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村一品

合集下载

论“一村一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论“一村一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前提 , 它取代 自然经济 占到社会经济的主 导地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商品经济 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
济发展不可逾越 的阶段。“ 一村一品” 正是靠引导村民放弃一 家一户式的分散 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 采用联合起来 的规模 化 的生产 方式 而 获得 成功 的 , 公 司 +合 作经 济组 织 +农 “ 户” “ 司 +基地 +农户 ” 、公 等是它组织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 。 这正是发展商品经济的具体表现。 中国的新农村建设 、 农业 产业化 经营 、 构建现代农业也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 2 注重发挥 比较优势资源的作用 。“ 村一 品” . 都 一 要求在
俄 罗斯 和中国等国家 , 都先后与大分县在互惠互利 的基础上 进行 了交流 。美 国洛杉矶 制定 了“ 一村一品” , 节 路易斯安那
州 开展 了 “ 州一 品 ” 动 , 度 尼 西 亚 推 出 了 “ 爪 哇 一 村 一 运 印 东

品” 标记 的咖啡 。 中国 , 一村一 品” 在 “ 也获得 了较为广泛的
组 织 机 构 、 定 “ 村 一 品 ” 划 、 开 “ 村 一 品 ” 议 、 结 制 规 召 一 会 总


村一 品” 日本 大分县前知事平松 守彦 先生在 17 是 99
年 提出 、 倡导 和推行 的一项发展农村 经济 的活 动 , 来演化 后 成大规模 的“ 一村一品” 动 , 运 成为 日本农业产业化 的成功运 作模式 。 日本 九州 岛是经济落后 的地 区 , 了改变贫穷落后 为 面貌 , 平松守彦回到家乡大分县 , 发展特 色经济作物 , 组织成 立名产农业协 同组 , 指导村民联合起来扩大梅 、 、 李 板栗种植 规模 , 提出“ 种好梅子 、 子 、 栗 , 李 板 去游夏威夷” 口号 , 的 经过 辛勤 的努力 , 几年后果然富裕起来 。平松守彦从 中获得 了启

一村一品实施方案(通用3篇)

一村一品实施方案(通用3篇)

一村一品实施方案(通用3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篇1为扎实推进文化燎原“五个一百”行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把大谢集打造成农业强镇、工业新镇、环境美镇、文明村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现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x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三贴近”原则,以开展“一村一品”文化建设活动为载体,以挖掘推广特色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为突破口,以创业文化、合化、科学文化、道德文化、法制文化建设为结合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突出抓住农村文化“阵地、队伍、活动”三大环节,繁荣农村文化,推动大谢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发展目标及创建标准1、总体目标: 以弘扬大谢集镇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为主线,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全镇形成“有组织、有队伍、有阵地、有活动、有特色”的“一村一品”群众文化,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自办”的长效发展机制,打造特色文化品质之村,打响“全国文明村镇”品牌。

2、分步实施目标:根据试点为先,统筹推进的原则,确定分步聚实施目标。

X年(发展18个村),因村制宜,培养、发展、规范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和品牌,培育8秧歌特色村、6个锁呐特色村等特色村,4个健身操特色村,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的模式,年底覆盖率达到20%。

X年(发展12个村),着力培养、培训、发展活动项目和内容,使全镇40%以上的村都有自己的活动队伍和场所。

X年(发展30个村),覆盖率达到80%,全镇60个村达到“一村一品”的群众文化活动目标。

3、特色文化品质之村标准:特色文化品质之村的标准是“五好”,即“五大文化”建设好,“五大文化”建设内容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得到了体现;文化场所和设施建设好,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和一批活动设施;文化队伍建设好,有一个文化带头人和一支业余文化队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好,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有一个特色文化活动项目;文化活动机制好,有一个长效的文化活动机制,活动经费有保障。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根据X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X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设原则及建设目标(一)建设原则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为X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资源整合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作用,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成兴村强镇的发展工程和富裕农民的民生工程。

二是企业主体。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项目实施主体,发挥实施主体主观能动性,高质高效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二是市场主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选择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四是统筹结合。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要和产业扶贫、产业园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结合,既要发展产业,又要兼顾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专项扶贫资金优先扶持省定贫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地区,申报产业扶贫的项目优先安排项目资金;省级“一事一议”专项资金优先支持村级公益性事业建设。

(二)建设目标优先选择县域现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更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更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自2019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争取上级扶持我县1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到2021年扶持30个以上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现13个乡镇全覆盖,形成2个特色农业专业镇。

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Xx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2011——2015)发展支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农民致富、农业振兴、农村发展的一项伟大工程,必须坚持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会议精神,按照上级各部门关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订我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与产业现状阳高乡河南滩村花椒芽菜基地喷灌项目区位于平顺县东北部河谷内, 依山傍水,地理位置为东径113°31′56.20″,北纬36°21′32.68″,距县城50公里,河潞线自西向东绕村而过,环村水泥路可通达大部分花椒芽菜耕地,交通方便。

全村55户,186口人,劳动力110余人,国土面积3300余亩,耕地面积160余亩,水浇地面积130余亩,灌溉渠总长6千米。

2010年人均纯收入2385元。

全年年平均气温为10.15—12.30℃,年降水量为521.0—893.0mm,年日照时数为1877.0—2604.0小时,总体气候温和,交通、水电等自然优势,又是是优质花椒的主产区,农户勤劳朴实,种植经验丰富十分适合花椒芽菜规模化发展。

2006年,我村在县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各部门大力支持下,与县“大红袍”公司共同合作开发“花椒芽菜种植示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农民的直接经济效益,花椒芽菜由原来的29.5亩发展到现有的130余亩,涉及50余户,150余口人,改变了该村传统的农业结构。

同时采取“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销售模式,三者之间分别签订生产购销合同,保证质量产量,保障农户权益。

通过近几年我村严谨种植、推广种植新技术等多项环节,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亩产由第一年的300—500斤提到到现在的800—1100斤,种植户由原来年收入2700—4500元增加到现在的7200—9900元,并且带动了周边村和其它乡镇现已发展花椒芽菜2000余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05.12.31•【文号】中发[2006]1号•【施行日期】2005.12.3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2005年12月31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一村一品实施方案一村一品实施方案发展“一村一品”工作,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是促进“中国幸福乡村”创建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以下为您整理的是一村一品实施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篇一:乡镇发展“一村一品”实施方案发展“一村一品”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加快我镇“一村一品”发展,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XXXX省“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精神与咸渭政发[XXXX]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粮、优果、兴畜、扩菜“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信息服务为支撑,以提高我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培育特色产业,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优化发展环境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北杜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适应市场需求,立足国内市场,重点发展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

(二)坚持科技创新原则,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普及适用技术,打造名牌产品。

(三)坚持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镇域资源优势,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推进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发展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四)坚持效益优先原则。

凡是有效益的能给农民带来最大利益的产业、产品,只要法律允许,社会需要,都应支持发展。

(五)坚持农民自愿原则。

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抓好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农村商品经济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业者,农业科技人员组成的专业化队伍建设。

三、目标任务依据目前我镇农业产业基础,经过调查摸底,XXXX年镇党委、镇政府决定率先从北里、南朱刘、成任村等6个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的示范村抓起,着重从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拓市场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示范,辐射带动全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发展“一村一品”以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一村一品”以促进新农村建设

介 绍 了“ 村 一 品 ” 涵 义 和 起 源 以 及 在 我 国 的 发 展 情 况 , 结 了 我 国 “ 村 一 品 ” 发 展 经 验 , 时 指 出我 国 现 阶 段 发 展 “ 村 一 的 总 一 的 同 一
品 ” 出现 的 问 题 , 就 “ 村 一 品 ” 阶 段 的 发 展 进 行 了 思 考 , 期 更 好 地 为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服 务 。 中 并 一 现 以 关键 词 一村 一 品 : 展 现状 ; 农村 建设 发 新

村几 品 。

( ) 极 发 挥 龙 头企 业 的带 头作 用 , 进 “ 司+基 地 + 3积 推 公 农 户 ” 经 营 形式 。 头 企 业 能 够 加速 打 开农 产 品市 场 . 的 龙 尤 其 是 可 以 引 导 产 业链 条 的进 一 步 延 伸 , 单纯 生产 农 产 品 使 变 为 农产 品 深加 工 , 过 订单 形式 建 立 “ 司+基地 +农 户” 通 公 的利 益 联 接机 制 。 比如 说 江 苏 省 南 京 市 高 淳 县 固城 镇 的食
产 业化 和规 模 化 , 高 知 名度 , 入 国 内国 际 市 场 , 高 农 提 打 提
民 收 入 , 展 农 业经 济 的 活 动 。 一 村 一 品 ” 一 个 形 象 说 发 “ 是
如 : 蘑菇 、 虾 、 蟹 等 , 些都 需 要 具 有较 强 的专 业 知识 养 养 养 这 和技 能。 此 , 因 要发 展 “ 村 一 品 ” 需 要 对 农 民 专 业 知 识 一 就 和 技 能 进 行 培 训 , 而提 高 广大 农 民 的 科 学 文化 素质 和 技 从
中 图分 类号 F 2 文 献 标识 码 37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探索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探索

构筑新优势建设新农村——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探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农”工作理论的重大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加快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XX作为江西省会南昌市的城郊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围绕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建设好班子“五新一好”要求,因地制宜构筑新优势,创造性地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从而使新农村建设在XX大地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一)坚持因地制宜,构筑规划新优势。

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

当前,农村建设规划和产业规划相对滞后,“有新居、无新貌,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较为突出,产业发展也大多处于无绪状态,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从规划入手,确立高远的目标定位,把握科学的规划原则,推广适宜的建设模式,以规划提升农村整体形象与发展潜力。

一是确立高远的目标定位。

XX是江西省会南昌市的城郊县,山青水秀,生态优良,县境由梅岭和三爪仑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所环抱,森林覆盖率44%,是国家级生态环保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受赣商文化熏陶,全县25万人口中有近1/3在外务工经商,被誉为“江西的温州人”,积累了雄厚的民间资本,2005年全县城乡居民年末存款储蓄突破20亿元,人均近9000元,居全省前列。

同时,随着南安一级公路的建成,XX整体融入了南昌市“半小时经济圈”和省际“六小时经济圈”,极大缩短了与南昌等大中城市的空间距离与经济距离。

基于这些最具比较的优势分析,按照树立高远目标的要求,我们把新农村建设定位为打造全省一流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致力把XX建设南昌市美丽、文明、富裕的后花园。

二是把握科学的规划原则。

发展一村一品促进强村富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一村一品促进强村富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主 要形 式 的 ! 一 村 一 品" 创 造 了良 好 条 件# 各级 农 业部 门 进一 步 深 化 农业 结 构 调 整% 大 力 发 展 高 产 $ 优 质$ 高 效 农 业 % 实行 农工 商 $贸 工 农$ 产 加销 一 体化 的 农业 产 业 化经 营 %进 而 带动 了 ! 一 村一 品" 的 发展 #到 $" 年代后 期% 随 着产 业化 经营 的快 速推 进% ! 一村 一品 " 逐渐 形成 规模 # 在东 部地 区出 现了 大量 的 二 $ 三产 业 和 外 向 型农 业 专 业 村 镇 % 中 西 部 地区 也 出 现了 许多 种 养业 等专 业 村镇 % 其 专业 化 和规 模 化程 度 都已 达 到相 当高 水 平# 进入 新 世纪 % 我 国农 业 和农 村 经济 发 展 进入 了新 阶段 # 农 产 品供 求 关系 发 生历 史 性 变化 % 要求 大 力推 进 农业 和 农 村 经济 结 构 战 略性 调 整 & 加 入 世 界 贸 易组 织 % 进 一 步加 快了 我 国的 改革 开 放 步伐 % 农 村 市场 经 济 迅速 发 展% 对 增强 农产 品市 场竞 争力 提 出了 更高 的 要求 # 新 的形 势为! 一 村一 品" 的 发展 带来 了重 大 机遇 # 各 级农 业 部门 紧紧 围 绕农 业增 效$ 农 民增 收$ 农 产 品竞 争 力增 强 % 积极 调 整农 业 和 农村 经济 结 构 % 实 施优 势 农 产 品区 域 布 局 规 划 % 加 快 优势 农 产 品 产业 带建 设 %推 进 农业 产业 化 经 营% 建 设现 代 农 业等 % 有力 地 推动 了 ! 一 村一 品" 的 发展 # 一些 地方 还学 习借 鉴国 际经 验% 从当 地实 际 出发 % 采 取措 施 加快 发 展 ! 一村 一 品" # 近 年来 % 江西 $ 湖北 $ 陕西 $ 河南 $ 吉林 $ 黑 龙江 $ 江 苏$ 浙 江$ 上 海 $ 四川 等省 区市 %在 这方 面取 得了 重要 进展 # 有的 地方 ! 一村 一品 " 朝着 集 约 化$ 品 牌 化 方 向发 展 % 开 始 形 成 跨 区 域$ 大规 模 $ 集 群式 发展 格局 # ! 一村 一品" 成为 村级 经济 的主 体% 成为 农业 和农 村经 济发 展的 重要 力量# 实践 证明 %! 一 村一 品 " 带 动了 农 业 和农 村 经济 发 展% 增 加了 农 民 收 入% 加 快 了 一 些地 脱 贫 致 富 步 伐 % 受 到农 民 群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

乡村振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根据X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X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设原则及建设目标(一)建设原则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为X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资源整合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作用,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成兴村强镇的发展工程和富裕农民的民生工程。

二是企业主体。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项目实施主体,发挥实施主体主观能动性,高质高效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二是市场主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选择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四是统筹结合。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要和产业扶贫、产业园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结合,既要发展产业,又要兼顾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专项扶贫资金优先扶持省定贫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地区,申报产业扶贫的项目优先安排项目资金;省级“一事一议”专项资金优先支持村级公益性事业建设。

(二)建设目标优先选择县域现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更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更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自2019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争取上级扶持我县1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到2021年扶持30个以上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现13个乡镇全覆盖,形成2个特色农业专业镇。

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和关键

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和关键

1、培育主导产业,发展“一村一品”。通过统一规划、连片发展,引导优势农产品向适生区集中,突出发展猕猴桃、肉奶牛、优质粮三大主导产业,同时抓好高酸优质苹果、红提葡萄、草莓、大樱桃、线辣椒、设施蔬菜等8大特色农业,目前全县已建成8.8万亩优质猕猴桃基地、存栏量达107.5万头(只)的畜禽养殖基地、18万亩优质小麦和专用玉米生产基地、5.6万亩特色农业基地,18个村被省上确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94个村被确定为推进村。我县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红星村猕猴桃栽植面积已达3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1%,户均栽植5.5亩,人均产业收入已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85%。
3、开辟专业市场,搞活商品流通。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紧贴农户、聚集能力强的特点,依托草莓、蔬菜、水产等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开辟季节性专业批发市场,吸引周边生产农户进入市场交易,既形成了一定的聚集效应和规模优势,又有效地带动了周边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和农产品基地的发展壮大,促进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目前,全县共建成专业市场5个,其中投资70多万元建成的槐芽草莓市场,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草莓已批发销售到西安、汉中、天水、平凉等地,带动市场周边地区种植草莓达14000多亩,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草莓批发市场。
5、健全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化经营。始终把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网络、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生产资料营销连锁、资金服务等六大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集中力量,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依托县职教中心和农技推广机构年培训农民达5万人次,开通了政府网站和农业信息网,组建了农资配送中心及连锁经营店,制定了主要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信贷力度,县财政每年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基地和示范村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2006年,全县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5.9亿元,带动农户5万户,农民通过农业产业化人均收入1758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农户总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74%、75%。

街道办事处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作的实施方案

街道办事处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作的实施方案

街道办事处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街道“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全县十九次党代会精神,以转型跨越发展、农民收入翻番,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作,强化政策、科技、信息、人才支撑,通过规划引导、示范带动,力求在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上实现突破,为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1.坚持发挥优势,依托地理区位、自然环境、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找准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集聚;2.坚持市场导向,立足市场需求,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和产品档次,提高农产品产销率;3.坚持分类指导,找准切入点,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全方位、多层次、长链条发展;4.坚持农民自愿,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立足实际,注重实效。

三、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山地苹果川道菜、二三产业大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山地苹果为主、蔬菜生产为辅、特色种养为补充”的工作思路,精心培育山地苹果示范园区、巩固提升棚栽蔬菜业、多元发展二三产业,努力促进富民增收取得新成效。

(一)产业布局一是充分发挥现已形成的齐家圪崂山地红葱,窑台、庙湾沟山地苹果,韩家崖堤蔬菜产业,郭家坪特色种植,强家洼精品农家乐、十里铺副食品加工、石家川小杂粮加工等特色品牌村的作用,辐射带动其它村“因村制宜”创新发展适合本村的特色品牌产业,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年内建成下冯家庄村、石家川村、窑台村等3个“一村一品”示范村,辐射带动全街道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坚定不移抓好山地苹果产业。

按照“抓建园扩规模、抓示范强管理、抓培训带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在管理好现有2万亩山地苹果的基础上,新建300亩以上短枝型山地苹果示范园2个。

厦门市同安区“一村一品”发展的思考

厦门市同安区“一村一品”发展的思考

推广 嫁接 紫长茄 大棚栽 培技 术 ,带 动本 村 及周 边 村
20 5 0多户 种植嫁 接紫 长茄 2 0多Biblioteka h 。 0 m ,形 成 了 以郭
量 主要分 为 4种 。一 是能人 带 动 型 ,种 养 大 户充 分 发 挥传 、帮 、带作用 ,辐射 带 动 众多 散 户 、小户 共
闯市场 。二是 龙头企 业带 动型 ,经 过 几年 的扶 持 和 培育 ,全 区现 有农业 龙头企 业 1 6家 ( 中国家级 2 其 家 、省级 3家 、市 级 5家 、区级 6家 ) 。这 些龙 头 企业 通过订 单 的形式 收购农产 品 ,与农 户 紧密 联 结
业化经 营 ,加快 农业 科技进 步 ,农业 特 色 产业 优势
不断增 强 。
1 1 主导产 业迅速发展 .
全 区在发 展 “ 一村 一 品” 经 济 中,大 力 推进规 模化 、标准化 、品牌 化和 市场 化建 设 ,着 力培 育蔬
菜 、畜牧 、水 产 、果 茶 等 农 业 主 导 产 业 ,走 规 范
化 、专业化 发展 的路 子 。通 过推 广 “ 司 +基地 + 公 农户 ” 公 司 +协 会 +农 户 ” “ 作 组织 +基 地 、“ 、 合
在一起 ,形 成 了 “ 公司 + 户 ” 的农业 产业 化利 益 农 链接 机制 ,带动 出一批 专业 村 ,如恒 利 茶 叶公 司 带
动 出军营 、小坪 、白交祠 等 茶 叶生 产 专业 村 。三是
维普资讯
8 6
求t 舛姨
28 第 期 0年 4 0
厦 门 市 同安 区 一 村 一 品 ” 发 展 思 “ 的 考
洪淑 静
( 福建省厦 门市 同安 区农村经济管理 中心 3 10 ) 6 0 1

实施一村一品主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施一村一品主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战 略 建设社会 主义 新农村
! 中 共湖 南省 常德 市委
常 德市 人民政 府
一!注 重资 源优 势利 用 夯实 "一 村一 品!的 发展 基础
农业 资 源优 势是 形成 ! 一村 一品 ! 的重 要基 础 " 我 市农 业 资 源丰 富# 农副 产品 多样 $ 为了 把资 源 优势 转化 为 资本 优势 $ 把 产 品优 势转 化为 商品 优势 $ 实 现农 业 大市 向农 业 强市 的跨 越 $
"#$% 年以 来$ 全 市上 下坚 持以 政府 为主 导# 农户 为 主体 $ 充分 发
挥 农业 资 源优 势$ 大 力实 施 ! 五个 百 万亩 工 程 &$ 努 力 构筑 十 大 龙 型产 业$ 市本 级财 政 先后 注 入引 导资 金 ’$$$ 多 万元 $ 鼓励 农 民 大力 调整 农业 结构 " 经过 五年 的努 力$ 全 市优 质水 果# 高效 水 面 # 无 公 害 蔬 菜 # 速 生杨 树 # 人 工 牧 草 和 饲 料 粮 均 达 到 或 超 过
,$$$ 多亩 $ 从一 个茅 草 丛生 的丘 岗 山村 变 成 了杂 柑 满山 的
水果 村" 三是 推广 先进 实用 技术 " 我们 每年 从农 业# 畜牧 等 专业 部门 选派 千名 农业 技术 特派 员长 驻村 组$ 重点 推广 比
! ""#$ ! % 农村经营管理
"#
农业产业化
!"!"#
较成 熟的 新 品种 和 新 技术 ! 近 几 年" 我 们 着重 推 广 了林 业 速 生丰 产 #蔬 菜 大棚 温控 # 食 用菌 后 发酵 # 果 树嫁 接 与套 袋 等 先 进实 用技 术! 我 市西 洞庭 管理 区祝 丰镇 中洲 村通 过运 用后 发 酵技 术 " 食 用 菌亩 产 达 到 !""" 多斤 " 比 普 通 栽培 技 术 增 产

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是指根据一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

是使优势不明显的村加快培育出主导产业,使拥有主导产业的村将产业规模做得更大、产业链条拉得更长、发展得更具特色。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农产品生产具有很强的特殊性。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条件,改革的基础、发展的水平都不尽相同,各地树起的“一品”也应该是不同的。

但这“一品”绝不是偶然产生的,不是“拍脑门”硬想出来的,而应该是当地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各地大多有自己的比较优势,譬如有的地方矿产资源丰富,有的地方区位优势明显,有的地方经商传统悠久,有的地方人文底蕴深厚。

要把“优势”变为“特色”,变成品牌,这需要认清自身的优势,明确自己的产业定位,把比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如果刻意追求“一村一品”,一村不能共存“几品”,几村也不能共存“一品”,则是对“一村一品”内涵的最大误读。

其实我们现在提倡的“一村一品”应该是一个形象说法,它并非要求一个村只限于生产一个产品,所谓的“村”也应该是一个区域概念,可以是一个村,也可以是一个乡镇。

“一村一品”强调的应该是一个村至少要开发一种具有本地特色、打上本地烙印的产品,并围绕主导产品的开发生产,形成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一村一品”已逐渐形成规模。

东部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二、三产业和外向型农业专业村镇,中西部地区出现了许多种养业等专业村镇,一些地方一村一品已经成为村级经济的主体,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朝着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发展格局。

发展一村一品,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17个省区市建立了发展一村一品的工作机制,有11个省区按照本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制定了发展一村一品的具体规划。

关于锦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关于锦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关于锦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思考作者:贾爽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5期锦州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面积10301平方公里,31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0.9万人),下辖9个涉农县(市)区,有涉农乡镇(街道、场)89个,行政村1224个。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锦州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要求,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力、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提高农民增收的牵动力、把加快城乡统筹作为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原动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1.强化组织保障,形成了纵横分布的工作网络市、县两级成立了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确定了编制、明确了职能,初步形成了网络健全、队伍有力、运行高效的农村工作领导体系。

横向以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轴,各个部门明确分管领导及联络处(室)、人员,形成市本级各部门相互协调的网络;纵向以县(市)区、乡镇、村屯为轴,逐级明确机构及专职人员,形成上下执行网络。

在36个重点乡镇街和103个重点村设定了联系点,并确定专人负责新农村建设的联系工作。

以纵横配合形成锦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网络,使该项工作得到有力的组织保障。

2.广泛引导全社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74个市直包扶部门积极实施“三个一”活动(包一个村,帮一个项目,解一个难题),深入市级示范村,与县、乡、村干部共同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寻求包扶工作的切入点,各尽所能为试点示范村出谋划策。

各县(市)区抓示范、抓包扶,所有的县(市)区直部门都参加了包扶工作。

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予各种支持。

3.在辽宁省首创新农村建设考核标准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在省内率先制定了《锦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考核标准》,从农民人均收入、主导产业发展、农民住房、清洁能源使用、村级医疗、村屯绿化等21个方面对市级示范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定考核标准,对指导、协调、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村一品”基本知识一、何为“一村一品”日本大分县是“一村一品”的发源地。

“一村一品”概而言之,就是一个村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设家乡,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

“一村一品”工程的深刻内涵是:除了开发特色产品以外,还创造与发展代表每个地区的观光项目以及文化活动,并且把这些活动培育成在国内外受欢迎的“作品”,加深人与人、乡村与城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村一品”工程的实质是:搞活地区经济的一种手段,是一个地方的象征,它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代表着这个地方在某一个区域乃至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的声誉,同时还反映该地方的精神风貌。

“一村一品”工程的基本理念是:立足本地,面向世界,自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

二、“一村一品”工程基本原则1、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

要立足本地资源和传统产品的特点,发展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以“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组织生产经营。

3、坚持以效益为目的的原则。

凡是有效益的、给农民带来最大利益的产业、产品,只要法律允许,社会需要,都应支持发展。

4、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

不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打造名牌产品。

5、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抓好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商品经纪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业者、农业科技人员的队伍建设。

三、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建议1、确定区域主导产业,制定县(区)主导产业和产品的发展规划。

为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规划的主导产业及其产品必须符合三点要求:(1)有市场。

(2)效益好。

(3)区域化。

2、坚持市场化运作,用示范和服务的方法抓“一村一品”工程的启动。

县区要按市场法则办事,善于运用示范的方法,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富”。

3、创建合作经济组织,用工业理念和手段抓“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

县区要把引进和扶持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一村一品”工作的关键性措施,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和创办各类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行品牌化经营。

要创新农业新的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外力推动“一村一品”工程跨越式发展。

要把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低廉的劳动力,良好的区位条件,策划、整合成一批投资回报率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吸引外来人才、资金、技术来我市兴办农业企业,开发农业资源,借助外力加快我市外向型农业经济基本格局的形成。

5、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提高“一村一品”工程的科技水平。

要尽快组建畜牧、水产、园艺三大主导产业新品种引繁中心,专门从事国内外农业名优特新品种引进的试验、繁育和推广,本地名优特色农产品的提纯复壮、改良更新。

选派农技特派员到乡村一线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将各级各类农技人员和县(区)、乡(镇)机构改革后的富余人员,经相应培训和考核后,选派到能发挥其技术特长的乡村,划片承包,按绩取酬,同时,积极发展龙头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与农产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模式,以带动、辐射农村的千家万户,提高农民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水平。

6、加快农村人才培训,为“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培养骨干力量。

要分期分批组织村党支部书记、种养能人、商品经纪人、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和立志在农村创业的初、高中毕业生,到有关大中专院校系统学习培训,千方百计把能人效应放大,通过能人带动周边农户积极投身“一村一品”工程。

【问题解答】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目标)是什么?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答: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较大差距。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

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内需的地方就是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创造需求,有效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建设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

⑤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是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或:请你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出几条建议)答:①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②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设现代农业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③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④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

⑤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又一个重点问题。

⑥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

⑦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⑧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5、请你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谈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①经济方面, 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实国家农村经济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扶贫力度,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②政治方面, 完善和发展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③文化方面,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消除各种迷信思想的影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思想阵地,武装农民的头脑。

6、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青少年(你)应该怎么做?①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成材,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努力学习,通过深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来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去。

②向父母建议:要利用农闲时间,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

③向政府建议: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等。

7、请你描绘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

(请你展望一下若干年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答: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工厂林立,特色农业活跃,家家户户有了宽敞的住房,拥有小轿车,人们重视生活质量。

②乡风文明:人人安居乐业,农民的孩子免费高中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主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增强。

③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繁荣,绿水青山与人相伴。

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④管理民主:民主法制日益健全,民主权利得到保障;人民积极参与、关心政治。

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假如请你参加一项社会调查,请完成以下内容:(1)、调查的目的:帮助人们认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了解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因素,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自觉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创美好家园。

(2)、调查的方法:(至少三项)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走访等。

(3)、当前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哪些?(至少三项)。

收入、就业、教育、医疗、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

(4)、当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有哪些?(至少三项)。

农业不发达,农民不富裕,农村不繁荣,农业的基础不稳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等。

(5)、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的金点子有:(至少三项)。

①、加大对农村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②、科教兴农,提高农民文化素质;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④、城市积极带动农村发展。

9、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有什么重要意义?)①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②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④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⑤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⑥有利于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有利于加强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⑦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⑧义务教育不仅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应该履行的义务,而且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履行的义务。

10、谈谈你对免征农业税的认识。

①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②有利于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

④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11、请你就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①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的方针政策。

②依*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让科学技术成为农民增收的决定性因素。

③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④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

⑤搞活农产品流通,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

⑦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为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持和安定的社会环境。

12、我们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答: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党和政府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体现,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