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WORD版训练x3-1-7-3.doc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物理(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PPT1-2-3
答案
C
使物体压紧两接触面的分力 G1 和 G2 ,故C项图画错。 D项中 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水平向左压紧墙的分力 G1和沿绳向下使绳 张紧的分力G2,故D项图画得正确。 答案 ABD
考点三 1.定义
力的正交分解
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
2.建立坐标轴的原则
一 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 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即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
)
C .若 F1∶F2∶F3 = 3∶6∶8 ,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 夹角,一定能使合力为零
D .若 F1∶F2∶F3 = 3∶6∶2 ,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
夹角,一定能使合力为零
解析
三个大小分别是F1、F2、F3的共点力合成后的最大值
一定等于F1+F2+F3,但最小值不一定等于零,只有当某一 个力的大小在另外两个力的大小的和与差之间时,这三个力
的合力才可能为零,A、B、D错误,C正确。
答案 C
题组二
方法题组
3 . ( 合成法 )(2014· 广东深圳一模 ) 一位体操运动员在水平地
面上做倒立动作,下列哪个图中沿每个手臂受到的力最 大 ( )
解析
以人为研究对象,人受到重力和沿两手臂方向的
支持力作用,沿两手臂方向的支持力的合力与重力大小
相等。在合力一定时,两分力的夹角越大,两分力越大,
F1和F2共五个力的作用
解析
重力 G是物体受的力,其两个分力 F1和 F2作用在物体
上,故 A错误;F2与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等大反向,并不是 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C 错误; F1 、 F2 不能与物体的重力 G
同时作为物体受到的力,D错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大小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物理(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PPT实验3
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
(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 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 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
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
实验装置如图 2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 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 O 点,下端 N 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
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 N ,在白纸上记录下 N 的轨迹。重复上
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
图2
图3
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图3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 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 Fa、F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3) 根 据 (2) 中 的 实 验 , 可 以 得 出 的 实 验 结 果 有 哪 些 ?
号 )。
A.橡皮筋两端连接的细线长度必须相同 B.要测量图甲中橡皮筋Oa和图乙中橡皮筋Oa、Ob的长度
C.M、N两点必须在同一高度处 D.要记录图甲中O点的位置及过O点的竖直方向
E.要记录图乙中结点O的位置、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及橡皮
筋Oa、Ob的方向
解析
由于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故可以用橡
皮筋的形变量等效替代弹力大小来作平行四边形进行实验验
证,与连接橡皮筋的细线长度无关,故本题需要测量橡皮筋
的原长以及被重物拉伸后的长度, A 选项错误, B选项正确; 题图甲、乙中重物最终受力平衡,验证的依据为共点力的平 衡,物体的平衡与否与 M 、 N 两点是否在同一高度无关, C 选项错误;题图甲中的 O点位置并不需要记录,受力平衡时 橡皮筋的拉力一定在竖直方向,需要记录的是橡皮筋被拉伸 后的长度及橡皮筋的原长,D选项错 误;对题图乙需要作出MO与NO的合力大小和方向与实际合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物理(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PPT3-2-10-1
4.(多选)如图2甲是小型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两磁极N、S
间的磁场可视为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为交流电流表。 线圈绕垂直于磁场的水平轴OO′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 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产生的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 象如图乙所示。以下判断A.电流表的示数为10 A B.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50π rad/s C.0.01 s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
D.0.02 s时电阻R中电流的方向自右向左
解析
电流表的示数为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10 A,A 项正确;由
2π ω= T 可得, 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 ω=100π rad/s, B 项错; 0.01 s 时,电路中电流最大,故该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小,即 该时刻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C 项正确;根据楞次定律可得, 0.02 s 时电阻 R 中电流的方向自左向右,D 项错。 答案 AC
3.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峰值、有效值 (1) 瞬时值:交变电流某一时刻的值,是时间的函数。 (2)峰值:交变电流(电流、电压或电动势)所能达到的最大的 值,也叫最大值。 (3)有效值:跟交变电流的热效应等效的恒定电流的值叫做 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对正弦交流电,其有效值和峰值的关 Em Um Im 系为:E= ,U= , I= 。 2 2 2
B .线圈在转动中经中性面位置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 C.线圈每经过一次中性面,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 D .线圈每转动一周经过中性面一次,所以线圈每转动一周, 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
解析
中性面是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位置,线圈经过该
位置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各边都不切割磁感线,不 产生感应电动势,所以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 A 项正确, B
解析
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转动产生交变电流,产生
20XX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创新设计》教师用书WORD文档 (1)
20XX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创新设计》教师用书WORD文档 (1). m解析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D.在0~50 s内汽车行驶的总位移为900 m解析加速度图象可知,前10 s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中D.在第三个时间T内的位移为3x2-2x1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物体在A点的瞬时速度大小v2xx1+x2间30 s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后10 s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t看成瞬时速度v==5 m/s,自落体运动规律可知h==等于物体在A、B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即v=,A对;At2g2T 图象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得,vm=a1t1=20 m/s,A对;50 s末m,故B正确. x2-x1的速度为v=20 m/s-1×10 m/s =10 m/s,B、C不对;在0~50 s内Δx=aT2得运动的加速度为a=2,C错;速度vt=v0+at得物T答案 B113x2-x1汽车行驶的总位移为x=vmt1+vmt2+(vm+v)t3=850 m,D不对.222.在水平面上有a、b两点,相距 m,一质点在一恒定的水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vB=vA+aT=,B错;令第三个时间2T答案 A 平合外力作用下沿a向b做直线运动,经过 s 的时间先后通过a、T内的位移为x3,Δx=aT2知x3-x2=x2-x1,所以x3=2x2-x1。
4.(20XX·广东广州四月测试)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图b两点,则该质点通过a、b中点时的速度大小( ).D错.A.若力的方向a向b,则大于1 m/s,若力的方向b向a,象如图3,图可知( ).答案 A则小于1 m/s6.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4 m,乙车B.若力的方向a向b,则小于1 m/s,若力的方向b向a。
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x -t图象如则大于1 m/s图4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小于1 m/sD.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大于1 m/s 图3解析质点沿a向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大小为1 m/s,通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大小也为1 m/s,若质点沿a向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通过a、b中点时的速度大小大于1 m/s;若质点沿a向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通过a、b中点时的速度大小也大于1 m/s,故选项D正确.答案 D3.汽车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5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加速度为 4 m/s2 B.乙的速度为 m/s C.3 s 末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3 s内两物体通过的位移相等解析甲做速度为4 m/s的匀速运动,A错;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错;3 s末两物体的速度都为4 m/s,C正确;3 s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D错.答案 C5.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时间T内通过位移x1到达A点,接着在第二个时间T内通过位移x2到达B 点,第三个时间T末到达C点,则物体( ).图2A.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 m/sB.汽车在40~50 s内的速度方向和0~10 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 C.汽车在50 s末的速度为零-31-x1+x2A.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2T2x2-x1B.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 2TC.运动的加速度为2x1 T2图4A.乙车做曲线运动,甲车做直线运动 B.甲车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C.乙车的速度不断增大 D.两车相遇两次解析题图可知,两车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甲车在前6 s内做匀速运动,以后处于静止状态,B错误;乙车的x-t图象虽为曲线,但这不是运动轨迹,且图象只能表示正反两个方向的运动,A错误;于乙车图象的倾斜程度逐渐增大,即其速度逐渐增大,C正确;在x-t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车相遇,故两车相遇两次,D正确.答案 CD7.一物体在粗糙地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匀减速滑动.若已知物体在第1 s内位移为 m,在第3 s内位移为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 m/s2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 m/s2 C.物体在第 s末速度一定为 m/s D.物体在第 s末速度一定为 m/s解析假设物体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3 s末未停下来,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t1= s时刻的瞬时速度v1=8 m/s,t2= s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 m/s,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得加速v1-v2度大小为a1== m/s2,则物体从 s时刻开始到停下来t2-t1v13232所用时间为t== s,即物体整个运动时间为 s+ s s),甲、乙两车的运动情景如图所示.13甲车位移为x1=v0t-a1t2=16t-t222甲车速度为v1=v0-a1t=16-3t1乙车位移为x2=v0×+v0(t-)-a2(t-)224=16×+16(t-)-(t-)22乙车速度为v2=v0-a2(t-)=16-4(t-)二车免碰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且位臵相同(注意:有人错误地认为免碰的临界条件是二车速度为0时位臵也相同),因此有v1=v2。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物理(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PPT实验10
2.读数技巧 (1)欧姆表的读数 1 2 ①为了减小读数误差,指针应指在表盘 到 的部分,即中 3 3 央刻度附近。 ②除非指针所在刻度盘处每个小格表示 1 Ω 时,要估读到 下一位,其余情况都不用估读。 电阻值等于指针示数与所选倍率的乘积。 (2)测电压、电流时的读数,要注意其量程,根据量程确定 精确度,精确度是 1、0.1、0.01 时要估读到下一位,精确 度是 2、0.02、5、0.5 时,不用估读到下一位。
解析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红、黑表笔的正、
负接法。
(2)a.根据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可知,选挡后应将红、黑表笔短 接进行欧姆调零;c.欧姆表的读数为R=22×1 kΩ=22 kΩ, 微安表的读数为242 μA或243 μA或244 μA。 (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E=I(R+R0),I表示微安表的
(4)用此多用电表进行测量,当选用量程为50 mA的电流挡测
量电流时,指针位于图(d)位置,则所测电流为________mA;
当选用的量程为 250 mA的电流挡测量电流时,指针仍位于 图(d)位置,则所测电流为____ mA; (5)当选用量程为10 V的直流电压挡测量电压时,表针也位于 图(d)位置,则所测电压为________V;若选用量程为50 V的
欧姆表刻度盘特点及多用电表读数技巧 1.欧姆表刻度盘不同于电压、电流表刻度盘 (1) 左 ∞ 右 0 :电阻无限大与电流、电压零刻度重合,电阻零
与电流、电压最大刻度重合。
(2)刻度不均匀:左密右疏。 (3)欧姆挡是倍率挡,即读出的示数应再乘以该挡的倍率。电 流、电压挡是量程范围挡。 在不知道待测电阻的估计值时,应先从小倍率开始,熟记 “ 小倍率小角度偏,大倍率大角度偏 ” ( 因为欧姆挡的刻度 盘上越靠左读数越大,且测量前指针指在左侧“∞”处)。
2016届《创新设计》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精讲课件: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3 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v2 2.大小:F=m r = mω2r
3.方向:始终沿半径方向指向 圆心 心力是一个变力。 4.来源
向心力可以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 合力 供,还可以由一个力的 分力 提供。
强基固本
提
考点突破
思维深化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向心力的作用,所以分析做
2
小之比为 1∶4,选项 D 正确。
答案
BD
强基固本 考点突破
常见的三种传动方式及特点 1.皮带传动:如图6甲、乙所示,皮带与两轮之间无相对滑 动时,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A=vB。
图6
强基固本
考点突破
2.摩擦传动:如图7所示,两轮边缘接触,接触点无打滑现 象时,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A=vB。
图11
强基固本 考点突破
1 A. 2
1 B. 2
1 C. 4
1 D. 3
解析 小球随转盘转动时由弹簧的弹力提供向心力。设标尺的 最小分度的长度为 x,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 则有 kx=m· 4x· ω2 1,
2 k· 3x=m· 6x· ω2 ,故有 ω1∶ω2=1∶ 2,B 正确。
答案
B
强基固本
第3课时 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强基固本
考点突破
[知 识 梳 理 ]
知识点一、圆周运动的描述 1.匀速圆周运动 (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若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 圆弧长 相等 ,就是匀速圆周运动。 (2)特点:加速度大小 不变 ,方向始终指向 圆心 ,是变 加速运动。
(3)条件:合外力大小 不变
4.如图 3 所示,质量不计的轻质弹性杆 P 插入桌面 上的小孔中,杆的另一端套有一个质量为 m 的小 球,今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半径为 R 的匀速圆周 运动,且角速度为 ω,则杆的上端受到小球对其 作用力的大小为 ( A.mω2R C.m g2-ω4R2 B.m g2+ω4R2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物理(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PPT1-1-2
解析
利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计算
x1 540 t1 时间段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1= = m/s=3 m/s t1 180 x3 360 t3 时间段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3= = m/s=6 m/s t3 60 t1 t3 则 v3=v1+aΔt,其中 Δt= + +t2=300 s。 2 2 代入数据得 a=0.01 m/s2。 答案 B
解析
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是反方向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逆向思维),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 的三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 ∶ t2 ∶ t3 = 1 ∶ ( 2 - 1) ∶ ( 3 - 2), 则倒数第 3 m、 倒数第 2 m、 最后 1 m 内的时间之比为( 3 1 1 - 2)∶( 2-1)∶1, 平均速度之比为 ∶ ∶1=( 3 3- 2 2-1 + 2)∶( 2+1)∶1,故只有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2.四川灾后重建中,在某工地上一卡车以 速度10 m/s匀速行驶,刹车后第1个2 s内的 位移与最后一个2 s内的位移之比为3∶2, 设卡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4 s内 卡车通过的距离是 ( ) A.2.5 m B.4 m C.12 m D.12.5 m
解析 设加速度大小为 a,则刹车后第 1 个 2 s 内位移大小 x1 1 =10×2- a×22=20-2a(m),最后一个 2 s 内位移大小 x2= 2 1 a×22=2a(m),因为 x1∶x2=3∶2,所以 20-2a=3a,即 a= 2 10 4 m/s ,所以汽车刹车后经过 t= s=2.5 s 就停止运动了,汽 4
v0+at
。
1 2 (2)位移公式:x= v0t+ at 。 2
2016高考物理第一轮总复习精品之创新演练8Word版含答案
2016高考物理第一轮总复习精品之创新演练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A.能准确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解析: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的运动时间。
纸带上的点之间的间隔,记录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应用v=ΔxΔt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当Δt取得比较小时,这个平均速度可粗略代表纸带经过其中点时的瞬时速度,故B、C正确。
答案:BC2.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时间间隔B.位移C.瞬时速度D.平均速度解析:因为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所以从打下的纸带上数一下点的个数就会知道时间间隔,所以A选项正确。
直接用刻度尺量一下任意两个点间的距离,就知道物体的位移,所以B选项正确。
因为从纸带上不能直接得到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只可以间接计算,所以C、D选项错误。
答案:AB3.以下是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将有错误的操作选择出来()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下面B.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上导线,与4~6 V低压交流电源相连C.用手水平地牵动纸带,然后打开电源开关D.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最后一个点与计时起点的距离x0,时间间隔为t,用公式v=x0t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解析:复写纸应在纸带上面,A错误;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 V的交流电,B正确;C项的描述错误,应该先通电源后牵动纸带;D项中是测平均速度的一种方法,正确。
答案:AC4.如图1-4-9所示的四条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纸带的左端先通过打点计时器)。
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________是匀速通过打点计时器的,图1-4-9纸带________是越走越快的,纸带________是开始越走越快,后来又越走越慢的。
《创新设计》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2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61张ppt含详解)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
随 活堂 页基 限础 时演 训练
实验结论一:a∝F;实验结论二:a∝m1 . 综合两个结论,得 a∝mF或 F∝ma. 上式写成等式为 F=kma,其中 k 为比例常数.如果选用合适 的单位,可使 k=1.为此,对力的单位“N”做了定义:使质量是 1 kg 的物体产生 1 m/s2 的加速度的力,叫做 1 N,即 1 N=1 kg·m/s2. 据此,公式 F=kma 中,如果各物理量都用国际单位(即 F 用 N 作单位、m 用 kg 作单位、a 用 m/s2 作单位),则 k=1.
( ).
考纲自主研读
考点互动探究
高考高分技巧
随 活堂 页基 限础 时演 训练
A.a1=a2=a3=a4=0 B.a1=a2=a3=a4=g C.a1=a2=g,a3=0,a4=m+MMg D.a1=g,a2=m+MMg,a3=0,a4=m+MMg
考纲自主研读
考点互动探究
高考高分技巧
随 活堂 页基 限础 时演 训练
第2讲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考纲自主研读
考点互动探究
高考高分技巧
随 活堂 页基 限础 时演 训练
牛顿第二定律 Ⅱ(考纲要求)
【思维驱动】有关力和运动旳关系,下列说法正确旳是 ( ).
A.物体旳速度不断增大,表达物体必受力旳作用 B.物体旳位移不断增大,表达物体必受力旳作用 C.若物体旳位移与时间旳平方成正比,表达物体必受 力旳作用 D.物体旳速率不变,则其所受合力必为0
力和水的阻力.已知“鱼”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其重力的190 倍,重力加速度为 g,“鱼”运动的位移值远大于“鱼” 的长度.假设“鱼”运动时所受水的阻力恒定,空气阻力
考纲自主研读
考点互动探究
高考高分技巧
《创新设计》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精讲课件:数字资料包考点强化: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
超声波脉冲到达 汽车的时间是多 少?
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v =t22-xt21-+xΔ1t0
②汽车第1次接收脉冲到第2次 接收脉冲的位移和运动时间分
别是多少?
转解析
➢5.真题演练
【2012·上海卷,23】质点做直线运动,其s-t关 系如图所示.质点在0~2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__0_._8__ m/s;质点在___1_0_s_和__1_4_s___时的瞬时速度 等于它在6~20 s内的平均速度.
解析 由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公式可得 t=2 s 时的速度为:v=
6t2m/s=6×22m/s=24 m/s;由 x 与 t 的关系得出各时刻对应的位
移,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得 t=0.到 t=2 s 间的平均速度为:v
=Δx/Δt=(19-3)/2 m/s=8 m/s,故 B 正确.
答案 B
解析显隐
【跟踪训练】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x=6t-2t3(m),速度v随时间t变 化的关系为v=6-6t2(m/s),则 该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 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及平 均速率分别为( ) A.-18 m/s、-2 m/s、6 m/s B.-18 m/s、-2 m/s、2 m/s C.-2 m/s、-2 m/s、-18 m/s D.-18 m/s、6 m/s、6 m/s
➢2. 典例剖析
【典例1】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 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 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 度尺测量情况如图所示,
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 ___0_.3_5___m/s,在A、D间的平 均速度为_0_._4_2__m/s,B点的瞬 时速度更接近于___0_.3_5___m/s .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教师WORD文档活页作业2_5_4
第4课时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基本技能练1.运动员跳伞将经历加速下降和减速下降两个过程,将人和伞看成一个系统,在这两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阻力对系统始终做负功B.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始终向下C.重力做功使系统的重力势能增加D.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重力做的功相等解析运动员无论是加速下降还是减速下降,阻力始终阻碍系统的运动,所以阻力对系统始终做负功,故选项A正确;运动员加速下降时系统所受的合外力向下,减速下降时系统所受的合外力向上,故选项B错误;由W G=-ΔE p知,运动员下落过程中重力始终做正功,系统重力势能减少,故选项C错误;运动员在加速下降和减速下降的过程中,任意相等时间内所通过的位移不一定相等,所以任意相等时间内重力做的功不一定相等,故选项D错误。
答案 A2.(多选)某人将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匀加速提升h,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人对物体做的功为m(g-a)hB.物体的动能增加了mahC.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a)hD.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为mgh解析该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为mgh,重力势能增加了mgh,C错、D对;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mg=ma,即F=m(g+a),所以人对物体做的功为W=Fh=m(g+a)h,A错;物体所受合外力为ma,由动能定理知物体的动能增加了mah,B对。
答案BD3.如图1所示,斜面AB、DB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分别沿AB、DB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 .物体沿斜面DB 滑动到底端时动能较大B .物体沿斜面AB 滑动到底端时动能较大C .物体沿斜面DB 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较多D .物体沿斜面AB 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较多解析 已知斜面AB 、DB 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设斜面倾角为θ,底边为x ,则斜面高度为h =x tan θ,斜面长度L =x cos θ,物体分别沿AB 、DB 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由动能定理有mgh -μmgL cos θ=12mv 2,可知物体沿斜面AB 滑动到底端时动能较大,故A 错误,B 正确;物体沿斜面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μmgL cos θ=μmgx 相同,故C 、D 错误。
《创新设计》2016年高考物理(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PPT1-1-1
A、B 均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 A 点越近,其阶段的平均速度 越接近 A 点的瞬时速度,故 C 正确;由 A 经 B 到 C 的过程不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故 B 点虽为中间时刻,但其速度不等 于 AC 段的平均速度,D 错误。 答案 ABC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三点注意 (1)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 均速度。 Δx (2)v=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Δt (3)粗略计算时我们可以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求某时刻 的瞬时速度。
解析 由于舰船在海洋里航行,舰船相对于海 洋是非常小的,舰船本身大小远小于航程,所 以研究其中一艘舰船的平均速度时可将其看做 质点,选项A正确;由于舰船编队绕岛巡航, 做曲线运动,虽然所有舰船行驶速率相同,但 是以海警“2112”号为参考系,海警“2350”号 不一定是静止的,选项B错误; “60 海里”指 的是编队运动的路程,结合发生此路程所用的 时间4个小时,可求海警“2112”号在此过程中 运动的平均速率,故选项C、D错误。 答案 A
实验一: 研究匀变 速直线运
(3)与牛顿运动定律、电场
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磁场
中通电导体的运动等相结 合考查; (4)与实际生活应用相结合
(3)注重将物理规 律应用于实际问 题,把实际问题
动
模型化
第1课时
运动的描述
[知 识 梳 理 ] 知识点一、质点、参考系 1.质点 形状 大小 质量 忽略物体的 和 ,把物体简 化为一个有 的物质点,叫质点。
时间 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
知识点三、加速度 1.定义 速度的 变化量 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 时间 的比值。 2.定义式 Δv a= ,单位: m/s2 。 Δt 3.方向 与速度 变化量 4.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 的方向相同。
《创新设计》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精讲课件: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知 识 梳 理] 知识点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 正比 ,跟物体的质量 成 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与 作用力方向 相同。 2.表达式:F= ma 。
3.适用范围 (1)只适用于 惯性 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 匀速直线 运 动的参考系)。 (2)只适用于 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 小于光速)的情况。
解决连接体类问题的关键 正确地选取研究对象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弄清各物体之间哪 些属于连接体,哪些物体应该单独分析,并分别确定出它们 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
【变式训练】
2.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设两物块与接
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当用水平力F作用于B上且两物
D.物体的加速度a跟其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它的
质量m成反比
解析 对于给定的物体,其质量是不变的,合外力变化时,加 速度也变化,合外力与加速度的比值不变,A 错;既然物体的 质量不变,故不能说合外力与质量成正比,B 错;加速度的方 向总是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C 正确;由 a=mF可知 D 正确。 答案 CD
C.1∶2∶1
D.无法确定
解析 当用水平力 F 作用于 B 上且两物块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共
同向右加速运动时,对 A、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
3μmg=3ma,再用隔离法单独对 A 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T-μmg=ma,整理得 FT=F3,即 kx1=13F;根据上述方法同
理可求得沿竖直方向、沿斜面方向运动时:kx2=kx3=13F。
()
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
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2016高考物理第一轮总复习精品之创新演练1Word版含答案
2016高考物理第一轮总复习精品之创新演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点B.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可以被看成质点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为参考系来描述江水的运动D.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描述地球的运动解析:物体可否看成质点,与研究的问题有关,若物体形状、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则可看成质点,与其自身大小无关,A错,B正确,C中是以河岸为参考系,D中是以地球为参考系分别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C、D均错误。
答案:B2.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核心部分是使电子加速的环形室,若一电了在环形室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转了3圈回到原位置,则运动过程中位移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为() A.0,6πR B.6πR,2RC.2R,6πR D.2R,2R解析:路程是实际走过的径迹长度,一圈的周长为2πR,3圈为6πR;位移大小是起点到终点的连线的长度,电子运动的过程中,“终点”不断发生变化,位移最大值为2R。
答案:C3.为了传递信息,周朝形成邮驿制度,宋朝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金牌”一昼夜行500里(1里=500米),每到一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
“金牌”的平均速度() A.与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相当B.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C.与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相当D.与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相当解析:高速公路上汽车速度要求在100 km/h左右,磁悬浮列车更快,速度在400 km/h 左右,自行车速度在10 km/h左右,步行速度在 4 km/h左右。
一昼夜行500里,则Δx=250 km,Δt=24 h,v=ΔxΔt=10.4 km/h,故B正确。
答案: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小专题)电学中仪器的使用及基本电路的选择
1.如图5甲所示为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刻度盘的情形,若当时使用的是该表的0~3 V量程,那么电压表读数为________V,若当时使用的是该表的0~15 V量程,那么电压表读数应为________V;如图乙所示的电阻箱的读数为________Ω。
图5
解析0~3 V量程最小刻度是0.1 V,要向下估读一位,读1.15 V(由于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有偶然误差,读成1.14~1.16 V都算正确)。
0~15 V量程最小刻度为0.5 V,只要求读到0.1 V这一位,所以读5.7 V(5.6~5.8 V都算正确)。
图乙中的电阻箱有6个旋钮,每个旋钮上方都标有倍率,将每个旋钮上指针所指的数值(都为整数)乘以各自的倍率,从最高位依次往下读,即可得到电阻箱的读数为84 580.2 Ω。
答案 1.15(1.14~1.16均可) 5.7(5.6~5.8均可)84 580.2
2.(1)①图6所示的电流表使用0.6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中表针示数是________A;当使用3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A。
②图7所示的电表使用较小量程时,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图中指针的示数为
________V。
若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这时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________ V,图中表针指示的是________V。
图6图7
(2)旋钮式电阻箱如图8所示,电流从接线柱A流入,从B流出,则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______Ω。
今欲将接入电路的电阻改为2 087 Ω,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若用两
个这样的电阻箱,则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________。
图8
解析(1)①电流表使用0.6 A量程时,刻度盘上的每一小格为0.02 A,指针的示数为0.44 A;当换用3 A量程时,每一小格为0.1 A,指针示数为2.20 A。
②电压表使用3 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1 V,指针示数为1.40 V;使用15 V量程时,
每小格为0.5 V,指针示数为7.0 V。
(2)电阻为1 987 Ω。
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将“×1 k”旋钮调到2,再将“×100”旋钮调到0。
每个电阻箱的最大阻值是9 999 Ω,用这样两个电阻箱串联可得到的最大电阻2×9 999 Ω=19 998 Ω。
故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则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0~19 998 Ω。
答案(1)①0.020.440.1 2.20②0.1 1.400.57.0(2)1 987将“×1 k”旋钮调到2,再将“×100”旋钮调到00~19 998 Ω
3.[2014·广东卷,34(1)]某同学设计的可调电源电路如图9(a)所示,R0为保护电阻,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闭合电键S。
①用电压表测量A、B两端的电压:将电压表调零,选择0~3 V挡,示数如图(b),电压
值为________V。
②在接通外电路之前,为了保证外电路的安全,滑片P应先置于________端。
③要使输出电压U变大,滑片P应向______端滑动。
④若电源电路中不接入R0,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______的风险(填“断路”或“短路”)。
图9
解析①电压表用0~3 V的量程,分度值为0.1 V,故读数应该为1.30 V;②接通电路前,应该使滑片置于A端,使输出电压为0,这样才能起到外电路的安全保证;③要增大输出电压,需要使滑片滑向B端;④如果电路中不接入保护电阻R0,电流过大可能会烧断电路出现断路。
答案①1.30 V②A③B④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