能力 的同时 , 也
于主动 , 在临床实践操作技 能训练 中掌握理论 , 在理论学 习中提 高临床操作技能 。多给学生 自己动手实践操作 的机会 。下面 我 以口腔材料学为例具体说下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专业培养 “ 能型” 才的 目标 和社会 对专业人 才知识 、 力、 技 人 能 素质 的需求规格的教育思想。形成我校特 色, 高教 学质量 , 提 是
理实一体化教法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理实一体化教法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往往是分开的,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而在实验室中进行实践操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的进步,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这就需要教育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实一体化教法应运而生,并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理实一体化教法的基本概念理实一体化教法是指以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实验之间的有机结合。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法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理实一体化教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上。
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而在实验课上,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机械基础课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机械原理,而在实验课上,学生可以通过装配和拆解机械零件来理解机械原理的具体应用,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理实一体化教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学生通过实验课的操作,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这些都是今后从事机械相关行业所必备的能力,理实一体化教法的应用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实验室教学2. 项目式教学在机械基础课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简单机械结构的设计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和制作。
浅析“理实一体化”教学
重力式挡土墙的基底应力分布不均尧抗滑稳定性不足严重影响其 安全性袁在重力式挡土墙上增设凹型墙卸荷板袁可以重新改变基底压 力分布袁有效减少挡土墙后回填土压力增加竖向稳定荷载袁提高重力 式挡土墙整体抗滑稳定性袁本文研究结论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与借
鉴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遥
揖参考文献铱 咱1暂陈仲颐袁周景星袁王洪瑾袁等.土力学[M].北京院清华大学出版社袁1994. 咱2暂何思明袁朱平一袁张小刚.带抗滑键的挡土墙设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袁 2003袁22渊7冤1211-1215. 咱3暂梅国雄袁宰金珉.考虑位移影响的土压力近似计算方法[J].岩土力学袁2001袁22 渊1冤院83-85. 咱4暂刘建航袁侯学渊援基坑工程手册[M]援北京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袁1997援 咱5暂尉希成援支挡结构设计手册[M]援北京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袁1995援 咱6暂陈忠达援公路挡土墙设计[M]援北京院人民交通出版社袁1999援
圆 组织好教学过程
. Al这l一教部R学分i过是gh程教t主案s要的包核R括心e讲内s授容e和袁r要v操充e作分d示体.范现尧出学教生师分的组主尧操导作作训用练和等学内生容的遥
主体作用遥在这里袁就以叶电机与变压器曳中野变压器冶一节为例遥将理论 教材中野变压器冶一节与实训教材中野变压器构造与拆装冶一节合并为" 变压器构造与拆装"课题遥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院 2.1 向学生展示变压器实物袁并介绍变压器结构外型袁说明变压器的 作用袁让学生从外部初次认识变压器 圆援圆 现场集中指导学生
揖参考文献铱 咱员暂贺应根袁夏金星援职业教育野双师型冶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 ,
2005(13). 咱圆暂陈怀俊.探索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J].交通 职业教育,2004(03). 咱猿暂张向阳.理实一体化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体会[J].职业技术,2009(111):44-45.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教育的要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当中。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际应用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的教学方式。
该教学方案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二、目标设定1.提高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兴趣和参与度;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3.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4.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选择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特点,选择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实践操作内容。
例如,在化学课堂上,可以进行各种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在物理课堂上,可以进行模拟实验和实际测量,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
在生物课堂上,可以进行活体观察和植物培育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2.教学方法选择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入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还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和反思总结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法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种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评价方法。
1.实践操作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运用能力。
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和实物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2.问题解决能力评价通过给学生提供问题和情境,考察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可以采用项目作业、小组讨论和口头答辩等方式进行评价。
3.团队合作评价通过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可以采用小组报告、小组成绩和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专业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初探
专业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初探第一篇:专业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初探专业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初探江苏省如皋大明电子职业中学杨忠平摘要: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着重进行整合专业课程,课程设置模块化;整合教学环境,时间、空间一体化;整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水平一体化;整合教师队伍,专业教师双师化;整合评价标准,质量评定社会化等几方面的改革工作。
深化与促进了专业教学改革,带动了产学研工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模块化专业教师双师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试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对于一些理论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进行实验不易理解的课程,技术性强,不进行训练难以掌握的课程,研究性强,不深入现场无法讲授的课程尤其适用。
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趋势,是职业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由学科型转向技术应用型转变的有效途径。
结合我校近几年的有效尝试,归结起来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整合专业课程,课程设置模块化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划相匹配套的教材。
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理实一体化教材要摒弃传统的专业教学课程方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各个知识点分解实践训练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训练。
在训练中让学生知其然。
教师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专业课程教学理实一体化模式研究
专业课程教学理实一体化模式研究作者:李慎瑰来源:《中国建筑科学》2015年第11期摘 ;要: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特点是规范类型多、实践性很强。
如何将规范融入到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此类课程的教学难点。
三本院校应注重理论,强化实践,不要以理论为主,将实践融入课堂。
在大土木范围内和本专业内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一个重要的分支,以此课程为研究对象,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工科专业课程上具有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特点及意义理实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是近些年在高等院校教学中进行探索、创新、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大胆突破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关注探索学习的过程,融教、学、做于一体,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职业技能。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
它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实现了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
土木工程学科传统的教学体系由基本教材、配套讲义、多媒体资料组成。
配套讲义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规范。
多媒体资料包括工程案例、授课视频、动画资料、模拟试卷等。
实践课程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在理论课程后进行的实践课程,在时间上是先理论后实践。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地点、教师相分离,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本课题的理实一体化是要做到①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融为一体。
②教学情境和教学手段融为一体。
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材料科学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材料类专业作为培养高素质材料科学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材料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1. 系统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涵盖材料类专业的各个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 实用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发展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和完善。
4. 可持续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三、实践教学体系内容1. 实验教学(1)基础实验: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制备与表征实验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2)专业实验: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开设相应实验课程,如高分子材料实验、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综合实验:结合专业课程,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毕业设计(1)选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毕业设计题目。
(2)指导: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
(3)实施: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3. 实习实训(1)企业实习:与材料类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校内实训:利用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资源,开展实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科研活动(1)参与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2)举办学术讲座:邀请材料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
(3)举办学术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保障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
工程认证下材料成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探索
工程认证下材料成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工程认证要求的不断提升,材料成型专业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理论教学往往与实践教学存在较大差距,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成为当前材料成型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方向之一。
在材料成型专业中,理论教学涉及材料的物理性质、加工工艺、成型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而实践教学则包括工艺操作、设备使用、实验实践等内容。
理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则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有效地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成为材料成型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材料成型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探讨有效的融合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估与总结,为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工程认证下材料成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与实践,旨在通过分析材料成型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进而提出有效的融合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劣,并对融合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与总结。
最终旨在为提高材料成型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也可为其他专业的教学融合提供借鉴和参考,拓宽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视野,为高等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2. 正文2.1 材料成型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分析材料成型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成型工艺、成型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等方面。
学生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材料成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实践教学内容则主要包括实际操作成型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进行实践操作、处理实际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等。
工程认证下材料成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探索
工程认证下材料成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认证已经成为了当前材料成型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材料成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成了当前该专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对工程认证下材料成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进行探讨,从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实际能力三个方面着手,探寻如何更好地开展该专业教学工作。
一、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在工程认证下材料成型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理论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提炼,而实践则是检验和应用理论的过程。
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要注重理论的教学,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原理。
然后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形式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理论的力量。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联系,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学校应当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设施和工作车间,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例如科研项目、技能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程认证下材料成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设多种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兴趣和擅长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还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邀请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举办行业讲座,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实践体验。
三、加强学生实际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学校可以在教学中设置更多的实践环节,例如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
设置更多的设计、制造、组装等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科教融合背景下材料化学专业材料表征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科教融合背景下材料化学专业材料表征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杜锟;柏元娟;陈志彦
【期刊名称】《当代化工研究》
【年(卷),期】2024()4
【摘要】科教融合是未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旋律。
材料结构表征是材料化学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本科教学实践,初步探究了科研融入教学应用于“材料结构表征”课程的教学改革。
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科教融汇协同育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为新时代高校构建“教育、科技、人才”循环育人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总页数】3页(P139-141)
【作者】杜锟;柏元娟;陈志彦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工程认证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r材料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2.“双万计划”背景下融合虚拟仿真的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3.双一流背景下化学专业《功能纳米材料》课程的融合教学实践探索
4.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融合
5.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材料专业“现代化学基础”课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程材料》基于理实一体化及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2018年6期高教学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教改新论《工程材料》基于理实一体化及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潘晓燕(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土木工程系,浙江嘉兴315041)摘要:文章对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采用理实一体化、雨课堂辅助教 学、多样化实验教学及综合性课程考核方式等多元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践,不仅提高了教学效 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工程材料;理实一体化;雨课堂;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96-000X(2018)06-0111-03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terials teaching fo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in Tongji Zhejiang College.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is taken from several aspects like integrat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employing ubiquitous network-aided teaching mode,and diversifying the methods of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assessment.The reform not only improves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stimulates the students'learning initiative,but also cultivates students'ability of practice,analyzing problems,solving problems and so on.Keywords:尽Materials;theory-practice integration;ubiquitous network-aided teaching mode;teaching reform工程材料课程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 业特色课,主要讲述常用工程材料的成分、性能、应用和选 材等方面的内容。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愈发急迫。
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往往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方案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理论课程: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2.实践课程:侧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2.项目实践: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实践,学习并应用所学的知识;3.讨论交流: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开展开放式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习成果的分享和碰撞。
五、实施步骤1.教学前准备: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准备相关教学内容;2.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3.项目实践:学生完成相关实践项目,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4.学习总结:学生针对实践项目进行总结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评价。
六、评估方法1.考试评估:定期进行理论知识的测试,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2.项目评估:对学生的实践项目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学习过程评价:教师和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学习过程的改进和优化。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的实施,相信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本教学方案,可能存在以下两种特殊的应用场合:1. 实验室(或实训场地)不足的情况在实验室(或实训场地)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教学方式:引入线上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方式,通过模拟实验进行实践操作,降低实验室(或实训场地)的使用需求。
“虚实结合、理实一体”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
够胜任相关 岗位 的生产操 作技能 , 传统 的 以学科体 系
为 中心 的课程体 系 与教学模 式 已难 以满足新 时期 高 职人才 培养 目标 的需 要Ⅲ 。
一
、
高职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及必要性
传 统的高职课程往往都是 本科压缩式课 程 , 课程 教 学 内容 大多 以理论知识 为 主 、 实 际操作 为辅 , 在教
2 014 年 1 2 月 第 51 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D U CAT I ON TE A CHI N G F OR UM
D ec . 2 O1 4
N 0. 51
“ 虚实结合 、 理实一体" 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
朱红波 , 王 伟, 孙立强 (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 院 , 新疆 独 山子
作者简 介 : 朱红波 ( 1 9 8 2 一 ) , 男, 辽宁抚顺人 , 克托玛依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质量控制 、 高职教育研究 。
-
2 3 7 -
2 0 1 4年 1 2月 第 5 1 期
教 育教 学论 坛 E D U C A TI O N T E A C H I N G F O R U M
关键 词 : 虚 实结合 ; 理 实一体 ; 课程; 教 学模式 中图分类 号 : G 7 1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5 1 — 0 2 3 7 — 0 2
高等 职业 技术 教育是 我 国高等教 育体 系 的重 要 组 成部分 , 是与经 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结 合最 紧密 的一 种高等教育类型 。 近几年来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的 快 速发展 、 行业产业 的转型升级对高等 职业教育 的人 才培养也提 出了新 的要 求 。《 教育部关 于 以就业 为导 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 的若干意见 》 明确指 出高职 教 育要 培 养 面 向生产 、 建设 、 服务 、 管理 第 一线 需要
“科教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探索研究
“科教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探索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开始关注“科教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
该模式通过将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提升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科教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和实践,以期为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研究和实践,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应用“科教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效果,旨在提高大学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当前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寻找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2. 探讨“科教一体化”教育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实际操作方法和具体应用;3. 分析实施“科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效果和影响;4. 基于实践案例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科教一体化”教育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优势和特点,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5. 探讨“科教一体化”教育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 正文2.1 科教一体化教育概述科教一体化教育是指将科学教育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和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旨在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知识的整合和交叉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科教一体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通过融入科技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科教一体化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面向理实一体化的高职专业课混合式学习体系建构课题实施方案
面向理实一体化的高职专业课混合式学习体系建构课题实施方案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面向理实一体化的高职专业课混合式学习体系,成为了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方案旨在建立一套面向理实一体化需求的高职专业课混合式学习体系,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融入实践环节,增强实际能力,满足就业市场需要。
方案实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提出以下实施方案:1.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融合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的混合式模式,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增加学生参与感。
2.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搭建开放型数字化教学平台,提供学生学习资源共享和交流的平台,完善学生课程花费和课程评价体系。
3.增强实践环节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和实验设施,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提高应用能力和实际技能水平。
4.建立行业合作机制加强学校与行业的联系,建立企业与学院联合培养的机制,通过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企业需要和市场趋势。
预期效果实施本方案后,预期获得以下效果:-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实践能力得到实质提升;-学生在企业就业市场上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学校的教学品牌得到提升;-行业合作机制的建立,加强与行业的紧密联系。
实施计划本方案的实施计划如下:-2019年12月-2020年1月: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确定教学资源和内容。
-2020年2月-2020年4月: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进行教师培训和学生宣传。
-2020年5月-2020年6月: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活动。
-2020年7月-2020年12月:整体监测与评估,完善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
本方案旨在强化高职教育的理实融合性,进一步促进学习和教学的有效性和开放性。
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有望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
特殊应用场合1: 职业技术学院对于职业技术学院,应该增加以下条款:•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确保学生获得充分的实践机会;•在教学计划中增加更多的实操课程,如实验课、技能培训等。
工程认证下材料成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探索
工程认证下材料成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探索随着社会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成型专业的教学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工程认证的要求下,对于材料成型专业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当前材料成型专业教学的挑战在现代社会,材料成型专业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前材料成型专业的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相互独立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缺乏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也缺乏对实践操作的熟练掌握。
由于工程认证的要求,对于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合起来,成为了当前材料成型专业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深度融合的必要性材料成型专业的教学,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指导实践操作,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正确应对问题。
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且,深度融合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与未来工作进行对接。
三、深度融合的具体探索针对目前材料成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的探索。
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将理论课和实践课进行紧密衔接,建立起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论学习来指导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来深化理论学习。
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设计一系列真实工程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可以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克服实际操作受到时间、空间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在考核方式方面,可以采用综合性考核方式,既考察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又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四、深度融合的意义和价值深度融合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科教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探索研究
“科教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探索研究1. 引言1.1 背景大学物理课程作为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观念的重要平台。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性教学和跨学科融合的内容。
如何将科学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界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科教一体化教育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和效果,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对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旨在为推进大学物理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一定的贡献。
1.2 研究意义科教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其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科教一体化教育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通过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科教一体化教育模式还能够促进师生互动,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的融合,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通过对科教一体化教育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探索研究,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启示和参考,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作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问题在进行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重要的研究问题。
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有效整合科学和教育的内容,使之相辅相成,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应对学生对传统物理学课程的晦涩难懂和缺乏兴趣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我们也需要关注如何评价和衡量科教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实际效果,从而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些研究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教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