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里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

合集下载

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

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

【教学要求】1.熟悉诊法常以平旦的原理,四诊合参的原则。

2.熟悉察五色、视精明的要领;掌握观五脏有余不足,形之盛衰的意义;了解察四时脉象,尺肤诊等诊断方法。

3.掌握平息调脉法,熟悉“闰以太息”的含义。

4.熟悉虚里诊的诊察内容及意义。

5.熟悉“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的意义及临床诊断价值。

6.熟悉脉以胃气为本的意义及真脏脉和胃气脉的区别。

7.了解寸口脉与尺肤脉的合参;水肿、黄疸;胃疸病的临床特点。

8.掌握“四难”、“四易”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五实”、“五虚”的概念、转机及临床意义。

9.了解五脏之色的诊断。

10.熟悉气口独为五脏主的原理。

11.了解反迷信的观点;医患合作的思想。

12.了解医者诊病易犯的“五过”,以及必须遵循的“四德”及其现实意义。

13.了解“脱精”、“失营”的机理。

14.了解“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守数据治,无失俞理”的含义。

15.了解临病人问所便的意义。

【教学内容】1.诊法常以平旦的原理。

2.四诊合参,决死生之分的纲领。

3.脉象主病:视精明,察五色的善恶;察五脏得守失守;察形之盛衰以知五脏得强失强。

4.脉应四时。

5.尺肤诊的部位,脏腑的分布,诊断的意义。

6.平息调脉的意义。

7.四季的平、病、死脉。

8.虚里诊及其临床意义。

9.尺肤诊与脉诊合参;水肿、黄疸、妊娠的脉象。

10.“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的意义及临床诊断价值。

11.胃气脉和真脏脉。

12.“四易”、“四难”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13.五实证、五虚证及其转机的临床意义。

14.五脏之色的诊断。

15.气口独为五脏主的原理。

16.反迷信的观点;医患合作的思想。

17.医者诊病的“五过”、“四德”及其现实意义。

18.“脱精”、“失营”的机理。

19.“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守数据治,无失俞理”的含义。

20.临病人问所便的意义。

【教学时数】8学时。

授课时数:6学时(2学时)《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解]脉,脉诊。

这里泛指诊法。

中医药学概论--6藏象学说--心与小肠

中医药学概论--6藏象学说--心与小肠
C. 脉管 通畅 A. 心气 充沛
约束血液运行, 使之不得溢出脉道通利 保持通畅,血行不致阻遏
血液 充盈 B.
心血充盈与补充 不致衰竭
心气的活动得到心血的供养 使足够的血运行于血脉之中
二、 心主神明 神的含义
1、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一般称之为广义之 神(如视觉、听觉、感觉、动作等)。 2、指人的精神活动,含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一般称 之为狭义的神。 3.血气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心舍脉,脉舍神”
• 心血不足→健忘 失眠 多梦 心神不宁等 • 血热扰心→神昏 谵语 昏迷等 • 痰迷心窍→阻闭心神→ 痴呆,喃喃自语,举 止失常,神志模糊或昏迷
物质基础





功能表现与主宰
心藏神功能正常
精神饱满、神志清晰、思维敏捷
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和正常 心藏神功能异常 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 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谵狂 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顿 甚则昏迷,不省人事
心藏神功 能正常
精神饱满、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心主血脉
血主血脉、养神、藏神
血者, 神气也
主宰和调控人体的精神活动。
心神调节支配 心主血脉
神与形俱不可分离
调节心的生理功能。
血以养神 心血充足 心神得养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神与形俱 不可分离
• 心血充盛→意识清晰 思维敏捷 精神充沛
15
心在液为汗
病理上
心悸 怔忡
汗出过多,耗伤心的气血--心悸怔忡
自觉心慌、心脏跳动不安,不能自主 心慌而不能自持,心跳剧烈而上至心胸下至脐腹
精神性汗出
即指人在紧张或受惊时出汗--心主神志 “惊而夺精,汗出于心”

虚里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反映.

虚里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反映.

六、按俞穴 按俞穴是按压某些特定俞穴,通过这些穴 位的反应和变化,判断内脏的病变。 诊断脏腑病变常用的俞穴有:肺病—肺俞、 中府;心病—心俞、膻中;肝病—崐肝俞、太冲、 期门;脾病—脾俞、章门、梁门;肾病—肾俞、 气海、京门;胃病—崐胃俞、足三里;胆病—胆 俞、日月;膀胱病—膀胱俞、中极;小肠病—小 肠俞、关崐元;大肠病—大肠俞、天枢。 此外,还可根据指压某些俞穴作实验性治疗 以协助诊断,如胆道蛔虫腹痛,以崐指压双侧 胆俞穴;急性阑尾炎,以指压双侧阑尾穴。若 痛势缓解,则有助于诊断。
累累者,多为燥屎内结。
பைடு நூலகம்
四、按肌肤 了解寒热、润燥、肿胀等内容。 肌肤灼热为热证;肌肤清冷为寒 证。肌肤湿润崐者,为汗出或津 液未伤;肌肤干燥者,为无汗或 津液已伤。肌肤甲错,为内有瘀 血。若按之凹陷不能即起者,为 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者, 为气胀。
五、按手足 诊手足的冷暖,可判断阳气的盛 衰。手足俱冷者,为阳虚和阴盛,属 寒证;手崐足俱热者,为阴虚或阳盛, 属热证。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为 内伤发热;手足背崐热甚于手足心者, 为外感发热。
第六章 按

一、按虚里 虚里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反映 宗气的盛衰。正常情况下,虚里按之 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若动 微而不显者,为宗气内虚;若动而应 衣,为宗气外泄;按之弹手,洪大 而搏指或绝不应者,为危重之候;其 动欲绝而无死候者,为悬饮证。
二、按胸胁 按胸胁主要了解心、肺、肝的病变。 前胸高起,按之气喘者,为肺胀;胸 胁按之胀痛者,多为痰热气结或水 饮内停;胁下肿块,多属气滞血瘀; 右胁胀痛,摸之灼热,手不可按者, 为肝痈;疟疾日久,胁下痞块为疟母。
三、按脘腹 主要审察有无压痛及包块。腹部疼痛, 按之痛减,局部柔软者,为虚证;按之痛 剧,局部坚硬者,为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 者,为肠痈。腹中包块,固定不移,痛有 定处,按之有形者,称为“积”,病属血分; 若包块往来不定,痛无定处,聚散无常者, 称为“聚”,病属气分。脐腹包块,起伏聚散, 往来不定,或按之指下蠕动感,或形如筋 结,久按转移者,为虫积。左下腹按之包块

2020年四川省医师定期考核-中医题库(2)【2020年最新】

2020年四川省医师定期考核-中医题库(2)【2020年最新】

2019四川省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中医(4)1. 五行中,属火的腑是[1 分] C 小肠2. 小柴胡汤中体现“和解少阳”的核心药对是[1 分] C 柴胡和黄芩3. 营分证的临床表现应除外[1 分] A 四肢抽搐4. 瘿病的视诊应注意以下几点除了[1 分] D 是否红肿5. 齿燥如枯骨者,属[1 分] C 肾阴枯竭6. 用阴阳分析疾病现象的阴阳属性,属于阴的是[1 分] C 声低气微7. 闭经虚证的发病机理是[1 分] B 血海空虚,无血可下8. 关于气和血的关系,下列描述错误的是[1 分] D 气为血之主9. 《素问·金匮真言论》将五脏分阴阳,心的阴阳属性是[1 分] C 阳中之阳10. 经筋的生理功能是[1 分] E 主束骨而利机关11. 若堕胎、小产不全者,阴道出血不止,腹痛加剧,呼吸短促,神志昏迷、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

其治法为[1 分] D 益气回阳固脱12. 小便次数频,便时见涩痛,多是[1 分] A 淋证13. 弱脉与濡脉的共同特征是[1 分] D 细而无力14. 利清谷,呕不能食,四肢厥冷,脉微细。

应诊断为[1 分] E 少阴寒化证15. 具有滑利关节、补益脑髓作用的是[1 分] D 液16. 下列各穴中,属足太阴脾经的是[1 分] A 大横17. 属于正治的是[1 分] E 以寒治热18. 下列不属于调补冲任法代表方剂的是[1 分] E 健固汤19. 关于募穴的论述,下列正确的是[1 分] D “阳病治阴”,募穴多用于治疗腑病20. 阴阳的概念正确的表述是 C 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21. 与运化功能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1 分] D 脾与肝22. 虚里是指[1 分] E 左乳下心尖搏动处23. 属于既病防变的是[1 分] B 早期诊治24.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其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即指[1 分]A 日光的向背25. 举臂,腋中线上,第四肋间隙的腧穴是[1 分] C 渊腋26. 用背俞穴治疗耳聋,应首选[1 分] D肾俞27. 下列血瘀型经间期出血的主证中哪项是错误的[1 分] C 色红,无血块28. 对奇经八脉论述正确的是[1 分] C 有蓄积和渗灌十二经脉气血的调节作用29. 疔疮走黄的主要病理是[1 分] B 邪实30. 完带汤、易黄汤均出自[1 分] E 《傅青主女科》31. 不属正常舌象的一项是[1 分] B 舌质淡而少苔32. 在肘内侧,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的腧穴是[1 分] C 小海33. 胎死腹中,小腹疼痛,胸腹满闷,精神疲倦,口出秽气,舌苔厚腻,脉濡细为[1 分] B 平胃散加芒硝方其治疗首选34. 以下五输穴的五行属性错误的是[1 分] A 尺泽属土35. 颜面疔疮忌内服发散药的原因是[1 分] C 芳香走窜,易使疔毒走散36. 治疗气滞湿阻型子肿的代表方剂是[1 分] C 天仙藤散加减37. 外科疾病属于阳性的是[1 分] C 肿胀形势高起的38. 两穴之间距离不是 2 寸的是[1 分] D 足三里、上巨墟39. 三焦经在上肢的循行部位是[1 分] E 外侧中线40. 滑苔最常见于[1 分] A 水湿内聚41. 劳动过度则耗气,可见[1 分] D 气少力衰,神疲消瘦等症42. 下列哪项不是疖病的临床特点[1 分] B 好发于春、夏季节43. 塞因塞用适用于[1 分] D 脾虚腹胀44. 属于“从治”的是[1 分] E 以上都不是45. 心得派的代表是[1 分] D 高锦庭46. 小儿望诊中望神的重点是[1 分] A 察目47. 越鞠丸中以行气为主的药物是[1 分] C 香附48. 用于热病见热象的治疗原则是[1 分] B 热者寒之49. 舌淡白胖嫩,苔白滑者,常提示的是[1 分] D 阳虚水停50. 具有“满而不能实”生理特点的内脏是[1 分] A 五脏51. “失荣”相当于西医的哪种疾病[1 分] E 恶性肿瘤颈部转移52. 五方中的“西”属于五行中的[1 分] A 金53. 起于目内眦,至耳上角,入络脑的经脉是[1 分] A 足太阳膀胱经54. 癃的含义是指[1 分] D 小便点滴难出55. 下列哪项不属于五软的常见病因[1 分] E 惊恐伤及肝肾56. 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穴,属于何种腧穴定位法[1 分] D 固定标志定位法57. 观察苔色有错误的是[1 分] A 红苔58. 少阴热化证的心烦、不寐是因[1 分] E 水亏火旺59. “舌强不语,舌本痛,体重不能动摇”属何经证治[1 分] C 足太阴脾经60. 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配伍比例为[1 分] D 7:161. 治疗气血虚弱型胎漏的首选方剂是[1 分] A 胎元饮62. 慢惊风,阴虚风动证首选方剂是[1 分] C 大定风珠63. 七情与五脏关系密切,过喜则[1 分] B 伤心64. 不属于六腑的是[1 分] D 脉65. 下列哪种疔疮最易发生走黄[1 分] A 颧疔66. 属肺气上逆的病理表现是[1 分] D 咳嗽、气喘67. 血精的病机是[1 分] E 精室血络受损,血溢脉外68. 红绛舌,黄糙苔,多属[1 分] B 胃肠燥热内结69. 脾开窍于[1 分] D 口70. 妊娠肿胀的性质分为[1 分] C 水病和气病71. 定经汤的药物组成中不含下列哪项[1 分] C 杜仲、川断72. 止血剂组方中较少伍用[1 分] A 理气药73. 卫分证的发热机理是[1 分] C 温热之邪侵犯肌表,卫为邪郁而不能布达于外74. 根据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1 分]E 手阳明经与足少阳经在头面部交接75. 咳声如犬吠,声音嘶哑,吸气困难是因[1 分] B 阴虚疫毒攻喉76. 以下哪一项不是肺痨的主要常见症状[1 分] B 胸痛77. 手太阳小肠经的络穴是[1 分] E 支正78. 与肺相合的是[1 分] D 皮79. 保和丸可用于下列病证,除哪项以外[1 分] C 食滞痰阻型积聚80. 下列事物,除哪项外都属于五行之“土”[1 分] E 呼81. 患儿,男,11 岁。

内经引文注释

内经引文注释

《内经》引文注释1.“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素问〃灵兰秘典论》)【注释】十二官:十二脏腑,即五脏六腑及心包络。

主:君主。

在此比喻心的功能。

明:功能正常。

下:下属,喻十二官。

使道:十二官相互联系之道。

殃:灾难,祸害之意。

相失:彼此失去正常的协调关系。

[按语]这两句经文首先说明了心在十二脏腑生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进而强调了人体内脏功能既分工又合作的整体性。

2.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

(《素问〃脉要精微论》)【注释】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春天阳气始升,气血趋表,故脉来如鱼浮游于水波之中。

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肤,指皮肤。

泛,浮也。

有余,盛大之意。

夏天阳气隆盛,气血更趋于表,故脉来浮而洪大。

秋日下肤,蛰虫将去:下肤,指脉由浮趋沉。

蛰虫,藏伏土中越冬之虫。

去,藏也。

秋天阳气始降,气血趋里,故脉下于肌肤,如蛰虫将要伏藏。

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冬天阳气潜藏,气血在里,故脉沉伏在里,如蛰虫伏藏深穴。

[按语]本文说明脉象与季节气候有密切关系。

3.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素问〃生气通天论》)【注释】一日:指白昼。

平旦:日初生之时,约寅卯之间。

人气:指阳气。

日中:日当中午,约午时左右。

日西:日落之时,约酉时前后。

气门:指汗孔。

[按语]本段论述人体阳气顺应自然界阳气变化的昼夜消长节律。

4.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素问〃移精变气论》)【注释】动作:活动或运动。

阴居:处于阴凉之地。

5.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素问〃金匮真言论》)【注释】善:这里作多、易解。

鼽衄:鼽(qiú),鼻塞流涕。

衄(niù).鼻中出血。

仲夏:农历五月。

长夏:农历六月。

中医按诊的内容有哪些

中医按诊的内容有哪些

中医按诊的内容有哪些1、按胸胁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有目的地对前胸和胁肋部进行触摸、按压或叩击,以了解局部及内脏病变的情况。

胸内藏心肺,胁内包括肝胆,所以胸胁按诊除排除局部皮肤、经络、骨骼之病变外,主要是用以诊察心、肺、肝、胆等脏腑的病变。

(1)按胸部胸为心肺之所居,按胸部可以了解心肺及虚里的病变情况。

前胸高起,叩之膨膨然,其音清者,多为肺胀,亦见于气胸;若按之胸痛,叩之音实者,常为饮停胸膈或痰热壅肺;胸部外伤则见局部青紫肿胀而拒按。

虚里位于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为心尖搏动处,为诸脉之所宗。

诊虚里是按胸部的重要内容。

按虚里可测知宗气之强弱、疾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

尤以危急病证寸口脉难凭时,诊虚里更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古人对此甚为重视,早在《素问·平人气象论》中就有记载:"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

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

正常情况下,虚里搏动不显,仅按之应手,其搏动范围直径约2~2.5cm,动而不紧,缓而不怠,动气聚而不散,节律清晰,是心气充盛,宗气积于胸中,为平人无病的征象。

诊虚里时,病人取仰卧位,医生站其右侧,用右手平抚于虚里部,注意诊察动气之强弱、至数和聚散。

虚里按之其动微弱者为不及,是宗气内虚之征。

若动而应衣太过,是宗气外泄之象。

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是心气衰绝,证属危候。

(2)按胁部肝胆位居右胁,肝胆经脉分布两胁,故按胁肋主要是了解肝胆疾病。

按胁部除在胸侧腋下至肋弓部位进行按、叩外,还应由中上腹部向肋弓方向轻循,并按至肋弓下,以了解胁内脏器等状况。

胁痛喜按,胁下按之空虚无力为肝虚。

胁下肿块,刺痛拒按为气滞血瘀。

右胁下肿块,按之表面凹凸不平,应注意排除肝癌;疟疾后左胁下可触及痞块,按之硬者为疟母。

2、按脘腹是通过触按胃脘部及腹部,了解其凉热、软硬、胀满、肿块、压痛等情况,以辨别不同脏腑组织的发病及证之寒热虚实的诊断方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19级中医学专业-中医诊断学结业测试

上海中医药大学-19级中医学专业-中医诊断学结业测试

上海中医药大学-19级中医学专业--中医诊断学结业测试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中医的辨证是以()作为基础的。

[单选题] *A、整体思维(正确答案)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抽象思维E、灵感思维答案解析:辨证是中医临床的核心环节,中医的辨证是以整体思维作为基础的。

2、脏腑在面部的分属,阙中所候脏腑是 [单选题] *A、心B、肺(正确答案)C、脾D、肾E、肝答案解析:脏腑在面部的分属,庭候首面,阙上候咽喉,阙中(印堂)候肺,阙下(下极、山根)候心,下极之下(年寿)候肝,肝部左右候胆,肝下(鼻端、准头、面王)候脾,方上(即鼻翼)候胃,中央(颧下)候大肠,挟大肠(颊部下方)候肾,面王以上(即鼻端两旁上方)候小肠,面王以下(即人中部位)候膀胱、胞宫。

3、根据《灵枢·五色》的分法,整个面部称为“蔽”的部分是 [单选题] *A、颊侧B、眉间C、额D、鼻E、耳门(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灵枢·五色》划分法先将面部划分为不同的部位并给予命名,如前额—庭、颜,眉间—阙,鼻—明堂,颊侧—藩,耳门—蔽。

4、病人肢体软弱,行动不便属 [单选题] *A、瘫痪B、痹病C、痿病(正确答案)D、痫病E、中风后遗症答案解析:肢体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痿病。

5、肺气壅滞多表现为 [单选题] *A、坐而仰首(正确答案)B、神倦俯卧C、但卧不得坐,坐则昏眩D、蜷卧缩足,喜加衣被E、坐而喜俯答案解析:坐而喜仰,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为咳喘肺胀,肺气壅滞或水饮停于胸腹等所致肺实气逆。

6、卧不能坐,坐则晕眩多为 [单选题] *A、肺气壅滞B、脱血夺气(正确答案)C、肺虚少气D、体弱气虚E、中气下陷答案解析:但卧不得坐,坐则神疲或昏眩,多为气血俱虚,或夺气脱血,或肝阳化风。

7、“中焦有火”的表现是 [单选题] *A、形瘦少食B、形体消瘦C、形瘦多食(正确答案)D、胸廓狭窄E、皮肤枯槁答案解析:形瘦食多,为中焦有火。

心的形态结构、主要生理功能

心的形态结构、主要生理功能
从心主血和心主脉两个方面来理 解认识
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 脉道必须通畅; • 血液必须充盈; • 心气必须充沛; • 相关脏腑功能正常
心行血—血液循行—心脏搏动—“心气”
心主血
脾胃运化水谷精微
心生血—血液生成
心阳的化赤
多脏器的共同作用
心主脉—脉管正常活动
不断运动、搏动 血液充盈、流动
病机:心阳虚衰胸阳痹阻;阳虚生寒温煦失职
心阳不振,鼓动无力
轻则心悸,重则怔忡
心动失常
胸阳不展,阳虚寒凝 轻则胸闷气短重则疼痛
经脉不通
温煦失职 畏寒肢冷,面色晄白
阳虚寒凝 卫外失固 自汗
水气不化 舌淡胖,苔白滑
阳虚鼓脉无力脉微或沉迟无力或结代
辨证要点:心悸﹑胸闷或痛及阳虚证




病 临床

机 表现
其华在面
心气血充足 —— 面色红润光泽 心气血不足 —— 面色淡白无华 心气血瘀阻 —— 面色晦暗青紫
(三)心在窍为舌:
心主血、藏神,心经别络联系于舌。舌为心之 苗,舌的脉络血液丰富,舌的部分生理功能——味 觉、运动、甚至言语功能活动都与心有关
心气血正常
舌体色泽红润 舌体运动正常 味觉灵敏 言语流利
广义的神,指整个五脏六腑及生命活动及其 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指人体的精神、思维、意 识、情感等精神活动。心主神明,既有广义的神 又有狭义的神
五脏六腑在心
主生理活动 主宰和协调下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完成生命活动



心能接受反映
主神志活动 客观信息进行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精神意识活动
“主明则下安”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绪论(27个)1)中医学: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医学模式:为一种医学观念,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健康与疾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是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是人类对生命、健康、疾病、死亡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3)金元四大家:指金元时代最具有学术代表性的四大医学家,即刘完素(寒凉派),李东恒(补土派),张从正(攻邪派),朱震亨(滋阴派)。

4)寒凉派:以医家刘完素为代表。

倡导“火热论”,认为外感“六气皆从火化”,因此治病多用寒凉方药。

5)攻邪派:以张从正为代表。

主张治病当首先以祛邪为要务,善用汗、吐、下三法。

6)补土派:以李东恒为代表。

他创立了“内伤脾胃学说”,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在治疗上善用温补脾胃之法。

7)滋阴派:以朱震亨为代表。

他创立了“相火论”,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治病时善用养阴方剂。

8)温病学派;以叶天士、吴瑭等为代表,创立了温病学说,认为外感热病多由湿热之邪所致,创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方法。

9)汇通学派:以唐容川、朱佩文、张锡纯、恽(yùn)铁樵等为代表,倡导中西医汇通。

10)形与神俱:形即形体、神即精神。

中医学认为有形体才有生命,有生命才有产生精神活动,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11)以表知里:又叫司外揣内,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一种思维方法。

12)取象比类:又称援物比类、类比。

是将两个特殊的事物(或两类事物)进行比较,根据两者有一系列的共同点,推论和证明它们在另一些特殊和规律上也是相同的推理方法。

13)推演络绎:又称演绎,是由一般性的原理推出特殊结论的推理形式。

14)试探:是对研究对象先做一番考察,尝试性提出初步设想,依据这种设想采取相应的措施,然后根据实践结果再作适当的调整、完善和修改原设想,以决定下一步措施的一种认知方法。

中西医结合医师《中医诊断学》辅导精华:按虚里

中西医结合医师《中医诊断学》辅导精华:按虚里

按虚里:虚里位于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即心尖搏动处,为诸脉所宗。

探索虚里搏动的情况,可以了解宗气的强弱,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是按胸部的重要内容。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

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

”正常情况下,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为健康之征。

其动微弱无力,为不及,是宗气内虚。

若动而应衣,为太过,是宗气外泄之象。

若按之弹手,洪大而博,或绝而不应者,属于危重的证候。

胸高而喘,虚里搏动散漫而数者,为心肺气绝之兆。

虚里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者,多为心阳不足。

若见于孕妇胎前产后或痨瘵病者尤忌,应当提高警惕。

至于惊恐,大怒或剧烈运动后,虚里脉动虽高,但静息片刻即平复如常者,是生理现象。

如果其动已绝,它处脉搏也停止的,便是死候。

虚里按诊对于指下无脉,欲决死生的证候,诊断意义颇大。

“虚里”含义再识

“虚里”含义再识

“虚里”含义再识
王玉兴;赵瑞珍;段荣蓉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
【年(卷),期】2003(20)2
【摘要】文章认为虚里不是心尖搏动处 ,而是胃之大络在体内的起点。

胃之大络在体表的终点———“左乳下”才是真正的心尖搏动处。

结合《内经》原文从4个方面进行论述 :虚有空虚不实之意 ;里有处所、部位之意。

虚里即体内胃部空虚无穴的部位。

胃之大络在体内的起点虚设为“虚里”。

“左乳下”是胃之大络在体表的终点。

原文中的两个“其”字 ,通常多认为是指“虚里”而言 ,而文章认为两个“其”字都是指“左乳下”而言。

长期以来 ,人们误将“虚里”当作“胃之大络”的代名词。

把“虚里”解释成“胃之大络”。

文章认为“虚里”是“点”概念 ,而“胃之大络”是“线”的概念,“虚里”并不是“胃之大络”
【总页数】2页(P47-48)
【关键词】虚里;胃之大络;含义
【作者】王玉兴;赵瑞珍;段荣蓉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1
【相关文献】
1.“治节”含义再识 [J], 王玉兴;阴斌
2.规约含义再思考:兼与会话含义对比 [J], 冉志晗
3.再识大师再识印象派 [J], 邱岩峰
4.再识大师再识印象派 [J], 邱岩峰
5.再论两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宋则行先生和蒋万里蒋劭二先生 [J], 姜启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经名词解释

内经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法:效法,遵循。

2、和于术数: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

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

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

3、天年:天赋之年寿,即自然寿命。

4、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5、恬惔虚无: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

恬惔,安闲清静。

虚无,心无杂念。

6、天癸,是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

天癸至: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充盛而发挥作用。

天癸,是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

至,充盛、发挥作用。

7、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8、痎疟:疟疾的总称。

15、伏冲之脉:即冲脉,此指冲脉之循行靠近脊柱里面者。

9、气门:指汗孔。

8、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9、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10、从阴引阳:针刺阴分,可引阳分之邪。

11、从阳引阴:针刺阳分,可引阳分之邪。

10、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

12、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

13、脾不主时:此言脾不单独主一时令。

脾土居中央,以灌四旁,各脏无论何时,均需要脾转输的精气,四季末各有十八日为脾所主,故脾不独主一时而旺四季。

14、合阴:夜半子时阴气最盛,营卫二气俱行于阴而大会,故曰合阴。

15、漏泄:外伤于风,内有热饮食入胃,而致腠理开泄汗出如漏的病证。

16、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17、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

18、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

19、谿谷:指肌体肌肉之间相接的缝隙或凹陷处即肌肉之间会合之处。

黄帝内经答案详解

黄帝内经答案详解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2010.10.28整理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4、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5、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二、选择题(一)单选题(20分,每题1分)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A、《白氏内经》B、《汉书·艺文志》C、《史记》D、《针灸甲乙经》E、《脉经》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五脏之气的充盛B、天癸的形成C、水谷的摄入D、肾气的充盛E、三焦的气化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A、基B、本C、楯D、根E、标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阳气致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净D、阴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A 脉B 脑C 魄门D 髓E 女子胞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的“化物”应该解释为()A、主传导糟粕B、分清泌浊C、化生水谷精气D、化生营气E、以上均不是8、《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肾气虚的症状是()A、耳鸣B、形寒C、手足厥冷D、面白E、腰膝痠软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A、肾不化气B、肝失疏泄C、肺失宣降D、膀胱不藏E、气化失常10、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A 风池B 风府C 百会D 大椎E 阳维脉11、《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C、烦满喘而呕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12、《素问直解》的作者是()A、张志聪、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13、《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之“两虚”是()A、自然界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贼风和人体正气虚;C、异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D、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虚;、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14、“枢折挈”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A、筋痿B、骨痿C、脉痿D、肉痿E、痿躄15、《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不以时下”的疾病是()A、肠蕈B、石瘕C、石水D、鼓胀E、皮水16、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其疼痛性质为()A、得炅则痛立止B、痛不可按C、按之痛止D、按之无益E、腰与背相引而痛17、《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A、气之华B、血之华C、精之华D、神之华E、色之华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的治则是()A、滋养胃阴B、滋养肝肾C、补之以阴D、温之以气E、补之以味19、《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损者”宜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行之B、收之C、通之D、益之E、温之20、《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惊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A、行之B、平之C、缓之D、散之E、润之(二)多选题(10分,每题1分)1、注释《内经》全书的作者是()A、王冰B、马莳C、李中梓D、张介宾E、高士宗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不善养生者的主要表现为()A以酒为浆B以妄为常C不妄作劳D不知持满E不时御神3、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一日内消长规律是()A平旦阴尽而阳受气B平旦人气生C日中阳气隆;D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E夜半而阴隆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浊阴”的走向是()A 出上窍B走五脏 C 发腠理D归六腑 E 出下窍5.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总的功能和特点是()A 藏精气而不泻B 传化物而不藏C 泻而不藏D 满而不能实E 实而不能满6、《素问·痹论》指出心痹的症状是()A 烦则心下鼓B夜卧则惊C暴上气而喘D嗌干、善噫E上为引如怀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夺气”的表现为()A、目不明B、言而微C、耳聋D、四肢乏力E、终日乃复言8、《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受邪致病,微则为咳,甚则()A、为呕B、为泄C、为喘D、为痛E、为满9、《素问·热论》对热病提出的治疗大法包括()A、汗法B、下法C、吐法D、泄法E、消法10、据《灵枢·营卫生会》所述,“老人不夜瞑者”的主要机理是()A、气血衰B、营卫之行不失其常C、肌肉枯,气涩D、五脏之气相搏E、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三、名词解释(10分,每题1分)1和于术数: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

《黄帝内经》虚里诊辨析

《黄帝内经》虚里诊辨析

1745【理论探讨】《黄帝内经》虚里诊辨析析林静怡,田露△(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301617)摘要:通过整理历代注家及各版教材对《素问•平人气象论篇》中“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一句所描述关于虚里诊病情况的注释,发现对此经文的理解诸家注释观点不一,教材解读亦略有不同。

遂从中西医不同角度分析医理,并联系西医心功能不全、风湿性心脏病发展到心力衰竭的过程,认为“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之“中”病位在胸中,“结而横,有积矣”之“积”病变脏腑在心。

联系现代医学认为,该句经文写实地论述了心系疾病进展中病情逐渐加重的三个阶段,对目前中西医临床诊断及治疗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并提示后学在研习《黄帝内经》理论时定需旁求博考,批判性地继承诸家注释,并将理论与临床相互佐证,使经典理论真正回归并指导临床。

关键词:《黄帝内经》;虚里诊;心系疾病中图分类号:R2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250(2020)12-1745-03Analysis of Xuli Diagnosis in The Inner Canon of HuangdiLIN Jing-yi,TIAN Lu A(Tianjin,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llege q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301617,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orts out experts'annotations of“those whose Xu-li beat fast and intermittent,the nidus is in the middle;those whose xu-li beat slowly and intermittent with position moving,it means there is accumulation in the body;those whose xu-li stop beating,it means the man is dead"in《S”Wen•Ping Ren Qi Xiang Lun Plan》,this sentence is about xu-li diagnosis.Author finds out that experts'annotations are not the same,and the textbooks'explanations are inconsistent.By analyzing the sentenc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and contact cardiac insufficiency、rheumatic heart disease develops into heart failure,author thinks the location of the disease is in the chest, and the zang-fu organ involved is the heart.Contact with modern medicine,this sentence realistically describes three pathological processes of heart disease,and it'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o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It also reminds the later scholars should read widely,critically inherit the annotations,and prove the theory with the clinic so as to make the classical theory return to guide the clinic.Key words:The Inner Canon of Huangdi;Xu-li diagnosis;Heart disease《素问•平人气象论篇》云:“胃之大络,名曰虚 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精气血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精气血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精气血津液)气机: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气化: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元气:元气又称原气、真气/真元之气。

是人体中最原始、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宗气: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和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结合而成且聚于胸中之气。

称为“宗气”,又称“大气”。

营气:指行于脉中且富有营养作用之气,又称“荣气”。

卫气:指行于脉外且具有保卫作用之气。

血:指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样物质。

津液: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气是人体内一种活力很强,不断运动的,肉眼看不见的极细微物质,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内最精专的细微物质。

血府:即指血脉,是血脉循行的管道,具有阻遏血液逸出的功能,故有“血府”之称。

气主煦之:指气的温煦作用,主要是指阳气具有温煦人体的作用。

即是说阳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

血主濡之:指血液有滋润和营养全身的作用,故称“血主濡之”。

津血同源:津液和血液同为液态样物质,都来源于水谷精微,而且相互转化,相互补充,故称“津血同源”。

气机调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协调平衡,通常称之为“气机调畅”。

气机失调:气的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协调平衡,通常称之为“气机失调”。

气滞:气的运行不畅,或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称为“气滞”。

气为血之帅:是气对血的关系的概括,包括气能生血、行血、摄血三个方面。

血为气之母:是血对气的关起的概括,包括血能载气和血能养气两个方面。

虚里:又名胃之大络,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此处的搏动情况可测知宗气的盛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按手足 诊手足的冷暖, 诊手足的冷暖,可判断阳气的盛 衰。手足俱冷者,为阳虚和阴盛,属 手足俱冷者,为阳虚和阴盛, 寒证;手崐足俱热者,为阴虚或阳盛, 寒证;手崐足俱热者,为阴虚或阳盛, 属热证。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 属热证。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为 内伤发热;手足背崐热甚于手足心者, 内伤发热;手足背崐热甚于手足心者, 为外感发热。 为外感发热。
第六章 按

一、按虚里 虚里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 虚里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反映 宗气的盛衰。正常情况下, 宗气的盛衰。正常情况下,虚里按之 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 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若动 微而不显者, 微而不显者,为宗气内虚;若动而应 衣,为宗气外泄;按之弹手,洪大 为宗气外泄;按之弹手, 而搏指或绝不应者, 而搏指或绝不应者,为危重之候;其 动欲绝而无死候者,为悬饮证。 动欲绝而无死候者,为悬饮证。
二、按胸胁 按胸胁主要了解心、 按胸胁主要了解心、肺、肝的病变。 肝的病变。 前胸高起,按之气喘者, 前胸高起,按之气喘者,为肺胀;胸 胁按之胀痛者, 胁按之胀痛者,多为痰热气结或水 饮内停;胁下肿块, 饮内停;胁下肿块,多属气滞血瘀; 右胁胀痛,摸之灼热,手不可按者, 右胁胀痛,摸之灼热,手不可按者, 为肝痈;疟疾日久,胁下痞块为疟母。 为肝痈;疟疾日久,胁下痞块为疟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按肌肤 了解寒热、润燥、肿胀等内容。 了解寒热、润燥、肿胀等内容。 肌肤灼热为热证;肌肤清冷为寒 证。肌肤湿润崐者,为汗出或津 肌肤湿润崐者, 液未伤;肌肤干燥者, 液未伤;肌肤干燥者,为无汗或 津液已伤。肌肤甲错, 津液已伤。肌肤甲错,为内有瘀 血。若按之凹陷不能即起者,为 若按之凹陷不能即起者, 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者, 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者, 为气胀。 为气胀。
三、按脘腹 主要审察有无压痛及包块。腹部疼痛, 主要审察有无压痛及包块。腹部疼痛, 按之痛减,局部柔软者, 按之痛减,局部柔软者,为虚证;按之痛 剧,局部坚硬者,为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 局部坚硬者,为实证。 者,为肠痈。腹中包块,固定不移,痛有 为肠痈。腹中包块,固定不移, 定处,按之有形者,称为“ 定处,按之有形者,称为“积”,病属血分; 若包块往来不定,痛无定处,聚散无常者, 若包块往来不定,痛无定处,聚散无常者, 称为“ 称为“聚”,病属气分。脐腹包块,起伏聚散, 病属气分。脐腹包块,起伏聚散, 往来不定,或按之指下蠕动感, 往来不定,或按之指下蠕动感,或形如筋 结,久按转移者,为虫积。左下腹按之包块 久按转移者,为虫积。 累累者,多为燥屎内结。 累累者,多为燥屎内结。
六、按俞穴 按俞穴是按压某些特定俞穴, 按俞穴是按压某些特定俞穴,通过这些穴 位的反应和变化,判断内脏的病变。 位的反应和变化,判断内脏的病变。 诊断脏腑病变常用的俞穴有:肺病—肺俞、 诊断脏腑病变常用的俞穴有:肺病—肺俞、 中府;心病—心俞、膻中;肝病—崐肝俞、太冲、 中府;心病—心俞、膻中;肝病—崐肝俞、太冲、 期门;脾病—脾俞、章门、梁门;肾病—肾俞、 期门;脾病—脾俞、章门、梁门;肾病—肾俞、 气海、京门;胃病—崐胃俞、足三里;胆病— 气海、京门;胃病—崐胃俞、足三里;胆病—胆 日月;膀胱病—膀胱俞、中极;小肠病— 俞、日月;膀胱病—膀胱俞、中极;小肠病—小 肠俞、关崐元;大肠病—大肠俞、天枢。 肠俞、关崐元;大肠病—大肠俞、天枢。 此外, 此外,还可根据指压某些俞穴作实验性治疗 以协助诊断,如胆道蛔虫腹痛, 以协助诊断,如胆道蛔虫腹痛,以崐指压双侧 胆俞穴;急性阑尾炎,以指压双侧阑尾穴。 胆俞穴;急性阑尾炎,以指压双侧阑尾穴。若 痛势缓解,则有助于诊断。 痛势缓解,则有助于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