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导学案1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带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带答案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研究目标:1、通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领略言外之意和景外之韵。
2、感悟初盛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思考,体味丰富的情感。
研究重难点:意象和意境,人生哲学研究方法:诵读法,鉴赏法课时:1课时研究过程:课前预案:注音:滟滟芳甸,水村渔市,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导入新课:这首诗是___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二、诵读,找出全文的线索:划分层次:月下之景:月色无垠,月色纯净。
月下之思:人生无尽,宇宙永恒。
___之情:___,游子思归。
三、品读第一部分:1、这八句写了什么意象?给这幅图画命名。
请大家自己找出意象。
”命名为“春江花月图”。
2、用几个词语概括这幅图画的意境。
壮丽高远,清幽静谧,朦胧恬静,空灵梦幻。
四、品读第二部分,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互相关系。
面对空阔静谧的___美景,面对一轮皓月,作者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他的感慨与其他古代诗人有何不同?___认为,个体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宇宙无穷,人类生生不息。
所以“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只相似”的___得以共存。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这正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五、品读第三部分,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1、赏析“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一句“徘徊”的妙处。
通过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2、“卷不去”“拂还来”表达了思妇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话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不忍离去,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
3、“鱼龙”“鸿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
鱼龙、鸿雁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
高一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用时:80分钟共4页 2013年6月16日编写人:审核人:高一语文组《预习案》【学习目标】1. 流畅诵读,感悟诗歌。
2. 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画面美、情感美、哲理美的融合。
3. 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
【知识链接】1.作家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
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2.作品《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所以名垂后世。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自读认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滟滟..()霰.()徘徊..()捣衣砧.()汀()碣.石()2.特殊句式①昨夜闲潭梦落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倒装句,应为“昨夜梦花落闲潭”倒装句,应为“不知几人乘月归”倒装句,应为“一片白云悠悠去”3.整体把握【全诗结构】春江花月夜月下之景(1——8句)月色无垠月色纯净画意月下之思(9——16)人生无尽宇宙永恒哲理月下之情(17——36)思妇怀远游子思归诗情【抒情层次】《探究案》1.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图画命名。
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图画,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春江花月图——画面美,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
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1)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实行描绘。
(2)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
(3)意境——幽美恬静。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1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1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答案(约10 分钟)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
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初读诗文,了解诗人】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1“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背景再现《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 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1、本诗可分为三层第一部分为开头八句,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景色。
第二部分为接下八句,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为余下二十句,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的离愁别绪。
2、关于月的诗篇:李煜《虞美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李白《静夜思》以及苏轼《水调歌头》等。
1、学生回答、教师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春江花月夜》 导学案(学生版)(终)
编制人:李如超审核人:顾英
考点透析:鉴赏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目标:
1、分析《春江花月夜》以月光统摄群象,画意、诗情、哲理交相融汇的艺术特色。
2、体会《春江花月夜》语言优美自然、声韵和谐流畅的特点。
3、把握诗歌中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中所营造的意境,体会诗中所包含的动人情感。
2、《春江花月夜》描写了哪几种人物形象?刻画了他们怎样的内心情感?
3、《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4、“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中“只”改用“望”,“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中“待”改用“照”好不好,为什么?
总结反思:
对于这片美文,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欣赏,围绕“美”去细细品味。
1、品景色。
(1)月出:壮观而有活力。
(2)月升:月光朗照,花伴月,月伴花,月光无处不在,江天一色,清纯空灵。
(3)月落:落花摇情,江水流春,落月藏海雾,迷茫无尽。
(4)月下景:月光下的江流、花甸、花林、飞霜、沙汀、白云、青枫、扁舟、高楼、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等,春江潮动,花草遍地,明月高照,花月相伴,淡淡的感伤美,优雅空灵的纯净美,交织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江月夜图。
4、品佳句。
诗歌欣赏没有标准答案,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自主再创造的空间,虽然他们的理由不一定很充分,但是他们已经在我们老师新人的目光中享受到了浓浓的审美乐趣。
练习提升
学习反思:
2、疏通诗意并赏析
3、内容总结
【探究研习】
1、抒情层次
2、合作探讨:这首诗中“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蕴含的情感
3、课堂总结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预习案】1.了解?春江花月夜?根本常识,预习有关月亮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含义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清商曲辞、吴声歌。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究宇宙的奇妙微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风格宛转美丽,抒情幽怨缠绵。
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
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到达了完善统一。
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根底。
对诗歌的继承和开展,影响极为深远。
2.熟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其中的情感。
【课堂案】一、导入月亮是一首悬挂在天空的诗〞,古往今来,人们遥望星空,总会生发无尽的遐想。
一轮明月,一处春江,几处花林,悄悄地也是悄悄地等待千百年来历代读者的到来,等待我们的领悟。
今日我们就来倾听一曲被称为“孤篇压全唐〞的唐代绝响——?春江花月夜?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一〕张假设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抱负的高远意境。
〔加:有“明月诗人〞之称〕三、初读感知:层次结构2.层次感知此诗应分成三个局部:开头八句为第一局部,写月下之景;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清澈的奇妙境界。
接下八句为其次局部,写月下之问;由孤月“照〞孤人,人月相伴,思考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局部,写月下之情;由眼前的飘移不定的白云,进而写扁舟游子的离愁别绪,从而讴歌人们对爱情的憧憬和对幸福的憧憬。
详细而言,这一局部又分为一二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终为一层,写游子思家。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春江花月夜 导学案(学生版)
主备人:审核人:审核时间:使用人:三、合作探究一、初读文本,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
二、再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2.本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画面?表现了一种什么境界?3.从整体上看,全诗可分为两部分。
从开头到“但见长江送流水”为第一部分,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诗尾为第二部分,请概括各部分诗人抒发的情感。
三、诵读全诗,回答下列问题。
1.通观全诗,哪一种意象贯穿全篇?2.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3.随着月的变化,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感情的起落是怎样的?4.有人说,《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
你同意吗?试简析。
教师参与赏析诗歌重在能抓住意象进行想象和联想,展现意境,体悟情感。
不拘泥答案的完全一致性学科语文课题春江花月夜年级高二课型诗歌流程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目标导学【学习目标】1.学习诗歌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鉴赏诗歌创造的意境美。
3.把握诗歌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二、自主学习【题解】《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
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
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
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专题1《春江花月夜》导学设计(含答案)
春江花月夜一、诗人名片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
唐中宗神龙年间,以文词俊秀,名扬京都。
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
张若虚现存诗仅《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二首。
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使他在诗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二、诗词故事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浮沉录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在今天已家喻户晓,但是,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却是坎坷的。
从唐到元,他和它被冷落了好几百年。
这篇杰作虽然侥幸地因为它是一篇乐府而被凡乐府皆见录的《乐府诗集》保存下来,但由宋到明代前期,还是始终没有人承认它是一篇值得注意的作品,更不用说承认它是一篇杰作了。
明代嘉靖时期(16世纪中叶),李攀龙的《古今诗删》选存此诗,可以说是张若虚及其杰作在文坛的命运的转折点。
随着“初唐四杰”的地位与作品被重新评估和重视,这篇属于这个流派的杰作开始闪耀其耀眼的光辉。
——程千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三、文题背景《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
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
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温庭筠一首。
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
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于张若虚了。
一、诵读,整体感知1.本诗共36句,朗读起来不方便,可据诗的内容和用韵特点(四句一韵)进行切分,不妨看成由九首绝句、三类诗组成:(1)写景诗(前八句),描绘春江花月夜的幽静纯美景色,景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时间: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
江月照千秋 孤篇压全唐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一、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几个基本方法——诵读吟咏、赏析意象、锤炼字句、把握情感。
二、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三、理解诗中景情理的联系,接受美的熏陶。
重点:“月”的意象与文中思想感情的联系。
难点: 把握诗人的感情基调,理解诗人的哲理思考。
1、滟滟______
2、芳甸_______
3、霰________
4、汀_______
5、捣衣砧_______
6、碣________石
————————————————————————————————————————————
二、作者由“月”引发的哲思是什么?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三、品读细节,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月”来写思妇游子相思之情的?。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高二选修)
一、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
二、方法指导
三、预习导引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人,诗人。
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
开元初与、、号称。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先生誉之为。
背景再现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
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
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
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
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吟诵――意象――想象与联想――意境――明情【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是整体的,空灵的。
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
即“境生象外”。
【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浑壮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走进作者:,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属于《清商曲•吴声歌》,相传创自陈后主。
这一首却完全突破宫体诗的藩篱,语言清新,叙写了民间之苦,面貌为之一新。
分析句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四句总写景象。
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之中最为动人的良辰美景。
入题即是一幅壮丽的画面:。
“”,写出了明月随着奔腾的潮水喷薄而出的宏大气势。
月光闪耀千万里远,又有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流宛转。
春江花月夜导学(有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反复诵读,熟练背诵课文;学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赏析诗歌的景致美、哲理美和情感美。
【学习重点】理解文章意境,感悟人生真理。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写景、言理与抒情的完美结合。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作家档案张若虚,初唐诗人,扬州人。
诗文与、、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仅存诗两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少妇春思之情;另一首《春江花月夜》是千载传诵的抒情杰作,曾被闻一多先生赞誉为“”,张若虚也因此“孤篇盖全唐”的杰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清末王闿运语)。
2、字音辨识滟滟()芳甸()似霰()汀上()纤尘()纤夫()皎皎()浦上()扁舟()扁担()徘徊()()捣衣砧上()碣石()潇湘()()3、词语释义滟滟:芳甸:霰:穷已:但见:扁舟:离人:青枫浦上不胜愁:可怜:徘徊:无限路: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5、预习疑难:二、文本研习(一)、诵读指导①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②再读课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感③美读课文,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内心情感(二)(独学)整体感知,把握层意与主旨:1、本诗题目令人心驰神往:、、、、,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其中““字是全诗的核心词语,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请圈出诗句中表现这一过程的词句-----------------------------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2、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根据提示划分层次。
春江花月夜答案版最新(1)
青州一中高二语文导学案姓名学号班级第1 页共3 页《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答案自主学习1、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_春_、_江_、_花_、_月_、_夜_,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2、提问:全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月。
作用: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从内容上看,月亮不仅是景物描写的主要对象,也是作者引发哲理思考的因由与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
3、提问: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写出层意。
明确:(一)( 1-10)由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二)(11-16)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二)(17-36)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合作探究一、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提问:在前八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通过这些意象,作者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明确: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
描绘: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意境:幽美邈远清幽静谧情感:美好,兴奋,快乐。
二、理:哲理思考提问: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的遐想,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明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讲解: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古已有之,且都不得其解,成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题。
诗人自然也没有找到答案,但作者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又转入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选修)
重点诗句解读与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句诗描绘了春江潮水与海平齐的壮阔景象,明月随潮涌 生,气势磅礴。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句诗表达了春江月夜的壮美景色,波光粼粼,月色皎洁, 无一处不是春江月夜的美景。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这句诗描绘了江水绕着芳草萋萋的沙洲流淌,明月照在花 林上,如同撒了一层洁白的雪粒。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句诗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月色下的霜比喻成在空中飘动 的白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夜的静谧与美丽。
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
主题思想探讨
思乡之情与人生哲理
女性形象与爱情主题
诗歌意象与象征意义
导学案设计思路与实施 方案
导学案设计目标与原则
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春江花月夜》的文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培养人文素养和情感态度。
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 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建议
● 存在问题分析: *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不足 *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 课堂互动不够,学生参与 度不高
• *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不足 • *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 * 课堂互动不够,学生参与度不高
● 改进措施建议: * 加强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小 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 * 加强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 *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春江花月夜学案答案
春江花月夜学案答案《春江花月夜》学案答案仔细聆听,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对这首诗意境特点的整体感受。
(宁静、深沉、寥廓、怅惘)这种迷人意境的营造主要靠什么?(春?江?花掉?月?夜?明确提出“月为诗之魂”)(三)观赏江月诗中描写了哪些迷人动人的月景画面?(1)指导诵读。
(传达出寥廓的感受来)(2)画面想象。
(3)词句揣摩:“生”“升”之辨——初出海面;生命、灵性和活力。
(1)指导背诵。
(表达出来宁静、朦胧的体会去)(2)思考:花林似霰,不觉流霜,不见白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烘托手法;勾画出了一幅皎洁空灵迷离的江畔月色图)(3)朦胧的月色充分反映了江边诗人怎样的心情呢?(淡淡的伤感)(1)指导朗读。
(传达出深沉的感慨来)(2)思索:贫月高悬,旁无杂尘,此时在孤独的诗人眼里,月就是一种寓意,它寓意着什么呢?(亘古维持不变的自然。
诗歌自然转至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宇宙永恒,人生较长时间)(1)指导朗读。
(传达出闺怨的相思情长来)(2)同对一轮明月,“鸿雁短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写的感情存有什么相同?(前者就是女主人公的伤感无奈;后者就是苏轼的正直悲观)(1)指导朗读。
(传达出一种深沉的相思和相思不得的怅惘来)(2)思索:“落下月挥情满江一棵”中的“挥”字历年来为人津津乐道,不好在何处?(月光倒影在粼粼的水波中,飞舞不定,而主人公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思乡的心情也如同这飞舞的江水,久久难以平息。
情景交融,妙不可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宋〃苏轼)“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人情怨遥夜,竟夕起至春草。
(唐〃张九龄《望月离容》)床前明月光,疑就是地上霜,翩然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2江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高二语文《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和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概述隋、唐帝国的建立,南北分裂局面的结束,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为诗歌艺术创作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唐代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统治者对各种思想采取的兼容并包态度,为作家诗人们的修养和创作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
前朝诗人诗歌创作经验的丰富累积,为唐代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这些使得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在唐朝的发展盛况空前。
初唐诗人的主要贡献在于:开拓了题材,使之面向社会,贴近现实;逐步用刚健清新的文风取代六朝文风;确立律体。
初唐诗坛有两大潮流:一股以上官仪和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律、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股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楼榭移向市井边塞,从歌功颂德变为言志抒怀,咏叹人生。
他们的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健清新,启迪盛唐。
在律诗、歌行等体裁的创新上,也有所贡献。
陈子昂不仅批判了当时“采丽竞繁”的文风,而且标举“风骨”、“兴寄”,并在创作实践上垂范。
他的作品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思索人生,较之四杰,深广有加,风格雄浑高古,寄托遥深,洗尽六朝铅华。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
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
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
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
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对景物的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斓的色彩,很能引人入胜。
同是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也在统一之中出现了变化,取得班斓多彩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1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答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第1课时(总2课时)课前准备学情分析课件、多媒体等课型新授课分组安排
初中时学生虽然懂得诗歌中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但是对于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来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把
握诗歌的主要内容,还是比较陌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提高
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
格特点。
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
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
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
1.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
思想感情。
2.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导学过程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
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
的真谛。
教师指导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
《春江花月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张若虚笔下的这段春江,这轮明月的光华!作者简介:
修订
目标提示(约2分钟)
自学检测(约10分钟)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
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
花月夜》两首【初读诗文,了解诗人】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
来抒写真挚感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
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
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
1
“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背景再现《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
吴声歌”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
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整体感知
1、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交流讨论(约5分划分?请写
出层意。
2、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钟)写有关月的,你能背
出一首来吗?
释疑解难(约12分钟)
1、欣赏诗的景物美:读诗歌前八句,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请
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
2、领悟诗的哲理美: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看到无限美
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3、鉴赏本诗的
情感美: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
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
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
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
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
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
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
回响。
3、“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
之情。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
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
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
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
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
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
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
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
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
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
3
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
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
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
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
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
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
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
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
醉神迷。
代答闺梦还张若虚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
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
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找出诗歌所写的意象,谈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暖气”、“春晖”、“燕入”、“蜂来”、“桃李艳”等词语点明这
是个春意盎然、热闹欢乐的季节。
“试衫”、“开镜”描绘出女子
纤柔的情态举止;“罗幕”、“画衣”描绘女子的生活环境与装束
打扮“关塞”、“别望”、“相待”等词语表明,这是在写两地相
思之情。
在诗中,春天的热闹映衬了女子的青春美丽、欣喜欢乐,
反衬了女子的孤独期盼、相思离愁,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抒情强度美
丽的相思带上了苦涩的滋味,但正是因为这份苦涩表现了纯粹爱情
之美。
当堂训练(约10分钟)
4
教(学)反思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