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2011

合集下载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训练1-1(新课标复习资料)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训练1-1(新课标复习资料)

限时规范特训(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1.[2012·杭州月考]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并排行驶,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动,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 .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西运动解析: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不动,说明甲、乙两车速度相同,甲车内的人看见树木向东移动,说明甲车在向西运动,故选D.答案:D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蚂蚁绊大象”寓言中,蚂蚁太小可以视为质点B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人是以云为参考系的C.Δv Δt 也叫速度的变化率,是标量D .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一定为零解析:“蚂蚁绊大象”预言中,蚂蚁夸张地用腿绊大象,所以蚂蚁不可能视为质点,选项A 错误;第一句诗人是以自己为参考系的,第二句是以河岸为参考系的,选项B 错误;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选项C 错误;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选项D 正确.答案:D3.[2011·天津]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 = 5t +t 2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 .第1 s 内的位移是5 mB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 .任意相邻1 s 内的位移差都是1 mD .任意1 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考查,简单题.第1 s 内的位移只需将t =1代入即可求出x =6 m ,A 错误;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s 22=5×2+222m/s =7 m/s ,B 错;由题给解析式可以求得加速度为a =2 m/s 2,Δx =aT 2=2 m ,C 错;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D 选项正确.答案:D4.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5+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关系为v =6t 2(m/s).该质点在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和t =2 s 到t =3 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A .12 m/s ,39 m/sB .8 m/s ,38 m/sC .12 m/s ,19.5 m/sD .8 m/s ,12 m/s解析:平均速度v =Δx t ,t =0时,x 0=5 m ;t =2 s 时,x 2=21 m ;t =3 s 时,x 3=59 m.故v 1=x 2-x 02 s =8 m/s ,v 2=x 3-x 21 s=38 m/s. 答案:B5.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20 s 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A.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甲>v乙=v丙B.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甲>v丙>v乙C.平均速度v甲>v丙>v乙,平均速率相等D.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大小均相等解析:三个物体在20 s内位移相同,所以A正确.答案:A6. 机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100 km/h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 m以上的距离.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停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如表所示给出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的部分数据.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一定,路面情况相同.A.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1.5 sB.汽车制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C.表中Y为49D.表中X为32解析: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第一组数据中的速度是10 m/s,反应距离为15 m,所以反应时间为1.5 s,A正确;因反应时间一定,所以当汽车速度为14 m/s时,X=14×1.5 m=21 m,D 错误;制动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路面情况相同,两次的加速度也相同,根据0-v 20=2as 可知,汽车制动的加速度a =-2 m/s 2,B正确;当汽车的速度为14 m/s 时,Y =-1422×(-2)m =49 m ,C 正确. 答案:D7. [2012·青岛摸底]在某可看做直线的高速公路旁安装有雷达探速仪,可以精确抓拍超速的汽车,以及测量汽车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若B 为测速仪,A 为汽车,两者相距345 m ,此时刻B 发出超声波,同时A 由于紧急情况而急刹车,当B 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 恰好停止,且此时A 、B 相距325 m ,已知声速为340 m/s ,则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0 m/s 2B. 10 m/s 2C. 5 m/s 2D. 1 m/s 2解析:设超声波往返的时间为2t ,根据题意汽车在2t 时间内,刹车的位移12a (2t )2=20 m ,所以当超声波与A 车相遇时,A 车前进的位移为12at 2=5 m ,故超声波在2t 时间内的路程为2×(345-5)m =680 m ,由声速340 m/s 可得t =1 s ,所以汽车的加速度a 的大小为10 m/s 2,B 正确.答案:B8.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 =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 m/s ,方向向东,当t =2 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 ,方向仍向东,则当t 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 m/s( )A .3 sB .5 sC .7 sD .9 s解析:a =v t -v 0t =8-122m/s 2=-2 m/s 2,故t ′=v t ′-v 0a =±2-12-2s=5 s或7 s.答案:BC9.一人看到闪电12.3 s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30 m/s~340 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 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解析: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闪电传播的时间+人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的时间.设闪电发生处与地面相距x,则(x3×108+12.3)×0.33=x,因x的值远远小于光速,所以x约为12.3×0.33=4.1,而0.33约等于13,故也可写成12.33=4.1,故A、C错,B对;若声速增大2倍以上,则x就约为12.3×0.66了,所以D错.答案:B10.骑自行车的人沿直线以速度v行驶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接着以5 m/s的速度跑完其余三分之一的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 m/s,则v是多少?解析: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st可求得v.设总位移为s,前一段运动所需时间为t1,后一段运动所需时间为t2,则:t1=23sv,t2=13s5,t=t1+t2=2s3v+s15;又v=st,即:s2s3v+s15=3,解得:v=2.5 (m/s).11.2010年8月前后,美韩、美越先后联合军演,使我国黄海、南海形势趋紧.对此,我海军在黄海进行了实弹射击演练.一次演练中,一艘鱼雷快艇以30 m/s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在匀速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L0=2 km时,以60 m/s的速度发射一枚鱼雷,经过t1=50 s,艇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爆炸的火光,求敌舰逃跑的速度v1多大?解析:设鱼雷快艇的速度为v,鱼雷的速度为v′.对鱼雷追击敌舰过程有v′t1=L0+v1t1解得v1=v′t1-L0t1=60×50-200050m/s=20 m/s.12. 上题中艇长发现敌舰受击后,仍在继续匀速逃跑,于是马上发出了第二次攻击的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的速度发射后,又经t2=30 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求第一枚鱼雷击中后,敌舰逃跑的速度v2为多大?解析:第一枚鱼雷追击敌舰过程中,快艇和敌舰的距离变为L =L0-(v-v1)t1对第二枚鱼雷追击敌舰有v′t2=L+v2t2解得v2=v′t2-L0+v t1-v1t1t2=10 m/s.。

2011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编解析版复习资料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解析版

2011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编解析版复习资料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解析版

1/ ■- ■—常仙涤也I 耋z —- F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011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编复习资料(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第1课时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素能提升练练有提蒿1. (2009湛师附中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 •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B .参考系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C .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作为质点D .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不可作为质点解析 参考系是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人为选定作为参照的物体,参考系可以是不动的,也可以是变 速运动的物体,A 错误,B 正确;地球的公转半径比地球半径大得多,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可将地球视为 质点,C 错误;但在研究跳水运动员身体转动时,运动员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不可忽略,不能 被视为质点,D 正确.2. (2010肇庆一测)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 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解析 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地面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相对地面也匀速 向下运动,且V 乙〉V 甲,B 、D 不正确.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说明丙可能静止,或者可 能匀速上升,或者可能匀速向下运动且V 丙<V 甲<V 乙,C 不正确,A 正确.3•三个质点A 、B 、C 均由N 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 M 点,运动轨迹如 图2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 N 点出发,同时到达 M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A .甲、乙匀速下降,B .甲、丙匀速下降,C .甲、乙匀速下降,D .甲、乙匀速下降, v 丙〉V 甲,V 乙〉V 甲,V 乙<V 甲, 丙停在空中 乙匀速上升 丙匀速下降,且 丙匀速下降,且V 丙〉V 甲 V 丙<V 甲(AA .三个质点从N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 .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C •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D .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不同解析位移是指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用从物体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表示,三个质点的起始位置相同,故三个质点的位移相同,D项错;由于运动时间相同,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平均速度也相同,A项对;曲线运动的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所以不是任何时刻速度方向都相同的,B项错;任意时刻三个质点的位移并不相同,平均速度也不同,C项错.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B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A 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D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零,则物体一定静止解析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故B正确,D 错误;由A v= a • A A v的大小还与A t的大小有关,故C错误;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速度反而减小,故A项错误.5 .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5+ 2t (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关系为v= 6t2(m/s).该质点在t= 0到t = 2 s间的平均速度和t = 2 s到t = 3 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B )A . 12 m/s,39 m/s B. 8 m/s,38 m/sC. 12 m/s,19.5 m/s D . 8 m/s,12 m/s解析平均速度v = X, t= 0时,X2 —X o X o= 5 m ;t = 2 s 时,X2= 21 m ;t = 3 s时,X3 = 59 m .故v 1= 22 sX3 —X2=8 m/s, v 2= i s= 38 m/s.6 .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B )A .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 .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解析加速度与速度同向,速度应变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再增大,A项错误;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达到匀速,B项正确;因物体最终匀速运动,所以位移仍增大,C项错误;位移一直增大,没有最小值,D项错误•1 、27 .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先以速度v i通过前3的位移,再以速度v2= 50 km/h通过其余的:位移.若3 3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V =37.5km / h,则第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25 km/h1 2解析设整段位移为X,通过前£位移和后3位移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3 32xx t = 3_= _2x 3v i , 2 V 2 3V 2x ______ x _____ 3v i V 2 t i + t 2• I 空 V 2 + 2V i3v i 3V 2解得第一段位移内的速度3v 2 - 2V50 37.5 km/h3 50 -2 37.5 25 km/ h【反思总结】V2; 平购建度 迎度3x。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新版讲义)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新版讲义)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新版教学讲义)(附:最新全国名校模拟题及高考真题)一、与运动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及物理量在我们的周围,到处可以看到物体(包括生物)的运动。

例如:飞翔的雄鹰、疾驰的高铁等等。

那么如何能够准确地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呢?要准确地研究运动就需要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为此,我们首先引入一些基本概念及物理量。

1.质点(mass point):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在研究其运动时,当其大小、形状可以忽略,甚至可以被看作一个点时,这样的理想化的点称之为质点。

那么,上图中的高铁和雄鹰能否看成质点,这与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有关。

即便是同一个物体,当其大小或形状等相对于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来说,不可以被忽略时,则不可以看成质点。

例如:所以,物体不论其大小、长短、运动速度快慢,只要研究的问题,其大小和体积都可以忽略时,我们就把它们看成质点。

引入质点这个概念,就是希望把被研究的对象进行简单化,这样更加方便我们研究问题。

比如:确定其空间位置,描述其运动速度等等。

例题1.答案:( A B )例题2.答案:( A C )2.参考系(reference frame):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为参考,那么这个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比如;地面,太阳,人等等都可以选来作为参考系。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例题3.答案:( A B D )3.坐标系(coordinate system):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其位置发生了变化,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位置的变化,并使得描述更为方便和简洁,需要在参考系内建立坐标系。

例如:4.时刻(time point)和时间(time)在下图1-2-1的时间轴上,如果用那些点表示时刻,而点与点之间的线段长就表示时间。

时间单位有秒、分钟、小时、天等,国际单位是秒(s),它也是7个国际基本单位之一。

例题4.答案:( B D )例题5.答案:( B )5.路程(path)和位移(displacement)路程(s):质点实际运动路径的长度。

第一章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运动的描述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一定是体积和质量极小的物体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没有区别C.研究运动员在3 000米长跑比赛中运动的快慢时,该运动员可看做质点D.欣赏芭蕾舞表演者的精彩表演时,可以把芭蕾舞表演者看做质点答案 C2.北京时间2012年2月25日凌晨0时1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我国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D.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解析由位置、位移、时间、时刻和速度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而不是位置的变化,故选项A错误,B正确;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故选项C正确;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某时刻的速度大小,即速率,故选项D 正确. 答案 A3.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s 很短,所以1 s 表示时刻B .第3 s 是指一个时刻C .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世界纪录,这里12秒88是指时间D .2012年2月2日5时16分,辽宁省营口市发生4.3级地震,这里的5时16分指时间解析 时刻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没有长短之分,1 s 在时间轴上是一段,表示的是时间,所以A 选项错误;如图所示,第3 s 是1 s 的时间,是时间的概念,而第3 s 初和第3 s 末是时刻概念,所以B 选项错误;12秒88对应了110米,是“段”的概念,表示时间,所以C 选项正确;5时16分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指的是时刻,所以D 选项错误.答案 C4.图1-1-6是火箭点火升空瞬间时的照片,关于这一瞬间的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箭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可能较大B .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也很大C .火箭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也很小D .火箭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一定很小解析 火箭点火升空瞬间速度很小,火箭得到高速气体的反冲力,加速度可以较大,A 正确,B 、D 错误;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无必然联系,故C 错误. 答案A图1-1-65.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1-1-7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 .“歼-10”战斗机B .地面上的房屋C .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 .“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解析 空中加油时两飞机保持相对静止,以“歼-10”战斗机、加油机中的飞行员、“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照物,加油机都是静止的;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本题选B. 答案 B6.(2012·山东基本能力,64)假如轨道车长度为22 cm ,记录仪记录的信号如图1-1-8所示,则轨道车经过该监测点的速度为( ).图1-1-8A .0.20 cm/sB .2.0 cm/sC .22 cm/sD .220 cm/s解析 由题图可知,轨道车通过监测点用时1.0 s ,由v =xt 知,v =22 cm/s ,C 项正确. 答案 C 二、多项选择题7.关于运动项目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有( ).A .花样滑冰赛中的申雪、赵宏博可以视为质点B .冬奥会冰壶比赛中的冰壶不能视为质点图1-1-7C .女子3 000 m 短道速滑接力赛中中国队夺金的平均速率最大D .王濛在500 m 短道速滑过程中路程和位移在数值上是相等的解析 花样滑冰赛中运动员是通过展现自己的英姿与优美舞曲的有机结合而得分的,运动员不能看做质点;同样,冰壶运动主要是研究冰壶的运动特性,冰壶在冰道上滑行时也不能视为质点,故A 错,B 对;短道速滑时的冰道是一个弯道,运动员的路程应大于位移的大小;接力赛中各队的路程一样长,率先通过终点的团队,耗时最短,平均速率最大,故选项C 正确. 答案 BC8.在劳德代尔堡举行的国际泳联美国跳水大奖赛中,火亮力压邱波首次问鼎男单10米台.在火亮进行10 m 跳台比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研究火亮的技术动作,可将正在比赛的火亮视为质点B .火亮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匀加速上升C .火亮在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D .火亮在前一半位移内的时间大于后一半位移内的时间解析 因技术动作中有不能忽略的翻转等动作,对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可知不能将火亮看成质点,A 错;由相对运动(参考系选择不同)可知B 对;将火亮的跳水运动理想化,可看成是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 -=v 0+v 2及x =v -t 知C 错、D 对. 答案 BD9.(单选)(2011·安徽卷,16)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2Δx (t 1-t 2)t 1t 2(t 1+t 2)B.Δx (t 1-t 2)t 1t 2(t 1+t 2)C.2Δx (t 1+t 2)t 1t 2(t 1-t 2)D.Δx (t 1+t 2)t 1t 2(t 1-t 2)解析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利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得v -1=Δx t 1,v -2=Δx t 2,又v -2=v -1+a ·t 1+t 22,得a =2Δx (t 1-t 2)t 1t 2(t 1+t 2),所以A正确,B 、C 、D 错误. 答案 A10.(单选)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5+2 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关系为v =6t 2(m/s).该质点在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和t =2 s 到t =3 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12 m/s ,39 m/sB .8 m/s ,38 m/sC .12 m/s ,19.5 m/sD .8 m/s ,12 m/s解析 平均速度v -=ΔxΔt,t =0时,x 0=5 m ;t =2 s 时,x 2=21 m ;t =3 s 时,x 3=59 m.故v -1=x 2-x 02=8 m/s ,v -2=x 3-x 21=38 m/s. 答案 B11.(单选)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 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 2=20 km/h 行驶完其余1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 km/h ,那么汽车在前23路程内速度的大小是( ).A .25 km/hB .34 km/hC .35 km/hD .38 km/h解析 设全程的路程为x ,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汽车行驶全程和后13的路程所用时间分别为t =x v ,t 2=x 2v 2=13xv 2.则行驶前23路程所用时间为t 1=t -t 2=x v -13x v 2=x 28-13x 20=2x105所以v 1=x 1t 1=23x 2x 105=35 km/h ,选项C 正确.答案 C12.(单选)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 m/s ,则物体在1 s 内一定运动了3 mB .物体在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则物体在这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则物体在任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D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是3 m/s ,则物体在任1 s 内的路程一定是3 m 解析 要注意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均与时间有关.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本题中物体在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则在这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由于时间不确定,所以任1 s 内的位移不一定是3 m .同理,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是3 m/s ,则任1 s 内的路程也不一定是3 m. 答案 B13.(多选)(2013·杭州二测)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这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 sB .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 sC .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75 m/s 2D.若汽车以25 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 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者不能安全停车解析由题意知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t=xv=7.515s=0.5 s,A选项正确,酒后反应时间t′=xv=1515s=1 s,Δt=t′-t=0.5 s,B选项正确;由运动学公式可得v2=2a(x制-x思),a=7.5 m/s2,C选项错误;由题意可得,当酒后以25 m/s的速度行驶时,制动距离为66.7 m>60 m,不能安全停车,D选项正确.答案ABD。

第一章第1讲 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第1讲 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第1讲运动的描述1.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选手孙杨以1分44秒的成绩获得男子200 m自由泳比赛冠军(国际标准游泳池长50 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分44秒”指的是时间间隔B.孙杨在200 m自由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为1.92 m/sC.在研究孙杨的技术动作时,可以把孙杨看成质点D.在游泳过程中,以游泳池里的水为参考系,孙杨是静止的答案A解析A “1分44秒”是孙杨游完200 m全程所用的时间,指的是时间间隔,选项A正确;孙杨在200 m自由泳比赛中的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选项B错误;在研究孙杨的技术动作时,不能把孙杨看成质点,否则将无动作可言,选项C错误;以游泳池里的水为参考系,孙杨相对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故孙杨是运动的,选项D错误。

2.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答案D解析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能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错误;因为观测“金星凌日”时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选项C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正确.3.(多选)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在里约奥运会中,在“若昂·阿维兰热体育场”400 m环形赛道上,博尔特在男子100 m决赛和男子200 m决赛中分别以9.80 s和19.79 s的成绩获得两枚金牌。

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 m决赛中的路程是100 m决赛的2倍B.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20 m/sC.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11 m/sD.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40 m/s答案AB解析100 m和200 m决赛的路程分别是100 m和200 m,故A项正确;100 m决赛的赛道为直道,博尔特的位移大小为100 m,因此其平均速度为v=xt =1009.80m/s≈10.20 m/s,故B项正确;由于200 m决赛的赛道为弯道,无法求出其位移大小,故其平均速度无法求解,C项错误;由于100 m决赛过程中运动员并不是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0+v m2不成立,故无法求出博尔特的最大速度,D项错误。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例题例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D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D.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例2.物体M从A运动到B,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D )A.221vv+B.21vv⋅C.212221vvvv++D.21212vvvv+例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例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 m/s,1s后的速度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AD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 m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D.加速度大小可能大于10 m/s2巧选参考系[规范解答]————————————该得的分一分不丢!以队伍为参考系,则通讯员从队尾赶到排头这一过程中的速度为(v2-v1),位移大小为l通讯员再从排头返回队尾的过程中的速度为(v1+v2),位移大小为l则整个运动时间t=lv2-v1+lv1+v2则队伍在这段时间相对地面前进的距离为s=v1t=v1⎝⎛⎭⎫lv2-v1+lv1+v2=2v1v2lv22-v21例5.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小时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 m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

试求河水的流速为多大?解析:选水为参考系,小木块是静止的;相对水,船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到船“追上”小木块,船往返运动的时间相等,各为1 小时;即从小木块掉落到被“追上”,小木块顺流运动了位移5400 m,时间为2小时。

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1、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及其普遍性。
(2)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
(1)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举例说明。
(2)在描述物体运动时,正确判断参照物和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起点状态
1、认知基础:本级八年级学生总体认知基础低于往届学生,主要表现为观察模糊、基本不会分析和概括、演义推理和演算论证水平低得让人吃惊和失望,理性思维能力基本不备,尚处于零始状态,对于本课学习认知起点偏低。
2、学习能力:本级八年级学生基本不具有自学预习能力,交流讨论能力也很弱、口头表达能力在同龄学生水平之下。
3、素质情况:本级八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很差,多数学生课堂多动,自制力弱,做事马虎。学习目的不明确,基本不知为何学习,怎样学习,学习内趋力严重不足。好在还有一部学生上进愿望强烈。
(二)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
1、学生好动爱表现。可以多设计师生互动活动,借此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情趣。理性的思维几乎零基础,可以从头不受干扰地建立新认知,直入正轨。学生的成熟度太低,思想单纯,更易接受教师的正面引导。
2、学生的感性经验不足,在课堂上更能被教师提供的各种教学新资源所吸引和感染,有利于集中注意听讲,也可以在积极的参与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从满足表现中感受快乐,强化信心和兴趣,增强学习动机的内趋力。
【教师指出】
(1)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时,要事先选取某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板书)
(2)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对其运动情况的判断和描述是不尽相同的。(板书)
用极富动感的图片,展示运动与静止的不同,引导学生有方向地思考。
(二)互动交流、探求新知
1、机械运动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完整).doc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完整).doc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 几个基本概念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例题1: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 .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 .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 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飞机,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甲看到丙匀速上升。

那么,甲、乙和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A .甲、乙匀速下降,且v 甲<v 乙,丙停留在空中B .甲、乙匀速下降,且v 甲<v 乙,丙匀速上升C .甲、乙匀速下降,且v 甲<v 乙,丙匀速下降,且v 丙<v 甲D .甲、乙匀速下降,且v 甲>v 乙,丙匀速下降,且v 丙>v 甲二 路程和位移(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位移: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位移大小: 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位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如果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则位移大小就等于路程。

例题2:如图1-1,质点从A点出发沿顺时针方向在半径R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其间最大位移等于 ,最小位移等于 ,经过9/4周后的位移等于 ,路程 . 例题3.一支长为150m 的队伍匀速前进,通讯兵从队尾前进300m 后赶到队前传达命令后立即返回,当通讯兵回到队尾时,队伍已前进了200m ,则过程中通讯兵的位移为_________m ,通讯兵走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m 。

三.时间与时刻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

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

2.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

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B. 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 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看成质点 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
体不可看成质点
1.在下列各运动中,可以当做质点的有( BD )
A.研究做旋转动作的体操运动员 B.研究远洋航行中巨轮的航行 C.研究转动着的螺旋桨 D.研究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2.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都是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不同点:质点是实际物体的抽象表示,它具有一定的物 理内涵,不仅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而且是一个相对的
物理概念;几何中的点没有质量,仅表示位置,而且应
该绝对的小。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物体和质点
1.要描述鸽子身上各点飞行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
件不容易的事,困难在哪里? 2.如果只研究鸽子从家里到目的地飞行的快慢,需要 知道鸽子身上各部分的运动吗? 结论:如果仅仅研究鸽子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忽略 鸽子的形状和大小而把鸽子看成只有质量而没有形状 和大小的“点”。所以,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常常 把物体看成一个点。
B.研究飞行中的直升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 C.计算从北京开往汕头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时间 D.计算火车通过路口所用的时间
二、参考系
1.参考系:
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运动而被选做参考 的物体。(注:初中所学参照物是通俗说法,但本质相 同)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的物 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这个物体(其他物体)的位置是 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称为参考系。
不矛盾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精品概括)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精品概括)

如图所示为正在踢球的运动员和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如果 要描述踢球的运动员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如 果要描述空中飞机的位置,又应怎样建立坐标系?
答案:平面坐标系
空间坐标系
解析:可以以足球场中央为坐标原点,向东为 x 轴正方 向,向北为 y 轴正方向,建立水平面内的平面坐标系,来准确
地描述足球运动员的位置;如果要确定飞机的位置,则需要确
第一章
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学习目标定位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 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究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 ※ 知道如何用坐标系描述质点位置
知识自主梳理
机械运动 位置 1 .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 ________ 变化,叫做机 械运动,简称运动。
重点难点突破
一、理想化模型与质点
1.理想化模型 (1)“理想化模型”是为了使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或研究问 题方便而进行的一种科学的抽象,实际并不存在。 (2)“理想化模型”是以研究目的为出发点,突出问题的主
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
(3)“理想化模型”是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对客观存在的复 杂事物的一种近似反映,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 法。
难点是对加速度的理解、应用及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与联
系。
学习本章要抓住两个关键,一个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明确相 关概念引入的必要性,二是从数学的角度理解对运动属性的描 述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联系实际,采用一些直 观、形象的方法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把难度降到最低
限度。
另外,一定要领会物理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如质点模型的 建立 ( 理想化模型 ) 、瞬时速度的概念 ( 极限法 ) 、加速度的定义 (比值定义法)等,并将学到的科学思维方法应用到今后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高三一轮复习 第一章_运动的描述 第二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高三一轮复习 第一章_运动的描述 第二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 后 2 s 和 6 s 内汽车的位移分别为 x1=v0t- at2=20×2 m 2 1 - ×5×22 m=30 m,x2 =v0t 2 1 2 1 刹 - at 刹 =20×4 m- 2 2
×5×42 m=40 m,x1∶x2=3∶4,C 选项正确.
答案
C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应用
对三个基本公式的理解
3. 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 2 m/s,经过一段时
t 间 t 后速度变为 6 m/s,则 时刻的速度为 2 t A.由于 t 未知,无法确定 时刻的速度 2 t B.虽然加速度 a 及时间 t 未知,无法确定 时刻的 2 速度 C.5 m/s D.4 m/s ( ).
解析
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法二
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 过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xAC 3xAC 现有 xBC∶xBA= ∶ =1∶3 4 4 通过 xAB 的时间为 t,故通过 xBC 的时间 tBC=t.
法三
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教材中的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 v+v0 v0+0 v0 内的平均速度. v AC= = = 又 v2=2axAC ① 0 2 2 2 v2 =2axBC B 1 xBC= xAC 4 v0 解①②③得:vB= . 2 可以看出 vB 正好等于 AC 段的平均速度, 因此 B 点是中 间时刻的位置.因此有 tBC=t. ② ③
【典例1】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 达斜面最高点 C 时速度恰为零,如图 1-2-1 3 所示.已知物体第一次运动到斜面长度 处的 B 4 图1-2-1 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 解析 法一 基本公式法 设物体的初速度为 v0,加速度为 a 1 则:xAC=v0(t+tBC)- a(t+tBC)2 ① 2 1 xAB=v0t- at2 ② 2 3 xAB= xAC ③ 4 联立①②③解得 tBC=t.

运动的描述ppt11 人教版优质课件优质课件

运动的描述ppt11 人教版优质课件优质课件
17 、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 5 、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只要是自己选择的,那就无怨无悔,青春一经典当,永远无法赎回;过去只可以用来回忆,别沉迷在它的阴影中,否则永远看不清前面的 路;不要期望所有人都懂你,你也没必要去懂所有人;聚散离合是人生的规律,无须伤春悲秋。 8 、永远别渴望做个任何人都不得罪的人,有人反对,有人支持,然后自己做出决定才是精彩的人生。 13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大意,一定要把事情考虑周密以后才能做。 20 、新人新工作,要有新气象:工作要认真,遇事莫要慌,见人懂礼貌,微笑挂脸上,心态要摆正,前辈是榜样,听从领导话,虚心又自强,注意讲卫生,衣着要端庄。祝你早日适应工作,成 为国家栋梁。
教学目标
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 对同一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知道实际中 要根据描述运动的方便和研究问题的需要选择 参考系。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 象,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3.通过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读并回答:什么叫做机械运动?什么叫 参考系 ?通常以什么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 动?
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C)
A.一定是静止的
B.运动或静止都有可能
C.一定是运动的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三、思考并举例:“在研究物体运动时, 有无可能忽略物体本身的大小?”
1、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 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为使问题简化, 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2、质点概念: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 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1.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 械运动,简称运动.

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20110107)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B、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D、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20110601)2.在物理学研究中,有时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地球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B.研究车轮的转动时,可以把车轮看成质点C.研究火车过桥所需时间时,可以把火车看成质点D.研究网球的旋转时,可以把网球看成质点(20120102)3.关于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速度变化越大。

加速度越大D.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20120103)4.北京时间2006年7月12日凌晨,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的比赛,以12.88s打破了世界纪录!刘翔在比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A.7.00m/sB. 7.76m/sC.8.54m/sD.10.OOm/s(20130101)5.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的自转B、研究一列火车的进站时间C、研究一列火车从昆明开往丽江的运行时间D、研究直升飞机上螺旋桨的转动情况(20130110)6.一个小球从4m高处自由落下,被水平地面竖直弹回到1m高处,在这一过程中,关于小球的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A、路程是3m,位移大小是5m,方向竖直向上B、路程是5m,位移大小是3m,方向竖直向上C、路程是3m,位移大小是5m,方向竖直向下D、路程是5m,位移大小是3m,方向竖直向下(2013014双)7.关于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B、加速度减小,速度可能增大C、加速度不变,速度一定不变D、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20130708)8.某环保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其加速度大小为2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环保汽车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B.环保汽车每秒钟的速度增加2m/sC.环保汽车第3秒初的速度比第2秒末的速度大2m/sD.环保汽车第3秒末的速度比第2秒初的速度大2m/s(20140101)9.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运动的描述-人教2011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运动的描述-人教2011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运动的描述-人教2011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掌握物体的运动状态描述,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2.能够运用数学公式解决运动问题;3.能够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运动规律。

二、学习内容1.运动的概念;2.运动状态的描述;3.运动的规律。

三、学习重点1.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的概念及其关系;2.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运动规律。

四、学习方法1.观察运动物体的行为,了解运动状态;2.运用数学公式解决运动问题;3.做题巩固知识。

五、学习过程1. 运动的概念•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的改变。

•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三个方面。

2. 运动状态的描述(1) 速度•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速度的公式:v = Δs/Δt,其中v表示速度,Δs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2) 加速度•加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大小。

•加速度的公式:a = Δv/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 表示时间。

(3) 位移•位移的定义: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所经过的路程。

•位移的公式:Δs = s2 - s1,其中Δs表示位移,s2表示终止位置,s1表示起始位置。

3. 运动的规律(1) 匀速直线运动•特点:物体在规定时间内位移相同,速度恒定。

•运动规律:s = vt,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2) 匀加速直线运动•特点:物体在规定时间内速度不断改变,加速度恒定。

•运动规律:s = vot + 1/2at^2,其中s表示位移,vo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六、学习小结本节课程主要介绍了运动状态的描述和运动的规律,其中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

通过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并奠定了更深入学习物理的基础。

七、课堂作业1.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运动?•运动状态包括哪些方面?•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公式是什么?•什么是加速度?加速度的公式是什么?•什么是位移?位移的公式是什么?•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是什么?2.完成课本习题。

人教版物理《运动的描述》完美版1

人教版物理《运动的描述》完美版1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 变化。
3、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2
运动的描述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包括三层含义: 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2、静止是相对的。 3、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 动和静止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的描述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1.银色修 饰 了 同 一 个 对 象 , 同 时 五 句 话 也 表 达 了 一 个 共 同 的 主 题, 肯 定 了 生 命 的 价 值 , 春 天 必 然 会 来 临 , 谁 也 无 法 阻 挡 生 命 的 冲 动 , 显 示 了 生 命 本 生 的 一 种 张 力 。 在 西 方 社 会 中 , 银 色 有 其 代 表 的 含 义 , 即 银 色 是 纯 洁 、 博 爱 、 美 德 和 富 裕 的 象 征 。 2.生命和 死 亡 全 不 相 容 , 我 们 是 为 着 生 的 , 或 者 是 为 着 死 的 , 非 此 即 彼 , 在 本 质 上 不 可 兼 得 ; 同 时 , 他 也 肯 定 了 生 命 的 价 值 , 春 天 必 然 会 来 临 , 谁 也 无 法 阻 挡 生 命 的 冲 动 , 无 法 阻 挡 我 们 对 于 新 生 命 、 新 世 界 的 渴 望 与 追 求 3.散文阅读 中 , 重 点 要 注 意 引 导 学 生 树 立 几 种 意 识 : 首 先 是 整 体 意 识 , 要 尽 可 能 地 细 读 全 文 , 充 分 感 知 全 文 , 了 解 文 本 的 内 容 和 情 感 基 调 , 把 握 文 章 主 旨 ; 其 次 是 题 干 意 识 , 要 明 确 题 目 问 的 是 什 么 , 是 怎 么 问 的 , 也 即 命 题 指 向 哪 里 4.有人把散 文 阅 读 的 基 本 步 骤 归 纳 为 八 句 话 : 先 读 原 文 晓 大 意 , 再 审 题 目 作 标 记 , 文 题 对 照 定 范 围 , 抓 住 关 键 再 提 取 , 提 取 之 后 需 整 合 , 经 过 验 证 再 确 立 , 语 言 转 换 不 可 少 , 答 案 简 洁 又 明 晰 。 5.每个人 都 有 理 想 和 追 求 , 不 断 地 追 求 却 始 终 实 现 不 了 , 所 以 只 能 不 断 地 往 前 走 , 永 远 在 路 上 流 浪 , 永 远 处 于 一 种 寻 觅 的 过 程 之 中 。 所 以 , 从 这 个 角 度 来 讲 人 始 终 都 是 在 路 上 6.作者将 此 处 坐 车 的 困 难 抽 象 为 人 生 旅 途 的 苦 难 , 但 从 本 质 上 讲 他 们 同 样 是 想 达 到 目 的 地 而 不 能 达 到 , 想 实 现 理 想 而 不 能 实 现 自 己 所 有 的 理 想 , 实 质 上 还 是 一 场 苦 旅 。 所 以 “ 实 质 上 ” 不 能 去 掉 。 7.课堂活 动 是 为 了 课 堂 教 学 目 标 而 开 展 的, 如 果 课 堂 活 动 与 学 生 动 脑 脱 节 , 活 动 与 学 生 情 感 、 态 度 、 价 值 观 的 培 养 脱 节 , 没 有 学 生 真 实 的 体 验 与 反 思 , 那 么 这 种 课 堂 活 动 只 能 说 是 一 种 教 学 资 源 的 浪 费. 8.边塞诗 是 以 边 疆 地 区 汉 族 军 民 生 活 和 自 然 风 光 为 题 材 的 诗 , 是 唐 代 汉 族 诗 歌 的 主 要 题 材 之 一 , 是 唐 诗 当 中 思 想 性 最 深 刻 , 想 象 力 最 丰 富 , 艺 术 性 最 强 的 一 部 分 。

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解析版)

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解析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班级姓名成绩(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前9题每小题7分,第10题12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共75分)1.下列情况的物体哪些可以看做质点( )A. 放在地面上的木箱,在上面的箱角处用水平推力推它,木箱可绕下面的箱角转动B. 放在地面上的木箱,在其箱高的中点处用水平推力推它,木箱在地面上滑动C. 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D. 研究钟表时针的转动情况2.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 )A.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却很小B.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3.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与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B.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C.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D.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是瞬时速度4.关于加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因此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B.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因此每秒钟速度的增量在数值上等于加速度的大小C.加速度为正值,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为负值,物体做减速运动D.加速度增大,速度不可能减少;加速度减小,速度不可能增大5.(原创题)2007年10月中国首枚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卫星升空后经过三次绕地球变轨,然后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再三次绕月球变轨,最后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是“嫦娥一号”运行路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描述卫星绕地球运动情景的四个椭圆轨道是以地球为参考系B. 图中描述卫星绕月球运动情景的三个椭圆轨道是以地球为参考系C. 图中描述卫星在月地转移轨道的运动情景是以地球为参考系D. 图中描述卫星运动情景的所有轨道均是以太阳为参考系6. 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 m/s2,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运动速度每秒钟变化4 m/sB. 质点运动速率每秒钟变化4 m/sC. 质点运动速度每秒钟增加4 m/sD. 质点在后一秒的平均速度比前一秒的平均速度一定增大4 m/s7. (原创题)在2009年柏林田径世锦赛上,牙买加田径运动员博尔特,在男子100 m决赛和男子200 m决赛中分别以9.58 s和19.19 s的成绩打破此前由他在北京奥运会上保持两项世界纪录,并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 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B.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42 m/sC.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44 m/sD.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88 m/s8.(2008·北京模拟)有一个方法可以快速确定闪电处至观察者之间的直线距离(如图所示).数出自观察到闪光起至听到雷声起的秒数n,所得结果就是以千米为单位的闪电处至观察者之间的直线距离x,则x约为( )A.nB.n/2C.n/3D.n/49.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在向下运动,乙看到甲在向下运动,丙看到甲、乙都在向上运动,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向上、乙向下、丙静止B.甲向上、乙向上、丙静止C.甲向上、乙向下、丙向下D.甲向上、乙向下、丙向上10.一质点在xt/s 0 1 2 3 4 5x/m 0 5 -4 -1 -7 1此质点开始运动后,求:(1)前几秒内的位移最大( )A.1 sB.2 sC.3 sD.4 s(2)第几秒内的位移最大( )A.第1 sB.第2 sC.第4 sD.第5 s(3)前几秒内的路程最大( )A. 2 sB.3 sC.4 sD.5 s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5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0分)骑自行车的人沿直线以速度v行驶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接着以5 m/s的速度跑完其余三分之一的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 m/s,则速度v是多少?12.(15分)(2009·南京模拟)上海到南京的列车已迎来第六次大提速,速度达到v1=180 km/h.为确保安全,在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需装有自动信号灯.当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到达公路道口时,道口应亮起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赶快通过.如果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2=36 km/h,停车线至道口栏木的距离s0=5 m,道口宽度s=26 m,汽车长l=15 m,如图所示,并把火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问: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为多少时亮红灯,才能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第一章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班级姓名成绩(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共70分)1.一列火车有n 节相同的车厢,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的前端,当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 )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之比是1∶2∶3∶…∶nB.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1):(32):1n n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节数之比是1∶2∶3∶…∶nD.如果最后一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时的速度为v ,那么在整个列车经过观察者的过程中平均速度为v/n2.某一时刻a 、b 两物体以不同的速度经过某一点,并沿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两物体的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 ( )A.a 、b 两物体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a 、b 两物体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C.a 、b 两物体位移之差保持不变D.a 、b 两物体位移之差与时间平方成正比3.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 )A.在t 2时刻以及t 5时刻两木块速度相同B.在t 1时刻两木块速度相同C.在t 3时刻和t 4时刻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D.在t4时刻和t 5时刻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4.以v=36 km/h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刹车后获得大小为a=4 m/s 2的加速度,刹车后3 s 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 )A. 12 mB. 12.5 mC. 90 mD. 126 m5.(创新题)航空母舰上一般有帮助舰载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舰载机在跑道上加速时的加速度为4.5 m/s 2,若该飞机滑行100 m 时速度达到50 m/s 而起飞,则弹射系统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A.30 m/sB.40 m/sC.20 m/sD.10 m/s6.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 ,它在中间位置12s 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刻12t 时的速度为v 2,则v 1和v 2的关系不可能是 (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 1>v 2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 1=v 2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7. (2010·安徽屯溪一中高三期中)在风景旖旎的公园往往都有喷泉以增加观赏性.现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高达h,已知水的密度为ρ,喷泉出口的面积为S,则空中水的质量为()A.ρhS B. 2ρhS C. 3ρhS D. 4ρhS8.(改编题)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的( )A.路程为65 m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下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9.(改编题)如图所示,以10 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25 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5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能通过停车线D.如果距停车线5 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10.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灯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一个个下落的水滴,缓慢调节水滴下落时间间隔到适当情况,可看到一种奇特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A、B、C、D四个位置不动.一般要出现这种现象,照明光源应该满足( g = 10 m/s2) ( )A. 普通光源即可B. 间歇发光,间歇时间0.02 sC. 间歇发光,间歇时间0.1 sD. 间歇发光,间歇时间0.15 s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2分)气球以10 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从气球上掉下一个物体,经17 s到达地面,求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g=10 m/s2)12.(原创题)(18分)如图所示,甲、乙两辆同型号的轿车,它们的外形尺寸如下表所示.正在通过十字路口的甲车正常匀速行驶,车速v 甲=10 m/s ,车头距中心O 的距离为20 m ,就在此时,乙车闯红灯匀速行驶,车头距中心O 的距离为30 m.(1)求乙车的速度在什么范围之内,必定会造成撞车事故.(2)若乙的速度v 乙=15 m/s ,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 s ,为了防止撞车事故发生,乙车刹车的加速度至少要多大?会发生撞车事故吗? 长l/mm宽b/mm 高h/mm 最大速度 km/h 急刹车 加速度m/s 2 3896 1650 1465 144 -4~-6某同学解答如下:(1)甲车整车经过中心位置,乙车刚好到达中心位置,发生撞车事故的最小速度v 乙min ,抓住时间、位移关系有20 m+l/v 甲=30 m/v 乙min ,v 乙min =30/(20+3.896)×10 m/s=12.554 m/s ,故当v 乙>12.554 m/s 时,必定会造成撞车事故.(2)当v 乙=15 m/s ,为了不发生撞车事故,乙车的停车距离必须小于30 m ,即v 乙t 反+v 2乙/2a ≤30 m ,故a ≥5 m/s 2.上述解答过程是否正确或完整?若正确,请说出理由,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解法.第一章第3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班级姓名成绩(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共70分)1. (2009·广东理基)如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0~1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C. 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2. (改编题)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如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小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3.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以下错误的是( )A. 甲乙同时出发B. 乙比甲先出发C.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0处D. 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4. 在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 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 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第1 h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 在第2 h末,甲乙两车相距40 kmC. 在前4 h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 在第4 h末,甲乙两车相遇5. (2009·苏北模拟)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B. 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sC. 小车的位移一定大于8 mD. 小车做曲线运动6. (改编题)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ΔOPQ和Δ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B. 若s0<s1,两车相遇两次C. 若s0=s1,两车相遇一次D. 若s0=s,两车相遇一次7. (2010·苏州检测)两辆游戏赛车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在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象如图所示. 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①②③④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8. 如图所示为表示甲、乙物体运动的x-t图象,则其中错误的是( )A. 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两物体的初速度都为零C. 在t1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 相遇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9. 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赶往B地,甲先骑自行车到中点后改为跑步,而乙则是先跑步,到中点后改为骑自行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B地;又知甲骑自行车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快,并且二人骑车速度均比跑步速度快,若某人离开A地的距离x与所用时间t的函数关系用函数图象表示,则如图所示的四个函数图象中,甲、乙二人的图象只可能是( )A. 甲是①,乙是②B. 甲是①,乙是④C. 甲是③,乙是②D. 甲是③,乙是④10. 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时启动,以0.4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 m/s的速度从A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相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 )A. 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B. A、B相遇时速度相同C. 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D. 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 (14分)羚羊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50 m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25 m/s,并能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猎豹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60 m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30 m/s,以后只能维持这个速度4.0 s.设猎豹距离羚羊x时开始攻击,羚羊则在猎豹开始攻击后1.0 s才开始奔跑,假定羚羊和猎豹在加速阶段分别做匀加速运动,且均沿同一直线奔跑.求:(1)猎豹要在其最大速度减速前追到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2)猎豹要在其加速阶段追上羚羊,x值应在什么范围?12. (16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 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 km/h以内. 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参考答案第一章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1.解析: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次要因素,可忽略不计时该物体就可看做质点.A中箱子的转动,C 中花样滑冰运动员,都存在不可忽略的旋转等动作,其各部分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不能看做质点.同理,钟表转动的时针也不能看做质点,B项箱子平动可视为质点,故B项正确.答案:B2.解析:速度变化快,加速度便大,A错误;速度与加速度方向可以一致,也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意角度,B正确;速度变化方向即为加速度方向,C错误;加速度就是速度变化的快慢,D错误.答案:B3.解析: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故A正确、B错误;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故C正确;瞬时速度等于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答案:B4.解析: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v-v0)/Δt可知,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每秒内速度的增量,故A错误,B正确;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同向时,速度增大,反向时速度减小.故C、D均错误.答案:B5.解析: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而月球又围绕地球运动,但从图中可看出“嫦娥一号”绕地球运行的四个椭圆轨道,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绕月球运行的三个轨道,月球的位置也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此图中涉及到三个参考系,正确答案是A.答案:A6.解析:加速度的大小等于一秒钟速度(非速率)变化的数值,故B错误,物体的速度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小,但每秒钟都变化4 m/s,故A正确,C错误;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连续的两个一秒钟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相差4 m/s,但不一定增加,故D错误.答案:A7.解析:200 m是指路程,其轨迹中含有弯道,故AB错误;根据公式v=Δx/t计算出100 m的平均速度为10.44 m/s,故C 正确;其最大速度无法确定,故D错误.答案:C8.解析:由于光速远远大于声音传播的速度,从雷电发生到人眼看到闪电,光传播的这段时间极短可以忽略,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从观察到闪电到听到雷声即为声音传播的时间,声速约为v=340 m/s≈1/3 km/s,故闪电处至观察者之间的直线距离x=vt=vn=n/3.答案:C9.解析:甲、乙、丙三个乘客均是以自己为参考系,甲看到楼房在向下运动,说明甲是向上运动;乙看到甲向下运动,说明乙也向上运动,且比甲运动得快;丙看到甲、乙都向上运动,则丙可能向上运动(比甲、乙运动得慢)、向下运动或静止.答案:B10.解析:表格中第一行中相当于时间轴上的点,即时刻.第二行中是x轴上的点,描述的是质点在x轴上某时刻的位置.对于位置栏中的正负号,只表示在x轴的正半轴上还是负半轴上,也就是说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第(1)问中前几秒指的是从运动开始计时的时间,计算位移则从0时刻为起点,故D项正确.第(2)问中第几秒指的是第几个1秒,从表格中不难看出第2秒内的位移最大,故B正确.第(3)问中的路程,是指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时间越长路程越长,故D正确.答案:(1)D(2)B(3)D11.解析: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xvt=可求得v.设总位移为x,前一段运动所需时间为t1,后一段运动所需时间为t2,则t1=23xv,t2=135x,t=t1+t2=2315x xv+又xvt=,即32315xx xv=+,解得v=2.5 m/s.12.解析:为确保行车安全,要求列车驶过距离L的时间内,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的车尾必须能通过道口,汽车越过停车线至车尾通过道口,汽车的位移为x=l+s0+s=(15+5+26)m=46 m,汽车速度v2=36 km/h=10 m/s,通过这段位移需要时间t=x/v2=4610 s=4.6 s高速列车的速度v1=180 km/h=50 m/s,所以安全距离L=v1t=50×4.6 m=230 m.实际情况下,还应考虑到关闭栏木需要的时间以及预留的安全时间等,所以在列车离道口更远时,道口就应该亮起红灯发出警告.第一章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推论可知B正确,C错误;连续相等时间内的速度之比为1∶2∶3∶…∶n,故A错误;末端时的速度为v,那么平均速度为v/2,可知D错误.答案:B2.解析:因a、b两物体的加速度相同,因此a相对b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正确;B、C、D均错误.答案:A3.解析:首先由图可以看出:上边物体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边物体明显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t2及t5时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等,因此其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t3、t4之间,因此答案为C.答案:C4.解析:汽车初速度v=36 km/h=10 m/s.汽车停止时所用时间为t=va=10/4 s=2.5 s<3 s,所以刹车后3 s内汽车的路程为x=v2/2a=102/(2×4) m=12.5 m.答案:B5.解析:由22tv v-=2ax得222tv ax v=-,所以v02502 4.5100-⨯⨯答案:B6.解析:设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 t,由时间中点速度公式02tv vv+=得022tv vv+=;由位移中点速度公式v中点222tv v+v1222tv v+用数学方法可以证明,只要v0≠v t,必有v1>v2;当v0=v t,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必有v 1=v 2.故A 、B 、C 正确,选D.答案:D7.解析:M=ρSL,其中L 为水在水管中走过的路程,L=v ·2t ,其中2t 为水在空中的时间,水上升和下降的时间均为t,由竖直上抛规律有:h=1/2gt 2,v=gt.联立解得M=4ρSh.答案:D8.解析:物体的上升阶段:v 0=gt 上,所以t 上=3 s ,所以物体5 s 内的运动情况是:上升3 s 、下降2 s ,上升高度为h 1=1/2gt 2上=45 m.下落2 s 高度为h 2=1/2gt 2下=20 m.所以物体5 s 内的路程为h 1+h 2=65 m.A 正确,位移为h 1-h 2=45 m-20 m=25 m,方向向上,B 错误,下落2 s 末的速度v=gt 下=20 m/s.所以5 s 内速度的改变量Δv=v t -v 0=(-20 m/s)-30 m/s=-50 m/s,方向向下,C 错误,以向上为正方向,5 s 内平均速度x v t==255 m/s=5 m/s.方向向上,D 错误. 答案:A9.解析: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是处理问题的关键,对汽车运动的问题一定要注意所求解的问题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如果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 s 内的位移x 1=v 0t 1+1/2a 1t 21=24 m <25 m ,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 1=v 0+a 1t 1=14 m/s<15 m/s ,汽车没有超速,但不能通过停车线,AB 均错;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需要时间t 2=v 0/a 2=2 s ,此过程通过的位移为x 2=1/2a 2t 22=10 m ,C 项正确,D 项错误.答案:C10.解析:运用逐差法计算时间间隔,另外还需要考虑水滴位置的重叠特点.若A 、B 、C 、D 四个位置处水滴为连续掉下的水滴,则设相邻两个水滴间时间间隔为T,则有x CD -x BC =gT 2,得CD BC x x g-T=0.1 s.由于人观察水滴的视觉,在间隔地光照时水滴位置可能出现重叠现象,因此照明光源应该间歇发光,且间歇时间为0.1 s 或为0.1 s 的整数倍,选项C 正确.答案:C11. 解析:可将物体的运动过程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定向下方向为正,则物体的初速度为v 0=-10 m/s,g=10 m/s2, 根据h=v 0t+1/2gt 2,则有h=(-10×17+1/2×10×172)m=1 275 m故物体刚掉下时离地1 275 m.12.解析:第(1)问中得出v 乙>12.554 m/s 是正确的,但不完整,因为当乙车的速度很大时,乙车有可能先经过中心位置,若乙车整车先通过中心位置,即撞车的最大临界速度v 乙max ,(20 m-b)/v 甲=(30 m+l+b)v 乙max ,v 乙max =(30+5.546)/(20-1.65×10) m/s=19.371 m/s.故当12.554 m/s<v 乙<19.371 m/s 时,必定会造成撞车事故.第(2)问的解答是错误的,如果乙车的加速度a ≥5 m/s 2,当乙车停在中心位置时,甲车整车早就通过了中心位置,只要甲车整车通过中心位置时,乙车刚好临近中心位置时所求的加速度才是最小加速度,甲车整车通过所需时间t=20 m+lv 甲≈2.39 s ,在这段时间里乙车刚好临近中心位置,v 乙t 反+v 乙t 刹-1/2a min t 2刹=30 m ,故a min =3.28 m/s2.不会发生撞车事故.第一章第3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1. 解析:甲乙两物体在速度—时间图象都是倾斜的直线表明两物体都是匀变速运动,乙是匀加速,甲是匀减速,加速度方向不同A 对C 错;根据在速度—时间图象里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可知在0~1 s 内甲通过的位移大于乙通过的位移.B 错;根据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D 错.答案:A2. 解析:A 选项t 1时刻的斜率应该比虚线的斜率大,即加速度大,A 正确.B 选项0~t 1时间虚线围成的面积比实际围成的面积大,可知位移大,平均速度大,B正确.C选项t1~t2时间内,虚线围成的面积比实际围成的面积小,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小,C错误.D选项t3~t4时间内,虚线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D正确.答案:C3. 解析:位移时间图象纵轴上截距表示初位置,斜率表示速度.故A、C、D正确,选B.答案:B4. 解析:第1 h末,乙车的速度为负值最大,仍沿原方向运动,A错误.由图象可知,前2 h内甲、乙两车各前进30 km,故此时两车相距10 km,B错误.图象给出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均未变,a甲=60/4 km/h2=15 km/h2,a乙=604-2 km/h2=30 km/h2,所以a甲<a乙,C正确.前4 h内,甲车的位移x甲=12a甲t2=120 km,乙车的位移x乙=12×(60×2-30×2) km=30 km,因x甲≠x乙+70,故4 h末两车未相遇,D错误.答案:C5. 解析:由v-t图象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先增加,后减小,最大速度约为0.8 m/s,故A、B均正确,小车的位移为v-t图象与t轴所围的“面积”,x=85×0.1×1 m=8.5 m>8 m,C正确,图线弯曲表明小车速度变化不均匀,不表示小车做曲线运动,故D正确.答案:D6. 解析: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速度相等时乙的位移为s1+s2,甲的位移为s2,若s1+s2>s0+s2则相遇两次,s1+s2<s0+s2则不相遇,若s0=s1,两车相遇一次,故A、B、C正确,选D.答案:D7. 解析:v-t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几何图形的面积等于这段时间位移的大小.②、④两图中无法得到相等时间面积相等的几何图形,但在①、③两图中都可以实现. ①图所描述的是a在前,b在后,最后b追上并超过a;③图所描述的是a 在前做减速运动,b在后做加速运动,最后b追上并超过a.答案:A8. 解析:x-t图象描述物体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某点切线)斜率表示速度,故B错,A、D正确;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又从图线上看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t1时间内的位移相等,所以平均速度大小相等,C正确. 答案:B9. 解析: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于骑车速度大于跑步速度,且甲比乙骑车速度快,可知甲是①,乙是④,应选B. 答案:B10. 解析:汽车A加速的位移x1=1/2at2=1/2×0.4×302 m=180 m.汽车B匀速运动30 s的位移x2=vt=8×30 m=240 m.故A、B两车相遇时A车已匀速运动,相遇时A车v A=at=12 m/s,故两车还可相遇一次,所以选C.答案:C11. 解析:(1)设猎豹在最大速度将要减速时恰追上羚羊,则猎豹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分别为x1=x′1+v1max t′1=60 m+30×4.0 m=180 m,t1='11max12xv+t′1=8.0 s则羚羊运动的时间为t2=t1-1=7.0 s羚羊加速的时间为t′2='22max12xv=4.0 s故羚羊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t2-t′2=3.0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例2.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相对同一位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置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置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有 s A.两物体速度方向相同 两物体速度方向相同 B.两物体速度方向相反 两物体速度方向相反 甲 乙 C.甲物体的速度较大 甲物体的速度较大 D.t时刻两物体相遇 时刻两物体相遇 【BCD】
运动学复习课
练习4.站在站台上的某人看见匀加速出站的火 练习 站在站台上的某人看见匀加速出站的火 车经过自己面前, 车经过自己面前,第三节车厢通过用时间 节车厢) 为t,求这列火车(共有 节车厢)通过这 ,求这列火车(共有16节车厢 个人总共用多长时间? 个人总共用多长时间?
t 3− 2 = t总 16 4t ∴ t总 = 3− 2
3
7
9
14 15
21
28
t
(6班)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依次设置三盏交通信号灯 1、L2 班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依次设置三盏交通信号灯L 相距80m,L3与L1相距 相距120m。每盏信号灯显 和L3,L2与L1相距 , 。 示绿色的时间间隔都是20s,显示红色的时间间隔都是 示绿色的时间间隔都是 ,显示红色的时间间隔都是40s 同时显示绿色, 则在L 显示红色经历了10s时 。L1与L3同时显示绿色, L2则在 1显示红色经历了 时 开始显示绿色。 开始显示绿色。规定车辆通过三盏信号灯经历的时间不得 超过150s。若有一辆匀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通过L1的时刻正 超过 。若有一辆匀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通过 好是L 刚开始显示绿色的时刻, 好是 1刚开始显示绿色的时刻,则此汽车能不停顿地通过 三盏信号灯的最大速率______m/s。若一辆匀速向前行驶 。 三盏信号灯的最大速率 的自行车通过L 的时刻是显示绿色经历了10s的时刻 的时刻, 的自行车通过 1的时刻是显示绿色经历了 的时刻,则 此自行车能不停顿地通过三盏信号灯的最小速率是 ________________m/s。 。
v/m·s-1
明确时空关系是解决多质点运动 问题的核心。 问题的核心。 B 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是:vA=vB。 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是: 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 1、建立正确情景,明确时空关系。 建立正确情景,明确时空关系。 2、抽象物理模型,分析临界条件。 抽象物理模型,分析临界条件。
t/s
10 5 0 10 20 30 40
讨论:举例说明以下情况是否存在
• • • • 1. v = 0但a ≠ 0;a = 0但v ≠ 0 2. v是正的而 a是负的; v是负的而 a是正的 是负的; 在减小; 3. v在增加而 a在减小; v在减小而 a在增加 4. ∆v比较大而 a比较小
加速度
• 例3.一个小球以 一个小球以10m/s竖直向下的速度撞击 一个小球以 竖直向下的速度撞击 地面,与地面作用了0.1s之后,又被以 之后, 地面,与地面作用了 之后 又被以5m/s 的速度反弹。 的速度反弹。求此过程中小球的平均加速 度。
两物体A、 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例2.两物体 、B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两物体 速度图像如下图。 速度图像如下图。 求:(1)经过多长时间两物体相遇? )经过多长时间两物体相遇? 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在两物体相遇前,AB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在两物体相遇前, 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V1 Vs/2
S/2 S/2
V2
A
B
vs =
2
S
v + v2 2
2 1
2
匀变速直线运动重要推论2
sn − sn −1 = ∆s = aT
v
2
∆s ∴a = 2 T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任意连续相等时间间隔的 之差等于 位移之差 位移之差等于aT 2。(a: 加速度; 加速度; t T:时间间隔) 时间间隔)
v0
0 1 2 3
思考: 思考:sn-sm=? ?
所示为某物体在24s内运动的 图像, 例3A.图1所示为某物体在 内运动的 图像, 图 所示为某物体在 内运动的v-t图像 它在这24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它在这 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例3B.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 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 根据图象求物体第6s 所示, 度-时间图象如图 所示,根据图象求物体第 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是多大? 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是多大?
正方向 vB0=0 a t=0
B
vA0 a=0
A
t A = t B = t 时空关系: s A = s B − 300 s A = v A0t A 1 2 模型规律:s B = vB 0t − at B 2 vBt = vB 0 − at B 模型临界条件:vBt = v A0 1 解得:a = m/s 2 6
o
t
t
已知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则在任意一秒内( ) 则在任意一秒内( 已知物体的加速度为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 倍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 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m/s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
v/m/s 4 v/m/s 10 5 t/s t/s
巧妙地利用图像 求解可以简化求解 过程。 过程。
0 4 8 12 16 20 24
图1
0 1 2 3 4 5 6
图2
在火车站台上有一个人,在列车开动时恰 例4.在火车站台上有一个人 在列车开动时恰 在火车站台上有一个人 好站在第一节车厢的最前端,列车起动后作 好站在第一节车厢的最前端 列车起动后作 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第一节车厢经过他, 经过4S第一节车厢经过他 匀加速直线运动 经过 第一节车厢经过他 整个列车经过他用时20S,设每节车厢等长 设每节车厢等长, 整个列车经过他用时 设每节车厢等长 车厢连接处长度不计,求 车厢连接处长度不计 求: • (1)这列车共有多少节车厢 )这列车共有多少节车厢? • (2)最后来 节车厢通过他所用的时间 节车厢通过他所用的时间. )最后来9节车厢通过他所用的时间 25节 节 9s
1.69
2.92
x s
乙两车分别从A、 两站同时出 (6班)甲、乙两车分别从 、B两站同时出 班 两站间不断往返行驶( 发,在A、B两站间不断往返行驶(进、出 、 两站间不断往返行驶 站的时间不计)。 )。已知甲车的速度大小为 站的时间不计)。已知甲车的速度大小为 15km/h,乙车的速度大小为 ,乙车的速度大小为35km/h,并且 , 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的地点与第四次相 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00km,那么,A、B两 遇的地点恰好相距 ,那么, 、 两 站相距多远。 站相距多远。
×
s=+100m s=+96m L=4m
匀变速运动规律可以求解匀 减速折返运动的全过程。 减速折返运动的全过程。 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 作为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 速运动求解往往更为简练。 速运动求解往往更为简练。
s= -300m
某物体以初速度v 例2.某物体以初速度 1从A点开始做匀加速 某物体以初速度 点开始做匀加速 直线运动,当运动到与A点距离为 点距离为s的 点 直线运动,当运动到与 点距离为 的B点 速度变为v 求物体运动到AB间中 时,速度变为 2。求物体运动到 间中 点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点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相遇和追及
甲乙两物体相距80m 例1.甲乙两物体相距 甲乙两物体相距 • 如果甲和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 如果甲和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乙的速度是4m/s,问经过多长时 是6m/s ,乙的速度是 , 间他们相遇。 间他们相遇。 • 如果甲和乙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的速度 如果甲和乙同时出发同向而行, 乙的速度是4m/s,问经过多长时 是6m/s ,乙的速度是 , 间甲追上乙。 间甲追上乙。
2.如图所示,一辆实验小车可沿水平地面(图中纸面 上的长直 如图所示,一辆实验小车可沿水平地面 图中纸面 图中纸面)上的长直 如图所示 轨道匀速向右运动.有一台发出细激光束的激光器装在小转 轨道匀速向右运动 有一台发出细激光束的激光器装在小转 台M上,到轨道的距离 上 到轨道的距离MN为d=10m,转台匀速转动,使激 为 ,转台匀速转动, 光束在水平面内扫描,扫描一周的时间为 光束在水平面内扫描,扫描一周的时间为T=60s.光束转动 光束转动 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当光束与 的夹角为45° 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当光束与MN的夹角为 °时,光束 当光束与 的夹角为 正好射到小车上.如果再经过△ 正好射到小车上 如果再经过△t=2.5s,光束又射到小车上, 如果再经过 ,光束又射到小车上, 则小车的速度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则小车的速度为多少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000年全国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年全国 高考
例1.飞机降落后开始减速滑行的速度为 飞机降落后开始减速滑行的速度为 60m/s,滑行距离为 ,滑行距离为900m。计算飞机的平均 。 加速度
加速度
例2.公园里的那只狗熊散步期间曾经回头走了 公园里的那只狗熊散步期间曾经回头走了 一段距离,如果它转身后的50s内速度增加 一段距离,如果它转身后的 内速度增加 到1m/s,求狗熊的平均加速度(以x轴箭头 ,求狗熊的平均加速度( 轴箭头 方向为正) 方向为正)
1.某测量员是利用回声测距离的 他站在两平 某测量员是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 某测量员是利用回声测距离的 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第一次 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 第一次 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 已知 再次听到回声.已知 听到回声,又经过 再次听到回声 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 声速为 /, ______m.(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 年全国高考试题) 年全国高考试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