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及认识论知识点整理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唯物论
唯物论唯物论
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认识论
认识论认识论
认识论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3.关于真理和认识的知识点:
(1 )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使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5)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
辩证法辩证法
辩证法一
一一
一(
((
(辩证法的联系的知识点
辩证法的联系的知识点辩证法的联系的知识点
辩证法的联系的知识点
1.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唯物论认识论知识点
唯物论认识论知识点
唯物论认识论知识点:认识的发生
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以及相互关系
实践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它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明确实践活动的方向。
根据正确的认识、理论规定实践的目的、计划、过程,使实践获得成功。唯物论认识论知识点:认识的本质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即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条是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即唯心主义先验论
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论与直观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
相同点:都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维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区别:第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否认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对客体消极、被动的反映。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不懂认识的辩证法,否定认识的辩证过程,认为认识是一次完成的。
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唯物论及认识论知识点整理
唯物论
一、物质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和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3)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二、运动
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如慧能的“仁者心动〞,毕尔生的“万物只在概念中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提示:形而上学要么否认运动,要么只承认机械运动〕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X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
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唯物论与认识论原理方法论归纳
• 八、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 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 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 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 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 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静止的统一。 静止的统一。 • 2、〖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 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3、〖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 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
唯物论认识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含义(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1)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a、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
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人都有; c、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②: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
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
般)。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唯物论与认识论必背知识
一、唯物论的几个重要结论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及要求
含义:我们(个人,国家,政府)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从变化的实际出发,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实际出发,从科学预见的实际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求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要求2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夸大意识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
四、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获得;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产生新问题新要求需要认识发展,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促进认识发展;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加以对照,可以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其目的和归宿是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五、真理
1.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只有一个。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唯物论部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辨正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现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 (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目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理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思。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童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怍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 (1)尊重规律,接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唯物论及认识论知识点整理
唯物论及认识论知识点整理
唯物论及认识论知识点整理
一、唯物论基础知识
1、物质:客观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质。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客观实在性。
2、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表现为物质的各种运动形式,如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和社会运动等。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
3、规律: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物质世界运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不能创造和改变规律。
二、认识论基础知识
1、认识: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思维等不同阶段的认识形式。认识是人类意识活动的结果,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
2、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是人们实现预期目的的能动性的社会活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真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真理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
三、唯物论与认识论的关系
唯物论和认识论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唯物论是认识论的基础,只有坚持唯物论,认识论才能具有科学性。同时,认识论也是唯物论的基础,只有坚持认识论,才能真正坚持唯物论。因此,唯物论和认识论是统一不可分的。
四、唯物论与认识论的应用
1、指导实践:唯物论和认识论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使人们更加科学、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坚持唯物论和认识论,才能使实践达到预期的目的。
2、推动科学发展:唯物论和认识论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只有坚持唯物论和认识论,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篇一: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点总结
一、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自然的物质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
3.意识的本质:客观实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一切从实
第1 页
高三唯物论知识点
高三唯物论知识点
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思想,它对于理解和认识世界起着重要作用。在高三阶段,唯物论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高三唯物
论知识点进行论述。
一、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包括两个方面:物质决定意识和物质存在是
客观存在。物质决定意识指的是人的意识活动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而不是无中生有的产物。物质存在是客观存在指的是物质存
在独立于人的意识,它具有客观性。
二、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唯物论的基本方法论,它包括两个基本原理:矛
盾普遍存在和矛盾着的事物是发展的。矛盾普遍存在指的是事物
内部存在着对立的统一体,矛盾着的事物是发展的指的是事物运
动变化的本质是由矛盾推动的。
三、唯物论的认识论
唯物论的认识论包括两个重要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真理
是客观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指的是人们通过实践与外界相互作
用,获得对事物的认识。真理是客观的指的是真理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是与客观事物相对应的。
四、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唯物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它包括两个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指的是人们的意识和价值观念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变迁是由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推动的。
五、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区别
唯物论和唯心论是两种对立的哲学思想,它们在认识世界的根本立场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唯物论认为物质是根本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唯心论则认为意识是根本的,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六、唯物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唯物论在哲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对于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发展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唯物论使人们明确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
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以革命和无产阶级解放为目的的一种学说体系。下面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个基本内容——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进行概要知识汇编。
1. 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否定了唯心论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根本是物质的发展和变化,人的认识必须从物质出发,反映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它认为事物是矛盾统一的,包含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和运动发展的规律。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认识,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来揭示其发展的内在规律。辩证法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内在矛盾的观点,强调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认识论: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类认识真理的规律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的,并且实践的目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还指出,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和相对的,认识的发展是连续的和渐进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发展。
4.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变革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革命性和趋向性,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
义}基本知识点
哲学基本知识点(唯物论)
物质与意识
(1). 物质
1.自然界是物质的:上帝造人的荒诞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和起源史
2.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4. 自然界是物质的方法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遵循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改造
5.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社会是物质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
人类社会是劳动的产物
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
6. 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
7.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方法论: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承认社会的物质性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
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2). 意识
1. 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
2.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3. 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
(1).主观能动性
1. 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 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含义: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
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3. 怎么样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
●唯物论
●认识论
辩证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矛盾)
辩证否定观:
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特征:1)是发展的环节2)是联系的环节
实质:“扬弃”
革命批判精神:
辩证法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方法论:密切关注变化了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历史唯物主义:
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3、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及人生道路的选择起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则起消极作用,误导人生。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
原理: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要求: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2、提高自身素质。3、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4、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原理总结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原理总结
唯物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尚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1)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做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的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的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三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会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求真理的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原理及方法论
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
我们做事情要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
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3)怎么办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三、意识的能动作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意识具有能动性
(1)意识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因此,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②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强调精神力量)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原理
做事情
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又是不平衡的,其 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 侧重 支配地位的一方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相互排斥、相互依赖, 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面、抓主流;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坚持两点论 与重点论的统一。
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相互转化
5、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 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 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我们要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 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 侧重 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 我们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 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反映并反作用 物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 发展。 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在 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论
一、物质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和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3)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二、运动
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如慧能的“仁者心动”,毕尔生的“万物只在概念中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提示:形而上学要么否认运动,要么只承认机械运动)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
诡辩论。
三、规律
1.含义: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是外部强加的、现象的、偶然的、易变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3.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4.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2)因此,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意识
1.意识的本质
(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
(1)特点:目的性、计划性、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表现: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认识论
一、实践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的客观性决定的。)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活动,实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3.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人们去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认识
1.含义: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2、认识的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具有反复性的过程:认识受主客体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认识无限性的过程: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3.认识的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三、真理
(1)含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2)性质:
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原理及方法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既能能动地认识世界,又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两个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方法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的事物存在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
【方法论1】: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