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及说课稿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常识。
2理解孔子"仁"的内涵。认识与人为善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文中涉及的文言文知识。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评析法。
学法指导:朗读法,练习法,知识迁移法。
一复习与巩固(提问)
1、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1)天下归仁
(2)为仁由己
(3)请问其目
(4)回虽不敏
(5)请事斯语矣
(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7)尧舜其犹病诸
(8)能近取譬
(9)死而后已
(10)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问知。子曰:"知人。"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2)举直错诸枉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
特殊用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特殊句式:
1、仁以为己任。
2、何谓也?
3、选于众
回顾学过的文言知识,找出同类句子。
学生可能回答的句子:
宾语前置句
1 沛公安在?
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 何罪之有
4 彼
且奚适也?(《逍遥游》)
使动用法
1 春风又绿江南岸(使......绿)
2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
二、诗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3、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 ——卢照邻 4、父 兮 生 我,母 兮 鞠 我,拊 我 畜 我 , 长 我 育 我 ,顾 我 复 我 ,出 入 腹 我。(其大意 是说:父生我,母哺育我。爱抚我护持我,养我 长大教育我。照顾我挂念我,出门进门想着我。) ——《诗经-小雅》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 克:克制。 (2)天下归仁焉 归:称许,赞许。 (3)请问其目 目:条目,详情。请:请 求对方做某事;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4)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不敏:资质 愚钝;事:实践,实行。
子贡曰:“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 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 吗?” 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 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 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 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 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 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
精选可编辑ppt
4
选文2
像、好像
使唤、使用
• 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所”与“欲”组成名词性 给 古时诸侯的封邑
• 如承结大构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古代大夫的家族
•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
有高仁尚。志向和节操的人
【译文】 孔子说:“有高尚志向、节操的人有及仁人志 士,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 命。”
选文9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
者安仁,智者利仁。'
贫困
安乐,安乐的生活
以…为安 以…为利
【译文】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不可以长处于贫
困中,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
——孟郊《游子吟》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3、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
——卢照邻
4、父 兮 生 我,母 兮 鞠 我,拊 我 畜 我 ,
长 我 育 我 ,顾 我 复 我 ,出 入 腹 我。(其大意
是说:父生我,母哺育我。爱抚我护持我,养我
长大教育我。照顾我挂念我,出门进门想着我。)
《第4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4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文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仲.弓(zhònɡ)樊.迟(fán)
B.皋陶.(táo) 有莘.女(shēn)
C.夏桀.(jié) 弘.毅(hónɡ)
D.取譬.(pì) 济.众(jì)
答案 B
解析“陶”读“yá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在家.无怨B.尧舜其犹病.诸
C.非礼.勿视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答案 C
解析A项,“家”古义为“古代大夫的家族”。B项,古义为“担忧”。D 项,古义为“贫穷”。与今义均不同。
3.下列各句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克己复礼为仁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D.举直错诸枉
答案 D
解析“错”通“措”,译为“安置”。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举直错诸.枉②尧舜其犹病诸.
③何谓.也④可谓.仁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答案 C
解析①中“诸”用在句中,作兼词“之于”用;②中“诸”用在句末,作兼词“之乎”用;③中“何谓”是“谓何”的倒装,“谓”作“说的是”讲;④中“谓”作“称为”“叫做”讲。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
A.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B.仲尼岂贤于.子乎
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答案 D
解析D项,与例句相同,都是介词,表处所,译为“在”。A项,介词,引出宾语,不译;B项,介词,表比较,译为“比”;C项,介词,表对象,译为“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请问其目目:详情。
B.尧舜其犹病诸诸:诸多。
C.不可以久处约约:贫困。
D.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广大。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 《两小儿辩日》(12张幻灯片)
• 不学礼,无以立。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选自《列子 • 汤问》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 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 一书,留传于世。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 远者凉乎?”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争论的是一个古
老而有趣的问题,孔子回答 不出,如果你是掌握了现代 科学知识的孔子,你该如何回 答他们?
这篇传说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 列御寇的作品。《列子》中多记民间故 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夸 父追日、杞人忧天等。形象鲜明,含义 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
读一读
两小儿辩日
辩斗 盘盂 沧沧 凉凉
wèi zhì
探汤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 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 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语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4、找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 特殊用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特殊句式:仁以为己任
5、翻译下列句子。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问题思考
1、本文在文体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文章中主要通过对话和语录的形式, 来阐述有关"仁"的问题。这两种文体形 式也是《论语》中最常用的形式,同学 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论语》的这 个特点。
2、文章中有几个向孔子请教有关"仁"的问 题?文章中有几个人阐述了对"仁"的看法?
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颜渊、仲弓、 樊迟、子贡。有两个人阐wk.baidu.com了对"仁"的理 解,即孔子和曾子。
3、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 谈"仁"的内涵。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 仁"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 具体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 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 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 录里,"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 忠恕"。
问题探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1、【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2、【原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
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不理解。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第一章:引言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原则的含义。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品质。
1.2 教学内容:
引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原则,让学生思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
1.3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这一原则的含义和重要性。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来理解并应用这一原则。
第二章: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深入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
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一原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重要的。
2.3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原则的含义。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一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应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善良品质。
3.2 教学内容:
讲解如何应用这一原则,让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提供具体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应用这一原则。
3.3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这一原则。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应用这一原则。
第四章:培养同理心
4.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同理心的含义。
培养学生具备同理心,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1
【课例分析】:
这是《论语》中极具教育意义的篇目之一,主要内容是孔子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它一方面告诉人们不能做什么,一方面又告诉人们该干什么,在现代社会,孔子仁的学说蕴含着很多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
【教学设想】
对于本课来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在讲授选文时,作为教师应努力展示孔子思想的高度,深度及现代价值。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学会应用“仁”这种思想。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阅读孔子的资料。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__内容,掌握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讨论,体会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情感态度价值观:思考孔子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教学重难点:体会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思考孔子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详见《预习检测》)
2、技能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翻译见《预习检测》)
3、情感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二、教学重点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重点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
三、教学难点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四、课时安排:
1、5课时(0、5为预习检测,达到认知、技能目标,本课时为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复习课件--用
(2)选于众 状语后置句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定语后置 句
(4)克己复礼为仁 判断句
合作探究一
• 1.在一、二、三则选文中,对于什么是“仁”, 孔子对颜渊、子贡、樊迟、仲弓等人的回答各不 相同,又各有侧重,孔子是如何回答的?体现了 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 怎样才能达到仁?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 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探究三
• 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天下归仁;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探究四
• 如何理解第9节中“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这句话?
• 【点拨】“仁者安仁”,仁者能安处仁道。不管在穷困 中,还是在富贵中,仁者能“贫而乐,富而好礼”,仁 者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仁者能“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仁者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仁者的内 心充足,安贫一乐道。
• 【点拨】针对颜渊的提问,孔子强调“仁”是“克己复 礼”;对仲弓,孔子则提出“仁”是“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回答樊迟,孔子则说“仁”是“爱人”。回答 自贡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孔子围绕什么是“仁”这同一问题,既从肯定的方面作 答,又从否定的方面作答,告诉人们要做什么,不能做 什么;既从如何对待自己的角度作答,又从如何对待别 人的角度作答,从而使人们对“仁”有一个全面而透彻 的了解。更好的体现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ppt课件
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表承接
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 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 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选文8
标目的, 来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 以成
仁义之人
表转折,却
仁。 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
颜渊 : 子贡 : 樊迟 : 仲供 :
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
什么是仁?
思 考
怎样实施仁? 施仁后会如何?
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怎样实施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
实现“仁”的关键 是将心比心、推己 及人。
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 举直错诸枉,能使 枉者直。 能近取譬,可谓仁 之方也矣。
总结:从生活到智慧,从智慧到著书立说, 从文本再到生活,今天我们在汲取先圣的生 存智慧的营养,明天,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圣 人,但我们绝对可以说我们一直正在沿着圣 人为我们描绘的蓝图在建设和发展着我们的 文化,在此,请让我们再一次用真诚来朗读 这么几句话:“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生以害仁,有 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导学案教师版含原文注释翻译习题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3.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评估
自主学习
(一)文题解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受承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二)课文释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1)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2)仁焉(3)。为(4)仁由己,而由(5)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6)目(7)?”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8)。”颜渊曰:“回虽不敏(9),请事(10)斯语矣。”
(《论语·颜渊》)
【注释】(1)为:是(2)归:赞许,称许。(3)焉:句末语气词。
(4)为:动词,做到。(5)由:依靠(6)其:代词,代指克己复礼。
(7)目:条目,详情。(8)动:做。(9)敏:聪明,机敏。
(10)事:名词作动词,从事、实行。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普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
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句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_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同学各方面的力气,从而使同学获得良好的进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了解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良后果;
3、懂得什么是换位思考;
4、知道相互支持的具体表现及要求;
二、力气目标
1、学会表达自己的宽容;
2、学会助人、乐于助人;
三、德育目标
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凡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与人交往中懂得相互之间需要关怀与支持,从而为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打下较好的基础。
重点: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难点:在生活中怎样做到宽容
课时支配:
1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开放话题
古代的前贤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给人启迪、幽默隽永的妙语箴言。这些格言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熟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这千万条格言中的一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以发觉这句话的被人们熟知和推崇的程度。它告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当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厌恶,自己视为苦痛、灾祸的东西强加给别人。但是现实生活中真刚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那么简洁做的事情,今日,我们就一起来领悟和实践前贤的至理名言。请大家畅所欲言,用自己的话表达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2023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2023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2023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详见《预习检测》)
2.技能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翻译见《预习检测》)
3.情感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
难点: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Ⅰ自主学习检查内容和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让学生感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堪称“万世师表”。
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
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什么是仁,也许谁也无法全部解说清楚。从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是他人(含自己在内的第二人),即心怀他人,并与他人和平共处,这就是仁。那么怎样才能够聚集在一起和平共处呢?那内容可就多了。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仁说的倡导者孔子对此是怎么解说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你能准确朗读全文吗?
指名学生朗读12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2.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则,能读准译对吗?
Ⅱ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预习确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
湖北黄石市铁山区三岔路村 郭冬容老人, 2009年12月18日晨,捡拾废品,在路边水沟 发现一个塑料袋,是一大包钱。
她走了一个多小时,把钱交给了值班民警,和 民警清点钱,共7000元。忙到早上9点多钟,她 不好意思地问值班民警:“我还没吃早饭,你可 不可以借我一元钱,买两个馒头吃?”在场的民 警震惊了,纷纷掏钱给她,老人坚持只要一块 钱:“两个馒头只要一块钱,你们快点去找失主 ,把钱还给别人。”
现代意义之一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不管什么时候,人都 是社会性的动物,彼此影响彼此联系,所以,必须 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也必须对 自我的思想感情加以合理规范,虽然孔子所宣扬的 “礼”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 本精神是现代文明社会必须继承的。
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 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5则角度: 处世——己所欲 施于人
从肯定方面强调人“要”做什么。 它提出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 伦理原则:“已所欲,施于人” 。
阅读1、2、3、4、5语段后,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 世的角度来思考下"仁"的内涵。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 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
,
的规定。具体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三都民族中学备课人:夏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2、诵读法,在诵读基础上把握文意,疏通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1、翻译选段。
2、整理文言知识。
三、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重点理解思路:“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从而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四、课时安排:1.5课时(0.5为预习检测,达到认知、技能目标,本课时为1)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让学生感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堪称“万世师表”。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什么是仁,也许谁也无法全部解说清楚。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论语》里的仁爱之道,其实两万多字的《论语》里翻下来,仁这一个字,被提到前后有109处,可以说仁爱的思想,是儒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那么究竟什么是仁爱呢?说起来简单,学生问什么是仁?老师只回答两个字,爱人。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但就这两个字体会起来有很深很深的道理。民间有个说法,你别看这个字就四画,单立人一个二,所以叫做二人成仁。什么意思呢?就是仁爱,从来不是一个单立人状态下自我的状态,孤独的、自我的、封闭的这个环境下,是谈不到仁爱的。仁爱一定是你旁边还有一个别人,俩人在一起的关系中能看出来是否仁爱。
下面,我们通过《论语》第四章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来了解一下仁说的倡导者孔子对此是怎么解说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泛读,学生听读,标准字音,听清断句。
2、学生自由诵读三遍后齐读一遍。
3、和学生一起明确文言知识并且翻译文段。
重点词:
(1)克己复礼为仁克:克制。
(2)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3)请问其目目:条目,详情。请:请求对方做某事;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4)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不敏:资质愚钝;事:实践,实行。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躬自:自身,自己。
(6)樊迟未达达:明白,理解。
(7)问知知通智。
(8)举直错诸枉错通措,安排、安置;直,形做名;枉,形做名。
(9)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
文言句式:
(1)何谓也宾语前置句
(2)选于众状语后置句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定语后置句
(4)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
翻译: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古文今译]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行仁,完全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颜渊虽然资质愚钝,但愿意实践这些话。”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古文今译]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如同接待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庄重。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文今译]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拿终身去实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的身上。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古文今译]孔子说:“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古文今译]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没有明白。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三)文本解读:
(1)文章中有几个向孔子请教有关'仁'的问题?文章中有几个人阐述了对'仁'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