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认识地球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划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运动规律,以及地球的划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地球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理解地球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使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的划分。

2.教学难点: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的划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地球的形状、运动和划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地球仪为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的划分。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地球仪,总结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划分。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运动规律3.地球的划分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的正确率来评估;二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地球仪、讨论和总结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划分来评估。

湘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含三课时)

湘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含三课时)

第二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在宇宙中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仪【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3.会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培养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重点)4.通过制作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5.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的教育,激发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态度的形成。

(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步骤结论【情境导入】导入一联系生活经验导入:盛夏的夜晚,当我们在院子里或者广场上纳凉的时候,仰望星空,我们都会看到些什么呢?教师:那么大家知道它们都由什么组成?具有什么特点吗?学生:月球、流星、恒星、星云等等(教师在黑板激发兴趣和探索欲望,明确学习内容。

通过观看视频,为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提供感性素材。

上板书这些学生看到的天体)导入二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它到底有多大?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播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

导入三教师展示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大,月球小,月球绕着地球跑。

”教师:还记得这首儿歌吗?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教师:至少我们可以知道两点,一是天体之间不是孤立的,有相互绕转关系;二是在宇宙中,质量决定谁是中心。

师生交流地球在宇宙中多媒体展示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图片,介绍这些天体的相关知识。

展示:天体系统图(教师引导学生读图2-2、图2-3)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地心说”与“日心说”。

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是有层次和结构的,最低级别的是地月系,最高级别的是总星系,同时人们认识宇宙是先小后大,先近后远的。

通过探讨,训练学生质疑精神和表达能力,并感受古人对大自然探索的细心和执着。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课件(两个课时,共58张PPT)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课件(两个课时,共58张PPT)

(2)特点:
特征 形状特征 长度特征 方向特征 数量特征 位置特征
经线
纬线
纬线和纬度 (1)概念: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
特征 形状特征 半圆
经线
长度特征 等长
方向特征 指示南北方向 数量特征 无数条 位置特征 相交于南极和北极
纬线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并收缩
O
170 W
西

180度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任何一组正相对经 线圈都可以把地球 分成两个半球,但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160°E
这样划分可以避免把 非 洲和欧 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探究:所有的东经度都是东半球吗?所 有的西经度都是西半球吗?我们怎么快 速去判断东西半球呢?
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东半球:20°W—0°—160°E; 西半球:160°E—180°—20°W。
成一点。纬度相同,长度相等 指示东西方向 无数条 相互平行
经纬网 (1)概念: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 相互交
织所构成的网。 (2)作用:利用经纬网
确定地球表面任一 地点的经纬度位置。
常见的经纬网图题
横纬竖经
图9
纬线
(一)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位于同一条的纬线的两 点是东西关系
/5、高中低纬的划分和
4、五带的划分和范围范围
小结:
1、 0°纬线也叫赤道,是南北纬的分界,以北为北纬,用字母 N 表示,以南为南纬,用字母 S 表示。纬度的变化范围为0°~ 90°。
2、判读:向北越大时北纬,向南越大是南纬。
3、南半球的判断、五带范围、高中低纬度范围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02纬线和纬度经线与经度经纬网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02纬线和纬度经线与经度经纬网
①东半球 ②南半球 ③西半球 ④北半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丙点位于丁点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三、经纬网
例2:假设有两人分别从A处和C处两处一直向北行进,于 这两人的最终结果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他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B 他们不会相遇 C 他们最终在北极点相遇 D 他们都能够回到原点
例3:〔梅州14〕一人从北京故宫出发,沿着一个方
向旅行〔方向不变〕,可能回到原出发点的是
①向东行 ②向西行
③向南行 ④向北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三、经纬网
例4:〔广东14〕
Thank You ! 不尽之处,恳请指正!
90 °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限
0—180°.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称为东 经,用〞E〞表示;以西的称为西经, 用〞W〞表示.
由本初子午线分别向东、向西各
增大至180 °
20°W和160 °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 球的分界限
三、经纬网
概念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 形成经纬网。
作用
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方便导航。因 此,利用经纬网定位在航海、航空、交通、军事, 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A:40°N B:60°N C:20°S D:40°S
E:35°N
F:30°S
一、纬线与纬度
纬度带
90°N
高纬度 中纬度
0° 30°S
60°S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90°S
60°N 30°N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0~30° 30°~60° 60°~90°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认识地球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认识地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不同角度看地球的图片
2.播放GoogleEarth的宣传片,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课题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7)播放视频,介绍地球的真实形状。
(二)地球的大小
展示地球模型,介绍地球的半径、周长、表面积
观看视频,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参与课堂活动,领悟科学真谛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教 学
反 思
观看视频及图片。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讲解
(一)地球的形状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教师播放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视频。
2)教师讲述天圆地方与浑天说的基本观点
3)展示月食与海岸观船的图片,讲述“地球是球体”的早期证据
4)讲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体

2024年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 2.1.1 认识地球

2024年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 2.1.1 认识地球
第二章 认识地球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上)
太阳系家族中有一个裹着蔚蓝色面纱的成员—— 地球。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虽然只是无数星 球中普通的一员,但却是目前所知道的惟一适合生 命生存的星球。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究竟对地球了解多少?如它 的形状,它的大小,它的运动……就让我们一起通 过本章节,去认识这颗美丽而又神秘的星球吧!
半径6371km、周长约4万km、 表面积5.1亿km2
地球仪 地轴、南极北极、赤道、回归线、极圈……
随堂检测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C (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
随堂检测
C 2.下列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人们先看到远航归来的轮船的桅杆 C.地表起伏不平 D.地球卫星图片
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直接展示了地球的形状。关于地球是一 个球体这一论断,已成为常识。
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总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从中你有什么感悟呢?
“盖天说” “浑天说”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 地球卫星照片
1 直觉
2 推测
3 确证
4 证实
真理的探寻过程是漫长的,科学的意义在于不断的探索新知!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同时对宇宙的构成有 初步的认识; 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的真实 形状,会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培养描述地 理事物的能力。
一、地球在宇宙中
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两者一起 组成了地月系。地球与太阳以及其他行星、卫星、小行星、彗 星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
你知道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 都用来表示什么吗?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认识地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的内部结构。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为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

b.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c.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进行简单的地理描述。

b. 能够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日照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c. 能够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地球的内部结构。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3. 地球的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日照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的理解和展示。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认识较为浅显,大多数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等知识缺乏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地球的面貌。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地球仪,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3. 学生可以说出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有陆地和海洋等特点。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教师通过多媒体或黑板展示地球的形状,并解释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

-教师可以使用一个橙子或一个篮球来比喻地球的形状,让学生观察并感受。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2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地球在宇宙中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2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地球在宇宙中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 [2024 河南信阳期末] 下列天体系统关系图中,能正确表 示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点归纳】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
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
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点拨: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 来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帆船远去 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桅杆。实验中,当小 船沿桌面靠近冬冬时,船身突然出现,A 错误;当小船沿 桌面离开冬冬时,船身突然消失,B 错误;当小船沿伞面 靠近冬冬时,船身逐渐出现,C 正确;当小船沿伞面离开 冬冬时,船身逐渐消失,D 错误。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点拨: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有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 的温度;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能够形成稳定的大气; 地球上有液态水;太阳光照稳定;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 不干扰,有着安全的宇宙环境。A 正确。 答案: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下列选项中与此实验探究有关的是( D )
A . 地球大小
B. 昼夜交替
C. 经纬线特征
D. 地球形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星题 拓展练
14. 读“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示例五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示例五

教案:认识地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征,包括陆地和水体的分布。

1.2.认识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初步识别洲和洋。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2.通过地理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他们作为地球主人应有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基本构成1.1.介绍地球由哪些部分组成:大气层、水层、地壳和核心。

1.2.解释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2.陆地和水体的分布2.1.讨论陆地和水体在全球的分布情况。

2.2.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地球仪的使用3.1.演示如何使用地球仪来识别不同的地理位置。

3.2.让学生尝试使用地球仪进行简单的地理探索。

4.洲和洋的初步认识4.1.介绍世界主要的洲和洋的名称及其位置。

4.2.讨论各洲和洋的地理特征及其经济和文化差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征。

2.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陆地和水体的分布情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位置的探索活动。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1.开场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你知道地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1.2.引入视频片段,展示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征。

2.讲解新知2.1.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征,包括陆地和水体的分布。

2.2.演示如何使用地球仪,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3.互动讨论3.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陆地和水体的分布情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2.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实践操作4.1.学生分小组,每组配备一个地球仪,进行地理位置的探索活动。

4.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使用地球仪标出其位置,并简要介绍该地区的地理特征。

5.总结反馈5.1.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强调地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2.1《地球与地球仪》课件(共68张PPT)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2.1《地球与地球仪》课件(共68张PPT)

纬线和经线 横纵
地球仪上会有横竖垂直相交的线,就 是经纬线。
球面直角坐标系
返 回


纬线与经线
纬线(横)
经线(纵)
定义 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圆弧线
形状 长度 关系 方向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返 回


纬线与经线
定义 形状 长度 关系 方向
纬线(横)
经线(纵)
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圆弧线
纬反之
经相反
返 回 目 录
纬度与经度
活动一、重要纬线: 1.读图,回答: (1)说出并指出图中重要的纬线及意义。 (2)说出低、中、高纬度的范围,举例判断:低、中、高纬度。



纬线和纬度
北半球与南半球

纬度与经度
重要纬线: 南北半球划分的界线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它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目录
COMPANY
01 地球在宇宙中 02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03 地球仪 04 纬线与经线 05 纬度与经度 06 经纬网
1 地球在宇宙中
地球在宇宙中
热播电影
返 回 目 录
地球在宇宙中
《流浪地球》的电影,展现的是在不远 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 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将逃离太 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 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尽管是科幻 电影,但还是让我们牢记自己生活的美好家 园—地球及孕育地球的太阳系。
返 回 目 录
纬度与经度
本初子午线 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有座子午宫。那里有一条“铜制子午 线”。它就是本初子午线地面标志。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 2.1.1 认识地球(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 2.1.1 认识地球(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猜想阶段 推测阶段
证据1:先见船帆,再见船身
船帆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猜想阶段 推测阶段
证据2:站得高看得远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猜想阶段 推测阶段
证据3:月食的阴影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猜想阶段 推测阶段
“浑天说”
证据1:先见船帆,再见船身 证据2:站得高看得远 证据3:月食的阴影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 不规则球体
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吗?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盖天说 (天圆地方)
浑天说
证据1:先见船帆,再见船身
证据2:站得高看得远
证据3:月食的阴影
麦哲伦船队 的环球航行
卫星照片
二.地球的大小
(记忆方法:庐山起义) 6371
4万 5.1亿
(坐地日行八万里。1千米=2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A.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C.港口的水面高
B.海面凹凸不平 D.地球绕太阳公转
C 课堂检测 1.如图现象最能说明的是( )
A.海平面上升 等高线地形B图.、郑数和字地下形西图 洋
C.地球是个球体
D.观察视野扩大
B 2.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是圆形
②地球是球体
③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④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5.1万千米
天地的关系犹如蛋壳包着蛋黄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猜想阶段 推测阶段 证实阶段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第一次让人类直接认识到:地球是球体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猜想阶段 推测阶段 证实阶段 确证阶段
蓝色弹珠——地球的卫星照片 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认识地球》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认识地球》

三、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 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制成地球的模型。
地轴 地球自转轴
经线 连接南北两 极并且与纬线垂
直相交的半圆
南极 地轴南段与 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 地轴北段与地 球表面的交点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 且环绕地球一周的 圆圈。赤道是最大
的纬线圈。


北极

0o
南回归线23.5o
30o
60o
南极圈66.5o
1.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 A. 赤道 B.北极 C. 66.5°S D. 23.5°N 2.下列关于纬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度不相等 B指示南北方向 C除南北两极外 形状都是圆
3.纬度划分的起始线是( ) A.赤道 B.南极 C.北极 D. 23.5°S 4.南极点的纬度是( ) A. 90°N B. 0° C. 90°S D. 90° 5.下列纬线位于北半球上的是( ) A. 0°纬线 B. 40°N C. 20°S D. 66.5°S

南 纬
20o
越 向
30o
南 度



90o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 方向 起点 度数 划分 半球 划分

线
地球表面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从赤道开始,向两极逐渐缩短,到极点 时成一点。赤道最长4万千米,不等长 东西方向
赤道( 0o ) 向北、向南各分为90o
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30º
A点位于_低__纬度地区, B点位于_低__纬度地区。
(1)写出B、C 点的经纬度
F
(2)A在C的 G _正_北______方向。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2、纬线与纬度

北极 80ºN 60ºN 40ºN
20ºN
0º 赤道 南 20ºs
低中高纬度划分
经线圈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度数起始线 标度范围
度数值变化规律 度数表示方法
半球划分 特殊经纬线
纬线与纬度

经线和经度
半圆(弧)
赤道最长,越往两极越短 东西方向
都相等 南北方向
0度纬线(赤道)
0度经线(本初子午线)
A.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纬90°纬线
D.0°纬线
3.关于地球表面上两个不同地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可能有相同的纬度和不同的经度
B.可能有相同的经度和不同的纬度
C.可能有相同的纬度和相同的经度
D.可能有不同的经度和不同的纬度
4.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地球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1、登高望远。由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知在平面上可以 看到无限远的地方。 2、从远处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再看到船身。
3、月全食和月偏食的形成。
地球有多大
地球仪
1、地轴和两极
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 的假想轴,即地球的的自转 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 个交点。北极是地球的最北 端,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B.地轴是地球公转的轴
C.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
D.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
5.读经纬网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下表。
纬度
经度
东西 南北 高中低 半球 半球 纬度
A 40°N 170°E 西 北 中 B 20°N 170°W 西 北 低 C 40°N 150°E 东 北 中 D 25°N 175°E 西 北 低

2.1.2 认识地球课件初中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2.1.2 认识地球课件初中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课前导入
一、经线与纬线
纬线: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圈)。
1. 纬线与纬度:
北半球
南半球
西

指向东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一、经线与纬线
纬度: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它们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半圆

20°W
160°E
西
西



圆圈
赤道
赤道
本初子午线
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西
课堂总结
1.图中C点位于D点的(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2.从南北半球看,B点属于( )A.东半球 B.西半球C.南半球 D.北半球3.关于图中A点所在的经线或纬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是本初子午线 B.是东西半球分界线C.是赤道 D.是南北半球分界线
二、经纬网
3. 判断高中低纬:
0 — 30°为低纬度地区30 — 60°为中纬度地区60 — 90°为高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
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 线,指向东西的线是 线。2.纬线的形状是 ,最长的纬线是_____,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3.经线的形状是 ,地球上的0度经线叫做 ,该线通过英国的 _______________,本初子午线以东是 经,以西是 经。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和____组成的经线圈。5.从东西半球的划分看,位于10°W的各地属于 半球;位于180°经线的各地,属于 半球;位于150°E的各地,属于 半球;位于40° W经线的各地,属于 半球。
指向南北、有无数条。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

第二章认识地球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二章认识地球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主题第二章认识地球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上册单元第二章授课人Xxx单元内容一、本单元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安排了“地球与地球仪”和“地球的运动”两部分内容。

在“认识地球”这一节中,教材从地球在宇宙中、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仪、纬线与纬度、经线与经度、经纬网的几个方面,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使学生对人类的家园地球有一个粗略的认识。

地球运动安排了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以及实践与探究——探索太空、筑梦航天。

二、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三、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一)活动主题《探索地球运动与竹竿影子变化的关系》(二)项目背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从而引起物体影子长度和方向的改变。

通过在校园中测量影子,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地球运动的原理。

(三)核心素养1.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太阳高度角的影响。

(综合思维)2.掌握测量影子长度和方向的方法。

学会记录和分析数据。

(地理实践力)3.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4.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人地协调观)(四)活动准备(每个小组必备以下工具)1.一根笔直且长度适中的竹竿。

情景设置达成评价表单元目标单元评价内容区域认知(25分) 1.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

2.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3.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综合思维(25分) 1.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25分)通过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的过程,受到科学史的教育,激发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态度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
考点二 方向的判读
试判断B、C、D三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C
D

西A
东B

50°N B在A的 正东方 40 °N 30 °N C在A的 正北方 20 °N D在A的 东北方 10 °N
40°E 60°E 80 °E
解题秘籍: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关键是确定好经线 和纬线所指示的方向。
180°W 150°W 120°W
N
本 初 子 午 线
90°W60°W 30°W 0°
越往西越大
S
东经
本 初 子 午 线 0°
30°E
60°E
N
90°E 120°E 150°W 180°E
越往东越大
S
165° 180° 165°
150°
150°
135°
135°
120°
120°
105°
105°
90°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经线纬线和经纬网
认识地球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古代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
天像一个斗笠,地像覆盖的 盘,日月星辰随天盖而运动
天地的关系犹如 蛋壳包着蛋黄
认识地球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好望角
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
东增东经
90° 60° 45° 30° 15° 0° 15°15° 30° 45° 60°90°
0 °经线以西 称西经,用“W” 表示




线
0 °经线以东
称东经,用“E”
表示
东增东经
西增西经
90° 105°120° 145° 160° 180° 160° 145° 120°105° 90°
西经
纬线
形状
半圆
圆圈
长度
等长
不等长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半球划分 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
西经20度,东经160度 赤道(0度纬线)

纬度
经度
度数起点线 度数划分 代号 度数最大值
赤道 (0º纬线)
向南向北各分 作90º
南纬(S) 北纬(N)
90º
本初子午线 (0º经线)
向东向西各分作 180º
东经(E) 西经(W)
√ 图中A点的经纬度书写正确的是:
A1(、4A0点oE位于B点6的0o(N )东北 )B(方向40。oW
60oN )
C(40oE
60oS ) D(40o(W纬线指示6东0西oS,经)线指示南北)
步骤:选点画坐标
A
两点连线定方向
D
90o
C
60o
N30oB来自WE0o
S 60o 40o 20o 0o 20o
30o 40o 60o
考点二 方向的判读
试判断甲在乙的什么方向? 西北方向

北 乙南
西

解题秘籍:极点俯视图中,根据自转方向判断南北 半球,越靠近南极点,位置越靠南。
考点三 半球位置判断
1、南北半球的判定
找赤道,看符号:以赤道为界,北纬(N)在北半球,南纬 (S)在南半球)
2、东西半球的判定
----写界限,判内外
180º
★考点一 经纬度的判读
第一步、判断形状:横纬
, 竖经
第二步:熟悉字母:东西经(E、W)、南北纬(S、N)。
第三步:判读经纬度五部曲:
判大小、画箭头、定方向、写字母、读经纬。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会读图)
东经(E)
北 纬
A(300N,1100E)

N )
B(200N, 1200E)
23.5o N
北回归线


0o



线 23.5o s
南回归线
66.5o s
南极圈
90o s
66.5o N 23.5o N 0o 23.5o s
66.5o s
四、经线和经度
什么是经线?
N
经线有什么特点?

经线都是半圆,
初 子
经线长度相等,
午 线
赤道经线指示向南北方
S
★经线的特点
❖经线的形状: 半圆
北极
逆时针
南极
顺时针
三、纬线和纬度
60°N 40°N
90°北极
20°N
0° 20°S
赤道
什么是纬线?
纬线有什么特点?
纬线都是圆, 纬线长度不相等, 纬线能指示东西
方向
40°S
南极
★纬线的特点
❖纬线的形状: 圆形 ❖长度: 不等长,赤道最长
向两极逐渐缩短
❖纬线所指示的方向: 东西方向
南 北 半 球 的 划 分
20 °W 0 °
160 °E
180o 120o
20°W
60o 0o
60o
认识地球
160°E
120o 180o
西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把下列经度和所属的东、西半球连接起来。 15°W 17°E 34°W 150°E 170°E 175°W
东半球
西半球
考点四 中、高、低纬度的判读
低纬度: 0。__ 30。 中纬度: 30。__ 60。 高纬度: 60。__ 90。
❖经线的大小: 所有经线长度均相等
❖经线所指示的方向: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 文台的旧址,有座子 午宫。那里有一条宽 十几厘米,长十多米 的铜制子午线。铜制 子午线嵌在大理石中 间,笔直地从子午宫
伸出,它就是★本
初子午线(或 称0°经线)的
地面标志。
1 以本初子午线 为起点,向西、向 东各分180°
西增西经
90°N
90°S
45 30 150N 15 北纬150
0 15
南纬150
150S
30
45
纬 度 的 变 化 规 律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0°-30° 30°-60° 60°-90°
请你根据地图,说说地球上高、中、低纬 是怎么划分的?
90o N

66.5o N
北极圈
条 重
北极
90°
75°
75°
60°
60°
45°
45°
西增西经
30°
30°
15° 0° 15°
东增东经
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和160°E
160°E
20°W
西半球
20°W
160°E
东半球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 和 160°E
★特点比较
经线
地球仪:人 们根据地球的 形状,并按一 定比例把它缩 小,制作成的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
N S
地轴 两极 经线 赤道 纬线
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
轴,是地球的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
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 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自西向东拨动地球 仪,从北极上空看, 地球仪是按顺时针 还是逆时针方向转 动?如果从南极上 空看,情况又会怎 样?
知识小结
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航麦

浑 行哲
天 说
天 说
伦 环 球
术现 代 探 测 技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子
①卫星图片; ②环球航行 ; ③月食 ; ④登高望远 ⑤船靠岸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地球是一个: 两极稍扁、赤道略 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卫星图片
第一节认识地球-----地球仪
一 认识地球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