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读书笔记
曾国藩读书笔记模板
曾国藩读书笔记模板曾国藩读书笔记模板(通用5篇)你是不是也在找曾国藩读书笔记模板的资料,那就对了,作者精心整理这篇曾国藩读书笔记模板文章,应该可以解答你的疑惑,更多曾国藩读书笔记模板相关的资料,可以右上角搜索。
曾国藩读书笔记模板篇1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晚清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他的读书笔记被认为是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他的思想和哲学观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1.背景介绍:曾国藩生活的时代背景是清朝末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国家面临着外来侵略和内部动乱的双重威胁。
在这个背景下,曾国藩通过读书学习,成为了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为中国的近代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读书目的:阅读曾国藩的读书笔记,旨在了解他的思想体系、哲学观点和文化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政策,为我们的现代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
3.经典回顾:曾国藩的读书笔记中,涉及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老子》、《庄子》等。
这些经典著作是曾国藩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文化价值观的源泉。
4.曾国藩观点:在阅读曾国藩的读书笔记时,我们能够了解到他的思想体系和哲学观点。
他认为人性本善,需要通过学习和修养来达到完善;他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他还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认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
5.个人观点:通过阅读曾国藩的读书笔记,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他的思想体系和哲学观点。
我认为他的思想非常深刻,他的哲学观点非常有价值。
他的思想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和修养才能成为真正的人;他的哲学观点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他的文化价值观告诉我们,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
6.结论与建议:曾国藩的读书笔记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他的思想体系和哲学观点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和修养,提高自己的品德和文化素养;他的文化价值观告诉我们,要重视文化的重要性,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关于曾国藩的读书笔记5篇
关于曾国藩的读书笔记5篇第一篇:关于曾国藩的读书笔记在2011年11月初的某个午后,有人向我介绍了几本书,概括地说叫晚清三部曲,分别是《曾》《张》《杨》。
晚清有它特殊的历史背景,这三个人却又刚好代表了官僚,权相,幕僚三种身份。
三本书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的,故其写的内容在时间上有一部分的交叉,我是读得有点乱了,先看了湘潭才子杨度,才到的曾、张,到了十四这天,终于看完了,虽说是囫囵吞枣,但现在总起码知道那么个回事,对于破烂的记忆力,也算得上是个安慰了。
现代人汲汲于成功,于是乎市面上关于曾等的成功学的书不胜枚举,我虽然兴趣广泛,那时并没有很想看关于他的书,因为那些大多都不值得一看,不过是浪费我的时间罢了。
但从史书知道,曾是个人物,是一个值得去大概了解一下的人。
直到前年的时候在凤凰网上介绍了一个年度好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张宏杰),略略看了一点,然后忘了一干二净的时候,到去年的十一月,又有人介绍看写他的书,暗地里觉得和曾结缘,这个时候是到了。
开始的几天,可以说是废寝忘食,不知夜之将至,因为没有后顾之忧,以至于很专心,每个不懂的词都要用百度弄清楚来龙去脉,那时候的工作是专职于看书,谓之最纯粹的大学生活,无忧无虑,直到有点变故,于是《杨度》拖了好久,在12月才完成对它的阅读。
有了杨度的开始,后面就来劲了。
对什么都有一点点兴趣的我,只要沉得下来认真了,就会定下一个基础,所以,曾国藩和张之洞的故事,我自然也是兴致盎然的。
三本书下来,300万左右的阅读量,我算是对唐浩明的历史小说的特点有了一个认识。
所谓历史小说,是既有历史,又有小说的成分。
每个情节都依据历史,有据可依,但到细节部分却又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设计能力,让我感觉到了无穷的奥妙,正所谓“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三本书对于要了解历史和晚清历史知识的人来说,不可不谓是几本好教材。
在此基础上,情节上的安排,层层相扣,让人欲罢不能,颇有几分爱不释手。
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精选7篇)
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精选7篇)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精选7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1一、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
做人低调,做事高调是曾国藩的人生写照。
少年的曾国藩就显现出非凡的谦让之举,他和同窗好友读书时,把好的位置让给别人,把他人休息的时间作为自己苦读的时间,后来中了举人以后,更加谦和有佳,从不炫耀自己的才能。
从现代人的价值观看来他是一种懦弱,是一种无能的体现,身为高官却不将自己放在高居之处,俯视他人,有点与身份不相符,故弄高雅,然而正是曾国藩品性却体现出一种超俗的恢弘的气度、平和的外表、遭遇鄙弃不暴跳如雷的自我保护的大智慧,低调是一种高的境界,是一种智慧,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
二、凡事皆贵专。
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
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清政府手足无措,不是所以然。
曾国藩在致吴大廷信中指出自己的观点“凡事患在不为,不患不能……心愈用则愈灵,技愈推则愈巧。
要在专精,非其才力聪明果远于中国。
”意思就是不做事就会有忧患,没有忧患就不作为。
大脑越用就越灵活,技艺越练就越精湛。
曾国藩就奏请政府派幼童赴美留学,这一举动对中国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曾国藩深深的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够挽救中国,只有自己的技术精湛才能超越他人。
任何事情要在“精”“专”上下功夫,功夫自然成,我们做事也应该像曾国藩那样精益求精,才能成功。
三、乐至则无忧,礼至则不争。
曾国藩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没有抱怨,他选择的是这样改变自己改变困境。
在攻打太平天国的时候,他和胞弟其上阵,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有的将士气馁了,不知道这样攻破太平天国的城池,抱怨声在湘军中蔓延。
曾国荃也忧郁成疾,此时的曾国藩多次给曾国荃写信鼓励他,他写道“功名之际,终之始难,消长之机,盈之必缺”,使得曾国荃振奋精神上下同心攻克了南京城。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
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
曾国藩六岁读书,二十八岁中进士。
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
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
曾国藩率湘军镇压了太平大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又于1861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辛亥革命以后,一些革命党人称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并在“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
《曾国藩家书》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材料。
本月上旬,我和妻子在沈阳北方图书城购得一本《曾国藩家书》,利用早晚闲暇时将此书通读了一遍,虽领略不深,却也摘录了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字,作为自勉。
1、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2、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3、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通用5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通用5篇)《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通用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之后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能够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2日前,在大班家长讲座上,西津小学汪宁老师的讲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资料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内涵,结合她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解读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从而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帮忙孩子平稳过度。
其中对家长的言传身教进行了风趣幽默又一语中的的讲评,指出了家长的引导对孩子的学习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习惯的力量、品质的培养、身教胜过说教。
《曾国藩家书》中也指出:“至于担当大事、修身齐家全在明强二字”;“教儿女辈,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曾国藩出将入相被后世誉为“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在家书中有多篇涉及对家人的关怀备至、对晚辈子侄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从正面勉励督促子侄用功读书、谦逊做人。
曾国藩传记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曾国藩传记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传记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传记读书笔记1近来读曾国藩传记类书籍,很敬佩这位晚清名臣对世事的练达,对天下大势的预判。
时势造英雄,没有太平天国之乱,晚清不会出曾国藩,就不会有所谓的“中兴”之论。
历史向来很轻佻,玩笑间就把这人间的家国天下给弄的面目全非。
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曾国藩之论可谓确实。
太平天国14年,乱了中华半壁江山,异端邪说、残酷屠戮,有清以来最大的国乱之殇。
时至18世纪末,全球文明方兴未艾之际,中华民族却遭受如此惨遇,不能不说文明之颓,民族之祸以此为甚。
曾国藩忠君之论固然习自千年儒学之教化,然放眼当时的世界,实在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太平天国之逆正是这些自谓大儒的儒学大家教化的结果。
儒学眼里有君,权力之下养儒独权。
儒学最终异化成上位之工具,权力之势下赏玩儿的优伶戏子。
有国学大师如今讲国学,还在字挑句论、旁征博论的赞赏祖宗的英明伟大,殊不知就算一个黄口小儿,集2000年之时间,话语留存也能摘出几句人话来。
儒学之祸,异端邪说在先,才会有太平天国愚民造祸于后。
儒学之惨剧于中华民族实在是千年大殇,扼杀了文明的萌芽,终于让文明胎死腹中,错过了与世俱进的文明巨流,惨遭世界淘汰,羸弱屈辱达一个世纪之久,时到如今余祸不断。
笔者对当今的国学热很是反感,循经导轨,翻古引今,实在是文明之世的逆流。
如果我们自诩的国学大家们,能够看清如今的文明发展大势,不再故纸堆里找出路,然后引经据典的指导今世,中华民族或许会发展的更好。
儒学之妖在于傍权为美,一个个软骨头教化出来的东西,实在是愚昧的妖孽。
时到如今,中国还没有一个学识大家,能够研究透自17世纪以来,世界文明发展的大潮和未来发展的大势。
动辄还以几千年所谓的文明自居,简直是愚昧至极。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1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1篇《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因为最近对家庭教育很痴迷,所以见人就聊家庭教育。
在一次上班路上,有幸与一位艺术学院老师同坐班车,聊起这个话题。
他喜欢民国的人和事,喜欢中国古代那些关于家风的思想。
一席话,让我感触很多,所以,班车开到学校以后,我立马去图书馆借了这本《曾国藩家书》,并把它列入我的读书清单中。
这本书一开始并不是我喜欢看的书,读起来比较生涩,没有白话文那么轻松,但是,静下来慢慢读,又觉得这些文字挺有味道,就像我们恩施人吃辣椒一样,一开始吃觉得辣,越吃越辣,越辣越想吃。
恩施人到江苏,吃什么都食之无味。
我生在白话文的时代,所以不会对白话文食之无味,但也希望自己能读些古文,静下来,嚼一嚼,有味。
曾国藩在家书里写了很多叮嘱弟弟的话,受益之处太多,以后慢慢体会,慢慢梳理。
对我目前感触最大的三点:第一,“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我总想做很多事情,最后却是一事无成的感觉。
放弃也是一种收获,专而后才会精。
道理都明白,却很难做到。
只能一点一点去改变。
我需要养成的几个习惯:1—3月,养成每周看一本书,写一篇300字以上读后感的习惯。
4—6月,养成每天早上5点起床的习惯。
7—9月,10—12月,待定(如果读者朋友有什么好的习惯,欢迎留言分享,我会认真考虑。
)。
第二,“凡军行太速,气太锐,其中必有不整不齐之处,唯有一静字可以胜之。
不出队,不喊呐,枪炮不能命中者不许乱放一声,稳住一二日,则大局已定。
”战火连天的时刻,静下来,就能定大局。
这是何等的挑战?但是曾国藩做到了。
这就是与众不同,这就是内心有力量!再回想自己的经历,还有什么痛苦能比战场上的厮杀更猛烈?还有什么压力能比手握千军万马的性命、守住疆土更有压力?这样一想,觉得自己的生活只有美好和不够努力了。
想成为一个认真做事的人,必须还要具备沉稳,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精选42篇)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曾国藩传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篇1《曾国藩传》是我拜读的第一本历史人物传记,读后感受颇深!是什么让中国近代两位历史大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相继把他当做自己的精神偶像与导师?是他天资聪颖?不是!曾国藩资质平庸,屡考而不及第!是他名门之后朝中有人?不是!在曾国藩之前曾氏家族甚至没有出过一个秀才!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就立功而言,他从一介书生起家。
创立湘军,统率群雄,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延续清王朝的生命六十余年;就立德而言,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每日日记以反省,且把日记交付同僚、子女阅读以监督几身,道德修养近乎纯粹;就立言而言,最为近代中国之大儒,对理学研究身体力行,造诣颇深!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民族自强是支撑曾国藩在艰难困苦忠奋力挣挫的精神动力。
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反身而诚的认知传统使他从前人、从他人、从自身,学到智慧总结经验,应对复杂的时事和风云激荡的朝堂,至诚待天,忠恕对人,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使英雄为我所用,终成大业!在湘军的建立过程中,把训和练完美集合,跟注重“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思想动员与宣传,树立了湘军不怕牺牲、勇于向前、忠君为民的思想体系,把一只团练队伍也就是今时今日所说的民兵组织,发展成为后来保家卫国抵抗太平天国运动的中流砥柱!注重人才培养,左宗棠、李鸿章都是后清时期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任务,都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尤其是对左宗棠的以德报怨更是让后辈敬仰!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其弟曾国荃谎报战绩称洪秀全之子人称被焚烧致死,曾国藩深信不疑奏报朝廷,朝廷通令嘉奖。
然而震怒!其时,左宗棠也不想活在其师曾国藩的光环下,因而有此一出,自此师徒不睦。
曾国藩读书笔记4篇
曾国藩读书笔记4篇近日从图书馆借阅了唐浩明先生所著的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中的第一部《血祭》。
这部小说以丰繁的史料、富有湖南特色的语言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中兴名臣”——曾国藩。
看完第一部后,心绪久久沉浸在书中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急切的想要借阅第二部《野焚》和第三部《黑雨》一睹为快。
第一部《血祭》主要介绍了曾国藩在母亲逝世后,回家丁忧创立湘军(此时还只能称湘勇),并与太平天国起义军初步会战的经历。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少年苦读,追求功名。
他出生于耕读之家,家境殷实,家风淳朴,耕田得以养家糊口,读书则是为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其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操持家业,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熟读诗书,曾国藩做为长子长孙自然受两位的影响颇深。
曾家以勤俭持家,受影响,曾国藩自小养成了勤快的习惯,不贪睡,爱读书。
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
后来又去异地拜师求学,刻苦读书。
在27岁时,他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
后来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位列二品官位期间,奉旨付江西担任乡试主考官时,母亲逝世,曾国藩中途回乡,为母丁忧。
在丁忧期间,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曾国藩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
湘军在曾国藩的带领下,逐渐成为绞杀太平天国运动的中坚力量,并与朝廷的八旗、绿营,其他地方武装,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
此时,曾国藩也达到了他事业的高峰,奠定了他“中兴第一名臣”的地位。
回顾曾国藩的一生,他能成为晚清中兴之名臣,为后人广为传谈的名人,与其的家庭、社会以及自身的修养、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最新-2019曾国藩读书笔记4篇 精品
2019曾国藩读书笔记4篇先前就听说过曾国藩,对其经世之材及其湘军之勇也略有所知。
记得中学历史书上有提到过,曾国藩在鄱阳湖大败太平军,扭转整个战争局面,这个是我对其最初的印象了。
看完这本书以后,对其人有了更为细致和全面的了解。
有人说半部中国近代史是由湖南人演义的。
虽然有些夸大,但至少说明了一点,即中国近代史上出了很多来自湖南的名人,他们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这其中就有曾国藩。
由于我自己也是湖南人,对于先人的丰功伟绩颇为骄傲,对于家乡的地理也很了解,这或许是我选择读这本书的原因之一吧。
曾国藩,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后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
又有人斥责他为元凶、伪君子、汉之不肖子孙的,到后来,汉奸、卖国-贼、刽子手,又似乎成了判定的铁案。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上,一个人的盖棺论定,其反差如此之大,大概找不出第二个。
我从书中知道的曾国藩是这样的,他以一介书生,忠于报国之志,建立军队来平定叛乱,以此实现男儿的价值。
出身于湖南一个普通耕读家庭,没有背景、后台,也没有超绝的资质,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获得功名,是古今读书人的偶像。
在长沙创办团练之初,处处受人排挤,事情进展艰辛,但是曾国藩没有放弃,他心高气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书中提到其认识的成长过程可以为证几个月来,他已逐渐清醒地看出,长沙不是做事的地方。
官场暮气沉沉,绿营腐朽透顶,这里好比一群乌鸦麋鹿之地,不会有前途…,为了寻求出路,他出走衡州城,开始了自己创军过程,从此走上戎马生涯,功成名就。
曾国藩虽为书生,却是杀人不眨眼。
书中有提到其处死十多名开粮仓周济百姓的侠士;滥杀无辜秀才林明光,伪其名日杀一儆百;凌迟刮目处死串子会会首魏逵等几十人,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为此得了个曾剃头的名号。
曾国藩知人善用,身边聚集了很多的人才,有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黎庶昌、郭嵩焘、薛福成等非常优秀的官员,还有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等科技人才,可以说几乎汇集了当时全国人才之精华。
《曾国藩》读书笔记
《曾国藩》读书笔记(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范文,如名著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感悟心得、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mple essays, such as after reading classics,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insight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正文内容《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
曾国藩读书笔记4篇
曾国藩读书笔记4篇近日从图书馆借阅了唐浩明先生所著的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中的第一部《血祭》。
这部小说以丰繁的史料、富有湖南特色的语言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中兴名臣”一一曾国藩。
看完第一部后,心绪久久沉浸在书中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急切的想要借阅第二部《野焚》和第三部《黑雨》一睹为快。
第一部《血祭》主要介绍了曾国藩在母亲逝世后,回家丁忧创立湘军(此时还只能称湘勇),并与太平天国起义军初步会战的经历。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少年苦读,追求功名。
他出生于耕读之家,家境殷实,家风淳朴,耕田得以养家糊口,读书则是为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其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操持家业,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熟读诗书,曾国藩做为长子长孙自然受两位的影响颇深。
曾家以勤俭持家,受影响,曾国藩自小养成了勤快的习惯,不贪睡,爱读书。
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
后来又去异地拜师求学,刻苦读书。
在27岁时,他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
后来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开I」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位列二品官位期间,奉旨付江西担任乡试主考官时,母亲逝世,曾国藩中途回乡,为母丁忧。
在丁忧期间,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曾国藩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
湘军在曾国藩的带领下,逐渐成为绞杀太平天国运动的中坚力量,并与朝廷的八旗、绿营,其他地方武装,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
此时,曾国藩也达到了他事业的高峰,奠定了他“中兴第一名臣”的地位。
回顾曾国藩的一生,他能成为晚清中兴之名臣,为后人广为传谈的名人,与其的家庭、社会以及自身的修养、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通用35篇)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曾国藩传》读书笔记(通用35篇)《曾国藩传》读书笔记篇1如果说出不出兵的纠结,是曾国藩迈入大清国艰难的第一步,那么以后都是步步艰难,步步惊心啊。
咸丰四年(1854)一月,曾国藩带着皇帝的期望从衡州出发了。
岳州首战,船毁人亡,退守长沙。
以此来看曾国藩之前的多次拒绝,不是没有道理的。
此时湘军建立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而已。
曾国藩湘军退守长沙时,本该是上下一心团结时,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人公开嘲笑他无能无用,有人公开建议解散湘军,就连湖南巡抚骆秉章态度也不能不热。
这种境况,在出征之前就想得到的,哪知现实比想象更艰难。
初次带兵,求胜心切,难免缺乏经验,曾国藩连细作也分不清,在靖港,水师遭遇太平军,再次遭遇惨败。
曾国藩气急交加,该如何面对寄予厚望的咸丰皇帝,该如何面对湖南官员的冷嘲热讽,该如何面对支持他信任他的人,唯死而已,爱将江忠源如此,恩师吴文镕如此,于是曾国藩跃身入水,好在救得及时。
兵败如山倒,幸好在未倒之际,陆师取得了“湘潭大捷”,暂时拂去了靖港战败的愁云。
这次胜利,挽回了一些名声,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官员也不敢小觑,就连湖南巡抚的态度也转变了。
如果战争一劳永逸该多好,不过,这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岳州首败,靖港惨败,湘潭大捷,曾国藩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经过整顿的`湘军,规模不断扩大,作战实力不断增强。
咸丰四年八月,湘军再获佳绩,夺取了太平军据守多年的重镇武昌,连咸丰帝都表扬曾国藩:“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能建如此奇功。
”朱笔一辉,就赏赐了一个湖北巡抚之职。
哪知刚发出谕旨,咸丰皇帝就反悔了,最终赏赐了一个有名无权的兵部侍郎衔,还被咸丰皇帝警告“严行申饬”,不等湘军修整,就急促命令东下剿匪。
有功受赏,理所应当。
国难当头,满清需要汉族官员,但又要防他们觊觎大清的江山。
曾国藩这次夺下武昌,应该算是湘军出道以来的一次小辉煌了。
他虽然没有得到湖北巡抚这一实职,但他在大清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读书笔记)关于《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0篇
关于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0篇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那么当你读了曾国藩家书之后你有些什么感想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了关于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0篇,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相信我们都听说过曾国藩这个人,因为他在政治、治学、处事方面都堪称为一代大家,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敬仰,而他并没有留下什么著作,唯一能够让我们学习的便是曾国藩家书,收录了他435封书信,从书信中,我们看到了他学识和道德修养,让让我们收获到很多知识,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
曾国藩家书大致讲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在为人处世方面,曾国藩秉承着“拙诚〞和“坚韧〞两个词,俗话说大智假设愚、大巧假设拙,我们为人要做到诚信踏实,而不是投机取巧,而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是要拥有强大的意志力,挑战自我,磨练自己的意志。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用“勤俭谦〞三字来教导子女,这三个字看起来简短,但要落实和真正做好却非常困难。
勤奋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不管你的天赋如何,都可以帮助你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简朴是一种美德,很多人辛苦创业之后,子女们却不懂得其中的艰辛,往往成为了败家子;谦虚是一种可以提升自己修养的品德,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谦虚的作风,这样也会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认为“在人不在器〞,治军的根本在于人,行军打仗需要的是严格的纪律性,作战需要的是英勇的精神,这些都以人为本,让士兵在军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出强大的意志力,不会在战斗的过程中轻易被击垮,从而成为一支铁军。
在战略战术上,曾国藩用的是“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八个字,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曾国藩认为打仗不是儿戏,首先要求文档,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寻求变化,从战术上获得更好的方略,这样可以用更小的伤亡获取更大的胜果。
以上四个方面,是曾国藩成功的思想,而我们从他的这些思想中解读出了很多对我们有用的知识,以后我们在学习上要做到勤奋刻苦,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关于《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6篇
关于《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6篇《曾国藩家书》处处洋溢的浓浓亲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现代人正在丢失的和渴望得到的东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6篇,欢迎借鉴参考。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一教育之本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都是应试教育,过去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求功名,有了功名之后便能够做官,此刻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考大学、考博士,有了学位后便好去求职,应试教育的负面是:培育出来的人缺乏应对复杂多变社会的潜力,缺乏成就事业所务必具备的其他的相关知识。
曾国藩在进京后的不少家书中,都要那几个迷恋科举考试的弟弟从科举中走出来,去读一些于身心学问有益的书。
而他却更加身体力行,拜师访友,求学问道。
因为有了这个过程,曾国藩才有了一个学问和人格的升华,为他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人的综合素质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人的一生在社会上的生存比作一门学问的话,技能则如同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则好比基础理论,基础理论扎实雄厚,相关的专业则较为容易掌握。
此刻的社会变化得快,专业门类越来越多,人在学校里的专业学习决不可能都学到,到了社会后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其立身之本则在人的综合素质上,这是其一,还有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事业只能是人格完美的人才能担当得起。
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下,在事业成就的大小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二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主席曾评论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
他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成功给我的启示是: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需要来自本民族文化的滋润。
这种启示,因为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用,也更有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通用6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通用6篇〕《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通用6篇〕《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篇1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之后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篇2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着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沉着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尽管曾氏着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表达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赞,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此刻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导。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简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全集读书笔记1最近几日翻看了数页《曾国藩全集》,虽然内容看的不多,但是感慨颇深,尤其是“以诚待人,以和待人”这八个字,我禁不住和大家分享分享。
“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待人诚心诚意,做事诚实守信,最终诚至金开……以诚待人,这是一个做人的首要条件。
我想每一位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最注重的词句之一肯定有“诚实”。
以真诚去缔造真诚,换回来的才是别人对你的真诚。
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在事业追求中,把集体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视为高于一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这种前提下来谈待人,应该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平常心处事,不与他人攀比,堂堂堂正正做人,真真诚诚待人。
无论何时何地,用堂堂正正做人,真真诚诚待人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成为他人的楷模。
诚信为人,是做人的道德准则;对同事,对社会,对客户,对合作伙伴,我们诚实守信,恪守承诺,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我们坦诚相待,推心置腹。
诚信是做人之本,立业之基;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诚信是你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诚信是你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应永恒不变;诚信是一股清泉,它洗去欺诈的肮脏,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洁净……“和”字,字祥意丰,意味深远,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
对人和善、和蔼,对己平和、气和;家和万事兴,邻和胜亲人;商场上和气生财,困难时和衷共济;人类向往和乐,世界需要和平……我们做人就要待人和气,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
读曾国藩家书感悟读书笔记(通用5篇)
读曾国藩家书感悟读书笔记(通用5篇)读曾国藩家书感悟读书笔记篇1《曾国藩家书》是一本收录了曾国藩写给家人和朋友的信件的书籍,这些信件包含了他的生活哲学、处世之道和对时局的看法。
阅读这本书,让我有了很多的感悟。
首先,曾国藩在信中经常强调的“勤俭持家”的理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只有家庭稳定,才能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同时,他也强调了“读书改变命运”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其次,曾国藩在信中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也让我深受启发。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强调了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妥协。
这些信条,让我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去维护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曾国藩在信中对“时局”的看法,也让我有了很多的思考。
他认为,时代在不断变化,一个人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同时,他也强调了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
这些信条,让我明白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时,应该如何去应对和适应。
总之,《曾国藩家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让我有了很多的思考和感悟。
我相信,这些信条不仅对曾国藩本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我们每个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读曾国藩家书感悟读书笔记篇2读曾国藩家书,我深受启发,此书记述了曾国藩在清道光年间至同治年间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对家族、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是晚清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挫折,但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曾国藩的家书主要记录了他与家人的通信,这些信件涵盖了他的人生各个时期,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成长历程。
其中,我对曾国藩写给弟弟的信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与弟弟们的关系非常亲密,信中充满了亲情和关爱。
在信中,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见解,并对弟弟们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精选13篇)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传读书笔记(精选1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篇1在这个暑假中,我看过许多著名的图书,但让我记忆犹新的,还要数《曾国藩传》这本叙述了清代时期著名军事家、文学家曾国藩的国学之书。
这个故事发生在清代末年,原来的曾国藩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曾子诚,乳名则叫“宽一”。
曾子诚出生在湖南的荷塘二十四都,从此一代忠臣来到了人世间。
此书主要讲述了他在年轻之时发奋图强、日日夜夜不停地读书,最终成为了一代名臣。
随后又建立了湘军,帮助咸丰皇帝抗击太平天国,经过了无数次的艰难险阻。
终于战胜了太平军队。
可是好景不长,因为英国的神教而引发了天津教案,在此期间,因为这事他被老百姓骂成了卖国贼。
事件平息后,过了几年他却病死在总督衙门,终年六十二岁,他为了大清事业奉献了一生。
我很敬仰这位为民造福的清朝忠臣,他从不离职。
文学修养更是了不得,从小就能熟背《逍遥游》、《史记》、《文选》等古今名作,从这一点看,我很是敬佩他的记忆和耐心,因为就拿史记这本书来说,这本书非常厚、非常难读,如果换作是我,早就扔在一边玩了。
而他却能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更让我敬佩的原因是他组建的湘军在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片甲不留的时候,他的意志却没有被打散,而是东山再起,重整军队,继续抗击。
在曾国藩功成名就之时,前往恩师的墓前进行祭拜,读到这儿你不禁要问了,为什么这时他才想起他的恩师,他的孝心在哪呢?我只能说忠孝两难全。
这是一本记载历史人物的力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让我学到了做事不能太急太忙,不然有可能犯大错。
这本书很奈人寻味,还有很多道理有待你去发现。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篇2北宋理学家张载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句话堪称理学的精髓所在,而在数百年后将其贯彻至今的却是一名不喜理学但却足够伟大的清代官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诗圣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看完《曾国藩上/中/下》后,在如何看书,如何修身养性砥砺德行,如何成就伟业,如何光芒永存四个方面略有启发,趁热打铁,写下这篇读后感,以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提升自我境界,少走弯路。
虽说成功是失败之母,但真正的强者必是那些善于总结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然后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道路的人!首先说如何看书。
曾国藩的读书方法是:看、读、写、记四位一体。
所谓看就是细读或浏览,所谓读就是诵读,所谓记就是摘抄好句子好段落,所谓写就是写读后感。
后来又有人总结出读书要四到——眼到,口到,手到,新道,也正是这个意思。
但我认为读书应该“五位一体”——看、读、写、记、说,也即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一体——说。
这就涉及到一个记忆问题。
看只能形成初期记忆,读可以进一步加深记忆,记则可以对重点内容再次加深记忆,而写读后感则可以总结思路与心路,同时对整篇文章或整本书产生整体记忆。
除此之外,说(包括讲述和论辩)或可以清晰思路进而强化记忆或可以丰富思想进而加深记忆。
讲述可以锻炼口才,使思路清晰;论辩可形成更全面的理解‘这两者都能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最后使自己能够左右逢源,适时汲取并利用书中的有利内容。
上初中时,自己常利用课余和周末的时间如饥似渴地泛读一些历史类书籍和小说,那时看书只有“一体”,那就是眼,看书的速度很快,甚至是一目十行。
一本《三国演义》只需挤出四天的课余时间便草草看完,现在书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忘的差不多了,很多时候明知可以引借书中的一些内容作为谈资却因遗忘厉害而无可奈何,这样看来,效率实在太低了!这年代,很多人误会了“泛读”,认为泛读就是快速阅读从而达到读得多。
但我现在认为不能简单地泛泛而读,就像放电影似的。
我觉得泛读应该是指在整体把握一本书的基础上多读,也即在一定程度精读基础上的泛读。
看书对于一个人的价值应该取决于这个人所涉猎的内容对他的帮助,所以看得多并不一定知道的很多,这就强调我们要注重读书效率。
有的人读的书虽少但是对书的利用率却很高,典故“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一个好例证。
在这里,我再举一个个人亲身经历的例子。
高二时,我们学校高二年级组举行整个年级的阅读活动,阅读书籍是《三国演义》,当时老师狠抓速度,甚至用课堂时间让我们完成所谓的进度,于是我稀里糊涂地又草草读了一次。
最后年级组举行阅读知识抢答赛,因为个人在班上的人气比较旺,我也被选出参加比赛(我们班的参赛队员有三人),这时我就纠结了:参赛吧,自己确实有“尸位素餐“的嫌疑;不参赛吧,又对不起同学们的支持且有损个人尊严。
最后我还是硬着头皮参赛了,结果很多题目我都答不上来,真是丢人啊!通过这个例子,我切身感受到:“放电影”式的阅读是不可取的。
至于读、写、记的妙处自己也有一些体会。
记得以前看《史记》时就常常花时间大声诵读,花时间摘抄一些句子,花时间写点读后感啥的。
这样效果比较好。
当时很喜欢项羽,对于《项羽本纪》更是喜欢朗读。
早自习,当别人在很功利地背诵诗文,自己却在那里开始“项籍者,字羽,下相人也。
……”多有乐趣啊!以后没说到项羽时,自己总能引用几句古文,这确实让人感觉不一般啊。
上大学后你自己仍然采用多位(二三四)一体的方法,但是没做到“五位一体”,很多时候缺少“说”这个环节,这样所涉猎的东西不能及时地得到利用,久而久之,也就遗忘了很多。
但每每有这个环节,那么这本书便可以得到更好地掌握,因此以后在这方面要多加锻炼啊!然后说如何修身养性砥砺德行。
曾国藩算是一个传统的儒家弟子,对于一些封建纲常,仍是恪死不渝。
曾国藩很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儒家思想发展路线。
他关于为人处事的“八本主义”总结得很好: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修身以不妄语为本,养性以戒恼怒为本,居家以不宴起为本,当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这八条对为人处事的总结可谓全面精辟。
读书以训诂为本。
所谓训诂就是指对古文的解释。
很多人可能会说,读书的目的关键在于明白其中的义理。
这话从大的方面来飞无可非议。
但是读文言文则有不同:现代人接触的是白话文,对于文言文不少人感到头疼甚至厌恶,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连古文中的基本内容都不明白他如何让去参透其中的义理?在我看来这里的解释有两个层次:一是字面意思的解释;二是由字面意思,经过联想,反思,参悟衍生出的更高层次的义理阐释。
就古文而言,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
记得07年寒假读《史记》时居然也“放起了电影”并没有很认真地训诂以致一个寒假下来并没有吸收多少知识,真是苦不堪言啊!作诗文以声调为本。
中国古代作品讲究简洁,匀称,美观,尤其是古诗词,更讲究对仗工整或押韵。
对于七言句尤其是七律,古人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平起”以及“仄起平收”等要求,这样一来,我们欣赏古文时常有美感,匀称感。
诗圣杜甫的诗文讲究声韵,我很喜欢。
平时自己作七律诗也常注意对仗与押韵,每作完一篇古诗常有心旷神怡,自我陶醉之感。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绝大部分的人喜欢听好话,尤其是老年人或有一定功绩的人。
我虽然一向厌恶那些阿谀奉迎的人,但是有一点咱并不排斥:讨父母欢心。
我认为一个人的快乐并不应该建立在一己之私乐而应该建立在万民之乐,尤其是那些身处高位的人更应该这样做。
让不同的人快乐应用不同的方法。
对于一般人,恰如其分地赞扬是可以的,而且这种赞扬应该是发自内心,并无很强的利益目的;对于亲人,为了讨其欢心,稍有奉承也是无可厚非,当然更多地应该是实际行动来让亲人欢心,尤其是父母。
爸爸、妈妈和奶奶文化素质都不高,我是小家庭里唯一的“知识分子”。
小时候,每当我拿着奖状回家时,家里人都很高兴。
特别当我拿了第一时,家人更是欢欣鼓舞。
在这种情况下,我秉承着力争第一的学习原则,这样家人在外人面前便很有面子。
尔后上了大学,到了北京,每次回家我总不忘了给家人带点吃的或小礼品啥的,虽然东西不是很贵重,但千里迢迢带东西的情谊还是能让家人欢心的,这样一来,自己也能融合家人关系。
修身以不妄语为本。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真正懂的人很少。
当曾国藩的湘军攻下江陵,朝廷封他一等勇毅候,这是多名高的荣誉啊!可曾国藩却在这时洞察细微,明智地裁撤湘军,减少朝廷的猜忌,并没有拥兵自重,妄自尊大,最终留得忠臣名声。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不妄语指的是不说大话,不骄傲,不喜形于色。
古往今来多少人因为骄傲而导致好景急转直下啊。
就我个人而言,高二第一学期连续两次拿了年级第一,于是我开始沾沾自喜,喜形于色,最终导致第三学月考试名落年级第七!这次惨败深深地教训了我,让我知道什么叫做骄兵必败。
有人常说骄傲是需要资本的,但是真正的高手往往是非常谦卑的。
在这方面,自己尚需努力啊。
养性以戒恼怒为本。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成败,这话确实有道理。
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生气,躁动。
恼怒一方面上自己,另一方面伤别人。
真正的强者往往不把喜怒哀乐留在表情上,这样对方或对手便猜不透你的心里,这样以来你就能“拒敌于国门之外”。
曾国藩前辈很多时候都是板着脸,即使心里不高兴也不表现出来,这样便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我个人因为境界不够高,见识不够广,气宇不够轩昂,很多时候恨意动怒,造成多重损失,苦不堪言啊。
居家以不宴起为本。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早晨是一天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曾国藩为官数十年始终坚持起床,并以此告诫子孙。
你很难想象一个经常睡懒觉的人以后会有多大的出息。
一个人连新的开始都不注重,他还有心思投入到过程中去吗?有句话说得很好——早晨叫人起床的不是闹钟而是理想。
一个早晨经常不愿起床的人无疑会是一个没理想或信念不坚定的人。
大一时,为了过四六级自己常常很早起床去自习室记单词,自从到了主校,四六级过了,寝室距教室远了,自己就很少一大早过去学习,真是让人担忧!当官以不要钱为本。
曾国藩为官清廉,不贪财好货,在当时那个混乱不堪的年代,做到一点,难能可贵啊!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曾国藩做到了这一点,而且他还要求部下也这么做。
为商不可奸,为官不可贪。
官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一个不为百姓着想的官一定不是个好官;一个只知贪财好货的官一定不是个好官!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军民关系犹如鱼水关系,有水才能有鱼。
刚刚创办湘军时,曾国藩对湘军严格要求,不准部队扰民。
后来湘军暮气沉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终找来祸患。
不管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总能秉承不扰民的政策。
制定并沿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策略。
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古往今来,优秀的部队总能抓住人心,其共同点都是不扰民或少扰民,为民解忧。
再说如何成就伟业。
晚清重臣胡林翼总结成大事的三要素也即“三如”——杀人如麻,挥金如土,爱才如命。
在这里,我增加“一如”即“隐好如宝”。
杀人如麻:在封建“人治时代”,当官的往往掌控着百姓的命运。
成大事者大多杀人如麻。
曾国藩有“曾剃头”之称,他坚信乱世需用重典,不论是在湖南办团练还是在平叛湘军暴乱,曾国藩杀人不眨眼,甚至为了裁撤湘军,不惜背信弃义,诱杀太平军降臣韦俊。
这需要多大的魄力啊,正因此,曾国藩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杀人如麻的另一层意思是心狠手辣。
旧时如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夺皇位,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巩固皇权,再如袁世凯阴谋盗取辛亥革命果实等等这些都下得了毒手,并不投鼠忌器,前怕狼后怕虎。
的确,成大事者,没有敢作敢为的气魄,何以立大事呢?挥金如土:古人云:金银散,人心聚。
谋大事者,如果在小利上斤斤计较,如果不予人利益,那么其大事恐难成。
人活着就必须有一定的物资保证,谁能给大众这些物资保证或更好的保证,谁就是历史的赢家。
所以成大事者,必须敢于舍弃一己之利。
但这里必须说明:挥金如土不是要谋大事者过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大肆花钱而是指谋大事者为了达成其终极目标善于用钱财敛聚人心。
曾国荃统兵与曾国藩不一样,他纵容部下攻城后烧杀抢掠。
首先必须说明:曾国荃这样做为湘军埋下了祸根,不是长久的统兵之策。
但是他这样做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当时的湘军很多人是农民出身,农民就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注重实际利益、目光短浅、喜欢斤斤计较、见识鄙陋),他们参军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为了官爵金银,光宗耀祖,你用那些大道理,谁听得下去?所以曾国荃这一套纵容策略在很大程度增强了湘军前期的战斗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时候似乎无可厚非!爱才如命: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机遇往往被少数人抓住。
适时的人才在什么时候都是必需品。
战争年代,有勇有谋的潜在将才是必需品,闹革命者需要重视这些人;和平年代,有经济头脑,敢打敢拼的就是人才,企业老总须重视这些人。
各行各业都需要能在这些领域领衔的人才,没有这些人才,那么这些领域将面临毁灭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