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加强学生感恩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题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由我代表课题组进行“加强学生感恩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经过前期调查研究发现,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
在目前改革开放转型期的大背景下,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头脑中缺少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那就是对父母的孝,对师长的敬,对同学的爱。
学生的感恩观念淡薄,不知道感谢大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社会的培育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教师的教导之恩……。
这些状况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影响很大。
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感恩”,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己,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理论基础当代德国教育家鲍勒诺夫提出了“朴素道德”理论,他认为人类社会蕴含着一种更一般、更纯情、更基本、更长久的道德,如:诚实、信赖、同情心、爱、关心等,它们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感恩教育就属于其中爱的范畴。
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他长达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
其内涵是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某种技能的人才,而且要使之“成人”。
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
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教育,是成功教育的起点。
“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
《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它主张把“孝” 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
从汉朝一直流传至今的《孝经》集中反映了中国的孝文化,在中国历代家庭道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对规范我们的行为、道德准则等仍有着深远影响。
三、概念界定感恩是人们对于他人所给予自己的恩惠和好处,从内心深处感到感激,并且准备付之于行动进行报答的思想行为。
点拨孩子感恩的心弦(感恩行动研究)
点拨孩子感恩的心弦顺德区北滘镇西海小学梁秀云霍柳金郑萍【内容摘要】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
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
这意味着要永远记住那些人和事,承担一份歉疚,并准备为回报而付出努力。
然而,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知感恩的情形令人痛心,许多学生忘记了那些帮助过、照亮过、爱过自己的人,甚至伤害他们,感恩之心严重缺失。
为此,了解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并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是小学德育的当务之急。
本课题围绕感恩教育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先对学生的感恩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现状从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并实施教育,从而点拨了孩子感恩的心弦,让孩子用感恩的心去憧憬未来,带着感恩的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关键词】现状分析宣传教育唤醒感恩感恩行动感恩芬芳感恩节----这个节日起源于美国。
在西方,每年都会过这个特别的节日。
节日只是一种仪式,其实每天都可以成为感恩节,仔细想想:是谁给了我们生命,呵护养育了我们?是谁引领我们从蒙昧无知走向文明智慧,进入了知识的殿堂?是谁给予我们和平安定的生活,让我们得以自由自在的学习工作?是谁带给我们鸟语花香、碧水青山的世界?……回头望望:衣食无忧的背后是父母挥汗如雨的劳作;每一分成绩的取得是台上老师呕心沥血的教诲;每一秒精彩生活的幕后是无数社会工作者丝毫不懈的严谨;每一丝清新空气的里头是大自然默默无私的奉献……让我们俯首感谢,感谢父母、老师、社会、大自然,感谢每一位关心、善待过我们的人,每一种帮助,益于过我们的事物!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
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
这意味着要永远记住那些人和事,承担一份歉疚,并准备为回报而付出努力。
然而,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知感恩的情形令人痛心,许多学生忘记了那些帮助过、照亮过、爱过自己的人,甚至伤害他们,感恩之心严重缺失。
感恩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一、课题背景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在当前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科技的发展,青少年一代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缺乏责任感、自私自利、感恩意识淡薄等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感恩教育,将其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探究感恩教育在小学生中的实践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的1. 了解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探索有效的感恩教育实践策略,提高小学生的感恩意识。
3. 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感恩教育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学生感恩教育现状调查(1)调查小学生对感恩的认识程度,了解他们对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感恩表现。
(2)分析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 感恩教育实践策略研究(1)家庭教育方面:研究如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2)学校教育方面:探讨如何在课程设置、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融入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恩素养。
(3)社会环境方面:分析如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3. 感恩教育实践效果评估(1)对实施感恩教育前后的小学生进行感恩意识对比,评估感恩教育的效果。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家长、教师对感恩教育的满意度。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等。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小学生、家长、教师对感恩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3. 实验研究法:选取部分学校进行感恩教育实践,观察和分析实践效果。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感恩教育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
学龄前幼儿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报告
( )注重移情训练 ,深化感恩体验 ,养成感 三
派发动员家长参与活动的宣传单 ,举办家长专题讲 恩 行 为 1 以移情 活动 为 中心 ,提 高幼 儿对 感恩 教育 的 . 座等让 家庭 所有 成员 也参 与其 中 ,使 课 题研究 更具
实效性 。
认 识
( )重视 文 化 陶 冶 ,创设 感 恩教 育 氛 围 ,培 二 养 感恩情 感
感谢 话语 或行 为 的甚少 。通 过 问卷调 查研 究 ,凸显 感 受 效 仿 。家 长 与 教 师 的情 感 和 言 行 对 幼 儿 起 着 “ 物细 无声 ” 的影 响和 “ 移 默 化 ” 的熏 陶感 染 润 潜 了开展感 恩教 育 的紧迫性 。
课题 实施 伊始 ,我们把 激 活教 师 、家长 、幼儿 作 用 ,家长 和教 师拥 有 良好 的感 恩 意识 与行 为 ,用 感 恩需要 ,提高感 恩认 识放 在 首位 。为 此 ,我们 主 严 格 的教诲 、科 学 的管理 、周 到 的服务 和高 尚的人 要 通过 以下 几个 途径 去落 实 :开设 教师讨 论会 ,明 格 魅力 教育 影响孩 子 。 确 课题 开展 的重要 性 ,提 高大 家 的积 极性 ;实 验班
( )激 活感 恩需要 。提 高感恩认 识 一
二 、研 究 、实 践 的 主 要 方 法 与过 程
影 响 ,对 培养感 恩 的情感起 到很 好 的推动作 用 。 三是 树立 榜样 ,让教师 、家长成 为孩 子感 恩 教
我 园运用 问卷 调查 时发 现 .家长 对孩 子感 恩意
识 方 面 的培 养 比较 薄 弱 .家 长 对 这 方 面 的要 求 较 育 的典 范 。孩 子感 恩 意识 与行 为 的形 成 ,除 了从 书 少 .幼儿 对感 恩 的意识 也都 非常 弱 ,能够 主动 表达 本 上学之 外 ,还必 须在 成人社 会 中去耳濡 目染 ,去
感恩教育课题报告
感恩教育课题报告感恩教育课题报告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恩教育课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感恩教育课题报告1一、课题的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
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某学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敬仰科学家,35%的学生敬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1.5%的学生表示敬仰自己的父母,而敬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达到2.9%,几乎是崇拜父母的两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
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现状之一:家长溺爱严重如今的少年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
在众多长辈的呵护下,他们已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是“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业要求期望甚高。
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孩子人格发展不平衡。
很多孩子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表现冷漠;孝敬之情在心目中淡化,只知受宠,不知感恩。
现状之二:社会影响深远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里,一些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道德观发生了扭曲。
他们自私、骄横、冷漠、不善于合作。
使得未成年人,也受到了他们的负面影响,缺乏“感恩”的意识。
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得学校教育始终未能摆脱考试的圈子。
教育看分数、教师压力大,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特别是感恩的教育。
《小学生教育感恩教育地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
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
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
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
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
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
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
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
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沈阳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
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
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报告————————————————————————————————作者:————————————————————————————————日期:ﻩ坊庄完小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一、课题的提出1.社会现状的需要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
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
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中期报告】《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概述紧张繁忙的一个学期结束了,本学期我们班主任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八年级(1)(2)班的课题是“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
我们于2019年9月申请,课题实验预计2020年8月完成,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课题实施已进入第三阶段实践阶段。
1、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从古至今,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在推进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中都发挥了重大的影响。
中华美德是在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产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经过历史的检验、扬弃和熔炼,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它以爱国爱民的思想为主线,倡导仁义守信、勤奋检朴、廉洁奉公、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精神和品格,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的源泉。
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无数英雄模范人物的身上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
正是这种美德铸成了我们的民族魂、英雄胆,造就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大国,凝聚了数千年来的中华儿女的心,谱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近百年的辉煌业绩。
今天,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培养和造就大批能驾驭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人已成为决定我们事业成功、民族兴旺的最关键、最核心的任务。
新一代的民族栋梁应该是既能吸取全人类的一切科学技术文化成果,又能继承和发扬优秀思想道德传统的中华民族新一代传人。
教育不仅要教会孩子们求知,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做人,帮助他们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弘扬中华美德传统,为建设现代化社会的精神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带来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思想意识以及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对学生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
感恩_实践__课题方案
一、课题背景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提出“感恩实践”课题,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课题目标1. 提高学生对感恩的认识,使其明白感恩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感恩,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三、课题内容1. 感恩知识普及(1)感恩的定义和意义(2)感恩的历史渊源(3)感恩在生活中的体现2. 感恩情感培养(1)感恩他人的重要性(2)感恩自己的重要性(3)感恩社会的必要性3. 感恩实践方法(1)感恩日记(2)感恩信(3)感恩活动(4)感恩演讲4. 感恩实践案例(1)学校层面:举办感恩主题班会、感恩演讲比赛、感恩征文比赛等。
(2)家庭层面:开展亲子感恩活动、家庭感恩故事分享会等。
(3)社会层面:组织志愿者服务、关爱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
四、课题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和目标。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感恩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3)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
2. 实施阶段(1)开展感恩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学生对感恩的认识。
(2)组织感恩情感培养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3)开展感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感恩。
(4)收集整理实践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3. 总结阶段(1)对课题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为其他学校或机构提供借鉴。
五、课题预期成果1. 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情感得到提高,感恩意识得到增强。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感恩,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 课题研究成果得到推广,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感恩教育
和谐社会背景下校园感恩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感恩”,《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人区别于一般动物主要的就在于人有感情、有道德、有思想、有正义之感。
没有感恩意识,就丧失了做人的最起码道德。
我们中华民族是最崇尚感恩、报恩的民族。
“受人恩惠,必当厚报”的思想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认同。
然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生活,打造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长广矿区校园内,教师、学生的感恩意识却普遍缺失。
1、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长广中心学校的前身是企业办“长广职工子弟学校”。
由于资源萎缩,企业转制等原因,职工纷纷下岗另谋生计。
许多年轻夫妇外出打工留下了老人和上学的孩子。
老人对孩子是爱上加爱,好吃好穿地供着孩子尽自己所有想让孩子过得好一点。
可孩子却不领情,他们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应当的。
他们接受,天经地义。
另外,由于正式职工的下岗离去,企业补充了大批外地民工。
这些民工大多来自云南、贵州等地,经济条件较差。
父母为生计所迫,长年累月地奔波劳累。
可孩子却体会不到,反而抱怨父母给的零用钱太少,自己的衣服没有同学的漂亮。
还有部分矿区家庭,父母为了照顾孩子,拿着每月320远的低保收入留在矿区。
但孩子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动不动还发牢骚。
父母的辛劳体会不到,父母天大的恩情感受不到。
至于师长的教导之恩,同学、朋友的关爱之恩,祖国、社会的养育之恩更是无从谈起。
2、教师的感恩意识淡薄长广中心学校转移地方后,受到了省、长兴县政府和教育局的高度关心,也得到了县各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教师在生活、福利、办公条件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工资待遇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但受社会大环境和长广诸多遗留问题的影响,教师的敬业精神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提高,工作热情不足。
教师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回报意识淡薄。
不稳定的思想导致了教师的教育理念跟不上,专业水平提高不快,教学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学校的发展更是步履维艰。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科研微型课题微型课题《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研究报告汶川县水磨小学微型课题《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传统美德。
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也将变得更加有意义。
水磨镇小学学生来自水磨镇街道和周边村组的通校生占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寄宿制学生占三分之二。
通过调查了解到,一方面目前全校学生中有半数学生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子女,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将其孩子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来养育,隔代教育的结果只会是娇惯、溺爱有余,正确引导不足,使许多孩子缺乏做人的基本常识。
这些学生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太阳”,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很多学生都缺乏感恩意识。
学生个性中暴露出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
还有一部分生活在高半山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艰苦,他们刚出世,母亲就抛弃他们远走他乡,这些孩子大部分都缺少父母双亲的关爱,缺少亲情教育,导致不少孩子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他们根本不懂得感恩之心;另一方面,我校学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来自农村,家长文化普片较低,甚至部分学生家长素质差,他们的孩子在语言、行为上缺少正确引导,这是道德教育建设的一大空白。
为了我们的教育,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
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
因此,为了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改变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水磨小学少先队大队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做人教育为重点,以行为教育为主线,以心理教育为突破,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确定了以“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为切入点的《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微型课题的研究。
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研究
一
文章编号 :1 7 — 9 2( 0 0)1 - 0 0 O 6309 2 1 00一1 1 渗 透式 的感恩 思想 活动 ,不断 强化 学生 感恩 的价 值观 ,确 保感 恩教 育的系统 性和实 效性 。 四 、成 绩 与 反 思
( )研 究 的 成 果 一 1 在 活 动 中 逐 步 形 成 了 校 园 感 恩 文 化 、
被 遗忘和 忽略 的 “ 恩” 感 ( ) 8 O ,江西5 一 0 年】 月 名受 助大 学生 ,因为 从未对 资助 者表 示 过感 谢 ,而被取 消 了再 次受 助的 资格 。另外 :武 汉一 名 高 中生给 父 亲 发 短信 要 钱 时 , 只有 二个 字 ; “ :钱 。 ”令 人辛 酸 … … ,感 爸 恩 ,其实 是人 与生俱 来 的本性 ,是一个 人不 可磨 灭 的 良知 ,是一 个 人 自觉 的行为 。然 而 ,案例 说明 ,对 学生再 不进 行感 恩 教育 ,将 会 影 响 一 代 人 的 思 想 ,更 谈 不 上 关 心 别 人 ,爱 护 别 人 。 (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呼 唤 “ 活 德 育 ” 二 生 半个 世纪 以前 ,陶行 知先 生 提出 “ 在生 活里 找 教育 , 为生活 而 教育 ” ,强 调教 育与 生活 的连 接 ,要求 教育 活动 既关 心 儿童 未来 的 生 活 ,注 重学 生 的 品德 ,关 心 儿 童 的现 实 生 活 。 这对 我 们 很 有启
2 树立 正确 的生 活化 的 理 念 ,实施 开放 型 的活 动形 式。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7700字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7700字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乌鲁木齐市二十七小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感恩,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高尚情操,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人际交往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呼唤感恩回归,呼唤感恩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求。
上海市教委在新版的《中学生守则》中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这正是教育顺应时代要求、服务社会的体现。
那么如何唤回曾经已被忽视在角落里的感恩教育呢?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教师、感恩父母、感恩一切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这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对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关心同学少,对自己考虑多;对社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已成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危机,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
学校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
让学生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人的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在每一个学生心目中生根、开花、结果。
并以此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激发他们奋发进取、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感恩教育:高校德育工作必须直面的课题
Absr c : Grtt e i h r lc a a trt tc le e sud nss o l a e ta t ai ud st e moa h rce ha o lg t e t h u d h v ,ho v r wi h e eo me to o ildv ri ,g a eu d c to we e , t t e d v lp n fs ca iest r e f le u ain h y
杨 雅 琼 Ya gYa in n qo g
( 州理工 大 学 , 州 7 0 5 兰 兰 3 0 0)
( a zo oyeh i iesy L nh u7 0 5 C ia L nh uP ltc ncUnvri , az o 3 0 0, hn ) t
摘要 : 恩是 大学生应 该 具备 的道德 品质 , 感 然而 , 随着社 会 多元化 的发展 , 恩教 育成 为 高校德 育 工作 的软肋 。为此 , 感 明确 感 恩教 育 的 内涵, 重构 实施感 恩教 育 的措施 , 于 大学生 自身 素质 的提 高、 格 的完善有 着 重要 的 意义 。 对 人
 ̄
关键词 : 恩教 育; 感 大学生 ; 德育
K e wor y ds:t n s iig e c to ; olg tde ; rle u ain ha k gvn du a in c le e su ntmo a d c t o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笔记本上,我开始构思这个课题实施方案。
感恩,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深远的词汇,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感恩,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当前社会背景下,小学生普遍存在着感恩意识淡薄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
2.感恩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1.探讨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培养小学生具备基本的感恩意识和行为。
3.通过感恩教育,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研究内容1.感恩教育的理论探讨:包括感恩教育的内涵、价值、原则等。
2.小学生感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3.感恩教育实践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包括课程设置、活动组织、评价体系等。
4.感恩教育效果的评价与反思: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分析等方式,评价感恩教育的效果。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感恩教育的理论研究现状。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3.访谈:与小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感恩教育的看法。
4.实验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感恩意识变化。
五、实施方案1.第一阶段:理论探讨与现状调查(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感恩教育的相关理论。
(2)设计问卷,进行小学生感恩现状的调查。
(3)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2.第二阶段:感恩教育实践方案的设计与实施(1)根据调查结果,设计针对性的感恩教育课程。
(2)组织感恩教育活动,如感恩节、母亲节等。
(3)建立感恩教育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
3.第三阶段:感恩教育效果的评价与反思(1)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感恩意识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六、预期成果1.形成一套完整的小学生感恩教育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坊庄完小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一、课题的提出1.社会现状的需要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
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
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
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
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
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案,我们设计开展以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为前提,以学校、家庭、社区为场所的反恩教育实践活动。
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使之成为我校的德育特色。
二、课题组织机构(一)组织机构课题组长:闫文霞副组长:闫观旭张宁沈芝云研究人员:各班主任三、课题研究的界定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 “知恩”于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情能给于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于行,就是在知恩感恩的基础上,能够懂得施恩于他人,将心中的感知具体化,行为化形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对生命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我们这个课题研究解决的重点在于对小学生开展的感恩教育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入手,教育小学生认识、感受、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让学生懂得感恩,从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人、爱自然、爱社会,并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一)理论价值1、深化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孝道教育理论。
本课题的研究将扎根于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孝道教育基础之上,而通过研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又反过来深化和发展该理论。
2、制定“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的年段目标体系、检测指标和评价方法。
(二)实践意义1、对于个人而言,感恩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感恩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人和社会的恩情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人格完整的、心灵健康的人。
感恩有时并非人的天性,需要感恩教育的点拨。
感恩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对于人们内心价值秩序的建立、师生间关系的重建以及学生的生命观、自然观、人际交往观等观念的树立,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使他们走向谦逊、谨慎、幽默、敬爱、自尊、感恩。
2、感恩教育有利于形成学校、家庭良性互动的社会德育氛围。
通过系列感恩活动,让学生的心灵不断撞击感激的区域,告诉学生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哺育,感谢自然原恩赐,感谢社会的关爱,感谢别人的鞭策……只有这样具有极强可塑性的学生才能“心会跟爱一起走”,并以爱心来回报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
3、本课题研究通过将儿童的活动与交往为路线,将学校、家庭、社区联成一个主体网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在“开发利用德育资源、深化道德活动体验,促进学生品德自省内化”这一研究领域有所突破,通过唤醒学生的知耻心和感恩心,进而培养和完善学生的道德和法纪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题研究的研究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
2、通过资质的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和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措施(一)研究思路要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营造感恩教育的校园环境。
感恩教育要取得成效。
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气氛和校园环境建设。
我们主要通过校园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感恩氛围。
物质文化环境是无声的老师。
文化环境的精心设置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真正起到“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心护花二月风”的效果。
(1)在我们精致和谐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感恩的氛围:(2)在教室开辟了“班级感恩文化角”,设有“身边处处有恩情”、“感恩温馨语”等栏目;(3)在校园的墙面上,悬挂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感恩名言诗句;在每天的晨间谈话和校园午间新闻中,《感恩的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旋律优美、感人肺腑的感恩歌曲被反复传唱。
这些自然和谐的举措,呼唤着孩子的感恩之心。
2.加强学科教学的感恩渗透通过挖掘语文、思品、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相关育人因素,整合和优化,在课堂中有机渗透。
例如语文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道理。
这种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生动有趣。
吸引力特别大,效果应该是非常显著的。
3.展开感恩教育活动,我们以《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小学德育的纲领性文件为依据,以“一片孝心回报家庭、一份爱心回报他人”、“一腔热心回报社会”为基本内容和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握生活切入点,将感恩德育目标进行科学整合,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在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提出具体分层次的要求。
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相互结合,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
所以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
学校德育还可以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利用学科教材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
全体教师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课题目标。
4.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孩子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
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
所以作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广播电视学校、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课题实施的意义,以共同实现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5、利用影视媒体的感恩熏陶利用优秀电影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在愉快的影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培植学生的感恩心,提高学生道德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二)研究活动的具体策略:1、对父母的感恩。
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才会爱他人,爱祖国,所以对父母的感恩是最基础的。
(1)首先开展体验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
可结合母亲节、妇女节、父亲节等开展如“一日护蛋行动”、“听妈妈讲怀孕的故事”、“做一天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等活动。
(2)观看亲情影片,联系自身,激发情感。
(3)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上升为情感的具体表现。
2——3年级的小学生给父母送一句温馨的祝福;4——5年级的小学生写一篇亲情作文。
举行主题班队活动。
2、对老师的感恩(1)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酌情开展“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
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
(2)进行征文或演讲比赛,抒发对老师的爱和感激。
(3)教师节为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感恩之心。
3、对同伴乃至他人的感恩(1)“我的同伴”主题活动,可以选择征文、班队会、交流等方式进行。
(2)发现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如医生、邮递员、清洁工等。
(3)结合“学雷锋”开展回报活动,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如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献爱心等。
4、对自然、对祖国的感恩。
(1)了解大自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的物质条件,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和利用,感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开展“环保小卫士”等活动。
(2)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更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