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合集下载

人教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人教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联系,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还能保护和润滑)
4、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一定的流动性(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运 动的)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 19世纪末——
重要发现
膜是由脂质构成的
20世纪初——
膜的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 1959年—— 1970年—— 1972年——
4、下列物质中,易通过细胞膜的是( )
A、淀粉 C、蛋白质
B、脂肪酸 D、糖类
答案:B
总结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生物膜的组成:
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2、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磷脂双分子层(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尾部朝 向内侧)。
3、蛋白质分子存在形态: 有镶在表面、嵌入、贯穿三种,体现了生物膜的不对 称性。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 糖蛋白,称为糖被(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
A、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C
B、细胞膜上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中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
D、细胞膜上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
3、脂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支架 B、细胞膜上有搬运脂质物质的载体蛋白
答案:A
C、细胞膜外有一层糖蛋白
D、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3)若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经过充分搅拌后,
右图能正确反应其分布
的图是( A )
(4)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 2 倍,
说明 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呈双层排列 。
练习
1、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 )

人教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共24张PPT)

人教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共24张PPT)
细胞膜是动态模型的实验证据 资料4: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荧光标记法)
人细胞

荧光物质标 记蛋白质
导 融

40分钟后
370C
鼠细胞
结论:构成膜的蛋白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二、细胞膜结构模型的质疑与修正
资料5:冰冻蚀刻技术:将细胞膜置于-100˚C的干冰或 -196˚C的液氮中,进行冰冻。用冷刀骤然将标本断开,升温 后,冰在真空条件下迅即升华,暴露出断面结构,称为蚀刻, 将断面通过一系列的处理, 在电镜下可观察到膜的立体结构。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知识回顾: 请准确的描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细胞膜主要由 脂质 和 蛋白质 组成,还含 有少量的 糖类 。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 磷脂 最 丰富。
夯实基础 自主预习
时间(人物)
实验内容
对植物细胞进行通透性实验 19世纪欧文顿 ,发现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
易通过细胞膜
20世纪初
对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 进行化学分析
镶在表面
嵌入 贯穿
三、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资料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
模型(请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进一步完善模型):
要点: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 或镶、或嵌入、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2、构成膜的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膜具有流动性。
一个模型
一、细胞膜模型的初步构建 探究活动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如何分布的呢?与
磷脂分子之间的位置关系又如何?
“三明治”模型: 1.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 2.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静止不动的。
二、细胞膜结构模型的质疑与修正 膜上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是静止的吗?

人教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人教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基本内容
1、生物膜的组成: 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2、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磷脂双分子层 (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尾部朝向内侧)。
3、蛋白质分子存在形态: 有镶在表面、嵌入、贯穿三种,外侧的蛋白质分子 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体现了生物膜的不对称性。 (糖被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
CH2 CH2 CH2 CH2 CH2 CH
CH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1925年 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一种有 机溶剂)从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中抽提脂类,在 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 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
的两层
1959年,罗伯特森(J. D. Robertson ) 蛋白
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

电镜下的照片,显示暗-明-暗三层结构。
脂 质
蛋白 质
单位膜模 型
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 结构构成,是一种静态结构
单位膜模型无法解释的现象
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1972年桑格 (S.J.Singer)和尼克森(G.Nicolson)提出了新的生物膜 模型———流动镶嵌模型,为多数人所接受。
课堂反馈
1、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与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三层结构模型的最大的不同是 A、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细 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具有选择性
D、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细 胞膜具有透过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件(共18张PPT)
部分或全部 嵌入 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 贯穿 于 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4、糖类存在于膜 外 (内∕外),与蛋白质结合形 成 糖蛋白,与脂质结合形成 糖脂 。 5、膜的结构特点是 具有一定流动性 ,功能特点 是 选择透过性 。
1、生物膜的流动性指的是什么?
蛋白质和磷脂分子都可以流动
2、选择透过性跟什么成分有关? 蛋白质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问题探讨
型欲善必先选好材 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分析,塑料袋、普通布、弹力布 中哪种材料做细胞膜更适于体现 细胞膜的功能呢?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欧文顿实验
19世纪末 ,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物质 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可以 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亲水头部 疏水尾部
磷脂分子
胆碱 磷酸 甘油
脂肪酸
1、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存在形式是什么? 2、细胞膜上的两层磷脂分子又是如何排列的呢?
思考:磷脂分子在水中 以什么形式存在呢?
空气 水
4、20世纪40年代,曾经有学者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 着蛋白质 。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溶于脂质的物质
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分离红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 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
红细胞的细胞膜
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 的溶剂溶解, 也能被蛋白酶分解
结论: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荷兰科学家实验
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一种有机溶剂,可以溶解脂 质)从人的红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 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 表面积的2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件 (共32张PPT)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52021/8/52021/8/52021/8/58/5/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5日星期 四2021/8/52021/8/52021/8/5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52021/8/52021/8/58/5/2021
知识闯关:第一关
人体内的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 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 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 )
A 选择透过性 B 保护作用 C 流动性 D 扩散
恭喜你,答
对不了要!灰再心接, 再再来厉一!次!
知识闯关:第二关
使磷脂特别适于形成细胞膜的原因是( )
A 磷脂能迅速吸水 B 磷脂是亲水性的 C 磷脂既是疏水性的又是亲水性的 D 磷脂是疏水性
恭喜你,答
对不了要!灰再心接, 再再来厉一!次!
作业:P69
课外探究与制作 1、生物膜中除了含有磷脂和蛋白质分 子外,还有其它物质吗?请你课后搜索 这方面的信息。 2、尝试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生物膜模型。
湖北省襄州一中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52021/8/5T hursday, August 05,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52021/8/5August 5,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52021/8/52021/8/52021/8/5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

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

蛋白质分子
磷脂双分子层
小结
对生物膜构造旳探索历程
19世纪末,欧文顿旳试验和推论:膜是由 脂质构成 旳;
20世纪初,科学家旳化学分析成果,指出膜主要
由 脂质 和蛋白质
构成;
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旳“三明治”构造模型:全
部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三层构造;
1970年,荧光标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试验, 指出细胞膜具有 流动性 ;
第四章:细胞旳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生物膜旳流动镶嵌模型
一、对生物膜构造旳探索历程
资料一
时间:19世纪末 1895年 人物:欧文顿(E.Overton) 试验: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旳通透 性试验,发觉脂质更轻易经过细胞膜。 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构成旳
不溶于脂质旳物质 溶于脂质旳物质
3、磷脂分子是能够运动旳,具有流动性。(其分子旳 运动有多种形式)
4、大多数旳蛋白质分子也是能够运动旳。(也体现了 膜旳流动性) 5、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旳蛋白质与糖类结 合形成旳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辨认、胞间 信息交流等有亲密联络)
第一关
知识闯关
据研究发觉,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
最终一关
恭喜你,答 对了!再接 不要灰再心厉,! 再来一次!
下列物质中,不能横穿细胞膜进出细胞旳是 () AA 维生素D和性激素 B B水和尿素 CC 氨基酸和葡萄糖 D 酶D 和胰岛素
1.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由脂质构成旳,是经过对 现象旳推理分析还是经过膜成份旳提取和鉴定?
从生理功能上入手,经过对现象旳推理分析旳。
2.欧文顿旳分析假说是怎样提出旳呢?
根据他旳试验成果:凡能够溶于脂质旳物质,比不溶 于脂质旳物质更轻易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必修一 第四章 第2节-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必修一 第四章 第2节-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细胞具有周期性
2.最能代表生物膜基本化学成分的一组化学元
素是( B )
A.C、H、O、N
B.C、H、O、N、P
C.C、H、O、S、P
D.C、H、O、Mg、Fe
3.下列物质中最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
( C)
A 葡萄糖
B 蛋白质
C 甘油
D 无机盐离子
4.对白血病病人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法是将正常人 的骨髓造血细胞移植入病人体内,使病人能够 产生正常的血细胞。移植之前需要捐献者和病 人的血液进行组织配型,主要检测他们的 HLA(人体白细胞抗原)是否相配。HLA是指
人细胞
荧光标记 诱导 蛋白质 融合
40分钟后
370C
鼠细胞
思考: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资料8.流动镶嵌模型
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1972年桑格 (S.J.Singer)和尼克森(G.Nicolson)提出了新的生物 膜模型———流动镶嵌模型,为多数人所接受。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3.生物膜选择透过性与流动性的联系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 的结构基础。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 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 透过性。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 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典例1] 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
思考:你从以上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还含有蛋白质
思考:
1.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是通 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的
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 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3、下图为生物膜结构模型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1是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2是 糖蛋白 。 (2)从生物膜化学成分分析,其流动性与 __磷__脂__分__子____(用文字说明)有关,控制某些分子、 离子据材料回答问题: 1988年,阿格雷成功地分离了存在于血红细胞膜和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 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糖蛋白
多糖
蛋白质分子
磷脂双分子层
糖蛋白
多糖
蛋白质分子
磷脂双分子层
注意:
1、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控制某些分子、离子出入,具有 专一性(特异性),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 功能越复杂。
2、糖蛋白(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联系,糖 被还有润滑与保护作用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选择题:
1、.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时间和科学 家分别是( B ) A.1959年,罗伯特森 B.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 C.19世纪,施旺和施莱登 D.19世纪,欧文顿
2、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 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支架特征的是(B ) 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 B、磷脂分子排布成双分子层 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分子层中 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相对侧向流动性
第2节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 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相似相溶原则)。 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 细胞中分离出来,经化学分析表明: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件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5
时间:20世纪初 实验:科学家第一次对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进行 了化学分析 成果:确定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6
脂质和蛋白质是通过怎样的排列组合 方式参与膜的构建的? 科学家们又进行了新的的探索...
7
磷脂分子
头部
(磷酸、亲 水)
尾部
(脂肪酸、 疏水)
8
根据磷脂分子的特点,请推测: 在水—空气介面,磷脂分子是如何排列的?
A
B
C
D
11
连续两层排列
12
1959年,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获 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亮—暗
的三层结构。
13
罗伯特森提出三明治模型:
结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特点:静态
14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变形虫正在吞噬草履虫
15
时间:1970年 人物:费雷和埃迪登等 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蛋白质用不同荧光染料标 记后融合
2)众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 3)构建模型的科学方法(现象—假说—验
证—修正) 4)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5)科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1975晶格
镶嵌模型,1977板块镶嵌模型)
25
课外制作——尝试制作生物膜模型
26
20
3、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 运动的
21
结构特点——流动性 功能特点? 选择透过性
22
4、糖蛋白:由多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位 于细胞膜外表面,也叫糖被。(识别、保护、 润滑、免疫)
23
膜的组分
各组分如何排列
流动镶嵌模型
各组分运动特点
24
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 的过程,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 1)科学研究的体艰会辛和(感19受世纪?末—1972年)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共31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共31页)

脂质双分子层结构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三层静态结构 膜具流动性
1972,桑格 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 和尼克森 上,提出分子结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聚焦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①主要成分: 脂质(磷脂) 蛋白质 ②基本支架: 磷脂双分子层 ③蛋白质分布: 镶、嵌、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④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聚焦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光机之二 20世纪初,膜成分实验
脂质分子与蛋白质在膜中如 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 何排列 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
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说明: 膜的主要成分:脂质(磷脂)、蛋白质
磷脂分子的结构
亲水 头部 疏水 尾部
磷脂是一种由胆碱,磷酸,甘油和脂肪酸所组成的分子 .


● ● ● ● ● ●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 溶于脂质的物质
细胞膜
假说: 膜是由脂质(磷脂)组成的
1.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 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从生理功能上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的。
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 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有必要,仅靠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准确,还 应通过科学实验进行检验和修正。 3.那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 和鉴定呢? 当时的技术不能实现
C、甘油
D、无机盐离子
3、某一植物细胞线粒体基质中有一CO2 分子,扩散到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共通过 了 12 层磷脂分子。 ( 2+ 1+ 1+ 2) ×2
4、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
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 质是( )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件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 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 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 ) 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 胞有益的物质进入 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微球体能将生物大分子药物水解成小分 子药物 D.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优先让生物大分子 物质通过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生物大分子和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 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因而将大分子物质 或药物分子包裹在微球体,通过微球体和患 病部位细胞的融合可使药物等进入患病部位 细胞并发挥作用,这一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 流动性。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 丙酮 脂质 (1)方法:用 ______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 _____,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 层。 (2)现象: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 两倍。 (3)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 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 (1)方法: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 暗— 亮—暗 (2)现象:细胞膜呈 ____________ 的三层结构。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3)结论:所有生物膜都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结构构成, 是一种静态的结构。 流动性 (4)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染料的方法标记小 鼠细胞和人细胞,通过两细胞融合实验得出 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具有_________。 5.1972年桑格、尼克森

(3)糖类 ①组成:与某些蛋白质构成糖被。 ②功能: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 作用。

2.结构特点:流动性。 (1)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 是可以运动的。 (2)实验验证: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共24张PPT)

发现实验2: 20世纪初,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的细胞膜化学成分分析实验:
红细胞的细胞膜
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
质,其中,组成膜的脂质中磷脂含量最高。
3
证 明:欧文顿的假说是正确的。 3
(二)对生物膜组成成分之间结合方式的探索
探究活动1:
——磷脂分子的排列
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请同学们分析判断它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 质和蛋白质
生物膜的流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动镶嵌模型
0
通过对科学史料的学习,一起 构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 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呢?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 嵌模型是最完善的模型吗?
2 1
拓展: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 伊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 坦曼,以表彰他们在人类免疫系统领域做出的独特发现。博 伊特勒和霍夫曼发现了人体细胞膜上参与免疫的关键受体蛋 白。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 1 7
思考问题: 1.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什么? 2.蛋白质分子在生物膜中的分布方式有哪些? 3.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有哪些? 4.糖被有哪些功能?它分布在细胞膜的哪侧?
1 8
概念图
板书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组成成分
结构 决定 功能
蛋白质
磷脂分子
特 点
特 点
分布
基本支架
镶 嵌 贯穿 磷脂双分子层
可以运动
具有
流动性 基础 选择透过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件

三层结构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1970年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膜具流动性
1972,桑格 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
和尼克森 上,提出分子结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小结 概念图
生物膜 结构特点
功能特性
③一定的流动性
④选择透过性
① 磷脂双分子层 ②蛋白质分子 决定
结构组成
结构探究历程
思考
在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 你受到哪些启示?
电子束照射大分子物质散 射度高,黑暗;照射小分 子物质,散射度低,光亮。
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的 三层静态统一结构(三明治模型)。
称之为单位膜
三 明 治 模 型
要点:12..蛋静白态质结均 构匀分布在脂双层的两侧(对称)
分组讨论
质疑: 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刚性结构,显然与膜 很多功能(如细胞生长、分裂;变形等)相矛盾。
预测了脂空质气 分子的排列 方式。那水么,蛋白质又
位于膜中的什么位置?
水溶液环境 (外)
连续两 层排列
水溶液环境 (内)
4.对生物膜模型的探索——脂质和蛋白质的排布方式(一)
资料5: 1959年罗伯特 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 细胞膜清晰的暗—亮— 暗的三层结构。
细胞膜结构的电镜照片
假说:
关于电镜成像知识·······
荧光标记 膜蛋白
诱导 融合
40分钟后
370C
结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鼠细胞
7.对生物膜模型的探索——脂质和蛋白质的排布方式(四)
资料8: 时间:1972年 人物:桑格和尼克森 假说:流动镶嵌模型
P67思考与讨论
1.纵观整个人们建立生物膜模型的探索过程,实验技 术的进步所起到怎样的作用?

人教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共24张PPT)

人教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共24张PPT)

【巩固练习】
3.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 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C ) A.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B.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C.变形虫做变形运动 D.细胞膜中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
4.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图所示,其 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 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 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 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上
结 合 寨 子 河 采油大 队工作 实际,将 考察学 习心得 报告如 下: 一 、 考 察 采 油厂的 主要做 法及经 验 (一 )南 泥 湾 采 油厂 做法及 经验 1、 在 学 习 实 践科学 发展观 方面
将 学 习 实 践 科学发 展观与 生产工 作同时 计划、 同时安 排、同 时部署 、同时 实施,做 到 学 习 与 实 践完全 结合、 达到学 习与生 产的完 全融合 ,使得学 习与生 产相互 促进。 将 搜 集 整 理 的开展 学习实 践科学 发展观 的各种 学习材 料与采 油厂领 导工作 报告、 学 习 实 践 活 动中的 具体安 排步骤 等同册 汇编,下 发到单 位的各 个部门 及采油队站,使 的 实 践 科 学 发展观 的学习 有方向 、学习 有目的 、学习 有步骤 、学习 有重点 、学习
小结:概念图
生物膜
成分
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分子
基本支架 具有流动性
部分镶在磷脂 双分子层表面
部分或全部嵌入 磷脂双分子层中
有的横跨整个磷 脂双分子层
大多数可以运动
生物膜具有结构特性: 流动性
【典例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下列结论(假说)错误是(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 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有必要,仅靠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准确,还 应通过科学实验进行检验和修正。 3.那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 和鉴定呢? 当时的技术不能实现
聚焦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光机之二 20世纪初,膜成分实验 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 脂质分子与蛋白质 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 在膜中如何排列 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C、甘油
D、无机盐离子
3、某一植物细胞线粒体基质中有一CO2 分子,扩散到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共通过 了 12 层磷脂分子。 (2+1+1+2) ×2
4、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
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 质是( )
A 糖蛋白 B 磷脂 C 脂肪 D 核酸
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尝试 制作立体的生物膜结构模型。
胞外
糖蛋白(糖被): 多糖与蛋白质结合。 保护、润滑、识别(信息交流)。
概念图小结:
生物膜 结构特点 功能特点
③ 流动性
④选择透过性 决定
① 脂质分子(磷脂 双分子层)
②蛋白质分子
组成成分
结构探究历程
课堂反馈
1、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这一 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 A 、保护作用 B、 一定的流动性 C 、全透性 D、信息交流 2、下列物质中最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 胞的是 A、葡萄糖 B、蛋白质
说明: 膜的主要成分:脂质(磷脂)、蛋白质
磷脂分子的结构
亲水 头部 疏水 尾部
磷脂是一种由胆碱,磷酸,甘油和脂肪酸所组成的分子.
想一想,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会怎么样 铺展?
磷脂分子排列为单分子层
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的排列是不是也是单层的呢?
细胞膜的两侧都有水环境存在,磷脂分子在 细胞膜中可能是怎样排布的呢?
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 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问题:细胞 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


● ● ● ● ● ●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 溶于脂质的物质
细胞膜
假说: 膜是由脂质(磷脂)组成的
1.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 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从生理功能上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的。
融合
鼠细胞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及相关的其他实验 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磷脂分子的运动
聚焦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光机之六 1972年,流动镶嵌模型
时间:1972年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新的生物膜模型——流动镶嵌模型,为多 数人所接受。
列表总结: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
时间和人物 19世纪末 欧文顿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一 19世纪末,膜透性实验
二 20世纪初,膜成分实验
三 1925年,膜面积实验 四 1959年,膜结构实验

1970年,膜融合实验
六 1972年,流动镶嵌模型
聚焦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光机之一:19世纪末,膜透性实验
聚焦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光机之三 1925年,膜面积实验
时间:1925年 实验:2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红细胞中提 取出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 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 的2倍。 结论: 膜中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两层
脂 双 分 子 层
猜想
蛋白质的排布方式怎样呢?
1972,桑格 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 和尼克森 上,提出分子结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聚焦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①主要成分: 脂质(磷脂) 蛋白质 ②基本支架: 磷脂双分子层 ③蛋白质分布: 镶、嵌、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④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聚焦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中的糖类如何存在?有何功能?
分析以下三种材料, 哪种更适合做细胞膜:
塑料袋、 普通布、
弹力布
1.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以上哪种更 适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
提示:三种材料比较,弹力布更体现细胞膜的柔变 性和一定的通透性,相对好一些,当然,与真实的 细胞膜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
2.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做细胞膜吗? 提示:有条件的话,使用微孔塑胶或利用激光给 气球打上微孔都可以作为细胞膜的模型。也可以 使用透析袋。如果制作临时使用的模型,利用动 物的膀胱做细胞膜是更加理想的材料。
聚焦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资料四 时光机之四 1959年,膜结构实验
初步构建生物膜的结构模型
时间:1959年 人物:罗伯特森 实验:利用电子显微镜的观察 细胞膜的超微结构,发现细胞 膜显示“暗—亮——暗”的三 层结构。
聚焦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罗伯特森的模型:
1.膜由蛋白质和脂质构成 2.呈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 3.静态的统一结构
20世纪初 1925年, 两位荷兰 科学家 1959年, 罗伯特森 1970年
历史事件
多种物质对膜通透性实验 对红细胞膜化学分析 红细胞膜的脂质铺展成单 层分子的面积是原膜表面 积的两倍 电镜下看到膜呈“暗— 亮—暗”三层结构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历史结论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膜中含脂质和蛋白质
脂质双分子层结构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三层静态结构 膜具流动性
三种方式的概括:
1 镶在膜表面
2 嵌在膜中
3 贯穿膜
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聚焦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新技术带来新模型
时光机之五 1970年,膜融合实验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时间:1970年
实验:科学家将人和鼠的细胞膜蛋白质 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后融合。
人细胞
荧光标 记 蛋 白质
诱导
40分钟后
思考
根据结构和功能相适 应的观点: “三明治”结构模型 有什么不足?(举例)
变形虫
草履虫
质壁分离
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刚性结构,这显然无法 解释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质壁分离, 白细胞吞噬病毒等现象。
新技术带来新模型
运用新技术手段发现:蛋白质在膜上的分布分三大 类:镶、嵌、贯穿在脂质双分子层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