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改革“施工期”更要增进群众获得感
高考作文最新热点素材:人民日报最新时评—中国精神再发扬(7.16)
高考作文最新热点素材:人民日报最新时评—中国精神再发扬(7.16)目录:1、涵养赤诚奉献的时代品格2、努力追寻崇高的精神境界3、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4、体悟人生的斑斓多彩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涵养赤诚奉献的时代品格廖建华人民日报评论“奉献”二字,历来为人所尊崇,在时间长河中历久弥新。
奋进道路上,越是面临艰巨任务、严峻挑战,越需要无私奉献,越呼唤奉献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84岁的钟南山院士无惧病魔、挺身而出,“95后”女医生4天3夜骑行300公里返岗抗疫,北京基层社区防疫摸排工作者甚至睡觉时都抱着手机……神州大地上传颂着忘我奉献的生动事迹。
在重大疫情考验面前,无数人迎难而上、担当尽责,让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有了更加鲜亮的底色。
其中,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逆行出征、无惧风浪,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奉献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
从“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焦裕禄,到“为了独龙族群众早日脱贫,再苦再累都值得”的高德荣,再到“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黄旭华……回望党领导人民奋斗的不平凡历程,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不畏险阻、不怕牺牲,奉献生命和热血,燃烧青春和才智,挥洒辛劳和汗水,写就了辉煌灿烂的前进篇章。
今天,奉献的内涵没有改变,奉献的意义更为凸显。
无论是抗击疫情的战场,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场,都需要不计得失的真诚付出,都呼唤赤诚奉献的精神追求。
心有大我、心有大爱,方能赤诚奉献。
事实证明,一个人一旦有了大我大爱的崇高思想,就能许党报国、担当任事。
反之,如果奉行精致的利己主义,计较于“小我”的利益得失,就会争名逐利、精于算计,甚至挖空心思、违法乱纪攫取私利。
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公仆情怀,树立“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的高尚品格,涵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风范,才能在以奉献为美、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大爱情怀中,成就事业、点亮人生,抵达崇高的境界。
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城镇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城镇化是深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举措,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着力点。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守好实现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底线,切实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全体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以进一步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我国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国家发展战略、不断弥合城乡差距、不断实现社会繁荣及公平正义、不断改进政府执政理念的理论深化和总结。
把“人的城镇化”作为核心内容重点推进,不仅要让农村转移人口有房住,而且要享受城乡居民平等的公共福利,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城镇化是现阶段实现人的发展和现代化的途径和手段,而人的发展和人的现代化是城镇化的基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归根到底是实现人的发展和现代化。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在更深层次上认识城镇化的规律以及城镇化与其他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关系,不断满足城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共享性和可持续性。
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要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优化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要加强城市的软硬件建设,构建层级有序、规模合理、分布协调的城镇体系,使其更加符合民众意愿、回应民众诉求、保障民众权益。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注重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实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
新时代,共产党员要旗帜鲜明讲政治
20/2017 年 12 月 (上)共产党员评田耀斌 ywdqq@时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就是让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就是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不断改善民生,才是“不忘初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就是我们党不变的“初心”,就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好大喜功,不急于求成,更不能不兑现承诺。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永远要坚持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更要成为每位党员的实际行动。
不断改善民生,才是密切联系群众。
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面对群众新需求,新情况,新问题,甚至新矛盾,密切联系群众的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今天,我们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不一定“身入”,但一定要“心入”,电话、微博、微信、网站等,都可成为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和人民群众想到一起。
仅仅想到一起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和人民群众干在一起;带头干,干在前面,才有说服力。
不断改善民生,才是改进作风。
改进领导作风,改进干部作风,永远在路上。
作风建设无小事,直接关系到保障和改善民生进程;保障和改善民生里,有党的形象,领导的形象。
领导改进作风,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领导想办的事要与群众要办的事相一致,要满足群众对改善民生的渴望。
先有作风改变,后有民生改善;民生是领导作风的晴雨表,最能看出领导作风实不实,好不好。
不断改善民生,才能赢得群众。
群众最实际。
不是看你说得好,就说好;而是看你做得实,做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进入新时代之后,加强政治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对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更是对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基本判定。
2021届高考作文时评素材: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活出平凡日子里的精气神!
2021高考作文时评素材: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活出平凡日子里的精气神!1、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人民论坛)“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爱我中华》,响遍大江南北,传唱至今,唱出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唱出了各族人民的文化情感。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
中华民族56个民族民心相通、守望相助、团结和睦。
外国学者把这“令人吃惊的统一”看作是“中国的神话”。
密码何在?“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这句话道出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文化根基,揭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血脉。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而我们灿烂的文化,正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诗经》是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总汇,《楚辞》中相当一部分是记录或整理的少数民族仪式歌、民歌,元曲的繁荣有着少数民族多方面的贡献。
正是因为各族文化交相辉映,才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也正是因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才造就了精彩纷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可以说,中华文化不仅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56个民族牢固的精神纽带。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各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更是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着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历史佳话,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回望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022国考申论热点:老旧小区改造
2022国考申论热点:老旧小区改造背景链接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然而,受年代久远、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跟不上等诸多因素制约,老旧小区常常是小修小补易,提质增效难。
比如,不少地方改了面子,改不好里子清理了违建、铺装了路面,地面下的老旧管网、建筑内部的管道却不在考虑范围。
公考角度解读[提出观点]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惠民举措,又是民心工作;既是基建项目,更是社会治理工程。
不仅事关居民的生活品质,更事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综合分析]老旧小区改造,改了面子改不了里子,究其原因:一是产权状况复杂,不同的产权单位,不同的物业管理,难以协调统一;二是许多设施有待升级,但资金投入缺口较大;三是一些居民社区意识滞后,缺少共建共享观念,且对改造意见不一。
住有所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极大改善了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这不仅实现了人民群众从有房住到住得好的飞跃,而且对稳定投资增长、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也将提供重要支撑,从而实现惠民生和促发展的良性循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推动城市更新的系统工程。
小区内部的市政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须与外围的大市政系统接驳,倒逼城市基础设施的集约整合和优化更新,促进现代化新型城市的建设。
老旧小区改造不只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也体现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政策的试金石,改造的成功实施需要完整闭环的城市更新制度的支撑,在组织实施、审批政策、规划政策、资金政策、产权登记和物业管理等方面,探索和完善适用于存量更新的政策。
[参考对策]地方管理者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一方面,要摸清当地老旧小区类型、居民改造愿望,明确改造标准和对象范围。
在改造内容上,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从保基本开始,根据需要逐步提升和完善。
另一方面,要协调产权单位配合、动员业主广泛参与,同时重视并努力解决群众提出的意见,妥善化解矛盾和阻力。
高中作文素材:来源于《人民日报》的最新时评文
年初收官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让许多过去并不关心文物的观众“路转粉”,至今仍在“二刷”“三刷”。
一年一度的世界博物馆日刚刚过去,丰富多彩的创新说明,博物馆以及藏于其中的文化,正与我们的生活越走越近。
(以热门节目的热播引出话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考生在“文化创新”之类的话题中可直接引用。
)让人们走进博物馆,更要让展览走入人心。
不可否认,今天依然有不少博物馆,无论是展览内容的安排、设计,还是场馆内的服务、体验,还存在一些缺陷和短板。
酷炫的技术、宣传上的包装固然是必要的,但只有提升博物馆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深入挖掘展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才能帮助参观者从“看热闹”变成“看门道”,发挥博物馆真正的功能和价值。
博物馆绝不同于一般景点,需要给参观者以知识、以思考、以启发。
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静默千年的文物,还是匠心独运的其他展品,都在助力我们走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由点到面,可由博物馆的展品上升到到助力美好未来的一切事物,考生可加以拓展。
)面对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如何找准未来发展抓手?近期,上海强力推出“四大品牌”建设,引发众人的好奇和关注。
有人“看不太懂”: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上海,不是志在全球卓越城市吗?为什么提出的“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看起来如此平实、传统?(提出问题,由疑问提出论点。
)平实和传统,其实是某种高举高打,暗含着应对未来挑战的谋划。
站在现实基础上一脉相承,远比重起炉灶更有效率。
而从平实入手,面向未来打造城市亮眼的金名片,更接地气、更有质量。
上海的“四大品牌”,恰是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率先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肯定平实和传统的立足点,简而言之即是“脚踏实地谋发展”。
)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象征着品质,也是一种价值理念、体现着精神。
尊重薪火相传的历史文化基因,发掘城市独有的个性资源,因地制宜加强城市品牌建设,城市就能让生活更美好,市民就能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日报」月时评金句
「人民日报」月时评金句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官方媒体之一,《人民日报》每月的时评都是广大读者关注的焦点。
以下是一些近期《人民日报》时评中的金句,展示了该报对当前时事的观点和立场:1.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2. "要敢于直面问题,坚决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3. "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要以开放的胸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5.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舆论引导,为社会提供客观、公正、权威的信息。
"6. "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7. "要加强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法治环境。
"8.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9.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
"10. "要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
"以上金句涵盖了《人民日报》时评的一些重要主题,包括国际形势、改革发展、人民群众利益、舆论导向、党的建设、法治建设、生态文明、传统文化、国防建设等。
这些观点和立场反映了《人民日报》对中国社会发展和国家利益的关注和呼吁。
2020高考作文素材:《人民日报》热点时评15篇
2020高考作文素材:《人民日报》热点时评15篇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推动企业更好满足大众用药需求前不久,国家卫健委等5部门发布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包含了肿瘤、罕见病等33种治疗用药,均为国内较短缺的药品,鼓励企业仿制并进入临床使用。
33种药品,包括国内专利到期和专利即将到期尚没有提出注册申请,或是临床供应短缺以及企业主动申报的药品。
该目录的出台,一方面是引导企业生产,解决药品短缺问题,另一方面是要让那些价格更实惠却又拥有同等疗效的仿制药替代原研药,来到百姓身边,人人都能买得起、用得上,从而提高药物可及性,保障居民健康权益。
鼓励和支持的措施是非常实在的,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明确,对仿制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给予支持和保障。
鼓励仿制药和新药研发是一国药物政策的两个方面,鼓励仿制药替代不仅不妨碍新药研发创新,而且让一个国家在提高制药行业竞争能力、促进国家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能大量供应临床必需、疗效确切的高质价廉的仿制药,从而降低用药负担,满足大众用药需求。
政府的鼓励政策,将推动改变我国长期以来缺乏高质量仿制药的现状。
我国是制药业大国,但不是强国。
大部分药品为仿制药,总体质量不高,大量药品靠拼价格、拼渠道获得市场,“小、散、乱、差”是行业现状,同质化、恶性化竞争激烈。
高质量药品市场主要由原研药占领,这些原研药大多为国外药企生产,质量好且国内几乎没有同类仿制药,即使过了专利期,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在业界,常常有专利期药物过了专利期后价格迅速大幅下跌的现象,被称为“专利悬崖”,这与当地同类仿制药“紧追不舍”密不可分。
相比之下,我国制药企业总体研发能力较弱,技术、工艺较落后,研发仿制能力跟不上,难以与原研药同台竞争。
数据显示,2012年—2016年,全球共有631个原研药专利到期,国内仿制跟进的速度还很慢,许多专利到期药,没有企业提出仿制注册申请。
(48篇)2023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第二季度文章材料
(48篇)2023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第二季度文章材料材料1: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民生福利持续改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与上一季度持平。
这表明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贫困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政府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福利。
材料2:我国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稳步前行在第二季度,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稳步前行。
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也在扩大。
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材料3: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推动产业升级第二季度,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取得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逐步走上市场。
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不仅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升级,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材料4:我国加强扶贫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第二季度,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措施,帮助更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这些努力的结果使得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接近。
材料5:中国坚定维护国际秩序,推动多边合作在第二季度中,中国坚定维护了国际体系和多边主义,并积极推动国际合作。
中国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疫苗支持计划最大的供应国,为全球抗疫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主动参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中国的贡献。
材料6:我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经济活力得到释放第二季度,我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活力得到释放。
各类市场主体的数量持续增长,创业创新氛围浓厚。
同时,我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了更多外国投资,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用力
做好新时代民生工作,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 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中蕴含的广泛内涵和路径逻辑,以心系群众的情怀、改革创新的思维、务实 管用的办法,多查忧民急事,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不断提高民生工作水平,使改革发展成果 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职责使命。民生建设如滴水穿石,一滴不 可弃滞;如滚石上山,一刻不能停歇。
作者单位:河南省统计局
15
《中国国情国力》2019年第4期
展、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内生动力。我们应推动经济发展 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经济 发展和改善民生有机联系起来,通过抓发展惠民生、在 惠民生中促发展,推动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 境和谐共处,让老百姓更好享受改革发展红利。
2.兼顾激励因素,满足深层次的民生需求,形成 更持久的活力动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民生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 层面,老百姓越来越关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和公平正 义等。在治国理政上要守住为民务实清廉的底线,在改 革发展上要守住安全稳定和谐的底线,在执法司法上要 守住公平正义合法的底线,在环境保护上要守住生态文 明美丽的底线……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能形成更加持 久的激励作用,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
提升针对性:强化保障 有效激励
从吃穿住行到读书就医,从物质生活到文化生活, 从生态环境到交通出行,从权益保障到价值实现,从民 主法治到公平正义,凡是与老百姓生活和权益密切相关 的领域,都是人民共享发展的基本权利,都是民生内
16
容,都是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范畴。这么多 民生内容,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这其中有没有科学的 方法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两 种,即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属于哪一类,就要用对应 的办法去满足。统揽民生内容,民生需求的层次也是多 样的。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面临 的突出问题不一样,人民群众对民生问题的诉求和期盼 也各不相同。党和政府要充分了解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 诉求,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 着力保障和改善多层次的民生需求,使党和政府的阳光 雨露惠泽每位社会成员。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作者:苏冬梅刘洁晶张宇光邢春燕杨宏敬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24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居民的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工程,事关居民福祉和社会稳定和谐。
坚持民生优先,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湖城,提高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民生工程主要从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问题,医疗卫生问题,养老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紧盯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根据当地特点发展旅游行业等几个方面保障和改善。
改善民生工程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明确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具体措施,是我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民生情怀的生动体现。
[关键词]民生;民生工程;幸福感;获得感[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识码]A民生是什么呢?民生问题就是住院报销下来的一叠钞票;是走路10分钟就可达到的学校;是上班路上的畅通无堵;是疲惫了一天,家庭餐桌上香喷喷的饭菜;是照亮黑暗的一缕阳光;是波涛巨浪中的一叶扁舟;是烈日炎炎涌出的汨汨清泉……民生就是我们在衣食住行中的细枝末节,是我们每个家庭在生活、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直接体验。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提高民生保障问题,兜底民生底线。
追求幸福是我们永恒不变的目标。
所谓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指人们的一种主观心理的感受,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生活、教育程度、工作就业、医疗保障等状态的满意程度。
随着居民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幸福的定义越来越广泛,不仅仅是物质条件或精神层次的满足,而是体现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多元性、多层次的体验。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湖城,提高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主要从以下几点:1 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问题“棚户区改造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要让棚户区和老城区的居民居住更加舒适、生活更加美好,解决大家关心的实际问题。
“放管服”改革: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人民时评
“放管服”改革: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一、文章主体逻辑分析【背景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着力推进职能转变,从简政放权入手,推动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形成了“放管服”三管齐下、互为支撑的改革局面。
【点明中心主旨】“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等模式不断涌现,“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创新日渐增多,推动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促进经济韧性和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放管服”改革的成果,不断体现在老百姓的获得感之中。
【“放管服”改革合理性】“放管服”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极大释放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了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和廉政建设。
【数据论证】尤其是“十三五”时期,审批“当关”、公章“旅行”、公文“长征”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全国日均新登记注册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1.2万户增长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2.2万户;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由2016年的第八十四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三十一位,是全球营商环境改善程度最显著的经济体之一。
【点明好处】可以说,“放管服”改革把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向深入,既利当前又惠长远。
【存在的问题】我们看到,“放管服”改革进展取得巨大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对标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不少完善空间。
【问题1】近期,有媒体调查报道,“放管服”改革过程中,一些基层单位和市场主体仍存在接不住、管不好的问题。
【问题2】基层人力财力不足、上级只赋权不赋能、市场准入易监管难……这些之所以成为制约“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放的一方不够彻底、不够科学,接的一方也缺乏禀赋、存在不足。
【问题后面呼应主题】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放管服”改革仍需保持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的干劲。
【如何做1】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需要以系统思维来谋划推进帮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充实基层专业力量,“扶上马,送一程”,同时积极发挥监管和评估的作用,从而真正达到“上下同欲者胜”的改革效果。
坚持以人为本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人民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城市发展与居民利益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城市的交通、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得到重视和加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保障,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二、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城市环境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注重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
比如,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等,从而让城市居民拥有更加舒适、健康、宜居的居住环境。
三、加快产业转型,提高居民就业机会城市的发展是离不开产业的发展的。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加快产业转型,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产业转型,可以让更多的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也可以为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稳固的基础。
四、注重企业和居民的利益平衡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注重企业和居民的利益平衡。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但是企业的发展也不能忽视居民的利益。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考虑到企业的利益与居民的利益之间的平衡,协调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让城市发展更加稳定。
五、实现城市人口管理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城市的人口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实现城市人口管理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通过规范的人口管理,可以让城市居民有更好的生活与发展空间,也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六、推动城市各项规划和建设的协同发展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需要以协同的方式推进,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推动城市各项规划和建设的协同发展。
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注重各项规划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有机、持续、健康发展。
七、完善城市管理体制,落实城市治理责任城市管理体制的完善是城市治理的基础。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完善城市管理体制,落实城市治理责任。
迁改工程施工的意义
迁改工程施工的意义迁改工程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对已有建筑或设施进行搬迁或改建的工程。
迁改工程施工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城市更新、旧城改造、环境保护、交通建设、农村改造等方面。
迁改工程施工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1. 促进城市发展迁改工程施工可以帮助城市更新,改善城市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城市的规模和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基础设施也在不断老化。
通过迁改工程施工,可以对城市中老旧建筑和设施进行更新改造,使城市更加现代化、宜居。
同时,迁改工程还可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流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2. 保护环境迁改工程施工可以帮助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
通过迁改工程施工,可以对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环境整治,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环境质量。
同时,迁改工程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自然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优化城市布局迁改工程施工可以帮助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迁改工程施工,可以对城市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促进城市各项功能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同时,迁改工程还可以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人口流入。
4. 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迁改工程施工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城市是人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迁改工程施工,可以改善人民居住环境,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同时,迁改工程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改善民生福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总的来说,迁改工程施工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发展,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环境,还可以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形象,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23高考作文写作热点素材 :“速度 跨度 未来”( 真题+解析+范文+金句+时评)
2023高考作文写作热点素材:“速度•跨度•未来”(真题+解析+范文+金句+时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2012到2022,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成就非凡。
回首过去的十年,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城市蝶变、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绿水青山;万物互联、数字中国;深海蛟龙、航母守卫;羲和探日、问鼎苍穹……我们以“中国速度”跨越峡谷、高山,也跨越江海、沙漠,更跨越天地。
跨度,丈量着时间与距离,也重新定义时空。
学校团委将组织以“速度•跨度•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2012年到2022年这个时间范围锁定写作的落脚点,思考中国发展的成就,目的是引出考生深入思考十年间中国的发展及变革,感受中国跨越时空多方面的成绩与变化。
具体看来,材料强调了十年间,中国人民砥砺奋进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并向纵深跨越,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显著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为了让考生深入体会中国社会的进步与“速度”和“跨越”关系,以考生能够关注的社会热点“城市蝶变、万物互联、数字中国、‘蛟龙’入海、‘羲和’探日、‘北斗’耀天”等切入,具体而微地体现出发展、改革、跨度三者间的关系。
“跨度,丈量着时间与距离,也重新定义时空”给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写作空间,解读“跨度”的角度既涉及具体的真实的空间距离,也关涉到抽象的时间跨度,从古至今,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四十年,到2012年到2022年这辉煌的十年。
材料要求考生写一篇征文,主题是“速度·跨度·未来”,面对的读者是高中学生,此项写作任务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感受到时代的律动,与时代同频共振,有使命担当意识。
同时,要考生考虑自身的发展问题,“未来”不仅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也是个人成长的未来,让青年学生在奋发有为的成长之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推动城市发展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推动城市发展市政道路改造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建设工程,旨在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质量,促进城市发展。
通过对市政道路进行改造,可以改善市民出行条件,优化城市交通流动性,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探讨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能够优化城市交通流动性,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挑战。
通过拓宽道路、增加公交车道、建设快速通道等手段,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能够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缩短交通出行时间,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
二、促进经济发展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道路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畅通的交通网络可以促进商品流通,加快城市商品市场的发展。
道路的改善也可以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经济合作与交流,使得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可能。
此外,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进行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如建筑业、公共交通业等,从而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
道路作为城市的门面,其状况直接关系到游客和市民对城市整体形象的感受。
通过市政道路改造,可以改善道路的硬质环境,增加绿化带、景观亮化设施等,使得道路变得更加整洁美观,增强了城市的美感和宜居性。
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也有利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流量,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增长。
四、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对居民的出行条件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改善道路环境,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使得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改造道路还可以提升道路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改善居民出行条件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总之,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对城市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升城市的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民生实事工程施工
民生实事工程施工是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实事工程施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各项工程有序开展。
本文将从民生实事工程施工的背景、意义、现状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民生实事工程施工的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强,对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民生领域的需求不断提高。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政府提出了诸多民生实事工程,旨在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民生福祉。
二、民生实事工程施工的意义1. 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民生实事工程施工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通过建设高品质的民生工程,可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方面的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民生实事工程施工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实事工程施工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4. 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实事工程施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三、民生实事工程施工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民生实事工程施工的投入力度,一批批民生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例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公路硬化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教育现代化工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工程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民生实事工程施工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资金投入不足、项目推进缓慢、质量问题等。
四、民生实事工程施工的措施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民生实事工程施工的资金投入,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同时,要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完善政策体系:政府应完善民生实事工程施工相关政策,明确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标准和程序,为工程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3. 加强项目管理:政府应加强对民生实事工程施工项目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可控。
街道改造项目如何确保施工期间居民出行
街道改造项目如何确保施工期间居民出行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街道改造项目是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施工期间,如何确保居民的出行不受过多影响,成为了一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这不仅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便利性,还涉及到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首先,在街道改造项目施工前,充分的规划和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应当与设计单位进行深入的沟通和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这其中就包括对施工区域的划分、施工时间的安排以及交通疏导方案的设计。
例如,对于交通流量较大的街道,可以考虑分段施工,避免一次性全线封闭,从而减少对交通的整体影响。
在施工时间的安排上,应当尽量避开居民出行的高峰时段。
比如,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时段,减少大型机械作业和道路封闭施工,以保障居民能够顺利上下班和上下学。
对于一些必须在高峰时段进行的施工操作,应提前通过多种渠道向居民发布通知,让居民提前做好出行规划。
同时,在施工前还需要做好交通标识和警示设施的设置工作。
在施工区域的周边道路,设置清晰明确的交通引导标识,告知居民道路施工的情况以及绕行路线。
对于一些危险区域,如施工现场的出入口、施工机械作业区域等,要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提醒居民注意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的有序进行。
施工单位应当安排专人负责交通疏导工作,及时指挥过往车辆和行人,避免交通拥堵和事故的发生。
对于施工区域内的道路,要保持一定的平整度和通行能力,避免出现坑洼、积水等影响居民出行的情况。
此外,施工单位还应当与周边的社区和居民保持密切的沟通。
定期向社区居民通报施工进展情况,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对居民反映的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例如,如果居民提出某个时间段施工噪音过大影响休息,施工单位应当合理调整施工时间,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为了保障居民在施工期间的出行需求,还可以采取一些临时的交通措施。
比如,增设临时的公交站点,调整公交线路,以方便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人民日报时评
强化责任,搭好改革“主体框架”(人民时评)白龙《人民日报》(2016年01月13日05 版)今日中国,改革事业依然是最能鼓舞人心、凝神聚气的旗帜,这需要方方面面的改革主体真正把责任落到实处,把手中的改革接力棒当成冲刺的一棒来跑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一年,各项工作应如何推进?刚刚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要力争把改革的主体框架搭建起来;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各项目标,落实主体责任,拧紧责任螺丝。
(搭建框架、扭住、拧紧螺丝,一系列比喻恰当生动)这一要求从目标和责任两方面,为今年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指明了方向。
回顾过去的三年,全面深化改革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意义深远的成就,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三年。
20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100多份重要文件,涉及经济、司法、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复杂改革,有力推动各领域改革走上快车道。
随着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如何让改革的靴子真正落地,让改革蓝图最终实现,对各地各领域都是一个挑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今年开年第一次深改组会议提出了上述要求。
对要求的落实程度,将直接决定改革的整体效果。
明确标注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既是中央的具体要求,落实中又考验改革推动者的认识水平。
各项改革任务纷繁复杂,如何纲举目张?五大发展理念,如何在具体工作中见真章?这就需要在对各领域改革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排出优先顺序,重点推进。
既有的改革经验也不断说明这一点。
司法改革不可谓不难,但抓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很多配套措施就能顺利推进;国企改革不可谓不复杂,抓住股权结构这个着力点,便可很好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对仗句式,用事实来证明抓关键点的作用,可以模仿)人们在改革过程中不断认识到,一子落而满盘活,各领域改革在做到精准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扭住关键环节,才能找准改革的着力点、突破口,从而精准发力、持续用力。
中国的改革,从来都是有担当、敢进取者勠力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民意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路径,以“获得感”为试金石的改革衡量标准,清晰标定了改革中群众的分量,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通过具体改革举措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是赢得社会支持的关键。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改革就体现了这一导向。
在全国层面,中央出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意见,保障农民权益最大化;民航票价改革正式启动,“特价票”有望增加。
在地方层面,北京将于明年实施“京六”燃油标准,为市民送上一股清风;武汉改革住房公积金政策,没有工作单位的也可以享受……惠民政策的含金量让群众满意度提升,也让改革更加蹄疾步稳。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百姓关心期盼什么,党和政府就重视关注什么,改革就抓紧推进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行政优化、党的建设,到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从民生保障到司法进步,改革之“全”、推进之“深”,前所未有。
以民意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路径,以“获得感”为试金石的改革衡量标准,清晰标定了改革中群众的分量,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
一域可瞻全局,一事可察理念。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首先要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扫除市场与民生盲点。
十八大以来的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赢得民心,很重要一点是下好了简政放权的“先手棋”,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不再有“盖章如走长征”的沉叹,审批长跑成了“短途接力”;不再有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奇葩剧情,“办证多、办证难”大大改善,让企业与百姓少跑腿、好办事。
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的思路转变,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导向。
获得感不仅来自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在于让更多人拥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十八大以来,全国31个省份在权力清单下践行“有权不能任性”,为经济发展清障搭台;“五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奏响创新创业的时代音符;医药、能源、铁路货运等重点领域价格市场化改革,增强了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在这个意义上讲,以顺民之需,施活力之招,疏通经济发展堵点,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是重中之重。
厚民之生,还要夯实公平之基。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主要民生指标却稳中有升,正是得益于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不断抬升的“底线”刻度让社会更加温暖。
当立案登记不再难、干部插手司法案件有记录可查,当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养老并轨改革等逐渐填平“身份”鸿沟,人们在公平阳光下实现成果共享,才有幸福感与安定感。
惠民更当借民之智,让创新蔚然成风。
纵览创新实践,政府借力市场弥补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缺口,满足百姓需求;公租房“租改售”、农房保险、积分入户等民生改革试点的好经验得以不断推广……实践证明,依靠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基层的智慧与胆识,就能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做到愿望和效果相统一。
全面深化改革没有完成时,增进人民获得感也永无止境。
改革路上,唯有政策含金量、群众获得感一个都不落下,且互为支撑、良性互动,我们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步履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