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散文赏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散文赏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散文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散文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精致优美的抒情散文,它结构短小精悍,文笔朴素、清新、自然,感情浓烈真挚。作者用朴素无华的语言和对比、衬托等手法,表现了一个追求朴素,淡泊声名,不愿劳顿世人,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威望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的不朽灵魂。
文章在作者写到在知晓这一“墓主”是世界大作家之一,俄罗斯的列夫·托尔斯泰,“这个谁都感到被自己名声所累的伟人”,确是一位理想的人选。因而渴望着一见坟墓,当我们“顺着羊肠小径,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前”。这就是“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原以为金碧辉煌,气象万千,好像人间皇宫一样。却不料只是“一个长方形土堆而已”,这反差实在太大了。使人们普遍难以接受,但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因为,大多数人的常规思想认为,所谓“世间最美的坟墓”一似上述:应该雕栏玉砌,金栋银梁。而这里竟然“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列夫·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的坟墓一样”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文章的笔调深沉朴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托尔斯泰墓的赞美与尊敬。作者的这篇文章善于景物的描摹。在对墓冢的描写中有表现了它的平凡,“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在对树林的.描写中突显墓地的宁静,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而正是这朴素平凡的托尔斯泰墓,体现了他的人格。作者并没有用过多的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修饰,用
中职教育《世界最美的坟墓》教案
“以学定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世间最美的坟墓》课型新授课
课时 2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班级高一教学媒介多媒体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安排时间预习课文
一、导入
人总归有入土的一天,西方的神父在葬礼上常会说这样一段话:尘归尘,土归土,把躯体还给大地,把眼泪还给大海。确实如此,当疲惫的身体回归大地,她的灵魂也在永恒的沉默中找到了最后的安宁。而坟墓,则成了他们的曾生活于这个世界的唯一纪念。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又是怎样诠释他生命的最后驿站的呢?今天我们要跟随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脚步,去俄国探访一处世间最美的坟墓(出示课题作者)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知识,积累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2、通过朗读与圈点勾画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对这个“世间最美的坟墓”有一个客观上的认识。
3、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对托尔斯泰强烈的崇敬之情,并能够感受“朴素美”带给人的震撼力。
4、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
1、人物名片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其主要文学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主要作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预习课文,了解内容
学生体会
齐读学习目标学生讲解
陀斯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和《罗曼·罗兰》等,小说《焦躁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等。
列夫·尼古拉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世间最美的坟墓》原文阅读及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原文阅读及答案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2)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3)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4)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5)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6)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7)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8)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
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世间最美的坟墓
作品全名:《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选自《当代世界散文名作》。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到俄国旅行,拜谒了托尔斯泰墓,他有感于托墓的逼人的朴素,称颂它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有关于: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世间最美的坟墓》美学分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美学分析
倪文锦主编的中职《语文》教材中《世间最美的坟墓》是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很值得我们咀嚼鉴赏。集各种美于一身的托尔斯泰给中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有了一个全新的取向和定位,他传给世人的是无比的敬仰和摄魂的撼动。托尔斯泰,一个朴素、绝美的名字深深植根于世人的心中。
1.简简单单的朴素美
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以特有的方式诠释他生命的最后驿站:“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这是多么惊人的朴素,这个荒凉、偏僻、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坟墓竟成了世间最美的坟墓,有谁想到这种简单、朴素的选择只源于托尔斯泰小时候的一个游戏,一个奇妙的诺言,却恰好凸现了他最纯真、最美好的愿望。不少到过托尔斯泰坟墓的人起初认为,这是一个无主坟,顶多是一个流浪汉或孤儿,谁会想到下面竟然埋葬着被列宁称
为“伟大的艺术家”的十九世纪俄国最有成就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他坟墓的朴素是平民化理想的一种延续、一种依托。这种回归平凡、回归大众、回归自然的美让人有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1928年,茨威格站在那个小小土丘前,读懂了美,读懂了托尔斯泰。在这位伟大的真正的纯粹的人的墓前,这个奥地利人感到这就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4课《世间最美的坟墓》ppt课件2
三、发现探究
托尔斯泰墓的朴素深深地感动了作 者和前来参观的人们,那么为什么还要 提及拿破仑的陵墓、歌德的陵寝、莎士 比亚的石棺呢?
和赞颂。
二、感知课文
小任务:找出文中描写坟墓 的句子,并用一个词语概括 其总特点。
长方形土堆
无人守护、管理
(不劳顿他人)
没十字架、墓碑、墓志铭,甚至名字也
没有
(淡泊名声)
托尔斯泰墓的总特点: 朴素
思考: 你认为托尔斯泰最终有没有获得
他想要的安宁和幸福?请结合文章分析。
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 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 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 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列夫托尔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鲁迅称赞他是19世纪俄国的巨战争与和平是他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茨威格
奢华浩大的秦兵马俑
气势恢宏的明十三陵
美轮美奂的泰姬陵
奇 特 神
秘 的 金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教案范例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学会欣赏托尔斯泰的墓地,理解其美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学会评价托尔斯泰的人格美和作品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托尔斯泰的尊敬和热爱,培养对文学家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学会欣赏托尔斯泰的墓地,理解其美学价值。
2. 教学难点:
(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
(2)评价托尔斯泰的人格美和作品美,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简介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2)提问:“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墓地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分析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深层含义。
4. 欣赏托尔斯泰的墓地
(1)展示托尔斯泰墓地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其美学价值。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墓地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5. 评价托尔斯泰的人格美和作品美
(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评价托尔斯泰的人格美和作品美。
四、课后作业
2. 深入了解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秀课件
的思考。
03
对俄国文化的热爱
茨威格对俄国文化有着深厚的热爱,他在作品中融入了大量俄国历史、
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元素,展现了他对俄国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深厚底蕴
。
02
文wk.baidu.com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简洁明快的开篇
生动形象的描写
文章以简洁的语言开篇,直接点明主 题,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 人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坟墓的美感 ,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哲学思考
通过对生命、死亡、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引导读者进 行哲学层面的探讨,提升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06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探 讨
俄国文化中关于死亡观念
死亡是生命的归宿
01
在俄国文化中,死亡被视为生命的自然归宿,人们普遍接受死
亡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
灵魂不灭
02
俄国东正教信仰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朽的,死亡只是肉体的消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是20世纪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 记作家,以创作中短篇小说和人
物传记而著称。
文学成就
他的作品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精湛 的叙事技巧而广受赞誉,被誉为“ 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
代表作品
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传记作品《三大师》等。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秀课件PPT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课程导入 • 托尔斯泰与《世间最美的坟墓》 • 课文内容解析 • 托尔斯泰的死亡观与现代社会的思考 •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作者介绍
介绍茨威格的生平和成就,突出 他在文学创作之外的其他领域如 传记、小说、戏剧等方面的成就 。
03 课文内容解析
课文结构解析
开篇引入
介绍托尔斯泰及作品,引出主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主体部分
描述托尔斯泰墓的外貌和周围环境 ,以及作者对它的感受和评价。
结尾总结
强调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呼应主 题。
人物形象分析
托尔斯泰
一位伟大的作家,拥有朴素、高尚的 人格魅力。
作者
一位敏锐的观察者,对托尔斯泰墓有 深刻的感受和评价。
准备下节课的课堂讨论,就作 品中的某个主题或人物发表自 己的看法
下节课预告
介绍托尔斯泰的另一 部重要作品《战争与 和平》
探讨托尔斯泰作品在 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 值
分析托尔斯泰作品中 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道 德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托尔斯泰生平和作品介绍
托尔斯泰生平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刻 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他出生于贵族家庭,但后 来选择放弃世俗享受,致力于追求真理和道德完善。
人教版八上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2021年)
轩xuān昂 酒肆s 失调 tiáo 正襟jīn危坐 诚chéng惶诚恐 粗糙cāo 器宇yǔ 轩xuān昂áng
词语解释
黝黑: 黑;黑暗。 滞留: 停留不动。 愚钝: 愚笨;不伶俐。 器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禁锢: 束缚,限制。
侏儒: 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 酒馆。 尴尬: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炽热: 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2、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 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 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 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 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 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 义?
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
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 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 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 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 抨击。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 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 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 道路。
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 突出了那两个方面的特点?对塑造人物形象 有何作用?
反衬
平庸丑陋 大众化 说明
灵魂的高贵,
眼睛的犀利
是人民大众的普通 一员,与俄国人民 同呼吸共命运
眼睛 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托尔斯泰的______。
1、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 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九年级下《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设计解读
九年级下《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设计解读。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以描写明清盛世时期的紫禁城建筑为主线,围绕着明代皇帝的寿陵、乾陵和清代皇帝的东陵、西陵展开。该教材内容详实丰富,不仅包括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的介绍,还涵盖了建筑工艺、祭祀仪式、陵园景观等多个方面。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中国古代皇陵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意义;
2.掌握明清盛世时期紫禁城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3.了解明清皇帝寿陵、乾陵以及清代皇帝东陵、西陵的历史
底蕴和建筑特色;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文献阅读与口
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问答、小组合作、资料查阅等。
1.讲授环节:通过教师讲述,让学生快速了解古代陵墓的历
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掌握明清盛世时期紫禁城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对各个陵墓的建筑特色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介绍。
2.问答环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随时通过提问来激发学
生对课程的兴趣,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互动。
3.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
所提供的资料,研究各个陵墓的建筑特色,并通过小组讨论来交换意见、分享经验。
4.资料查阅:为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教师提供了多篇
相关文献,让学生自行查阅,在理解和掌握文献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口头表达和书写总结来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
1.热身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小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快速了解伟大的文化古迹——紫禁城和古代陵墓的相关知识,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的内容,把握文章主题2感受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
体悟托尔斯泰的人格美,体会他崇尚朴素自然的品格教学难点:体悟托尔斯泰的人格之美
将世界上一些华美建筑的图片和朴素的托尔斯泰墓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随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至苏联回去谒见“世间最帅的坟墓”---托尔斯泰墓。
二分析文题。
作者在文章副标题中写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其中有何特定意义?
1928年夏天,苏联举办了盛大的纪念列夫托尔斯泰一百周年诞辰活动,茨威格受到了邀请。当年九月,茨威格随奥地利作家代表团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苏联之旅。当他见到托尔斯泰墓的时候,心中无限感慨,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
茨威(韦)格,奥地利作家。出生于富足的犹太工厂主家庭,第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跟罗曼〃罗兰一起从事反战活动。主要作品有诗集《银弦》、传记文学《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和《精神疗法》等
1找到文中最能够归纳托尔斯泰墓特点的词语。
2说一说“朴素”的外在具体表现在哪里?
3这样一位伟人,为什么愿安葬在这样一个荒郊野外“小小长方形土丘”中呢?用原文语句提问。
4“饱经忧患”在文中表现在哪句话中?那么“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指的是什么?
5作者指出他赢得了安宁美好了么?彰显在哪里?6找到课文中有关描绘作者参观墓地的体会的句子。7人们参观此墓时的心情如何?(用原文提问)
8文中还提到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墓地的奢华,作用是什么呢?
9文中还运用了哪些对照?
世间最感人的坟墓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世间最感人的坟墓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篇游记散文,主要通过对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墓墓的描述,表达了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具有以下特点:
1. 以小见大,构思新巧。作者没有直接描述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和成就,而是选择了他的坟墓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坟墓朴素、不起眼的描述,引出了对托尔斯泰一生的评价和敬仰。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既避免了冗长的叙述,又让读者在平淡中感受到震撼和感动。
2. 对比手法贯穿始终。文章从标题到结尾,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标题“世间最美的坟墓”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一般来说,坟墓是死者的安息之地,往往被认为是阴森、恐怖的地方,而作者却称之为“最美”,这种对比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在文章中,作者也多次使用对比手法,如将托尔斯泰的坟墓与其他人的坟墓进行对比,突出了托尔斯泰的朴素和低调;将托尔斯泰的生前与死后进行对比,展现了他一生的伟大和光辉。
3. 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作者在描述托尔斯泰的坟墓时,不仅进行了客观的叙述,还加入了自己的议论和抒情。这种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使文章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既让读者了解了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和成就,又感受到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综上所述,《世间最美的坟墓》在表达方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对比手法、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等特点,使得文章既简洁明了,又深刻感人。
十四课:世间最美的坟墓PPT
六、拓展迁移 讨论思考: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学习 本文的启示。 提示:可以从课文中的 关键词出发,可以结合现实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1、学会敬仰伟人
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伟人的名 族是可怜的民族,而有了伟人却不 懂得敬仰和尊重的民族则是可悲的 民族,我们中华民族并不缺少伟人, 我们缺少的是对伟人的敬仰。
世 间 最 美 的 坟 墓
——
。难 习重 重 增学 的领 教 点 寓点 点 强习 思悟 学 : 情: 与 表散 想美 目 领 于体 难 达文 感的 的 悟 景会 点 效寓 情内 : 文 的作 : 果情 及涵 中 对者 的于 深, 蕴 比的 办景 刻体 藏 手思 法和 的味 的 法想 。运 哲文 深 的感 用 理中 刻 运情 对 。作 哲 用, 比 者 理 。学 • •
2、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 展,人们对美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许 多人羡慕那些花枝招展、风流倜傥而心 灵扭曲的人,鄙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 农民和满身灰土的清洁工人等。有的学 生抛弃纯朴、纯真天性,一味追求“轰 动效应”,刻意讲究穿着打扮,成人化 现象严重,而不注重内在素养的提 高……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 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 深刻、最感人的坟墓。 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 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 心的了。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与列夫托尔斯泰及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2.研读课文,把握课文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的特点。
3.掌握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4.通过阅读课文,提升对美的判别和认识能力,提高审美品味,培养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掌握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2.通过阅读课文,提升对美的判别和认识能力,提高审美品味,培养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课前准备
搜集作者与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教学方法
朗读分析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东西,总能带给我们美的愉悦,美的享受。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晃动着美的身影,比如年轻清秀的面庞,设计精美的黑板报,以及我们上学时一晃而过却印在心里的蓝蓝的海,这些因为和谐,因为色彩,都能给我们一种美感。再如高大宏伟的建筑,洁白坚挺的纪念碑,松柏掩映的烈士陵园,因为宏伟,因为庄严,也给我们一种美感,一种肃穆美。然而,还有一种美,与这些都不相同。既没有色彩夺目的外表,也没有高大宏伟的气势,但却被称作“最美”——世间最美的坟墓。
只是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土丘,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死者的名字都没有,为什么能被称为最美?美在哪儿呢?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出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茨威格写的一篇《世间最美的坟墓》。
二、检查预习。
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作者和列夫托尔斯泰。师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明确: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等。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在生活的平淡中渲染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暴行而自感无能为力,流亡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最后抗议。
中职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十四世间最美的坟墓
练习与思考
一、给文章第1自然段划分层次,并找出该段的中心句。
参考答案:第1自然段分三层。第一层第一句,第二层第二、第三两句,其余为第三层。第一句即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
二、第1自然段中说,后人拜谒托尔斯泰墓这块“尊严圣地”是怀着“敬畏之情”的。请在文中找出表现“敬畏之情”的语句来,并说说这些语句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表现“敬畏之情”的语句有:
(1)“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2)“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这些描写是从瞻仰者的感受落笔,赞颂了托尔斯泰崇尚朴素的美德,以此突出文章的主旨。
三、文末用拿破仑、歌德和莎士比亚墓与托尔斯泰墓相比较,比较点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比较点是瞻仰者内心被震撼的程度,也就是瞻仰者所接受的关于朴素美的教育。目的和作用是为了用其他三个伟人墓与之迥然不同的风格反衬出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从而突出文章的主旨。
四、本文标题说,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但是,课文描写的托尔斯泰墓“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是一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这些描写与标题是否矛盾?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矛盾。因为文中写托尔斯泰坟墓的“美”,写“宏伟”并不是指墓地的建筑规模和豪华装饰,而是由于墓地逼人的朴素,更显示出墓主品格的伟大崇高,因此它是世间最美的,也是最宏伟、最感人的坟墓。
五、在整体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谈谈文中的情与景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目标】
1, 感受文章语言的简洁清丽之美
2,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分析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3,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散文中情景理的完美结合
【教学难点】
1.散文中情景理的完美结合
2.体味饱蘸作者浓烈情感的语言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讲解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在俄国的一个树林中有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它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更没有逝者的名字,它“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从不关闭的”,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大家能想到这个小小的,普通而又平常的长方形土丘里包容着一个什么样的伟大人物?作者称其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板书标题)
二、作者简介
1.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
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报社编辑。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战后埋头写作。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1933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后辗转流寓巴西,终因对欧洲前途的绝望偕妻自杀。他一生中著有多种名人传记,突出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说《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其著名作品有刻画中产阶级妇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运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谴责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烦躁的心》。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3.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作家。出生在富裕的市民家庭,16岁进入莱比锡大学,后就读与斯特拉斯堡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当过律师。青年歌德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早期作品表现了他的叛逆精神,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普罗米修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等。1786年,歌德来到意大利,对希腊罗马古典艺术产生了兴趣,完成了诗体悲剧《埃格蒙特》等。1794年与席勒开始长达十年的合作,共同开创了德国的“古典时期”,促成了德国文学的空前繁荣。他的主要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自传《诗与真》《浮士德》等。
4.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伟大诗人,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生于英格兰的斯特拉特福镇。1585年去伦敦谋生,做过剧场杂役、编剧,后成为剧院股东。逝世前三年回乡安度晚年,他一生著有戏剧37部,长诗2部,十四行诗154首。他创作成就最大的诗戏剧,代表作早期有历史剧和喜剧,基调积极乐观,有《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是悲剧时期,风格沉郁悲壮;《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后期传奇剧时期,对世事带有和解宽恕倾向,作品有《暴风雨》《亨利八世》等。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和世态人情。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语言精粹,有很高地艺术成就,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找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并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作者1928年在俄国旅行时,在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墓前感受的真切描述,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奥地利公民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四、小结
作家创作情况小结
五、作业
课后思考:
1.《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思路和结构层次怎样?
2.作者为何称其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第二课时
一、重点问题分析:
1、为什么托尔斯泰的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最美美在哪儿请用一词来概括?
提示:A、其之所以最美,是因为朴素的坟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英名似乎不相称,但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也正是本文打动读者的基础。
B、朴素
2、托尔斯泰墓朴素美表现在哪里?(外在美与内在美统一)
表现了逝者淡泊名利的品格与坟墓的外观和谐统一,再缀以鲜花形成一种朴素美。
托尔斯泰墓外观是什么样的,请找出原文。
①“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②“它只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③“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