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正义_在人与自然之间展开

合集下载

《孤独的沙漠》中的环境正义观

《孤独的沙漠》中的环境正义观

M 98文史纵横丨

W

本文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基础学科研究创新扶植计划项目《爱德华·艾比作品中的环境伦理思想研究》(19ZYJS022)

《孤独的沙漠》中的环境正义观

黄 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外语教学部 北京 100048)

【摘 要】 美国自然作家爱德华·艾比在其作品《孤独的沙漠》中通过对于旅游产业、水库建设、铀矿开采和印第安人保留地开发等环境问题的讨论,表达了保护生态弱势群体、追求环境公正、尊重文化差异的环境正义观。在这种生态正义观

的背后蕴含着作家对于环境伦理的追求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期盼。

【关键词】 爱德华·艾比;《大漠孤行》;环境正义

美国20世纪著名的自然文学作家爱德华·艾比(Edward Abbey)不仅以其对美国西部荒野的描述和赞颂著称,同时也是一名活跃的生态行动主义者和激进的环保主义者。他曾积极投身到抗议在科罗拉多河上修建格勒恩峡谷水库(Glenn Canyon Reservoir)等反对工业文明入侵自然的环境解放运动中。他的小说《故意破坏帮》(The Monkey Wrench Gang)生动地描述了许多针对水库、铁道等破坏自然的社会机器的生态捣乱行为,甚至成为了环保行动组织“地球优先”(Earth First!)的行动指南。[1]在他的诸种不啻为极端的生态保护观点和行动的背后中,是艾比对于环境伦理和环境正义问题的深入思考。

在讨论艾比的代表作《孤独的沙漠》(Desert Solitaire)时,批评者多注重探讨其中的“沙漠美学”,即以沙漠为代表的荒野如何以自然之美补充工业文明下人类生活的缺失,带给人心灵的慰藉,成为“我们精神的家园”。[2] 然而,除 “环境美学”之外,“环境政治”也是艾比作品的核心构件之一。环境伦理及其牵涉到的种种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都是作家所思考的主要内容,也是《孤独的沙漠》的重要侧面。考察艾比在这部作品中对环境伦理问题的讨论,探究作品所反映的环境正义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艾比积极介入生态行动的动机和他的生态思想,也能够给我们理解这部充满思想厚度的作品带来新的启迪。

环境正义——一种新的正义观

环境正义——一种新的正义观
但是 , 种 超 国别 、 地域 、 差 异 的 人类 “ 这 超 无 共 家和落 后地 区不仅 资源被 剥夺 , 承受 了 巨大 的环 并
收稿 日期 -06—0 —1 '0 2 5 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境 危害 。 以美 国为例 , 这个 占世界 总人 口约 5 的 %
国家 , 耗 费 了大约 全球 2 % 的 资 源 。这些 资 源 却 0
除少数是 美 国 国内的之外 , 多数来 自一些 发 展 中 大 国家 , 美 国 却 拒 不 执 行 有 关 的 国 际 环 境 保 护 但
协议 。
环境 伦 理 学 强调 共 同 目标 、 同利 益 , 从 根 人 种或 穷人居 住 区则 通 常 与污 染 严 重 的 工业 或 企 共 这 在治理 污染 区或 惩罚 污 染者 的方 式 本上 掩盖 了环境 保护 问题 上权利 和 义务 的不 公 平 , 业 为邻 。而且 ,
2 世 纪下 半叶 , 别 是七 八 十 年 代 以来 , 0 特 由于
境 伦理发 展观作 为一 种系 统 的学 说 即环 境伦 理 学 , 有其 共 同的 主张 : 第一 , 态平 等论 , 为 自然是 主 生 认
义 务也有 差 别 。西方 发 达 国家 在 指 责 欠 发 达 国 家
没有保护 好环境 的同时 , 自己却? 耗 和攫 取世 界 上 肖 体或 者是 与人 平 等 的 主体 。第 二 , 态 价 值 论 , 生 宣 大 量 的物 质 资源 , 受着环 境 保护 带来 的富裕 生 活 享 称 自然 ( 态 ) 价值 , 至 有 内在价 值 。如 罗尔 斯 和 悠 闲舒适 , 生 有 甚 而将 有 毒 有 害 废 物 和垃 圾 转 移 、 送 输 顿认 为 :在我们 发现价 值之 前 , 值 就存 在 于大 自 “ 价 给 不发达 国 家。一 些 不 发 达 国家 的 人 民为 了生 存 然之 中很 久 了 , 们 的 存 在 先 于我 们 对 它 们 的认 不得 不 以破 坏环 境 的方式廉 价 出 口原 材料 , 忍受 它 并 识 。I( ’ 三 , 态伦理 论 , 境伦 理学 赋 予 自然 发 达 国家转 嫁 的有 害物质 的伤 害 。事实 证 明 , ”1聊 第 j 生 环 环境 事物 以道德 , 为应将 伦理 的范 围扩 大到 自然 存 在 危 机的根 源来 自于发 达 国家 的 工业 化 和经 济全 球 认 物 , 个环境 系 统应 成 为 一 个 “ 德 共 同 体 ” 提 出 整 道 , 扩张 。长期 以来 , 全球 性 的环 境 危 机 背 后 , 存 在 却 “ 动物 解放 ” “ 地 伦理 ” “ 物 伦 理 ” 。 环境 伦 在着一 个不 争 的事 实 , 、大 、动 等 即少数 的发达 国家和 发达 地 理学 为人类探 索新 的发 展理念 和 发展 模式 , 新思 区 比发 展 中 国家 和落 后地 区消耗 和 占有 的资源 多 , 重 考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 提供 了一些 有 益 的尝 试 。 但 并 没有承 担相应 的环 境义 务 , 而大 多数 发 展 中 国

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

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1期学思札记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

詹秀娟

(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39)

[摘要]生态文明在反思工业文明之中应运而生。它由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扩展到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正义,它在环境方面的正义诉求与中国共产党大公无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旨趣内在契合,两者相互需要。党对民生的关心需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环境方面的正义需要党的领导。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体现在主体、制度、理念这些方面,这其中凝聚了群众力量,也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认同遥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满足了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推进了相关环境正义的实现,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方向。

[关键词]大公无私生态文明民生优美生态环境环境正义

近代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陶醉于对自然无限度的支配中,但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把人们从进步的迷梦中惊醒;基于对繁衍、生存、发展的渴望与忧虑,人们相继展开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最早面临危机问题的是那些最先受益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因此西方学者率先思考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他们从根源方面进行了不同的理论剖析,并对现实活动提出了多维的实践架构,不断深入的全面研究慢慢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认识、行动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方国家的环境危机”但囿于西方制度和资本的影响,在这种决定性背景下的思考不可能撼动其根基,因而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现代环境和生态问题”受西方学者研究的影响,国内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突出的环境问题也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受党和政府的指导思想影响”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客观审视和扬弃,

生物中心主义

生物中心主义

生物中心主义论

摘要:随着人类对大自然地认识,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人类中心主义的片面性,那么生物中心主义就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完善,它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扩展到人之外的动物,主张以生命个体或整体性的存在物为中心来看待世界的价值,使人们敬畏每一个生命,敬畏大自然。

关键词:生物中心主义;敬畏大自然

西方的环境伦理流派有很多,主要有四大流派: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这四个流派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那么下面本文主就生物中心主义来讨论论。

生物中心论基本上是一种整体主义环境伦理。生物中心论认为,生物系统的健康本身具有价值,人类对它负有直接的义务;生命个体、物种、生物过程作为生物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存在形式,具有非(人类的)工具价值,人类对它们同样负有道德义务。利奥波德是生物中心论的开创者。他的《大地伦理》(1949)一文首次阐述了生物中心论的环境伦理观。

他接受了坦斯利等人的“生物系统”观念,把自然界描述成一个由太阳能流动过程中的生命和无生命物组成的“高级有机结构”或“金字塔”:土壤位于底部,其上依次是植物层、昆虫层、鸟和啮齿动物层,最顶端是各种食肉动物;物种按其食物构成分列于不同的层或营养级,上一级靠下一级提供食物和其他服务,形成复杂的食物链;结构的功能运转取决于各个不同部分的协作与竞争。

利奥波德指出,这种结构是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发展起来的,而人是增加金字塔高度和复杂性的众多后来者之一。历史和生物学的证据表明,人为改变的激烈程度越小,金字塔中重新适应的可能性就越大。

论环境正义原则

论环境正义原则
象 。具 体 包括 生 存 论 原 则 和 可 持 续 性 原 则 。 作 为 环 境 正 义 原 则 的 类 原 则 是 规 范人 一 自然 一 人 之
间 关 系 的 伦 理 价 值 原 则 。 为 了使 这 一 伦 理 价 值 原 则 具 有 可 操 作 性 ,还 有 必要 对 类 原 则序 列 作 简
年 1 月 就 通 过 了一 份 0
“ 境 正 义 基 本 原 则 ”, 环
2 0世 纪 以 来 , 随 着 环 境 伦 理 学 的 产 生 和 发
展 ,正 义 的 范 畴 和 内 涵 得 到 了 新 的 阐 释 。 作 为 对 传 统 伦 理 学 的 新 发 展 , 环 境 伦 理 学 的 关 怀 范 围 由
即 人 与 自然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全 面 关 系 确 立 自 己 的
伦 理 原 则 的 : 既 遵 循 自然 规 律 , 又 遵 循 社 会 规 律 ;既 调 整 人 与 自然 之 间 的 关 系 ,又 调 整 人 与 人 之 间的关 系 。这就 是生态 法则 与道 德法 则 的平衡 与统 一 。 关于 环 境 正 义原 则 ,美 国 第 一 届 “ 国有 全 色 人 种 环 境 领 袖 会 议 ” ( is Nain lP o l f Frt t a e pe o o
及 当 代 人 与 当 代 人 、 当 代 人 与 后 代 入 三 个 方 面 对 正 义 作 了 新 的 较 为 全 面 的 阐 述 ,赋 予 了 正 义 更 为

论我国环境法治中的环境正义

论我国环境法治中的环境正义
48
环境 正义 实质 上也是 “ 持续 发 展 伦理 ”是 立 足 可 , 于人 类 的生 存 和 发 展 的 可持 续 和 人 与 自然 的和
谐统 一 的可 持 续 , 以 自然 为 基 础 , 是 以人 类 为 中 心确 立起来 的新 型正 义观 。
能弘扬 人 与 自然 之 间 的环 境 正义 , 根 本 上保 护 从
生态 问 题 引 发 的人 —— 自然—— 社 会 之 间 的多层次 矛 盾 在 事 实 层 面 上 为 环 境 正 义 思 想 的
产生 与发展 提供 了现实 基 础 , 而蓬 勃 兴 起 的环 境
收 稿 日期 :00— 9—2 21 0 0
展, 从代 内开始 向代际扩展。从 这种意义上讲 ,
环境 正义 是环境 伦 理 学 的概 念 , 早 起 源 于 最 美 国 。上 个世 纪 8 0年 代 的环 境 正 义 运 动 , 引发 了美 国社 会 公 众 与 学 者 对 环 境 正 义 理 论 的极 大
除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行 为的同时, 更加关注保 障 人 的基本 生存权 及 自决 权 , 且认 为人 类 自身 内 并
治的基 础 , 也是 环 境 法 治 的 价 值 内核 , 前 我 国 当 的环 境 法 治 建 设 急 需 系 统 的 环 境 伦 理 来 指 导。 … 环境 正 义 既是 现 代 环 境 伦 理 价值 观 的 代 表 , 体 现 着 环 境 法 治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的思 想 。 也

美国环境文学的核心主题及其表现技巧

美国环境文学的核心主题及其表现技巧

美国环境文学的核心主题及其表现技

摘要:美国是世界环境文学的发源地和创作重镇。“环境正义”是美国环境文学的核心主题,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环境正义和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为了表现环境正义主题,美国环境文学家普遍采用三种艺术技巧,即精心建构“主题型文学”、灵活运用劝导式叙述模式和巧妙整合多种话语系统。

关键词:美国环境文学;环境正义;主题型文学;劝导式叙述模式;多种话语系统

美国是世界环境文学的发源地和创作重镇。环境文学在美国兴起于19世纪中叶,后来在20世纪中期扩展到世界范围,演变成一种国际性文学思潮。“环境正义”是美国环境文学的核心主题,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环境正义和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前一种环境正义要求人类超越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方式,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尊严,改变片面强调经济效益的经济主义价值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共生;后一种环境正义包括代内环境正义和代际环境正义,前者要求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尊重和维护同代人的环境利益,后者要求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尊重和维护非同代人(当代与后代)的环境利益,避免以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方式,侵害彼此的身体健康、环境权利等。为了张扬环境正义主题,美国环境文学家普遍运用了三种艺术技巧,即精心建构“主题型文学”、灵活运用劝导式叙述模式和巧妙整合多种话语系统。

一、“主题型文学”的精心建构

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思罗普・弗莱曾经说过:“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虚构的内容和主题的内容。至于哪一方面更重要,这通常是一个观点不同或解释的侧重点不同的问题。”他还从这一观点出发,把侧重于表现主题思想或强调思想优先性的文学称为“主题型文学”。美国环境文学就属于弗莱所说的“主题型文学”。为了张扬环境正义主题,美国环境文学家普遍致力于将环境文学建构成一种“主题型文学”,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论环境正义

论环境正义

论环境正义

[摘要]20世纪90年代,当代环境伦理由于缺乏对现实的关注而陷入了某种发展困境,对环境保护实践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无能为力。与此同时,由于环境保护中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引起的“环境不公”问题在环境保护运动中日益突出,并且由此引发了一场不但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响应的“环境正义运动”。“环境正义运动”的兴起和“环境正义”的一些重要思想,既对当代环境伦理理论及其指导的西方主流环境保护实践提出了挑战,也为当代环境伦理提供了一个从现实的角度看待和分析环境问题的崭新视角。“环境正义”所代表的从现实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的倾向,正是当代环境伦理谋求自身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环境正义;环境伦理理论;环境保护

一、环境正义的概念及起源

(一)环境正义的概念

环境正义是环境伦理学中的前沿问题,它是世界环境保护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也推动着环境伦理学的转向。环境正义的观念最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美国现代民权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的产物。所谓环境正义,一般是指所有人,不分世代、国籍、民族、种族、

性别、教育、区域、地位、贫富等,都平等享有秩序、整洁及可持续性环境的自由以及免受环境破坏的危害之权利。环境正义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地保护人们平等的环境权利,并尽量减少人们之间因不平等关系而导致的不平等环境影响,从而维护人们的价值与尊严。

环境正义的实质是环境责任和生态利益的合理分担和分配,由此能够清晰地看到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以及解决生态危机所应采取的正确应对方略。环境正义的实现对于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十分重要的。

论环境正义(一)

论环境正义(一)

论环境正义(一)

摘要]20世纪90年代,当代环境伦理由于缺乏对现实的关注而陷入了某种发展困境,对环境保护实践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无能为力。与此同时,由于环境保护中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引起的“环境不公”问题在环境保护运动中日益突出,并且由此引发了一场不但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响应的“环境正义运动”。“环境正义运动”的兴起和“环境正义”的一些重要思想,既对当代环境伦理理论及其指导的西方主流环境保护实践提出了挑战,也为当代环境伦理提供了一个从现实的角度看待和分析环境问题的崭新视角。“环境正义”所代表的从现实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的倾向,正是当代环境伦理谋求自身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环境正义;环境伦理理论;环境保护

一、环境正义的概念及起源

(一)环境正义的概念

环境正义是环境伦理学中的前沿问题,它是世界环境保护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也推动着环境伦理学的转向。环境正义的观念最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美国现代民权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的产物。所谓环境正义,一般是指所有人,不分世代、国籍、民族、种族、性别、教育、区域、地位、贫富等,都平等享有秩序、整洁及可持续性环境的自由以及免受环境破坏的危害之权利。环境正义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地保护人们平等的环境权利,并尽量减少人们之间因不平等关系而导致的不平等环境影响,从而维护人们的价值与尊严。

环境正义的实质是环境责任和生态利益的合理分担和分配,由此能够清晰地看到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以及解决生态危机所应采取的正确应对方略。环境正义的实现对于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十分重要的。

环境正义实现的主体维度

环境正义实现的主体维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2 卷第 4 7 期
Vo .2 1 7,No.4
吉首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版)
Junl f i o nvrt Sc l c ne d i ) or s uU i sy oi i cs io aoJh e i( a S e E tn
2O 年 7月 O6
J1 2 O u. 06
环境正义实现的主体维度
杨盛军 , 莫

46 0 ) 10 0
( 吉首 大学 伦 理 学研 究所 , 湖南 吉首

要: 环境正义力图将人 与 自然的伦理冲 突在人类 自身中予以解决 , 它包含人 与 自然 的种 际正 义、 当代人之
间的代 内正 义与 当代跟后代之间的代 际正义三个维度 , 实现环境 正义 , 要 人类 需要 形成 自觉 的类意识 、 自律 的
人是感性 与理性 的存在者 , 人的类意识在 最初是 自发 的 , 是 感性主导下的不 自觉 的类 的意识 , 随着理性 能力 的提高 , 人 的类意识逐 渐变成 自觉。“ 自发 的类与 自觉 的类 是人 类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明不 同 发 展 阶 段 上 的 表 现 ” , 自发 的 类 意 识 时 期 , 产 在 生
基金项 目: 湖南省普通 高校哲 学社会科 学重点研 究基地资助、 湖南省教育厅 重点科研项 目( 04 成果之一。 I 4) MA 作者简介 : 杨盛军(9 8 , 湖 南中方人 , 17 一) 男, 吉首 大学伦理学研 究所 20 04级研 究生。 莫 香(99一) 女 , 南长沙人 , 17 , 湖 吉首 大学伦理学研 究所 20 O4级研 究生。

环境正义:在人与自然之间展开

环境正义:在人与自然之间展开

然环境成为正义安排 的对象 , 须建 构一种在人与 自然之间展开 的环境 正义。人与 自然之 问的环境 正义既 以人的道 德 自觉为基础 , 又从某种 意义 上内在契合着正义 的相互性原则 , 它包括两方面 内容 : 一是 承认人与 自然之 间拥有平
等 地 位 的 正 义 , 而 确 认 人 对 自然 的 尊 重 ; 是 人 与 自然之 间权 利 义 务 公 正 交 换 的 正 义 , 担 保 人 类 改 造 自然 界 实 从 二 以 践活动的道德合理性 。 [ 键 词 ]人 ; 关 自然 ; 境 正义 ; 态 伦 理 环 生 ‘
正 当 性 , 对 发 展 中 国 家 和 弱 势 群 体 维 护 自 己 正 当 它
[ 收稿 日期 】 0 0 0 1 2 1 — 3— 5
方 的正 当 权 利 受 到 侵 犯 时 , 方 能 够 主 张 自 己 的 该
[ 作者简介 ]曹盂勤 (9 7一) 男 , 15 , 河北保定人 ,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生态伦 理学研究 。 [ 基金项 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人与 自然和谐 的正义秩序研究 ( 目编号 :8 X O4) 阶段性成果 。 项 0 Z B0 ”
主要 包 括两个 方 面的 内容 : 一是 代 内正 义 , 调生 第 强
活 在 同一 时 代 的 人 们 , 公 平 地 分 担 环 境 受 益 、 境 要 环

环境正义的三重属性资料

环境正义的三重属性资料

环境正义的三重属性

刘湘溶张斌

天津社会科学2008 年第2 期

内容提要环境正义是环境伦理学应对自身理论缺陷和现实实践困境而提出的新理论, 主要是思考和探索解决环境不公和环境危机的可能性途径。环境正义是关于环境主体的环境行为的伦理系统, 主要包括环境正义理念、环境正义规范、环境正义德性三个方面。与之相对应, 环境正义具有价值、规范、主体三重属性。环境正义价值确定目标、方向, 环境正义规范提供手段、途径, 环境正义德性提供主体品格基础。明确环境正义的三重属性, 将有助于环境正义建设, 为解决环境不公和环境危机提供可能性路径。

关键词环境正义价值规范伦理德性

近年来, 环境伦理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环境伦理学在指导环境保护实践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就在相当程度上确证了这门学科理论的合理性。但也有一些环境伦理理论在指导环境保护实践中遇到了困难, 不是过于理想化、无法实现, 就是过于抽象化、不具备可操作性。可以说环境保护实践的现状既向环境伦理学提出了挑战, 也为之提供了新的理论发展契机。环境正义就是环境伦理学应对自身理论缺陷和现实实践困境而提出的新的理论, 主要是思考和探索解决环境不公和环境危机的可能性途径。

实际上, 环境正义可以从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但本文主要是从伦理学的角度对之进行分析。环境正义是关于环境主体的环境行为的伦理系统, 主要包括环境正义理念、环境正义规范、环境正义德性三个方面。与之相对应, 环境正义具有价值、规范、主体三重属性。

一、环境正义的价值属性:和谐与进化

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在生态批评视域下对《寂静的春天》的新解读

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在生态批评视域下对《寂静的春天》的新解读

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及人与自然

的和谐构建一在生态批评视域下对《寂静

的春天>的新解读

目前我们的生态系统处处潜伏着危机。至20世纪,人类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文学界开始了进行学术生态书写和反思,在1962年,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开始了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追问,她用独到的生态思想来唤醒人类的生态责任。至21世纪,人类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该如何建构;该拥有何种生态思想;在新态势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又何在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性。本论题正是以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寂静的春天》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来反思并解决这些问题。

1生态批评与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寂静的春天》

由于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生态学”逐渐成为一门“显学”,随之涉及各个领域,文学的生态批评应运而生。〃生态批评是在生态主义,特别是在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关系的文学批评。”而《寂静的春天》正是有着警示世人的生态思想与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其在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解读值得研究。

1.1关于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发展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倾向,同样也是文艺思潮和运动,生态批评最先兴起于美国。生态批评家王诺在其所著的《生态批评与生态思想》中对生态批评定义到〃它要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生态危机之思想文化根源,同时

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生态批评也正是在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的警觉的背景下兴起,文学为生态危机担起责任,后生态批评便成为文学研究的绿色化,促使人类建立正确的生态观及忧患意识。

环境伦理学试题答案

环境伦理学试题答案

环境伦理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环境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A. 个人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B. 社会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C.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D. 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

答案:D

2. 下列哪位哲学家是环境伦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A. 庄子

B. 康德

C. 约翰·杜威

D. 奥尔多·利奥波德

答案:D

3. 环境伦理学中的“大地伦理”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

A. 霍金

B. 爱因斯坦

C. 詹姆斯·洛夫洛克

D. 阿诺德·汤因比

答案:C

4. 在环境伦理学中,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效率性原则

D. 预防性原则

答案:C

5. 环境伦理学中的“深层生态学”主张人类与自然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

A. 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B. 伙伴关系

C. 竞争关系

D. 无关紧要的关系

答案:B

二、填空题

1. 环境伦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________之间道德关系的学科。

答案:自然

2. 环境伦理学的核心议题之一是探讨人类对________的责任。

答案:环境

3. “环境正义”是指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不同群体应享有

________的权利和承担________的责任。

答案:平等、平等

4.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服务。

答案:支持、调节、文化

5. 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________的认识和保护。

答案:生物多样性

三、简答题

1. 简述环境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环境伦理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包括人类对环境的责任和义务、环境的价值和权利、以及环境问题背后的伦理原则。它探讨如何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社会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环境正义论

环境正义论

环境正义论-----用功利主义视角分析环境正义论的问题

一、从功利主义角度看环境正义问题

功利主义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类福祉最大化,当处境艰难,无法达到股指最大化时,,选择最小不利行为将是一个最佳选择。那么,所谓的功利主义中的“福祉最大化”中的“福祉”指的是什么呢?彼得.S.温茨在《环境正义论》把福祉定义为幸福或偏好的满足。他认为,功利主义的目标不在于人类的福祉或者是人类的幸福,而是有感觉的生物的幸福。有感觉的生物包括所有能够感受或体验到某些什么的存在物。所有这样的存在物都能体验到幸福或者不幸。运用到环境问题来说,就是我们要尊重自然界的所有生物,我们人类与它们共享一片天空,我们要尊重它们的感受,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功利主义与对待动物

功利主义者尊重所有有感觉的生物的感受。比如,对于人们在公园中毒杀鸽子已取乐这件事,他们认为参与这个游戏在道德上是不正当的,因为相对少数的人类从中所获得的幸福,是建立在使许多人类以外的生物遭受相当大苦难的基础上的,游戏重累胜过了其利益。

但是,功利主义者在面对某些特殊情况时,会权衡负担和利益,并且选择那种利益相对于负担而言为最佳的方案。功利主义者认为如果牺牲10条狗会带来一项挽救10人生命的医学技术改进,那么他们会支持此项试验。从功利主义观点来看,一动物所受到的对待将会随此对待所发生的背景而改变。

(二)功利主义与人权

功利主义认为人们必须被赋予人权,但任何这样的权利都不是不受限制或者没有限度的。公益有时会要求对这些权利做出限制。比如,虽然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看似侵犯了我们最基本的生育权,但是从功利角度来说,此政策所产生的利处远远大过人们不能生育所产生的悲伤,所以,为了公共利益,为了日后的长足发展,我们必须遵守此项政策。我们的生育权被适当控制是正义的。

谁之正义,如何公平——环境正义问题爬梳

谁之正义,如何公平——环境正义问题爬梳

谁之正义,如何公平——环境正义问题爬梳

作者:魏博文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7期

魏博文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摘要: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环境正义的问题也成为众多学者争议的焦点。在环境伦理问题上逐渐形成了两大流派,即“人类中心论环境伦理学”和“自然中

心论环境伦理学”,这两大流派从不同角度阐述有关环境的问题。本文以西方环境伦理与我国

环境伦理发展现状为背景,通过对西方中心主义、环境中心论这两个不同观点的梳理,最后提

出了“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真正的平等”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正义。

关键词:环境正义;正义;公平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7-0037-02

曾建平教授著《环境正义》一书对“环境正义”和“环境公正”两个主要概念作了界定。他认为:“‘环境正义’或‘环境公正’(environment justice)在广义上是指人类与自然之间实施正义的可能性问题,即种际正义。”[1]曾建平教授参考朱怡庭主编的《伦理学大辞典》从狭义上对“环境正义”进行了归纳:一是指所有主体都应拥有平等享有环境资源、清洁环境

而不遭受资源限制和不利环境伤害的的权利;二是指享用环境权利与承担环境保护义务的统一性,即环境利益上的社会公正[2]。我们发现环境正义问题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问题,可以用“谁之正义,如何公平”?两个问号加以简单表述。

一、环境正义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一)西方环境伦理发展现状

西方环境伦理的理念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具体以法国学者A·施韦泽提出“敬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第3期2010年7月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 f Y anta iU nive rsity (Phil osophy and Soc i a l Sc ience)V o.l 23 N o .3Ju.l ,2010

环境正义:在人与自然之间展开

[收稿日期]2010-03-15

[作者简介]曹孟勤(1957-),男,河北保定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伦理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人与自然和谐的正义秩序研究(项目编号:08Z XB004) 阶段性成果。

曹孟勤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 要]目前的环境正义属于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社会正义,自然环境被排斥在正义关怀之外。为了使自然环境成为正义安排的对象,须建构一种在人与自然之间展开的环境正义。人与自然之间的环境正义既以人的道德自觉为基础,又从某种意义上内在契合着正义的相互性原则,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承认人与自然之间拥有平等地位的正义,从而确认人对自然的尊重;二是人与自然之间权利义务公正交换的正义,以担保人类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的道德合理性。

[关键词]人;自然;环境正义;生态伦理

[中图分类号]B 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94(2010)03-0001-05

一、人与自然之间的环境正义何以可能

环境正义概念产生于美国弱势群体反对美国政府在环境受害方面的非公正安排,之后该概念得到广泛的应用,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目前,环境正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代内正义,强调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们,要公平地分担环境受益、环境受害和环境责任,消耗了更多自然资源的国家和群体,应该更多地承担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反对发达国家以保护自然环境为由阻挠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反对由强者造成的环境危害让弱者来承担;第二是代际正义,主张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公平合理地分配自然资源,当代人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消耗掉后代人的生活资源,当代人要为后代人留下足够的自然资源和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代际正义的伦理底线是:后代人的生活水平和环境状态不能低于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和环境状态。

环境正义的提出具有一定的价值合理性和社会正当性,它对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维护自己正当

的环境权益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环境正义理论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从学理方面来看,环境正义的本质是社会正义,是对人的正义而非对自然环境的正义,其不以自然环境为对象,将自然环境排除在正义安排之外,用对人的社会正义代替对自然环境本身的正义。基于这一反思,笔者试图建构一种直接对自然环境的正义,以确保自然环境本身成为正义关怀的对象。当然,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环境正义,并不是要否认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只不过是再探索另外一种环境正义的形态,为保护自然环境再提供一种正义模式。

要确证人与自然之间的环境正义,首先遇到的一个难题是人与自然之间能否实际发生正义?即人与自然之间的环境正义何以可能?传统伦理观点认为,正义总是建立在 相互性 的逻辑基础上, 你怎样待我,我就怎样待你 ,其本质是交换性的正义,正义双方必须能够做到相互承认对方的自由权利和平等地位,理智地相互公平地交换其权利和义务,当一方的正当权利受到侵犯时,该方能够主张自己的

权利并要求对方对受侵犯的权利进行补偿。从正义的 相互性 逻辑中不难理解:正义具有一定的限制范围,它只能发生在拥有自我意识的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发生在人与自然之间,因为自然存在物和大自然本身根本不拥有智识和自我意识,它既不能意识到自己拥有的权利,也不能主张自己的权利,更不能捍卫自己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目前的环境正义一定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缘由。

然而,正义的 相互性 原则并不是正义的必要条件,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已经打破了这种交换正义的逻辑,建立起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代际正义。代际正义所确认的作为正义关怀对象的 后代人 是根本不在场的,他们既不能对当代人提出任何正义要求,也无法实现与当代人权利与义务的交换,根本无法充分满足 相互性 的逻辑条件。代际正义的建立向我们表明,正义并不必然起源于 相互性 原则,它也可以单向度地起源于人的自觉的正义意识,起源于人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义务感。也就是说,当代人对后代人的代际正义,并不是后代人直接进行道德抗争的结果,而是当代人设想后代人在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的条件下不利于其生存,从而激发当代人的正义意识,使其自觉地为后代人尽道德义务。可见,代际正义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启示,正义也可以在缺乏自我意识的对象身上得以达成。

当代伦理学家汉斯 约纳斯在他提出的 责任原理 中就破除了 相互性 的伦理教条,从理论上阐明了 非相互性 原则在伦理中的可能性。他在论证当代人对后代人的道德义务时认为,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所聚集的风险越来越大,这种社会风险直接威胁着后代人的生存,因此,为了减少社会风险,当代人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努力而自觉担当起一种道德责任,有责任控制的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以为后代人留下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约纳斯指出,人类的责任或义务观念,并不是起源于社会契约论的 相互性 原则,而是源自 父母照顾孩子、强者照顾弱者 这一自然事实。既然未经后代人同意,父母就将其生产出来,那么父母就必然不要回报地为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种义务不是出于 相互性 的逻辑规则,而完全是单向度的或不对等的,是父母对自己进行自愿的责任限制。这样,约纳斯就通过父母养育子女这一自然事实,为当代人能够单向度地为后代人承担道德责任提供了合法性根据,并强调对 未来 单方面地承担责任是伦理的一种新维度。约纳斯还进而表明, 责任原理 中的责任是一种事前责任或前瞻责任,它以未来要做的事情为导向,而不是一种事后对责任的追究。这样, 责任原理 中的 责任 就属于单向性的伦理,它仅仅以当代人对后代人的义务为导向,缺乏后代人对当代人的道德回应和道德回报。根据代际正义建构的逻辑,我们同样可以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正义的伦理关系。尽管自然环境本身缺乏理智和自我意识,不能诉说其权利要求,但我们可以依据人的道德自觉和基本良心能够单向度地将自然环境作为正义安排的对象。既然我们能够将根本不在场的后代人作为正义关怀的对象,为什么不能将自然环境作为正义关怀的对象呢?

更为重要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不完全等同于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属于历时性关系,作为正义安排对象的后代人是根本未出现的,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则属于共时性关系,自然环境不仅在场,而且还与人类发生着直接的相互作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能够发生相互作用,人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影响人,人改造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改造人,这意味着人与自然之间从其现实性上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 相互性 。这种 相互性 表明自然环境本身能够以它自身的方式向人类表达某种要求或伸张自己的权利,或者说人类能够与自然环境进行 对话 ,这就为人与自然之间建立正义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建构可能性。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性,人类怎样对待自然,自然也就怎样对待人类。人类善待自然,努力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自然环境的平衡、和谐与美丽,促使自然环境能够可持续发展,自然也就善待人类,为人类呈现出一个美好的、稳定的、和谐的环境状况,使人类能够在其中舒适存在和长期存在。人类恶待自然,污染自然环境,掠夺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再生能力,自然也就恶待人类,它就以河流死亡、土地沙化、洪水泛滥、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式对待人类。人类与自然为敌,自然也与人类为敌,人类把自然置于死地,自然同样也以生态系统崩溃的状况将人类推向不归之路。在人与自然的这种相互作用中,人是主导方面,人类对自然的善与恶直接制约着自然对人类的善与恶,即自然对人类的善与恶完全依赖于人类对自然的善与恶,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任何行为都会被自然环境以同样的方式转嫁到人类自身。既然人怎样对待自然,自然就怎样对待人,那么,这就要求人类必须善待自然,公正地对待自然,把自然环境作为正义安排的对象。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维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协同进化和自然环境本身的生态平衡。

2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3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