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眼与视觉》教案
“眼与视觉”的教学设计
眼与视觉”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以及患近视与远视及其矫正方法。
本节课以“反射弧”为基础, 阐述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中产生视觉, 视觉的形成与眼球的结构有关。
2学情分析“眼睛”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原理或物理学中的透镜成像的原理, 去分析眼球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 ①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②理解视觉形成的基本过程;③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的卫生保健知识。
⑵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识别眼球各部分名称, 思考其功能与相适的特点,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教学难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直接通过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的实验活动, 进行问题设疑引2.借助图示资料,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探讨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3.引导学生归纳小结眼球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四、课前准备眼球的结构摸型、挂图、多媒体展示、实物投影五、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天气变化图和人吃饭的图片, 设问: ①人是靠什么器官发现了天气突然变化的?②人吃饭的情景使你感到了什么?让学生议一议,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见解,引出感知外界信息主要器官一一眼睛。
2讲解眼球的结构利用实物投影片出示眼球的结构的剖面图, 让学生观察一会, 然后设疑提问:①眼球分哪两个部分?②第一部分有几层?各层叫什么名称?它们的特点怎样?功能和作用如何?③第2部分包括哪些物质?各起什么作用孑④眼球周围还有哪些附属结构?让学生分析相互讨论,得出每一个问题的结论, 然后由教师进行归纳小结。
.讲解视觉的形成利用多媒体展示视觉形成的动态过程,教师讲述:眼肌的伸缩产生眼球运动,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内部时, 经过哪些结构?让学生分析作答后, 再将多媒体的投影展示( 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 进一步设问: ①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会产生什么?(回答: 产生神经冲动)②神经冲动通过什么结构传到大脑皮层?(回答: 视神经)③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什么中枢?(回答:视觉中枢)然后, 指出产生视觉的关键的4个步骤:①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
初中生物_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时一)——眼与视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时一)——眼与视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3.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4.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5.能够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法构建“眼与视觉”的生物学基本核心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视觉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1.理解视网膜成倒像的原因。
2.描述晶状体曲度的调节与看清远处近处物体间的关系。
3.了解睫状体平滑肌如何调节晶状体曲度。
教学方法1.教学设计总体采用了问题形式,步步设问,引导学生探究视觉形成及的原因;2.利用眼球解剖模型引领学生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3.通过多媒体辅助学生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及近视的成因;4.通过牛眼视网膜成像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呈现一倒像;5.利用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凸透镜成像原理和眼球的晶状体成像原理,从而理解视觉的形成与晶状体的调节作用的关系;6.通过展示小资料的形式了解近视矫正原理;7.利用手电筒课堂观察瞳孔在明、暗环境中的变化。
教师准备:1.阅读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兴趣点、能力点、知识点及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制作能充分说明问题的多媒体课件;2.眼球的结构模型;3.视网膜成像实验视频、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动画;4.手电筒。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2.收集有关近视眼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躲猫猫”的游戏吗?【生】玩过。
【师】“躲猫猫”的游戏伴随着许多人度过了愉快的童年。
请看这幅图片:(幻灯片展示:图片)图中蒙住眼睛的小朋友想要快速抓住另外一个小朋友,而其他的小朋友则要灵敏地躲避,防止被抓住。
这既锻炼了孩子正确的判断力,又锻炼了孩子灵敏的反应能力,对将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生物眼和视觉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眼和视觉教案设计
适用对象:初中生物学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和成像过程;
3. 理解人类视觉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
1. 人眼的结构和功能;
2. 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和成像;
3. 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
4. 光信号在大脑中的处理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介绍人眼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 讲解人眼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角膜、水晶体、虹膜、视网膜等部位的作用;
3. 利用图片展示人眼的结构,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了解;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5. 布置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1. 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人眼结构的掌握情况;
2. 讲解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和成像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事物;
3. 讲解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解释视觉感知的原理;
4. 利用实验或模型演示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和成像过程;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并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馈:
1. 课后布置相关习题或实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留出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讨论;
3. 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教学资源:图片、实验器材等
教学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掌握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备注:本教案为初步设计,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6.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眼和视觉》的教学设计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眼和视觉》的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1.重要概念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
2.具体内容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3.活动建议调查班级学生的近视率,分析其原因。
二、学情分析有利因素:学生通过对人体各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观察认识人体结构的基本技能和同类知识的学习技巧;学生已学习了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对理解视觉的形成做了铺垫。
不利因素:“凸透镜成像原理”等物理知识学生还没有学习,理解眼球成像较为困难。
三、教学目标1.说出眼的结构和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3.通过同桌观察眼睛、观察眼球模型和凸透镜成像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实验,团结协作的能力。
4.通过认识眼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理念。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解决策略:通过观察眼球模型,拆装眼球活动,以及媒体资源的使用,再结合授课助手和智慧教室的各种授课工具,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眼的结构及其功能。
2.教学难点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和视觉的形成。
解决策略:学生理解眼球成像比较困难,借用“凸透镜成像”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认识,然后再结合自己神经调节的知识,视觉的形成就容易理解了。
五、实验器材教师准备:教学助手备课课件、光具座一套、眼球模型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六、教学流程图眼和视觉一、眼的结构二、视觉的形成九、课后作业调查本班、或本年级的学生近视情况。
十、本节课的亮点1.课前活动、课堂自助与合作学习、多种评价形式(小竞赛、视频配音、达标检测)等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2.教学助手备课,充分利用云平台的各种资源和教学助手里的备课工具,巧妙地解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上课时结合云校家的计时器、随堂直播、随机挑人等各种工具,有效实现了师生交互、学生互动等课堂效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工具和数字化资源。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神经调节学习的第一节,本届重点是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但本节不能完全解决视觉产生的机理问题。
本节知识非常贴近生活,近视及其预防知识能很好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用眼习惯。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学目标如下:(一)通过学习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概述视觉的形成,树立结构与功能观;(二)通过观察、动手、交流等,探讨眼的活动规律,培养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三)通过分析近视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二)教学难点听觉的形成和近视的原因四、设计思路本节内容虽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并不是很清楚,内容也较为抽象,因此本节课借助形象的图片、模型和视频,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同时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方式,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整体构建问题链,从初步浅识眼球、了解感知眼球再到深入剖析眼球,紧接着分析视觉的形成,层层推进,引领学生思维发展,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好眼球模型、聚光手电筒等教学用具。
(二)潜伏训练:品“古诗”识“感觉”。
教师:精心挑选体现人体五种感觉古诗词或结合学生生活编写诗词,让学生从诗歌中去体会人体的五种感觉。
引导学生分析人的各种感觉,同时强调视觉的是人获取信息用的最多的感觉,过渡到新知识学习。
学生:认真品味诗词的意思,领会诗词中所体现的人的各种感觉。
(三)观察互动:观察同桌的眼,初步浅识眼球。
教师:多媒体呈现眼的图片,引导学生相互观察同桌的眼,说出眼的一些结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眼是由眼球和眼的附属结构构成,让学生明确眼和眼球的区别。
接着呈现眼球的结构图,让学生清晰眼球的轮廓,同时告知眼球的组成。
学生:认真观察同桌的眼,根据生活常识说出眼的一些结构,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眼和眼球的区别,并加深对眼球的认识。
眼和视觉的教案
眼和视觉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眼和视觉教案目标:1. 学习和理解人类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探索视觉如何与其他感官交互,帮助我们感知和理解世界。
3. 提高学生对保护眼睛的重要性的认识。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探索眼睛和视觉,了解人类眼睛是如何工作的以及视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多重要。
”- 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眼睛的作用是什么?视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2. 知识传授(15分钟)- 讲解人类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 使用图示或实物来说明眼睛内部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 解释光线是如何进入眼睛,如何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中解读成图像的过程。
3. 探索视觉(20分钟)-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派一名学生作为“视觉探索者”。
- 每组给予一些简单的视觉任务,如找出教室中隐藏的物体、读取遥远黑板上的字等。
- “视觉探索者”记录所见和感受,其他小组成员提供帮助和支持。
- 分享探索结果,讨论视觉在这些任务中的重要性,以及感知任务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其他感官。
4. 眼睛保护(10分钟)- 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避免对视觉造成伤害。
- 讨论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和不当使用电子设备对眼睛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如定期休息眼睛、保持正确的姿势等。
5. 总结与评估(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关于眼睛和视觉的重要知识点。
- 给学生一份简短的测验,测试他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疑惑,以便进一步讨论和解答。
教案扩展活动:- 邀请一位专业眼科医生或视觉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问答活动。
- 学生可以设计展板或海报,介绍人类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 视频观看:与学生一起观看与眼睛和视觉相关的科学实验或记录片。
教案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以确保其理解和参与度。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眼与视觉》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节的教学是全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 教材分析
可为后面的教学做一良好的铺垫。
教学重点:
描述眼球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
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生
物学知识,构建生物学基本核心概念。
知识与技能:
知识)
5.为学生提供相关网址,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拓展知识)
一、情景导入:
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
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小结。(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互动一: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的器官
1.刚才我们对“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感知有什
然后通过眼球模型,分析眼球的结构,并说出每一部分
结构的功能。(交流展示) 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地学习了解眼球的 结构、功能。(解决问题)
教师实时纠正,小结。 互动三:视觉的形成过程 1.请大家根据眼球的结构分析:光线从外界进入眼 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怎样的?(结合课本内容及插 图。) 教师强调: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是晶状体玻璃体, 成像的部位是视网膜,成的像是倒像 2.视网膜上成像后我们就看到物像了吗?我们实 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吗?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讲解: 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还要把图像信息通过 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了视 觉。 3.有一个人眼睛失明了,你能帮他分析分析可能有 哪些原因吗? 4、.观察课本插图:猫的瞳孔大小的调节,你能发 现什么规律?人也会有这种变化吗?请你设计一个实 验来探究一下。
眼与视觉学案
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眼与视觉的形成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1.1.1说出眼球附属结构和功能,概述眼球的结构以及与视觉形成的关系。
1.1.2理解眼球的成像过程,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1.1.3描述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方法。
1.2水平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验水平、观察水平和思维水平。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2.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2.2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方法教学难点3.1眼球的成像过程3.2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一、自主学习眼与视觉(一)、观察眼的结构学法建议:读图“眼的结构示意图”并和同桌同学互相观察眼睛讨论回答1、人体观察事物获取外界信息和形成视觉的重要器官是。
2、眼由和组成,其中是眼的主要结构。
3、眼的附属结构对眼球具有作用,如分泌的眼泪具有杀菌和润滑眼球的作用;能分泌黏液,润滑眼球。
4、眼球的附属结构包括、、、、等。
5、沙眼是因为眼睑内面的感染了沙眼衣原体(一类微生物)而引起的。
学法建议阅读“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及信息库1、眼球外层前端透明的膜叫,光线首先通过它进入眼球,它也是人体捐献的器官之一。
2、是光线进入眼球内部的通道,能随光线的强弱调整大小,它位于眼球的中央。
3、透明且富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的是。
白色坚固,具有保护眼球内部结构作用的是。
4、眼球中含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它能够感受光的刺激,产生,与形成相关的信息。
5、在眼球的结构中,与视觉形成相关的主要结构、、、和。
外界的光线必须先后通过→房水→虹膜()→晶状体→→视网膜。
(二)、模拟眼球成像的过程学法建议理解实验的材料用具,并动手做一做1、把一支蜡烛放在双凸透镜的一侧点燃,另一侧竖立白纸板。
然后,移动蜡烛、白纸板,使它们处在适当位置,这时看到白纸板上出现清晰的(正,倒)像。
接着,使蜡烛、透镜、白纸板的位置固定不变,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看到蜡烛所成的像。
初中眼和视觉优秀教案
教案:《初中眼和视觉》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2. 学会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视觉的形成过程。
3. 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眼球结构图、视觉形成过程图。
2. 视频素材:眼球动画演示。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眼睛的了解,分享自己平时的护眼经验。
2. 提问:你们知道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吗?视觉是如何形成的?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
2. 通过图片和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3. 提问: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物体?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光线是如何传递的?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眼睛,预防近视?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总结保护眼睛的方法,如: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定期检查视力、合理用眼等。
四、实践环节(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特点和差异。
2. 学生互相分享观察心得,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眼睛的结构、功能和视觉形成过程。
2. 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眼球结构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2. 撰写一篇关于保护眼睛的短文,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视觉的形成过程。
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和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在课后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提高课堂活力。
眼和视觉 教案正式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一课时眼和视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眼球的结构、主要功能和视觉产生的过程。
2.能力目标: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3.德育目标: 爱护眼睛
教学重点:
1. 眼球的结构
2. 视觉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
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新课:
一、研: 小组合作探究.
探点1:眼球是由什么组成的?
探点2:.眼球的基本结构有哪些?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组长负责) 探点3:眼球壁包括什么? 内容物包括什么?
探点4:简单说出眼球各个结构的基本功能.
二、考:
1: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两部分?
2: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怎样的?
三、讨:
1:视觉是怎么形成的?
2:观察课本4-49图:猫的瞳孔大小的调节,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人也会有这种变化吗?请学生们做下面实验来探究一下。
(1):先观察一位同学的瞳孔大小,然后用手电筒照射同学的眼睛,观察瞳孔变化
(2):请同学们说一下生活中经历过的现象.
四、疑:
1: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81内容,结合图4-50,分析近视的成因。
2:请近视眼的同学谈一谈近视的原因和心得,让其他同学引以为鉴。
3:怎样预防近视?
五、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眼和视觉
一、眼球的结构
(教师板图)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眼和视觉教案
《眼和视觉》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3.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
4.了解近视的成因,了解用眼卫生知识。
【技能目标】: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对比,讨论视觉的形成。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注意保护视力。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个主要部分的功能
【难点】:视觉的形成
这两幅图分别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图,当光线通过透镜时,
生折射,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人们从中得到了启发,于是发明了照相机。
根据这个原理,大家思考一下照相机的结构是怎
晶状体处于凸形不能恢复,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前某点汇聚,而不是在视网膜上成像,所以就看不清物体,人就成了近视患者。
那大家带的近
作业处理
完成习题册上本课内容
板书设计 1.眼的结构和功能
2.视觉形成过程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光敏感细胞兴奋→视觉神经→大脑
眼球
眼球壁
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脉络膜 虹膜:有色素,中间有小孔叫瞳孔,是光线的通道 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内容物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镜可以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
眼和视觉 教案
本节课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制作简易相机和投影仪,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用实践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在学习时充满乐趣,发挥了很好的创造力。在课堂中,围绕眼球成像的奥秘,使枯燥的识记任务转变为学生的解密之旅,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思考,在实验现象中探寻视觉形成的奥秘,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为本节课学生活动较多,教师的指导显得薄弱。学生如果课前预习不扎实,容易导致碎片化学习。这点值得我重视和反思。
学生回答:看近处物体清晰,看远处物体不清晰。
教师:本来我们的眼睛既可以看近,也可以看远。那是因为我们的晶状体曲度受睫状体的调节,曲度既可以变小,又可以变大。如果长期看近处物体,睫状体调节能力减弱,晶状体在看远处物体时,曲度不能变小,就会导致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说了这么多,大家想不想通过实验来做一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我们用
实验时间为5分钟,展示时间为2分钟。
(六)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外界物体发射的光线,依次通过角膜、,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物像,所以说视网膜是一个视觉感受器,而要想形成视觉,还要通过视觉神经的传导,在大脑皮层上形成视觉,我们才能看得见。
通过大家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近视的状况是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应该佩戴一个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当然,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也会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同样会导致近视。
曲度更大的凸透镜来模拟近视的情形。大家注意看实验要求:
1,点燃蜡烛,移动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或光屏,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2,将凸透镜换成曲度更大的凸透镜,观察光屏上的像还清晰吗?3,将本组同学的近视镜放置在凸透镜前,感受一下像是否比之前更清晰?思考为什么4,去掉近视镜,移动光屏,能否找到一个清晰的物像?这个位置在原来的前方还是后方?
3.1《眼与视觉》教案1
《眼与视觉》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
2、掌握并能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和矫正方法。
4、在实验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分析和讨论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引领介绍……课件展示……讨论交流”方式完成。
2、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结合引探法、实验法、自学法和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保护视力、预防近视,自觉维护身心健康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三、教学难点1、眼的自适应调节及视觉的形成。
2、体会眼睛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眼球模型。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跟老师一同游览一下桂林的山水(课件展示,有情景介绍),同学们感觉桂林的山水美不美?(美)那么你是通过身体的哪些部位感觉到桂林的山水美?(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介绍)。
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眼睛和耳朵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
尤其是眼睛,它是人体的视觉器官。
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
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吗?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眼与视觉)。
新课讲解: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师: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平时我们经常照照镜子。
但是,当你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你发现镜子中的眼睛具有什么特点吗?生:外面有眼睑、睫毛,里面有眼球,还有肌肉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以上同学们所提到的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我们从外部观察到的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
而它的内部是一个球体,称为眼球,它是眼睛的最主要部分。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眼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和原理。
3.掌握保护眼睛和提高视力的方法。
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眼睛和保护视力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人眼的结构和功能2.视觉的形成过程和原理3.保护眼睛和提高视力的方法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眼与视觉。
第一部分:人眼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讲解人眼的结构:眼球、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2.讲解人眼的功能:接收光线、调节焦距、转换光信号为神经信号等。
3.展示一些人眼的解剖模型,让学生亲自触摸和观察。
第二部分:视觉的形成过程和原理(20分钟)1.讲解光线的传播和折射原理。
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光线在眼睛中的传播路径。
2.讲解视网膜的结构和构成,解释视网膜对光信号的感受和处理过程。
3.进一步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通过角膜、瞳孔、晶状体进入眼内,经过调节和聚焦形成清晰的像。
4.展示一些视觉现象的解释,如近视、远视等。
第三部分:保护眼睛和提高视力的方法(20分钟)1.讲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并列举一些常见的眼部疾病,如干眼症、近视等。
2.介绍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方法,如保持适当的距离、控制使用时间等。
3.引导学生进行眼保健操,并讲解每个动作的作用。
4.分组讨论,学生自己提出保护眼睛和提高视力的方法,并在班级内分享。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保护眼睛和视力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眼睛和保护视力的习惯。
四、教学资源1.人眼的解剖模型和示意图2.视觉现象的示意图和图片3.眼保健操的视频或PPT4.班级讨论的活动材料五、教学评估1.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问答和讨论。
2.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享。
3.学生对眼保健操的掌握情况。
4.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
六、拓展延伸1.邀请眼科医生来班级做相关讲座。
2.组织学生参观眼科医院或眼科实验室。
3.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视力保健日记的记录,并在班级展示和分享。
初中生物眼和视觉备课教案
初中生物眼和视觉备课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眼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视觉的过程。
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
1. 眼的结构: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
2. 眼的功能:视觉的基本过程,光线通过不同部位的眼球结构,最终在大脑中形成图像。
3. 视觉过程:光线通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等结构,经过复杂的处理形成图像,视觉信息
传递至大脑。
教学方法:
1. 讲解结合实物模型展示眼的结构和功能。
2.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眼的工作原理,增加学生对视觉过程的理解。
3. 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因素对视觉的影响。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引入一个关于视力恶化的案例,引起学生对视觉重要性的关注。
2. 讲解眼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每个部位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展示视觉过程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理解光线在眼中的传递过程。
4. 分组讨论:给学生几个案例,让他们讨论不同因素如近视、远视、散光等对视觉的影响。
5. 结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眼和视觉之间的联系,强化他们对本节课
内容的理解。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通过问题解答的反馴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
握程度。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通过模拟眼球结构来理解视觉过程。
初中生物眼和视觉教案
初中生物眼和视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视觉过程;
2. 掌握视觉保护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自己视觉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视觉过程;
3. 视觉保护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人视力不好,如何保护自己的视力。
二、知识传授(15分钟)
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2. 视觉过程:讲解人类的视觉过程,如光线进入眼睛后经过角膜、晶状体等部位的作用,
最终产生视觉;
3. 视觉保护方法:介绍眼睛的保护方法,如远离电子设备、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等。
三、实践与讨论(15分钟)
1. 带领学生进行眼保健操:让学生通过眼部按摩和眼球转动等方式,舒缓眼部疲劳;
2. 分组讨论:讨论学生平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是否过长,如何改善。
四、总结(5分钟)
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四、作业安排:
1. 完成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
2. 观察家人的用眼习惯,写一份观察报告。
五、拓展延伸:
1. 邀请眼科医生进行讲座;
2. 实地参观眼科医院。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重在培养学生保护视力的意识和措施。
同时,需要妥善安排时间,使学习内容有机衔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初中生物眼球视觉教案
初中生物眼球视觉教案
目标:了解眼球的构造和功能,理解视觉的基本原理。
一、前期准备
1. 器材准备:模型眼球,幻灯片,投影仪。
2. 知识准备:提前准备好眼球的构造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
二、教学环节
1. 热身引入:通过展示眼球的模型,让学生们猜测眼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引发学生们对眼球视觉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眼球的构造和功能,解释视觉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们了解眼睛是如何将光线转化成视觉的过程。
3. 视频展示:播放关于眼球视觉的视频,展示视觉是如何在眼球内部发生的。
4. 实验演示:用幻灯片展示眼球的结构,并通过投影仪放大展示给学生们观看。
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眼球的构造。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眼球视觉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眼球的方法。
6. 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讲解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眼球的构造和功能,以及视觉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反馈
1. 课堂小测:让学生通过简单的问题回答来检查他们对眼球视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四、课后拓展
1. 练习题: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眼球视觉的理解。
2. 视频观看:推荐学生观看有关眼球视觉的相关视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眼球的构造和功能,同时加强对视觉基本原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眼睛保护习惯,保护好自己的视力。
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与视觉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教课方案教课背景剖析1、教材剖析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
内容上,眼睛作为人体从外界获守信息的最主要器官,在人类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有着突出作用,是本节也是本章的要点。
教材在编排上从学生最熟习的吃饭情境引入,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思虑感觉器官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
接着以一句“据科学家统计,我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大多来自视觉”顺利进入“眼和视觉”的学习。
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教材第一以图文联合的形式体现了眼球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名词的基础上,以一个典型的场景(黄蜂朝你迎面飞来)来描绘视觉的形成过程。
对于视觉的形成,教材论述视网膜上对光芒敏感的细胞经过视觉神经将图像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地区,大脑办理以后再形成视觉。
因为还没学习到脑的构造和功能,学生理解起来有必定困难,所以本节只好获取一个“视觉最后在大脑特定地区形成”的感性认识。
教材还特别着重“知识服务于生活”:因为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愈来愈多,教材紧接着安排了“近视及其预防”的学习,指引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要做到“三要”和“四不要” ,让学生养成科学卫生的用眼习惯,培育学生的“生命观点”。
本节设计的问题以下:想想,议一议中有两个问题:说出以上五种感觉分别来自己体的哪个部位?这些感觉对你达成就餐有什么意义?因为不行能真实把饭菜带到课室让学生品味,靠想象不如亲自体验,所以这里改成“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体验导入,将第二个问题改造成;哪一种感觉获守信息最多?由此顺利进入新课学习。
本节聚焦的两个问题“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近视是如何形成的”是这节课的要点和难点,拥有高度概括的作用;教材正文里有 6 个问题,此中“若是一只黄蜂朝你迎面飞来,你是如何看到它的呢?”问题过于抽象简单,将它改造为更切近生活的两个问题“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就会泊车,‘红灯’的光芒进入眼球的先后次序是?” 及“为何漂亮的阳老师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倒立的图像,同学们最终看到的阳老师倒是正立的?”顺利达成从眼球到视觉的过渡,并将“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图像”和“形成视觉”划分开来。
眼和视觉1教案
眼和视觉1教案教案标题:眼和视觉1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帮助学生理解视觉的重要性和视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探索保护眼睛的方法和良好的视觉习惯。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投影仪2. 眼球模型或图示3. 视觉检测图表4. 学生练习册5. 学生笔记本或纸张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一张视觉相关的图片(如眼睛、眼镜、眼科医生等)。
2. 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内容,并提问学生对视觉的重要性有什么了解。
探究(15分钟):1. 使用眼球模型或图示,向学生介绍眼睛的结构,并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
2.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他们对眼睛结构的理解和如何保护眼睛的方法。
3. 展示视觉检测图表,并解释如何进行常见的视力检查。
4. 让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并记录结果。
实践(20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眼睛结构和视觉相关的练习。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练习中的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眼睛的重要性和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视觉习惯,如保持距离、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等。
3. 鼓励学生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并与家长共享所学知识。
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并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
2. 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视力检查,并记录结果。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眼科医院或眼镜店,让他们亲身了解眼科检查和配镜过程。
2. 进一步探究光的传播和视网膜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视觉的科学原理。
3. 组织学生进行眼保健操或眼部按摩的活动,帮助他们放松眼睛并改善视力。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视觉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和讨论,学生将能够掌握保护眼睛和维护良好视力的方法。
同时,通过作业和扩展活动,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眼睛和视觉的理解,并培养良好的视觉习惯。
眼与视觉详细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眼与视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眼球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知道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了解视觉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体验模型与实物的对应关系;体验物体分类的几种方式;体会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各结构之间相互协调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正常的眼睛与看清物体的关系的学习,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明白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体会事物归类整理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教学准备:眼球模型,饮料,杯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给同学们倒一杯饮料,请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液体?为什么?学生:根据看、闻等感觉猜测。
教师:人们经常利用眼、耳、鼻、皮肤感觉器官接受刺激,获得信息,这其中95%以上是视觉信息,经由眼睛获得。
那今天这节课就来认识下眼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师:先请同学说说这些我们经常看到的眼部结构(展示)。
学生:眼睑,睫毛,瞳孔,虹膜,巩膜。
教师:眼睛的结构比我们看到的复杂的多,有很多结构,其中感受光刺激的主要结构是眼球,所以我们把眼的结构分为眼球和眼的附属结构。
现在我们来认识下眼的附属结构,(展示)眼的主要附属结构是眼睑(包括上睑和下睑),睫毛,结膜(包括球结膜和睑结膜),泪腺,眼外肌。
请看图(展示),这些图说明眼睛的附属结构有什么功能?学生:眼睑,泪腺,睫毛,结膜有保护眼球,保持眼睛湿润和清洁的作用,眼外肌收缩、舒张能使眼球灵活转动。
教师:是的,这些附属结构实际上都在为眼球服务,接下来我们看看眼球又是怎么样的呢?(展示)图3.1.3当中可以看到眼球的许多结构,现在请大家找一找图示的眼球的结构(展示),然后我们来说一说它们的特点与功能。
学生:寻找数字所示的结构教师:请各组组长代表你们组出示老师所指示的眼球结构。
教师:1是什么?依据什么特点找到的?学生:角膜,透明,圆孤形,眼球最前部。
教师:对,它有聚光的作用,我们换角膜就是这样换的(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与视觉〖教学目标〗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第一课时“眼与视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
(2)掌握并能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和矫正方法。
(4)在实验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分析和讨论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引领介绍……课件展示……讨论交流”方式完成。
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结合引探法、实验法、自学法和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保护视力、预防近视,自觉维护身心健康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教学难点〗眼的屈光调节及视觉的形成。
〖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的一个环节,知识性和理论性非常强,又不易理解,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并能够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变抽象为形象,所以学习起来也很容易。
再加上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通过大脑皮层上功能区的学习,使学生知道,通过这些功能区可以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这样在知识结构上为本节课的顺利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行为,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主动而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现行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我首先通过创设情景,游览秀丽的山水风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
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观察、分析、讨论、交流,从而了解眼球的结构及位置关系。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积极性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由于视觉的形成及近视、远视和矫正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理论性很强,不易理解,因此在设计这方面内容的时候,我采用直观性很强的动态课件来演示,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接受。
同时注意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再经过同学们彼此的交流、合作,这样使重点和难点很容易被突破了。
另外,在介绍近视成因的过程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谈感想,从而也激发了学生保护视力,珍惜健康的美好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虽然本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采用了大量的、先进的动画课件及深入浅出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得也比较轻松。
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跟老师一同游览一下桂林的山水(课件展示,有情景介绍),同学们感觉桂林的山水美不美?(美)那么你是通过身体的哪些部位感觉到桂林的山水美?(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介绍)。
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眼睛和耳朵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
尤其是眼睛,它是人体的视觉器官。
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
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吗?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眼与视觉)。
师: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平时我们经常照照镜子。
但是,当你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你发现镜子中的眼睛具有什么特点吗?生:外面有眼睑、睫毛,里面有眼球,还有肌肉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以上同学们所提到的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我们从外部观察到的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
而它的内部是一个球体,称为眼球,它是眼睛的最主要部分。
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微机出示板书: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在我们同学的桌子上都放有一个可拆装的眼球模型。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观察这个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
同学们在观察的时候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并按照书中实验的方法一步一步来完成。
同学们开始实验操作,通过拆卸和组装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并分析、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哪一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各个组的同学纷纷踊跃登场,按照模型的顺序介绍眼睛的结构。
(眼球分眼球壁和内容物两部分。
眼球壁又分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
外膜包括前面的角膜和后面的巩膜。
中膜包括前部的虹膜、稍后部的睫状体、后部的脉络膜。
内膜是视网膜。
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师:同学们介绍得非常准确。
下面我们一同来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眼球的各层结构关系,有配音。
)眼球的结构我们己经清楚了,那么各部分结构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功能呢?下面同学们阅读书中82页前五自然段的内容。
阅读完之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把你们讨论的结果汇总在笔记本上。
学生阅读起来,然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同学们边研究边总结,课堂气氛很活跃。
讨论结束之后,我请同学们到前面把汇总的结果展示给大家,并且边指示模型边讲解。
也许有的小组没有汇总全,然后可以由其他小组来补充。
最后我用大屏幕把整个汇总的结果展示给大家。
(课件展示)师: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同学们看,我手里拿的这是什么?(照相机)。
我知道同学们的生活阅历非常丰富,那么哪位同学知道相机是怎样拍摄照片的呢?许多同学积极回答: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相机镜头的折射之后,进入相机内部的暗箱里,然后在胶片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
经过化学物质的冲洗定影之后,这样就形成一个清晰可见的照片了。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么我拿的这个相机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眼球有什么关系呢?生:相机成像的原理和眼球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
师:非常不错,那么眼球到底是怎样形成物像的?视觉如何形成?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视觉形成过程: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视网膜成像→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看完之后,请同学们分析讨论。
复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引发学生对不明白的地方产生质疑,然后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焦点问题之一:如果这个物体往前或再往后一些,所形成的物像就不应该落在视网膜上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呢?”答案:睫状体肌肉舒缩,调节晶状体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像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课件演示)焦点问题之二:为什么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一个倒像,而我们看到的像却都是正立的呢?答案:这是由于受生活经验的影响。
虽然看到的是倒像,但是由于长期的接触该事物,受到视觉和其他各种感受器的综合刺激,大脑皮层根据经验做了重新调整,这种调整从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所以我们看到的物像都是直立的。
)师:如果对于一个正常的眼球来说,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
但是,在生活中,由于有些人具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或不注意用眼卫生,遗传等因素造成了眼部的一些疾病,近视和远视就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课前我要求同学们调查你所接触的环境中患近视眼的情况,不知同学们调查的怎么样了,请各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组1调查对象:我校初一年级全体同学总人数:688人患近视人数:39人患病率:5.7%原因:看书太近,躺着走着看书,姿势不正确;看电视时间太长,打游戏机时间过长等。
组2调查对象:齐齐哈尔大学中文系学生总人数:406人患近视人数:157人患病率:38.7%原因:一大部分是因为用眼时间过长,眼睛疲劳所致;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不注意用眼卫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造成的;极少部分是父母遗传。
组3调查对象:红太阳幼儿园总人数:65人患近视人数:3人患病率:3.07%原因:遗传或意外伤害。
组4…初四学年今年比去年相比……患病率提高,学习压力比较大。
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都认真地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压力的增大,患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
那么,近视眼和远视眼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应该如何进行矫正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近视和远视及矫正方法。
)师:我看到我们班级真有戴眼镜的同学,老师想请你谈一谈,你患的是哪一种眼病,患上后有什么样的感受?怎样进行矫正的?(选择一至两名患有近视或远视的同学谈感想)师:当眼睛患上近视或远视之后,看不清近处或远处的物体,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所以要及时地进行矫治。
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及时、准确,而且高效率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眼与视觉: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二、视觉的形成三、近视、远视及矫正方法。
巩固训练:(微机出示“动一动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方面的知识?有什么感想?今后如何去做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激发了学生珍惜健康的美好情感。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采用了大量的、生动的教学课件使深奥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接受,便于学生掌握。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的效果非常好。
同时,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去分析、讨论、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进一步体现。
〖教学点评〗本节课能够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紧紧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优化和完善了课程内容,大胆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在问题的研究中不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陶冶情操。
本节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转变教师角色,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一改传统教学中的统治地位,而是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质疑,发展学生思维,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在活动中只是起到参与、点拨和促进的作用。
学生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发展了自我,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成功和喜悦。
2.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是我们实施课改目标的一个主导方向。
本节课教师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利用模型及多媒体,让学生主动探究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这样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生动,易于学生理解,便于学生掌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培养问题意识,为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问题是进行探究活动的起点。
人们常常会对那些有意义而又困惑不解的事物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手段去理解它、解释它,这就是问题意识。
本节教学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树立问题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才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视网膜上形成的是一个倒像,而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物体却是正立的?”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