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和毫米认识》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分米= 10 厘米,1 厘米= 10 毫米,1 米= 10 分米。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划、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分米、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进率。
2、教学难点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直尺、米尺、一分硬币、身份证、银行卡等实物3、练习纸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米)用手比划一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一张身份证,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吗?(学生猜测)揭示课题:要想准确地知道身份证的厚度,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米和毫米。
(二)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1)观察直尺让学生观察直尺,找到 1 厘米的长度,数一数 1 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2)揭示毫米的概念指出:直尺上 1 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
(3)感受 1 毫米的长度让学生用手指比划 1 毫米的长度,然后拿出一分硬币,感受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4)生活中的 1 毫米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如身份证、银行卡的厚度等)2、认识分米(1)引出分米提问:在测量教室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太大,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怎么办呢?(引出分米)(2)认识 1 分米让学生观察米尺,指出 10 厘米的长度就是 1 分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8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2~53 页例 1、例 2,第 54 页的“想想做做” 。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测量、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积累一些测量和估计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体会认识成都单位是实际生活中计量长度的需要,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份米长和一毫米厚的物品若干件。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一枚5 角硬币;每个小组准备一把米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提问:谁能知道,教室的门大约有多高?要知道教室的门有多高,可以用什么作单位来测量呢?1 米有多长?1 厘米呢?用手比划比划。
2.说明:米和厘米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二、实践操作认识新知(一)认识分米1.量一量。
出示一个长大约 20 厘米、宽大约 10 厘米的文具盒。
用直尺量出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的长。
明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20 厘米,宽大约是 10 厘米。
指出:像 10 厘米、20 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10 厘米是 1 分米,20 厘米是2 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dm”表示。
(板书:分米 dm)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2.认一认。
让学生拿出直尺,按照 10 厘米是 1 分米,在直尺上找出 1 分米的长度,看看有多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1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________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教学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和量具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1.3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它们是长度单位,分米是米的十分之一,毫米是米的千分之一。
2.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讲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如何将分米转换为毫米,以及将毫米转换为分米。
2.3 测量和计算教授使用尺子和量具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实际长度的测量和计算。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测量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2 示范法教师示例使用尺子和量具进行测量和计算,让学生跟随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讲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
4.3 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讲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4.4 示范测量和计算方法教师示例使用尺子和量具进行测量和计算,让学生跟随操作。
4.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和计算经验,互相学习。
4.6 总结和巩固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米和毫米的换算方法以及测量和计算技巧。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分米和毫米概念、换算关系以及测量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5.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5.4 课堂实践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操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是测量系列的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及简单估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千米、认识周长、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面积的基础。
本课的数学本质是: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和硬币的厚度,使学生感受引入新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画、量一量、画一画、测一测、比一比和估一估,认识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单位长度的线段的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合理选择使用长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能估计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课前调研:1.你知道分米、毫米吗?知道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吗?2.填空:200厘米=()米3.请用尺子画一条长度大约为10厘米的线。
4.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米结果:1.不知道的占90.9%。
2.正确的88%3.正确的64%。
4.桌子长10人,铅笔长6人,门高12人,不知道5人。
共33人。
结论:学生知道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部分知道分米和毫米,但对实际意义不理解,也不知道关系。
后测(考试)情况:学生对45厘米=()毫米,这一题的错误较多,原因是对45个10是多少有些陌生。
成功案例:活动一:制造疑问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出示课件)请你们猜一猜哪条绳子长?为什么?生:第2条绳子长,因为它拉直以后就长了。
2.我这还有两条线段,你们想不想猜猜它们的长短呢?(教师出示2条线段的课件)蓝色红色猜一猜这两条线段闪烁的地方哪个长、哪个短?生1:蓝色的线段长生2:红色的线段长用什么办法能准确的知道这两条线段的长短呢?生:用尺子量请每个同学量一量,结果如何呢?生:一样长。
活动二:认识1分米、1毫米有多长。
1.量一量动手量一量,把数据写在表上。
(汇报时请个别上台展示)小朋友量出了这两条线段都是10厘米通过这两次估测,说明了什么?生:说明要想知道物体的准确长度要用尺子量。
分米和毫米认识 教学设计(共5篇)
分米和毫米认识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认识分米和毫米淮阴小学:卢婷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52~54页的例1、例2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进一步开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开展估测意识。
3.能灵活运用观察、比拟、推理等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表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假设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你们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么?量身高,你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吗?预设:120厘米还有其他的说法吗?1米20厘米我们之前学习过米和厘米,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朋友分米。
二、认识分米新课教授:请你给小吸管量一量他的身高量出来是多少?10cm 10cm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做1分米谁能说说小吸管的身高是多少?1、指一指一分米。
从哪到哪是1分米?同桌互相说一说。
组织交流。
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所以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1分米=10厘米感受一分米的长短。
我们直接来比划出1分米,不能动喔!请同桌用直尺量一量,哪些人比划得准呢?感受到1分米了吗?那赶快把它画下来。
2、画一画一分米,交流易错点。
3、找一找,请你静静地观察,谁先找到就送给你。
〔学生说出第1个,老师验证;第二个学生自己验证,找对肯定,找错说建议。
〕4、数一数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答复。
板书:1米=10分米5、估一估。
小朋友们对1分米啊,已经很有感觉了。
有了这个1分米,我们就能估出身边很多物体的长度。
比方说我们的课桌,请你用自己身体尺创造出的1分米去估一估课桌的宽、课桌的高大约是几分米呢?用手势告诉我,谁估得准呢?6、量一量想要知道刚刚估的数据对不对我们就要准确的测量,再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生2:高1米35厘米。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米等于100厘米。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
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教案(模板19篇)
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教案(模板19篇)教案模板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接下来是一份包含多元评价和反馈机制的教案模板,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提高教学质量。
毫米与分米的认识教案(模板19篇)篇一(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尺,软盘。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谈话:(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
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
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
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提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引导: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厘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枝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同时,孩子们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又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设疑:(课件演示)红红又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者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又该怎样表示它的长度呢?指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索实践1.认识分米。
(1)量一量。
要求: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介绍:一般来说,文具盒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边说边板书:20厘米、10厘米)(出示10厘米的彩条)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
(板书: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3.正确认识毫米和分米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教学工具:黑板、笔、直尺、样品清单等。
教学素材:教师可能需要收集和准备实物物品样品,如铅笔、笔记本、尺子、纸张等。
四、教学步骤Step1:导入使用样品物品来向学生介绍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应用。
例如,当一支铅笔测量长度时,可以问学生使用什么单位。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关注。
小组讨论学生对于毫米和分米的了解。
Step2: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差异,并通过直观的示例向学生说明这两种单位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尺子,然后解释尺子上的刻度代表什么。
教师需要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测量长度。
这可以通过一个或两个学生参与(为了学生的安全)来完成。
教师可以选用两个物品,比如两本笔记本,然后让学生尝试用尺子测量这两个笔记本的长度。
测量完成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长度是多少毫米或分米。
Step3:实践练习现在是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了!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测量几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所使用的单位(毫米或分米)。
学生需要使用笔和纸计算这些长度之间的换算。
学生需要报告他们的结果。
Step4:复习和总结通过问题回答和小组讨论,教师复习了整个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以促进学生对其内容的思考,并与学生进行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应用和意义。
五、教学后记在讲解完毕所有知识点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课后作业或者期终考试的内容。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练习,并对其中正确和错误的答案进行分析和讲解。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源,如练习题、电子书和视频。
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4、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硬币、磁卡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引发思考师:(出示市场上新上市一种儿童饮料)你能先估计饮料盒的高度,再测量出它的高吗?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生可能出现8厘米、8厘米半、8厘米5小格、8、5厘米、8厘米5毫米等)师:同学们测量时8厘米多的部分不够1厘米,我们用厘米无法精确表示测量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需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饮料盒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认识毫米1、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你都知道毫米哪些知识?1毫米在直尺上怎样表示?(直尺上最小的格的长度是1毫米。
)把你找的1毫米指给同桌看一看。
让我们来一次体验之旅:时间2分钟,在你们的学具袋中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捏一捏找找1毫米,再动手测量一下验证验证。
看谁找到得多?生1:通过测量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2: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磁卡厚度约是1毫米。
生3:通过测量我发现字的宽度约是1毫米。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教学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和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特点。
2. 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难点: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测量工具、PPT等。
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等。
3. 教学资源:相关教学素材、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讲解新课: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特点,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尺子和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数据并进行计算。
4. 巩固知识:出示一些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七、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尺子测量一些日常物品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出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在实际情境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计算。
但部分学生在换算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九、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观察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米和毫米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023年《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3篇
2023年《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3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的: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准备:学生(尺子、一张大约3厘米长的小纸条);教师(课件、米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小朋友,上个学期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生:厘米和米。
小朋友们还记得哪些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大家一起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二、认识毫米1、认识1毫米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比1厘米还要短呢?生:眉毛、眼睫毛、蚂蚁、硬币的厚度......这些东西都不够1厘米长,我们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表示长度呢?生:毫米。
对!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小朋友猜猜看,1毫米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让学生说一说1毫米在尺子上到底有多长?教师引导说出:直尺上1厘米之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请小朋友在尺子上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呢?让学生说一说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猜一猜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学生说并说明是怎样想的?可以引导学生数一数尺子上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板书:1厘米=10毫米)用铅笔尖指出从0刻度开始5毫米的刻度线。
比一比,谁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线;8毫米呢?3、估一估,量一量(1)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有多厚呢?先让学生用眼睛估测,再小朋友自己动手测量,学生量出是6毫米。
(板书:毫米)。
(2)先估测再测量桌上小纸条的长度,引导说出小纸条长度为3厘米4毫米或34毫米并追问3厘米4毫米是怎样换算为34毫米的,理由是什么?三、认识分米1、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刚才我们认识了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小朋友再想一想,有没有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对!分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而且对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
因此,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是比较丰富的。
“毫米的认识”,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
因此,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估、测、议等活动,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中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直尺、一元硬币、橡皮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20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的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四、教具、学具米尺、硬币、直尺、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是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在研制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
你认为在研制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学生可能答:飞机的性能,驾驶员的技术,准确的测量等。
师:首先得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
(这一环节,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复习长度单位:米、厘米问: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一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1厘米大概有多长?(对已建立的长度观念的复习,为新知作准备.)3、测量纸条的长度。
(创设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拿出纸,看谁能量出纸条的长度?师: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够1米,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激发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为合作探究作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认识“毫米”。
(1)调查研究后,汇报交流,小学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教学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3. 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难点: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和学习分米和毫米。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分米和毫米的模型、实物道具、PPT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尺子、量杯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情境,如购物、制作蛋糕等,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阅读教材,了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换算关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和记录数据。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米和毫米的应用及换算方法。
7. 布置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和效果。
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疑问和建议。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课时安排本节课时安排为2课时。
十、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
2. 组织学生进行长度单位的主题活动,如制作长度单位尺子。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情境,如购物、制作蛋糕等,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阅读教材,了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换算关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
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认识分米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热门19篇)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和节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长度观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关键:采用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课件、米尺、学生尺、线绳、各种小物体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每组的纸上都画有一条小线段,你们能精确量出它的长度吗?试试看!1、学生分组活动。
2、汇报:量不出小线段的长度。
师:怎样才能量出小线段的长度?生:要是知道一个小格是多长就能量出。
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疑问?生:看书。
师:请同学打开书60页,自学例1。
点评:有疑才有思,通过量线段这个小环节,教师故意为学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疑问,积极性非常高!二、合作探究,形成规律。
师:谁能告诉老师一个小格是多长?生:一个小格长1毫米。
师: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规定的吗?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
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教师自制课件动态演示)。
师:这是一个放大的1厘米,咱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一边数,一边动态演示)这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个小格是几毫米?5个小格是几毫米?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师:量一量,一分硬币有多厚?生:1毫米。
师: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你身边的小物体的长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记录,分工明确。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定义。
2. 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难点: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和操作,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测量和计算,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分米和毫米的运用,培养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大小。
3. 讲解与演示:讲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测量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程度。
2. 结合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计算能力,评价他们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实物模型:分米和毫米的模型,用于直观展示。
2. 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3. 计算工具:计算器、纸笔等,用于学生计算。
4.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知识点和练习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 第二课时: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3. 第三课时:巩固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进行实践活动。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米和毫米认识》教案
Lesson plan of understanding decimeter and millimeter
《分米和毫米认识》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
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
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
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
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
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认识分米
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
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
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
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
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问:1分米可以从刻度0画到刻度10,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2开始呢?从3呢?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比划给同桌看,让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7、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剪下1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计得对不对,还差多少。
8、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回答。
数一数,米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出示:1米里面有()个1分米。
回答后演示:10。
指名说说米和分米的关系。
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导入。
师:你能说说数学书厚多少吗?
师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合作量一量。
得出结论:数学书
厚度不到1厘米。
2、揭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拿来了一个放大镜(出示),发
现数学书的厚度连一厘米都不到,说明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毫米。
板书:毫米。
3、认识。
放大1厘米。
师:在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比较短的刻度线,把1
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
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演示从刻度线0到第一根小短线就是1毫米。
4、进率。
一格一格数,数到5毫米时停下,问:这根刻度线有什
么不同之处?指出:从刻度线0到这根刻度线就是5毫米。
演示5毫米。
继续往下数。
填空: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
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板书:1厘米=10
毫米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你感觉1毫米比较怎样?怎样数比较方便?(用笔尖数)学生数一数。
5、举例。
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
师示范量1分硬币的方法,学生同桌合作。
用同样的方法量1元硬币、银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
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
汇报交流。
(3)第3题。
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1)学生测量,记录数据。
(2)汇报交流。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2)床长2()。
(3)大米宽2()。
(4)黄瓜长2()。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教后反思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或估计物体、线段的长度。
在三年级(下册)学生还将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学习用千米作单位描述公路、铁路及河流的长度,描述常见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
可见,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旧知与新知的有效衔接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已有认识,引出分
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
帮助学生明确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
二、操作与思考的有效合作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物体长度的把握能力。
让学生剪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让学生找出接近1分米长的铅笔,借助银行卡的厚度让学生体验1毫米等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
像这种概念教学的课堂,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
让学生动手测量,亲身经历,用心总结,才能学得会,辩得请,记得牢。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