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青海湖环境破坏与保护
青海湖环境破坏与保护青海湖,这片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璀璨明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
它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价值。
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青海湖的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破坏。
青海湖环境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忽视。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农牧业活动不断扩张。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加剧,进而影响了青海湖周边的生态平衡。
其次,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满足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需求,大量抽取地下水和河流的水,导致青海湖的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
再者,旅游开发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青海湖的环境带来了压力。
游客数量的增多使得垃圾处理成为难题,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直接破坏。
此外,气候变化的影响也逐渐显现。
气温升高、降水模式的改变等,都对青海湖的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些破坏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
湖水水位下降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湖岸线后退,周边湿地减少,许多依赖湿地生存的鸟类和其他生物失去了栖息地。
生态系统的失衡也使得一些物种面临濒危的境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面对青海湖环境所遭受的破坏,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
加强生态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至关重要。
通过各种渠道,向当地居民和游客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让大家从内心深处树立起保护青海湖的责任感。
在农牧业方面,推行科学合理的养殖和种植方式。
控制放牧规模,实行轮牧制度,恢复草原植被。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对于旅游开发,要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
限制游客数量,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监管,杜绝不文明行为。
同时,完善旅游设施,加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能力。
加大对青海湖生态保护的投入。
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态修复、环境监测和科研工作。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深入研究青海湖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青海湖水环境演变与生态调控研究
青海湖水环境演变与生态调控研究青海湖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全国重要的淡水资源和生态保护区。
由于位于高原地带,青海湖受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长期以来,其水环境面临着重要的生态问题。
为了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力求解决水环境演变和生态调控问题。
一、青海湖水环境演变的影响因素青海湖水环境演变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
气候是主要因素之一。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上,太阳辐射较弱,大气稠度小,常年都处于寒冷干旱状态。
这种气候条件为青海湖水环境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此外,青海湖周边区域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城镇建设和旅游业的兴起,对青海湖的水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青海湖水环境演变的特点青海湖水环境演变的研究表明,过去的5000年中,青海湖的水位变化范围很大,波动幅度可达30余米。
水位变化会影响青海湖的水深和湖岸线的位置,从而影响青海湖的生态环境。
此外,青海湖水环境演变还表现为:湖泊面积的变化、环境重金属污染、硝酸盐污染等。
三、生态调控需要的技术手段为了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技术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生态调控的技术手段包括:水质污染控制技术、湿地保护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青海湖周边景观规划等。
其中,水生态修复技术是生态调控的核心。
通过人工增加湖泊水深,发展湖滨植被等方法,保障湖泊生态修复过程的平稳进行。
四、生态调控的成效与展望青海湖的生态调控成效显著。
自2010年开始,青海湖环保委员会先后实施了化肥厂迁址、输油管道管线改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生态保护措施,使得青海湖湿地面积得以恢复,水质也得到了改善。
未来,青海湖的生态保护取得成果的前提是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开发,控制人工因素对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影响,完善以保护为导向的市场机制等。
总之,青海湖的水环境演变和生态调控是一项关系到区域和全国的重要生态工程,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这一天然的生态宝藏。
青海湖区域保护规划方案
青海湖区域保护规划方案背景介绍青海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藏高原。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直受到重视。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青海湖生态环境面临日益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青海湖区域的生态环境,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方案势在必行。
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全面、系统的保护措施,实现青海湖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提升,保护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文化遗产。
2. 原则:- 生态优先:保护青海湖区域的自然生态,恢复湿地、草原以及湖泊的自然状态,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 可持续发展: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政策,保障居民的生计,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 多方合作:加强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公众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青海湖区域的保护工作。
主要措施湖泊水质保护与恢复1. 建立湖泊水质监控系统:建设现代化的湖泊水质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湖泊水质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随时掌握湖泊的水质状况。
2. 强化污水处理:加大对周边城镇和农田的污水治理力度,建设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有效减少对湖泊的污染。
3. 限制工业污染:对于靠近湖泊的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污染源的监测和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4. 河流治理:加大对青海湖流域内河流的治理力度,减少河流污染物输入湖泊的量,保持湖泊水质的良好状态。
湿地保护与恢复1. 重点保护区划:划定湿地保护重点区域,禁止一切破坏湿地生态的活动,加强对湿地动植物的保护和生态恢复。
2. 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对湿地的监测和调查,建立湿地生物多样性数据库,记录和保护湿地内的珍稀濒危物种。
3. 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湿地植被的修复和水生态系统的建设,恢复湿地的自然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草原保护与管理1. 限制过度放牧:制定合理的放牧制度,对草原进行科学管理,控制牲畜放牧的数量和时间,避免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
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考察报告应青海省政府的邀请,5月4日至10日,我们参加了2009中国·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郁金香节,出席了青海省江西商会成立大会,并对青海湖、黄河源头等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短短几天里,我们先后到了西宁市、海北州、果洛州、海南州、黄南州、海东地区,行程两千多公里,所到之处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海拔达4680米。
通过现场考察、听取当地领导情况介绍、走访牧民家庭和与青海省环保厅同志座谈,我们由衷敬佩青海人民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我们所看到的青海是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绿色的大草原、野生动植物的宝库。
青海为了全球近30亿人口的饮水安全,努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他们采取了许多有效的保护与治理措施,一些做法与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青海省基本情况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国土面积72万平方公里,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为4.9%,大部分处于森林极限生长地带。
天然草地面积3646.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5%;可利用草地面积3160万公顷,其中荒漠草地697万公顷;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2746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629.3亿立方米,其中:外流河多年平均年产水总量611亿立方米,本省年耗水量占水资源量的2.1%,年向下游地区输水量占水资源量的97.9%。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统称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也是高原生物基因资源的宝库。
全省辖六州、一市、一地,共有46个县(区、行委)。
总人口554.3万人,共有5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46%。
青海以资源富集著称,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其中54个矿种矿藏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氧化锂、锶、电石用石英岩、化肥用蛇纹岩、冶金用石英岩、氯化钾、玻璃用石英岩、石棉、芒硝、镁盐10种矿种居全国首位。
水电、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畜牧业、野生动植物、风能、太阳能、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青海湖流域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祁连山脉的一个大型山间盆地,具有独特和多样化的复杂生态系统。
近些年,青海湖生态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剧,文中阐述了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以及主要的应对措施,对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标签: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对策一、青海湖概况青海湖地处青海湖盆地,位于南祁连早古生代裂陷槽、青海南山晚古生代一中生代复合裂陷槽和中祁连地块这3个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是一个新构造断陷湖,湖面面积4265.3km2,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内陆咸水湖”。
二、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必要性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所具有重大生态、社会和经济意义:一、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是世界著名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代表性、生物多样性以及特有性。
二、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器,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部蔓延的天然屏障,是高原高寒干旱地区重要的水汽源,它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也是保护青海省社会经济最发达的河湟谷地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三、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变化气温变化:环湖地区1958~2002年的45年间,气温呈上升趋势。
降水量变化: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对周围的农田、草场、道路及农牧民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草地生态退化四、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变化的原因4.1自然原因4.1.1区域气候的冷、暖干变化有关晚第四纪青海湖环境演化研究表明,虽然青海湖地区的古气候呈波动变化,但总体变化趋势趋于向冷干方向发展。
根据青海湖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树木年轮资料重建的历史时期气候资料序列,划分了流域近600年来气候的冷暖干湿期,并认为青海湖流域100年来的气候变化以暖偏干为主要趋势。
4.1.2入湖水量减少,湖水量长期负均衡现状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补给13.35亿,降水补给15.57亿,地下水补给4.01亿,总补给为34.93亿,湖区每年湖水蒸发量39.3亿,年均亏损4.37亿。
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措施
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措施
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湖泊水质管理。
通过加强河流入湖水的监测和治理,减少或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尤其是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保持青海湖水质的稳定和健康。
2. 加强湖岸带保护和恢复。
设立湿地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立湿地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控制开发建设对湖岸带的破坏,保护湿地植被和鸟类等物种的生存环境。
3. 限制捕捞和加强渔业管理。
制定合理的渔业参与计划和渔业管理政策,限制湖内捕捞量,禁止捕捞相关保护类水生生物,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加强渔业资源监测和巡查执法。
4.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科研。
建立完善的青海湖监测体系,加强对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监测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5. 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推动青海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同时,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和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对湖泊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6. 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湖泊保
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青海湖的氛围。
综上所述,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包括水质管理、湿地保护、渔业管理、生态环境监测、可持续发展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促进湖区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青海湖生态保护活动方案
保护青海湖生态保护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守护青海湖:湖光山色,你我共护”二、活动目的。
青海湖就像一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大地上,可这颗宝石现在有点“蒙尘”啦。
我们搞这个活动呢,就是要把这层“灰尘”擦掉,让青海湖重新焕发出它那迷人的光彩,让湖中的鱼儿能快乐地游,鸟儿能自在地飞,周边的草地能绿油油的。
三、活动主体。
全体热爱大自然、关心青海湖生态的小伙伴们,不管你是当地居民,还是外地来的游客,只要有心,都可以加入我们哦。
四、活动时间。
[具体日期],选择这个时间呢,是因为这个时候青海湖的天气比较适宜开展户外活动,而且这个季节很多生物都处于活跃期,我们可以更好地去保护它们。
五、活动地点。
青海湖周边地区,包括但不限于湖边的湿地、草原以及一些入湖河流的沿岸地带。
六、活动内容。
1. 垃圾大清扫。
分组行动,每组负责一片区域。
大家带上手套、垃圾袋,沿着湖边和周边道路把那些乱丢的塑料瓶、包装袋、废纸啥的统统捡起来。
想象一下,我们就像一群环保小卫士,把这些垃圾怪兽都消灭掉。
在清理垃圾的过程中,要是发现有比较大件或者难以处理的垃圾,及时联系当地的环保部门或者相关工作人员来帮忙。
2. 环保宣传小使者。
在青海湖周边的村庄、旅游景点设置宣传点。
咱们制作一些有趣的环保宣传手册,上面画着可爱的动物和美丽的青海湖风景,旁边写着简单易懂的环保小知识,比如“不要乱丢垃圾,青海湖会哭哦”之类的话。
小伙伴们穿上特制的环保T恤,上面印着保护青海湖的标语,主动向当地居民和游客宣传保护青海湖生态的重要性。
可以讲一些小故事,比如说因为湖水污染,湖里的湟鱼都没地方安家啦;或者因为草地被破坏,那些可爱的小羊都没草吃了。
设立一个小奖励机制,比如答对环保小知识问题的,可以得到一个小小的青海湖特色纪念品,像带有青海湖图案的钥匙链之类的,这样大家就更有兴趣参与啦。
3. 护鸟行动。
在鸟类栖息地周围设置一些简易的防护栏,防止游客或者家畜不小心闯入,打扰鸟儿们的生活。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义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义摘要从地貌与气候2个方面阐述了青海湖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介绍了其保护和治理的背景,并提出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义及必要性,以期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特征;背景;意义;必要性;青海湖流域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该区域由青海湖流域、茶卡盆地—共和盆地及都兰察汗乌苏—香日德地区3个部分组成。
青海湖流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重要自然地理单元,是连接西藏、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主要通道,也是沟通青海省南部、西部和东部地区的枢纽地带,流域周边地区所在的行政区域涉及海晏、刚察、共和、天俊、都兰、乌兰和贵南7个县,总面积52 721.3 km2。
主要自然景观是高山、草原、荒漠和湖泊,其中青海湖为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著名的内陆高原湿地水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辽阔的水体环境与人文、社会、历史交织所孕育出来的丰富自然资源和地方民族文化是国内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青藏高原整体生态变化的发展趋势,其变化对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东部湟水谷地、北部的祁连山地区以及南部江河源区均影响较大[1-3]。
1 自然环境特征1.1 地貌特征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位于秦岭、祁连山和柴达木盆地的结合部属于秦祁昆仑地槽褶皱区。
印支、盐山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产生了类型不同、规模不等的断裂系统和山脉,从而逐步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主要山脉有大阪山、日月山、大通山、青海南山以及相间的盆地。
区内最高海拔为大通山山顶,海拔4 300 m。
区内地貌类型多样,在山麓与平原交替地带有冲积洪积扇;湖岸周围分布由沙堤阶地;在湖边及低洼地带有沼泽地分布;在湖的西部和北部发育着三角洲、河漫滩及河流堆积阶地;湖的东部和北部有流动沙丘、固定沙地、半固定沙丘、沙地等,为大面积的风沙堆积区。
该区域包括了现代中山、冰原台地、中山、低山、冲积平原、滨海平原等。
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植 被 类 型 相 对 较 为 发育 , 而 温性 植 被 相 对 不 发 育 甚 至 处
于退 缩状 态 j 。植 被 覆 盖 在 空 间 上 呈 现 中 部 高 、 西 北 低
的分 布 特 点 。西 北 部 地 区 覆 盖情 况 属 于 中低 覆 盖 度 区 ; 中部 地 区覆 盖 情 况 属 于 中 高 、 高 覆盖 度区 ; 环 青 海 湖 区 除 东 北 部 属 于 中低 覆 盖 区 外 , 其 他部 分属 于中 高、 高 覆
3 8 . 3 3 。 , 东经 9 7 . 8 3 。 ~1 0 1 . 3 3 。 , l 是 我 国 第 一 大 内 陆 湖
泊, 也 是 我 国 最 大 的 咸 水 湖 。 青 海 湖 是 国 家 AAAAA 级 国 家 自然 景 区 , 流 域深处 内陆 , 属 典 型 的 高 寒 干 旱 大 陆性 气 候 , 青海湖流域面积 2 9 6 6 0 k m ,湖 面 海 拔 3 2 0 0 m, 湖 泊 形 状 近 似 向西 北 张 开 的 喇 叭 , 西宽 东窄 , 长 约1 0 9 k m, 南北 最 宽 为 6 5 k m, 最狭窄处约 2 0 k m, 年 平 均 气 温 一1 4 ~1 7 。 C, 平 均年降水 量为 3 4 0 mm ’ 。入 湖 的 河流有 4 O余 条 , 主要 有 布 哈河 、 巴戈 乌 兰 河 、 倒淌河等 ,
摘要 : 介 绍 了青 海 湖 流 域 植 被 及 其 动 态 变 化 、 湿地现 状 、 水 污 染情 况 、 水 位 变化 等 生 态 环 境 现 状 , 指 出 了 青
海 湖 生 态 环境 中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针 对 青 海 湖 生 态 环 境 现 状 , 提 出 了保 护 和 改 善 青 海 湖 流 域 生 态 环 境 的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
它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和自然爱好者。
本文将介绍青海湖的地理特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其造成的影响。
青海湖位于三江源地区,海拔高度超过3000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湖泊。
它的周长约为360公里,湖面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
水深可达30米,湖水清澈见底,被誉为“明珠”。
青海湖湖水主要来自河流和融雪,其中最主要的河流是唐古拉山脉融雪形成的三条源于青海湖周围的河流。
在寒冷的冬季,湖面上覆盖着厚厚的冰层,而在夏季,冰层融化成清凉的湖水。
湖区的气候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低于10摄氏度。
青海湖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被誉为“高原明珠”。
湖岸边植被茂密,有大片的芦苇草地和沼泽湿地。
这里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吸引了大量的候鸟来此繁衍生息。
每年夏季,成千上万只候鸟从南方飞来,在青海湖周围筑巢产卵。
其中最知名的是黑头儿鸭和红嘴鸥。
青海湖还是许多动物的乐园。
湖中的鱼类包括青海湖鳕和青海湖裸鲤等。
此外,盐生动物也在湖滨地区繁衍生息。
大羚羊和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在草原上自由穿梭。
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持这些珍稀动物的生命周期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青海湖的生态系统正面临严重威胁。
过度捕捞导致湖中鱼类种群减少,给当地渔民的生计造成了困扰。
过度放牧和草原开发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漠化的进程。
此外,旅游业的发展也给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监管,严格限制渔业捕捞的数量和方式。
在湖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禁止过度放牧和濒危物种的狩猎。
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政府还鼓励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提供就业机会,减少對湖區生態的衝擊。
总之,青海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但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青海湖的生态系统正面临严重威胁。
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青海湖位于我国青海省,在中国西北部的高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青海湖流域是一个生态系统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其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青海湖流域的地理特点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流域总面积约为297,000平方公里,是一个大型的高原盆地。
流域内有青海湖,以及若干条重要的河流,如黑河、洛家滩河等。
流域地势起伏,气候多样,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由于流域地势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加剧。
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如干旱和洪涝,也影响着流域的生态系统平衡。
另外,流域内农业生产、工业开发等人类活动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三、保护策略与措施为了保护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政府和学界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与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湖泊生态补水工程,增加湖泊水量,改善湖泊的水质。
其次,加强土地保护与治理,采取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减缓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另外,也加强了环境监测和科研力量,及时掌握流域内生态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生态旅游的发展为了推动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政府还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青海湖被誉为“高原明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政府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引导游客遵守环境保护规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将旅游收益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五、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未来,需要继续加强监测研究,了解生态系统内各个环节的变化与相互作用,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推动整个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综合保护。
六、结语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土地治理、环境监测和开展生态旅游等多种措施,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有望得到保护和修复。
青海湖流域水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
青海湖流域水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刁玉美【摘要】Due to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problems emerge in Qinghai Lake such as water level drop, mineralization rise and water ecology deterioration, etc. , which threat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ake region and nearby area. The water resources quality situation of Qinghai Lake is introduced;the eutrophication of the lake and the up-to-standard situ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water function zone are evaluated and the major pollution sources in the lake region are determined.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to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lake region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the promoting pollution receiving limitation system in water function zone,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reating sewage of cit-ies and towns and perfecting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 network.%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出现水位下降、湖水矿化度升高、水生态恶化等问题,给湖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带来威胁。
青海湖的文案
青海湖的文案概述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中国四大内陆湖之一。
青海湖周围的自然环境优美,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片净土”。
本文将深入探讨青海湖的地理特点、环境保护、旅游资源以及当地的民俗文化等方面。
地理特点1.高原湖泊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300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之一。
由于地处高原,青海湖的水域面积和水体蓄积量较大,湖中水质纯净,并且湖水呈蓝绿色,非常美丽。
2.湖区生态青海湖周围山岭起伏,湿地和沼泽遍布,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湖区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有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和繁殖,是鸟类爱好者的天堂。
3.四季风光青海湖四季分明,展现了不同的美景。
春季,湖边的草地上鲜花盛开,与湖水融为一体,景色如诗如画。
夏季,清澈的湖水和蔚蓝的天空在阳光下闪耀,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秋季,湖水与周围的秋叶交相辉映,景色迷人。
冬季,湖的周围被白雪覆盖,如同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
环境保护1.生态保护由于青海湖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加大了湖泊和周边地区的治理力度,禁止过度捕鱼和乱砍滥伐等行为,保护了湖区的生物多样性。
2.水质保护青海湖的水质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湖区生态的重要因素。
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水质监测和保护措施,控制了湖区的水污染,保证了湖水的清澈和纯净。
3.可持续发展青海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湖区环境的根本保障。
政府与当地居民合作,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减少了对湖区资源的过度开发。
旅游资源1.湖上之旅青海湖的周边有多个观景点,游客可以选择乘船游览湖上,欣赏湖光山色。
湖上船只设施完善,游客可在湖上观看美丽的湖景,近距离欣赏湖区的生态。
2.湖边之行青海湖的湖边风光秀丽,湖光山色构成了美丽的画卷。
游客可以在湖边散步、骑行或者野餐,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环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特色产业创新研究
收 稿 日期 :0 8— 9一 1 20 0 O
湖 地 区也 遭 到了野 蛮 性 开发 , 生 态 环境 与 经 济发 使 展 之 间形 成 了尖锐矛 盾 : ( ) 一 青海 湖及 其 流 域 生 态环 境 急 剧 恶化 。 自
2 世纪 5 年代至 9 O O 0年代 的 4次大开荒, 开垦草原
VoL. 5 NO. 3 2
Ap . 0 9 r20
环 青海 湖 地 区生态 环 境 保 护 与特 色产 业创 新 研 究
梅 端 智
( 海 民族 学 院 , 青 青海 西宁 80 0 ) 10 7
摘 要: 环青海湖地 区生态价值的重要性、 特殊性决 定 了在保 护生 态环境 的前提 下, 行科 学规 划、 进 合理 布局 , 到在保 做
和哺乳 动物 的数量则 减 少 4 % ! 自然 资源 的大量 5
虫害 防治 102 3 .4万 公 顷 , 漠化 土 地 治 理 3 9 沙 .4万 公顷 , 生态 保 护林 建 设 34 .4万 公 顷 , 土 保持 工 程 水 营造灌 木林 0 2万公 顷 及修建 沟头 防护设 施 5 . 0处 ,
背 井离 乡 , 为生态 难 民。在经 济利益 驱使下 , 成 青海
处等 , 农村能 源建设 太 阳房 56幢 , 工增雨 基础 设 5 人
施和 生态 监测 体 系 建设。该规 划估 算 总 投资 为 l.7 56 亿元 , 中纳入 已有投 资渠 道实施 的工 程投 资 其
71 元 , .5亿 国家安 排专项 投 资实施 的工程 投 资 8 5 .2 亿元 。 规划 的实施 对青 海 湖 地 区生 态 环 境 的恢 复 和保护 、 建设 生态 文明 、 实施生 态立 省战 略具有 重要
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报告
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考察报告摘要: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特殊,环青海湖区域对于该生态系统的维持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在对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湖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现状恶化之因及其危害,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
关键字:青海湖;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1.青海湖自然状况介绍1.1概况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东部,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最深处达38米,湖泊的集水面积约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
比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要大近450多平方公里。
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
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侧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
青海湖流域总面积为29778平方公里,现辖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县和刚察县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有20个乡(镇),6个国有农牧场。
据2006年底统计,湖区内有汉、藏、蒙古、回、土、撒拉等民族共10.28万人,少数民族占70%,其中农牧业人口7.85万人,非农牧人口2.4万(含城镇1.89万人),人口密度为3.05人/平方公里。
1.2气象状况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1.2.1光照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
年辐射总量在171.461千卡/平方厘米·年-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1.2.2气温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 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和-33.4℃。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名胜之一。
它以它广阔的湖泊面积、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迷人的风景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青海湖的地理特点、生态保护措施以及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一、地理特点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高原腹地,是一个椭圆形的自然湖泊。
湖泊面积约有4400平方公里,湖泊平均水深约为20余米。
青海湖被群山环绕,水域清澈见底,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被誉为“天地碧水”。
青海湖年平均气温低,阳光充足,降水稀少。
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青海湖的水质纯净,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湖泊周边还分布着草原和湿地,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
二、生态保护措施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对于保护青海湖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青海湖的水质和生态系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湖泊周边的环境保护工作。
政府划定了青海湖保护区,严禁在保护区内进行旅游开发和工业活动。
同时,加强了湖泊周边的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工作,减少了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程度。
其次,严格控制了青海湖的水资源开发。
政府对湖泊水资源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确保了湖泊的水量和水质充足。
还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用水和工业排污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以减少对湖泊生态的影响。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湖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设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了湖区的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
同时,加强了对湖区的巡逻和管理力度,打击非法捕捞和非法猎捕行为,保护了湖区的生态安全。
三、对当地人民的影响青海湖对当地人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青海湖湖泊水资源丰富,为周边地区的农业用水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青海湖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游客们来到青海湖,欣赏湖泊的美丽风景,体验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
青海湖还对当地的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青海湖环境破坏与保护
02
青海湖环境现状
水质污染
工业废水排放
随着周边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大 量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 青海湖,导致湖水中的有害物质 含量上升,严重威胁湖内生态平
衡。
农业面源污染
周边农业区的农药、化肥等化学 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进 入青海湖,引发湖水富营养化, 加速藻类繁殖,进而导致水质恶
化。
旅游活动污染
公众参与: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青海湖环保志愿服务 活动,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环保格局。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是实现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 的重要社会基础。未来,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宣传普及: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青 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公众 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THANKS
感谢观看
青海湖作为著名旅游景区,游客 数量逐年增加,部分游客乱扔垃 圾,游船等旅游设施也排放一定 量的废水,对湖水水质造成一定
影响。
生态破坏
鱼类资源减少
由于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原因 ,青海湖内鱼类资源日益减少,
部分鱼类已濒临灭绝。
鸟类栖息地受损
青海湖是多种候鸟的重要迁徙通道 和栖息地,但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 破坏使部分鸟类栖息地丧失,威胁 鸟类生存。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 进技术和理念,共同推动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搭建科研平台:建立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的科研平台,汇聚国内外优 秀科研力量,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在中小学和高校开展环保教育,培 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水生生物保护
加强对水生生物的保护 和繁育研究,恢复湖泊 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 定性。
青海湖生态保护对策建议
青海湖生态保护对策建议摘要青海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于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青海湖湖面萎缩、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治理的措施应以政府为主导,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从自然、经济、社会各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生态环境;治理措施;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北纬36°15′~37°20′,东经99°02′~100°59′,东西长,南北宽,略呈椭圆形。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区不仅是国家重点保护湿地和珍稀鸟类、鱼类等自然景观保护区,同时又是高原湖泊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典型地区。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草地退化日趋严重,青海湖裸鲤资源锐减,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地环境恶化。
1青海湖资源现状及问题1.1水位下降,湖面萎缩由于受暖干化气候的影响,近100年来,青海湖地区年降雨量、入湖水量出现下降趋势,而蒸发量则呈现上升趋势,造成湖水入不敷出。
从1908~1959年,51a间湖水水位下降了8.45m,平均每年下降0.165 7m,蓄水量减少409.0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减少8.02亿立方米;从1959~2004年,45a间水位下降3.78m,平均每年下降0.084m,蓄水量减少178.6亿立方米,每年平均减少3.97亿立方米,湖面面积缩小362.3 km2,年均缩小8.05km2 [1]。
由此可知,近100年来,青海湖水位总体下降12.23m,平均每年下降约0.122 3m,蓄水量减少587.6亿立方米,年均减少5.876亿立方米。
目前,湖面面积4 186km2,湖水海拔3 192.77m。
青海湖蓄水量约为690.7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6.85m[2],如果按照以往的下降速度,可以预见,再过100a青海湖将干枯。
此外,由于湖水下降造成湖面退缩、湖底凸现,青海湖相继分离出尕海、新尕海、海晏湾和耳海4个子湖,最终形成了四小湖伴一大湖的格局。
青海湖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环 境保 护委 员会 。19 92年 , 合 国教科 文组织 把 游发 展 的重要 基地 ,在 全省 经济 社会 发展 中具 有 联
青 海湖 列入 《 于特别 是作 为水 禽栖 息地 的国际 举 足 轻重 的作用 。 区 的生态环 境 问题 自 2 纪 关 湖 0世
重 要湿地 ( 拉姆 萨) 约》 使青 海湖成 为 青藏 高原 8 公 , 0年代 就 已引起社 会 各 界 的高度 重 视 ,从地 质 、
sr dn atad teQ nhiLk , wt te ipr n oeo a t n g t clg a bl c n teQnh i ie pe iges r, h iga ae i h m ot tr fm i a i h eo i l a ne i h iga Tbt a w h a l n in e oc a -
一
青海 湖是 人类 在青 藏 高原活 动较 早 的地 区之
,
古 为羌地 , 是联结 青藏和 我 国最早 的八 大鸟类 自然 保护 区之 一 。早 与交 通要道 , 其经 济 、 文化 在历 史上 曾辉煌 一 时。 在 18 9 6年 7月 , 海省政 府就 成立 了青 海湖生 态 新 中国成立 后 , 青 青海 湖 区成 为 青海畜 牧 、 农业 、 旅
.
c u e fi c l gc ld troa in a d p o o e r c c l a u e o e c mp e e sv r ame to e rgo . a s so se o o i a e eir t n r p s sp a f a t o i me s rs frt o rh n ie t t n ft e in h e h
I 中图 分 类 号 J0 15 F 6 . ; 3 1 【 献标 识码 】 【 章 编 号 】6 4— 8 8 2 1 )4—0 6 F 6 . ;0 2 2 X 2 文 A 文 17 6 4 (0 0 0 0 8—1 0
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考察报告
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考察报告青海湖区是青海省畜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全省牧区牧业人口的24%,牧区草食牲畜的29%集中在这一地区。
但近十多年来,由于超载过牧和大面积开垦草场,该区域草地退化严重。
据统计,中度以上退草地面积为65.67万公顷,占该区域草地面积的34.90%,鼠虫害成灾面积76.89万公顷,占该区域草地面积的40.86%。
土地沙漠化速度日益加剧,据2000年的TM卫星遥感图解译测算,目前各类沙漠化土地面积12.48万公顷,其中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达5.0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72%;强烈发展沙漠化土地面积1.15万公顷,占0.39%;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土地面积1.60万公顷,占0.54%;潜在沙漠化土地4.64万公顷,占1.56%。
与198年7.565万公顷沙漠化土地相比,14年间沙漠化面积扩大了4.915万公顷,平均每年以35.07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而且沙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年扩展速率约为4.63%。
同时由于气候变暖,干早少雨,使湖面水位下降1959-1998年,青海湖水位下降了3.39米,平均以每年85厘米的速度下降。
作为青海省旅游业王冠的青海湖,正遭受着草场退化、沙化的严重威胁,使得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鸟岛地区草场重度退化面积达5.73万公顷,特别是鸟岛地区以角乌曲为中心的沙化带呈扇形向四周推进,平均流沙厚度14厘米,部分地区已形成“新月型”沙丘,受害面积约0.8万公顷。
原来水草丰美的优良牧场已不复存在,风光秀美的鸟岛地区正面临着全面沙化的威胁。
青海湖鸟岛是鸟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由于周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鸟岛连陆,成为沙丘状半岛,鸟类栖息环境明显恶化。
青海湖渔业资源减少,珍稀野生动物普氏原羚数量锐减,成为极度濒危的物种。
生态环境发展趋势近百年来湖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在这种气候环境变化的总体特征下,导致湖水位下降,湖面萎缩,湖底沉沙裸露,加之人类活动因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如破坏植被、开垦草地、过度放牧等加剧了湖区沙漠化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湖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作者:马生林来源:《鄱阳湖学刊》2010年第04期[摘要]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阻隔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以其在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特殊的生态价值和独特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本文针对目前青海湖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了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由此提出了切实可行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治理对策。
[关键词]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中图分类号]F061.5;F062.2;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48(2010)04-0068-10[作者简介]马生林(1959—),男,回族,青海祁连人,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西部生态环保与资源开发研究。
(青海西宁81000)[收稿日期]2010-06-08Study on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Qinghai Lake Region■MA Sheng-linAbstract: As the largest inland salt water lake in China and the natural barrier to stop the desertification in Western China spreading eastward, the Qinghai Lake, with the important role of maintaining the ecological balance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specific ecological values and unique tourism resources, becomes a highlight all over the world. On the basis of the unique ecological status of the Qinghai Lake, in view of a series of current problems in this reg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its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and proposes practical measures for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he region.Key words: Qinghai Lake;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cological economic闻名遐迩的青海湖既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湖泊,又是全球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和我国最早的八大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
早在1986年7月,青海省政府就成立了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青海湖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拉姆萨)公约》,使青海湖成为青藏高原重要的飞禽栖息、繁殖、迁徙的中转站和生态环境最宝贵的国际七大著名湿地之一。
1997年,国务院又将其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是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古为羌地,是联结青藏和青海东部的经济纽带与交通要道,其经济、文化在历史上曾辉煌一时。
新中国成立后,青海湖区成为青海畜牧、农业、旅游发展的重要基地,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湖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从地质、水文、气象、生物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为治理湖区生态积累了许多资料,同时为当前和今后湖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必须深入研究的迫切问题。
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具有原始、敏感、脆弱三大特点,这里90%以上的农牧民是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他们特有的环保意识,如保护野生动植物、祭海等行为在一定意义上延续了原始生态,其功效至今还在不断显现。
但近40年来,围绕湖水持续下降这一突出问题,青海湖成为全国耳熟能详的特级生态告急区之一。
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脍炙人口的草原金曲是对昔日青海湖美丽富饶景象的由衷赞美,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被誉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心脏”的青海湖,因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的双重压力,恶化趋势日益加剧。
气候干旱,湖水下降,草地沙化,野生动植物资源受损严重,湖面比100年前缩小10%,可谓危机四伏,对整个青藏高原以及我国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对青海湖区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研究和治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明确治理好青海湖的生态环境不仅具有实际的经济社会价值,更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地球只有一个青海湖,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好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职责和义务,也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一、青海湖区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一)自然因素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自然因素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条件。
随着青藏高原气候的变暖,接踵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干旱少雨、水位下降、湖体萎缩、沙源扩大、草原沙化、沼泽干枯、鸟岛连陆、植被减少、沙尘暴肆虐等方面。
1.湖泊水位持续下降青海湖早期曾是外泄湖,水位不高,容量很小,中更新世闭塞,全新世初期进入最盛时期,湖水面积达到8500平方公里,容量7000多亿立方米。
在漫长的地质演变和气候变化中,其水位虽说呈波浪式升降处于不稳定状态,但总的趋势是下降大于上升,尤其是近120多年来,水位只下不上,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危机。
入湖水量对青海湖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水量的减少,不仅对湟鱼和各种鸟类的生存繁衍带来直接威胁,而且会影响整个青海湖区乃至青藏高原和西部大环境的生态平衡。
2.湖水矿化度不断增加(1)含盐度上升。
青海湖含盐度上升,除湖区因气候干燥导致单向浓缩的原因外,还在于其位于青海、西藏、内蒙、新疆最为丰富的古盐带上,尤其与湖西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盐带接壤,正好处于丰盐区,所以每年由环湖河川径流带入湖中的盐类有74万吨(其中氯化纳25.6万吨,钙镁碳酸盐29万吨,其他含盐物19.4万吨),地下径流每年注入湖水的含盐量为43万吨(其中钙镁碳酸盐13.8万吨),以上每年带入湖水中的总盐量为117万吨(其中碳酸盐42.8万吨,占入湖总盐量的36.58%),即相当于每天有五六百辆5吨汽车向湖中倒盐。
目前,尕海湖的矿化度已达45.15克/升,是造成湖中鱼类及其他微生物绝迹的见证。
整个青海湖内的矿化度也接近15克/升。
如果今后50年内几大补给河流继续断流甚至干枯的话,湖中矿化度至少要达到25克/升。
到那时,不要说现在湖中的湟鱼难以成活,就连其他微生物也难以生存,青海湖会成为毫无生机的强矿化度的“盐湖”,这将是因入湖水量逐年减少而出现的必然趋势。
(2)碱度越来越高。
青海湖水碱度不断升高,是十分严重而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
由于在强碱性湖水中,生物细胞蛋白质易溶解,从而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当pH=9.5时,水质已偏强碱性,浮游生物不能生长,就是鱼类也不能存活。
3.湖底沉积物增加自第四纪以来,青海湖底地质演变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250万年来的沉积物与化学沉积情况都在不断变化和增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湖区河川及地下径流补给水中含有大量钙、镁、碳酸盐类,每年以40多万吨入湖。
青海湖在全新世时沉积物约有13米,此层沉积物中钙碳酸盐的含量达30~40%。
以氯为基础,推算钙镁碳酸盐的沉积至少8亿吨以上,难怪湖底沉积物比黑海和里海多。
第二,环湖流入湖中的泥沙,每年至少80万吨以上。
第三,湖区水土流失和每年有50多天的沙尘暴天气,将大量表层沃土吹入湖中,形成湖底淤泥。
第四,生物遗体和人为垃圾积累越来越多。
以上四个方面使湖底沉积物每年以1.6厘米的速度增高。
4.鸟岛成为半岛,致使鸟类大量迁徙青海湖有座驰名中外的鸟岛,是我国首批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岛由蛋岛、鸬鹚岛和沙岛组成,位于湖西北部,面积0.8平方公里,是鸬鹚、斑头雁、大天鹅、棕头鸥、绿翅鸭、绿头鸭、鹊鸭、红嘴潜鸭、罗纹鸭、灰鹤、蓑羽鹤、大白鹭、黑颈鹤等飞禽的世界。
每年初夏,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一带的160多种候鸟云集此地进行繁殖,直到深秋带着幼鸟离去。
30余万只鸟儿飞翔时遮天蔽日,鸣叫声淹没涛声,所以有“鸟的王国”之称。
但如今的鸟岛已经与陆地相连,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1)自然环境的变迁。
鸟岛连陆的原因很多,除湖水下降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布哈河改道。
据地质遥感资料显示,近30年来,布哈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湖中延伸6公里,湖水退缩200多米。
现除南部临水外,其余三面湖底全部裸露,与陆地完全连成一片,成为湖岸上1.5万亩的一个沙区,人畜沿东北面鸬鹚聚居的海西山可直接上岛。
湖区多西北风,有时每年8级以上大风50次左右,致使沙丘随风不断向湖内侵伸。
1977年鸟岛管理部门为防止野兽和牲畜进入,岛内围起来的1万多亩1.8米高的铁丝网内基本没有沙丘,但如今1000多亩荒滩上有100多个近2米高的沙丘,原先的铁丝网几乎全埋,人畜自由进出。
特别是鸬鹚岛北侧更为严重,过去不计其数的鸟儿云集湖面的壮观景象已不存在。
(2)人为干扰。
1978年前鸟岛还是孤岛时,因水上交通限制,乘船去岛上的人数有限,按时来此繁殖的斑头雁、棕头鸥等仍很多。
现在虽修了观鸟厅,可离鸟群太近,年均有近60多万人(次)来此参观,喧哗声、噪声等此起彼伏,鸟儿没有宁静的孵化环境,直接影响它们的生存安全,只好离开这里到海心山、三块石、大小泉湾避静之处繁殖,或带幼鸟到其他地方,但即使这样也难逃人为破坏。
5.湿地面积逐渐减少青海湖区的湿地主要分布于湖滨三角洲及河流两侧的低洼带,面积较大的有卜加湾、甘子河、泉吉河等地。
50年前有60多处、1200多平方公里,现仅有20余处、781.41平方公里。
如1956年沙柳河口的湿地面积有50平方公里,至1986年缩至20平方公里,年均减少1平方公里,目前几乎全部干枯。
6.沙尘暴灾害加剧历史上,环湖几大河流域曾是森林茂密、郁郁葱葱的秀美山川,后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为沙尘暴肆虐提供了条件,使这里的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其危害也越来越大。
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湖区沙尘暴天气409次;70年代6级以上大风天气540次,强沙尘暴天气164次;80年代后其次数和强度逐年增加,受损加重。
逐年堆积的风沙已对青藏铁路和刚察、海晏、湟源等县城构成威胁。
究以上原因,中国林业科学院马文元教授说:“青海湖区的植被都是史前时期的地质产物,沙区裸露、植被稀少,只有很少的天然耐早植物,是极其宝贵的生态‘卫士’,一旦破坏是毁灭性的,那么这里的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导致的后果就不堪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