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演替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一、引言群落演替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一个生态群落从初级阶段到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
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涉及到群落中物种组成、生物量、生产力、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变化。
群落演替的研究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根据群落演替的起始条件,可以将群落演替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1.原生演替(1)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群落演替的起始阶段,此时裸地上没有生物存在。
初级阶段的特点是土壤贫瘠,缺乏有机质和养分。
(2)先锋物种阶段:在初级阶段之后,一些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物种开始侵入裸地,形成先锋物种。
先锋物种能够改善土壤质量,为后续物种的侵入提供条件。
(3)草本植物阶段:随着先锋物种的生长和繁殖,草本植物开始侵入裸地,形成草本植物群落。
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能够占据更多的生态位。
(4)灌木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逐渐演替为灌木群落。
灌木植物的生长速度较快,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能够占据更多的生态位。
(5)乔木阶段:灌木群落逐渐演替为乔木群落。
乔木植物的生长速度较慢,但是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生态位占据能力。
2.次生演替(1)破坏阶段: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导致原有群落受到破坏,物种组成和生物量发生变化。
(2)恢复阶段:破坏后,群落开始逐渐恢复。
先锋物种侵入,逐渐改善土壤质量,为后续物种的侵入提供条件。
(3)草本植物阶段:随着先锋物种的生长和繁殖,草本植物开始侵入,形成草本植物群落。
(4)灌木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逐渐演替为灌木群落。
(5)乔木阶段:灌木群落逐渐演替为乔木群落。
三、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群落演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物种相互作用和人为干扰等。
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分等。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会有所不同。
2.物种相互作用物种相互作用是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34张PPT)
3、演替不一定是丰富度高的群落取代丰富度低 的群落,也可能出现负演替。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 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 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
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 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 处于劣势。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5)灌木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1)裸岩阶段
(2)地衣阶段 (3)苔藓阶段 (4)草本植物阶段 (5)灌木阶段 :更高的灌木在竞争中占
势;各种鸟类迁优入;群落结构较稳定,抵 御环境变化能力增强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在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 群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生在光裸 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过程是否 相同?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耕种的农田
(1)杂草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1)杂草阶段 :一年生杂草生长;多年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 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 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 群落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土壤条件不断改善)
群落演替总结
群落演替总结简介群落演替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同一生态环境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对数量和空间分布的变化。
群落演替常常是由环境条件、物种间相互作用、种群动态等多种因素所驱动的。
本文将总结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驱动因素以及常见类型。
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1.群落:指的是生物群体的集合,包含不同物种的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群落由物种组成,这些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2.演替:指的是群落的变化过程,包括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和相对丰度等方面的变化。
3.群落演替:指的是在同一生态环境中,不同物种之间相对数量和空间分布的变化过程。
群落演替的驱动因素群落演替的变化往往由多种因素驱动,下面主要介绍常见的三个驱动因素。
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分、光照等。
这些因素对物种的适应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气候变化可以导致植物物种的变化,从而引发群落演替。
2.物种间相互作用:物种间相互作用主要包括竞争、捕食、共生等。
竞争是影响群落演替的一个重要因素,竞争弱的物种可能会被竞争强的物种替代。
3.种群动态:种群动态主要指物种的出生、死亡、迁移等,这些过程也会对群落演替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某物种的迁移可以导致其在新生境中的数量上升,从而影响群落的结构。
常见的群落演替类型群落演替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
1.初级演替:指的是在无生物存在的环境中开始的演替。
例如,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岩石上的初级演替。
初级演替由于没有其他生物竞争,物种替代的速度较慢。
2.次级演替:指的是在已有生物存在的环境中进行的演替。
例如,森林火灾后的次级演替。
次级演替通常会受到先前群落的影响,物种替代的速度较快。
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类型的群落演替,如稳定演替和逆向演替等。
总结群落演替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深入理解群落演替对于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群落演替的变化由多种因素驱动,包括环境因素、物种间相互作用和种群动态等。
根据群落演替发生的环境条件,可以将其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
高中生物关于群落的演替的知识点
【导语】在⽣物的学习中,学⽣会学习到很多的知识点,下⾯将为⼤家带来关于⽣物的结构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群落演替的定义 群落演替是指群落随时间的推移,⼀定区域内⼀个群落被另⼀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
⼆、群落演替的原因 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②群落内部环境变化③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④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⑤⼈类的活动。
三、群落演替的类型 群落的演替按发⽣的基质状况可分为两类: 1、初⽣演替 (1)概念:在⼀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发⽣的演替。
(发⽣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演替。
) (2)过程: ①旱⽣演替:*岩阶段→地⾐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阶段→森林阶段 ②⽔⽣演替:沉⽔植物→浮⽔植物→挺⽔植物→湿⽣草本植物→灌丛、疏林植物→乔⽊。
(3)特点:演替缓慢。
2、次⽣演替 (1)概念:在次⽣*地(原群落被破坏、有植物繁殖体)上发⽣的演替。
原来有过植被覆盖,以后由于某种原因原有植被消灭了,这样的*地叫做次⽣*地。
次⽣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还保留了植物的种⼦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发⽣的演替。
如⽕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上进⾏的演替。
(2)过程:弃耕农⽥→⼀年⽣杂草→多年⽣杂草→灌⽊→乔⽊ (3)特点:演替快速。
特别提醒:⼈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然的演替速度和⽅向进⾏。
四、群落演替的特征 ①⽅向:⼀定的⽅向性。
②能量:总⽣产量增加,净⽣产量逐渐减低,群落有机总量增加。
③结构:营养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增⾼,稳定性增强。
④⽣活史:⽣物个体增⼤,⽣活周期变短,⽣态位变窄。
⑤物质循环:开放转为封闭,交换速度变慢。
生物必修2群落的演替
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
种内关系 内因
种间关系
其动态变化是群 落演替的催化剂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自然因素 外因 人为因素 气温的大幅度变化、 洪水、干旱等 放火烧山、砍伐森林、 开垦土地、建造水库等
演替能否一直延续下去?
不能 当群落演替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等条件 处于平衡状态,演替就不再进行,达到 平衡点。
态阶段,是最复杂也是最稳定的群落阶 段。如果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 原状。
顶极群落就是群落演替的最终平衡状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 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表现一
过度放牧、导 致草原退化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
1、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的 过程。
2、特点:
⑴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 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⑵不管群落结构是否受到干扰和破坏,演替现象 一直存在(直到最终平衡) 。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过度砍伐、导 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破坏 水域生物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 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 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 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 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 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 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 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群落演替定义
群落演替,又被称为生态演替,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特别是在群落生态学、动植物群落学以及群落动态学等领域中占据核心地位。
它描述了在一定区域内,群落如何随时间发生变化,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生态过程。
简单来说,群落演替就是一个优势群落被另一个优势群落所替代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会发生变化,这通常是优势种或全部物种变化的结果。
演替的最高阶段受到无机环境的限制,而在恶劣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可能无法达到最高的森林阶段。
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侵入定居阶段,也称为先锋群落阶段,此时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并成功定居,它们改良了环境,为后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了有利条件。
接下来是竞争平衡阶段,物种之间开始竞争资源,如光、水、营养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一些物种可能会占据优势地位。
最后是相对稳定阶段,群落达到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物种组成和数量变化较小。
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群落的生活型组成和植物环境的更替。
这种变化是由群落内部矛盾的发展所引起的,它导致群落内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而引起植物成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
这些变化为新群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最终新群落会替代旧群落。
总的来说,群落演替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它反映了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
这一过程通常是连续变化的,并且是可以预见或可测的。
通过深入研究群落演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群落演替概念
群落演替概念群落演替:1. 什么是群落演替?群落演替是一种对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它表现为植物群落结构在空间上的不断变化和时间上的不断变化,以及群落内种类的变化,结构变化而引起生态平衡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2. 群落演替模式群落演替常见的模式有特定模式和不特定模式两类。
特定模式指具有特定顺序的种类替代过程,比如K 伯特斯特落谷演替模式。
不特定模式指种类受到环境因子制约,并不按预定顺序变化而无定向演替的模式,比如南西太平洋群落演替模式。
3. 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气候变化、生境变化、生物因素等。
气候变化是外部环境因素中最显著的一个,它会影响到植物根系、芽、叶或花蕾的发育。
生境变化指土壤质量、酸碱度、水质等的变化,也会对植物的生长过程产生重大影响。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植物之间和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竞争、借食、寄主关系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繁衍以及植物群落的演化过程。
4. 生态系统的重要稳定性有哪些?生态系统的重要稳定性有:(1)联系性稳定性:指各种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棘手的联系,也就是各种因素均衡发挥了重要作用;(2)反馈稳定性:植物群落在不同时期之间以及在不同空间上运动的过程中,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反馈或调节作用,从而保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3)调和稳定性:又称位移稳定性,指在应变过程中,植物群落中某些物种会发生位移或调和,从而保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4)缓冲稳定性:指植物群落在受环境刺激后,不受到太大影响或者拥有相对弹性,从而将受到的刺激缓冲,从而保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5)多样性稳定性:植物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也是群落演替的一重要维度。
多样性不仅能够缓冲受到的环境刺激,更能在群落演替期间占据优势生存的几率。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和研究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生物及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来反映群落演替的结果。
其方法是用格里高利(Gleissner)维数模型来分析植物种类、生物量、异种竞争指数、竞争比等生态指标及其变化状况,从而反映出植被群落演变过程中所受外部影响的品质性变化。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植物群落的演替类型 原生演替
旱生演替系列 ①地衣植物阶段 ②苔藓植物阶段 ③草本植物阶段 ④灌木植物阶段 ⑤乔木植物阶段
1.最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边的杂草分布 中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 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
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 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 前草等处在劣势。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 止了,在路周边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 植物,逐步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 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 象。
群落的演替类型
按基质的性质划分(C.F.Cooper,1913)可分为:
(1)水生演替(hydrorarch succession)演替开始 于水生环境中,但普通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湖或池塘 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
(2)旱生演替(xerarch succession)演替从干旱缺 水的基质上开始。如裸露的岩石表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生物入侵
水葫芦(凤眼莲)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 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 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2003年1月起开 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首先,湖泊中的浮游植物和动物死 后沉入水底,加上湖岸冲刷下来的 矿物质颗 粒,日积月累,湖底逐 步升高,湖水逐步变浅。此时某些 浮叶植物和浮叶根生植物,如莲、 荇莱等出现。这些植物的叶盖满水 面,阳光不能透入水底,因而水下 植物不能生存而逐步消失。浮叶根 生植物普通都是较大的。它们的根 埋在土中,它们死后沉入水底,这 些都促成湖底进一步升高。某些直 立扎根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 泽泻等也于此时逐步出现。湖底上 升之后,湖泊变成高低不平的沼泽, 于是多个耐湿的草本植物生长出来, 接着灌木、乔木陆续长出。
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生物群落的演替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 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 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 岩中获取养分。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 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 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 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 逐渐取代了地衣。
、建造水库等,可都使生物群落的面貌改变 。 正面影响:通过培育森林、管理草原、治理 沙漠等,使群落在人类的干预下,按照不同 于自然发生的进程发生演替。
二、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内因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其动态变化是群 落演替的催化剂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外因
自然因素 气温的大幅度变化、 洪水、干旱等
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 过程: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 →森林 例如:裸岩、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 演替。
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9
段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乔木(树林)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无→有→多
起点
次生演替 (有)少→多
速度时间 影响因素 实例
群落演替发生的条件(一)
入侵和定居 植物的入侵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
要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 。 入侵:植物繁殖体(包括种子、果实等 )的传播。 1. 定居:植物繁殖体开始发芽、生长和繁 殖的过程。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 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 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园林生态学课件:群落演替
A.单元顶极学说( mono-climax theory ) :一个气候区只有一 个潜在的气候顶极。---F. E. Clements,1916 B.多元顶极学说(poly-climax theory):一个气候区具有多个 生 态因子的顶极。 ---A. G. Tansley, 1954
群落演替 Ecological succession
9.1 群落演替概念
变化(change)是群落的基本特征。
季相- - 波动- - - - 演替- - - - - 进化
9.1.1群落演替(succession)
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称为 群落演替。一般以10-100a为单位。
旱生演替(xerarch succession):始于缺水环境,如裸露
岩石、沙地等。
水生环境
旱生环境
9.2 群落演替类型
(3)按照演替的方向划分:
进展演替(progressive S.):从结构简单向复杂的群落变化,如针叶林—混
交林;
逆行演替(retrogressive S.):在干扰后,复杂群落向简单变化。如常绿
外来种比例----城市环境恶化的标志之一
9.4城市植被的变化
3. 城市植被演替
小面积孤岛状分布的残存自然植被,其维持机理和演替过 程不同于自然植被。
Important affecting factors: A. 人工种植植物 B. 周围种源母树 C. 种子散播能力
9.5 城市植被恢复与重建
恢复与重建概念
阔叶林-毛竹林;
循环演替(cyclical S.):又回到原有类型。山毛榉-糖槭-黄桦-山毛榉
4.4群落演替
物质变化
3.群落演替终点:大都处于顶极群落状态。 顶极群落主要是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所决
定的,如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 是热带雨林;在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 群落是北方针叶林;在中温、中湿的条件下,顶 极群落是温带草原;在低温、低湿条件下,顶极 群落是苔原;在极端缺水的条件下,顶极群落是 沙漠。 4.由草原退化为沙漠也属于演替。
A 物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 部分
7.(2017·天津高考)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 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裸岩 沙丘 冰川泥 火山岩
2.次生演替:
(1)概念:是指在原有的植被虽不 (2)主要区
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
域类型
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
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
火灾后的草原 过量砍代的森林 弃耕的家田
(三)群落演替的三个阶段
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 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 造有利条件。
在动、植物共同作用下,土壤有机物 越来越丰富,土壤通气性、保水性也 越来越好
【灌木阶段】 1.优势种:灌木
成因: ①土层加厚、土壤机物增多,适 宜从其它群落迁移、散布来的小 型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生长。
②灌木阶段能代替草本植物 阶段的原因是:灌木比草本植
物高大,在争夺阳光等资源的竞 争中处于优势
【森林阶段】
群落演替
3、苔藓阶段
地衣的存在改良了岩石,出现了少量土壤和 有机物,为苔藓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苔藓个体比地衣大,所以比地衣更容易得到 阳光,而且生长密集,所以苔藓的出现使得 地衣逐渐消失。 随着苔藓死亡,会积累大量有机物,土壤层 会更厚。这为其他生物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4、草本植物阶段
随着苔藓死亡,会积累大量有机物,土壤层 会更厚,这有利于保留更多的水分,草本植 物的种子就能够在上面发芽。 在和苔藓竞争阳光的过程中草本植物明显占 优势,这样的话草本植物会渐渐增多,而苔 藓会逐渐减少。 以这些草本植物为食的小动物也跟着来到了 这块土地,在植物动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 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越来越疏松。
群 落 演 替
一、群落演替
是指植物群落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 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 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 的自然演变现象。
二、群落演替的过程
1、陆生演替 (1)初生演替: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2)次生演替: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2、水生演替 把湖变成森林的过程。
初生演替
1、裸岩阶段:
只有裸露的岩石,没有生物。
2、地衣阶段: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结合而成的。 真菌给藻类提供光合需要的水分,二 氧化碳和无机盐离子;藻类给真菌提 供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有机物
水分 二氧化碳 无机盐离子
除此之外,地衣耐旱性很好,真菌能 够合成地衣酸腐蚀岩石,使岩石表面 变成土壤。
裸 岩
地 衣
苔 藓
草 本 小 动 物
灌 木 中 型 动 物
乔 木 大 型 动 物
次生演替
裸 岩
地 衣
苔 藓
草 本 小 动 物
灌 木 中 型 动 物
群落的演替
4、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 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 性降低 C.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产生的植物种 群不同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 生演替的一个例子
5、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 地群落中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3.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
内容 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
类型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 在从来没有过植物 在,但是保留了土壤 ,或者原来存在过 条件,甚至植物的种 植被,但被彻底消 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 灭了的地方 方 经历的时间长 缓慢 经历的时间短 较快
起点
时间 速度
内容类型
影响因素
原生演替
自然因素 裸岩上的演替
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 2003 年1月起开始
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 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生物入侵
加拿大一枝黄花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危害非常大,素有“黄花 开处百花杀”的说法
生物入侵
水葫芦(凤眼莲)
个体、种群、群落的关系
课堂练习: 1、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 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 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 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D.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 不同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群落生态学3群落演替
森林群落的演替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和掌握群落演替的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 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
工业排放、农业污染等可 以改变环境条件,影响生 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导 致群落演替。
外来物种引入
人类有意或无意引入外来 物种,可能会对本地物种 产生竞争或捕食压力,从 而影响群落结构。
物种入侵与竞争
1 2 3
入侵物种的影响
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对本地物种产生竞争或捕 食压力,导致本地物种的消失或减少,从而引起 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
目 录
• 群落演替概述 • 群落演替的驱动因素 • 群落演替的实例与案例 • 群落演替的影响与意义 • 群落演替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群落演替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代替的过程,是生物群落动态的主要 研究内容。
特点
群落演替是有规律的,具有一定的方 向性,通常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 到高级的变化。
04 群落演替的影响与意义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平衡
01
群落演替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平衡的重要机制,通过群落演
替,生态系统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
02
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丰富了生物多
样性,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物质循环
03
群落演替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使能量和物质在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简介群落演替指群落的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一片山坡上的丛林可因山崩全部毁坏,暴露出岩石面。
但又可经地衣、苔藓、草类、灌木和乔木等阶段逐步再发育出一片森林,包括重新孕育出土壤。
当一个群落的总初级生产力大于总群落呼吸量,而净初级生产力大于动物摄食、微生物分解以及人类采伐量时,有机物质便要积累。
于是,群落便要增长直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而积累停止、生产与呼吸消耗平衡为止。
这整个过程称为演替(succession),而其最後的成熟阶段称为顶极(climax)。
顶极群落生产力并不最大,但生物量达到极值而净生态系生产量很低或甚至达到零;物种多样性可能最後又有降低,但群落结构最复杂而稳定性趋于最大。
不同于个体发育,群落没有个体那样的基因调节和神经体液的整合作用,演替道路完全决定于物种间的交互作用以及物流、能流的平衡。
因此顶极群落的特征一方面取决于环境条件的限制,一方面依赖于所含物种。
2 一、按演替起始条件划分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起始条件即裸地类型可将植物群落演替分为初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与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1 次生演替次生演替即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
由其他地方进入或残存的根系、种子等重新生长而发生的。
可认为它是原生演替系列发展途中而出现的。
这种逐渐发生的演替系列称为后成演替系列(subsere)。
简单的说,原生演替就是从没有生命体的一片空地上植被类群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在具有一定植物体的空地上进行的植被演替。
次生演替实例:在某一林区,一片土地上的树木被砍伐后作为农田,种植作物;以后这块农田被废弃,在无外来因素干扰下,就生长出一系列植物群落,并且依次替代。
首先出现的是一年生杂草群落;然后是多年生杂草群落与禾草组成的群落;再后来是灌木群落和乔木的出现,直到一片森林再度形成,替代现象基本结束。
在这里,原来的森林群落被农业植物群落所代替,就其发生原因而论是一种人为演替。
此后,在撂荒地上一系列天然植物群落相继出现,主要是由于植物之间和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而引起的自然演替过程。
次生演替的时间较短。
2 初(原)生演替初(原)生演替即(1)概念:在一个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上或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裸岩、沙丘、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2)过程:发生于干燥地面的旱生演替系列。
如果是发生在森林气候环境下,其演替系列可概括为:裸岩→地衣群落→苔藓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发生于水域里的水生演替系列。
如果发生在淡水湖泊里,其演替系列可概括为:开敞水体→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陆地中生或旱生植物群落。
3 二、按基质的性质划分C.F.Cooper(1913)根据演替发生的性质,将植物群落分为旱生演替(xerach succession)和水生演替(hydrarch succession)。
1 旱生演替以裸岩等陆生植物为基础发生的演替叫旱生演替,演替从干旱缺水的基质上开始,如裸露的岩石表面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其演替系列依次为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和乔木阶段。
2 水生演替在水体或湿地中发生的植物群落演替称为水生演替,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一般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湖泊或池塘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其演替系列依次为裸地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水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和森林群落阶段。
4 共同点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群落的演替,可以从裸露的地面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另一个群落中开始。
但任何一个群落在其形成过程中,至少要有植物的传播、植物之间的竞争以及相对平衡等各种条件和作用。
初生演替的前提条件是在这一片区域内原来不存在任何生物、植被,或者是原来的植被因为火山爆发、泥石流等原因全部死亡。
起更的农田上发生的则为次生演替。
5 演替过程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人为划分为三个阶段:(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
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入侵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2)竞争平衡阶段。
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
(3)相对稳定阶段。
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调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
6 意义在自然界里,群落的演替是普遍现象,而且是有一定规律的。
人们掌握了这种规律,就能根据现有情况来预测群落的未来,从而正确的掌握群落的动向,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草原地区应该科学的分析牧场的载畜量,做到合理放牧7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外因动态演替外因动态演替是指由于群落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演。
如⑴气候性演替,是气候变化而引起的演替,其中,气候的干湿度变化是主要的演替动力。
⑵土壤性演替,是由于土壤条件向一定方向改变而引起的群落演替。
⑶动物性演替,是由于动物的作用而引起的群落演。
例如,原来以禾本科植物为优势的草原,植株较高种类较多,在经常放牧或过渡放牧之后,即变成以细叶莎草为优势成分的低矮草原。
⑷火成演替,是指由于火灾的发生引起的群落演替。
⑸人为因素演替,是指在人为因素干扰之下,引起的群落演替。
在所有外因性动态演替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作用而引起的群落演替,占有特别显著和特别重要的地位。
2) 内因动态演替内因动态演替是指群落内部的植物体改变了生态环境而引起的演替。
如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林地裸露,光照条件增强,其他生态因子也发生相应变化。
这时,原来群落中或附近生长的山杨、桦树等阳性树种,以其结实丰富、种粒小、传播能力强而很快进入迹地,又以其发芽迅速、幼苗生长快、耐日灼、耐霜冻等特性,适应迹地的环境条件而迅速成林,实现定居。
杨桦林在其形成过程中,逐步改变了迹地条件而形成一个比较耐荫而中生的群落生境。
在这个新的群落生境中,红松种子虽然发芽困难、幼年期生长缓慢,但它幼年期耐庇荫,适应中生环境,因而,当种源充足时,能够得到良好的更新。
相反,在这个新的群落生境中,杨桦类阳性树种的幼苗由于得不到充足的光照而逐渐枯死,无法更新。
随着年龄的增加,红松进入林冠上层与杨桦木争夺营养空间。
杨桦木由于不耐荫,寿命较短,逐渐衰退死亡,终于被红松林所更替。
8 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关系(包括种内和种间关系)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影响因素非常复杂,要搞清演替过程中每一步发生的原因以及有效的预测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下面就部分原因进行分析。
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普遍而经常的发生着。
因此,任何一块地段,都有可能接受这些扩散来的繁殖体。
任何一块裸地上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或是任何一个旧的群落为新的群落所取代,都必然包含有植物的定居过程。
故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是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
对于动物来说,植物群落成为它们取食、营巢、繁殖的场所。
当然,不同动物对这种场所的需求是不同的。
当植物群落环境变得不适应它们生存的时候,它们便迁移出去另找新的合适生境;与此同时,又会有一些动物从别的群落前来找新的栖居地。
因此,每当植物群落的性质发生变化的时候,居住在其中的动物区系实际上也在作适当的调整,使得整个生物群落内部的动物和植物又以新的联系方式统一起来。
②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演替的动力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动造成的,与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没有直接的关系。
有些情况下,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使微气象条件发生改变,为自己创造了不良的居住环境,从而促进其他生物的定居和加快自身的灭亡,使原来的群落解体,为另一些物种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引发演替。
③种内和种间关系是演替的催化剂组成一个群落的物种在其内部以及物种之间都存在特定的相互关系。
这种关系随着外部环境条件和群落内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进行调整,新物种迁入首先表现的大多是负相互作用,如捕食、竞争,定居后出现生态位的分化,虽然经过适应后,表现为正相互作用的增加,但很快会由于种内矛盾加剧,或改变了的环境使实际生态位缩小,或其他种的入侵,并形成周而复始的更替。
事实上当种群密度增加时,不但种群内部的关系紧张化了,而且竞争能力强的种群得以充分发展,而竞争能力弱的种群则逐步缩小自己的地盘,甚至被排挤到群落之外。
这种情形常见于尚未发育成熟的群落。
④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是诱因虽然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但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
⑤人类活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人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社会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的作用。
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等,都可使生物群落改变面貌。
人还可以经营、抚育森林,治理沙漠,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
人甚至还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