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向量法求点面距离
点到面距离向量计算公式
点到面距离向量计算公式当我们需要研究物理世界中的几何形状时,点到面的距离向量计算公式非常有用。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测量一个点到一个平面的距离,这是几何领域中一个基本的概念。
本文旨在介绍点到面距离的具体定义,并详细阐述其计算过程以及相关的公式。
从数学上讲,点到面的距离指的是一个点到一个平面的距离。
这个点可以是在平面上,或者是在平面之外。
一般来说,用数学公式表达时,这个距离被称为“投影距离”,有时也被称为“垂直距离”。
也就是说,它是指一个点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时,点和平面之间的直线距离。
而这个距离可以用一个向量来表示,这个向量有两个分量,即投影距离和投影点的法向量。
点到面的距离向量计算公式非常简单,只要把一个平面分解成一个法向量和一个轴向量,就可以用矩阵运算解决。
首先,我们需要把一个平面定义成一个向量方程,形如:A_x + B_y + C_z = D,其中A、B、C、D为常数。
然后,把它们代入方程:D - A_x - B_y - C_z = 0,这就是平面的向量方程。
接下来,让我们假设有一个和这个平面垂直的单位向量,即法向量。
将它乘以向量A,就可以得到法向量u,用u表示方程组中的向量B:u = A * B,这里B为单位向量。
最后,要计算点P到平面Q的距离向量,公式如下:d = u * (P - Q),其中d为距离向量,P为点,Q为平面。
点到面的距离向量计算公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测量几何形状的距离。
在当今的物理及工程学领域,它被用来解决诸如飞机飞行、汽车路径规划等工程问题。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用来提升机器学习中的准确率,从而帮助提高一般人对数学的理解程度,进而更好地用数学思维解决复杂的问题。
总之,点到面的距离向量计算公式是一种重要的概念,可以用来计算点到一个平面的距离。
熟练掌握它的定义和计算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并有助于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和机器学习中的挑战。
点到平面距离法向量公式
点到平面距离法向量公式让我们回顾一下点和平面的定义。
点是一个没有大小和形状的几何对象,用来表示位置。
平面是一个无限大的二维几何对象,它由无数个点构成,并且满足任意两点之间的直线都在平面上。
现在假设我们有一个平面,它可以用一个点P和一个法向量n来表示。
点P是平面上的一个点,而法向量n垂直于平面,并指向平面的一个特定方向。
我们想要计算一个点Q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并确定点Q在平面上的投影位置。
为了计算点Q到平面的距离,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d = |(Q - P) · n| / |n|其中,Q和P分别是点Q和点P的坐标,n是平面的法向量,·表示点积运算,|·|表示向量的模长。
这个公式的原理是,我们可以将点Q到平面的距离表示为点Q到平面上的任意一点A的距离,再用向量的投影运算将其转化为向量的内积。
在这个公式中,分子部分(Q - P) · n表示向量(Q - P)和n的点积,它可以用来求得点Q在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到点P的向量距离。
分母部分|n|表示法向量n的模长,它可以用来将分子的距离转化为标量距离。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点Q到平面的距离,并确定点Q在平面上的投影位置。
这个公式在计算机图形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将一个点投影到一个平面上,以实现三维物体的投影效果。
通过使用点到平面距离法向量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点在平面上的投影位置,从而实现透视投影效果。
在物理学中,点到平面距离法向量公式也可以用来计算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受力情况。
通过计算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平面上的重力向量,我们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力和力矩,从而推导出物体的运动方程。
点到平面距离法向量公式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并确定点在平面上的投影位置。
它在计算机图形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深入理解这个公式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学和向量运算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点到面距离的公式向量
点到面距离的公式在数学和物理中经常用到,它描述了一个点到一个平面的垂直距离。
这个公式对于解决各种问题,如几何计算、物理模拟和工程设计等,都非常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点和平面的基本定义。
点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元素,表示一个具体的、确定的位置。
而平面则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二维区域,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无限性。
当我们说点到面的距离时,我们是指一个特定的点与一个平面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
这个距离是一个实数,表示点与平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点到面距离的公式通常基于向量和点积的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平面上任意两个非共线向量,然后通过这两个向量来构造一个参考平面。
接着,我们计算这个参考平面上一点到给定点的向量,并求这个向量的长度,这个长度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点到面距离的公式只适用于点与平面垂直的情况。
如果点位于平面上或与平面平行,则距离为零或无穷大。
在实际应用中,这个公式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它来计算电荷或质点到电场或重力场的距离;在地理学中,它可以用来计算点与地球表面的距离;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它则用于计算光线与表面的距离。
总的来说,掌握点到面距离的公式对于数学、物理和工程学科的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
高二数学向量测面与面之间的距离
高二数学向量测面与面之间的距离
高二数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知识来测量面与面之间的距离。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即垂直于平面的向量)。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两个平面法向量的夹角,来确定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
具体步骤如下:
1. 找到第一个平面的法向量,记作向量A。
2. 找到第二个平面的法向量,记作向量B。
3. 在向量A和向量B之间计算夹角,可以使用向量的点乘公式:A·B = |A||B|cosθ,其中θ表示夹角。
4. 通过计算得到的夹角θ,可以使用三角函数cosθ = cos(180° - θ) = -cosθ,来确定夹角θ的大小。
5. 最后,根据向量的模长公式,可以计算出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d = |A||B|sinθ,其中d表示距离。
以上就是高二数学中测量面与面之间距离的方法。
点到平面距离公式向量推导过程
点到平面距离公式向量推导过程点到平面的距离是根据点到平面最近的一点和该点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的。
假设平面的方程为Ax+By+Cz+D=0,点P的坐标为(x0,y0,z0)。
我们可以用向量的方式推导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1.首先,我们可以用平面上的两个向量a和b的向量积来表示平面的法向量n。
设平面上的两个点为P1(x1,y1,z1)和P2(x2,y2,z2),则向量a 可以表示为a=P1P2=(x2-x1,y2-y1,z2-z1),向量b可以表示为b=PN=(x0-x1,y0-y1,z0-z1)。
根据向量积的性质,平面的法向量n可以表示为n=a×b。
2. 接下来,我们需要求出点P到平面的最近点Q的坐标(xq, yq, zq)。
根据平面的法向量n和点P到Q的向量QP的向量积为零,即n · QP = 0。
向量QP可以表示为QP = PQ = (xq - x0, yq - y0, zq - z0)。
将向量n和向量QP带入上述等式,我们可以得到:n · QP = (x2 - x1, y2 - y1, z2 - z1) · (xq - x0, yq - y0, zq - z0) = 03.将上述等式展开,我们可以得到三个方程:(x2 - x1)(xq - x0) + (y2 - y1)(yq - y0) + (z2 - z1)(zq - z0) = 0x2(xq - x0) - x1(xq - x0) + y2(yq - y0) - y1(yq - y0) +z2(zq - z0) - z1(zq - z0) = 0x2xq - x2x0 - x1xq + x1x0 + y2yq - y2y0 - y1yq + y1y0 + z2zq - z2z0 - z1zq + z1z0 = 04.移项整理上述方程,得到:(x2 - x1)xq + (y2 - y1)yq + (z2 - z1)zq = x2x0 + y2y0 + z2z0 - x1x0 - y1y0 - z1z05.根据平面的法向量和平面上的一点可以表示平面的方程,我们可以得到:n·P=(x2-x1,y2-y1,z2-z1)·(x0,y0,z0)=Ax0+By0+Cz0-(Ax1+By1+Cz1)6. 由于平面上的最近点Q与平面上的一点P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点Q也满足平面的方程。
如何求点到面的距离向量法
如何求点到面的距离向量法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个看起来有点深奥,但其实超级简单的话题——点到面的距离。
别慌,听我慢慢讲,你会发现其实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
你可能会问,点到面,啥意思?就是你在空间里有一个点,然后有一个面(就像我们平常说的墙壁那样),然后你想知道这个点到这个面的最短距离有多远。
嗯,简单来说,就是找这个点到面的垂直距离。
好了,咱们来点儿轻松的,怎么求这个距离呢?别着急,跟我一步步来,绝对不复杂!咱先从一个简单的场景开始想象。
假设你家有个大沙发,沙发面就是一个平面。
现在,突然有个人从沙发的背后跑到沙发前面,站在一个位置,没事干就站在那儿。
你想知道这小子到沙发面最近的距离是多少,咋办?是不是直接量个直线就行了?没错!不过呢,在数学里咱们不光是这么量,咱们要用点小技巧来做。
啥技巧?向量法!这个名字听起来挺有高级感吧?其实它就是个超简单的办法,用点儿直觉的方式来帮你搞定。
好啦,首先你得知道点到面距离这个问题,它跟向量有很大关系。
向量?这玩意儿其实就像是一个有方向的箭头,可以表示空间中的一个位置变化。
所以啊,如果咱们要找到点到面的距离,就得先构造出一个“垂直于面”的箭头,也就是一个法向量。
什么?法向量又是啥?简单来说,法向量就是垂直于平面的那根箭头。
你可以想象,它好像是站在面前的那个勇士,正直又无畏,迎着风,挺立着,啥也不怕!接着呢,咱们得把这个问题转化为向量的计算。
怎么做呢?比如你有一个点A和一个平面,咱们需要先找到从点A到平面上一点P的向量AP,然后再找到这个向量和法向量之间的夹角。
通过这个夹角,你就能算出点A到平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了。
是不是有点抽象?但其实没啥难度,咱们一步一步拆开,啥都不怕!举个例子,你有个点A(x₁, y₁, z₁)和一个平面ax + by + cz + d = 0。
咋办呢?咱们得搞清楚这个平面的法向量。
根据方程,平面的法向量就是向量n = (a, b, c)。
然后,接下来就是找到点A到平面上某个点P的向量。
点到平面距离向量法
点到平面距离是指空间内一点到平面内一点的最小长度。
特殊的,当点在平面内时,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0。
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该点与平面内任意一点连成的线段,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射影长。
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为:设该点与平面内任意一点的连线的向量为a向量,平面的法向量为n向量,距离为d=|a*n|/|n|,即:a向量与n向量的数量积除以n向量的模。
在数学中,向量(也称为欧几里得向量、几何向量、矢量),指具有大小(magnitude)和方向的量。
它可以形象化地表示为带箭头的线段。
箭头所指:代表向量的方向;线段长度:代表向量的大小。
与向量对应的量叫做数量(物理学中称标量),数量(或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向量的记法:印刷体记作黑体(粗体)的字母(如a、b、u、v),书写时在字母顶上加一小箭头“→”。
如果给定向量的起点(A)和终点(B),可将向量记作AB(并于顶上加→)。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也能把向量以数对形式表示,例如xOy平面中(2,3)是一向量。
空间点到面距离公式向量法
空间点到面距离公式向量法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在咱们学习数学的奇妙世界里,有一个超实用的家伙,那就是空间点到面距离公式向量法!这玩意儿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咱们轻松打开好多几何难题的大门。
还记得我之前监考的一场考试,有一道题就是关于求空间点到面的距离。
当时大部分同学都愁眉苦脸的,抓耳挠腮,那场面真是让人又着急又觉得好笑。
其实啊,如果他们能把这个向量法给吃透,这道题根本就不在话下。
咱们先来说说这个向量法到底是啥。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向量的运算来求出空间点到平面的距离。
假设平面的法向量为\(\vec{n}\),平面上任意一点为\(P\),要求距离的点为\(Q\),那么点\(Q\)到平面的距离\(d\)就可以用公式\(d = \frac{|\vec{PQ} \cdot \vec{n}|}{|\vec{n}|}\)来计算。
可别被这一堆字母和符号给吓到啦!咱们来仔细琢磨琢磨。
比如说,有一个平面方程是\(Ax + By + Cz + D = 0\),那它的法向量\(\vec{n}\)就可以表示为\((A,B,C)\)。
给大家举个例子哈。
假设平面方程是\(2x + 3y - z + 5 = 0\),点\(Q(1,2,3)\),咱们在平面上随便找一个点\(P(0,0,-5)\),那\(\vec{PQ} = (-1,-2,8)\)。
平面的法向量\(\vec{n} = (2,3,-1)\)。
接下来算距离,先算\(\vec{PQ} \cdot \vec{n} = (-1)×2 + (-2)×3 + 8×(-1) = -2 - 6 - 8 = -16\),\(|\vec{n}| = \sqrt{2^2 + 3^2 + (-1)^2} = \sqrt{14}\)。
所以距离\(d = \frac{|-16|}{\sqrt{14}} = \frac{16}{\sqrt{14}} =\frac{8\sqrt{14}}{7}\)。
点到平面的距离计算方法
点到平面的距离计算方法在几何学中,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这涉及到确定一个平面上的点与固定平面之间的距离。
本文将介绍两种常用的点到平面距离计算方法:点法向量法和公式法。
1. 点法向量法点法向量法是通过点P到平面上某一点的矢量与该平面的法向量的点积来计算距离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平面方程首先,需要确定给定平面的方程。
平面方程通常用Ax + By + Cz + D = 0表示,其中A、B、C是平面的法向量,D是一个常数。
步骤二:计算点P到平面的法向量将点P的坐标带入平面方程,可得到一个向量,即点P到平面的法向量。
步骤三:计算点P到平面的距离将点P到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进行点积运算,再除以平面法向量的模长,即可得到点P到平面的距离。
2. 公式法公式法是通过点P到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上一点到点P的向量的点积来计算距离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平面方程同样地,需要确定给定平面的方程。
平面方程通常用Ax + By + Cz + D = 0表示,其中A、B、C是平面的法向量,D是一个常数。
步骤二:计算点P到平面的距离将点P的坐标带入平面方程,计算得到Ax + By + Cz的值,再除以平面法向量的模长,即可得到点P到平面的距离。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准确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
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和个人偏好。
需要注意的是,当计算距离时,所选取的点必须在平面上。
总结点到平面的距离计算方法有:点法向量法和公式法。
点法向量法通过点P到平面上某一点的矢量与该平面的法向量的点积来计算距离;公式法通过点P到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上一点到点P的向量的点积来计算距离。
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情况。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确保所选取的点在平面上。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能够理解并掌握计算点到平面距离的方法,从而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利用向量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利用向量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是计算一个点到一个平面的最短距离,可以使用向量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在二维空间中,平面可以由一个法向量和一个过平面上一点的向量表示。
而在三维空间中,平面可以由一个法向量和平面上一点的向量表示。
首先,我们从二维空间开始讨论。
假设我们有一个平面的法向量n = (a, b)和过平面上一点的向量p = (x0, y0)。
现在我们需要计算一个点Q = (x, y)到这个平面的最短距离。
我们可以假设Q到平面的最短距离是D。
这意味着Q到平面上的任意一点M的距离都是D。
现在我们将点M表示为向量m = (x, y)。
注意,由于点M在平面上,所以点M与法向量n是垂直的。
假设向量m0是向量p = (x0, y0)指向点M的向量,即m0 = m - p。
我们可以将m0分解为两个分量:一个平行于法向量n的分量m1和一个垂直于法向量n的分量m2。
这样我们可以写出向量m0:m0 = m - p= (x, y) - (x0, y0)= (x-x0, y-y0)向量m1是m0在法向量n方向上的投影,即m1 = proj_n(m0)。
投影的计算方法是将m0与法向量n进行点积,再将结果除以法向量n的模的平方,并与法向量n相乘:m1 = proj_n(m0)= (m0 · n / |n|^2) * n我们可以计算出m0 · n = (x-x0) * a + (y-y0) * b,计算出|n|^2 = a^2 + b^2,将这些值代入上式中:m1 = ((x-x0) * a + (y-y0) * b / (a^2 + b^2)) * (a, b)因为点M位于平面上,所以向量m2与法向量n垂直。
因此,垂直分量m2等于向量m0减去平行分量m1:m2 = m0 - m1现在,我们可以计算垂直分量m2的模长|m2|,这个模长等于Q到平面的最短距离D。
我们有:D = |m2|这就是二维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的计算方法。
点面距离公式向量
点面距离公式向量点面距离公式向量是数学中的一个有用的工具,它主要用于描述点和面之间的距离。
为了理解点面距离公式向量,有必要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如点、向量和面等。
首先,点是一个包含三个坐标的平面上的一个元素,向量是一个指向一个特定方向的矢量,而面是一个由多个平面上的三元素构成的区域。
点面距离公式向量通常表示为:d = (p-c)n其中d代表点p到面c的距离,n为面的法向量,p代表点的坐标,c代表面的属性(如法线方向、法向量的模等)。
在求解点面距离的时候,要先考虑点和面的位置和关系,然后运用点面距离公式求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首先,要计算出点p在面c上的投影点q,其次,根据点q得到面c上的法向量n,最后,通过点面距离公式计算出点p到面c的距离。
下面针对具体的一个例子来阐述点面距离公式的使用过程。
假设我们有一个三维空间中的面c,定义为:c:a x + b y + c z + d = 0法线向量n:(a, b, c)假设点p(x0, y0, z0),要计算p到面c的距离,首先,要确定点p在面c上的投影点q,其次,根据点q得到面c上的法向量n,最后,通过点面距离公式计算出点p到面c的距离。
经过这些计算,我们可以得到p到面c的点面距离公式的解析表达式:d = |a x0 + b y0 + c z0 + d|/√a2 + b2 + c2上面就是本文要讨论的点面距离公式向量的简要介绍,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运用。
点面距离公式向量的常见应用场景包括实体的流形建模、视觉模组的估计、图像处理、射线投射等。
这些场景都完全依赖于我们对点面距离公式向量的运用能力,其中,最常见的是流形建模。
在流形建模中,我们通过构建多维空间中的面,然后通过点面距离公式和法向量,来确定一个点在特定面上的位置,从而得到一个更加精细的模型。
此外,点面距离公式还可以用于求解能量分布图,通过计算每一个点的距离,可以得到一张详细的能量分布图。
最后,点面距离公式向量还在其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机器人学中用于测量距离和深度感知,医学图像分析中用于计算细胞之间的距离,图像处理中用于求解曲面的曲率,以及在计算几何学中定位和绘制几何图形的位置的方法。
点面距离空间向量求法
点面距离空间向量求法以《点面距离空间向量求法》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点面距离空间向量求法是一种空间向量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表面上有多少距离,它利用特定的点和面来表示某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在物体研究中,它通常用于识别物体的尺寸和形状等参数的计算,以及基于空间的理解和模拟操作。
就点面距离空间向量求法而言,它的基本概念是在一个三维空间中,一个物体的位置可以用一个向量来表示,而物体的外部形状也可以用另一个向量来表示。
这两个向量之间的距离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体积或形状,其基本公式如下:d(点,面)=||V1-V2||其中,V1是点的位置向量,V2是面的位置向量,||V1-V2||它们之间的向量差的模长,也就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就应用而言,点面距离空间向量求法可以应用于几何学、机械设计、机器人技术等诸多领域。
在几何学中,点面距离空间向量求法可以用来求解形状特征,如物体的表面面积、体积等,以及表面上表现出的形状特征,如法线、垂直等。
在机械设计领域,它可以用来测量不同部件之间的距离或偏移,进而用来判断机器设计的准确性。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例如机器人的运动路径的规划以及机器人的夹持任务的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点面距离空间向量求法通常使用软件工具,如AutoCAD、SolidWorks等来实现,该软件可以实现形状特征的计算,以及表面上点与面之间的距离或偏移量的测量。
另外,它还可以与其他辅助软件,如激光扫描、特殊数字化模型等结合起来,实现更加精确的物体测量或研究。
总之,点面距离空间向量求法是一种常用的物体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体的形状,以及确定物体上某一点与某一面之间的距离或偏移量。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既可以在几何学、机械设计、机器人技术中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辅助软件结合使用,实现更多精密的物体测量研究。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点到平面的距离
z
G
n EF, n EG
2 x 2 y 0 2 x 4 y 2 Z 0 1 1 n ( , ,1) , BE (2,0,0) 3 3 | n BE| 2 11 d . 11 n
N
C O A x M y B
1
A1 D
B1
E C y B
A x
练习2: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1, ∠ACB=900,AA1= 2 , z 求B1到平面A1BC的距离。 C1 A1 C A x B y B1
练习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AC=BC=AB=1, AA1=1
C
x
A M
B
y
练习4: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G⊥平面 ABCD,CG=2,E、F分别是AB、AD的中点, z G 求点B到平面GEF的距离。
x
F
D
C
A
E
B
y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C-xyz. 由题设 C(0,0,0),A(4,4,0),B(0,4,0), D(4,0,0),E(2,4,0),F(4,2,0),G(0,0,2).
x
F A
D
C
E
y
B
2 11 答:点 B 到平面 EFG 的距离为 . 11
练习5: 在三棱锥S-ABC中,ABC 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 形,平面SAC垂直平面ABC,SA=SC= 2 3 , M、N分别为AB、SB的中点,
(1)证明:AC SB; z S ( 2)求二面角N CM B的大小; ( 3)求点B到平面CMN 的距离.
向量求点到面的距离公式
向量求点到面的距离公式在我们学习数学的旅程中,向量这个家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向量中求点到面距离的公式,这可是个有点难度但超级有趣的知识哦!还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这个知识点,下面的同学们那表情,有的一脸迷茫,有的眉头紧皱,仿佛在说:“老师,这是啥呀?”但有个叫小李的同学,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咱们先来说说为啥要学这个点到面的距离公式。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大大的房间里,地面就像一个平面,而你所在的位置就是一个点。
那你离地面这个平面有多远呢?这就是咱们要研究的问题啦。
那这个公式到底是啥呢?假设平面的方程是 Ax + By + Cz + D = 0 ,点的坐标是 (x₀, y₀, z₀) ,那点到面的距离 d 就等于 |Ax₀ + By₀ +Cz₀ + D| / √(A² + B² + C²) 。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晕乎?别着急,咱们来一步步拆解。
比如说,平面方程里的 A、B、C 其实就像是平面的“方向指引”,它们决定了平面的“倾斜程度”。
而那个 D 呢,则和平面在空间中的位置有关。
再来说说这个公式怎么用。
假设我们有个平面 2x + 3y - z + 5 = 0 ,有个点 (1, 2, 3) ,那距离 d 就是 |2×1 + 3×2 - 1×3 + 5| / √(2² + 3² + (-1)²) ,算出来就是12 / √14 。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已知平面 x - 2y + 2z - 5 = 0 ,点 (3, 1, 4) ,求点到面的距离。
大家一开始都有点不知所措,不过在我的引导下,慢慢地都算出了答案。
小李同学还主动站起来给大家讲解他的思路,那股认真劲儿,真让人欣慰。
学习这个公式的时候,大家可别死记硬背,要多做几道题,找找感觉。
就像骑自行车,一开始可能摇摇晃晃,但多练几次就能稳稳当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