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重点附病例(自己总结)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自己总结)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
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
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
(一)体格生长的指标
1.体重:
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 月龄×0.7kg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
儿科重症知识点总结
儿科重症知识点总结
一、儿科重症的定义
1. 临床表现
儿童出现呼吸困难、休克、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常常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治疗。
2. 疾病类型
儿科重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严重感染性疾病、休克、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3. 重症监护指征
需要密切监护和治疗的病情包括:呼吸衰竭、休克、昏迷、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
二、常见疾病
1. 严重感染性疾病
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包括:脑膜炎、败血症、重症肺炎等。这些疾病一旦发生,常常伴有高热、呼吸困难、休克等严重症状,需要及时接受抗感染治疗和密切监护。
2. 心脏病
儿童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和获得性心脏病两种。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儿童在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而获得性心脏病则是指后天发生的心脏疾病。儿科重症监护主要包括心脏手术后的抢救和治疗。
3. 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颅内出血、脑炎脑膜炎等。这些疾病一旦发生,常常伴有意识障碍、抽搐、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接受神经内科抢救和治疗。
4. 呼吸系统疾病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重症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这些疾病一旦发生,常常伴有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接受呼吸内科抢救和治疗。
三、治疗原则
1. 快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稳定情况
对儿科重症患儿,在进行治疗前应对患者的严重程度和稳定情况进行快速判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温暖保温
多种原因可导致儿童重症患者的体温失调,包括中枢性和周围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容易出现低温,特别是在手术麻醉与体外循环时,重症患儿的体温尤为不稳定,因此,应及时进行有效的保温措施。
人卫第八版儿科学重点整理(第九版通用)
人卫第八版儿科学重点整理(第九版通用)
一、小儿年龄分期
胎儿期:受精卵-娩出,前12周最关键
新生儿期:出生到满28天,尤其第一周死亡率高
(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死亡率最高)(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
婴儿期:出生到满1周岁,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最容易发生意外
学龄前期:3岁到6-7岁,性格形成关键时期
学龄期:入小学到青春期前
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生长发育第二高峰
二、生长发育
1、规律
①连续性、阶段性:婴儿期、青春期两高峰
②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性:淋巴系统回缩、生殖系统嫌慢后快、神经先快后慢、体格两高峰
③顺序性:上-下,近-远(距离心脏近的先发育),粗-细(手指),低级-高级,简单-复杂
④差异性:遗传和环境两因素
2、体格发育指标
体重kg 身长cm 头围胸围意义近期营养骨骼、远期营养脑、颅骨肺、胸廓
出生 3 50 34 32 1岁10(3倍)75 46 46 2岁12(4倍)87 48
2岁后年龄X2+8 年龄X7+77 5岁50
1-6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x 0.7(每月增加700g)
7-12月体重=6+月龄x 0.25
头围在前3个月增加6, 3-12月增加6
1岁后的胸围=头围+年龄-1
3、骨骼和牙齿
前囟:出生1.5-2cm,半岁前增大,2岁闭合
平坦柔软,早闭(小头畸形)、晚闭(佝偻病、甲低、脑积水)、隆起(颅内压高)、凹陷(脱水)
后囟:6-8周闭合骨缝:3-4月闭合
脊柱:3月颈椎前凸,6月胸后凸,12月腰前凸
《中医儿科学》学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学习重点
1、小儿生理特点,病理特点
(1)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2)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2、小儿感冒的致病特点
夹痰,夹滞,夹惊
2、小儿感冒发病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特点:婴幼儿更为常见,易出现夹痰、夹惊、夹滞的兼证。
夹痰:肺常不足,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生痰,痰阻气道--咳嗽加剧,喉间痰鸣—加用三拗汤、二陈汤
夹滞:脾常不足,脾失健运,食滞内停—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呕吐,腹泻—保和丸
夹惊:小儿神气怯弱,热郁化火,热扰肝经—心神不宁,睡卧不实,惊惕抽风—镇惊丸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
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
时邪感冒—清热解表—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
3、何为惊风?惊风的四证八候
概念: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小儿常见急危重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中。
四证八候1四证:即痰、热、惊、风。2八候:搐、搦、颤、掣、反、引、窜、视。
4、麻疹、风疹以及猩红热的鉴别
表:(1)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2)好发年龄:6月~5岁;6月~1岁;1~5岁;2~8岁(3)潜伏期:6~21天;7~17天;5~25天;1~7天(4)初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突发高热,一般情况好;发热,咳嗽,流涕,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咽喉红肿化脓疼痛(5)出疹与发热的关系: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发热3~4天出疹,热退疹出;发热1/2~1天出疹;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出疹时热高(6)特殊体征:麻疹黏膜斑;无;无;环口苍白圈,草莓舌,帕氏线(7)皮疹特点:玫瑰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额面、颈部→躯干→四肢,3天左右出齐。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斑、糠麸样脱屑;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较麻疹细小,发疹无一定顺序。疹出后1~2天消退,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玫瑰色细小斑丘疹自头面→躯干→四肢,24小时布满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很少有脱屑;细小红色丘疹,皮肤猩红,自颈、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有大片脱皮(8)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中医儿科学》重点知识!
心肝疾病
第一节夜啼
概念:夜啼是指婴儿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
第二节汗证
一. 概念: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
二.分类
自汗:气虚、阳虚盗汗:阴虚、血虚
肺卫不固:自汗为主,以头颈胸背为主。
营卫失调:自汗为主,汗出遍身而不温
气阴亏虚:盗汗为主,汗出而虚热
湿热迫蒸:自汗或盗汗,汗出而肤热
第三节病毒性心肌炎
一.概念: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临床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特征。
二、※病因病机
本病以外感风热、湿热邪毒为发病主因。瘀血、痰浊为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耗气伤阴、血脉阻滞为主要病理变化。
气阴亏虚证型,证候心悸不宁,活动后尤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光红少苔,脉细数或促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方药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临床诊断依据(1)心功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3)心电图改变:、Ⅱ、avF、V5导联中2个或2个以上ST-T
改变持续4天以上,及其他严重心律失常。
(4)CK-MB升高,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具备2项,临床诊断心肌炎。西医疗法——综合性治疗一. (1)卧床休息(2)营养心肌:
大剂量维生素C(100—200mg/kg·次能量合剂
第四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一. 概念: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
自我控制差,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伴有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特征。
儿科学常考数据总结
儿科学常考数据总结
儿科学有很多数据分析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数据又是儿科学考题中很重要的一节,需要考生们灵活掌握,为了帮助考生们能够学会儿科学数据这一块,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 儿科学重点:体格生长:
(1)体重:出生时体重约为3Kg,1岁时达到10Kg,1-12岁体重计算公式为:年龄(岁)×2+8;
(2)身高:出生时为 50cm,1岁时达到75 cm,2岁时约为87 cm,2-12岁身高的计算公式为:年龄(岁)×7+75;
(3)头围:出生时平均为32-34 cm,1岁时约为46 cm,2岁时约为48 cm;
(4)胸围;出生时胸围32 cm,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为头围+年龄-1 cm);(5)牙齿:人一生乳牙共20个,恒牙28-32个,出生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一般到2.5岁出齐;
(6)小儿运动及语言发育特点: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2.儿科学重点:儿童保健:
(1)卡介苗:出生时注射;
(2)嵴髓灰质炎叁价混合疫苗:2个月,3个月,4个月;4岁复种第二次;
(3)百白破混合制剂:3个月,4个月,5个月;1.5-2岁复种第一次,6岁复种第二次;(4)麻疹减毒疫苗:8个月;6 岁复种;
(5)乙肝疫苗:刚出生,1个月,6个月。
3.小儿腹泻病:
(1)脱水程度(失水量/体重):轻度<5%,中度5%-10%,重度 10%-12%;
(2)补液量(ml/kg):轻度脱水90-120,中度脱水120-150,重度脱水150-180;
儿科学考试重点
贫血的分度:轻度:血红蛋白(hb)从正常值下限-90g/L;中度:60-90;重度:30-60;极重度:<30。 新生儿:轻度:120-144;中度:90-120;重度:60-90;极重度:<60。 新生儿期血红蛋白小于145g/L,1-4月时小于90,4-6月时小于100者为贫血。生长发育遵循的规律:1.生长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生长发育的程序性;3.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4.个体差异。新生儿发育的特点:生长的程序性:躯干先于四肢,下肢先于上肢,肢体近端先于远端。 发育的程序性:由上至下,由近至远,由粗至细,由简单至复杂,由低级至高级。小儿腹泻的病原体:1.病毒:主要为轮状病毒,其次有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沃克病毒、杯状病毒、冠状病毒等。2.细菌: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产毒性、侵袭性、出血性、黏附-集聚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沙门菌、金葡菌等。3.真菌和寄生虫:白念珠菌、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等。先天性甲低分型:散发性先天性甲低和地方性先天性甲低。川崎病的致死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瘤破裂。维D缺乏性佝偻病:高危因素:1.围生期缺乏:妊娠后期缺乏,如母亲严重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慢性腹泻、早产、双胎等;2.日照不足;3.生长过快;4.食物中补充维D不足;5.其他: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D的吸收等。 临床特征:1.早期:多见于6月龄内,可见与季节无关的多汗、夜惊、易激惹、烦闹、摇头、惊跳等神经兴奋性增高的非特异性表现。2.活动期: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磷代谢紊乱的典型骨骼改变。小于6月龄:以骨软化表现为主,表现为前囟变软、颅骨变薄出现乒乓头。 大于6月龄:以骨样组织堆积为主。如方颅、肋串珠、手足镯、鸡胸等。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肌力下降。X线显示钙化带消失或呈毛刷状、杯口状改变;骺盘增宽(>2mm)、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3.恢复期。4.后遗症期。婴幼儿发育的特点: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生后2年内发育最快。儿童早期淋巴系统生长迅速,青春期前达顶峰,以后逐渐退化之成人水平。生殖系统直到青春期才迅速发育,其他系统,如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等的发育与体格发育平行。惊厥(癫痫)持续状态:是指一次惊厥或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反复发作而间歇期意识无好转超过30分钟者。呼吸暂停: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分、发绀。 原发性呼吸暂停:表现为肌张力减弱,心率先增快后减慢,血压升高,伴发绀;若病因解除,清理呼吸道等刺激可使自主呼吸恢复。 继发性呼吸暂停:表现为肌张力
2020儿科学病例分析试题及答案2
儿科学病例分析
病例1:患儿,女,7个月,因发热2天,惊厥2次入院。2天前始发热,体温40℃,次日有喷射性呕吐,精神软,胃纳差,下午出现惊厥,共2次,表现为四肢抖动,双眼凝视,呼之不应,历时1-2分钟,抽后嗜睡状,故转来本院。病前无皮肤破损。已接种BCG。体检:T 39℃,P 120次/分,R 30次/分,Wt 7Kg,头围44cm, 前囟2×2.5cm,隆起,心肺听诊无殊,肝肋下2cm,腹壁皮下脂肪0.9cm, 颈有抵抗,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血常规:WBC 20×109/L,N80%,L20%; CSF:外观微混,蛋白(++),WBC1100×106/L,N60%,L40%,糖0.3mmol/L。
问题: 1.该患儿的诊断是什么?(2分)
2.该病确诊的依据是什么?(2分)
3.该病须做哪些鉴别诊断?(3分)
4.简述该病治疗方案。(3分)
答:1.化脓性脑膜炎(2分)。
2.脑脊液涂片找到细菌(1分)或培养阳性(1分)。
3.鉴别诊断:病毒性脑膜炎(1分)、结核性脑膜炎(1分)、隐球菌性脑膜炎(1分)。
4.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方案:①抗生素治疗(1分);②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热、止惊、降颅压等治疗(1分);③观察生命体征及是否出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1分)。
病例2:患儿男,8岁,因浮肿少尿5天入院。5天前初为眼睑浮肿,次日颜面浮肿,近2天逐渐加重,波及全身,尿量明显减少,呈深黄色,并伴有腹部不适,发病以来神萎,食欲减退,病前无明显感染病史。查体:T36.8℃,P102次/分,R24次/分,W30kg,BP 90/56mmHg。全身浮肿(呈凹陷性),双下肢、阴囊水肿明显,心肺无殊,腹平软肝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神经系统阴性。尿常规蛋白+++/HP RBC 1-2/HP,WBC 0-2/HP,血清白蛋白:21g/L。
病案分析-儿科学
1小儿腹泻病
腹泻病,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功能紊乱综合征。好发于<2岁,尤其<1岁更多。临床以腹泻为主,常伴有呕吐;严重时常有水及电解质紊乱。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发病机制:渗透性腹泻: 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分泌性腹泻: 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渗出性腹泻: 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临床表现1急性腹泻(1)轻型: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无脱水及中毒症状 (2)重型: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伴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 2脱水3代谢性酸中毒:因HCO3-丢失所致。 4低血钾症:一般<3.5 mmol/L即出现症状5低血钙、低血镁症重型代谢酸中毒的原因:1.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2.因呕吐、食少和吸收不良,体内脂肪氧化↑,酮体生成↑3.血容量↓,血液浓缩,血流缓慢,组织缺氧致乳酸堆积4.肾血流不足,尿量↓,酸性代谢产物潴留。
轮转病毒的特点: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呕吐常先于腹泻出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轻;大便性状:稀水蛋花汤样,无腥臭味,少量白细胞;脱水:多为等渗性脱水,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治疗原则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输液原则三定:定性定量定速;三见:见惊补钙、见尿补钾、见酸补碱;三先: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
2肺炎 (Pneumonia) 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肺部炎症共同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促紫绀中细湿啰音三凹征
病理:肺泡内充满渗出物,经肺泡壁通道向周围组织蔓延,呈点片状炎性病灶
儿科学重点
儿科学重点
是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和疚疾病防治的综全合性医学秆科学。
特点
1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
2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
3自我防护能力较弱
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正常共40周
2.新生儿期:从出生脐带结扎到28天为新生儿期。
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为围生期
3.婴儿期:从出生到满1周岁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
4幼儿期:1岁至3周岁满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3周岁到6-7岁为学龄前期
6.学龄期:从6-7岁至12-14岁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7.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20岁
儿科工作的对象从过去的0-14岁扩大到现在的孕期-18岁
生长发育
生长:指各器官、系统和身体的长大,是量的增加,可有相应的检测值表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分化与成熟,是质的变化
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体重和身长在出生后第一年,尤其在前三个月增长最快。青春期再次加快。
2.个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
3.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由上到下2.由近及远3.由粗到细4.由简单到复杂
5.由初级到高级
体格发育的测量指标及测量方法
1体重
3个月体重约6kg、1岁体重约9kg、2岁时约12kg
公式3-12个月:体重=[年龄(月)+9]/2
1-6岁:体重kg=年龄(岁)*2+8
7-12岁:体重=[年龄(岁)*7-5]/2或体重=年龄(岁)*3+2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学50cm一岁末达到75cm两岁末身长约为85cm
2-12岁公式:身高=年龄*7+77
儿科孩子生病知识点总结
儿科孩子生病知识点总结
当孩子生病时,家长常常感到无助和焦虑。了解一些儿科孩子生病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孩子,及时发现并处理孩子的疾病。本篇将从常见的儿科疾病、预防措施、处理方法以及急救知识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常见的儿科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症状包括喉咙痛、咳嗽、流鼻涕等。通常情况下,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也有可能是细菌感染。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包括休息、多喝水、适量服用退烧药等。
2.发烧
儿童发烧是常见的现象,可能由感染、疫苗接种后反应、过度穿着等引起。家长应及时给孩子退烧药,观察其体温,并尽量让孩子多喝水、休息。
3.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处理方法包括提供足够的水分、适当的休息以及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
4.儿童腹泻
腹泻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等。对于腹泻,家长应及时补充孩子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并避免给孩子使用止泻药。
5.急性中耳炎
中耳炎是儿童的常见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耳部疼痛、发烧、听力下降等。处理中耳炎的方法包括适当休息、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以及应用热敷。
6.儿童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哮喘的方法包括积极预防和控制病情、规律用药、避免过敏原等。
二、预防措施
1.注重孩子的饮食
给孩子提供均衡的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品,减少过多的糖分摄入,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生病的可能性。
2.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锻炼孩子的排毒能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儿科学病例分析题
病例分析题:
1.患儿女,8小时,因气促5小时,面色青紫1小时入院。是第一胎第一产,孕30周自然分娩,Apgar评分8分。
5小时前开始气促,逐渐加剧,1小时前出现面色青紫来我院。查体:T37℃,P160次/分,R 80次/分,面色发绀,胸廓塌陷,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心音强,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腹平软,肝
肋下2.5cm,脾肋下未及,脐带残端无渗血。试题:1)写出该患儿的诊断。(2分)2)需进一步作哪些检查?(2分)4)简述该病治疗原则。(3分)
1)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分),早产儿(1分)。2)答:①胸片(1分);②肺表面活性物质测定,血气分析等(1分)。3)答:治疗原则:①一般治疗:包括保温、补液、营养支持等(1分);②氧疗(1分);③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1分)。
2.患儿女,3个月,因发热、咳嗽4天,加剧伴气急1天入院。4天前开始出现发热,同时咳嗽呈阵发性,体温波动于
39~40℃,今晨出现气促,尿量可。查体:T 39.0℃, R 80/min, P 150bpm. 可见鼻扇、三凹征、口围轻度发绀,面色苍灰。气管略偏向右侧。右肺可闻细湿罗音,左肺触觉语颤消失,呼吸音减弱、叩诊鼓音,腹平软,肝肋下 3.5cm,质软,脾未及,颈软,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血常规:WBC 22.5×109/L, 中性粒细胞85%, 淋巴细胞15%。血气分析:PH7.29 Po248mmHg Pco252mmHg BE-5mmol/L Na133mmol/L K3.9mmol/L 问题:1).试述该患儿的完整诊断。(3分)2).最有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1分)3).试述该患儿治疗方案。(3分)
儿科学病例分析题(干货)
儿科学病例分析题
病例分析题:
1.患儿女 ,8小时,因气促5小时, 面色青紫 1小时入院。是第
一胎第一产,孕30周自然分娩,Apgar评分8分.5小时前开始气促,逐渐加剧,1小时前出现面色青紫来我院.查体:T37℃,P160次/分,R 80次/分,面色发绀,胸廓塌陷,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心音强,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腹平软,肝肋下2。5cm,脾肋下未及,脐带残端无渗血。试题:1)写出该患儿的诊断.(2分) 2)需进一步作哪些检查?(2分) 4)简述该病治疗原则.(3分)
1)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分),早产儿(1分). 2)答:①胸片(1分);②肺表面活性物质测定,血气分析等(1分)。3)答:治疗原则:①一般治疗:包括保温、补液、营养支持等(1分);②氧疗(1分);③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1分)。
2.患儿女,3个月,因发热、咳嗽4天,加剧伴气急1天入院.4天
前开始出现发热,同时咳嗽呈阵发性,体温波动于39~40℃,今晨出现气促,尿量可。查体:T 39.0℃,R 80/min, P150bpm. 可见鼻扇、三凹征、口围轻度发绀,面色苍灰。气管略偏向右侧.右肺可闻细湿罗音,左肺触觉语颤消失,呼吸音减弱、叩诊鼓音,腹平软,肝肋下 3.5cm,质软,脾未及,颈软,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血常规: WBC
22.5×109/L,中性粒细胞85%,淋巴细胞15%。血
气分析:PH7.29 Po248mmHg Pco252mmHg BE-5m mol/L Na133mmol/L K3.9mmol/L 问题: 1)。试述该患儿的完整诊断。(3分) 2).最有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1分)
儿科学重点知识点: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考点】专业综合-儿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概述】本章内容呼吸道感染、哮喘为重点,并应当结合成人的呼吸系统感染以及哮喘共同记忆,事半功倍;
一、解剖生理特点
1. 解剖特点
(1)鼻:鼻腔相对短小,鼻道狭窄;易造成堵塞,导致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
(2)鼻窦:由于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易发生鼻窦炎;
(3)鼻泪管和咽鼓管:婴幼儿鼻泪管短,瓣膜发育不全,故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引起炎症;婴儿咽鼓管较宽,且直而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4)咽部:咽部较狭窄且垂直;腭扁桃体1 岁末才逐渐增大,4~10 岁发育达高峰,14~15 岁时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少见;严重的腺样体肥大是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5)喉:喉腔较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6)气管、支气管: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较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因缺乏弹力组织而支撑作用差,因黏液腺分泌不足而气道较干燥,故婴幼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7)肺:肺泡数量较少且面积小、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感染时易致黏液阻塞,引起间质炎症、肺气肿和肺不张等;(8)胸廓: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胸腔小而肺脏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因此在呼吸时,肺的扩张受到限制,故当肺部病变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2. 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与节律:
儿科学期末复习重点
儿科学期末复习重点
儿科学常考点
绪论:
围生期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腹泻)、贫血和佝偻病。
生长发育:
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生长发育的规律是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体重方面,生后3-12月(Kg)=(月
龄+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8.正常婴儿生后第
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
12个月时为出生时的3倍。身高(长)方面,1岁时75cm,2
岁87cm,以后每年增加6-7cm,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
5cm,为生长速度下降。头围方面,出生时33cm,三个月
40cm,12个月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3-54cm。骨骼方面,头颅骨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
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小,最迟
1.5岁闭合。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
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脊柱方面,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
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长骨方面,
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为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
岁时长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约为其岁
数加1.骨龄延迟的原因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骨龄超前的原因是真性性早熟。乳牙约2.5岁
儿科学病例分析题
1—患儿女,8小时,因气促5小时,面色青紫1小时入院。是第一胎第一产,孕30周自然分娩,Apgar评分8分。
5小时前开始气促,逐渐加剧,1小时前出现面色青紫来我院。查体:T37C, P160次/分,R 80次/分,面色发绀,
胸廓塌陷,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心音强,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腹平软,肝肋下2.5cm,脾肋下未及,脐带残端无渗血。试题:1)写出该患儿的诊断。(2分)2)需进一步作哪些检查?( 2 分)4)简述该病治疗原则。(3分)
1)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分),早产儿(1分)。2)答:①胸片(1分);②肺表面活性物质测定,血气分析等(1分)。3)答:治疗原则:①一般治疗:包括保温、补液、营养支持等(1分);②氧疗(1分);③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1分)。
2.患儿女,3个月,因发热、咳嗽 4天,加剧伴气急1天入院。4天前开始出现发热,同时咳嗽呈阵发性,体温波动于
39~40C,今晨出现气促,尿量可。查体:T 39.0C , R 80/min, P 150bpm.可见鼻扇、三凹征、口围轻度发绀,面色
苍灰。气管略偏向右侧。右肺可闻细湿罗音,左肺触觉语颤消失,呼吸音减弱、叩诊鼓音,腹平软,肝肋下 3.5cm, 质软,脾未及,颈软,克氏征(一)布氏征(一)巴氏征(+)。血常规: WBC 22.5X 109/L (15-20),中性粒细胞
(50-70)85%,淋巴细胞 15%。血气分析:PH7.29 Po248mmHg Pco252mmHg BE-5mmol/L Na133mmol/L (正常 135-145) K3.9 (3.5-5.5) mmol/L问题:1).试述该患儿的完整诊断。(3分)2).最有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1分)3).试述该患儿治疗方案。(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⑴生长发育是一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
⑵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生殖系统发育较晚。其它系统如心、肝、肾、肌肉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相平行。
⑶生长发育遵循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规律。
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一定总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简述人工喂养中奶量的计算方法;婴儿:5个月,体重6公斤,缺乏母乳,需采用牛奶喂养,请为其制定每天喂养方案按乳儿每天所需总能量和总液量计算奶量:婴儿所需热量100~110Kcal/kg.d;水量为150ml/kg.d。
配方奶粉:是以牛乳为基础改造的奶制品,使宏量营养素成分尽量“接近”于人乳,适合于婴儿的消化能力和肾脏功能;添加一些重要的营养素;强化婴儿生长时所需要的微量营养素;使用时按年龄选用。按规定调配的配方奶蛋白质与矿物质浓度接近人乳,只要奶量适当,总液量可满足需要。配方奶粉摄入量:500Kcal/100g奶粉,100kcal/kg.d(RNI),∴奶粉摄入20g/kg.d。
全牛奶的家庭改建:稀释、加糖(每100ml牛乳中加蔗糖5~8克)、煮沸(达到消毒、蛋白变性目的)。全牛奶喂养时,因蛋白质与矿物质浓度较高,应在两次之间加水,使奶与水量(总液量)达150ml/kg.d;家庭改建后牛奶摄入量:67Kcal/100ml,8%糖牛乳@100Kcal/100ml,∴牛奶摄入100ml/kg.d。
每日需要总热卡(110Kcal/kg.d):110×6 = 660 Kcal
每日需要8%糖牛奶总量:每100ml牛奶产热100卡,故需要8%糖牛奶660毫升。
每日需要水分总量(150ml/kg.d):150×6 = 900ml。除牛奶外应给水分;900-660 = 240毫升。
5个月婴儿每日喂奶5次,故每次喂奶为132毫升;水分可加入牛奶内或于每两次喂奶之间供给。
试述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⑴体液总量与分布:年龄愈小,体液总量相对愈多,这主要是间质液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则与成人相近。
⑵体液组成:小儿体液电解质组成与成人相似.但出生数日的新生儿,除血钠与成人相近外,血钾、氯、磷及乳酸根多偏高,碳酸氢根和钙较低。
⑶水的交换:儿童水的需要量大,交换率快,其主要原因为小儿生长发育快;活动量大、机体新陈代谢旺盛;摄人热量、蛋白质和经肾排出的溶质量均较高;体表面积大、呼吸频率快使不显性失水较成人多。
⑷体液调节功能差:缓冲系统、肺、肾及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均不如成人。
小儿液体疗法
小儿液体疗法方式有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口服补液主要适用于轻度和中度脱水,无明显呕吐和腹胀者,主要用于补充累积损失和继续损失的液体。静脉补液的适应症为:
⑴口服补液适用于能口服且脱水不严重的急性腹泻病人;
⑵静脉补液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严重或腹胀者。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A.累积损失量的补充:
①液体量:根据脱水程度而定。轻度脱水补给30~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50ml/kg。
②液体种类:决定于脱水性质。低渗性脱水补2/3张至等张含钠液,等渗脱水补1/2张至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补
1/3张至1/5张合钠液。、
③补液速度;累积损失于开始8~12小时补足。伴有明显周围循环衰竭者应先用2:l等张含钠液20ml/kg于半小时至1
小时内补入以迅速改善血循环和肾功能。
B.继续损失量的补充:按实际损失量估计,一般为10~40ml/kg/日,用1/3~l/2张含钠液于24小时内均匀滴入。
C.供给生理需要量:液量按60~80ml/kg/日,一般用生理维持液于补完累积损失量后12~16小时内均匀滴入或者口服。
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种类和成份如下:
口服补液盐(ORS)其理论基础是基于小肠的Na+-葡萄糖偶联转运吸收机制,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的膜上存在着Na+-葡萄糖共同载体,此载体上有Na+-葡萄糖两个结合位点,当Na+-葡萄糖同时与结合位点相结合时即能运转、并显著增加钠和水的吸收。ORS适用于轻度和中度脱水,无明显呕吐和腹胀者,主要用于补充累积损失和继续损失的液体。
WHO推荐的口服补液盐中各种电解质浓度为Na+90mmol/L,K+20mmol/L,C1-80mmol/L,HCO3-30mmol/L,葡萄糖111mmol/L。可用NaCl 3.5g,NaHCO32.5g,枸橼酸钾1.5g,葡萄糖20.0g,加水到1000ml配成。其电解质的渗透压为220mmol/L,
约(2/3张),总渗透压为310 mosm/L。
小儿腹泻病的补液。
总原则: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见尿补钾
总步骤:定量、定性、定时
补液要求:一般累积损失在第一日即可完全纠正,第二天以后的补液可根据该日的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补充。
三补:见酸补碱, 见尿补钾, 见惊补钙
三观察:尿量(3~4小时增多);酸中毒(6~12小时纠正);皮肤弹性(12小时恢复)
⑴第一天补液
①液体总量:包括累计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一般轻度脱水约为90~120ml/kg、中度脱水约为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为150~180ml/kg,对少数营养不良,肺炎、心、肾功能不全的患儿尚应根据具体病情分别作较详细的计算。
②溶液种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全日容量比例,大约相当于等渗脱水用3:2:1液(1/2张);低渗脱水用4:3:2液(2/3张);高渗脱水用1:2液(1/3张)。
③补液方法与速度:
口服补液:轻和中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累积损失及继续损失可用ORS补给,生理需要量可通过进饮进食补充。
静脉补液:
1)扩容阶段: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g,于半小时至1小时内补入。
2)以补充累积损失为主的阶段:应用总量的一半,于8~12小时内补入,速度8~10m1/kg/小时。高渗性脱水按5~8m1/kg/小时。
3)维持补液阶段:余量12~16小时内补入,速度稍慢,5ml/kg/小时。
④纠正酸中度:轻、中度酸中毒不必另行纠正。重度酸中毒可按5%碳酸氢钠6m1/kg可提高CO2cp5mmo1/L(约10VOL%)
⑤低钾血症处理:低钾时补钾需注意有尿或6小时内排过尿可补钾。补钾量:一般按3~4mmol/kg/日(相当10%氯化钾2~3ml/kg/日)。方法:补钾尽量口服,严重缺钾或呕吐频繁者可静脉滴注,氯化钾浓度不超过0.3%,速度慢,应在8小时以上。
⑥钙和镁的补充;低钙时用10%葡萄糖酸钙每次1~2ml/kg(最大量≤10ml),用10%葡萄糖稀释后静滴或慢推。低镁时可用25%硫酸镁每次0.1mg/kg深部肌肉注射,每日3~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⑵第二天补液:一般补给生理需要量,按60~80ml/kg/日,用生理维持液。若继续损失,酌情补充部分1/2~l/3张含钠液。
营并不良伴腹泻脱水时液体疗法
⑴按实际体重补液,总量比计算量减少1/3;补充用积损失量常用2/3张溶液,输液速度每小时每公斤体重约3~5ml,重度脱水伴周围循环障碍者宜先扩充血容量,每次每公斤体重20ml,于1小时内静脉滴入。
⑵补钾:在扩充血容量后及时补钾,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2~0.3g(含口服量);静脉滴注浓度为0.3%;给钾时间7~10天。
⑶钙、镁的补充:宜早用补钙,尤其是对合并佝偻病者;有缺镁时,可给25%硫酸镁。每次每公斤体重0.1~0.2ml,每日深部肌肉注射2次共l~2天。
⑷注意补充热量和蛋白质。
⑸如肝功能不好,纠正酸中毒宜用碳酸氢钠液。
小儿肺炎时的液体疗法。
⑴热量计算:每日每公斤体重50~60Kcal,水量每日每公斤体重60~80ml,高热喘息者不显性失水增多,总液量可偏多;重症肺炎有水、钠潴留倾向,且合并心功能不全,液量不宜多。
⑵输液成分:以2:1等张含钠液代替生理盐水,选用1/4~1/5张含钠液,可不必常规静脉补钾。
⑶补液速度:每小时每公斤体重3~5ml均匀滴注。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
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