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互补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二元经济结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一个经济体中存在两种不同但相互联系的经济形态或经济体系的现象。
这种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它既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通常是由于不同经济体系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存在差异所导致的。
一方面,经济体系的发展水平不同,会导致经济结构的不均衡,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先进和发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一个相对落后和传统的非现代化经济体系。
另一方面,经济体系的发展速度不同,也会导致一个经济体系相对较快速地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而另一个经济体系则相对滞后。
这种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常常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平等、就业压力增加等。
二元经济结构的原理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不同经济体系的发展水平不同,主要是由于其在经济资源配置、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和市场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
一方面,先进和发达的经济体系往往能够更好地配置经济资源,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和市场体系。
另一方面,落后和传统的经济体系则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结构和市场体系相对不完善。
其次,二元经济结构的原理还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政策和制度有密切关系。
先进和发达的经济体系往往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和政策引导,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市场机制。
相反,落后和传统的经济体系则可能受到政府政策的限制和限制,以及制度和法律环境的不利影响。
最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也与市场需求和国际环境有关。
先进和发达的经济体系通常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而落后和传统的经济体系则可能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国际环境的挑战。
因此,了解和研究二元经济结构的原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把握经济调控的方向和路径,以及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5G系统架构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5G系统架构在当今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最初的简单语音通话到如今的高清视频通话、虚拟现实体验,移动通信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而 5G 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其系统架构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G 系统架构的设计目标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包括超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超低的延迟、海量的设备连接等。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5G 系统架构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优化。
5G 系统架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核心网、无线接入网和终端。
核心网是 5G 系统的“大脑”,负责对整个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
与以往的核心网相比,5G 核心网采用了基于服务的架构(SBA),将网络功能拆分成多个独立的服务模块,通过服务化接口进行通信。
这种架构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快速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
例如,当需要增加新的网络功能时,只需添加相应的服务模块,而无需对整个核心网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无线接入网是连接终端和核心网的桥梁,负责将终端的数据传输到核心网,并将核心网的数据下发到终端。
5G 无线接入网采用了全新的技术,如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IMO)、毫米波通信等。
大规模 MIMO 技术通过在基站端配置大量的天线,实现了空间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
毫米波通信则利用了高频段的频谱资源,提供了更宽的带宽,进一步提升了数据传输速率。
此外,5G无线接入网还引入了网络切片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
终端是用户与 5G 网络进行交互的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等。
5G 终端不仅需要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还需要具备更强的计算能力和续航能力。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5G 终端采用了先进的芯片技术和节能技术。
在 5G 系统架构中,还有一个关键的技术是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将计算和存储资源下沉到网络边缘,靠近终端用户,从而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和带宽消耗。
产业数字化发展路径:互补性、动态性与战略性
产业数字化发展路径:互补性、动态性与战略性郑江淮 杨洁茹*摘 要:数据正成长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其无限供给的特征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分的要素支持。
企业对数据、数字技术等相关要素的投资推动了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壮大,产业数字化的根本动力就在于要素互补,多样化的要素互补方式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数据作为核心要素驱动了二元经济结构的重构,也就是资本部门和劳动部门的再配置,产业组织以及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动态变化。
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通,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数据先行者将率先建立竞争优势。
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产业链与价值链被重构,发展中国家如果能把握住这次战略机遇,将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关键词:产业数字化;互补性;动态性;战略性DOI: 10.19313/10-1223/20240313.001一、引言数字经济正成为产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就其内容来说,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
过去学术界讨论较多的是以数字平台为中心的数字产业化问题,而对产业数字化问题的探讨则有所欠缺。
事实上,产业数字化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
这里所说的产业数字化,主要是指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的数据,2020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1.2%。
其中,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达80.9%①。
因此,有必要对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底层逻辑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基于此,本文旨在分别从微观、中观以及宏观三个层次,来探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互补性、动态性和战略性,试图厘清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微观机制,阐述其动态变化,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二、互补性: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微观机制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革命的发生,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不仅拓展出一个全新的虚拟网络空间,而且将“信息”变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新型资源,重塑了全社会的资源分布版图。
万物互联网的要素体系结构
万物互联网包括物体、数字设备、数字个人、数字企业、数字政府、数据资源、数字平台和数字流程八大要素。
其中物体和数字设备是来源于物理世界的要素,是万物互联网的客体要素;数字个人、数字企业和数字政府是来源于人类社会的要素,是万物互联网的主体要素;数据资源、数字流程、数字平台来源于信息世界的要素,是万物互联网的运行要素。
总之,万物互联网的要素体系结构由客体要素(物体和数字设备)、主体要素(数字个人、数字企业、数字政府)和运行要素(数据资源、数字流程、数字平台)构成,下面拟详细分析。
万物互联网的客体要素:物体和数字设备物体(Things)是万物互联网的连接对象,主要包括有生命物体(动植物、细菌、病毒)和无生命物体(自然物品和人造物品)。
目前,万物互联网所连接物体的种类在不断扩充:正在从无生命物体(自然物品和人造物品)向有生命物体(动植物、细菌、病毒)扩展。
在无生命物体方面,万物互联网已经可以或正在尝试感知和监测自然空间中的地壳运动以预测地震;感知和监测气流、水文、海洋以预报天气和预警灾害;感知和监测城市空间的各类基础设施以建设智慧城市;感知和监测货物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和配送等各个环节以实现智慧物流;感知和监测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以实现智慧交通;感知和监测水、电、气以实现智慧能源;感知和监测工厂设施和环境以实现智能制造;感知和监测家居的位置、状态、变化以实现智能家居。
在有生命物体方面,万物互联网已经可以或正在尝试感知和跟踪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感知和监控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的成长过程以实现智慧农业和食品溯源,感知和监测病毒的传染过程。
数字设备,也称之为机器,是物理实体连接到万物互联网的媒介,数字设备能感知、读取描述物理实体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的数据,再传递给其所有者,或分享给万物互联网中的其他节点。
数字设备主要包括通用物联网感知识别系统、常规网络设备和各类终端设备。
通用物联网感知识别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计算节点、接收器、执行器和功能设备:传感器主要用于数据的采集和转换;计算节点用于数据和信息的处理;接收器便于收集计算节点或其他关联设备发送的消息;执行器用于处理从传感器和/或互联网接收的信息,然后触发相关设备执行功能;功能设备用于在触发时执行所需的任务。
智能电网中的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
智能电网中的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不断追求,智能电网已逐渐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
其中,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智能电网中的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展开论述,从其定义、组成结构、技术特点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的定义。
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是指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通过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设备进行互补和平衡,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微型电网。
它可以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和对外网的互联互通,具备稳定、安全和高效的特点。
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的组成结构主要包括几个关键部分。
首先是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如太阳能光伏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组、生物质发电装置等。
这些装置通过将自然界的能量转化为可用电能,为微电网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
其次是储能设备,如电池储能系统、超级电容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储存过剩的电能,以备不时之需。
再次是逆变器和控制系统。
逆变器可以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并实现与外部电网的互联互通。
控制系统则起着调度和保护的作用,确保整个微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
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具有许多独特的技术特点。
首先,它可以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能源资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其次,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升级。
再次,它能够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减少对外部电网的依赖,并具备一定的抗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此外,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还具备能源交易和能源共享的功能,可以促进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地区间的能源互补。
未来,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其次,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加强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将为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未来智能网络的结构及应用
未来智能网络的结构及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网络已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热门话题。
智能网络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智能性和自我学习能力的网络,它不仅是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未来世界连接和共享的重要载体。
未来智能网络的结构未来的智能网络是一个高度智能化、高效、安全、可靠的网络,拥有智能化的节点、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智能化的网络管理系统。
智能网络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级网络结构:多级网络结构是智能网络的核心,通过分层次的方式,实现了资源的协同、任务的协作和信息的集成,大大增强了智能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 智能硬件:未来智能网络的硬件为智能化硬件,它拥有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可以自行判断情况并作出反应,从而降低人为干预的成本。
3. 物联网技术:未来智能网络的核心是物联网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不同的设备和应用程序之间互连互通,从而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4.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也是未来智能网络的重点技术之一,云计算技术将软件和服务的交付方式从本地计算机变为从云端交付,大大提高了软件服务的可信性和稳定性。
未来智能网络的应用未来智能网络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
以下是未来智能网络的应用:1. 智慧城市:未来智能网络可用于智慧城市中,包括交通控制、能源管理、城市安全、公共交通等。
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可以及时监控城市的情况,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环境。
2. 智能制造:未来智能网络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根据不同生产流程的需要,自主学习和优化生产流程,从而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
3. 智能交通:未来智能网络可以用于交通管理中,包括交通指挥和智能照明,通过智能化的算法和设备,可以实现道路和交通流量的优化,提高城市交通流畅度。
总结:随着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未来智能网络将成为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将产生巨大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元四级”网络体系模式建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元四级”网络体系模式建构大学生“二元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是一种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网上虚拟教育和网下现实教育对接即“二元”心理健康教育结构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的有效实施。
“四级”教育网络体系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辅导员团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突出了以大学生自我发展、相互支持的心理互助为主要途径,形成基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自助、互助、他助综合平台,在大学生服务、管理、教育中有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标签: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二元四级危机干预大学生目前高校心理咨询的范围主要集中在障碍性咨询方面,主要针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咨询治疗,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相对缺乏,这既不符合高等教育的目标,也不符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
事实上,医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以身体劳累,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以及紧张心理状态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疲劳和焦虑;强迫和嫉妒心理;心境不佳、丧失兴趣、消极悲观、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抑郁心理[1]。
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能够从多方位实现对大学生全覆盖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它反映了我们在注重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职业发展的同时还特别关注大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行业、适应岗位的心理发展能力,对于其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院校构建心理健康“二元四级”教育网络体系丰富、发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扩大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面和受益面,在行业领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二元四级”教育网络体系的构成社会文化背景、环境因素等多因子和大学生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紧密相关,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单纯的网上教育或网下教育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逐渐转变为网上和网下联动的模式,网上虚拟教育和网下现实教育对接,即是“二元”教育结构。
从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突出矛盾与未来走向
从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突出矛盾与未来走向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从城乡二元体制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矛盾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城乡二元体制,作为历史上形成的一种社会经济结构,长期以来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种体制的矛盾日益凸显,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因此,城乡一体化的提出和实施,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文章首先回顾了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背景和历史沿革,分析了其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接着,文章重点探讨了城乡二元体制下的突出矛盾,包括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村资源流失、公共服务不均等、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城乡的协调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城乡一体化,旨在通过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促进城乡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居民的平等权利和共享发展成果。
文章认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在制度、政策、技术等多个层面进行创新。
文章展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未来走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土地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推动城乡一体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文章也指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强调了持续创新、科学规划、协同推进的重要性。
二、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演变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结构,其形成和演变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这一体制的历史演变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特点,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下城乡关系的动态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快速恢复和发展经济,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这一战略导致了大量的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被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形成了城乡之间的分割和不平衡发展。
互联网+的四个层次
互联网+的四个层次互联网+的四个层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它已经深度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互联网+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的应用,更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思维方式。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将互联网+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信息化层次、虚拟化层次、智能化层次和开放化层次。
信息化层次是互联网+的第一个层次。
在这个层次上,互联网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企业实现信息的传递和管理。
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收集和利用大量的信息,这对于企业的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全面的信息,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作出购买决策。
虚拟化层次是互联网+的第二个层次。
在这个层次上,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和管理工具,更成为了构建虚拟的商业环境和交易平台。
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在线展示和销售产品,实现线上支付和物流配送,极大地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便捷性。
同时,互联网的虚拟化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创新空间。
智能化层次是互联网+的第三个层次。
在这个层次上,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和交易平台,更趋向于具有智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智能系统。
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和挖掘数据,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推荐。
同时,智能化的互联网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商业机遇,可以通过创新的智能产品和服务拓展市场。
开放化层次是互联网+的最高层次。
在这个层次上,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工具和平台,更成为了连接不同企业和行业的桥梁和纽带。
通过开放平台和开放接口,不同的企业可以共享资源和合作创新,从而形成更加开放和生态化的商业模式。
同时,开放化的互联网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商业机会。
总结起来,互联网+的四个层次分别是信息化层次、虚拟化层次、智能化层次和开放化层次。
这四个层次相互衔接和影响,共同构建了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商业生态。
在未来的发展中,互联网+将继续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的组成(核心与边缘)概述
互联网的组成(核心与边缘)概述互联网的组成(核心与边缘)概述互联网是当今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资源和便利。
然而,在我们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时,你是否曾经好奇过互联网是如何构建起来的呢?本文将概述互联网的组成,着重介绍互联网的核心和边缘部分。
一、互联网的核心互联网的核心是由一系列网络设备和基础设施组成的,它是整个网络运行的中枢。
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超级计算机:互联网核心的超级计算机担当着数据传输和存储的重要角色。
通过这些高性能的计算机,数据可以快速地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传递。
2. 服务器:服务器是分布在互联网核心的大型计算机,它们存储了大量的网页、文件和其他网络资源。
当我们使用互联网时,所访问的网页或资源实际上是从服务器中取得的。
3. 光纤电缆:光纤电缆是连接互联网核心设备的主要传输媒介。
它具有高速、大带宽和抗干扰等特点,可以快速而可靠地传输大量的信息。
4. 路由器:路由器是互联网核心的关键设备,它负责将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
路由器通过识别和选择最佳路径,使数据能够通过不同的网络进行传递。
二、互联网的边缘互联网的边缘指的是连接到互联网的各种终端设备,如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
边缘部分是使用互联网的用户所在的地方,也是信息的源头和终点。
以下是互联网边缘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1.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是用户与互联网进行交互的工具,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
通过这些设备,用户可以获取信息、发送电子邮件、进行在线购物等。
2. 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是用户在终端设备上运行的软件,它们通过互联网与核心部分进行通信。
例如,浏览器是使用最广泛的应用程序之一,它允许用户浏览网页和访问互联网资源。
3. 协议:互联网使用一系列协议来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
常见的协议包括HTTP、TCP/IP和DNS等。
这些协议确保了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能够正常传输和解析。
4. 云服务:云服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模式,用户可以通过云端服务器访问和存储数据。
互联网体系结构的野蛮成长史
每一粒沙子是否需要独立IP地址这事,已 经不那么重要了。 应用层做端到端控制,更加灵活和鲁棒。
UDP也一样可以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
互联网体系结构
四、Everything over IP
—良性垄断产生效率 Vint Cerf
互联网体系结构
四、Everything over IP
互联网体系结构
互联网体系结构
一、电话网与互联网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互联网体系结构
互联网
电话网
服务多样
用户自由
服务单调
用户受制约
业务多样性、用 户普及度推动增 长 指数增长
用户普及度推动 增长
线性增长,已遇 瓶颈,开始下滑
为什么?
互联网体系结构
想当初……
互联网
没有服务质量保证
互联网体系结构
反方的理由
长弓兵也很难精确射中远距离目标; 坏天气使弓弦松弛,箭羽脱落,同样影响长弓; 在残酷的战役中,长弓兵同样会紧张 ; 当长弓兵超过两列,他们也不过是向天空乱射; 弓箭手的好坏取决于体力,火绳枪兵没有这限制; 火绳枪兵已经能一小时能打四十发子弹或更好。
互联网体系结构
互联网体系结构
麦卡夫(学霸)生平 1973年,发明了以太 1979年,成立3Com
以两个学士学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
在哈佛大学以一篇有关于包交换的论文取得博士学位。那 篇论文实际上是他在 MIT 为一个名为 MAC 的计划工作时 写好的。 IT三大定律 摩尔定律:电脑速度和容量每18个月翻一番。 吉尔德定律:带宽每六个月增一倍,上网终将免费。
互联网体系结构
长弓六大优势
射击精度高 一个弓箭手则可以精确的射中150到200码外的目标, 火绳枪兵呢, 只能不精确的射击100码左右的目标 ; 简单易维护 火绳枪十分复杂,很容易因为发射后的残渣堵塞,很 容易损坏,只能由专业的军械技工维修。在风大潮湿 的情况下无法使用。 操控难度低
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一)2024
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一)引言:能源互联网是指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能源系统的高质量、高可靠、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能源系统。
本文将探讨能源互联网的体系架构,以期更好地理解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组成和运行机制。
正文:一、能源互联网系统层级架构1.1 基础架构层1.2 信息通信层1.3 控制调度层1.4 应用支撑层1.5 系统集成与交互层二、基础架构层2.1 储能设施2.2 智能电网2.3 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2.4 电动汽车充电桩2.5 氢能源设施三、信息通信层3.1 感知与监测系统3.2 数据传输与网络安全3.3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3.4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3.5 区块链技术四、控制调度层4.1 能源调度与优化4.2 智能配电与供电管理4.3 协同控制与分布式能源管理4.4 网络管理与优化4.5 微电网控制与运行五、应用支撑层5.1 能源市场与交易5.2 智能电价与电能质量管理5.3 能源需求侧管理5.4 能源供应侧管理5.5 电力负荷调节与峰谷平衡总结: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由基础架构层、信息通信层、控制调度层、应用支撑层和系统集成与交互层组成。
基础架构层包括储能设施、智能电网、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电动汽车充电桩和氢能源设施。
信息通信层涵盖感知与监测系统、数据传输与网络安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以及区块链技术。
控制调度层包括能源调度与优化、智能配电与供电管理、协同控制与分布式能源管理、网络管理与优化以及微电网控制与运行。
应用支撑层包括能源市场与交易、智能电价与电能质量管理、能源需求侧管理、能源供应侧管理以及电力负荷调节与峰谷平衡。
这些层级和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为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框架和支持。
未来网络的构架与技术创新
未来网络的构架与技术创新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最初的互联网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网络已经在短短数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未来,网络的发展将更快,变革也将更大。
为此,未来网络的构架和技术创新成为了网络领域的研究热点。
未来网络的构架未来网络的构架将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它将涵盖从网络基础设施到应用程序的各个层面。
这一构架将具备高度的可伸缩性和可配置性,同时能够支持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应用和数据传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未来网络将采用以下几种技术:1. 软件定义网络(SDN)软件定义网络(SDN)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网络架构方式,它将网络控制层(即网络管理和控制)与数据传输层(即网络数据包传输)分离开来,并且通过SDN控制器集中管理整个网络。
这种方式可以为不同的应用和服务提供高度灵活和可编程的网络环境,使网络更加易于管理和优化。
未来网络的构架中,SDN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是将网络功能软件化,并且通过虚拟化技术部署在计算平台上,从而避免了传统硬件设备的成本和限制。
未来网络中,NFV将加速网络的可伸缩性和可配置性,同时也为网络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3. 5G网络技术5G网络技术是未来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将为未来的人们提供更快速和低延迟的数据传输,同时也能够支持大规模的物联网设备。
5G网络的推出,将会推动远程医疗、车联网、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发展,也将大大提升人们的网络使用体验。
未来网络的技术创新1.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其核心在于“去中心化”和“信任机制”。
在未来网络的构架中,区块链技术将可以实现更高效安全的数据传输、身份认证和智能合约等功能。
例如,区块链技术可以为云计算和物联网设备的数据传输提供更好的保障,还可以实现智能货运、智能物流等创新应用。
2.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网络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二元金融体系结构
二元金融体系结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金融体系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其中,二元金融体系作为一种金融体系结构,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定义、特点、优缺点以及应用等方面对二元金融体系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一、定义二元金融体系是指将金融市场划分为两个层次的金融体系结构。
其中,一层是传统的正式金融体系,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等;而另一层则是非正式金融体系,包括借贷、民间融资、影子银行等。
二元金融体系通过将传统金融体系与非正式金融体系相结合,旨在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
二、特点1. 多层次。
二元金融体系中存在两个层次,即传统金融体系和非正式金融体系,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2. 互补性。
传统金融体系和非正式金融体系相互补充,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金融服务。
3. 高效性。
二元金融体系通过整合正式和非正式金融渠道,加强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可及性。
4. 风险与监管。
二元金融体系中,正式金融体系受到严格的监管和规范,而非正式金融体系则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监管漏洞。
三、优缺点1. 优点(1)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
二元金融体系可以覆盖传统金融体系无法触及的人群和地区,提供更广泛的金融服务。
(2)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
通过整合正式和非正式金融渠道,二元金融体系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可及性。
(3)促进经济发展。
二元金融体系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和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2. 缺点(1)风险控制的挑战。
非正式金融体系存在较高的风险,监管和管理难度较大,容易引发金融风险和金融不稳定。
(2)信息不对称。
二元金融体系中,非正式金融渠道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相对较低,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监管漏洞。
由于非正式金融体系的特点,监管机构对其监管存在一定的困难,容易形成监管漏洞。
四、应用二元金融体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实践。
例如在中国,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非正式金融机构与传统商业银行相结合,形成了二元金融体系,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11)综合测评卷02:新高二暑假作业(教师版)
综合测评卷02:新高二暑假作业(教师版)(150分钟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线上与线下“二元结构”构成了我国网络文学批评的整体格局。
两大批评阵地均十分活跃,它们特色各具却功能分殊,如不同传播路径让批评的影响力场域有别。
基于网络媒体强大的整合力,两大批评空间的互动与融通有其必要性,也具有必然性,未来的网络文学批评尤其需要建强线上批评阵地,以更好地贯彻“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理念,增强网络文学批评的朝气和锐气,让人民大众成为网络文学审美及其评判的真正主体。
网络文学的线上批评一直都十分活跃而多产,且十分有效,批评的有限和疲弱仅适于线下批评,即由专业批评家所做的平面媒体发表、纸介传播的网络文学批评。
线上批评与线下批评的“空间”落差,影响的不仅是批评本身的业态平衡,更影响整个网络文学的可持续发展。
因而,需要重新识辨网络文学批评的“线上与线下”问题,以助推外在的“空间区隔”走向内在的“批评交融”。
网络文学既然是“在线写作”“在线阅读”,当然就会有“在线批评”;而在线就是“直接在场”,它能够对网络创作和网文阅读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后来又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坚持加强网络文学的在线批评与发现、提升中国经验,创新文学批评理论关系密切。
网络文学的在线批评,于广大网络写手有普及文学创作常识的作用,促使他们提高文学创作与创新意识;同时作为评家自己,也可以通过及时的文学批评锻炼艺术感悟力,在文学文本与文学接受者之间起到中介、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以增加接受者审美快感的强度和深度。
”另一种批评存活空间是为传统学人更熟悉的线下批评,即由批评家在平面媒体(书报刊)发表的网络文学批评,或者是由政府职能部门和学术社团机构组织的网络文学研讨活动和理论批评会议。
这一批评空间不仅享有行政、学术、传媒之话语权力,还背靠千百年文学传统的观念积淀,理论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和批评范式。
浅谈未来配电网的架构与格局
浅谈未来配电网的架构与格局摘要:基于国内外电网技术的研究热点,从大电网和微电网、多个电压等级、交直流系统并存、配电系统与信息系统高度融合等6个方面,对未来配电网的架构与格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未来配电网;架构;格局;引言化石能源的枯竭,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严重威胁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变旧的、粗放式、不可持续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一场以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优化能源结构为主题的能源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展开。
电网作为承载能源革命的基础性平台,对能源革命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未来的电网将发展成为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的输送和分配的智能电网,成为能源、电力、信息综合服务体系的支撑平台。
配电网是支持需求侧响应管理,承载大量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和电动汽车等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DER)的重要平台,是推动智能电网建设、解决能源危机的关键环节。
1 未来配电网的架构与格局未来配电网的发展方向,对配电系统提出了多方面的高级要求。
未来配电系统的架构及格局的主要特征为:1)大电网和微电网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格局;2)多个电压等级构成多层次环网状的主要网络结构;3)交直流系统并存的混合运行方式;4)配电系统与信息系统高度融合的物理信息网络;5)融合多元能源、实现供需互动的能源互联网。
1.1 大电网和微电网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格局未来电网将呈现大电网和微电网并存的格局。
这一特征主要是由能源分布、电源结构和电网自身的结构决定。
一方面,电力资源与负荷中心的地理分布不匹配,而可再生能源在广域范围具有良好的时空互补性,发展一个规模适当的大电网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方面,在配电网侧,就地利用资源的分布式发电和面向终端用户的区域电网和微型电网将会大量出现,充电汽车及其他储能装置等将大规模存在,未来配电系统可能划分为多个独立运行的控制区域,可接有不同规模的虚拟电厂和微电网等。
未来网络的构想和实现方法
未来网络的构想和实现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5G时代,网络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它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但是,在未来,网络还能做些什么?我们该如何构想未来的网络?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去实现这种想象?1、未来网络的构想未来网络的构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1 智能化:未来网络将更加智能化,这也是引领未来的一条必由之路。
在未来,网络将能够自动化地处理大量信息和任务,从而减轻人们的负担,提高效率。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将能够通过设备之间的联动,让家居环境更加智能化,并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
1.2 泛在化:未来网络将无处不在,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服务。
不仅在家庭和办公环境中,就连公共场所、街道上也会遍布着各种智能设备,这些设备将会连接成一个智能网络,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1.3 虚拟化:未来网络将变得更加虚拟化,网络空间将与现实空间融为一体。
人们将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体验各种不同的场景。
比如,我们可以在家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全息投影技术实现沉浸式体验,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1.4 整合性:未来网络将是一个大而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所有的设备和系统都将互相连接,无缝整合。
例如,未来的物联网系统将会把各种物联设备、传感器和计算机都联接起来,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管理服务。
2、未来网络的实现方法实现未来网络的想象,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科技手段:2.1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未来网络实现的基础之一。
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化的处理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人们的负担。
2.2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未来网络的信息传输更加安全和可信。
它可以实现对账本、合同等信息的记录和管理,防止信息篡改或者丢失,从而为网络的可靠运行提供了支持。
2.3 5G技术:在未来网络的实现中,5G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元互补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
二元互补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
杨鹏;李幼平
【期刊名称】《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年(卷),期】2014(011)001
【摘要】从分析互联网体系结构与当前主流应用范型的失配入手,提出了一种二元互补的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它以现有互联网体系结构为主结构,同时引入播存网络作为次结构.二元互补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能在最大程度保持现有互联网特色和优势的同时,为未来互联网带来前所未有的物理变革.
【总页数】7页(P53-59)
【作者】杨鹏;李幼平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1189;东南大学未来网络研究中心,南京2111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
【相关文献】
1.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探索 [J], 花齐
2.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标识方案研究 [J], 蔡凌;汪晋宽
3.未来互联网选路体系结构研究 [J], 李乐民
4.未来互联网选路体系结构研究 [J], 李乐民
5.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综述 [J], 谢高岗;张玉军;李振宇;孙毅;谢应科;李忠诚;刘韵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兀 互补未来 互联 网体 系结构
杨 鹏 , 李 幼 平
( 东 南 大学 a .计 算 机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b .未 来 网络 研 究 中心 , 南京 2 1 1 1 8 9 )
摘要: 从 分析 互联 网体 系结构 与 当前 主 流应 用 范型的 失配入 手 , 提 出 了一种 二元 互
个 覆 盖全球 、 广泛渗 入并 深 刻影 响人类 社会 方方 面 面 的超 大规 模 复杂 信 息 网络 。回顾 互联 网半 个世 纪 以来 不 间 断 的演进 发展史 , 它在持 续 演进过 程 中取得 成 功很 大程 度得 益于 其体 系结 构 的支 持 : 灵活 的分组 交换 技 术、 开 放 的协议 标准 ( TC P / I P ) 、 简单 的分 层模 型等 。以“ 统 计 复 用” 和“ 存 储一 转发 ” 为 特征 的分 组交 换 技术 , 是 互联 网体 系结 构最 重要 的技 术 基础 ; 倡导 “ 核 心简 单 、 边缘 智 能 ” 设计 理 念 的端 到端 原 则 ] , 是 主导 互 联 网
中图分 类号 : T P 3 9 3 文 献标 识码 : A
On t h e Co mp l e me n t a r y Bi n a r y Fu t u r e I n t e r n e t Ar c h i t e c t u r e
YANG Pe ng,LI Yo u — pi n g
t a i n s ome i r r e pl a c e a b l e a dv a nt a g e s a nd f e a t u r e s o f t he e x i s t i ng I n t e r ne t a r c hi t e c t u r e, but a l s o
( a .S c h o o l o f Co mp u t e r S c i e n c e a n d En g i n e e r i n g ;
b .Fu t u r e Ne t wo r k Re s e a r c h Ce n t e r 。S o u t h e a s t Un i v e r s i t y,Na n j i n g 2 1 1 1 8 9,Ch i n a )
第 1 1卷 第 1 期
2 01 4年 3 月
复 杂 系 统 与 复 杂 性 科 学
C0M PLEX SY S TEM S A N D C0 M PLEX I TY S CI EN CE
Vo 1 . 1 1 No . 1
Ma r . 2 O1 4
文章编号 : 1 6 7 2 — 3 8 1 3 ( 2 0 1 4 ) O l 一 0 0 5 3 — 0 7 ; D O I : 1 0 . 1 3 3 0 6 / j . 1 6 7 2 - 3 8 1 3 . 2 0 1 4 . O 1 . 0 0 7
Ab s t r a c t :B y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mi s ma t c h i n g b e t we e n c u r r e n t I n t e r n e t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 I n t e r n e t ’ S ma —
0 引 言
如果从 Kl e r n r o c k在 1 9 6 1年首 次发 表论 及 “ 分 组 交换 ” 的博 士 论 文 l _ 】 算起 , 互 联 网 已经走 过 了 5 0余 年 的发 展历 程 。今天 的互 联 网 , 已经从最 初 覆盖 范 围有 限 、 应 用相 对 单一 的小 规模 实 验 性质 网络 , 演 化成 为 一
t h i s p a p e r ,wh i c h c o n s i s t s o f a p r i ma r y s t r u c t u r e( t h e c u r r e n t I n t e r n e t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 a s e c o n d — a r y s t r u c t u r e( t h e b r o a d c a s t — s t o r a g e n e t wo r k ) .Th i s n e w I n t e r n e t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c a n n o t o n l y ma i n —
b r i n g 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 p h y s i c a l r e v o l u t i o n f o r t h e f u t u r e I n t e r n e t . Ke y wo r d s :f u t u r e I n t e r n e t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c o n t e n t — c e n t r i c ;s c a l e — f r e e ;a s y n c h r o n o u s b r o a d c a s 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补 的 未来互联 网体 系结构 , 它以现 有互联 网体 系结构 为主 结构 , 同时引入播 存 网络 作 为 次结构 。二 元互 补 未来互联 网体 系结构 能在 最 大程度保 持现 有 互联 网特 色和
优 势的 同时, 为 未来互 联 网带 来前所 未有 的物 理 变革 。
关键 词 : 未 来互联 网体 系结构 ; 以 内容为 中心 ; 无标 度 ; 异步 广播
i ns t r e a m a pp l i c a t i o n p a r a di gm ,a c o mpl e me n t a r y b i n a r y f ut u r e I nt e r ne t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i s pr o p os e d i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