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促“知”成“行”的尝试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小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
对于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更需要寻找新的适合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方法,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水平。
本文将探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以身作则小学生正处于模仿期,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物都充满好奇,更愿意通过模仿的方式学习和成长。
老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中,首先要以身作则,做一个品德高尚的表率。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2.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是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营造情境和场景,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接触和体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故事情节或者生活中的案例,设计一些情景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让学生通过模仿角色,体验社会角色的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境和场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能力。
4.游戏教学小学生喜欢玩游戏,游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可以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素养。
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5.情感教育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敏感期,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和尊重学生,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可以通过布置合适的教室环境、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学材料、以及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想品德教学更加有效。
浅谈品德教育中从“知”到“行”
浅谈品德教育中从“知”到“行”摘要: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靠单纯的说教能奏效的。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个以儿童的体验和行为实践为主的课程。
儿童生活经验的积累、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感的体验和行为的实践。
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深化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激发其深厚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顽强的道德意志,以形成其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
关键词: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
能否让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是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只从理性上讲给学生一些道德知识、道德规范的思想品德教育只能存之于脑,停之于口,而不能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
那么如何实现品德发展中从“知”到“行”的转换,避免“言行不一”的现象发生呢?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以情施教,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情感在品德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
例如,只有先培养了一个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才能激起他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行为。
相反,有的学生懂得劳动伟大的道理,却贪图享受,不爱劳动,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对劳动毫无兴趣和情感。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积极健康的素材,要特别重视启动学生的感情,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用教师丰富的情感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之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以唤起学生强烈的爱憎,陶冶道德情感。
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比、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情感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思想品德课知与行的统一
思想品德课知与行的统一思想品德课知与行的统一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作为思品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
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思品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因而,导行成为思品教学的重中之重。
怎样使导行环节充分发挥作用,使知与行真正统一起来,避免口号式、标签式的“空对空”的现象呢?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导行要体现自主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所以,在思品教学中,学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
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增强角色体验,拓展渠道,注重前伸后延;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思品教育资源,让乐于自主学习的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从而充分展现其“主角”形象。
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促其内化导行的内驱力。
如教学《从小关心国家大事》一课时,让学生课前搜集国内外新闻,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新闻发布会,学生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实践成果,另一方面感受到关心国家大事让他们大开眼界,收获很多,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之后,每周一次的新闻发布会成了学生自愿从事的活动,学生的行为实践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课外。
二、导行要讲究实效性在思品教学中,导行是提高思品实效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因而导行要几实效性。
1、思品课的导行过程要遵循儿童品德形成的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行为实践的要求不过高、过多,也不过低、过少。
如教学《多为集体做好事》一课时并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寻找做好事的机会,而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好事,对集体、对他人有利的事就是好事,好事就在我们身边。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每一位小学教师都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他们的自律意识还不够成熟。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培养自律意识,例如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制定规范行为规则、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律观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
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秩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例如组织班级活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引导学生相互关爱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班集体凝聚力,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改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注重情感教育在小学阶段,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感教育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教材、故事、影视剧等情感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修养。
教师也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引导与培养,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追求。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也应该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魅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课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育,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激励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教育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成效的几点尝试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成效的几点尝试初中思想品德课因其内容抽象与理论性强,往往令不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有时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这固然有课程本身的问题,但与我们教师教学思维与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
概括起来就是课堂上不注意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激发学习积极性,并采取恰当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基于这一点,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大胆尝试,以提高教学成效。
一、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的抽象性与理论性客观要求教师注重直观化与趣味性的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具体生动的感受。
教师平时要多留意身边或社会上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搜集查阅有关资料整合进教学内容,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的形式给学生强烈的直观感受。
如在教学《欣赏与赞美》一课时,先让同学们随着音乐欣赏我们本地的自然风光,然后启发学生除了学会欣赏美丽的风景,还要学会欣赏他人,接下来请同学说说自己最欣赏班里哪个同学,最欣赏他们什么地方。
同学们一下子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回答问题,被欣赏的同学也显得特别兴奋。
整个课堂充满了欢乐,学生不知不觉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体验积极情感思想品德课的一个特点是活动性。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独到之处,让他们感受成功的愉悦。
如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一节内容的教学,我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做游戏,一人用布蒙上眼睛,一人领着他走;之后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学生们说,被蒙上眼睛走时,心里很害怕被绊倒、被碰伤,幸亏有同学领路,结果一路平安;领着同学走时,看到他小心翼翼地在自己的指引下行走而没有出现意外,心里感到很高兴。
通过这种游戏活动,同学们充分体验了求助者和助人者的心理感受,充分理解了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这种情感体验与心理成长比老师空讲一百遍都要有效得多。
三、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多种能力中学生喜欢伙伴间的交流,乐于通过讨论与合作开展学习,培养能力。
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尝试
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的尝试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合作创造性的完成学习。
从而使课堂上的每分钟都得到充分的高效的利用。
从而通过这种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成就感。
也就是说所谓高效优质课堂,就是减负增效的课堂.换言之,就是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心力,学到最多的知识,感悟更多的道理,培养更强的能力。
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在创建“高效课堂”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一、教学方面1、充分的课前准备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
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
什么是教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
为了达到这个朴实的目标,我们要真正从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的课堂,从而不会出现过于注重情境的创设,把课堂变成肤浅的菜场与超市,也不会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为了动手操作而操作。
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具体讲就是,就是要做好以下几点: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那么,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知\情\行的作用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知\情\行的作用摘要:就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三要素及其辩证关系的阐述,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实践情况,探讨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模式。
关键词:知情行培养思想品德德育实施素质教育,德育先行,德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对学生知、情、行的培养过程,是其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任何一种完善的、成熟的思想品德,都是经过这几个要素的培养实现的。
平常说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指的就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问题。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知、情、行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它们既相互组合,又对立统一。
这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矛盾统一过程,一般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又必须在道德情感的基础上产生。
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中,要重视摆事实、讲道理,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广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的高尚精神境界。
行,即道德行为。
正如前面谈的那样,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支配与调节,但道德行为却是学生道德培养的目的及归宿。
对学生进行任何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有良好的道德行为。
那么,学校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从道德品质的形成和道德教育的要求来看,最重要的在学生社会实践的交往中,沿着知、情、行的顺序发展的,最后由知到行逐步转化,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知,就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观念,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最基本的东西,也是学生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据。
喜、怒、哀、乐、厌恶、热爱、憎恨等各种各样情感的产生,无不是先由对人对事的认识产生,这种认识又无不来源于人们对人对事的感觉和知觉。
没有感知也就谈不上认识,没有认识也就不产生情感。
道德感属于情感范畴,道德情感的产生必须首先通过最基本的道德感知到道德认识来实现。
因此,学校对学生施行德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时,手段上,必须先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观念,正确的道德观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才能产生,这是教育中必须先注意的问题。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随着教育的不断推进发展,思想品德教育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对于小学生来说,思想品德教育更是至关重要,是其人格和道德品质塑造的关键时期。
那么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探索和实践呢?一、以情境教学为基础,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境教学是一种针对某种情境或环境进行教学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所学的内容中,并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情境教学可以采用游戏模拟、现场观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学内容。
二、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多元化教学手段是指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故事、课外阅读、音乐、美术等手段,使学生更加感性地接受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思想品德教学。
三、以实践为重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思想品德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提升所学能力,例如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接触和了解社会,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同时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以情感教育为核心,塑造良好人格情感教育是一种重视情感体验、培养情感素质的教育方式。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情感教育为核心,通过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其爱、善、美等美好情感,让学生自主地感受、思考、表达情感,从而在情感层面上全面塑造良好人格。
总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情境教学、多元化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和情感教育,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新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培养良好的素质的教学目的。
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围绕怎样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质量,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画龙点睛,充分利用名言、谚语,俗语等来教学名人的人生格言、警句、诗词等、其内容隽永,含义深沉、闪耀着丰富的思想光芒,于不觉间启迪人的智慧,丰富人的思想、提高人的境界;歌谣、谚语、俗语等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等特点在社会上广为传诵,其语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寓意深刻,能给人以深思和教益,又便于学生长时间记忆。
教学中巧妙地穿插一些诗词、名言、歌谣,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摆脱单纯用理性的说教式的语言进行教学带来的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精神,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领会教材,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一些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经典名言和诗词警句,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学生不仅会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而且具有很高的思维价值和艺术魅力。
二、联系实际、抓住社会热点,感时代脉搏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
同时,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实践,才会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中,力求根据教材内容,针对社会热点,选编一些材料、作为课堂教学讨论使用。
这种方法,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政治辨别力,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觉悟,而且特别适合中学生关心社会问题的特点,从而极大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2003年2月初,广州等地相继发生了非典型肺炎。
一时间社会谣言四起……许多人因此陷入恐慌之中,纷纷购买急用药品,以致一时有些不法商贩趁机哄抬物价,谋取暴利等,面对这种局面,党和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控制了局面,防治非典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思想品德课促“知”成“行”的尝试
思想品德课促“知”成“行”的尝试作者:殷春明来源:《中学文科·教研版》2008年第12期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全过程是知、情、意、行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系统工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怎样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行为,把自己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运用导行方式,才能使学生的道德意识与自觉行为统一起来。
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导行。
1.找一找,以理知行“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充分明理是导行的坚实基础。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明白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观念、明确行为方向,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从而利于指导行为实践。
事实上,坚持正面引导,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并不是很难,难的是怎样使学生用道德认识指导道德实践。
中学生模仿性较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利用课文中革命前辈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另一方面。
要让学生跳出课本,走出班级,深入到家庭、社会去寻找学习的榜样,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2.评一评,以评促行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期待着良好的道德行为得到他人的肯定,而受到表扬以后更易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使他们做得更好。
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利用好这一点,以评促行,通过“评”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
具体操作中,坚持师生共同参与,可从个人、小组、班级、教师四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使其具有客观性、综合性和科学性。
如班级可通过民主评议,评出“学习之星”、“体育之星”、“科技之星”、“文明之星”、“助人之星”等。
3.做一做,以情激行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日臻完美。
”创设一个合适的环境,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往往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情境相生,增强感染力。
情感是可以相互交流的,在导行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言辞、神态、动作、表情,都会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导行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下的初一《思想品德》课的思考与实践
课程改革下的初一《思想品德》课的思考与实践厦门六中黄国平教育课程改革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展开,初一《思想品德》课是首当其冲。
广东版教材的教改力度更大,它的特点是:课堂体系有了巨大的调整,反映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
这种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有突破性的转变。
课程改革对每位政治老师在教育理念,结构以及评价方式都是一种挑战。
一年来我们在使用广东版《思想品德》七年级教材改革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实践。
一、教育观念上的改革----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
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课堂内外)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观念,师生是处在一种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即上课不仅是老师单向的付出劳动,而是生命的互动,知识能力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基于这一点,初一《思想品德》课课堂上互动性始终体现在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活动课占课堂教学的很大比例。
为了构建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创造性教学,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的对象。
我则扮演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改变了以往的知识灌输者和课堂上的主宰者。
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尝试:与学生一起备课。
在“文明交往”(公开课)课课前和学生(该课的备课组)一起阅读该课的内容,进行教材的熟悉,然后一起发表意见,进行讨论(应如何上),虽是初一的学生,由于平时有与老师互相讨论的做法和习惯,所以讨论是热烈积极的,他们显得很有经验和见识。
科代表提出把P63“成功的秘诀”加上小品会更富有渲染力,大家不谋而合。
但小品是选择即兴表演还是有准备?经过讨论,决定是有准备的,备课小组酝酿了小品的表演者和写剧本的同学,剧本是学生写的,老师只是作了一点修改,小品的导演也是学生自己来承担,不用老师操心。
师生一起选择背景音乐和所要插播的FLASH部分(对于音乐和FLASH 有的学生确实比老师熟悉,他们为老师提供了许多合适的音乐和动画),课件也是在老师制作后再征求学生意见并给予修改(好几个学生制作课件的水平甚至超过老师),班长在网上查找“三顾茅庐”的材料并作了课件准备在课堂上演示,家长也给予支持。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方面展开论述。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行习惯。
教师应利用生活、学习、游戏等各种场景和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述道德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好人好报、恶人恶报的道理,并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特点,进一步明确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在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活动课等形式,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道德感受和体验,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品德行为,并形成持久稳定的积极品质和习惯。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和民主教育。
情感教育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经验,促使其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发展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尊重、关爱、宽容和感恩等情感价值观念。
民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班委选举、班级民主管理、学生议事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行动,并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注重实践教育和团队合作。
实践教育是指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参与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现实和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人文关怀。
团队合作是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合作活动、小组合作任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并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思想道德素养,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行习惯、情感教育和民主教育、实践教育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的积极作用。
新课改下践行“知情意行”品德教育新尝试[论文]
新课改下践行“知情意行”品德教育新尝试摘要:知行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品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巧设内容,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把学到的思想品德理论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知情意行品德教育教学目的品德评价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一直是我国历史上德育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判断人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
“应试教育”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难免出现“堂上记纲纲,考前背纲纲,考试默纲纲,考完忘纲纲”的高分低能现象,显然不符合我们的教育目的和社会需求。
一、巧设课堂内容,遵循“知情意行”发展规律目前中小学生感恩意识、法制意识、生存意识和是非判断能力非常欠缺。
在家不听父母教导,事事以“我”为中心,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在校打群架,偷窃公私财物,敲诈勒索;在社会追求刺激,赌博、吸毒、堕胎现象偶有出现,甚至杀人,走上犯罪道路。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其中,每年自杀身亡儿童人数大约为2583人。
青少年学生身体、心理还未发展成熟,人生观还未完全确立起来,思想品德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巧设课堂内容,尽量避免单纯的、抽象与空洞的理论说教,加强行为训练与培养。
1.宣传中华德育故事,提升感恩之心我们为了避免课堂空洞、乏味,课前排练《亲尝汤药》、《扇枕温衾》等小品在课堂上表演,课堂分阶段播放《闵损芦衣》、《蔡顺拾椹》等一系列孝亲影视作品,课后观看《名师面对面》栏目邹越教授《让生命充满爱》的演讲光碟,让学生在心灵深处充分感受到父母深沉的爱,认真学习和效仿古人孝敬父母的那份诚心与恭敬,提升感恩之心。
2.深入学习中华文化,践行诚敬之行要改变学生头脑中固有的以我独尊的思想以及从众心理,在教学中引用依据至圣先师孔子教诲编成的《弟子规》,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熏染,在校做到:“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对待学习要做到:“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的关键环节。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应注重情感教育。
孩子们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情感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交流、情感体验、情感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等方面的情感体验和认识,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要注重德育与智育的结合。
德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目标,但不能将其与智育完全分离开来。
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德育教育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要注重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性课程设计、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还应注重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倾向,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
可以通过选修课程、兴趣小组、个性化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还应注重互动教学。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教师也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他们的成长,倾听他们的声音,使教学过程更富有鼓舞和激情。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实践与思考
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诸多的挑战。
就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组织形式、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四方面进行阐述,以利于教师对课改有进一步的认识,促进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从而推动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学生;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下面我就这一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器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
所以教师有必要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2.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是适应课改的要求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今天,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3.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感受和获取知识,锻炼技能,使自己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二、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思想品德教材每单元中都设有主题探究活动,每一课中也常设有讨论交流、想象续写、出谋划策等活动内容。
新教材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1.“答记者问”的教学方式如,讲到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在社会生活中陶冶高雅情趣”时,学生向我提出一系列问题:兴趣广泛好不好?如何对待两耳不闻窗外事?如何区分兴趣的正当与否?当我一一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后,学生感到满意,并告诉我说,这部分内容已掌握了。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尝试思想品德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品德认识为主,尤其是知道学生“明理”。
所谓“理”,是指学生要明确的观点和道理。
时代在前进,市场经济冲击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们队问题的认识和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存在,教育的难度提高了,德育的对象和环境在变化,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也需要变化。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搞好思想品德教育呢?一、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的思维尽管多样化,但是在学生阶段,老师依然是他们心目中的一尊偶像。
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着强烈的示范性和巨大的感染力,教师自身的思想动态、工作态度、学识水平、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教师在登台讲课、课堂辅导、批改作业等环节所体现的工作能力和思想水平,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镜子。
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老师而言,既是一种责任,有事脚踏实地育人的具体表现。
只有这样,教师以自己的见多识广、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休养,循循善诱,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教学要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在课堂上明白了“讲文明,懂礼貌”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到家庭,社会,去寻找礼貌待人的榜样,学习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文明礼节,利用班、队会进行汇报交流。
有的学生会以自己的父母、亲人为学习榜样;有的学生从报纸上、具体的事例中寻找到学习的榜样;还有的学生会介绍在电视新闻中看到的国家领导人欢迎、接见、宴请外国元首的具体礼仪,知道热情待客、文明礼貌也存在于国际交往之中,也影响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学生明白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行为养成就更自觉、主动了。
三、教师要精心准备设计板书,激发学生对品德课学习的兴趣传统思想认为,品德课较为单调,枯燥,甚至呆板,其实不然。
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若能在板书上设计上下功夫,同样可以使品德课逸趣横生,令人难忘。
例如《不说谎话》这课的板书,就可以利用诗体形式,把说谎既害人又害己的道理提示出来,从而教育学生不说谎话。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索和实践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和促进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自主学习。
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道德困境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行事。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互动,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判断力。
二、故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是通过讲述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故事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一些道德准则和品质,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和理解教育内容。
在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故事,如《孔子》、《孟母三迁》等,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主人公产生共鸣,从而产生正面的影响和启示。
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让学生扮演某个角色,体验和感受不同思想品德的行为和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知和行为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情境,要求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表达观点。
在进行公民教育时,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学生、家长、老师等,模拟学校家长会或班级会议情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表达对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等问题的看法,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四、情感体验法情感体验法是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真实情境,从而引发他们对思想品德的思考和反思。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公益项目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正义、团队合作等品质的重要性。
在进行公益教育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让学生与老人、孤儿等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善良之心。
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创造更多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引言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
如何有效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各个学校和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思想品德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小学生长过程中,道德情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应该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的,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素养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只有在这个阶段,才能够让他们树立起一些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出一定的思想品德素养。
3. 塑造社会有用的人才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智商高的人才,更需要有道德情感、能够服务社会的人才。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出这样一批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1. 班会教育班会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班会上,可以通过话题讨论、课外阅读、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团队意识。
2. 课堂教学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历史故事、课外阅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道德模范,传递正能量,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 课外活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也是培养思想品德的重要时机,可以通过种植、手工制作、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爱心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
4. 规章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可以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以此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
1. 班会主题活动在班会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如友谊、诚实、守时等,通过情感体验、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友谊、什么是诚实,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晓之 以理 , 导之 以行 ” 充分 明理是 导行 ,
的坚 实 基 础 。 因 此 , 师 要 让 学 生充 分 明 白 道 教 德 知 识 、 成 道 德 观 念 、 确 行 为 方 向 , 到 以 形 明 达 理 服 人 的 效 果 , 而 利 于 指 导 行 为 实践 。 事 实 从
5 一 动 , 趣 导 行 励 以
在进行思想 品德课教学 中 ,课后实践作 业形式要 尽量多样化。在学生动 口、 动手 、 动脑的同时 , 既要提高
学生的道德认识 , 又要使课 后实践趣 味很 浓 , 学生乐 让
于动手 、 于动手。如 围绕 《 勤 自立 自强》 主题 , 寻找一个 人生故事 , 把它推荐给同学们 。教学“ 关爱社会 ” “ 、 日新 月异的社 会发展 ” 内容 时 , 等 让学生 采访 自己的父母 或 祖父母 ,了解改革开 放前后人们在 衣食住行等方 面的 变化等 。 “ 宝剑锋 自磨砺 出 , 能力需从实践来。” 数的教学 无 实践证 明 ,学生 的一切道 德认 识和能力 都是在实践活 动 中形成 的。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人 , 并使学 生 的主观能动性 得到发展 , 就必须恰 当地联系实 际 , 为 学生创设 动脑 、 口、 动 动手 等多种 实践 机会 , 增强 思想 品德课教学的实践 性。在导行途径上 , 我们要一改 以往 思想 品德 学科 “ 闭关 自守 ” 的状态 , 为学生拓 展一 个广 阔 的导行 空间 , 主动地 与其他 学科 、 队活动 、 要 班 家庭
雄人物的事迹对学 生进 行思想 品德教 育的渗透 ;另一 方面 , 要让学 生跳 出课本 , 出班级 , 走 深入到家庭 、 社会
昆被( ) 的小刚一拳 打在 了脸上 , 3班 鼻子 出 了
血 。小刚后来虽然道了歉 , 但小昆心里还是觉 得 不舒 服 , 就把 事情对表哥说 了 。第二天 , 读高 中的表 哥带 着小昆来找小林 , 约他一起 去“ 教训” 小刚和 ( ) 3 班 的人 。小林和小昆从小学到中学 都是 同学 和朋友 , 一向 有什 么事情 都相互帮 忙。这次 ,看 着小昆还在发肿 的 脸, 小林心里既难受 , 又为难 。让三个 同学分别扮演小 昆、 表哥 、 小林 , 设计 三人 的对话情景 , 模拟表演。然后 . 让小组讨论 : 面对生 活中类似 的事情 , 们应该如何选 我
础 , 是 关键 。 行
处 理的工作 、 她 ) 他( 承担 了哪些研究 、 采访 你
后 的感受有哪些等 。通过采访 , 学生加深了对 老 师及 其工作 的理解 ,学生不 同程度上都 增 强 了对 老师 的敬重 之感 ,增强 了师生 间的情
怎样引导学生关注 自己的行为 , 自己的 把 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 是思想品德课教师 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 中只有正确运 用导行方式 , 才能使学 生的道德意识 与 自觉行 为统 一起来 。教学 中可采 用 以下几 种形式 导
择?
去寻找学 习的榜样 , 以促使 学生形成 良好 的道德行为。
2评 一 评 。 . 以评 促 行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 了他们非 常重 视别人对 自 己的评 价 , 期待着 良好的道德行为得 到他人 的肯定 , 而
受到表扬 以后 更易产生积极 向上 的情感 ,使 他们做得
更 好 。因此 , 思 想 品 德教 学 中 , 以利 用好 这 一 点 , 在 可 以
~
2 0 。 厢■砸■■匝■固I 0 J 8
思想 品德课教学的全过程是知 、 、 、 情 意 行 每 天 的工作时 间 、 ( ) 他 K I ’ H x E 匕
互 相促进 、 互相 转化 的系统工程 , 中知是基 其
评促行 , 通过 “ 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体操 评” 作 中 , 持师生共 同参与 , 坚 可从 个人 、 组 、 小 班级 、 教师 四个方面对学 生的学习态度 、中学生 日常行 为规范的 执行情况进行客观 的评 价 , 使其具有客观性 、 合性 和 综
科 学 性 。如 班 级 可 通 过 民 主评 议 , 出“ 习之 星 ”“ 评 学 、体
如在 教学 “ 就心 中 良知 的标 尺 ” , 铸 时 笔 者让学生进 行角色模拟表 演 : 年级 ( ) 八 2 班和 ( ) 在足球 比赛 时发 生了 冲突 。( ) 的小 3班 2班
上, 坚持正 面引导 , 使学 生明 白一个 道理有 时 并不是很 难 , 的是怎样使学生用道德认识指 难 导道德实践。中学生模仿性 较强 , 教师在 实践 教学中 , 一方面可 以利用课文 中革命前辈 和英
行。 1 一找 。 . 找 以理 知 行
谊, 避免了空洞说教 , 使导行在无形 中完成。
4演 一演 。 . 以行 辨 行
中学生 天性 活泼好动 , 喜欢 表演 , 善于模
仿 。在导行过程 中, 如果教师能充 分利用这一 特点 , 并根据 部分思想 品德 教材的特点 , 让学 生选择 “ 课堂 角色表演 ” 这一学生 特别 喜欢 的 形式来进行 导行 ,会使 学生增强道德 选择 的
育之星” “ 、科技之星” “ 明之星” “ 、文 、助人之星 ” 等。
3做 一 做 。 . 以情 激 行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 :不是锤 的打击 ,而是水 的载 “
歌载舞 , 才使鹅卵石 日臻完美 。” 创设一个合适的环境 ,
采用学生乐于接受 的方式 , 往往 可以使学生如 临其境 , 情境相生 , 增强感 染力。情感是 可以相互交流 的 , 在导 行中 , 教师充 满感 情 的言 辞 、 神态 、 动作 、 表情 , 会点 都 燃学生 的感情之火 , 在潜移默化 中增强导行的有效性 。 如在教学 “ 师生情谊 ” , 时 教者发现 , 学生对 教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