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一高一数学衔接教材
高一必修一人教新课标a版数学书
高一必修一人教新课标a版数学书高一必修一人教新课标A版数学书是针对中国高中一年级学生设计的数学教材,它遵循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本教材涵盖了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点,包含了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数学学习内容。
在代数部分,教材首先复习了初中阶段的代数知识,如整式、分式和方程等,然后引入了更高级的代数概念,如函数、不等式和指数对数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变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从而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几何部分则包括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内容。
学生将学习到点、线、面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通过几何图形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还介绍了空间几何的概念,如空间直线、平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帮助学生建立起三维空间的直观认识。
概率与统计部分则让学生接触到了数据分析和概率论的初步知识。
通过学习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学生能够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概率来预测和解释现象。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各种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材的编写注重逻辑性和系统性,每个章节都配有适量的习题和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书中还提供了一些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
总的来说,高一必修一人教新课标A版数学书是一本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的教材,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北师版)教学课件第一章-§1集合-1.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高中数学
必修第一册
北师大版
2.描述法
描述法是通过描述元素满足的条件表示集合的方法.
一般可将集合表示为{x及x的范围|x满足的条件},即在花括号内先写出集合中元素的一般符号及范围,再画一条
竖线“|”,在竖线后写出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第一章
§1
集 合
1.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高中数学
必修第一册
北师大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针对具体问题,能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
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
核心素养:数学抽象
高中数学
必修第一册
北师大版
新知学习
情境导学
高中数学
必修第一册
北师大版
典例剖析
一 集合的概念
例1
给出下列各组对象:
①我们班比较高的同学;②无限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③比较小的正整数的全体;
④平面上到点O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⑤正三角形的全体;⑥ 2 的近似值的全体.
其中能够组成集合的有(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就看判断标准是否明确.
(2)解:①将x=0代入方程,得02-a×0-5=-5≠0,所以0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
②若-5∈A,则有(-5)2-(-5)a-5=0,解得a=-4.
③若1∉A,则12-a×1-5≠0,解得a≠-4.
(3)解:是.因为-6+2 2=3×(-2)+ 2×2,此时a=-2∈Z,b=2∈Z,所以-6+2 2是集合A中的元素.
高一数学培优教材
1 = 0 的实根. 2
例 2.设集合 A = −4,3a, a 2 ,且 9 ∈ A ,求实数 a 的值.
{
}
例 3.集合的表示方法 (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A = x x 2 + 3 x = 4 ; (2)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B = y y = 4 − x , x、y ∈ N ;
2
{
}
{
}
(3)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C = ( x, y ) y = 4 − x , x、y ∈ N ;
1 不一定属于集合 G . x
3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对象不能形成集合的是( A.高一全体女生 C.高中所有课程 2.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0} = ∅ ) C. {∅} = ∅ D. 0 ∉ N ) B.高三(1)班家长全体 D.高一(1)班中个子较高的学生
B. {1,3} = {3,1}
2
{
}
(4)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D = x
6 ∈ Z, x ∈ N ; 3− x
(5)用描述法表示 100 内被 3 除余 2 的正整数所组成的集合 P ; (6)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在 x 轴上方的点组成的集合.
1
例 4. 已知集合 A = x ax + 2 x + 1 = 0, a ∈ R, x ∈ R .
Q = {1,2,6} ,则 P + Q 中元素的个数是
8.化简: x x =
.
m , m ∈ Z , m < 2, n ∈ N * , n ≤ 3 = n
a , b , Q = 0, a + b, b 2 ,且 P = Q ,则 a 2011 + b 2011 = b
高一数学衔接教材 根与系数的关系
四川省南江四中高一数学初高中衔接教材:根与系数的关系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两个实数根2142b b ac x a -+-=,2242b b ac x a---=,则有2212442222b b ac b b ac b bx x a a a a-+-----+=+==-; 2222122244(4)42244b b ac b b ac b b ac ac cx x a a a a a-+------=⋅===.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如果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x 1,x 2,那么x 1+x 2=ba-,x 1·x 2=c a .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若x 1,x 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x 1+x 2=-p ,x 1·x 2=q ,即 p =-(x 1+x 2),q =x 1·x 2,所以,方程x 2+px +q =0可化为 x 2-(x 1+x 2)x +x 1·x 2=0,由于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的两根,所以,x 1,x 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x 2)x +x 1·x 2=0.因此有 以两个数x 1,x 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 2-(x 1+x 2)x +x 1·x 2=0. 例2 已知方程2560x kx +-=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 的值.分析: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可以直接将这一根代入,求出k 的值,再由方程解出另一个根.但由于我们学习了韦达定理,又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即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于是可以利用两根之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再由两根之和求出k 的值.解法一:∵2是方程的一个根,∴5×22+k ×2-6=0, ∴k =-7.所以,方程就为5x 2-7x -6=0,解得x 1=2,x 2=-35. 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35,k 的值为-7. 解法二: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 1,则 2x 1=-65,∴x 1=-35.由 (-35)+2=-5k,得 k =-7.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35,k 的值为-7.例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m -2)x +m 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 的值.分析: 本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由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得到关于m 的方程,从而解得m 的值.但在解题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所给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因此,其根的判别式应大于零.解:设x 1,x 2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x 1+x 2=-2(m -2),x 1·x 2=m 2+4.∵x 12+x 22-x 1·x 2=21,∴(x 1+x 2)2-3 x 1·x 2=21,即 [-2(m -2)]2-3(m 2+4)=21,化简,得 m 2-16m -17=0, 解得 m =-1,或m =17.当m =-1时,方程为x 2+6x +5=0,Δ>0,满足题意;当m =17时,方程为x 2+30x +293=0,Δ=302-4×1×293<0,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m =17. 说明:(1)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先研究满足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对应的m 的范围,然后再由“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出m 的值,取满足条件的m 的值即可。
(完整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
目录第一章数与式1.1数与式的运算1.1.1 1.1.2 1.1.3 1.1.4绝对值乘法公式二次根式分式1.2分解因式第二章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2.1 一元二次方程2.1.1根的判别式2.1.2根与系数的关系2.2 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y二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2.2.3二次函数的应用2.3方程与不等式2.3.1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三章相似形、三角形、圆3.1相似形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1.2相似三角形形的性质与判定3.2三角形3.2.1三角形的五心3.2.2解三角形:钝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3.3圆3.3.1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幕定理3.3.2点的轨迹3.3.3四点共圆的性质与判定3.3.4直线和圆的方程(选学)1.1数与式的运算1.1.1 .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a, a 0,|a| 0, a 0,a, a 0.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表示在数轴上,数a和数b之间的距离.例1解不等式:|x 1 x 3 >4.解法一:由x 1 0 ,得x 1 ;由x 3 0,得x 3 ;①若x 1,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2x 4 >4,解得X V0,又x v 1 ,二x v 0;②若1 x 2,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1> 4,二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③若x 3,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2x 4 >4,解得x>4.又x>3二x>4.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x V0, 或x>4.解法二:如图1. 1- 1, x 1表示x轴上坐标为x的点P到坐标为1的点A之间的距离|RA|,即|RA| = |x- 1|; |x-3|表示x轴上点P到坐标为2的点B之间的距离|PB|,即|PB|= |x- 3|.所以,不等式x 1 x 3 >4的几何意义即为|RA| + |PB|> 4.由|AB|= 2,可知点P在点C(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在点D(坐标为4)的右侧.x V0,或x>4.P 丄CL A 丄BLDL---- x0134x V|x-3||x- 1|图1. 1-12.2练 1. 2.3. 习 填空: (1) 若 x (2) 如果|a b 选择题: 下 )(A )(C )化简: 5,贝y x= 5,且a _若x 则b =4,贝y x= _____ ;若 1 c 2,则 C =若a 若a|x — 5|—|2X — 13| (x >5). 1.1.2.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 平方差公式 (a b)(a b) a 2 b 2 ; (2) 完全平方公式 (a b)2 a 2 2ab b 2.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b , b ,则 a b (B) (D) 若a b ,贝S a 若a b ,则a解法 :原式= (x 2 1) (x 21)2 x 2 = (x 2 1)(x4 2x1)= 6x 1 .解法 *■.原式=(x 1)(x 2 x 2 1)(x 1)(x x 1)=(x 3 1)(x 3 1)= 6 x 1 .例2 已知a b c 4 , ab bc ac 4,求 a 2 b 2 c 2 的值解: 2 a .2 2b c (a b c)2 2(ab bc ac) 8 . 练 习1. 填空: (1) 1 2 a 1.2 b ( 4 b ;a)( );9 4 2 3(2) (4 m)2 16m 24m ( );(3 ) (a 2b c)2 a 2 4b 2 c 2 ( ). 1). 选择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 1 计算:(x 1)(x 1)( x 2x 1)(x 2 x (1 )x 2 Imx k平方式,(1) 立方和公式 (a b)(a 2 ab b 2) 3 a .3 b ; (2) 立方差公式 (a b)(a 2 ab b 2) 3 a 3b ;(3) 三数和平方公式 (a b c)2 a 2 b 2 2 c 2(ab bc(4) 两数和立方公式 (a b)3 a 3 3a 2b 3ab 2 b 3;(5) 两数差立方公式 (a b)3 a 3 3a 2b3ab 2 b 3 .ac);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A) m2(B) - m2(C) - m2(D)丄m24 3 16((2 ) 不论a , b为何实数,a2 b2 2a 4b 8 的值((A )总是正数(B )总是负数(C)可以是零(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1.1.3.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a(a 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例如3a「a?—b 2b , . a^b2等是无理式,而.2x2彳x 1 , x2、2x y , ■■ a2等是有理式.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J2与.2 , 3'、a 与,-. 3 .6 与方.6 , 2-. 3 3',2 与 2.3 3-2,等等. 一般地,ax与x , a、、x b. y与a、、x b y , a、、x b与a、、x b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 ab(a 0,b 0);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 .二次根式-a2的意义a, a 0, aa, a 0.例1将下歹J式子化为最简一次根式:(1) 両; (2) VOb(a0);(3) J4x6y(x 0).解:(1) ^A2b2顶;(2) Ja2b a 7b aVb(a 0);(3) 』4x6y 2 x^/y 2X3TT(X0).例2计算:暑(3 73).解法- -.73 (33 V3初中升高中数学教材变化分析解法二:解:=-3 (3 . 3)(3 . 3)(3、、3)=3^3 39 3=3(、、3 1)6=.3 12.3 (3、、3)=—3 V3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12 '.诃禾口、、仃110 ;(1) V J2.1112 11111 1011 -101= 丽3^3 1)_ 1 = _______________ = .3 1(.3 1)C 3 1)J 2)_ 6^ _ 、石)(.12 ;11)和 2.2— 6 . .12 ,11(、石 *10)(、11 ”10) 、石;10又. .12、一 11 5^ ,10 ,••• .,12 ,11 v .11.(2).. 2运—庇 2屁苗212-46)(242+46)又 4>2 2, _• ° •号 6 + 4 > . 6 + 2 习 2,• 一2 v 2、、2—•、6..6 4化简:C.3 , 2)2004 ( -.. 3 . 2) 2005解:(、、3 , 2)2004 ( .3、、2严=,2)2004 ( -.3 ,2)2004 (-. 3= C3、、2 C3 =12004(4 2、2+ 6 ,3 11 .12 11 ' __ 1 ___ 11 '一 10 '2,2+「6’.2 ) 2004 (「3.2)5化简:2) = .3、、2 .(1) .9 4*5 ;(2)x 2解: (1)原式(2)原式={(x *).(5)2 2 2 -5 221 x••• 06 已知xx 1 ,-丄3 2 、3 2 ,y1 22(0 x 1).x7(2 V5)2 2 71 x ,所以,原式=-x密茫,求3x 2 5xy 3y 2的值.、3 <2解:「X y :3 : ;〕2 (―2)2do , 32 3 2Xy.3, 2 , 3 . 2 1,2 2 2 2…3X 5xy 3y 3(X y) 11xy 3 1011 289 .练 习1.1.4 .分式1.分式的意义 形如A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B 0,则称A 为分式.当MHO 时,分BB式A 具有下列性质:BA A MA A MB B M 'B B M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 2.繁分式a像_^ , m n p 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 繁分式. c d _2m_n P例1若空匕 A —,求常数A,B 的值.X (X 2) X X 21. 填空:1 (1)(2) (3) (4) 13若.、(5 x)(x 3)2 (X 3)、、亍,则X 的取值范围是4.24 6,54 3 .96 2. 150 若X 巨,则、厂 ''厂22. 选择题:.立3. 4.(B )1U ,求 a a 1比较大小:2— 3 _______ ; 5— 4 (填b 的值. (C )N”.(D )0X 2解:~A B• ____ _x x 2.A B 5,2A 4,(1)试证: A(x 2) Bx (A B)x 2A 5x 4 x(x 2) 解得 x(x 2) x(x 2) 2,B 1.2. 3.4.(1) (2) (2)(3) 证明:1 n 12 3证明:对任意大于 计算: 1 n(n 1) 1 1 2(其中n 是正整数);1 9 10 '的正整数n ,有二 —2 3 3 41n(n 1)解:由 1 2(3)证明:..1 1• -------n n 1. 1n(n 1)(1)可知丄L2 31 12 3 3 41 n(n 1), (其中n 是正整数)成立.n n(n 1) 1 n 1 (n 1)19 10 1 1 1 -)( )1 2 2 31 1 1 1— _ (― 一)(— n(n 1) 2 3 31又n 》2且n 是正整数,二.11, 1 1 • • LV2 3 3 4 n(n 1)2且 e >1, 2c 2 — 5ac + 2a 2_0, 解:在2c 2— 5ac + 2a 2_0两边同除以a 2,得2呂—5e + 2_ 0,• (2e — 1)(e — 2)_ 0,1• e _ 2 V 1,舍去; •- e _ 2.或 e = 2. 一定为正数,求e 的值.丄 10910_丄_ 2习填空题: 选择题: 若) (A)对任意的正整数 2x yx正数x,y 满足 x 2 n ,1n(n 2)(丄n(B)2xy ,求 54x yx的值.y(C ) 4(D)计算丄- 99 100习题1. 1 A 组1.解不等式:(1) (3) 2 .已知x y 1 , x 1 3;(2) x 3x 27 ;x 1 x 1 6 .3xy 的值. 求 x 3 y 3 3. 填空:(1) (2) (3)(2 .3)18(2若,(T 1 .2a)21,(1 a)22 , 1__ ?则a 的取值范围是1 4「51.填空:(1) a2.1.(2)若 x 2xy 2y 2已知:x 1 2,y3a 2 2 3a 5ab 2b2小0,则—xy yx y _x . y ab 2 _________________22 _ __ ---------y」y _的值.x yC 组选择题: ((A ) a b(B ) a b(C ) a b 0 (D ) b a 0( 2)计算a :等于( )(A) < ~(B ) ■- a (C )-(D ) 、、a2.解方程2(x 2丄)13(x -)1 0 .x x3.计算:-——-1 L 1.132 43 59 114.试证:对任意的正整数 n ,有1L -1 1 —<-.b 2 一 ab 、、b a若 则)a () n(n 1)(n2) 2 3 41 2 3 1.2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 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例1分解因式: (1) x 2-3x + 2;(2) x 2 + 4x —(3) x 2 (a b )xy aby 2 ; (4) xy 1 x y .解:(1)如图1. 1- 1,将二次项x 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 2分解成一1与一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一 3x ,就是 x 2-3x +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 2- 3x + 2 = (x - 1)(x - 2).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 1- 1中的两个x 用1来表示(如图1. 1-2所示).(2) 由图1. 1-3,得x 2 + 4x - 12 = (x - 2)(x + 6).(3) 由图1. 1-4,得2 2x (a b)xy aby = (x ay)(x by) x―1(4) xy 1 x y = xy + (x - y) — 1y ”1=(x - 1) (y+1)(如图 1. 1-5 所示).图 1. 1-5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2 x 5x 6 。
“铁的重要化合物”初高中课堂衔接教学
比较 完整 的知 识 体 系 , 每类 物 质 只 介 绍其 中 的一
高 中则 以物质结构 、 质的量 、 物 化学 反 应 中 的能量
“ 的重要 化 合 物 ” 节 高 中教 学 中 , 以从 铁 一 可
搭 式衔接 : 个 点或很 少 的一 部 分 , 识 之 间 的联 系较 少 。而 以下 五点进行 知识“ 建脚 手架 ” 知
~
6 5 —
20 0 9年 第 7期( 总第 1 5 ) 8 期
0 。曩 糍 一 帮 静 越 黔 辑 搿 《≈撵 } 母 镑 #鞋 氇 糍 簿 毽 懿 撵 珏 释 耩 | , 第 肆 豫 | 穗 《鞲 辨 4 * 辩 镩 嚣 躐 l 嚼 黪 齄 一 精 , 辫
初 、 中化 学教 学在 课 程理 念 上均 以提 高 学 高
生 的科 学素养 为宗 旨, 在课 程性 质 上均 体 现 了化
材 中第 3章第 2节 “ 的重要 化合 物 ” 课 为例 , 铁 一
探讨如何 进行有效课 堂衔接教学 。
一
学课程 在基础 教育 中 的基 础性 和实 践性 , 课 程 在
因此 , 我们在 具体课前 设计 时候 , 充分认 识 要 到普通高 中化学课 程是 与 九年 义 务教 育 阶 段《 化
容选择 、 习方法 、 学 能力培 养等方 面必然 需要有 效 衔接 。具体 结合 “ 的重 要 化 合物 ” 教 与学 , 铁 的 我
学》 科学》 或《 相衔 接 的基础 教育课 程 , 教与学 内 在
求 ; 过“ 方
体化 , 对过程 的体验提 出了更高 的标 准 ; 情感 、 在“
对 的现实 问题 。本 文是 结合 中学 化 学教 学 实 际 ,
以人 民教 育出版社 等编著 的义 务教育课 程标准 实
初高中数学衔接校本教材(Word版)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序言童永奇高一新生,你们好,祝贺大家考入临潼区马额中学!进入我校,同学们必须努力学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理由如下:一方面,由于我校是普通农村高中学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延伸与拓展,初中我们学到的知识、方法在高中会经常使用。
既然学习《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呢提几点建议:一、“信心”是源泉。
人缺乏信心,就丧失了驱动力,终将一事无成。
二、“恒心”是保障。
人缺乏恒心,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巧心”是支柱。
人无巧心,就缺乏灵气和创造力。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的学习中获得成功,请将那么成功的经验及时告诉我们,以便让更多的朋友分享你们成功的喜悦!}$临潼区马额中学高一数学校本教材童永奇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知识较差,能力较差,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特设计适合我校高一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内容:一是《怎样学好数学》,二是《初高中数学衔接》。
怎样学好数学。
A.要学好数学,就应该了解数学本身具有的三大特点。
(一)抽象性:数学的抽象性是无条件的,它的概念一经产生和定义之后,就稳定下来并且被看作是已知的,它们与现实的比较不是数学本身,而是它的应用问题。
(二)严谨性:由于数学的严谨性,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
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是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
”(三)应用的广泛性:在任何一个领域,只要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数学就能给出与所提问题的精确度相符合的答案,数学的这种威力恰恰是来源于它的抽象性。
B.要学好数学,就应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在多次领悟、反复应用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一道题做完后,就应该进行反思,回味解题中所使用的思想方法。
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教材的运用
一
根 长6 厘 米 的铁 丝 围 成 一 个 长 方 形 。 0 ( ) k方 形 的宽 是 长 的 , 这 个 长 方 形 的 长 和 宽 。 1使 求
3
( ) 同成 宽 比长 短4 2若 厘米 的长 方 形 , 这 个长 方形 的面积 。 求 () 3 比较 ( ) ( ) 围成 两 个 长 方 形 面 积 的大 小 。还 能 围 1 、2 所 出 面 积 更 大 的 长 方 形 吗 ( 题 : 多 媒 体 先 示 ( ) 后 ( ) 此 用 1之 2 ( ) 题 以 变 式 题 【 现 ) 3小 叶 I ? 看 哪 一 小 组 最 快 、 法 最 多 , 师 相 信 你 们 一 定 会 出色 地 方 老
 ̄-t l i
周 墨 圆 刊  ̄ ■ 盔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一) - 中考高考 - 道客巴巴
zhj6812 2011-6-8 20:44:50 阅读了此文档.
zhangxiaobin30 2011-6-5 08:29:00 阅读了此文档.
tlyzlkb 2011-6-5 08:22:40 本地收藏了此文档.
初高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教学衔接的思考及教学策略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练习
初高中数学衔接练习材料
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体会
关于道客巴巴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 客服
copyright © 2008-2011 道客巴巴网站
为什么看不清楚? 为什么只能看到部分内容? 如何下载? 如何下载到本地电脑?
相关文档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黄冈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讨.doc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浅1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一)
下载提示:此文档需要积分下载,下载积分为100。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网站版权声明”,或登录网站后,在线提交
举报信息。
下载步骤:
1,注册成为网站会员并登录;
2,查看帐户积分(点击'我的文档'),如果积分不足,请参考'如何获得积分';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浅议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教案(5讲)
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研讨会的通知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高中数学衔接读本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高中数学衔接读本一、内容概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高中数学衔接读本》是一本专门为初中毕业生准备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读本。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为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内容1. 知识衔接:分析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异同点,并探讨如何将初中数学知识与高中数学进行衔接。
通过实例,帮助读者了解高中数学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方法。
2. 方法衔接:介绍高中数学中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节奏。
通过案例分析,介绍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心理衔接:分析初中毕业生可能面临的心理变化,提供应对策略,以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帮助读者正确对待高中数学的学习,树立自信心。
4. 教材解读:详细解析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为读者提供实用的学习指导。
帮助读者了解高中数学教材的结构和特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5. 拓展阅读:推荐一些与高中数学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以帮助读者进一步拓展数学知识面,提高数学素养。
三、衔接策略1.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能力。
2. 做好预习和复习:课前预习有助于理解新知识,课后复习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要养成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3. 掌握基本方法:高中数学中有很多基本方法,如推理、归纳、演绎等,要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提高解题能力和效率。
4. 多做题: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习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增强数学素养。
5. 学会总结: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建议1. 教师应当关注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了解学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学生对初中知识的回顾和巩固,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018年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数与式的运算
3.分式
[1]分式的意义 形如 为分式.
A B
的式子,若B中含有字母,且 B 0
,则称
A B
[2]分母(子)有理化 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分母 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 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子的有理化 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 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 , 与 2 2
3 a
与
a
,
2 3 3 2 3 , a x b 与 a x b 互为有理化因式. 与 a x b y , a x b 与
2 3 3 2 ,等等.
x
y
例3 计算(没有特殊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 3 (1 )
2 3
63 3
(2 )
94 5
5 2
74 3
3 2 2
5、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
十字相乘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
例题1公式法:用立方和或立方差公式分解下列各多项式: (1) 8 x3 3 (2)
0.125 27b
【例2】提取公因式分解因式: (1) 3a3b 81b4 (2)
不等式的解为 1 x 3
2x 3 5
变式训练:1、 2、
x 3 5
2.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2 b2 a b a b ; 2 2 2 a b a 2 ab b 2 [2]完全平方和公式: ; 2 2 a b a 2 ab b [3]完全平方差公式: .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 第01章 第02节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解析版)
第一章第二节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电子版教材二、教材解读知识点集合间的关系1.判断集合关系的方法.(1)观察法:一一列举观察.(2)元素特征法:首先确定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弄清集合元素的特征,再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判断关系.(3)数形结合法:利用数轴或Venn图.2.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有(1)A的子集的个数有2n个.(2)A的非空子集的个数有2n-1个.(3)A的真子集的个数有2n-1个.(4)A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有2n-2个.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因此在解A⊆B(B≠∅)的含参数的问题时,要注意讨论A=∅和A≠∅两种情况,前者常被忽视,造成思考问题不全面.【例题1】(2020·全国高一)已知,则求:(1)集合A的子集的个数,并判断 与集合A的关系(2)请写出集合A的所有非空真子集【解析】(1)的子集有 ,,,,,,,共8个,其中 .(2)集合A的所有非空真子集有,,,,,.【例题2】(2020·全国高一)已知集合A={x|ax2+2x+1=0,a∈R},(1)若A只有一个元素,试求a的值,并求出这个元素;(2)若A是空集,求a的取值范围;(3)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解析】(1)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则方程ax2+2x+1=0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当a=0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满足条件,此时x=-,当a≠0,此时△=4-4a=0,解得:a=1,此时x=-1,(2)若A是空集,则方程ax2+2x+1=0无解,此时△=4-4a<0,解得:a>1.(3)若A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则A为空集,或有且只有一个元素,由(1),(2)得满足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是:a=0或a≥1.【例题3】(2020·全国高一)已知集合M满足:{1,2}⫋M⊆{1,2,3,4,5},写出集合M所有的可能情况.【解析】由题意可以确定集合M必含有元素1,2,且至少含有元素3,4,5中的一个,因此依据集合M的元素个数分类如下:含有3个元素:{1,2,3},{1,2,4},{1,2,5};含有4个元素:{1,2,3,4},{1,2,3,5},{1,2,4,5};含有5个元素:{1,2,3,4,5}.故满足条件的集合M为{1,2,3},{1,2,4},{1,2,5},{1,2,3,4},{1,2,3,5},{1,2,4,5},{1,2,3,4,5}.【例题4】(2020·全国高一)已知集合,,求满足的实数的取值范围.【解析】①当时,,满足.②当时,,∵,∴解得.③当时,,∵,∴解得.综上所述,所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为.【例题5】(2020·上海高一课时练习)设,,若,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析】∵解得∴由题意得:.当时,.,.当时,满足条件.当时,.,.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三、素养聚焦1.已知集合,,则集合与的关系是()A.P⫋M B.C.D.【答案】A【解析】因为,即集合比集合多一个元素,因此P⫋M.2.集合的子集个数为()A.4B.6C.7D.8【答案】D【解析】∵,∴集合A的子集个数为个,3.已知集合,,若,则实数a的值为()A.B.1C.0或D.0或1【答案】C【解析】因为,所以.当时,说明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有;当时,说明是方程有唯一实数根,显然不成立,一定不是方程的实数根;当时,说明是方程有唯一实数根,所以,解得;当时,因为方程最多有一个实数根,所以不存在这种情况.综上所述:实数a的值为0或.4.已知集合,则集合的子集共有()A.个B.个C.个D.个【答案】B【解析】集合中共有元素4个,因此其子集共有个,5.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A.,B.,C.,D.,【答案】B【解析】对于A选项,点和点不是同一个点,则;对于B选项,集合和中的元素相同,则;对于C选项,集合为点集,集合为数集,则;对于D选项,集合为数集,集合为点集,则.6.若,,且,则的取值范围为()A.B.C.D.【答案】C【解析】,由,若,则,满足题意;若,则,则或,综上,的取值集合为. 7.已知,,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A.B.C.D.【答案】B【解析】由已知,,,若,则,解得.8.已知集合,非空集合B满足,则集合B有()个A.3B.6C.7D.8【答案】C【解析】,故共7个,9.已知集合,则集合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A.14B.15C.30D.31【答案】C【解析】因为集合有5个元素,所以集合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 10.已知集合,集合B满足,则B可能为()A.B.C.D.【答案】D【解析】,则,,其他选项不满足.11.当集合,,满足,时,则与之间的关系是()A.B.C.D.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因为,所以有,又因为,所以有,因此有.12.已知非空集合满足:(1);(2)若,则,符合上述要求的集合的个数是()A.4B.5C.7D.31【答案】C【解析】非空集合,且若,则,满足要求的集合P有:,,,,,,,共有7个. 13.设集合,,则()A.B.M⫋NC.D.【答案】B【解析】对于集合M:,k∈Z,对于集合N:,k∈Z,∵2k+1是奇数集,k+2是整数集,∴M⫋N14.设集合,,若,则对应的实数有()A.1对B.2对C.3对D.4对【答案】B【解析】因为,若,而,,所以,只能或,解得或.15.如果A={x|x>-1},那么()A.0⊆A B.{0}∈A C.∈A D.{0}⊆A【答案】D【解析】由题意,集合的表示方法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可得,所以不正确;由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可得,所以不正确,其中是正确的.16.集合的真子集的个数是()A.9B.8C.7D.6【答案】C【解析】由于,,又,,,即集合故真子集的个数为:17.设全集为R,集合,,则A.B.C.D.【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结合交集的定义可得:.18.设集合,,则()A.B.B⫋A C.A⫋B D.∅【答案】C【解析】对于集合,当时,,当时,,所以集合或则⫋19.已知,若集合,则()A.B.C.1D.2【答案】B【解析】∵,又,,,当时,,不符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故舍去;当时,,符合题意.∴.20.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A.9B.8C.5D.4【答案】A【解析】,当时,;当时,;当时,;所以共有9个,选A.21.已知集合【注释:应该是】,,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A.B.C.D.【答案】B【解析】解不等式,得,.,可得.22.已知集合,则满足条件的集合的个数为()A.1B.2C.3D.4【答案】D【解析】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得,易知.因为,所以根据子集的定义,集合必须含有元素1,2,且可能含有元素3,4,原题即求集合的子集个数,即有个,故选D.2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B.且C.D.【答案】D【解析】因为2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者不属于,故A选项错误;因为且是空集,3不是集合中的元素,故B选项错误;因为集合都表示奇数构成的集合,相等,故C选项错误;因为集合都表示被3整数余1的整数构成的集合,故D选项正确.24.设集合,.若,则()A.B.C.D.【答案】C【解析】∵集合,,∴是方程的解,即∴∴,故选C25.集合,,若A∩B=B,则的取值范围是()A.B.C.D.【答案】A【解析】因为,又,则由,可得;时满足条件.26.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B.C.D.【答案】C【解析】因为,又,所以,因此,选C.27.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B.C.D.【答案】C【解析】,∴由,解得,即,,,,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故选C.28.已知函数,记集合,集合,若,且都不是空集,则的取值范围是()A.B.C.D.【答案】A【解析】都不是空集,设,则;,则.当时:方程的解为此时,满足;当时:的解为或,则或,则无解,综上所述:,29.已知集合其中,,其中则与的关系为()A.B.C.D.【答案】A【解析】任取当同为奇数或同为偶数时,当一奇一偶时,因为所以,所以所以任取,,所以所以30.若集合,,,则A,B,C之间的关系是()A.B.A⫋B=C C.A⫋B⫋C D.B∉C∉A【答案】B【解析】将各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化归为同一形式,集合A中,,;集合B中,,;集合C中,,.由与p均表示整数,且,可得A⫋B=C.31.已知集合,对于它的任一非空子集A,可以将A中的每一个元素k都乘以再求和,例如,则可求得和为,对S的所有非空子集,这些和的总和为()A.508B.512C.1020D.1024【答案】B【解析】因为元素在集合S的所有非空子集中分别出现次,则对S的所有非空子集中元素k执行乘以再求和操作,则这些和的总和是.32.已知非空集合,,,则集合可以是()A.B.C.D.【答案】B【解析】,首先,有或,排除A、C,由于不等式不宜解答,所以采用排除法,取进行检验,,而,不符合不等式的要求,排除D,选B.33.(多选题)定义集合运算:,设则()A.当时,B.可取两个值,可取两个值,对应4个式子C.中有4个元素D.的真子集有7个 E.中所有元素之和为4【答案】BD【解析】当,时,,故A错误;可取,可取,则可取,,,四个式子,选项B正确;,共3个元素,选项C错误;的真子集有个,选项D正确;中所有元素之和为,选项E错误.34.(多选题)已知集合,,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不存在实数a使得B.存在实数a使得C.当时,D.当0≤4≤4时,E.存在实数a使得【答案】AE【解析】A选项由相等集合的概念可得解得且,得此方程组无解,故不存在实数使得集合A=B,因此A正确;B选项由,得即,此不等式组无解,因此B错误;C选项当时,得为空集,不满足,因此C错误;D选项当,即时,,符合;当时,要使,需满足解得,不满足,故这样的实数不存在,则当时不正确,因此D错误;E选项由D选项分析可得存在实数使得,因此E正确.综上AE选项正确.35.(多选题)下列选项中的两个集合相等的有()A.,B.,C.,D.,【答案】AC【解析】选项A中集合,都表示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所以;选项B中是由1,3,5,…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是由3,5,7,…所有大于1的正奇数组成的集合,,所以;选项C中,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所以,;选项D中集合表示直线上点的横坐标构成的集合,而集合表示直线上点的坐标构成的集合,所以.。
高一适合看数学知识点的书
高一适合看数学知识点的书高中一年级适合看的数学知识点书籍高中一年级是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数学基础是学习更深层次数学知识的前提。
因此,选择适合高一学生的数学知识点书籍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适合高一学生的数学知识点书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数学知识。
一、《高中数学常用公式速查手册》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数学参考书籍,可以帮助高一学生迅速查询与各个数学知识点相关的公式。
该手册将常见的数学公式归类整理,方便学生们在学习中快速查阅所需的数学公式,并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公式的应用。
二、《高中数学基础概念与方法精讲精练》这本书是一本系统性地讲解高中数学基础概念与方法的教材。
全书内容清晰明了,通过具体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与方法。
同时,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和解题技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高中数学定理与公式速记手册》这本书以速记为主要特点,通过简明扼要的方式总结了高中数学的重要定理与公式。
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工具书。
通过学习和应用这本手册,学生可以快速记忆数学定理和公式,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四、《高中数学习题解析与训练》这本书主要针对高一学生的数学习题进行解析和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
该书的习题设计丰富多样,并提供详细的解答和解题思路。
通过反复练习不同类型的数学习题,高一学生可以提高解题能力,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五、《高中数学习题集》这是一本丰富多样的高中数学习题集,涵盖了高一学年各个知识点的习题。
书中的习题难度逐步递增,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解题水平。
同时,答案解析也提供了清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六、《高中数学建模与实践》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分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对于他们将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践经验,通过实例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建模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
第一讲数与式1、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a, a 0,|a|0, a 0,a, a 0.(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a b 表示在数轴上,数a和数b之间的距离.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① f (x) a(a 0),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 a f ( x) a 。
② f (x) a(a 0) ,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 f (x) a或f (x) a 。
③ 2 2f (x) g(x) f (x)g (x)。
(2)利用零点分段法解含多绝对值不等式:①找到使多个绝对值等于零的点.②分区间讨论,去掉绝对值而解不等式.一般地n 个零点把数轴分为n+1 段进行讨论.③将分段求得解集,再求它们的并集.例1. 求不等式3x 5 4的解集例2. 求不等式2x 1 5的解集例3. 求不等式x 3 x 2 的解集例4. 求不等式| x+2| +| x-1| >3 的解集.1例5. 解不等式| x-1| +|2 -x| >3-x.例6.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 x-5| +| x-3| <a 有解,求 a 的取值范围.练习解下列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1)x 1 x 3 >4+x(2)| x+1|<| x-2|(3)| x-1|+|2 x+1|<4(4)3x 2 7(5) 5x 7 83、因式分解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2 2(a b)( a b) a b(2)完全平方公式 2 2 2(a b) a 2ab b(3)立方和公式 2 2 3 3(a b)(a ab b ) a b(4)立方差公式 2 2 3 3(a b)(a ab b ) a b(5)三数和平方公式 2 2 2 2(a b c) a b c 2(ab bc ac)(6)两数和立方公式 3 3 2 2 3(a b) a 3a b 3ab b2(7)两数差立方公式 3 3 2 2 3(a b) a 3a b 3ab b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例1 分解因式:2(1)x -3x+2;(2)26x 7x 2(3) 2 ( ) 2x a b xy aby ;(4)xy 1 x y .2.提取公因式法例2. 分解因式:2 (2)x3 9 3x2 3x (1)ab 5 a 5 b3.公式法例3. 分解因式:(1)a4 16 (2) 23x 2y x y2 4.分组分解法2例4. (1)x xy 3y 3x (2)2 22x xy y 4x 5y 65.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2+bx+c( a≠0) 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 的方程 2 0( 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x1 、x2 ,则二次三项式2 ( 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a(x x )(x x ).1 2例5. 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1) 2 2 1x x ;(2)2 4 4 2 x xy y .3练习 (1) 25 6xx (2) 21 x ax a(3) 2 11 18xx (4)24m 12m 9(5)25 7x 6x(6) 2212xxy 6y2q p ( 7) 6 2p q 1123( 8 )35a 2b 6ab2a( 9 )24 2 4 xx2(10) x 42x 2 1 (11) x 2 y 2 a 2 b 2 2ax 2by(12) a 24ab 4b 2 6a 12b 9(13) x 2-2x -1(14) 31a;(15)4 24x 13x 9 ;(16)2 22 2 2b cab ac bc ;(17)2 23x 5xy 2y x 9y 4第二讲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1、一元二次方程 (1) 根的判别式2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 +bx +c =0(a ≠0),有:(1) 当Δ>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24 bbac 2a;(2)当 Δ=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 b 2a;(3)当 Δ<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2如果 ax +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 x 1,x 2,那么 x 1+x 2=b a ,x 1· x 2=c a.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 定理.2、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1. 当 a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b 2a,顶点坐标为 2b4ac b , 。
高一数学知识点教辅书推荐
高一数学知识点教辅书推荐在高中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学习数学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选择一本合适的数学知识点教辅书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我个人推荐的数学知识点教辅书,它们可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1.《新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全解析》这本教辅书是根据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全面介绍了高一必修一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
书中的内容详细、准确,并且配有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解题思路、解题技巧和常见错误的避免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实用。
2.《高中数学(上册)教学辅导与习题解析》这本教辅书以高中数学上册为基础,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
书中的内容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讲解详细。
同时,书中还包含大量的习题和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3.《高中数学(下册)知识点精讲与典例详解》这本教辅书是高中数学下册的一本知识点教辅书,对下册的各个知识点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解析。
书中的内容组织严谨,逻辑性强,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易于理解。
此外,书中还附有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点的掌握。
4.《高中数学巧解教辅与典型例题选讲》这本教辅书是一本以解题技巧为主题的教辅书。
书中通过讲解一些典型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同时,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解题策略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此外,书中还附有大量的练习题和试题,供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5.《高中数学(上册)考点速记与典型习题精讲》这本教辅书以高中数学上册为基础,对每个考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归纳总结,并且配有大量精选的典型习题。
通过学习这本教辅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点,并且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综上所述,选择一本合适的数学知识点教辅书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学习高中数学的教材和参考书推荐
学习高中数学的教材和参考书推荐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对于打好数学基础和提高解题能力至关重要。
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对于学习数学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推荐几本适合高中数学学习的教材和参考书。
一、高中数学教材推荐1.《高中数学(人教版)》《高中数学(人教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经典教材,该套教材内容全面、系统,符合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要求。
教材编排合理,知识点分布合理,循序渐进地讲解各个数学知识点,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
此外,该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另一套优秀教材。
该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将数学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材内容详细、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典型例题的分析和解答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高中数学参考书推荐1.《高中数学大全》《高中数学大全》是一本综合性的数学参考书,包括了高中数学的各个知识点。
该书内容丰富,涵盖了数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高考相关的考点,适合用来查漏补缺和复习复习。
此外,该书还包含了大量的习题和解析,供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2.《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与方法》《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与方法》是一本针对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系统讲解的参考书。
该书通过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思路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同时,该书还介绍了常见数学问题的解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中数学考试。
三、提升数学能力的方法除了选择适合的教材和参考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帮助提升数学能力。
1.积极参与数学竞赛参加数学竞赛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或者参加一些全国性的数学竞赛活动。
2.利用互联网资源现在互联网资源丰富多样,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上的数学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习题解析、高考试题等。
高一数学 初高中衔接教材 数与式课件
㈡分组分解法
对于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如果既没 有公式可用,也没有公因式可以提取,则可以 先将多项式分组处理,这种利用分组来因式分 解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
★分组分解的关键是适当分组
用分组分解法,一定要想想分组后能否 继续完成因式分解,由此合理选择分组的 方法.
㈢十字相乘法
利用十字交叉线来分解系数,把某些二次 三项式ax2+bx+c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 相乘法.
an bn
an1
bn1
特别地:
a1 b1
a0 b0
an xn an1xn1 a2 x2 a1x a0 0 an an1 a1 a0 0
多项式的赋值
在展开式
kx b n an xn an1xn1 a2 x2 a1x a0
令x=0,则 bn a0
即 ax2+bx+c=(a1x+c1)(a2x+c2)
(3)二次项系数a一般都把它看作是正数(如 果是负数,则应提出负号,利用恒等变形把 它转化为正数).
㈣求根公式法
要把二次三项式ax2+bx+c在实数范围内 分解因式,可先用求根公式求出相应的一元 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x1和x2,然 后分解成ax2+bx+c=a(x-x1)(x-x2),这种因 式分解的方法叫做求根公式法.
(a+b+c)2=a2+b2+c2+2ab+2ac+2bc
乘乘法法公公式式应应用用举举例 例
一、填空题训练 二、解答题剖析
一、填空题
逆用完全平方公式
1.若 x2 y 2 2x 则2 y代 2数式0,
新高一数学衔接课开学第一课
知识回忆
方程、不等 式
代数式
数与代数
实数
函数
图形与坐标
图形与证明
空间 与图形
图形与变换 图形的认识
统计
统计
与概率
初
概率
中
数
学
实践 与应 用
实践活动 综合应用
课题学习
选 修
必 修
系列1
选修1-2 选修1-1
系列2
选修2-3 选修2-2 选修2-1
系列3
选修36
选修35
选修34
其应用; 新高一数学衔接课开学第一课
选修系列1〔文科必选,共4个学分〕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1-2: 选修系列2〔理科必选,共6个学分〕
选修2-1: 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根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根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学好数学的根本要求
信心 兴趣 方案 习惯 心态
选修系列4〔共10个学分〕 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 4. 对称与群;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 5. 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2-1: 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根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选修系列2〔理科必选,共6个学分〕
选修33
选修32
选修31
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
选修410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
2
ab
2
ac
2
bc
17)
2
3x
5xy
2
2y x 9y 4
第二讲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1、一元二次方程
(1)根的判别式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2
ax+bx+c=0(a≠0),有:
(1)
x1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1=x2=
b,2=,2=
b
2a
3)
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第一讲 数与式
1、绝对值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a, a 0,
|a| 0, a 0,
a, a 0.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表示在数轴上,数a和数b之间的距离.
2x xy
2
y 4x 5y 6
5.
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
ax
2+bx+c(a≠0)的因式分解.
若关于x的方程2
ax x
解为
1
bx
)
0(
c a的两个实数根是
x1、
x2,则二次三项式
2
0)
就可分
例5.把下列关于
x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
2
1
p
2
6
)
1
2
q
12
14)31
(13)
x2
-2x-1
15)
4 2
高一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1讲)
高一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1讲)高一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1讲)1.1 实数在数学中,实数是指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例(例如注:2/3),而无理数是不能用有限或重复的小数表示的数字,例如圆周率π。
实数有不同的性质,其中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实数可以相互比较大小。
实数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可以用一个点表示。
例如,0就是一个实数,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1.2 代数式与方程代数式是由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表达式。
例如,3x+4就是一个代数式。
方程是等式,其中包括未知数和已知量,等式左右两边相等。
例如,3x+4=10就是一个方程。
方程的解是满足该方程的未知数的值,对于方程3x+4=10,x=2就是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可以通过变形或代数上的计算求出。
变形是指将方程变形成另一个等价的方程,而不改变方程的解。
代数计算是指使用代数式的运算规则,对方程进行运算来求解它的未知数。
1.3 函数函数是将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的一种数学关系。
简单地说,函数将输入数据(自变量)映射到输出数据(因变量)。
在函数中,通常用f(x)表示函数,其中f是函数名,而x则是自变量。
在函数解题中,重要的是求出函数的域和值域。
域是指自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值域是指函数的输出值的所有可能值。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可以使用集合的符号表示。
1.4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三角形内角的函数。
三角函数很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建筑学和数学等领域。
三角函数的三个基本函数是正弦、余弦和正切,它们分别表示三角形中的对边、邻边和斜边的比率。
正弦函数(sin)、余弦函数(cos)和正切函数(tan)的定义都涉及到三角形中的角度。
三角函数可以用函数图像或三角表表示。
在三角函数的解题中,常常需要使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公式。
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包括勾股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等。
1.5 指数和对数指数和对数是数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绝对值【知识要点】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表示数a 和数b 的两个点间的距离.【典型例题】【例1】设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1-1所示,化简|b -a |+|a +c |+|c -b |.解 由图1-1可知,a >0,b <0,c <0,且有|c |>|a |>|b |>0.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的符号法则,有b-a <0,a +c <0,c-b <0,再根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得|b-a |=a-b ,|a+c |=-(a+c),|c-b |=b-c .于是有 原式=(a-b)-(a+c)+(b-c)=a-b-a-c+b-c=-2c .【例2】已知x <-3,化简: 321x +-+分析 这是一个含有多层绝对值符号的问题,可从里往外一层一层地去绝对值符号. 解 原式=32(1)x +++(因为1+x <0)= 33x ++ =3(3)x -+(因为3+x <0) =|-x |=-x .-x 不一定代表负数,这里读作x 的相反数【例3】 若abc ≠0,则a b ca b c++的所有可能值是什么? 解 因为 abc ≠0,所以a ≠0,b ≠0,c ≠0.(1)当a ,b ,c 均大于零时,原式=3; (2)当a ,b ,c 均小于零时,原式=-3;(3)当a ,b ,c 中有两个大于零,一个小于零时,原式=1; (4)当a ,b ,c 中有两个小于零,一个大于零时,原式=-1.说明 本例的解法是采取把a ,b ,c 中大于零与小于零的个数分情况加以解决的,这种解法叫作分类讨论法,它在解决绝对值问题时很常用.对于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代数式的化简一般采用零点分段讨论法,常用的步骤如下: (1)找零点(零点就是使绝对值符号内的式子为零的x 的值所代表的点); (2)按照零点分段去掉绝对值符号,将式子变成整式。
【巩固练习】1.填空:(1)若5=x ,则x =_________;若4-=x ,则x =_________.(2)如果5=+b a ,且1-=a ,则b =________;若21=-c ,则c =________. 2.选择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a b = (B )若a b >,则a b > (C )若a b <,则a b < (D )若a b =,则a b =± 3.化简:|x -5|-|2x -13|(x >5).(去掉条件呢?)4. 若 |x -y +2| 与 |x +y -2006| 互为相反数,求2x yx y+-的值第二课时 乘法公式【知识要点】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因为是属于高中必备公式,所以请熟记.【典型例题】【例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解法一:原式=2222(1)(1)x x x ⎡⎤-+-⎣⎦=242(1)(1)x x x -++ =61x -.解法二:原式=22(1)(1)(1)(1)x x x x x x +-+-++ =33(1)(1)x x +-=61x -. 说明:解法一先考虑平方差公式对四个因式两两组合进行化简,然后可以发现化简后的式子能继续用立方差公式进行化简。
解法二先利用立方差公式对四个因式两两组合进行化简,然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
两种解法都用到了两个相同的公式,只不过利用的顺序不同。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解: 2222()2()8a b c a b c ab bc ac ++=++-++=. 【例3】 已知a-b=-1,求a 3+3ab-b 3的值.分析 由已知条件a-b=-1,我们无法求出a ,b 的确定值,因此本题不能像例1那样,代入a ,b 的值求代数式的值.下面给出本题的五种解法. 解法1 由a-b=-1得a=b-1,代入所求代数式化简a 3+3ab-b 3=(b-1)3+3(b-1)b-b 3=b 3-3b 2+3b-1+3b 2-3b-b 3=-1.说明 这是用代入消元法消去a 化简求值的. 解法2 因为a-b=-1,所以原式=(a 3-b 3)+3ab=(a-b)(a 2+ab+b 2)+3ab =-1×(a 2+ab+b 2)+3ab=-a 2-ab-b 2+3ab =-(a 2-2ab+b 2)=-(a-b)2=-(-1)2=-1.说明 这种解法是利用了乘法公式,将原式化简求值的. 【例4】求整式(1+a )(1+a 2)(1+a 4)(1+a 8)(1+a 16)当a =2时的值。
解:原式=2481632(1)(1)(1)(1)(1)(1)111a a a a a a a a a-+++++-=--当a=2时,原式=232-1【巩固练习】 1.填空:(1)221111()9423a b b a -=+( ); (2)(4m + 22)164(m m =++ );(3 ) 2222(2)4(a b c a b c +-=+++ ). 2.选择题:(1)若212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 (A )2m (B )214m (C )213m (D )2116m(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3.已知(a+1)2-(3a 2+4ab+4b 2+2)=0,求 a ,b 的值.第三课时 二次根式【知识要点】0)a ≥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 例如 32a b ,等是无理式,而212x ++,22x y +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与,与,与,等等. 一般地,,b与b 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2a ==,0,,0.a a a a ≥⎧⎨-<⎩【典型例题】【例1】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 (20)a ≥; (30)x <.解: (1=(20)a ==≥;(3220)x x x ==-<.【例2】 (3.解:(3)=393-=1)6=12. 【例3】 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 (2解: (11===, (分子有理化)又>(2)∵===又4>22,∴6+4>6+22,※【例4】化简:;解:解法1 配方法.3==+配方法是要设法找到两个正数x,y(x>y),使x+y=a,xy=b,则)x y===>解法2 待定系数法.设=11x y+=++所以1118x yxy+=⎧⎨=⎩,解之得2992x xy y==⎧⎧⎨⎨==⎩⎩或3 ==+【巩固练习】1.填空:(1=__ ___;(2(x =-x 的取值范围是_ _ ___;(3)=__ ___;(4)若x ==______ __.2.选择题:=成立的条件是 ( ) (A )2x ≠ (B )0x > (C )2x > (D )02x <<3.若b =,求a b +的值.4.比较大小:2-4(填“>”,或“<”).5. 化简:第四课时 配方【知识要点】配方可用于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研究一元二次函数,是高中阶段运用广泛的一种方法.具体操作:ab ac a b x a c a b a b x a c x a b x a c bx ax 44)2(4)2()(222222-++=+-+=++=++【巩固练习】配方: (1) 3522-+x x ; (2)142+-x x ;(3) 1422--x x ;(4)7532-+-x x ;(5) 23422--x x ;(6)5322+-x x第五课时 分解因式【知识要点】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典型例题】1.十字相乘法例1 分解因式:(1)x 2-3x +2; (2)x 2+4x -12; (3)226x xy y --; (4)1xy x y -+-.解:(1)如图1.2-1,将二次项x 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2分解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 ,就是x 2-3x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 2-3x +2=(x -1)(x -2).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2-1中的两个x 用1来表示(如图1.2-2所示).(2)由图1.2-3,得x 2+4x -12=(x -2)(x +6). (3)由图1.2-4,得226(2)(3)x xy y x y x y --=-+ (4)1xy x y -+-=xy +(x -y )-1=(x -1) (y+1) (如图1.2-5所示). 2.提取公因式法与分组分解法 例2 分解因式:(1)32933x x x +++; ※(2)4xy +1-4x 2-y 2.解: (1)32933x x x +++=32(3)(39)x x x +++=2(3)3(3)x x x +++=2(3)(3)x x ++.或32933x x x +++=32(331)8x x x ++++=3(1)8x ++=33(1)2x ++=22[(1)2][(1)(1)22]x x x +++-+⨯+=2(3)(3)x x ++.-1 -2 x x 图1.2-1 -1 -21 1 图1.2-2-2 6 1 1 图1.2-3 -y y 2x 3x 图1.2-4 -1 1x y图1.2-5(2)4xy +1-4x 2-y 2=1-(4x 2+y 2-4xy )=1-(2x -y )=(1+2x -y )(1-2x +y ) 3.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 2+bx +c (a ≠0)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1x 、2x ,则二次三项式2(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12()()a x x x x --.例3 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1)221x x +-; (2)2244x xy y +-.解: (1)令221x x +-=0,则解得11x =-21x =-,∴221x x +-=(1(1x x ⎡⎤⎡⎤-----⎣⎦⎣⎦=(11x x ++.(2)令2244x xy y +-=0,则解得1(2x y =-+,1(2x y =--,∴2244x xy y +-=[2(1][2(1]x y x y ++.【巩固练习】 1.分解因式:(1)x 2+6x +8; (2)8a 3-b 3;(3)x 2-2x -1; (4)4(1)(2)x y y y x -++-.(5)2234x xy y +-; (6)222(2)7(2)12x x x x ---+.(7) 424139x x -+ (8)22215x xy y --2.分解因式:①x 2+x -(a 2-a ). ② ax 2-(a +1)x +1(a ≠0)第六课时 根的判别式【知识要点】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情况可以由b 2-4ac 来判定,我们把b 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1)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b a-;(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2b a;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典型例题】判定下列关于x 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 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1)x 2-3x +3=0; (2)x 2-ax -1=0; (3) x 2-ax +(a -1)=0; (4)x 2-2x +a =0. 解:(1)∵Δ=32-4×1×3=-3<0,∴方程没有实数根. (2)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a 2-4×1×(-1)=a 2+4>0,所以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12a x +=, 22a x =. (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Δ=a 2-4×1×(a -1)=a 2-4a +4=(a -2)2,所以, ①当a =2时,Δ=0,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1; ②当a ≠2时,Δ>0, 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 1=1,x 2=a -1.(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Δ=22-4×1×a =4-4a =4(1-a ), 所以①当Δ>0,即4(1-a ) >0,即a <1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1x = 21x =②当Δ=0,即a =1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1; ③当Δ<0,即a >1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分类讨论)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知识要点】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两个实数根1x =,2x =,则有1222b bx x a a-+===-;221222(4)42244b b b b ac ac cx x a a a a a----=⋅===.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如果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x 1,x 2,那么x 1+x 2=b a -,x 1·x 2=ca.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若x 1,x 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x 1+x 2=-p ,x 1·x 2=q ,即 p =-(x 1+x 2),q =x 1·x 2,所以,方程x 2+px +q =0可化为 x 2-(x 1+x 2)x +x 1·x 2=0,由于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的两根,所以,x 1,x 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x 2)x +x 1·x 2=0.因此有 以两个数x 1,x 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 2-(x 1+x 2)x +x 1·x 2=0.【典型例题】【例1】 已知方程2560x kx +-=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 的值.分析: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可以直接将这一根代入,求出k 的值,再由方程解出另一个根.但由于我们学习了韦达定理,又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即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于是可以利用两根之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再由两根之和求出k 的值.解法一:∵2是方程的一个根,∴5×22+k ×2-6=0, ∴k =-7.所以,方程就为5x 2-7x -6=0,解得x 1=2,x 2=-35. 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35,k 的值为-7. 解法二: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 1,则 2x 1=-65,∴x 1=-35. 由 (-35)+2=-5k ,得 k =-7.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35,k 的值为-7.【例2 】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m -2)x +m +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 的值.分析: 本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由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得到关于m 的方程,从而解得m 的值.但在解题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所给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因此,其根的判别式应大于零.解:设x 1,x 2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 x 1+x 2=-2(m -2),x 1·x 2=m 2+4. ∵x 12+x 22-x 1·x 2=21,∴(x 1+x 2)2-3 x 1·x 2=21,即 [-2(m -2)]2-3(m 2+4)=21, 化简,得 m 2-16m -17=0, 解得 m =-1,或m =17.当m =-1时,方程为x 2+6x +5=0,Δ>0,满足题意; 当m =17时,方程为x 2+30x +293=0,Δ=302-4×1×293<0,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m =-1.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仅仅由韦达定理解题时,还要考虑到根的判别式Δ是否大于或大于零.因为,韦达定理成立的前提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例3】 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分析:我们可以设出这两个数分别为x ,y ,利用二元方程求解出这两个数.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转化出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解法一:设这两个数分别是x ,y , 则 x +y =4, ①xy =-12. ② 由①,得 y =4-x , 代入②,得x (4-x )=-12,即 x 2-4x -12=0, ∴x 1=-2,x 2=6.∴112,6,x y =-⎧⎨=⎩ 或226,2.x y =⎧⎨=-⎩因此,这两个数是-2和6.解法二:由韦达定理可知,这两个数是方程 x 2-4x -12=0 的两个根.解这个方程,得x 1=-2,x 2=6. 所以,这两个数是-2和6. 【例4 】 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 (1)求| x 1-x 2|的值;(2)求221211x x +的值; (3)x 13+x 23.解:∵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1252x x +=-,1232x x =-.(1)∵| x 1-x 2|2=x 12+ x 22-2 x 1x 2=(x 1+x 2)2-4 x 1x 2=253()4()22--⨯-=254+6=494,∴| x 1-x 2|=72. (2)22221212122222221212125325()2()3()2113722439()9()24x x x x x x x x x x x x --⨯-+++-+=====⋅-.(3)x 13+x 23=(x 1+x 2)( x 12-x 1x 2+x 22)=(x 1+x 2)[ ( x 1+x 2) 2-3x 1x 2]=(-52)×[(-52)2-3×(32-)]=-2158. 【例5】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 +a -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设x 1,x 2是方程的两根,则x 1x 2=a -4<0, ① 且Δ=(-1)2-4(a -4)>0. ② 由①得 a <4,由②得 a <174.∴a 的取值范围是a <4. 【巩固练习】 1.选择题:(1)方程2230x k -+=的根的情况是 ( ) (A )有一个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2)若关于x 的方程mx 2+ (2m +1)x +m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m <14 (B )m >-14 (C )m <14,且m ≠0 (D )m >-14,且m ≠02.填空:(1)若方程x 2-3x -1=0的两根分别是x 1和x 2,则1211x x += . (2)方程mx 2+x -2m =0(m ≠0)的根的情况是 . (3)以-3和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3.|1|0b-=,当k取何值时,方程kx2+ax+b=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4.已知方程x2-3x-1=0的两根为x1和x2,求(x1-3)( x2-3)的值.习题2.1A 组1.选择题:(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x-2=0的一个根是1,则它的另一个根是()(A)-3 (B)3 (C)-2 (D)2 (2)下列四个说法:①方程x2+2x-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②方程x2-2x+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③方程3 x2-7=0的两根之和为0,两根之积为73 -;④方程3 x2+2x=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0.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5x+a2+a=0的一个根是0,则a的值是()(A)0 (B)1 (C)-1 (D)0,或-12.填空:(1)方程kx2+4x-1=0的两根之和为-2,则k=.(2)方程2x2-x-4=0的两根为α,β,则α2+β2=.(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ax-3a=0的一个根是-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4)方程2x2+2x-1=0的两根为x1和x2,则| x1-x2|=.3.试判定当m取何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2m+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4.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x2-7x-1=0各根的相反数.B 组1.选择题:若关于x 的方程x 2+(k 2-1) x +k +1=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k 的值为( )(A )1,或-1 (B )1 (C )-1 (D )0 2.填空: (1)若m ,n 是方程x 2+2005x -1=0的两个实数根,则m 2n +mn 2-mn 的值等于 .(2)如果a ,b 是方程x 2+x -1=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代数式a 3+a 2b +ab 2+b 3的值是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设方程的两根为x 1和x 2,如果2(x 1+x 2)>x 1x 2,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4.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根为x 1和x 2.求: (1)| x 1-x 2|和122x x ;(2)x 13+x 23.初中升高中衔接读本第七课时 二次函数y =ax +bx +c 的图像和性质【知识要点】二次函数y =a (x +h )2+k (a ≠0)中,a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大小及方向;h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而且“h 正左移,h 负右移”;k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而且“k 正上移,k 负下移”.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具有下列性质:(1)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对称轴为直线x =-2b a ;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 a -时,函数取最小值y =244ac b a-.(2)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对称轴为直线x =-2b a ;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 a -时,函数取最大值y =244ac b a-.在今后解决二次函数问题时,可以借助于函数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典型例题】【例1】 求二次函数y =-3x 2-6x +1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值(或最小值)时,y 随x 解:∵y =-3x 2-6x +1=-3(x +1)2+4∴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 =-1;顶点坐标为(-1,4);当x =-1时,函数y 取最大值y =4;当x <-1时,y 随着x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图2.2-3图2.2-5与y 轴的交点为D (0,1),过这五点画出图象(如图2-5所示).说明:从这个例题可以看出,根据配方后得到的性质画函数的图象,可以直接选出关键点,减少了选点的盲目性,使画图更简便、图象更精确.【例2】 把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的图像,求b ,c 的值.解法一:y =x 2+bx +c =(x +2b )224bc +-,把它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22(4)224b b y xc =+++-+的图像,也就是函数y =x 2的图像,所以,240,220,4bb c ⎧--=⎪⎪⎨⎪-+=⎪⎩ 解得b =-8,c =14. 解法二:把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的图像,等价于把二次函数y =x 2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 由于把二次函数y =x 2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4)2+2的图像,即为y =x 2-8x +14的图像,∴函数y =x 2-8x +14与函数y =x 2+bx +c 表示同一个函数,∴b =-8,c =14.【例4】 已知函数y =x 2,-2≤x ≤a ,其中a ≥-2,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函数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值.分析:本例中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是一个变化的范围,需要对a 的取值进行讨论. 解:(1)当a =-2时,函数y =x 2的图象仅仅对应着一个点(-2,4),所以,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是4,此时x =-2;(2)当-2<a <0时,由图2.2-6①可知,当x =-2时,函数取最大值y =4;当x =a 时,函数取最小值y =a 2;(3)当0≤a <2时,由图2.2-6②可知,当x =-2时,函数取最大值y =4;当x =0时,函数取最小值y =0;(4)当a ≥2时,由图2.2-6③可知,当x =a 时,函数取最大值y =a 2;当x =0时,函数取最小值y =0.①图2.2-6②③说明:在本例中,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对a的所有可能情形进行讨论.此外,本例中所研究的二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不是取任意的实数,而是取部分实数来研究,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通常需要借助于函数图象来直观地解决问题.【巩固练习】1.选择题:(1)下列函数图象中,顶点不在坐标轴上的是()(A)y=2x2(B)y=2x2-4x+2(C)y=2x2-1 (D)y=2x2-4x(2)函数y=2(x-1)2+2是将函数y=2x2()(A)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B)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C)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D)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2.填空题(1)二次函数y=2x2-mx+n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2),则m=,n=.(2)已知二次函数y=x2+(m-2)x-2m,当m=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y轴上;当m=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x轴上;当m=时,函数图象经过原点.(3)函数y=-3(x+2)2+5的图象的开口向,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当x=时,函数取最值y=;当x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3.求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小)值及y随x的变化情况,并画出其图象.(1)y=x2-2x-3;(2)y=1+6 x-x2.4.已知函数y=-x2-2x+3,当自变量x在下列取值范围内时,分别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求当函数取最大(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1)x≤-2;(2)x≤2;(3)-2≤x≤1;(4)0≤x≤3.第八课时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知识要点】1.一般式:y =ax 2+bx +c (a ≠0);2.顶点式:y =a (x +h )2+k (a ≠0),其中顶点坐标是(-h ,k ).若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交于A (x 1,0),B (x 2,0)两点,则其函数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 =a (x -x 1) (x -x 2) (a ≠0). 这样,也就得到了表示二次函数的第三种方法:3.交点式:y =a (x -x 1) (x -x 2) (a ≠0),其中x 1,x 2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典型例题】【例1】 已知某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图像的顶点在直线y =x +1上,并且图象经过点(3,-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在解本例时,要充分利用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最大值、顶点位置,从而可以将二次函数设成顶点式,再由函数图象过定点来求解出系数a .解:∵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而最大值一定是其顶点的纵坐标,∴顶点的纵坐标为2.又顶点在直线y =x +1上, 所以,2=x +1,∴x =1. ∴顶点坐标是(1,2).设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1(0)y a x a =-+<, ∵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3,-1), ∴21(32)1a -=-+,解得a =-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2)1y x =--+,即y =-2x 2+8x -7.【例2】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且顶点到x 轴的距离等于2,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分析一:由于题目所给的条件中,二次函数的图象所过的两点实际上就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于是可以将函数的表达式设成交点式.解法一:∵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 ∴可设二次函数为y =a (x +3) (x -1) (a ≠0), 展开,得 y =ax 2+2ax -3a ,顶点的纵坐标为2212444a a a a--=-, 由于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到x 轴的距离2, ∴|-4a |=2,即a =12±. 所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1322x x +-,或y =-21322x x -+. 分析二: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所以,对称轴为直线x =-1,又由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2,可知顶点的纵坐标为2,或-2,于是,又可以将二次函数的表达式设成顶点式来解,然后再利用图象过点(-3,0),或(1,0),就可以求得函数的表达式. 解法二:∵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对称轴为直线x =-1.又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2, ∴顶点的纵坐标为2,或-2.于是可设二次函数为y =a (x +1)2+2,或y =a (x +1)2-2, 由于函数图象过点(1,0),∴0=a (1+1)2+2,或0=a (1+1)2-2. ∴a =-12,或a =12. 所以,所求的二次函数为y =-12(x +1)2+2,或y =12(x +1)2-2. 【例3】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22),(0,-8),(2,8),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解:设该二次函数为y =ax 2+bx +c (a ≠0).由函数图象过点(-1,-22),(0,-8),(2,8),可得22,8,842,a b c c a b c -=-+⎧⎪-=⎨⎪=++⎩解得 a =-2,b =12,c =-8.所以,所求的二次函数为y =-2x 2+12x -8. 通过上面的几道例题,同学们能否归纳出:在什么情况下,分别利用函数的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来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巩固练习】 1.选择题:(1)函数y =-x 2+x -1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是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无法确定(2)函数y =-12(x +1)2+2的顶点坐标是 ( )(A )(1,2) (B )(1,-2) (C )(-1,2) (D )(-1,-2) 2.填空:(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与x 轴交于点(-1,0)和(2,0),则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设为y =a ≠0) .(2的函数图象与x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为 . 3.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图象经过点(1,-2),(0,-3),(-1,-6); (2)当x =3时,函数有最小值5,且经过点(1,11);(3)函数图象与x 轴交于两点(1-2,0)和(1+2,0),并与y 轴交于(0,-2).习题2.21.选择题:(1)把函数y=-(x-1)2+4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A)(-1,4)(B)(-1,-4)(C)(1,-4)(D)(1,4)(2)函数y=-x2+4x+6的最值情况是()(A)有最大值6 (B)有最小值6(C)有最大值10 (D)有最大值2(3)函数y=2x2+4x-5中,当-3≤x<2时,则y值的取值范围是()(A)-3≤y≤1 (B)-7≤y≤1(C)-7≤y≤11 (D)-7≤y<112.填空:(1)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2,0),B(1,0),且过点C(2,4),则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2)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0),(0,3),(1,4),则该函数的表达式为.3.把已知二次函数y=2x2+4x+7的图象向下平移3个单位,在向右平移4个单位,求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4.已知某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A(2,-18),它与x轴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6,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第九课时 相似形【知识要点】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3.1-1,123////l l l ,有A B D E B C E F =.当然,也可以得出AB DEAC DF=.在运用该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线段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已知:在ABC 中,,D E 为边,AB AC 上的点,//DE BC , 求证:AD AE DEAB AC BC==. 证明//,,,DE BC ADE ABC AED ACB ∴∠=∠∠=∠∴ADE ∆∽ABC ∆, .AD AE DEAB AC BC∴== 二、角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分对边成比例(等于该角的两边之比). 已知: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 求证:AB BDAC DC=. 证明 过C 作CE //AD ,交BA 延长线于E ,DCBDAE BA CE AD =∴,// (1) AD 为BAC ∠的平分线,CAD BAD ∠=∠∴由//AD CE 知AEC BAD ∠=∠且ACE CAD ∠=∠ ∴AEC ACE ∠=∠,即AC AE =(2)有(1)(2)知:AB BDAC DC=. 三、射影定理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BAC ∠为直角,AD BC ⊥于D.求证:(1)CB CD AC BC BD AB ⋅=⋅=22,;(2)CD BD AD ⋅=2.图3.1-1证明:(!)在BAC Rt ∆与BDA Rt ∆中,B B ∠=∠,BDA BAC ∆∆∴~,BABCBD BA =∴即BC BD AB ⋅=2.同理可得: CB CD AC ⋅=2(2)在ABD Rt ∆与CAD Rt ∆中,BAD CAD C ∠=∠-=∠090 ,∴ ABD Rt ∆~CAD Rt ∆, ADDC BD AD =∴即CD BD AD ⋅=2. 我们把这个题的结论称为射影定理,该定理对直角三角形的运算很有用. 以上三个定理在高中阶段运用广泛,请熟记.三角形【知识要点】 三角形的“四心”(1)三角形的垂心是指三条高线的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