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
污水处理知识--活性污泥的生物相
污水处理学问——活性污泥的生物相活性污泥的生物相察看在废水的生化处理中起着极其紧要的作用。
它不仅反映了微生物培育和污泥驯化的程度,而且直接反映了废水的处理情况。
活性污泥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构成的混合体。
细菌具有高增殖率和强有机物分解功能,真菌也具有分解有机物的本领。
原生动物重要以游离细菌为食,进一步净化水。
后生动物重要是原生动物。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以察看丝状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生物相。
通过对丝状真菌种类和数量的察看和鉴定,可以判定污泥的质量和处理后的水质。
因此,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被称为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生物。
除了活性污泥的宏观指标外,污泥的微生物指标,即污泥的生物相,可以用一般光学显微镜察看。
生物量观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察看指示性生物(如原生动物和元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
活性污泥中存在不同质量的指示生物。
通过对指示性生物的察看,可以间接评估活性污泥的质量。
另一部分是察看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数量。
不同质量的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数量是不同的,通过测量丝状菌的数量,也可以间接反映活性污泥的质量。
(1)指示性生物察看:对于特定的污水处理系统,当活性污泥系统正常运行时,生物相基本稳定。
假如有变化,表明活性污泥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应实行进一步的察看和治疗措施。
微生物种类繁多,命名方法也非常多而杂。
从实际启程,操作人员应娴熟把握活性污泥中最常见的微生物指示菌:阿米巴、鞭毛虫、草履虫、钟虫、线虫等。
这些微生物中是否有一个或多个是占主导地位的,其比例将取决于该过程的运行状态。
在活性污泥培育的早期阶段,活性污泥很少或没有。
这时,在显微镜检查中会显现大量的变形虫。
当变形虫占优势时,对污水基本上没有处理效果。
超高负荷活性污泥系统中以鞭毛虫为主,出水水质较差。
然而,在活性污泥培育过程中,鞭毛虫的显现和优势表明活性污泥已经形成并向良性方向进展。
中负荷活性污泥中以草履虫为主。
此时活性污泥处理效果良好。
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观察
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观察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观察污水处理是现代城市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境保护工艺。
其中,活性污泥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
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是起关键作用的生物群体,它们能够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因此,了解微生物的计数和污泥中的生物相对于评估和改进废水处理系统的效果至关重要。
微生物的计数可以通过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来实现。
直接计数法是指直接观察并计数微生物的数量,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来实现。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对显微镜视野中的微生物进行计数。
直接计数法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微生物数量统计结果,但需要时间和专业知识。
间接计数法是通过测定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可见生长斑点或反应物质量来进行微生物计数。
常用的间接计数方法有衰减计数法、胶体微粒计数法、细胞色素计数法等。
这些方法相对于直接计数法而言,操作相对简便,但在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污泥中的生物相观察是指对污泥样品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分布的观察。
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培养基分离、生物标记物(如脱氢酶、氨氧化酶等)测定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测序等)。
显微镜观察可以直接观察到污泥中的微生物形态特征,通过对形态特征进行判断,可以初步推测微生物的分类和数量。
培养基分离法可以将微生物分离培养并鉴定,从而进一步了解污泥中的微生物组成。
生物标记物测定则是通过检测微生物在代谢活性过程中产生的特殊酶活性来判断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对微生物遗传物质的分析,提供更为准确的微生物组成信息。
在计数和观察微生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以减少误差和干扰因素。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数和观察。
此外,微生物计数和生物相观察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其他环境因素和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对微生物的计数和生物相观察,可以评估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状态,指导污水处理工艺的调整和优化。
活性污泥性能与生物相=实验指导书
实验活性污泥性能与生物相
一、实验目的及原理
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好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与污水中的颗粒物交织凝聚在一起形成的絮状绒粒,是由细菌为主体包含多种微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
对活性污泥生物性能的了解,可以迅速对污泥的活性及其沉淀性能做出判断。
活性污泥生物相包括微生物的种类、菌胶团形态与质地、微生物的活动情况,是反映污泥生物性能的重要特征。
通对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污泥沉降性能的简单测定,了解污泥生物相与污泥性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实验,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掌握污泥中常见的微生物的种类和辨别方法、微生物数量的测算和污泥性能的测定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
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滤纸、100ml量筒
三、实验内容
1.显微镜的使用;
2.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的活体观察;
3.污泥沉降体积比测定。
四、实验步骤
1.用滴管将污泥混合液从血球计数板的盖玻片边缘注入计数区,1-2分钟后在
显微镜下观察与计数;或者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活性污泥混合液,盖上盖玻片(压滴法),在显微镜下观察。
2.污泥生物相描绘。
通过与微生物图谱比较,辨识观察到的各种微生物种类,
并对生物相进行详细的手工描绘。
3.测定污泥沉降体积比。
将摇匀的污泥混合液100ml倒入量筒,静置30min,
观测污泥所占体积。
比较不同污泥的生物相与它们的污泥沉降体积比。
五、实验结果
1.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特点
2.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详细的手工描绘
六、思考题
1.原生动物中各纲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如何起指示作用?
2.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与微生物的种类及活动情况有没有相关性?。
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观察
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观察一、实验原理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方法。
此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
此法计得的是活菌体和死菌体的总和,故又称为总菌计数法。
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0.1mm3),当含有细菌的溶液滴在槽里时,通过水的表面张力扩散到计数室里,细菌也被分散到不同的格里,通过计算不同的格里的细菌数,最后就可以计算出,溶液里所含的细菌数量。
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比较好照样,以细菌和原生动物为主,还有真菌、后生动物等。
在正常的成熟污泥中,细菌大多集中于菌胶团絮绒体中,游离细菌较少,此时,污泥絮绒体可具有一定状、稠密、扩光率强、沉强性能好。
原生动物常作为污水净化指标;当固着型纤毛虫占优势时,一般认为污水处理池运转失常;当后生动物轮虫等大量出现时,意味着污泥极度衰老。
所以可以通过观察原生动物,来评价活性污泥的状况,而且原生动物也较微生物要大,容易观察。
二、实验器材活性污泥样品、菌种:浓缩酵母菌液仪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三、实验步骤1.检查与清洗血球计数板:在正式计数之前,如果沾有杂质或菌体要用95%乙醇轻轻擦洗计数板的计数室,然后蒸馏水彻底清洗血球计数板,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调整好显微镜找到计数板刻度,检查有没有损坏。
2.加样: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滴一滴已稀释好的菌液于盖玻片边缘即是旁边的板槽里,让菌液自行渗入,多余的菌液用滤纸吸去;稍等片刻,待酵母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计数。
3.计数: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板的大格位置,然后将其移到视野中间,然后转到高倍镜,适当调节光亮度,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然后将计数室要计数的格子移到视野中进行计数。
可以先用手机拍下,在手机里进行点数,另一个人就可以继续移动计数板到另一计数区域,这样就可以更快、更轻松地完成计数。
4. 计数:本实验用的是25*16型的计数板,所以应该要选择左上,右上,左下,右下,中间五个中格计数,如果有菌体落在双线上时,只计算一边,对应的另一边不算,对每个样品重复计数3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毫升菌液中所含酵母菌的细胞数。
活性污泥微生物镜检解析(附图)
活性污泥微生物镜检解析(附图)一、微生物镜检概述在活性污泥中占大多数的细菌在进行显微镜观察时有诸多不便,而其中的原后生动物多以单体存在,且以游离细菌作为捕食对象,在活性污泥控制参数及环境变化时,其种类、数量、丰度等变化可用以指示活性污泥性状。
1、镜检注意事项1)取样于曝气池末端采样。
因为在活性污泥中原后生动物种群在曝气池首端常见的为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占优势,中段是中间性活性污泥原生动物占优势,而末端的最终原生动物以何种类占优势决定了活性污泥生物相所处功能性状。
2)采样样品应为泥水充分混合液;生物相观察用样品不可与其他样品混合。
3)取样器要洗涤干净;样品绝不可放入冷藏、冷冻箱内,需进行保存,应该常温下操作并尽早观察。
2、原后生动物分类1)原生动物通常为单细胞,没有细胞壁,但有分化的细胞器。
通常于水体中常见的有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原吸管纲并入)三大类。
鞭毛纲:具有一根或多根鞭毛,一般统称为鞭毛虫。
包括滴虫、侧跳虫、波豆虫、眼虫、内管虫等。
肉足纲:其机体仅有细胞质形成的一层薄膜,体型较小,大多无固定形态。
包括变形虫、太阳虫等。
纤毛纲:身体表面具有纤毛,并以纤毛作为运动和摄食的细胞器。
分为游泳型和固着型。
包括喇叭虫、斜管虫、豆形虫、肾形虫、草履虫、漫游虫、楯纤虫、裂口虫、扭头虫;钟虫、独缩虫、聚缩虫、累枝虫、盖纤虫等。
2)后生动物原生动物以外的多细胞动物,其中微型后生动物需要借助显微镜予以观察。
这类包括轮虫、线虫、寡毛类动物、浮游甲壳动物。
3、生物相变迁活性污泥形成过程中生物相变化情况二、常见原后生动物一览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根据对活性污泥是否有利将原生动物分为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和活性污泥类。
1、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2、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3、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4、后生动物三、生物相与运行1、活性污泥结构活性污泥絮体的大小、形状、紧密程度、构成絮体的菌胶团细菌与丝状菌的比例及其生长情况能很好地反映污水处理状况。
污水厂水质活性污泥微生物相观测方法
污水厂水质活性污泥微生物相观测方法污水厂的水质活性污泥微生物相观测方法是通过采样、制备滴片、显微观察和分析等步骤来完成的。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方法流程,1200字以上:1.采样污泥:在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池中选取代表性样品。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不同时间段内的样品,并将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处理。
2.污泥制备滴片:取适量的污泥样品,将其加入1%无菌盐水中进行稀释,制备出适宜的滴片。
滴片的备份数量可根据实验要求决定,一般为3-5个。
3.滴片显微观察:将制备好的滴片放置在显微镜镜片上,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观察时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以便观察到细菌、原生动物和真菌等微生物群体。
4.在滴片上观察不同类型的微生物:通过观察滴片上的微生物群体,可以鉴定不同类型的细菌、原生动物和真菌等。
比如,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形态特征;通过观察真菌的菌丝和孢子等。
5.记录观察结果: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细菌、原生动物和真菌群体的数量、分布、形态等特征来记录观察结果,并尽量拍摄清晰的图片进行记录。
6.数据分析: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群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不同类型微生物的数量比例,绘制柱状图、饼状图等进行图形化展示。
7.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解释污水厂活性污泥微生物相组成的情况。
比如,哪些细菌或原生动物的数量较多,哪些细菌或真菌的分布较广,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污水厂水质活性污泥微生物相观察时,要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无菌操作环境,避免外界的微生物污染。
另外,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可以进行多次独立的观察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最后,根据观察结果,可以为污水厂的水质管理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实验二 观察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
实验二观察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一、实验目的:1.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基本形态。
2.了解活性污泥生物相中指示生物的形态。
二、实验原理:好氧活性污泥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菌胶团,是由细菌及其分泌物组成,而活性污泥以此为中心聚集了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及有机、无机固体。
其中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具有指示作用、净化作用、促进絮凝和沉淀作用。
微生物的指示作用:⑴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
(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⑵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⑶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⑷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⑸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⑹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⑺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⑻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⑼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⑽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三、部分图谱活性污泥培养初期眼虫变形虫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游泳型纤毛虫波豆虫活性污泥培养成熟期钟虫螅状独缩虫累枝虫吸管虫轮虫水蚤。
实验八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和微型动物计数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2. 显微镜观测 (1) 低倍镜观测 污泥絮粒性状是指污泥絮粒形状、结构、紧 密度及污泥中丝状菌数量。
第12页
• 镜检时可把近似圆形絮粒称为圆形 絮粒,与圆形截然不同称为不规则形状絮 粒。絮粒中网状空隙与絮粒外面悬液相连 称为开放结构;无开放空隙称为封闭结构 。
第13页
污泥絮粒大小对污泥初始沉降速率影响较大, 絮粒大污泥沉降快。污泥絮粒大小按平均直 径可分成三等: 大粒污泥;絮粒平均直径>500µm, 中粒污泥:絮粒平均直径在150-500µm之间, 细小污泥:絮粒平均直径<150µm。
第17页
污泥沉降比(SV)
•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L量筒 中静置沉淀30min,沉淀污泥与静置前 混合液体积比。它能及时地反应出污泥 膨胀等异常情况,便于及早查明原因, 采用办法。
• 沉降比SV%= 沉淀污泥/混合液体积
第18页
污泥容积指数(SVI)
• 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中混合液静置 30min后,每克干污泥形成沉淀污泥所 占容积,单位为ml/g。SVI值能较好地 反应出活性污泥松散程度(活性)和凝 聚沉降性能,普通在50~150左右。若 SVI值过低,阐明泥粒细小紧密、无机 物多,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若SVI值 过高,表明其污泥絮体松散、沉降性能 不好,即将膨胀或已经膨胀,必须查明 原因,并采用办法。
第46页
水质在线监测设备
第47页
水质检测
第48页
六、思考题
一、污泥膨胀有两种类型?哪些原因能够引起污泥膨胀? 二、污泥生物相观测对污泥所处状态能够提供什么信息?
考试告知: 5月23-26日(第14周)四天下午考试(周日早晨同窗周2:13:,,周 日下午同窗周3) 考试内容:带铅笔 红辣椒暂时装片制作与观测 叶绿素提取与测定
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
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
一、目的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2、学习活性污泥中的絮绒体及生物相的观察。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
2、活性污泥。
取自污水处理站的曝气池。
3、100ml量筒、载玻片、盖玻片、玻璃小吸管、橡皮吸头、镊子。
三、实验步骤
1、肉眼观察
取曝气池的混合液置于100ml量筒内,直观活性污泥在量筒中呈现的絮绒体外观及沉降性能(30min沉降后的污泥体积)。
2、制片
取活性污泥法曝气池混合液一小滴,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少,可待其沉淀后,取沉淀污泥一小滴加到载玻片;如混合液中污泥教多,则应稀释后进行观察)。
加盖玻片时应使其中央已接触到水滴后才放下,否则会在片内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3、镜检
在显微镜下低倍镜或高倍镜下观察生物相。
①污泥菌胶团絮绒体形状、大小、稠密度、折光性、游离细菌多少等。
②丝状微生物伸出絮绒体外的多寡,以哪一类为优势。
③微型动物微型动物的识别详见复印的图文。
活性污泥性状和生物相的观察与指导
活性污泥性状和生物相的观察与指导
活性污泥是一种由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生物膜,它主要用于处理含有有机物和氮、磷等养分的废水。
活性污泥的性状和生物相是其功能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活性污泥性状主要包括:
外观:活性污泥应是稠糊的,呈现浓稠的状态。
浊度:活性污泥应具有较低的浊度,表现为透明度高。
流动性:活性污泥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不易结块。
化学需氧量(COD):活性污泥应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COD值应低于原水。
生物相观察主要包括:
微生物种类:活性污泥中应含有多种微生物,如细菌、厌氧菌、真菌等。
微生物数量: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数量应达到一定水平,保证其高效降解能力。
微生物多样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应保持多样性,有利于提高降解能力。
微生物活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应具有较高的活性,表现为高的降解率和生长速率。
指导方面,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调节和改善活性污泥的性状和生物相:
调节污泥负荷:适当调整污泥负荷,使其保持在适当的水平,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能力。
控制水温:保持水温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
添加营养物质:适当添加含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控制氧气浓度:保持氧气浓度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
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
通过观察和指导,能够使活性污泥保持较好的性状和生物相,提高处理效率,保证废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活性污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和运行方法。
3. 观察活性污泥的生物相,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 评估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法是一种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实验中,通过向污水中投加活性污泥,使其在曝气池中充分混合、降解有机物,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生活污水、活性污泥、营养盐、微量元素等。
2. 实验设备:SBR反应器、曝气泵、温度计、pH计、浊度仪、取样瓶等。
四、实验步骤1.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1)将生活污水按照一定比例稀释,调整pH值为7.0~8.0,加入适量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
(2)将稀释后的污水倒入SBR反应器中,投加30%的活性污泥。
(3)开启曝气泵,使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混合,进行曝气。
(4)每隔一定时间取样,观察污泥沉降性能,调整污泥浓度,直至达到理想的污泥沉降性能。
2. 活性污泥的运行(1)调整SBR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使污泥浓度保持在3~5g/L。
(2)将生活污水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加入营养盐和微量元素。
(3)将稀释后的污水倒入SBR反应器中,投加活性污泥。
(4)开启曝气泵,使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混合、降解有机物。
(5)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测污水的浊度、COD、NH4+-N等指标,评估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能力。
3. 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1)取一定量的活性污泥,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制成悬浊液。
(2)使用显微镜观察悬浊液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3)记录观察结果,分析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实验过程中,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逐渐提高,污泥浓度达到3~5g/L时,沉降性能最佳。
2. 活性污泥的运行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有较好的降解能力,COD去除率可达70%以上,NH4+-N去除率可达50%以上。
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
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活性污泥是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菌胶团和生物相的观察对于了解和优化处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一、菌胶团的观察菌胶团是活性污泥中一种常见的微生物聚集体,由许多不同的微生物组成,它们通过分泌多糖类物质形成粘性凝胶,将自身包裹在其中。
观察菌胶团可以了解活性污泥的组成和结构,评估其处理效果。
1.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菌胶团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内部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将活性污泥样本涂片或制成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菌胶团的形态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菌胶团的基本信息,但无法定量分析。
2.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细胞分析技术,可以用来分析活性污泥中的菌胶团。
通过流式细胞术,可以将活性污泥样本中的微生物细胞逐个检测并分类,同时还可以测量其大小、形状、荧光强度等物理化学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菌胶团的定量数据,但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操作。
二、生物相的观察生物相是指活性污泥中所有生物的总体形态和特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
观察生物相可以了解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长状态等,评估其处理效果和反应器运行状况。
1.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
将活性污泥样本涂片或制成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各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基本的生物相信息,但无法定量分析。
2.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生物相分析技术,可以用来定量分析活性污泥中的各种微生物。
通过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可以将活性污泥样本中的微生物细胞逐个检测并分类,同时还可以测量其大小、形状、荧光强度等物理化学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定量数据,但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操作。
三、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对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和生物相的观察,可以了解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
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
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观察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的微生物种类及性状。
2.测定污泥沉降比及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中动物的数目。
3.初步判断污水处理的运行状况是否正常。
二、实验原理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较复杂,以细菌,原生动物为主。
还有真菌、后生动物等。
某些细菌能分泌胶粘物质形成菌胶团,进而组成污泥絮绒体(绒粒)。
三、实验材料1.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取自污水处理厂曝气池2. 其他量简(100mL),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计数板等。
3.仪器显微镜采用厚玻璃割成9cm长,4cm宽的长方形,玻璃厚度以0.3~0.4cm为宜。
利用氢氟酸腐蚀法,使玻板中央刻上10×10=100个小方格,小方格的大小没有严格规定,只要一片大号盖玻片能盖格子有余和便于在显微镜下计数就可以了。
用大号盖玻片切成宽约0.7cm的玻条,用阿拉伯树胶粘在计数用的小方格的四周,便呈一周凸起的边框。
这样,就制成了一块微型动物计数板。
四、实验方法1. 测污泥沉降比(SV30)肉眼观察,取曝气池的混合液置于100mL量筒内,直接观察活性污泥在量筒中呈现的絮绒体外观及沉降性能。
2. 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1)制备水浸片取活性污泥混合液1~2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制成水浸标本片。
(2)低倍镜观察观察生物相的全貌,要注意污泥结构松紧程度,菌胶团和丝状菌的比例及生长状况,观察微型动物的种类及活动状况。
①污泥絮粒污泥絮粒性状是指污泥絮粒的形状、结构、紧密度及污泥中丝状菌的数量。
镜检时可把近似圆形的絮粒称为圆形絮粒,与圆形截然不同的称为不规则形状絮粒。
絮粒中网状空隙与絮粒外面悬液相连的称为开放结构;无开放空隙的称为封闭结构。
絮粒中菌胶团细菌排列致密,絮粒边缘与外部悬液界限清晰的称为紧密的絮粒;边缘界线不清的称为疏松的絮粒。
②丝状微生物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数量是影响污泥沉降性能最重要的因素。
当污泥中丝状菌占优势时,可从絮粒中向外伸展,阻碍了絮粒间的浓缩,使污泥SV30值和SVI值升高,造成活性污泥膨胀,根据污泥中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的比例,可将丝状菌分成如下五个等级:0级:污泥中几乎无丝状菌存在;±级:污泥中存在少量丝状菌;+级:存在中等数量的丝状菌,总量少于菌胶团细菌;++级:存在大量丝状菌,总量与菌胶团细菌大致相等;+++级:污泥絮粒以丝状菌为骨架,数量超过菌胶团而占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显微镜观察
①低倍镜观察
观察生物相的全貌,要注意污泥絮粒的 大小,污泥结构的松紧程度,菌胶团和 丝状菌的比例及其生长状况,并加以记 录和作出必要的描述。观察微型动物的 种类、活动状况,对主要种类进行计数。
②高倍镜观察
用高倍镜观察,可进一步看清微型动物的结构 特征,观察时注意微型动物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例如钟虫体内是否存在食物胞,纤毛环的摆 动情况等)。
将镜检和计数结果填入下表
动胶菌属
球衣菌属
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活性污泥菌胶团和原生动
物,学会辨认活性污泥中的菌胶团及生物相。 2.根据菌胶团的形态、结构,判别污泥的性状。
二、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是生物法处理废水的主体, 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活动以及微 生物之间的演替情况往往直接反映了处理状况。 因此,可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状况来判 断废水处理的运行状况。
三、方法步骤
1.压片标本的制备
取活性污泥曝气池混合液一小滴,放在洁净的 载玻片中央(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少可待其沉淀 后,取沉淀的活性污泥一小滴加到载玻片上, 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多,则应稀释后进行观察)。
盖上盖玻片,即制成活性污泥压片标本。在加 盖玻片时,要先使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然 后轻轻加下,否则易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观察菌胶团时,应注意胶质的厚薄和色泽,新 生菌胶团出现的比例。
观察丝状菌时,注意菌体内是否有类脂物质和 硫粒积累,以及丝状菌生长,丝体内细胞的排 列,形态和运动特征,以便判断丝状菌的种类, 并进行记录。
变形虫生命力强,在条件不好时,可以形成一 个包囊(休眠体)度过难关.
变形虫动态中的食物泡.
太阳虫目
两个太阳虫在分享一顿美食
草履虫
节毛虫轮虫寡Fra bibliotek虫线虫
钟形虫
钟形虫
钟形虫
吸管虫
固着型纤毛虫
游泳型纤毛虫
原生动物
五、思考题
1.记录观察所取污泥的形状、结构、有无丝状菌、 原生动物的情况(填入下表)。
2 .绘制所观察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形态图
3 . 根据实验观察情况,试对污水厂活性污泥质 量及运行情况作初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