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1.《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学习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绯红解剖油光可鉴发髻不逊深恶痛疾瞥见匿名诘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绯红:抑扬顿挫:妄自尊大:杳无音信:不逊:3、了解作者鲁迅,原名_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和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2年――1922年,发表了中篇小说《》。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4、文章记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各是什么?每件事各表现了藤野先生怎么的品质?(1)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还记得三味书屋中那位读起书来摇关晃脑的老先生叫什么名字吗?(寿镜吾)今天,我们将通过鲁迅先生的文字一起认识一下他的一位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板书标题)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同上)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了解鲁迅留日背景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离开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以,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写了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读一读。

【部编版】2018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时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2018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时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一、自主学习1、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背景链接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3)相关资料藤野严九郎(1874—1945)日本福井县人,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

1896年从爱知医学校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

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

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

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

班主任管理的范围很广,据当时仙台医专规定,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管理教导、出席情况、考试成绩的统计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负责。

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

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1917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8月11日在福井逝世,享年72岁。

2、给加点字注音。

绯.红()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畸.形()不逊.()匿.名()血.管()深恶.痛疾()诘.责()挟.着()教诲.()杳.无消息()瞥.()二、问题点拨1、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2、“东京也无非这样。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màn jì huìfēi pōu jīyǎo piē wǎnxùn nì jié2、驿站:古代专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休息和住宿的地方。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标致:漂亮。

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文中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不逊:傲慢无礼。

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匿,隐藏。

托辞:找借口。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形容对某人某事极为厌恶,痛恨。

恶,厌恶。

疾,憎恨。

3、文中集中的评价: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4、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惜别、怀念)为叙事线索。

5、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五个典型事例:A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B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C 关心实习情况——热情诚恳。

D 了解女人裹脚的情况——求实精神。

E 临别送照片——真诚友好。

6、(1)肖像角度:黑痩,八字须,戴着眼镜。

(白描手法)(第6段)(2)生活习惯的角度:生活俭朴,不拘小节,不修边幅。

(第9、10段)(3)治学的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第16、17、23等段)(4)对待学生的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特殊礼遇。

(11〜15、21、22、32〜35等段)7、万分的感激,深切的怀念和愧疚。

这种感激、怀念体现在行动上:(1)装订收藏讲义。

(2)悬挂先生照片。

(3)以笔做刀枪,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合作探究案【合作展示】事件: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庸俗生活;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台医专职员优待;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第06课 藤野先生(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06课 藤野先生(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学习本文双线并行的结构方法。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3.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1.梳理课文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学习本文双线并行的结构方法。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3.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他的作品语言犀利精辟,如投枪,如匕首,他被誉为“民族魂”。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2.了解背景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1902年4月,刚满二十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

190 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

本文就是他在厦门大学所写,以此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怀念。

3.识别文体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散文——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回忆性散文是叙事散文的一种。

回忆性散文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

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语文八年级上册
②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一丝不苟和对“我”的严格要求
3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先生热情、诚恳的师者风范
4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求实的精神。
3.再读课文,了解情感
本文标题为《藤野先生》却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这部分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实在标致极了”中“标致”用了什么手法?
3.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他们精通什么时事?
答案:1、“无非”是“只、不外乎”的意思。“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这两个词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2、运用反语,起讽刺作用,讽刺他们缺乏民族自尊心、不思进取。
3、运用反语,实际上他们精通的只是一些无聊的事,讽刺清国留学生不思报效祖国、只顾享乐的行径,表达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1、跳读课文,理清思路
思考探究一、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
13;在东京的见闻感受
45:在仙台受到优待
68:初识藤野先生
910:藤野先生趣事
1115:添改讲义
1619:纠正解剖图
2022:关心解剖实习
23: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2428:匿名信事件
明确:
1本文的前两段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是因为对东京的失望是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写见到藤野先生做铺垫。
2第5段写在仙台受到优待,看似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其实是表现日本普通人民的友好和热情,为藤野先生的出场做铺垫。
三、展示交流(展学)
四、评价点拨
五、巩固检测(测学)
赏析本文语言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如何理解“无非”“这样”?

人教版八年级下藤野先生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藤野先生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1.藤野先生鲁迅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1874-1945)名叫藤野严九郎,1901至1916年在仙台医专任教。

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1904-1906)的先生。

本文写于1926年10月26日。

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我们先前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3、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绯红油光可鉴发髻驿站舜芋梗解剖挟着畸形不逊匿名诘责杳无音信教诲瞥见抑扬顿挫深恶痛疾(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油光可鉴驿站掌故不逊诘责杳无消息瞥见顿挫物以稀贵流言美其名曰畸形: 杳4、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藤野先生》选自,体裁是。

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1.在东京,表达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2.在仙台,回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3.在北京,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

○2分析文章课文结构(重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结尾部分的内容及作用。

(2)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教学过程1、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第6课《藤野先生》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6课《藤野先生》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6课《藤野先生》预习导学案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重点)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难点)3.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感受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体会作者对他的感激、怀念之情。

(重点)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等。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也被称为“民族魂”。

主席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2.故事背景1902年,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

1904年,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

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甚至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怀念藤野先生。

3.留学背景鲁迅远赴日留学时期,恰值列强侵略中国之际。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被列强瓜分,许多有志青年抱着救国的目的留学海外。

1《藤野先生》导学案及答案

1《藤野先生》导学案及答案

1《藤野先生》导学案及答案《朝花夕拾》,“朝”读zhāo ,早晨的意思。

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是散文。

②写作背景:(1)鲁迅留学日本情况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2)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第1 页2014-2-9八年级(3)班语文(下)导学案序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相关资料藤野严九郎(1874―1945)日本福井县人,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

1896年从爱知医学校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

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

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

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

《藤野先生》导学案及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及答案

一《藤野先生》【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难点】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

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了解散文有关知识:(1)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2)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3)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山川流水、日月星辰、人生百态、历史风云……无一不可来写散文的写作方法灵活多变,叙事、写景、状物……各呈异彩),不受时空限制,“神不散”指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散文的选材虽说是无比的自由与广阔,但作者所写的总是自己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4)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a.象征的特点是“托义于物”,即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某种人或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以激发人们的感情。

运用象征手法,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象征体与本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或相关性。

1 藤野先生导学案实用(含答案)

1  藤野先生导学案实用(含答案)

1.藤野先生鲁迅命制人:张贤贤审校人:钱兆磊使用时间:2016年3月5号(约3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难点: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自主先学1、题目解读《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

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了解散文有关知识:(1)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2)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3)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山川流水、日月星辰、人生百态、历史风云……无一不可来写散文的写作方法灵活多变,叙事、写景、状物……各呈异彩),不受时空限制,“神不散”指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散文的选材虽说是无比的自由与广阔,但作者所写的总是自己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4)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a.象征的特点是“托义于物”,即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某种人或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以激发人们的感情。

1__藤野先生_导学案_配_答案

1__藤野先生_导学案_配_答案

1 藤野先生恩师难忘,难忘师恩。

一句温暖的话、一个理解的眼神、一次真诚的鼓励…..犹如黑夜明灯,让人独处而不孤独,失望而不懈追求,处困境而充满希望……,在那漫长的历史黑夜里,在那艰难的无尽的探索中,是谁让鲁迅先生如此难忘,让我们一起回忆---藤野先生。

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绯.红(fēi)宛.如(wǎn)驿.站(yì)解剖.(pōu)畸.形(jī)凄.然(qī)教诲.(huì)瞥.见(piē)杳.无消息(yǎo)深恶.痛疾(wù)油光可鉴.(jiàn)抑扬顿挫.(cuò)(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宛如:正像,好像。

绯红:鲜红。

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杳无音讯:从此再也没有消息。

杳:远得不见踪影。

瞥见:一眼看见。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2.背景链接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时间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藤野先生》导学案及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及答案

课题:《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教师:主备教师: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识记重点字词,体会其含义。

自主学习:1、有关作者:鲁迅,原名,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等。

2、有关作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集,包括的篇目有十篇,分别是:。

其中涉及到的重点人物有: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3、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字音、字形、词义绯红()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标致()挟着()畸形()不逊()匿名()杳无消息()发髻()诘责()凄然()教诲()瞥见()抑扬顿挫()深恶痛疾()成群结duì()、烂màn()、落dì()、dìng()正、托cí()合作探究:1、全文共有38段,本文大致可分为几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2、以什么为线索这样划分段落?达标测评:课题:《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师:主备教师: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藤野先生导学案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答案【篇一:《藤野先生》学案答案】xt>执笔:徐春红备课时间:2015、3、1学习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难点】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

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了解散文有关知识:(1)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2)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3)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山川流水、日月星辰、人生百态、历史风云……无一不可来写散文的写作方法灵活多变,叙事、写景、状物……各呈异彩),不受时空限制,“神不散”指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散文的选材虽说是无比的自由与广阔,但作者所写的总是自己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4)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a.象征的特点是“托义于物”,即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某种人或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以激发人们的感情。

藤野先生导的学案配答案.doc

藤野先生导的学案配答案.doc

1藤野先生精彩开篇恩忘,忘恩。

一句温暖的、一个理解的眼神、一次真的鼓励⋯..犹如黑夜明灯,人独而不孤独,失望而不懈追求,困境而充希望⋯⋯,在那漫的史黑夜里,在那的无尽的探索中,是迅先生如此忘,我一起回---藤野先生。

学目1.学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人物思想品的写法。

2.会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国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索材料的方法。

教案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及老,三味屋中“极方正、朴、博学”的寿吾先生令童年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留学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如日后迅在回中所的:“在我所我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我鼓励的一个。

”那么藤野先生是怎的一个人是什么迅深情感念呢今天,我将一起去感受段忘的,位迅以鞭策的先生。

(板文、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学生累字。

(1)朗文,找出文中生字,并注音。

( fēi)宛如( wǎn )站(yì)解剖(pōu)....畸形( j ī)凄然( qī)教(huì)瞥(piē)....杳无消息( yǎo)深痛疾( w ù)油光可( jiàn)抑挫( cuò)....(2)学生合具体境理解。

宛如:正像,好像。

:。

站:古代供政府文的人中途更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杳无音:从此再也没有消息。

杳:得不踪影。

瞥:一眼看。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匿名:不具名或藏真名。

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2.背景接篇散文叙了作者1902 年夏末至1906 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是在迅离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 1926 年 10 月 12 日。

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科学校学,有一次看反映日俄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俄国人做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作武器行斗,从而起国民的醒。

迅写此文,正当“三一八”惨案生之后,迅极支持国学生的正行,与反以及反文人行英勇斗争,用斗的文章来抨“正人君子”的迫害,抒自己的烈的国主情感,歌没有民族偏、正直、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中国人民的友。

1.《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1.《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1.《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藤野先生》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学习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绯()红解剖()油光可鉴()发髻()不逊()深恶()痛疾瞥()见匿()名诘()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绯红:抑扬顿挫:妄自尊大:杳无音信:不逊:3、了解作者鲁迅,原名_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和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2年――1922年,发表了中篇小说《》。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4、文章记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各是什么?每件事各表现了藤野先生怎么的品质?(1)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记得三味书屋中那位读起书来摇关晃脑的老先生叫什么名字吗?(寿镜吾) 今天,我们将通过鲁迅先生的文字一起认识一下他的一位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板书标题)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同上)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了解鲁迅留日背景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离开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以,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写了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读一读。

1、藤野先生导学案及答案

1、藤野先生导学案及答案

1.藤野先生导学案鲁迅主备教师:习志国杨明杰焦立伟时间:2015.4课题:藤野先生课型:讲读课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导入新课:2、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匿.名()诘.责()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油光可鉴驿站掌故不逊诘责杳无消息瞥见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

”“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

”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5、课堂小结,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情绪,对不满和恶。

在全文结构上是为作铺垫。

合作探究一: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一、自主探究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fēi( ) 红芦 huì( ) 不 xùn( ) nì( ) 名信诘.责 ( ) 畸.形 ( ) 深恶.痛疾 ( ) 发人深省. ( )2.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

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他的小说集有,.著名小说有,等.散文集有,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有。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反语 , 如“实在标致....’之流所..极了”“问问精通时事....的人”“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深恶痛疾的文字”几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反语 , 请你说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词的含义是什么 ? 标致:漂亮。

此为反语,用来讽刺。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精通时事....:二、合作探究。

4、本文的文体是: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明线,写了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别离,最后写离开仙台后的怀念。

暗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变换了哪些地点?答:7、梳理课文思路,划分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三、课堂练习。

朗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8.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9.“东京也无非这样。

”“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10.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

”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四、课后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预习第二课时。

1、《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二课时一、自主探究。

1.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的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②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③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④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⑤那字也在讽刺我了,犹如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⑥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⑦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2.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B.日本报纸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

C.实在标致....”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极了。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二、合作探究。

学生快速诵读6-23段,并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着重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把下面各项补写完整。

(1)添改讲义对教学认真负责(2)(3) 对学生热情诚恳(4)了解女人裹脚2、24—31段写了两件事情,这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请概括出来。

答:三、课堂练习: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 , 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 并且要求 A 他们将检查的结果 , 发表出来。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 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

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 ,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B他们疑惑 .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 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 ,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 ,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 , 被日本军捕获 , 要枪毙了 ,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 C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 此后回到中国来 ,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D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 ——呜呼 , 无法可想 ! 但在那时那地 ,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 .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中“这事”是指什么 ? 请加以概括。

答:2 .文章中加点的四个“他们” , 所指对象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 )3 .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何种情感 ? 试加以分析。

答:4 .“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A .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 “我”十分气愤。

B .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 , 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 , 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C .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 , 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

D .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 , 兴灾乐祸 , 严重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我”觉得十分“刺耳”。

四、课后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1、《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三课时一、自主探究。

(P11课后练习二2)1、他的性格……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2、最后一段“每当夜间疲倦……深恶痛疾的文字。

”有什么含义和作用?参考答案: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政治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二、合作探究。

关于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设置本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尊重学生自己的解读,宜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

)三.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二)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1.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2.(一)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_________。

3.“何尝”是哪类词?对表达句意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副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和“不”连用,表示看枪毙犯人的人无一例外地喝采,表现这些人精神麻木,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状况的悲哀。

4.“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5.(二)段中“那一回”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二)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是文艺了,所以弃医学文。

7.从表达方式看(一)段以_____________为主,(二)段以____________为主。

四、课后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五、布置作业:完成《学习辅导》。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一、自主探究。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泠泠( )作响嘤嘤( )成韵鸢( )飞戾天 ( )水皆缥( )碧经纶( )世务者互相轩( )邈 ( )经lún_____世务 kuī_____谷忘fǎn_____ 横kē_____上bì_____急tuān_____甚箭在zhòu_____犹昏风烟jù_____净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 ⑤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 )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⑦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 ( )二、合作探究。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圈画出疑难点。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翻译课文。

参考: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