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合集下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见于《论语》,是人们很熟悉的。

习主席也多次在讲话中引用。

《论语》中的原文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意是,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加给别人。

”推己之谓恕。

恕的精神,是推己及人。

从自己的所欲所想,推及他人,理解他人的所欲所想;或者像民间所讲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恕的精神,也包含着平等观念,体现出对他人的爱和尊重,是一种平等待人,对人表示尊重,表示关心和帮助的态度。

孔子说,恕,也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可以终身奉行的格言。

也就是说,这是处理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原则,渗透、体现在一切事物的处理中。

习主席在说明我们的和平外交政策时,多次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近代以后经历了长期苦难的中国人民最懂得和平的宝贵,最懂得发展的重要”“中国人民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

”“中国人民近代以后经历了100多年战乱频发的惨痛历史,决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在任何地方重演。

”这就从近代中国人自己的切身体会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深刻有力地说明了我们实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和文化根据;同时也彰显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当代价值。

而就人们的日常生活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精神,也是完善社会公德,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

大家干什么事能想一想我这样做对别人会有什么影响,想一想我这样做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反之,如果人们只想“只要我高兴就好”,不顾他人的感受,那人们之间就没有友善,社会就不会有和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可以并且应该成为全人类人们普遍遵行的社会生活准则,而且已经为世界各大宗教所接受。

《圣经》中说:“你们要他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对待他们。

”(《路加福音》6·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考虑他人的感受,约束自己不要伤害他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他人。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1、【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

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

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原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谦虚、宽容、尊重他人权益的观点。

它源自于《论语·子贡篇》中孔子的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意在教导人们应当以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待
遇或对待方式,来对待他人,避免伤害他人的权益和感受。

这个观点的核心是反映了一种基本的道德原则,即要求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尊重其人格和权益,不要对别人做出我们不希望自己遭受的行为。

它要求我们善待他人,不侵害他们的生命、财产、自由和尊严。

这种观点的提出,通过引导人们具备自我约束、关心他人的品质,促进了和谐、公正和友善的人际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点的核心理念是公平、平等和尊重他人。

我们往往会希望别人尊重我们的权益和尊严,因此我们也应当给予他人同样的待遇。

它要求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特权或利益而侵犯他人的权益,要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这种观点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对待,不应该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而是要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利益。

总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点是一种尊重他人、弘扬道德和维护公正的价值观。

它鼓励人们在行为上遵循基本的道德原则,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

这种观点的践行可以促进和谐、公正和友善的人际关系,构建一个更加和平与美好的社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课件

2、如何才能够实现“仁”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实现“仁” 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 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 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 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 活中运用“仁”学。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 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山茶花 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 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茶花是公物, 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 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 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 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 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 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 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8、【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有高尚志向和节操
的人以及仁义之人,不会贪生而损害 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性 命。”
9、【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中, 也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 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即如果实行仁能给他带来好处, 他就实行)。”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学而》) 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 己及人,这个人的爱心基本上就形成了。反过来,一个中国人, 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爱,我们就认为他失去了自己的仁爱 之本,没有人相信他再会去爱别人。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是有很多例子的。譬如在《史记.齐太公世 家》中,齐桓公就曾经问过管仲,易牙、开方、竖刀这三个人谁 可以当未来的宰相?管仲说,为了讨好君主,易牙杀了自己的孩 子,开方背叛了自己的父母,竖刀挥刀自宫,这都不是正常的人 做得出来的事情,所以他们三个人都不合适。齐桓公不听,后来 果然死于这三人之手。 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总是习惯于从一个人对其家人的态度 来推断他对别人态度的,要是他对自己的家人都不好,我们就不 相信他这个人会对别人好,更不可能相信他会有好的个人品质。

解读《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读《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读《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孔子教育人们行为准
则的一条基本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

这句话富含深刻的哲理,其背后的智慧与道德原则,
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核心意义是尊重他人,它是儒家道德观念的
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主张人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一个人,只有具备尊重他人的品质,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中合格的一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了行为准则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恕道。

恕道即包容,包括了宽容、宽厚、宽容的含义。

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能
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他人的观点,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才
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人。

人们总是会有缺点,会有不足。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在自我完善的同时,尊重他人的不足,理解
他人的过错。

一个人,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的不足,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才能立足于社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喜好。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选择,尊重他人的个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
能真正地与他人相处融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复杂,教
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不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
个世界上,立足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人生的价值。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新人教版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新人教版

关键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个性展示
在我国,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接受治水任 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 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家里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 于是他告别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 疏导洪水的劳动。经过13年奋战,三过家门而不入,疏 通了9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 到了战国时期,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大禹治 水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 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河水流到邻国去就行 了,那不是省事得多了吗?”
思考1:老师的做法和孔子的话矛盾吗?自
己不喜欢的,就一定不能够给别人了吗?
子贡向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 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 “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 强加给别人。”思考: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
在别人身上了吗?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因为 爱,所以往往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子 女,造成父母与子女的冲突。 大人都喜欢逛商店,特别是妈妈。 但我们都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 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 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 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 讨论:你能回答这个问题 吸引小孩子呢 ? 很多专家都无法解释。 吗? 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却轻而易举地解 其实很简单,大人蹲下来,处在和小孩 答了这个问题。 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
检测反馈
(一)基础过关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国传统道德要求。下列说法 与这一要求相吻合的是 (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C.谦君子,赐我百朋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我们 ( ) A.对待他人时能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B.能正确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内涵 C.能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D.不要关心自己,要多关注他人 3.下列能体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有 ( ) ①授人玫瑰,手留余香②我国西南发生重大旱灾的时候,小明 倡导全班同学给予支援③自己不想认真学习,就不要劝别人学 习④别人在背后议论我,我就要在背后议论别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

和道德标准,不要以不合理的方式对待他人。
人际关系
03
这句话还可以被理解为人际关系中的准则,帮助人们建立良好
的人际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社会中的体现
政治
在政治领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可以帮助政府建立公正的法律制度,保障人民的 权利和利益。
教育
在学校和家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 ,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层面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促进社会和 谐,增强社会凝聚力。
我们应该积极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运用到实际生活 中
01
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不断 提高自身修养和道德素质。
02
积极倡导和实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可以让我们
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更好的公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出处和本意
出处
出自《论语-卫灵公》第12章,是孔子对子贡所说的一句话。
本意
是指“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引申含义
尊重他人
0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感
受,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道德准则
02
这句话也可以被视为一种道德准则,提醒人们要遵循社会规范
• 结构: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理学原理和机制 • 人际交往中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的必要性 • 如何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改善人际关系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的局限性 • 结论与展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慎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慎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慎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从字面来看,是“如心”,也就是“如自己的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恕”的解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我认为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

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曾经,伏尔泰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我坚决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你的观点的权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心胸狭窄,而是应该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
对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咱们当代呢,把它稍微改进了一点,在它后面还加了一句话:己所欲之慎施于人!意思很明了:即便是自己喜欢的事,也要考虑考虑再推荐给别人,不要轻易加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和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和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和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义: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欲:想要,希望。

施:加。

扩展资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出处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摩诃萨常当守护。

何等一法?所谓己所不欲,勿劝他人。

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常应守护。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想,想做。

勿:不要。

施:施加。

于:介词,在。

人:这里解释为对方,与原文前面的“己”相对,己:自己的意思。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

”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解释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告诉我们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要懂得将心比心多多换位的为他人思考。

第4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4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恕”是什么意思?
[自我核对]古人解释“恕”有两个意思。①原谅 、宽恕。②“以己量人谓之恕”意思是“以自己 的心推想别人的心”,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将心比 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都是“恕”的体现。
4.文化常识填空。
选文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中的“邦”是指
诸侯国 ,“家”是指 古代大夫的家族 。所选文段论述
(4)请事斯语矣 名词用作动词,从事。
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2)何谓也 (3)富哉言乎 (4)选于众 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 主谓倒装。 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判断句。
(5)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6.查字典,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1)克己复礼: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 “礼”(西周之礼)。
圣 ”。
”,它的特点是
(3)实现“仁”,成就“仁”,要有“ 欲仁(追求仁德) ” “ 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 安仁 ”的精神品质。
(4)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5)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 (6)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 勿施于人 。” 。能近
, 己欲达而达人
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7)子曰:“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 有杀身以成仁 。”
2.“克己复礼”的“礼”是什么意思?
[自我核对]孔子所说的“礼”,是西周社会的典章制度和 道德规范,是孔子认为正确的社会价值规范。如果扬弃孔 子所说的“礼”的许多具体内容,可以把“礼”看作社会 价值规范。
(1)诸
举直错诸枉
兼词,之于
今诸生学于太学 形容词,各、众 (2)焉 天下归仁焉 兼词,于之,对他 且焉置土石 兼词,于何,在哪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请问其目目:详情。

B.尧舜其犹病诸诸:诸多。

C.不可以久处约约:贫困。

D.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广大。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夫子言之,与我心有戚戚焉B.富哉言乎天下事有难易乎C.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无求生以害仁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再也【小题3】下列所给的句子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富哉言乎!A.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B.善哉问也!C.浴乎沂,风乎舞雩。

D.其何以行之哉?【小题4】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从孔子与樊迟的对话中可知,樊迟和孔子所说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选文8
子曰:‚志士[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仁人[仁义之人],无求 生以(连词,表因果)害仁,有杀身以(连词,表目的)成仁。‛ 【译文】孔子说:‚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以及仁义之人, 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选文9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名词,贫困),不可以长 处乐(名词,安乐)。仁者安(动词,安于)仁,知(通‚智‛)者 利(动词,利用)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于贫困中, 也不能长久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 的人利用仁(如果实行仁能给他带来好处,他就实行)。‛
本节选文段有个核心的字, 这个字是什么?
“仁”
内 涵
措 施
效 果
什么是仁? 怎样实施仁? 施仁后会如何?
选文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动词,回到)礼为(动词,是) 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动词,称许,赞许)仁焉。为仁由 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名词,条目,详 情)?‛子曰:‚非(动词,违背)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形容词,聪明),请事 (动词,从事,实行)斯语矣。 ◇非礼……:后多用以表示思想守旧、行动古板的意思。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回 复到礼,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普天下的人都会 称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颜渊 说:‚请问克己复礼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 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 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句话。
义斩歧蛇
孙叔敖幼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 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者吾见 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 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对别人有恩 德而又不为人所知的人),天报之福,汝不死也。‛ 及长, 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最新11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最新11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最新11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2.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实质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多媒体播放《论语》中的一段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的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趁机导入今天的新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环节二:新课讲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要求活动一:设疑启思多媒体播放案例:某班一度流行给同学起外号,那些难听的外号一旦落到谁的头上,谁就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心里有一种羞辱感。

其实,谁都不愿意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即使那些喜欢捉弄别人的人也是如此。

问题: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别人吗?为什么?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于人吗?为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得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

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他人。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含义和要求活动二:情景表演小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住进学校的集体宿舍之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

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

找学生分别饰演小乔、小乔的父母、小乔的同学,分为家里和学校两个场景进行表演。

表演完后,请同学们思考:同学们疏远小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想得到别人的关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论语》中有另外一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谋求自己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实用)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实用)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选文3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 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 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没有明白。孔子便说:“提拔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恶的人之上, 能使邪恶的人变得正直。”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 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 人变为正直的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 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那些不讲 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 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 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一、名人名言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 往,亦非礼也。 ——《礼记》 3、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谚语 4、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 哭,它也哭。 ——英•萨克雷
克己复礼
• 宪法:“公民有言论自由,但必须在法律 规定的范围内,不得侵害国家、集体和第 三人的合法利益。”
选文2
像、好像
使唤、使用
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所”与“欲”组成名词性结构 给 古代大夫的家族 古时诸侯的封邑
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三都民族中学备课人:夏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2、诵读法,在诵读基础上把握文意,疏通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1、翻译选段。

2、整理文言知识。

三、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重点理解思路:“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从而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四、课时安排:1.5课时(0.5为预习检测,达到认知、技能目标,本课时为1)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让学生感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堪称“万世师表”。

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什么是仁,也许谁也无法全部解说清楚。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论语》里的仁爱之道,其实两万多字的《论语》里翻下来,仁这一个字,被提到前后有109处,可以说仁爱的思想,是儒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仁爱呢?说起来简单,学生问什么是仁?老师只回答两个字,爱人。

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

但就这两个字体会起来有很深很深的道理。

民间有个说法,你别看这个字就四画,单立人一个二,所以叫做二人成仁。

什么意思呢?就是仁爱,从来不是一个单立人状态下自我的状态,孤独的、自我的、封闭的这个环境下,是谈不到仁爱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1)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2)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注释】(1)一言:言,字。

一字或一句话。

(2)恕:宽容谅解。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翻译】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字可以一生奉行?」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评析】人己关系如何摆正?平和的状态如何可得?忠恕是与人沟通交往不错的原则。

认同真诚、善良、宽容谅解等纯真本性的一面,明白那才是真正的自己,愿意尽心守护忠于本性(忠);以纯真本性才是人真正的自己,这样的原则,善待别人,受到别人不公平的对待,也还能以这样的原则忠告善导、宽容谅解别人,没有生出不合于纯真本性的怨恨、委屈、不平、报复等种种心,没有和对方一样对待、一般见识,只是希望对方也能舍弃后天形成的种种不纯,明白纯真本性(恕)。

道德、天地、忠恕似乎有所对应,忠恕大致指出合理对待天道、人?的方式。

恕的另一层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自己管好自己,避免言行结怨。

恕的内涵很深,层面很广,是心性提高的途径,值得一生去实践领会。

人与人之间历史上多少冤怨难解,冤冤相报,没有尽头,就是因为人在迷中,不明道理,不识本性,没有本着忠恕原则待人,人己关系才无法摆正,而有纠缠、孽缘、矛盾。

争斗、妒嫉非人的本性,「退一步海阔天空」,以忠恕待人,必定会否定争斗、妒嫉,知道那是人后天形成的种种不纯,是应该去掉的东西,就算遭受打击,也能忍住不被带动,那么渐渐地也就能远离争斗、妒嫉,消除造成人己关系紧张的这些东西,这时海阔天空也就体现了忠恕升华的境界。

【延展】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迁怒,和以牙还牙、以暴易暴是相反的,体现的是能忍、不能忍,动心、不动心的差别,如果能明白道理、度量大、心平气和,自然就能忍住不动心,所以想法、心态不改变,光靠强忍是不行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及译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及译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译文】颜渊问仁。

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

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原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译文】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指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日:“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樊迟不理解。

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

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

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4、【原文】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三都民族中学备课人:夏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2、诵读法,在诵读基础上把握文意,疏通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1、翻译选段。

2、整理文言知识。

三、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重点理解思路:“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从而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四、课时安排:1.5课时(0.5为预习检测,达到认知、技能目标,本课时为1)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让学生感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堪称“万世师表”。

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什么是仁,也许谁也无法全部解说清楚。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论语》里的仁爱之道,其实两万多字的《论语》里翻下来,仁这一个字,被提到前后有109处,可以说仁爱的思想,是儒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仁爱呢?说起来简单,学生问什么是仁?老师只回答两个字,爱人。

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

但就这两个字体会起来有很深很深的道理。

民间有个说法,你别看这个字就四画,单立人一个二,所以叫做二人成仁。

什么意思呢?就是仁爱,从来不是一个单立人状态下自我的状态,孤独的、自我的、封闭的这个环境下,是谈不到仁爱的。

仁爱一定是你旁边还有一个别人,俩人在一起的关系中能看出来是否仁爱。

下面,我们通过《论语》第四章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将来了解一下仁说的倡导者孔子对此是怎么解说的。

(二)整体感知1、教师泛读,学生听读,标准字音,听清断句。

2、学生自由诵读三遍后齐读一遍。

3、和学生一起明确文言知识并且翻译文段。

重点词:(1)克己复礼为仁克:克制。

(2)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3)请问其目目:条目,详情。

请:请求对方做某事;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4)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不敏:资质愚钝;事:实践,实行。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躬自:自身,自己。

(6)樊迟未达达:明白,理解。

(7)问知知通智。

(8)举直错诸枉错通措,安排、安置;直,形做名;枉,形做名。

(9)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文言句式:(1)何谓也宾语前置句(2)选于众状语后置句(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定语后置句(4)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翻译: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古文今译]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

实行仁,完全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条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颜渊虽然资质愚钝,但愿意实践这些话。

”2、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古文今译]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如同接待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庄重。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文今译]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拿终身去实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的身上。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古文今译]孔子说:“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5、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古文今译]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没有明白。

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三)文本解读:(1)文章中有几个向孔子请教有关'仁'的问题?文章中有几个人阐述了对'仁'的看法?明确: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颜渊、仲弓、樊迟、子贡。

有两个人阐述了对'仁'的理解,即孔子和曾子。

(2)我们节选的小标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联系自身生活,谈一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和这句话是相联系的。

(尽量使用实例)(整体感知文本)教师点拨: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

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

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生活处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灿烂多彩的。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中孔子究竟要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的内容呢?请大家根据一下三个问题的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重点句)。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A、什么是仁?B、怎样做才能达到“仁”?C、施“仁”之后会怎么样?(4)学生活动:a、克己复礼为仁。

(什么叫克己复礼。

什么样的行为是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后会怎么样:天下归仁。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什么。

怎么样:在邦无怨,在家无怨)c、爱人,知人(是什么。

怎样做: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d、其“恕”乎?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f、我欲仁,斯仁至矣!g、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5)教师和学生共同概括:好,还是回到刚才的三个问题,大家用最简约的语言概括一下三个问题的答案?A、什么是仁?明确: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怎样才能达到仁?明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样?明确: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6)身体力行谈“仁”大家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具体的实例谈谈你对以上三个问题的理解?或是不自觉的践行“仁”,抑或是某一言行悖拗了“仁”的内涵?由此给你的启发是什么?明确:什么是仁: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就是在平时不要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帮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先通达。

从字面意义的理解上看,孔子认为人在生活中不能纵放自己的欲望,而应该以礼来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宽以待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团结合作。

或可以这样提问孔子的“仁”的学说蕴含着哪些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明确: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

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的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

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

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四)“仁”与生活正如孔子所说,其实要做到仁并不难,只要你想做。

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

比如教学楼前的山茶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

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

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有些人总以为上苍欠他的,父母的呵护、师长的关爱、朋友的真情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他们视恩情如草芥,背信弃义却毫无愧疚之意,感恩之心早已荡然无存,其实内心的真诚感恩也是“爱人”的一种温暖的表现。

爱人即感恩,它是为人的基本准则,拥有感恩之心才能不断荡涤灵魂;同时感恩之心又有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与呵护。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缺乏“爱人”的表现:对父母辛苦的无动于衷、对老师付出的漠然置之、对动物受伤的冷眼相待、对别人危难的缺乏同情、对民族忧患的缺乏关注……我来讲几个小故事,让大家体会“爱人”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