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三)

合集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初探内容提要: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学观念中引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学观念斗争的结果,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求我们确立与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素质教育我们在历史课程中传授给学生的历史知识,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组成部分,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又是青少年掌握人类的某个学科的专门知识以及做人的必备基础。

这个道理可以说是在任何人的成长过程中都适用的。

一、历史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历史学科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许多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历史能启迪人的智慧。

丰富的历史知识能够教人以古知今,以古鉴今,能够提高人们对周围事物以至整个社会的洞察力、思考力与判断力。

革命导师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制订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都依赖于对历史与现状的深刻认识与把握。

邓小平同志倡导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精辟分析以及对建国后四十年社会历史进行总结、反思的基础之上。

伟大的政治家需要有渊博的历史知识作为决策的依据或参考。

同样,普通社会成员,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平时所积累起来的历史知识也会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悄悄发生作用。

第二,历史也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热爱并且忠于自己的祖国,这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该该而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因此,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爱国主义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民族情感;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不断探索、进取的民族责任心;以及为维护祖国独立和民族尊严而勇于冲锋陷阵、赴汤蹈火的民族英雄主义。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一)传统应试教育对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严重冲击着历史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着重表现在三个方面: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则是面向少数尖子生;2、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则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其他;3、素质教育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生动活泼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死记硬灌,搞短期突击,用题海战术。

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高中历史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国家认同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导向,缺乏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地,我们应当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老师通常是知识的主宰者,而学生则只是被动接受和记忆。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研究。

比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多维度和多角度。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历史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学科,事实上不同的历史学家可能会对同一个事件有不同的观点。

因此,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理性地判断和分析历史事件。

通过研读历史文献和学术论文,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到不同观点的来源和立场,从而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辨别能力和分析思维。

三、加强实践与体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无论是历史考古、博物馆观摩还是实地考察,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进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通过亲身经历,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历史事件的背后故事,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学科铭感。

四、开展团队合作和项目实践历史是一门需要研究、整理和分享的学科。

为了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可以在课堂中推行项目实践。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并最终完成一个小型研究项目。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同时,学生还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

五、促进跨学科融合历史与其他学科有着内在的联系。

为了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语文、地理、文学等。

这种跨学科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并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科技信 息
基础 理 论 研 讨
实旋素质教胄 添化巾学历史教学改量
石 家庄 外 国语 学校
[ 关键词 ] 素质教育 教 学评价 教学 目标 式。在课堂教学 中, 教师要 明确 “ ” 教 是为 了学生 的“ , 学” 学生要成为教 学 活 动 的全 面 参 与 者 ; 师要 成 为 学 生 主 动学 习 的指 导 者 和组 织 者 。认 教 识主体还要突破 以教材为中心 的旧观念 , 全面 了解学生 , 结合学生的实 际情况 , 按照学生发展的需 要, 调整教材 内容 , 删繁就简 , 以保证学生. 就要在教学过程 中创设师生之间 、 生生之间平等 、 和 谐的民主学习氛围。 尊重 主体就要面向全体学生 , 平等地关 注和尊重每 个学生 , 给他们以主动参 与教学 活动及表现 、 发展能力 的机会 。尊重 主体就要在课堂上关注 到学生基础 、 智力和爱好特长的不同 , 使他们都 能参与教学活动 , 都可 以取得不 同程度的成功 , 从而 , 激发 学生的 自信 心 和学 习兴 趣 。 23 _发展主体 , 索适合学 生主体学 习的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 探 研究 的深入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已成为广大历史 教师的 自觉行动 ,越来越 多的教师正在探索和试验体现学生主体学习 的教学模式 。历史课堂教学 中,学生应当经过 “ 意向——感知——理 解——运用 ” 的认 知过程 , 这个过程应是 师生互 动的 , 在恰 当的历史情 境中对有价值的历史 J题提 出、 - ] Ⅱ 探究和解决 。其次 , 要保证学生活动的 足够时 间和空间 ,教师要给予学生 系统 的学法指导 ,还要调动学生情 感、 兴趣 、 意志等非智力 因素 。 3运 用 多样 化 、 代 化 的 教 育技 术 . 现 从培养适应 2 世纪人 才的角度思考 , l 传统教学方式 已远远不能适 应需要 , 合理 、 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 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 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 实现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历史课育人 目标服务的 功能, 得尤为重要。 显 31 .转变观念。 变不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人文学科 中运用 的思 转 想, 改变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 , 要看到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 的全面运用 , 导致教学 内容 、 将 教学手段 、 学方 教 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 , 最终 导致教育思想 、 并 教学观念 、 与学的理论 教 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 32促进教学模式 的转 变。从 已经开发的教学软件看 。 . 设计思想还 是以“ ” 教 为中心 , 辅助教 师如何在课堂上讲授 , 而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 的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不改变 , 仅仅是 内容 、 手段 、 方法 的先进 , 是不可 能真正使 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 堂的。我们认 为在先进 的教育科学理论 的指导下 , 充分利 用多媒 体交互性强 、 共享性好等 特点 和超文本 、 网络 特性 , 开发教师为主导和学 生为 主体两者相结合 的教学软件 , 促进新型 的教学模式 的建构。 4 明确 教 学 评 价 的指 导 思 想 。 进教 学 评 价 的 方 式 方 法 . 改 教育教学评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 , 中学历史学科要推进素质教育 , 必须改进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 41 .要构建符合 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 。 从素质教育 的要求 出发 , 对评价 的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在 教学 目标 上, 要考虑学生发展的 需要 , 体现 开放性 和多元化 ; 在教学 内容上 , 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 要 作灵活的处理和选择 ;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的选择上 , 鼓励教师选择 适合学生 主体学 习的教学模式 , 提倡开展课堂讨论 , 师生合作 、 生生互 动, 通过讨论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 立科 学的历史观 ; 树 考察教学 过程 , 不仅 要看 教师对知识结构 的把握 和重点 、 难点的处理 , 更要看教 师如何 “ 导学” 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 , 凋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学生 在课上的活动既要有量的保证 , 也要有质的要求 。 4 提倡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 的学业成绩。 . 2 学生平时学习成绩 和课 上参与情况应在学期历史学习总评成绩中 占一定 比例。历史课 的学业 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要有实践活动 , 要鼓励学生进行历史 演讲 、 历 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 , 鼓励学生 自己搜集资料 , 撰写历史论文等 。 4 改进评价模式和评价策略 。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的, _ 3 教师 要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 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 。 教师 日常教学情 况怎样 , 是否适 合学生 , 学生最有评价权 。当然 , 学校和 教育督导部门在学生评价教师时 , 应采取科学 审慎的操作方法 , 指导学 生 认 真 、 观 的作 出评 价 。 客

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课改探微实施素质教育深化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付成山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素质教育成为当前的教育主题。

针对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落实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来说,教师需要改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论,深入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供保障。

并且,在整个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扮演好自己教学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深化高中历史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兴趣;主动性;主体性针对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特别是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由于高考的范围较广,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的数量会比较多,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这就需要每一个高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引导学生扎实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历史探究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创建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

一、提高课堂活跃度,融入多元化的课堂形式教学实践表明,兴趣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能够帮助他们更加扎实地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实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因此,为了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掌握历史教材内容的同时,针对性地完善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可以以各种形式,增设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更加深入掌握和思考历史知识,探寻历史知识的本质,并且夯实基础知识。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课上活动,依据整个辛亥革命的发展进程的史实进行模仿,这种模仿可以是经典情景在线,也可以将朗读、情景剧等多种形式融入高中历史课程学习的过程当中。

如学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辛亥革命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孙中山,学生可以效仿孙中山伫立在檀香山上,发出推翻封建王朝清政府,恢复中华民族自有的民族文化的强力号召,并在此之后中国进入了中华民国时期。

历史教学论文素质教育实施论文: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实施探究

历史教学论文素质教育实施论文: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实施探究

历史教学论文素质教育实施论文: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实施探究摘要:文章在总结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内容、内涵的基础上,分析阐释了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要实现的目标;最后,探索性地提出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方法与策略,以期对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科学开展有所贡献。

关键词:历史教学;素质教育;实施;探究一个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必然呼唤高素质的人才,故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素质与学习工作能力。

而这三个方面恰恰是历史教育教学培养的重点,是由其特定的学习内容以及沧桑浓厚的历史感所决定的。

历史教育不仅能使人增长文化知识,更能从历史发展、经济的角度,给人以更大的启迪;通过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历史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便利条件。

本文欲从历史教学的角度重点探讨素质教育的实施问题。

一、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当下盛行的应试教育而言的,其提出的最主要目的是弥补应试教育的缺陷,更好地促进学生与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

具体在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则是克服传统历史教学中种种弊端的利剑,也是谋求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笔者认为,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就是,作为施教者不再简单地灌输知识,而应该是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认真的讲解,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行为,在提出和坚持不同看法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反映到历史教师的教学目标上,则是努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目标(一)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历史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目的之一便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及奉献精神等。

通过对人类文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明是非、知善恶、求真理等优良品质。

(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且通过历史教学可以顺利地实现这一目标。

历史学科知识可以说浩如烟海,综合了各类学科内容,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期 ,态 度 、 值 观 ” “ 价 目标 的 确 定 当然 至关 重 要 。 第 二 , 学 生 的 发展 出 发 , 现 教 学 目标 的 开 放 性 。“ 史 使 人 从 实 学 明智” 明” 。“ 可以说是对历史规 律、 人类文 明发展 的科 学认识 ; 智” “
《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明确提 出: 对学生进行“ 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培育学生 “ , 初步运用历史 唯物 主义的基本 观 点 观察 问题 、 析 问 题 的 能 力 ” 分 。近 年 来 , 大 中 学 历 史 教 师 不 断 深 广 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 努力提高中学历史课 堂教学质量 , 取得 了不少 成绩 。但用素质教 育的要求来 审视 , 史课堂教 学中仍存 在着一 些 历 亟待改革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 面:
学生是历史学习 的主体 , 推进 素质 教育 , 深化历 史课 堂教 学 改 革, 需要我们认识主体、 尊重主体 、 发展主体 , 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 让
活 动。
第一 , 认识主体 , 就要转 变旧的教 学观念 , 改变“ 以讲为主 ” 的教
学 模 式 。在 课堂 教 学 中 , 师 要 明 确 “ ” 为 了学 生 的 “ ” 学 生 要 教 教 是 学 ; 成 为 教 学 活 动 的全 面参 与 者 ; 师 要 成 为 学 生 主 动 学 习 的 指 导 者 和 教 组 织 者 。 按 照学 生 发 展 的需 要 , 师 要 调 整 教 材 内 容 , 繁 就 简 , 教 删 以 保 证 学 生 主体 参 与 教 学 活 动 的 时 间 。 第二 , 重 主体 , 要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创 设 师 生 之 间 、 生 之 间 平 尊 就 生
为评 价 课 堂 教 学 的 主要 依 据 , 学 生 的 学 习 状 态 、 习 过 程 中 的 心 理 对 学

写一篇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的论文,2000字

写一篇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的论文,2000字

写一篇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的论文,2000字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高中历史教育改革的影响,深入探索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策略。

首先,从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出发,详细探讨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益处,特别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其次,针对高中历史作为一门学科的内容设计以及教学改革,以满足学生特定发展需求,重新构建历史素养培养体系。

最后,针对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相应改革措施,促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历史,思考历史,并理解历史的核心价值,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其他文化素养培养不同,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可以给学生带来显著的发展福祉,因此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发展机会。

其次,历史文化素养培养也可以扩大学生的社会视野,增加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历史文化素养培养还能够增加学生的思想方法,增进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将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的核心价值,从而有效地实现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在历史文化传承中充分发挥作用。

由于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高中历史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以满足学生特定发展需求。

针对历史作为一门学科的内容设计,可以分为教学理念、研究性教学、历史文献研究、历史视角研究、国际、跨文化研究以及历史人物研究等;而教学改革可以分为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等。

这些改革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在历史文化传承中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地理解历史,思考历史,并理解历史的核心价值。

然而,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历史教育的内容设计仍然集中在传统的传承知识上,忽略了历史学科素养的另一面;其次,教学改革的实施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老师们在教学中落实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的实施缺乏经验及能力;最后,家庭及社会的影响也使得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深化历史课堂教学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深化历史课堂教学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历史学科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容替代、不容忽视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学科的这种作用就成为我们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因此,进行成功的历史课堂教学,当然就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那么,何为成功的历史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历史课堂教学应包括以下几部分:语言部分、教学方法部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部分、板书部分等。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简单的探讨:一、语言的应用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离开语言是不可想象的,语言运用不当也是同样不可取的。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应用得当与否,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那么,何为语言运用得当呢?1、语言应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一是情感语言的运用,二是强调语言的运用。

2、语言应有诙谐性、生动性。

许多历史教师,讲授语言死板、不灵活,活脱一个“古董”,让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这需要历史教师进行语言的继续教育,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素质。

3、语言应有组织性。

为此,教学之余,多加训练、多加试讲,应能解决该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应用课堂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手段和教学辅助手段两个组成部分。

目前,大部分历史教师只图完成任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很少动脑筋,还是采取那种注入式的填灌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这显然是不行的。

那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首先,要端正教学思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人为本,突出能力要求,注重个性发展。

其次,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调整教学方法。

再次,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

以上是课堂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

那么,具体的教学方法又有哪些呢?其一,讲解部分:启发诱导法(设问法)与推理法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适合对重难点问题的逐步理解;比较法(类比法、对比法),适合于对某些事件、人物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归纳法,适合于全面整体掌握历史知识、历史线索;情景设计法,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掌握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3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其他高中历史教师提供参考。

一、引言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人文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目标改革1. 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方法改革1. 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改革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成绩评价:以学生的历史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发展为依据,进行综合评价。

3. 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实践案例以某高中历史课堂为例,教师在讲授“抗日战争”这一章节时,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法:教师选取了“百团大战”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其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最新-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关于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若干

最新-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关于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若干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关于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历史选择题自1982年在高考中首次出现以来,除1984年空缺外,十几年来一直保留下来,成为了高考的基本题型之一,且其题量和分数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目前,历史选择题以其出题方式灵活,知识覆盖面广,既便于知识考查,又便于能力考查;既便于学生做答,也便于阅卷给分等优点,取得了在高考试题中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地位,成为高考试题中四大题型之一。

一般地说,选择题属于基础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学生较易得分,且选择分数比例较大,因此,做好历史选择题,是保证历史获取较高分数的基础。

另方面,历史选择题的作答由于表面上比较简单,容易被忽视。

正因为这样,必须重视对历史选择题的研究和训练。

本文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索,以就教于同行专家。

一、91年至96年高考选择题分析91年以来,历史高考题的答卷时间、总分、题型保持稳定,因此对近六年来的高考选择题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高考选择题的基本题型和测试功能,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

选择题的题量和分数在91-92年间保持稳定,从93年起,每年都有变化。

表现在:1 .1993年,多选题的题量由15小题减少为10小题,但每小题分数由2分升为3分,从而保持了多选题的分数仍为30分。

2.1994年,单选题分数由1分上升为1.5分,从而使单选题分数上升为30分,和多选题一样。

3.1995年,多选题题量由10小题上升为12小题,使多选题的总分为36分,再资超过单选题的总分。

4.1996年是变化最大的一年,单选题题量由20小题上升为28题,上升幅度较大,而多选题的题量由12小题又降为10小题,这样,单选题的总分首次明显地超过多选题分数。

5.选择题的题量和分数在试题总分中所占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91年至93年只占约三分之一,96年则超过了二分之一。

2.知识与能力考查的对比分析:中学历史教学的三大目的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

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摘要:历史教学肩负着全面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任,任重而道远。

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本文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深化改革素质教育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世界历史,内涵丰富。

要想让中学生从历史教学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觉悟,丰富情感,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行的。

因此必须对历史教学方法予以创新和改革。

当前,如何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任务,已成一个普遍热议的话题,引起历史教师的高度关注。

那么,如何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笔者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多年,有如下的心得体会。

一、树立多元化和开放性的教学目标(一)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历史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

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理念来取代“思想教育”目标。

这种方法已在教师中取得共识,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接受。

笔者认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比之“思想教育”来说,内容充实了,丰富了,提法也较原来高了一个层次,它拓展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既涵盖了原来思想教育目标,又延伸了教育半径,把情绪、兴趣、动机和意志等各种情意目标都包括在内,真正体现了目标的多元化。

《历史课程标准》中还在“态度、价值观”具体目标中,提出了“培养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等内容。

这是以往各种中学历史版本从未明确提过的。

它与“思想教育”相比,“态度、价值观”的表述更加体现了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二)开放性的教学目标古人说“学史使人明智”。

所谓“明”,其意思是说对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进步的足迹、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和提高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所谓“智”,既有包括鉴古知今的认识智慧或慧眼,也有包括开拓未来创新社会的谋略。

深化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商鞅 变法是 本课 时 的重点教 学 内容 ,教师 与学 生一 起 就 学 生 的全面发展 。 中学历史 与社会 教育是素 质教育 的组 成 “ 鞅变 法为什 么能 够取 得成功 ” “ 什么商 君 死而 秦法 部 分 , 价历 史教 学 , 商 ,为 评 主要 是要 考察 其是 否有 利 于学 生 素 未改 ” 等核心 问题 进行 了讨论 、 发 了学 生思维 的创造 性 。 激
间和空 间的基础上 , 充分运 用多样化 的教学方 法和 现代化
绩 中 占一定 比例 。 史与社会课 的学业 成绩考核 除了书 面 历
考试 还要 有实践活 动 , 励学生进 行演讲 、 要鼓 小制作 、 观 参
考 察等实 践活动 , 鼓励学 生 自己搜 集资料 , 写小论 文 , 撰 对
从 重知 识考查 向重 素质 考查 、 重能力 考查 转 变 , 逐渐 扭转
教材 内容 ,以保证 学生 主体 参与教学 活动 的时 间和空 间。 第二, 尊重主体 , 创设平 等 、 的 民主学 习氛 围 。教 师要 和谐
给不 同层 次的学生 以主动参与 教学活动 及表现 、 发展 能力 的机会 , 一步 激发 学生 的 自信 心和 学习兴 趣 , 迁 移到 进 并 适合 学生 主体 学习 的教 学模式 。 保证学生 活动 的足够时 在
探讨历史 问题 的同时掌握 和理解 了重点 知识 , 训练 了历史 思维能 力 , 活生生 的历 史中受 到了做人 、 从 行事 的启迪 。 二、 确立 学生在课程 学 习过程 中的主体 地位
质的提 高和人文 精神的养成 。第二 , 要构 建符合 素质 教育 需要, 体现开 放性和 多元化 ; 在教学 内容上 , 要允 许教 师根 据学生 的状况 和教学 的需 要作灵 活的处理 和选择 ; 在教 学

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现 代教 育思 想指 导工作 . 能将 素质教 育 落到 历 史教 学 的 才
实处 。
关 键 词 : 中历 史教 学 高
素质 教 育 学 习方 法
发 展 , 们 应 该 向 社 会 大 力宣 传 素 质 教 育 并 获 得 支 持 。另 外 , 我 学 校 还应 利 用 多 种 方 法 与 家 长 勤 沟 通 ,让 家 长树 立正 外 , 育 部 门 还 应 为 教 师创 造 一 个 宽 形 教 松 的环 境 , 极 鼓 励 广 大 教 师 参加 学 习 培训 , 行 教 改 。教 学 积 进


学 生 学 习不 好 ,常常 不 是 因为 不 努 力 ,而 是 因为 不 会 学 习 。 提 出学 校 首 要 的 任务 就 是 把 学 习方 法 教 给 学 生 , 会 学 他 教 生学 习 。 师要 加 强 对 学法 指 导 的研 究 , 合 学 科 的特 点和 学 教 结 生 的特 点 . 教 学 重 点 放 在 培 养 学 生 正 确 的 学 习 方 法 上 , 学 把 在 习方 法 上 给 予 指 导 , 会 学 生 运 用 概 念 、 断 、 理 、 析 与 综 教 判 推 分 合 等科 学 思 维 方 法 , 学 生 既 知 其 然 , 让 又知 其 所 以然 。在 指 导 束 了 我 国两 千 多 年 的 封建 帝 制 , 民主 共 和 观 念 深入 人 心 。 使 进 而展 示 袁 世 凯 就 任 中华 民 国 临 时 大 总 统 的影 像 ,启 发 学 生 从 另一 个 层 面 分 析 出革命 又 是 失 败 的 。 因 为 从最 终 结 果 看 . 亥 革 命 的 胜 利果 实被 北 洋 军 阀首 领 袁 世 凯 窃 取 , 帝 反 辛 反 封 建 的 革命 任 务 没 有 完 成 , 中 国半 殖 民地 半 封 建 的 社 会 性 质 没有改变。 4 电影 视 频 的 运 用 应 注 意 的 问题 . 电 影视 频 与课 堂 教 学 的结 合 ,其 出发 点 和 落 脚 点 都 是 增 强 课 堂 教学 效 果 。 同时还 要 注 意 电影 是 艺术 , 允许 虚 构 情 节 , 不 完 全 要求 按 照 历 史 , 教师 应 注 意 纠正 这 些艺 术 形 式 中 与史 实 不 相符 合 的 地方 , 免 学 生 把历 史 的 真相 同艺 术 的虚 构 混 淆 而产 避 生错 误 的认 识 。还 要 注意 因为一 部 电影 的 内容 都 比较 长 , 般 一 都 要 九 十 分 钟 左 右 , 我 们 的课 堂 只 有4 分 钟 , 以我 们 截 取 而 5 所 的 电影 内容 应 为 教 学 内容 服务 , 样 既 能 完 成 教 学 任 务 , 能 这 又 着 眼 于 学 生对 历 史 的体 悟 . 引导 学 生对 历 史 的 多元 解 读 。 历 史 教 师 应 该 用 积 极 的态 度 ,在 素 质教 育 中把 正 确 的历 史 、 富 的人 文 知 识 结 合 在 一 起 , 用 影 视 作 品 , 象 生 动 地 丰 利 形

素质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论文

素质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论文

素质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论文素质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表明,历史课堂以传授和记忆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完全不适合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要把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主要任务;把以教师或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转变到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占主体地位;把注重学习的结果,转变到注重学习的过程;把侧重学习的内容,转变到侧重学习的方法;把强调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转变到强调教与学方法的结合,尤其强调学生学习的方法;把注重学生识记知识的活动,转变到注重学生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活动;从封闭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到开放式教学形式。

这是教学观念的大转变。

从实践上说,则要抓好三个“注重”。

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即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把被动接受“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实施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参与要落实在整个教与学过程落实在课堂。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教学观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了学习的过程。

所谓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动机的'培养和探究方法与思路的发展。

激发学生学史兴趣,使学生爱学历史,这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也就是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能不断爆发思维的火花,置疑、释疑、并能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程度就越高,对学生的潜能开发程度也越高,越有利“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特征,势必导致教师中心论,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三)
(三)、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从培养适应21世纪人才的角度思考,显然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合理、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和较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状况看,如何实现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历史课育人目标服务的功能,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第一,转变观念。

一是要转变不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人文学科中运用的思想或认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太麻烦、太难的畏难情绪。

二是要改变已往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要看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也就是说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相联系的。

第二,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从已经开发的教学软件看,其设计思想基本上还是以"教"为中心,主要作用仍然是辅助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讲授,而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这种设计实际上同多年来统治我们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关。

这也告诉我们,教学模式不改变,仅仅是内容、手段、方法的先进,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的。

我们主张,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和超文本、网络特性,开发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两者相结合的教学软件,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第三,因地制宜、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全市历史学科教育技术运用的状况是不平衡的,大致分为两种状况:一是以城八区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得较快,有些区已经把让青年教师掌握一种工具平台软件视为教学基本技能。

一是以远郊区县为主,由于设备、条件等硬件的限制,计算机辅助教学刚刚起步,教学媒体还以投影、挂图为主。

我们主张应将教育技术发展的现实性与长远性相结合。

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学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利用现已推出或上市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掌握一种工具平台技术制作优秀的教学软件,而市区教研中心应为实现全市历史教师软件资源的共享,变现今全市软件开发"人自为战、封闭"式的小生产模式为开放、共享的模式创设条件;另一方面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四)、明确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改进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教育教学评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形成素质教育机制带有关键性的一项任务是解决教育教学评价问题。

中学历史学科要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改进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

第一,要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历史教育价值观。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是教育价值观。

素质教育的价值观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评价历史教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多少和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而是要考察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第二,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教育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目前,应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对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调整。

在教学目标上,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要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开放性和多元化;在教学内容上,要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状况和教学的需要作灵活的处理和选择;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鼓
励教师选择和创造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倡展开课堂讨论,师生合作、生生互动,通过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历史观;考察教学过程,不仅要看教师对知识结构的把握和重点、难点的处理,更要看教师如何"导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既要有量(即一定人数和时间)的保证,也要有质(即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的要求;考察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学生在课上的思维状况和学习情绪如何,测试学生具体的学习效果怎样。

第三,提倡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和课上参与情况应在学期历史学习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

历史课的学业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要有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应计成绩。

历史书面考试也要从重知识考查向重素质考查、重能力考查转变,逐渐扭转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

第四,改进评价模式和评价策略。

首先是变单向评价模式为双向评价模式。

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师要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

教师日常教学情况怎样,是否适合学生,学生最有评价权。

学校和教育督导部门在评价教师时,也应重视学生的看法。

当然,让学生评价教师,有一个科学和慎重操作的问题。

其次是合理采用量化统计和分析描述的评价策略。

量化统计的评价策略重数据、重实验控制,表述精确,但难于全面地评价教育效果的丰富内涵。

比如评价学生主体活动的情况,光用活动的时间和发言的人次显然不能说明实际的教学效果,还必须描述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活动中的表现。

分析描述性的评价带有综合性,能够准确表达教学活动的意义,但没有一定的数据也会缺乏说服力,特别是在评比性的教学评价活动中,量化指标有时是不可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