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

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

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

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

本篇文章将对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进行探讨,以拓宽读者对该主题的理解。

第一章:高校学科建设的意义高校学科建设的意义在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助力科研发展。

学科建设是高校办学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之一。

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不仅是高校内部教师、学生和研究机构的必修内容,也是高校办学的重要基础。

学科建设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学术声誉等方面。

高校学科建设不仅关系到高校本身的发展,也涉及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因为只有高校的学科能够与时俱进、高端化、精品化,才能带动中国的整个教育体系,提高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

第二章: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研究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研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是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高教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学科建设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学科门类逐渐丰富,学科等级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同时,也需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比如,学科建设各门类之间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不够;教学和科研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与协调。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各级领导和学者共同努力,改善与提高。

第三章: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多学科交叉融合: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相互独立的学科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将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带到一个研究中心,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可以从多个角度探讨一个问题,从而推动学科发展。

2. 国际化与全球化: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已经使得学科建设不仅仅关注国内市场,同时也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连。

因此,高校学科建设的国际化、全球化已成为趋势。

不仅就科技交流、学术讲座、海外出差等方面;高校还需要吸引全球学术精英和优秀学生,与国际一流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关于高等教育学科研究与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等教育学科研究与建设的思考

认 识 导 向 和过 高 的期 望 值 ,终 于 导 致 了有 关
人 士 对 高 等 教 育 理 论 是 否 “ 用 、可 靠 ” 的 实
以来 人类 社会 以及 科 学 自身发 展 的现 实 。 之 , 总

项研 究 是 否科 学 ,不 在 于或 主要 不在 于 研究
题 。 而 , 等 教 育 的 研 究 目的 比较 复杂 。 然 高 高
等 教 育 本 身 不 仅 是 理 论 活 动 而 且 是 实 践 活
动 ,其 目的 在 于 以科 学 有效 的 途 径 改 变 教 育 主体 ( 主要 是 受 教 育 者 ) 的 身 心 。 因此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同 其 它 研 究 活 动 一样 ,要 关 注 调
查 研 究 和 解 决 实 际 问题 ,但 又 不 同于 纯 粹 的
科 学 或 在 教 育 科 学 的 大 系 统 中 ,高等 教 育 学 当属 应 用 学 科 或 分 支 学 科 。 它 的任 务 在 于 应 “
用 教 育 学 的 基 础 理 论 和 教 育 科 学 中的 技 术 理 论 以及 相应 的 方 法 和 技 术 ,来 认 识 和 解 决 高 等 教 育 中 的各 种 问 题 ” ] 在 高 等 教 育 学 科 群 。
理 论 研 究 。它 所 寻 求 解 决 的 问 题 ,归 根 到 底 是 实 践 问 题 。正 如 高 赛 尔 所 说 : 实 践 问题 是 “
关 于 做 什 么 的 问题 ,它 们 只能 在 做 当 中 去 寻
求 得 到 解 决 。 高 等 教 育 研 究 是 为 改 善 教 育 ” 实 践服务 的 , 而它的应用价值备受 重视 。 因 难
科 , 高 等 教 育 学 ,就 其 总 体 来说 ,它 是 一 门 “ 应 用 性 学 科 , 而 就 其 研 究 任 务 来说 ,既 有 应

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改革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改革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改革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高质量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

本报告旨在对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改革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实现其高质量发展。

二、当前问题分析1. 学科建设存在不平衡现象目前,一些学科在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和实验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平衡。

一些传统学科发展相对滞后,而新兴领域的学科却得到了更多关注和资源支持。

2. 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和适应性随着社会需求和产业结构变化,传统专业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而一些新兴领域缺乏相应的专业设置。

3. 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当前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毕业后往往面临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1. 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可以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级人才。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设立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等方式,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推进专业设置创新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创新专业设置。

可以通过开设新兴专业、调整传统专业方向等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 强化实践教育环节高校应加强实践教育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程、组织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综合能力培养。

4. 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机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应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估,对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四、案例分析以某高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改革为例,该校通过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推进专业设置创新,并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校开设了一系列跨学科课程,并成立了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

同时,该校及时调整和创新专业设置,开设了一批新兴专业,并对传统专业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强国战略之一,而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是高等教育的核心。

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

首先,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是培养人才的基础。

学科建设包括学科设置、学科发展和学科评估等。

在学科设置方面,高等教育需要根据国家的需求和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各学科的布局。

各个学科之间应该相互补充、协调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学科发展需要注重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结合,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科评估是对学科发展的一种监督和促进机制,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发展方向,提高学科的质量。

其次,学术研究是高等教育的灵魂。

高等学府应该致力于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学术研究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

学术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是探索新知识、发展新理论的重要手段,它的发展不仅需要学术界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

应用研究则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高等学府应该为学术研究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资源,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此外,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还需要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学术合作和人才交流变得尤为重要。

高等学府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组织、学术会议和合作项目,引进和培养国际一流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团队,借助国际合作的机会提高学科的水平和影响力。

然而,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需要大量的投入和资源支持,但很多高校的经费有限。

另一方面,一些学科和研究领域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研究课题选择的局限性和学术评价体系的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界的共同努力去解决。

总之,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在未来会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论高校学科建设

论高校学科建设

论高校学科建设高校学科建设:历史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科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高校学科建设进行阐述。

一、历史背景在20世纪初,美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大学,并逐渐形成了学科建设的雏形。

之后,各国高等教育机构纷纷效仿,设立了各自的学科。

在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也在20世纪初开始了学科建设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学科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现状情况目前,全球高校学科建设呈现出以下特点:1、学科门类齐全:各国高校基本都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科选择。

2、交叉学科兴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交叉学科逐渐成为学科建设的新趋势。

例如,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兴起,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

3、国际化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推行国际化战略,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引进优秀师资和先进教育理念,提高自身学科建设水平。

在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例如,“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实施,推动了高校学科建设的转型升级。

各高校也积极探索学科融合发展,加强交叉学科建设,提高国际化水平。

三、发展趋势未来高校学科建设将呈现以下趋势:1、跨学科合作与融合: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跨学科合作与融合将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趋势。

高校应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培养复合型人才。

2、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在推进国际化的同时,高校应注重传承和弘扬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学科体系。

3、加强实践性和创新性:高校学科建设应加强实践性和创新性,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学科评估与质量提升:政府和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学科评估机制,推动学科建设质量的持续提升。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趋势研究

1983年高等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被列入学科专业目录以来,学科建设在我国如火如荼展开,数十年来逐渐生根发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无经验可循,只得在实践中摸索前进。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学及其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经济的快速增长、技术的变革、社会问题的解决都要求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

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期,学科发展的每一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学科的发展也必然伴随着危机。

一、研究内容(一)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潘懋元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就预见性地提出“不能把大学生当成小学生一样来教育”,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专门人才,他建议建立一门新的学科———高等教育学。

1978年,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在厦门大学创建,为高等教育学这一新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此,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迅速发展起来。

(二)高等教育学是学科还是领域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的大部分学者都认为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独立学科,而国外学者普遍认为高等教育学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与普通教育学一样,高等教育学也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即这门学科有被分支瓦解的危险[1]。

潘懋元教授认为:“高等教育既是一个研究领域,也是一门走向成熟的学科。

”[2]我们认为,学科有独立的知识体系,而研究领域指的是学术范围。

(三)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危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危机即学术危机与制度危机。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了学科体系,在一级学科改革的背景下,国家有意强化一级学科建设,将二级学科弱化为发展方向,把学科建设的主导权下放到学位授予单位。

这是高等教育学面临的制度危机。

高等教育学的学术危机指的是,高等教育学没有独立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都是从其他学科借鉴而来的,也没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独立的学科基础理论。

(四)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具有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的重要特征。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的研究。

在对该议题进行了概述。

在首先分析了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在我国的重要性,然后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接着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最后展望了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前景。

在再次强调了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并总结了对策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不断进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重要性、现状分析、挑战、对策、前景展望。

1. 引言1.1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概述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的过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等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逐渐兴起并获得了更多的重视。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关乎着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更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分析、面临的挑战、应对措施以及发展展望等方面展开论述,力求全面深入地剖析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不断优化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未来繁荣。

2. 正文2.1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在我国的重要性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在我国的重要性十分突出。

高等教育学学科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推进,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设能够提供理论指导和研究支撑,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和进步提供重要支持。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是一门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它将多个学科领域融合在一起,包括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迅速发展并不断壮大,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初期,开始以莫斯科大学教育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部的教育学为蓝本,主要研究教育管理、教育经济、教育法律和教育心理学等基础学科,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的。

20世纪60年代,高等教育学学科开始逐渐形成,形成了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主要教育学科,成为高等教育学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高等教育学学科在教育科学领域开始出现重大变革。

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逐渐引入教育经济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高等教育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各省市的高等教育学门类专业齐头并进,学科建设成果奠定了学科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学科建设逐渐趋于成熟。

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政策、教育行政、教育法学和教育经济等学科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此外,高等教育职业培训、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改革研究等具有广泛影响的亚学科也在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中获得了显著进展。

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领域内外变化的影响不断加深,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也不断更新、升级和完善。

当前,引领我国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关键研究领域包括教育治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创新和国际化等。

同时,重点科研方向将更多关注到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开放教育、职业教育等研究,开展高等教育大数据研究及数据分析、互联网技术应用、虚拟现实及智能技术等。

在未来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方面,应增加国际化视野,加强与国外高等教育学研究机构合作,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同行交流经验和成果,深化高等教育学的国际化发展。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迅猛,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成为了高校的核心任务。

学科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高校的声誉和影响力,而学术研究的质量则决定了高校的学术实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其发展。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是指各个学科领域的规划、组织和发展过程。

一个高校的学科建设涉及到学科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和科研平台等多个方面。

首先,学科的设置要与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

只有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

其次,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保障。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

此外,教学资源和科研平台也是学科建设的基础。

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而充足的科研平台则是教师开展研究工作的必备条件。

学科建设的同时,高等教育也要注重学术研究的发展。

学术研究是推动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高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充分的科研资源和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提升学术水平。

同时,高校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科研平台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只有注重学术研究,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与行业和社会的合作,深入了解行业需求,调整学科设置,确保学科的发展更符合现实需求。

其次,高校要建立健全的学科评估体系,重视学科建设的质量评估。

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修正学科建设方向,提升学科建设的质量。

此外,高校也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吸引更多的高水平教师加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时,高校还要加大科研投入,改善科研条件,提供更好的科研平台和资源,激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发展研究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高等教育学学科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和对人才需求的加大,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设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现状、发展趋势、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并利用机遇,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文旨在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进行研究,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通过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演变过程,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和发展建议。

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好长远规划。

本文旨在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学学科逐渐拓展了研究领域,包括高等教育政策、高等教育质量评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兴起。

这些研究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研究体系和学科框架,涵盖了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

高等教育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科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学术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探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挑战。

一、学科设置高等教育学科的设置应符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高等教育学科的设置应从多个维度出发,包括涵盖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设置、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设置以及新兴领域的交叉学科设置。

只有通过合理的学科设置,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

二、师资队伍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推动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等教育学科的师资队伍应注重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的结合,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此外,还需加强师资队伍的教师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只有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够更好地开展高等教育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三、教学资源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需要良好的教学资源支持。

教学资源是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保障,包括教学设施、教学设备和实验平台等。

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需要充足的教室和实验室,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先进的教学设备,以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开放的实验平台,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有具备完备的教学资源,才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

四、学术创新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需要不断的学术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学科面临着新的研究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学术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应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研究,推动学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只有不断进行学术创新,才能够使高等教育学科保持活力和竞争力。

五、国际合作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需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高校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高校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高校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近年来,高校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成为了教育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高校教育中,学科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

一、高校教育的学科建设的重要性高校教育的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一个学科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高校在该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通过学科建设,高校能够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同时,学科建设也是高校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内外的学生和家长往往会通过学科排名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

二、高校教育的学科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国家层面,一些学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并在国际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然而,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高校的学科发展不均衡,一些学科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仍然较低。

此外,在一些学科中,存在着人才培养的问题,以及学术研究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挑战。

三、高校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1.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在当前世界日益全球化和综合化的背景下,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愈发重要。

高校应鼓励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建立起跨学科的研究平台和交流机制,提供更加宽广的知识视野和交叉学科的学习机会。

只有通过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才能够培养出具备综合素养的人才。

2. 推动国际化合作高校教育的学科建设需要与国际接轨。

国际化合作是提高高校学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高校可以通过与国际知名学府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同时,也可以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和讲学,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3. 加强学科评价体系建设学科评价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学科评价体系,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这样可以激励高校加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并为学科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科建设的现状、影响因素、优化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考。

一、学科建设的现状目前,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科门类日益丰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但与此同时,学科结构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科研究领域相对滞后,对新兴学科的发展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协同融合不足,导致学科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不强。

此外,学科建设还受到人才培养模式、科研经费和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制约。

二、影响学科建设的因素学科建设的质量与学科内外部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学科自身的特性和发展潜力对学科建设起到重要影响。

其次,学科发展需要充足的科研经费和教学资源保障。

此外,高校的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评价机制等也对学科建设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社会对学科的需求和应用价值也会推动学科的建设方向和重点。

三、优化学科建设的措施为了优化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对新兴学科的培养和发展,鼓励学校设立更多的前沿学科。

其次,推行跨学科融合的办学模式,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同时,加大对学科的投入力度,提高科研经费和设备的保障,激励教师积极投身学科建设。

此外,建立健全的学科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科的质量和影响力进行科学评估。

四、学科建设的前景展望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兴学科的需求日益增长。

未来,学科建设应注重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推动学科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

同时,学科建设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国际优秀学者和学生的参与,提升学科的全球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任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只有加大学科建设的力度,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成为了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其发展。

一、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的重要性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涉及到学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

只有建设和发展好学科,才能够满足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具有引领作用。

学科是指学问或知识的范畴,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流的学科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学科声誉,还能够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例如,在一流的工程学科建设之下,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工程专业,提高技术水平。

因此,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最后,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而学科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

只有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创新能力,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路径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发展路径。

首先,要注重学科的特色定位。

不同学校的定位和办学方针不同,因此在学科建设中要有明确的特色定位,注重发挥学科的优势和特色,避免盲目追求广度和数量。

其次,要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重要。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更应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再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只有拥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因此,学校要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最后,要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

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布不均,有的学校资源丰富,有的学校资源匮乏。

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研究

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研究

是重 点学 科 建 设 。 19 9 8年 5月 江 泽 民 总 书 记 在 庆
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 的讲话 中, 出要 提 创办若干所世界一 流大学 。其后 , 育部在《 向 教 面 2 世纪 教育振 兴行动 计 划 》 1 中进 一 步提 出重点 建设 批高水平的高校 和重点学科 , 中若干所大学和 其 重 点学科 要 努力 向世界 一 流水 平迈进 。许多 高校 为 争创 一流 大学 , “ 从 世界 一 流 大学 须 有 一 流学 科 ” 的
维普资讯
2O O 2年 3月 总第 4 2期 第 1 期
高等建筑教育
J UR L O RC O NA F A Hn'CIJA E U T O I E ' R L D CA I N 1 N
矾 TⅦ I O S 0 CHE | RN N N F H【 R I I G

“ 1 工程 ” 实施 和 “ 建 世 界 一流 大 学 运 2 1 的 创
动” 使学 科 建设 得到重 视 “ 1 工程 ” 为 国家 推 进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 进 2l 作 促 高等教 育与 经济 社 会 发展 相适 应 的一 项 重 要举 措 , 明确提 出 国家 重点建设 10 左 右的 高等 学校 和一 0所 批 重点 学利 , 高等学 校 的学 科建设 起 到 了导 向 、 对 激
d r g t er f ̄ u n h eo i d  ̄ lt n m f( J  ̄ e z ox e 0 T n a i [ n dl f e c _ ・ o icp . l n fds l ie.
I J . t d ̄ t mmn s * o g am
A r erh not ii i os utni Cl  ̄ i ttm f i e { n s c t l d c l e n rco ] e a i l s p n c t i n i e n  ̄ u o o h hr emi i g II g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研究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研究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研究摘要:学科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是高校建设的核心,它不仅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更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学科建设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要结合自身的基础和特点。

本文试图通过英国卡迪夫大学学科建设的介绍,结合现阶段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现状,从而在借鉴卡迪夫大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卡迪夫大学一、英国卡迪夫大学学科建设(一)卡迪夫大学简介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位于英国威尔士首府卡迪夫市中心。

整个威尔士地区一共只有13所大学。

截至上个世纪80年代,这些大学几乎没有什么有影响的声音。

卡迪夫市人口300万,以少数民族为主,使用威尔士语和英语;卡迪夫市是一个煤港城市,在英国属于老工业基地,经济相对英格兰地区要落后很多。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卡迪夫大学实施了三大战略举措,仅用短短10年时间,就初步实现了在相对落后经济基础上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1992年:该校在英国排名第34位,世界约300位。

1996年:英国第15位,世界约200位。

2002年:在英国政府rae研究排名中雄居第7位,进入世界100位,成为英国18所名校联盟”russell group”的核心成员。

(二)卡迪夫大学学科建设--突破重点学科在卡迪夫大学的合并方案中,重中之重是选择重点学科突破,尽快建成几个世界一流学科。

由学校管理团队几个核心人物领衔制订的发展规划,认真研究了全球科技发展状况和英国一流高校的情况,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和选择:生物医学、心理学、城市和区域规划学这三个学科,有望率先取得突破。

为了加快建设这个学科,他们不惜代价地从剑桥大学挖来了该领域最著名的教授。

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再次提升了该学科的水平,这个学科上得非常快,迅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学科带头人获得了北美生物医学奖。

据说获得这个奖项的很多人,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关于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研究

关于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研究
【 教师观点 】
关 于 高 等学 校 学 科建 设 的研 究
程俊 辉-刘 佳 , 1 .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 院经济管理工程系 天津 30 0 040 2 . 摩托罗拉天津有 限公 司 天津 30 5 047
摘要 :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 的生命线。 高等学校 学科 建设是一项关 系学校发展的综合性、 全局性、 长期性 的基 础建设 , 高校改革的主攻方向。 学科 建设 实践 中, 是 在 正确理解 学科和学科建设 的含 义, 把握 学科建设 内涵, 系统 以 性、 科学性 、 创新性和 实效原则作指导 , 有助于理顺工作思路 , 分清主次, 抓住 关键 , 富有成 效地开展 学科 建设 工作。
识形态 , 有着特定 的描述对象 和语 言系统 , 它也是一种
障。 但是 , 学科建设又不能被动地受办学 条件 的制约 。 凡 是 经济社会发展所 急需的学科 , 要作 为重点学科 , 创造
条件进行建设 。 2学科建设 的 目标 。 . 学科建设的定位与 目标是一致 的 ,定位 ” “ 决定“ 目标” ( ) 。 1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与科研 机构 的学科建设相 比,既要遵循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 ,

学 科 的演 进 轨 迹 与 学科 建 设
从古希腊 到1世纪近代科学产生 以前 , 6 是学科 的朦 胧意识 时期 。这一时期 , 人们视哲学为包罗万象 的知识 体系 , 将各种科 学知识归属 于哲学 。从1 世纪近代科学 6 产生到 1世纪初 叶, 9 是学科分化时期 。但这一时期大学 却异常保 守和落后 , 神学凌驾于各科之上 。柏林 大学的 创办使得大学 中教学 与研究开始相互结合 , 促进 由软到 硬 的科学分化 过程 , 从而大学 系科 、 研究所 建制 和课 程 设置转 向以学科 的特性为主要基础 。在1 世纪 , 9 学科 结 构的变革 , 大量新兴学科涌人大学 , 使 与此 同时 , 大学也 有力地 推动着学科结构 的分化和组合 。 0 从2 世纪 中叶开 始至今 , 新学科 、 新理论 、 新方法大量涌现 , 学科研究 、 跨 科技间渗透 、 学科 问交叉成为 大势所 趋 , 整个 学科之林 在剧烈地 变化着 。 一般认为 , 学科具有独立的特征 , 这种 特征反 映在它 的研究对象 、 语言系统和研 究规范上。一 个独立 的学科应该拥有专业组织 、独特 的语 言系统 、 特 殊的研究策略 和特有 的规则 。因此 , 学科 不仅是 一种 知

高校教育的学科建设

高校教育的学科建设

高校教育的学科建设高校教育的学科建设是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高校均在努力提升自身的学科竞争力,尤其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学科结构等多个领域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日益繁荣,学科建设也日趋重要。

在此,我们将分四小节探讨高校教育的学科建设这一命题。

首先,学科建设的核心是提升学科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科竞争力是评价一个高校质量与实力的重要标准。

全球各大高校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的学术研究和综合人才培养实力。

中国高校也需要在全球潮流中寻求自身的突破点和落脚点,以学科竞争力为本,构建高水平的学科体系。

其次,科研创新是学科建设的一大重心。

在科研创新方面,我们必须重视以科研项目推动学科建设,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

同时,我们需要在科研基地建设、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培养和引进一流的科研人才。

再次,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离不开优质的学科建设。

因此,通过学制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设施建设等方式,高校应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同时,高校应依托学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因地制宜地实施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

最后,学科结构的优化也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学科结构是学科发展的框架,合理的学科结构可以有效支撑学科的发展,并提升高校的整体实力。

我国高校应审视自身的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

总而言之,高校教育的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持续优化,并且需要凝聚全体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和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高校不仅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还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培养人才和传承知识的重要平台,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科建设。

一、学科建设的意义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工作,它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高质量人才:学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通过建设优秀的学科,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具有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2. 促进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优秀的学科可以吸引一流的学者和研究团队,为学术界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推动学术创新,积累知识储备。

3. 增强国家竞争力:优秀的学科建设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培养出高水平的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等专业人才,不仅可以推动科技创新,也能够提高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有效的学科建设方法为了有效进行学科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 规划与定位:学科建设应该根据国家和地区的需求以及学校的特色和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定位。

学校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优势学科,将资源集中在关键领域,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运行。

2. 提高师资力量: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持。

学校应该引进优秀的学者和研究团队,提供良好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

同时,要加强师资培训和交流,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 加强科研投入:学校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研究条件,支持教师申请国家级和地方级的科研项目,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声誉。

4. 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学科建设需要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

鼓励学科间的合作和互相借鉴,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此外,要注重学科的国际化,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

5. 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学科建设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

中国高等教育的规律

中国高等教育的规律

中国高等教育的规律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

以下将从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改革创新与国际交流、师资建设与学生管理、社会需求与教育目标七个方面来探讨中国高等教育的规律。

1.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使得高校有能力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待遇、扩大招生规模等。

反过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智力支持,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中国高校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质量提升的挑战。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校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同步提升,才能真正满足社会需求,发挥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3.结构优化与学科建设结构优化和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点工作。

中国高校需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师资力量培养、学科布局优化等方面的工作,以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同时,应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加强新兴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建设,以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的趋势。

4.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基本职能。

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需要加强通识教育,注重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科学研究方面,高校需要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成果质量,拓展科研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和学术进步。

5.改革创新与国际交流改革创新和国际交流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高校需要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灵活的教育市场,推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优质化发展。

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跨文化交流,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15卷 第1期兰州商学院学报V o l115 N o11 1999年2月Jou rnal of L anzhou Comm ercial Co llege Feb11999商贸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的规律研究● 周福忠 蔡文浩 卫中亮 王秋梅【内容提要】 学科与专业概念的区别,决定了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上的工作区别。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区别决定了学科与专业建设应有不同的侧重。

然而,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关键词】 商贸高教 学科 专业 规律中图法分类号 G64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高教研究领域中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为它们在建设的内容上有时是一致的。

为了探求学科、专业建设的规律,首先要在概念上对它们加以区分。

学科,如果单纯从字面上来理解,学是指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是指按事物的性质划分的类别。

学与科两意合起来,学科的涵义拟为: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按性质所划分的类别。

学科是一语言符号。

作为语言符号,它的涵义不是它本身所特有的,而是人们在思想、信息交流过程中的约定俗成,或是事先人为定义的。

在国家教委制定的“学科分类标准”中,学科被定义为“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在一些高教研究的论文中学科常常被当做专业教学中的科目,如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等。

我们认为,定义学科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对人类现有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使研究者明确自己所研究内容的范围,以及与其他研究者研究内容的联系;使教育者明确自己施教内容的边界。

因此,学科既是学科研究的门类,又是专业教学中的科目。

绝不能将学科等同于专业。

某些情况下,学科确与专业是一致的。

如有数学学科,也有数学专业。

正如教师张三,同时是男士张三时,不能说教师即是男士一样,认为学科与专业是一回事。

专业,也是一种分类。

在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中,专业是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形成的学业门类,而学科则是根据知识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形成的知识门类。

有时某个专业需要若干个学科支撑,有时某个学科又下设若干个专业。

分类的标准和目的不同,是学科与专业的根本区别所在。

学科与专业概念的区别,决定了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方面的工作区别。

专业建设要根据国民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校的性质来进行。

在专业建设方面的资源配置上,专用性较强,通用性较差,如商品实验室,专用计算机机房。

学科建设则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按被培养专业人才所必须的知识体系来进行。

高等院校除具有培养人才这个任务外,还具有科学研究的任务。

因此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也可以脱离学校的专业特色,从而形成科学研究方面的特色。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比,学科建设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和稳定性。

专业建设具有应用性、专业性和发展性。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学科建设基础,专业建设就会变得轻薄,没有后劲。

只注重学科建设而不注重专业建设,高教资源的知识转化率就难以提高,造成高教资源浪费。

从决定高教资源配置效果的角度看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在较大程度上由学科建设的效果决定;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知识转化程度,即知识转化率,在较大程度上由专业建设的效果决定;如何防止毕业生的知识废旧,既与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关,又与全社会终生教育体系的建立有关。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区别,决定了学科与专业建设不同的侧重。

学科建设,既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前沿性和发展趋势,更要注意学校内部不同学科之间在内容、方法上的相互支撑、渗透,形成学校内部整体学科建设的优势,发挥学科群的系统功能。

为发挥学科—8—群的系统功能,学校要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有目的地增加学科数目。

要注意学科建设的层次性,要区分重点建设的学科和一般建设的学科。

确定学校的重点学科,不能只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现状进行,既要将目前有一定基础的学科确定为重点,更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并根据发展目标来扶持、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

应当将有利于实现学校中长期的发展目标,符合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处于基础地位,对其它学科有较强的支撑作用;具有特色,能使学校形成与其他院校显著的学科差异这三条作为选择重点发展学科的原则,而不能仅仅按照现有的学术梯队、科研水平、学术研究条件、教学效果来确定重点学科。

专业建设的侧重点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上。

财经类专业的教学内容,既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要注重内容的适应性、发展性。

要密切关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使教学内容与经济建设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该专业的基础理论,又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课程体系是按照教学内容总量所进行的课程内容划分,顺序排列和时间分配、课程体系的确立,除考虑消除教学内容的重复外,还要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

课程设置应当刚柔相剂。

凡属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如那些对于形成学生的世界观有重要作用的课程,对全面培养学生定量和定性分析问题基本方法的课程,要实行刚性设置,使学生非学不可。

对于那些扩大学生知识面、或仅仅是从某一侧面培养学生方法的课程,则可通过选修课,实行柔性设置。

在教学方法上,要把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除课堂教学外,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创造和自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实际,多进行创造,全方位地提高素质,培养能力,从而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要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突破口,在教师的思想素质、学术水平、身体状况、教学科研条件、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多作文章,从而发挥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带动学科专业教师的全面开展。

下面谈谈商贸高教资源与学科专业建设优化结合研究。

实现商贸高教资源与学科建设优化结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1)实现商贸高教资源与学科、专业建设的密切结合。

这是针对目前存在的商贸高教与学科、专业建设脱节现象而言;(2)实现商贸高教资源与学科专业建设的优化结合。

这是在商贸高教资源与学科、专业建设密切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商贸高教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现第一层次结合,需要改善高校微观组织结构,转变工作作风。

实现第二层次的结合,需在第一层次结合已经实现的基础上,解决优化结合的方法问题。

之所以存在商贸高教资源与学科、专业建设结合不密切,甚至脱节现象,是因为在现行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下,高教资源配置主体与高教资源使用主体分离,造成资源的使用主体只能被动地适应资源配置现状,而不能主动地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决定需求配置。

在这样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下,实验设备或落后于学科建设的发展而没有及时更新,或超前投资超越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图书资料的采购可能出现图书管理者与读者双方都不满意的情况:图书管理者认为图书借阅率很低,图书资料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读者则认为图书馆里找不到学科专业建设需要的图书资料;在教师的培养、调入调出方面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紧缺教师增补困难,长期没有机会培养深造,使紧缺的更加紧缺,富余的教师因未能及时向其他院校调剂,只能外出学习深造或在校无所事事,使富余的更富余。

实现高教资源与学科专业建设的密切结合,必须形成高教资源的流动机制,使高校内部的资源存量在社会范围再次流动,使实物形态的资源转化为价值形态。

然后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再转化成为实物形态。

要建立围绕学科专业建设需要配置高教资源的机制。

首先要改革现行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组织结构,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和精减管理结构,消除管理部门之间以及教学系部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克服主管资源配置部门与资源使用部门因意见未能及时沟通而产生认识不一致的现象。

其次,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规划,使高教资源的配置既能有长远安排,又有切实可行的短期工作计划。

要逐步实现高教资源在学校内部乃至全社会范围的共享,克服每个系、部建计算机机房、购置复印设备、配齐所有课程教师的小农经济思想,建立面向全校师生服务的计算机中心、电算中心、复印中心,统一管理专人负责,按本收费,加速折旧,不断更新。

—18—明确各教学系部的课程归属,确立每位教师的专业方向,由学校统一管理调配师资,防止热门课程人人抢,冷僻课程大家推的现象发生。

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进行。

不能不计成本,不分专业,不顾工作地安排专业教师学外语,外语教师学专业,或教师可凭个人喜好、随心所欲地选择进修地点、学校和专业。

商贸高教资源与学科专业建设的优化结合,在方法上可以视作多目标规划问题。

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目标中,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关系:1.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随着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一些综合大学、理工科大学也纷纷争办财经类热门专业。

这种局面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的是它促进了高校之间的竞争,不利的一面是在财经类教师资源、设备资源有限、并且在若干年里不可能有较大的增加的情况下,必然会使各院校的学科专业资源投入不足,造成西北地区商贸学科专业总体水平下降。

在决定新增高教资源投入方向时,要注意区分通用性资源和专业性资源。

基础学科的教学资源和容易转换用途的教学资源,如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外语、数学师资等,属通用性资源;某个专业的教学资源和难以转换用途的教学资源,如会计学实验室。

专业课教材建设的投入、专业课师资等,属专业性资源。

因通用性资源的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在决定它们的投入时,在数量上可以放宽一些,质量上可以高一些,方法可以简化一些。

而对于专业性资源的投入,则一定需经过教研室、系部、学校的三级论证。

否则易出现资源浪费。

实施双学位、专业辅修制,是在不过多增加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快速、有效培养通用型高级人才的办法。

除了在高校内单独实施双学士学位、专业辅修外,可通过高校间的联合,鼓励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修读商贸类学科和专业,使西北地区培养的商贸人才在层次、质量上再上一个台阶。

2.面对现实生活和保持学科专业特色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专业,尤其是一些基础专业,因为它们远离社会上某些热门岗位,似乎成为冷门;还有一些专业,如商业经济专业,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已形成了结构合理、综合力量较强的师资队伍,有较大的教学资源存量,且专用性较强。

但随着国家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这些专业将不复存在。

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财经类高校除注重培养各专业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外,必须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以提高他们转换具体工作岗位的基本适应性和发展潜力。

凡素质较好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这样冷门专业变为热门专业。

过去基础较好,但随专业目录调整不复存在的专业,教研室的建制不能轻意取消,专业课教师也不应轻意转变方向,而应在应用经济学这个大学科中,努力突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