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一单元 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教案:第一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1. 认识组合图形,了解组合图形的特点。
2. 学会用基本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识别组合图形,掌握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组合图形的特点,能够正确分割组合图形。
2. 掌握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剪刀、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引导学生关注组合图形的特点。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组合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 探究新知(1)介绍组合图形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组合图形。
(2)讲解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基本图形面积计算为基础。
(3)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学会用基本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3.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用剪刀将组合图形分割成基本图形,并计算基本图形的面积,最后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4. 练习巩固利用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组合图形的特点(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图形组成。
(2)具有独特的形状和面积。
2.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1)分割法:将组合图形分割成基本图形,计算基本图形的面积,求和。
(2)转化法: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直接计算基本图形的面积。
七、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选做题:在生活中寻找组合图形,尝试用所学方法计算它们的面积。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组合图形的面积;
2.学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准备
1.教案与学案;
2.黑板、粉笔和彩色粉笔;
3.教学文字材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教师活动: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新知,例如:一个由三个长方形拼成的书架,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生活动:跟随老师思考,尝试各种方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2. 学习新知
教师活动:介绍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例如:将组合图形分解成简单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计算每个几何图形的面积并相加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生活动:听讲并记录重要的计算方法。
3. 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给予一些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题目,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在小组内讨论、互相帮助,尝试解决给定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4. 总结归纳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学生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将自己的认识进行总结。
5. 拓展练习
教师活动:布置一些类似的面积计算题目作为拓展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解决拓展练习题目。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们通过合作探究和独立练习,逐渐掌握了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技巧。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一知识点。
面积(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面积(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图形的面积概念,学会使用单位面积的正方形来测量和计算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初步介绍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难点1. 面积概念的形成和正确理解。
2.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模型、测量工具。
2. 学具:剪刀、彩纸、量角器、直尺、面积计算练习册。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面积的概念,如房间的地面大小、书本的封面大小等,引发学生对面积的兴趣。
2. 探究新知:-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小正方形拼摆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感受面积的存在。
-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总结面积的定义。
- 利用课件动态展示面积单位的引入,让学生理解面积测量的必要性。
3.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用准备好的教具和学具,测量和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 总结提升:- 各小组分享测量和计算的过程与结果。
- 教师点评,强调面积计算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发现面积计算的规律。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面积的定义、计算方法、面积单位等。
同时,通过图表和公式的形式,直观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作业设计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画图和实际测量来解决问题,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评估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组合图形的面积 ▏沪教版
它的面积是多少?你会求吗?动手试一试,你有几种方法呢?你是分别选择了哪些条件来解决的?并勾出所选的条件。
2.寻找对应信息黑板上的这几种方法你都看懂了吗?谁来说一说他用了什么方法?他是选择了什么条件来解决的?3.小结师结:看了在计算组合图形积时,我们用割、补、移拼转化成长方形和正方形来计算。
(二)根据信息,优化方法1.那老师隐去一些条件,现在你准备怎样计算呢?为什么?动手试一试多种方法。
2.反馈交流判断依据、思考过程3.思辨方法:如果我们用横割的方法做的话,有谁试过?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4.小结所以数据决定了我们方法的选择,题目给了我们怎么样的数据,我们就选择怎么样的方法。
预设:1、5×5+4×10=652、5×9+4×5=653、9×10-2×5=654、(9+4)×5=65预设:90%选择竖割10%选择横割移拼方法的再理解。
通过方法与信息的对应,初步感受信息与方法的选择不可割裂。
在给定信息中,初次体会方法的优化。
通过不同方法对比思辨,凸显对应方法的便捷,进一步感悟方法优化。
练习1.跟进练习下面4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呢?准备怎样计算呢?为什么?同桌之间相互交反馈交流在练习中学会独立分析和收集信息,判断用什么方法解决流?问题。
拓展延伸1、计算下列组合图形的面积,你有什么好方法吗?想一想。
动手试一试。
(1)(2)(3)(4)2、小结我们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时候,可以灵活利用所给的数据巧妙的计算面积。
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反馈通过特别的组合图形,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分析信息,寻找优质的方法对问题的解决事半功倍。
强化方法的灵活性。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组合图形面积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会遇到问题可以现分析数据整体把握,灵活选择方法解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组合图形的面积▏沪教版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2、能通过观察弄清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运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运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数据计算图形面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卡纸各一张教学过程:一、 旧知导入1、规则图形面积复习师:同学们,这两个是什么图形?(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师:现在老师给它们分别标上数据后,你能很快说出它们的面积吗?并说说理由。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dm 1dm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2、组合图形面积复习师:这还是长方形吗?是正方形吗?(引出组合图形的定义)师:谁能告诉我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小结:这个组合图形我们可以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就是两个基本图形相加。
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象这样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板书课题,齐读)二、 自主探究6平方 分米1平方 分米1、组合图形面积算法多样性师:刚才小朋友们回答的非常好,老师准备奖励大家,邀请你们到游乐场去玩,好不好?(出示游乐场的课件)这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小胖,小丁丁等很多好朋友一起到游乐场去玩,他们有的玩跷跷板,有的爬竿,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滑滑梯,真是开心啊!你们想不想玩呢?小熊猫乐乐说了,在玩之前,得先帮他解决一个问题,好吗?师:这是游乐场的平面展开图,也是一个组合图形。
可以怎么看?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不出示数据)①学生独立思考②组内讨论交流方法③全班汇报交流,师板演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解法四:解法五:……师:仔细观察前三种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解法一、二、三都是将组合图形分成的几个规则图形面积相加。
不同:解法一、二是两块图形相加,解法三是三块图形相加。
总结:一般情况下分割成的图形越少越便于计算。
师:老师为什么要将前三种放一起讲?小结:前三种都用了分割法。
第一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第一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我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一课时。
教材主要包括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复杂的组合图形分解为简单的单一图形,再利用单一图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复杂的组合图形分解为简单的单一图形,并准确地进行计算。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让学生准备了剪刀、彩纸等学具,以便于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动手操作。
我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向学生展示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拼接在一起的组合图形,提问学生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主题。
然后,我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解释了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即先将组合图形分解为简单的单一图形,再利用单一图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如何正确地分解组合图形和应用面积公式。
接着,我设计了一系列的例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巩固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些例题包括不同形状的组合图形,以及不同大小的组合图形。
在解题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在随堂练习环节,我布置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些练习题旨在检验学生对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了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分解图形、应用公式等步骤,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计算一个由一个矩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作业要求学生明确分解图形的方法,并准确地应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1.5《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课件)三年级 数学下册 沪教版
组合图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
学习目标
01 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分解法或 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02 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 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 03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动
中培养创新精神。
重点 难点
分组讨论怎样计算
4cm
方法一:
左图分割成两个长方 形
S1=4×(6-3)=12(cm2)
S2=3×7=21(cm2)
S=S1+S2=12+21=33(cm2)
7cm
6cm 3cm
达标练习
方法二:
4cm
左图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S长方形=4×6=24(cm2) S正方形=3×(7-4)=9( cm2 ) S=24+9=33(cm2)
因为
a=18-8=10(cm)
h=20-15=5(cm)
所以
S三角形=ah ÷2 =10×5÷2
=25(cm2)
S=S长+S三角形 =160+25
=185(cm2)
18
15 8
单位:cm
达标练习
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吗?
18
20
15
8 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
18
20
15
8 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达标练习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S梯=(a+b) ×h÷2 =(8+18) ×(20-15) ÷2
=65(cm2)
S= S长+S梯=120+65=185(cm2)
18
15 8 单位:cm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第二节《组合图形的面积》。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组合图形,学会将组合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并计算其面积。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组合图形的概念,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组合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
2. 如何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组合图形卡片、基本图形卡片、计算器。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组合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二、探究新知1. 分组讨论:如何将组合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2. 各小组汇报分解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演示如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并让学生尝试计算。
三、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组合图形,让学生独立计算面积。
2. 学生互相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组合图形的面积1. 组合图形的概念2. 组合图形的分解方法3.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作业设计:1. 课后习题: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2. 拓展练习:寻找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并计算其面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面积》(教案)
面积【教学内容】P60【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理解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通过目测、重叠、数方格的方法来理解面积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感知计算图形的面积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多种方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学会用方格的多少表示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灵活、准确地计数方格(初步接触凑整的思想)。
【教学资源】垫板、小正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剪刀、方格纸、练习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说明/评价关注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情境引入:同学们做好了上课的准备了吗?看看,你们的桌面上有些什么?师:摸一摸课本、练习本、橡皮这些物体的表面。
2、认识生活中物体的表面问:你能再找一找、摸一摸身边其它物体的表面吗?3、感知平面图形的面师:这4个平面图形中,哪个图形的面最大?你们是不是直接用眼睛观察出来的?小结:用眼睛直接观察,比较面的大小的方法叫做观察法。
【板书】观察法4、揭示课题——面积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平面图形的表面也是有大小的。
我们把平面图形的大小称作为他们的面积。
以谈话的形式,以亲身的感官体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逐步理解面积的含义,为“面积”概念的引入创造了条件,直观地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自主探究比较大小1、比较哪个图形面积最小师:那哪一个面积最小呢?(拿出这两个平面图形)谁有什么好方法来帮我比一比?生动手操作,上台演示。
师:我们通过把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比较出了圆形最小。
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板书】重叠法2、出示小胖搬家的情境,比较房间面积的大小师:老师把房间的平面图剪了下来,放在你们的信封里,并为你们提供了几种工具,请你们四人一小组,选择一样你喜欢的工具,来试一试。
(出示工具:垫板、小正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剪刀)预设学生活动:方法一:用剪刀剪后拼凑。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组合图形的面积(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沪教版
活动要求:1)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在学习单上求长方形面积;2)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小正方形的数量;3)尽可能多地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1)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方法一:
说:我选()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即可知道每行有()个,有()行,一共有()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为()平方厘米
方法二:
说:我选()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即可知道每行有()个,有()行,一共有()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为()平方厘米
方法三:
说:我选()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即可知道每行有()个,有()行,一共有()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为()平方厘米
方法四:
说:我选()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即可知道每行有()个,有()
行,一共有()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为()平方厘米活动二:
1)在表格相应的位置上画出长方形;2)二人合作,一人负责画图,一人负责填表;3)根据表格内容,思考: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活动二:
1)在表格相应的位置上画出长方形;2)二人合作,一人负责画图,一人负责填表;3)根据表格内容,思考: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活动三:
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长= 长= 宽= 宽= 面积= 面积=
活动三:
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长= 长= 宽= 宽= 面积= 面积=。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
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弄清图形的组合关系,利用割、补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合理地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弄清图形的组合关系,准确判断分割后图形的尺寸。
教学准备:简单图形的纸片、剪刀、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现在要求它们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呢?
生: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的边长。
2、标上相应尺寸。
师:求图形的面积必须要有相应的尺寸,请看!课件出示:
师:现在能算了吗?左右同学各口算一题。
5 6 7 8。
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三课时)(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三课时)(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如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包括由多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复杂图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将组合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并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组合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
2. 如何正确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例题和讲解。
2. 练习题,用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组合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二、新课讲解1. 讲解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包括分解为基本图形和计算面积。
2.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例题,引导学生逐步解答。
3. 讲解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单位换算、精确度等。
三、课堂练习1. 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3.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心得。
四、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提问: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板书设计:1.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2. 分解为基本图形3. 计算面积4. 注意事项作业设计:1. 布置一些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设计一些拓展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组合图形面积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在课后作业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题,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积(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面积(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并能将面积的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具体内容包括:1. 面积的定义: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即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2. 面积的单位:介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并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单位。
3. 面积的计算: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以及通过剪拼、折叠等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4. 面积的应用:将面积的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如房屋装修、园林规划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面积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区分面积与长度、重量等概念。
2. 面积单位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3. 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面积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面积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面积的概念: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3. 面积的计算: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组合图形面积》数学教案设计
《组合图形面积》數學教案設計标题:《组合图形面积》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如何计算各种组合图形的面积,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的组合。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准确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复杂的组合图形分解成简单的基本图形,然后进行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组合图形,如窗户、桌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2. 新课讲授:(1)定义讲解:介绍什么是组合图形,它是由两个或多个基本图形组成的。
(2)示例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如一个矩形和一个半圆组成的一个图形,讲解如何将其分解成基本图形,然后分别计算其面积,最后求和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
(3)互动练习: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一些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师在旁边指导。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讨论答案。
4. 小结作业: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提高他们的反思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组合图形的面积(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组合图形的面积(说课稿)教学目标1.理解组合图形由两个或多个基本图形组成的概念2.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组合图形的概念2.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教学难点1.怎样正确地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2.怎样进行组合图形的分析与设计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标志纸、彩笔、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2.学生带上笔、尺子等作业用具3.提前准备好课堂演示用的组合图形图示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讲授基本图形,并在黑板上示范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引出教学话题。
2.结合基本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变化,让学生想象出基本图形的组合效果。
并引领学生发现组合图形的特点并进行讨论。
正文1.介绍组合图形的定义和构成方法,即由两个或多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
2.引导学生认识组合图形的两类实例:简单组合和复杂组合,举例进行讲解。
3.分析讨论构成组合图形的基本图形,让学生了解各种基本图形所固有的特点及其对组合图形的影响,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梯形、圆等。
4.讲解如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首先让学生分别计算基本图形的面积,再通过分解和组合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5.强调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如矩形加减法、图形分解法、分区域法等。
6.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简单的组合图形并计算其面积。
7.随机邀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设计的图形,并且让其他小组计算其面积。
总结1.整理组合图形的构成与计算方法;2.深化组合图形的认识,使学生明确组合图形具有的独特的形状和性质。
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2.通过收集日常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的事例,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进行观察和探究。
教师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学生在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方法的同时,也增强了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此外,我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图示引导以及应用情境的设置。
最新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课时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内容:课本第6页教学目标:1.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
2.能通过观察,弄清图形的组合关系。
3.能通过割、补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一. 复习回顾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学生笔练,交流汇报回忆得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二. 探究1.师:午间休息老师带同学们到儿童游乐场去游玩(出示图)。
要求这个游乐场的面积有多大呢?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生1:不知道每条边的长度。
生2:这个图形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
2.师:老师已经量好了每条边的长度(出示数据),现在你们能求出这个游乐场的面积吗?方法一:可以用割的方法割成两个部分,标出每条边的长度(第6页的图)算一算,得到: 3×2+8×3= 6+24= 30(平方米)师:图形还可以怎么分?小组合作想一想还有其他的分割方法吗?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并用你们小组想出的方法算一算方法二:3×5+5×3= 15+15= 30 (平方米)方法三:3×2+3×3+5×3= 6+9+15= 30(平方米)方法四:5×8-2×5= 40-10= 30(平方米)(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先把组合图形补成一个长方形,从长8米、宽5米的长方形中挖去一个长5米、宽2米的长方形。
”)3.尝试练习求下列图形的面积,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要求:1、割补2、说一说你是怎么割补的?3、列式、解答9 m4m7m7m三. 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采取割或补的方法来进行分割,把组合图形分成几个基本图形再来计算。
1.5.1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 沪教版
1.5.1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概念,学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组合图形的概念,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组合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2. 组合图形面积的求解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组合图形模型、投影仪。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组合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见到的组合图形,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新课1. 讲解组合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组合图形是由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2. 讲解组合图形的分类,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组合图形。
3. 讲解组合图形面积的求解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组合图形模型和工具。
2.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工具测量组合图形的尺寸,并计算出其面积。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践操作。
四、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组合图形的面积求解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板书设计:1.5.1 组合图形的面积一、组合图形的概念二、组合图形的分类三、组合图形面积的求解方法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遇到的组合图形,尝试计算其面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实践,使学生掌握了组合图形的面积求解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内容:P6课时:1教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沪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有效的选择割补法,最新沪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组合图形的面积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分析组合图形的结构,能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概括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具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
多媒体展示:继续出示:继续出示:这两个是什么图形?
我们怎么求它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还记不记得英文的公
式?
S长=?S正=?
请同学们算一算它们的面积
分别是多少?
小结: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能更方便学生理
解知识,并找到知识的内在联
系.
出示书本上的题目:
儿童乐园有多大?
请同学们和同桌讨论一下,这
道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交流、总结:
方法一:
3×5+3×5=30(平方米)
或3×5×2=30(平方米)
方法二:
3×2+8×3=30(平方米)
方法三:
8×5—2×5=30(平方米)
方法四:
3×(8+2)=30(平方米)
小结,
如果学生出现分割成多块的
情况,在肯定的基础上要求比
较方法,得到最优的方法.哪种
方法最简单?根据条件合理
的选择分割的方法.分割的图
形要根据给出的条件,分割的
图形尽量的少,计算也方便.
小胖家的客厅要铺地板,需要
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最简单的方法:
5×8+2×3
=40+6
=46(平方米)
2)阳光小区要新建一个花园,
需要铺多少大小的草皮?
最简单的方法:
25×20—9×10
=500—90
=410(平方米)
练一练:
1、完成书本P7 1,2
2、交流讨论
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