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

合集下载

新高考生物稳态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生物稳态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生物稳态知识点归纳总结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高考已成为我国高中阶段学生升学的标准化考试。

生物作为其中一门科学必修课,无疑在新高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生物知识,本文将对新高考生物稳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以科普的方式向读者呈现。

一、稳态的定义与特征稳态是指生物体内生理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

生物体需要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来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包括体温、pH值、血糖浓度等。

二、稳态的调节机制1. 负反馈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机制是生物体内最常见的一种调节方式。

它通过传感器、控制中枢和效应器的相互作用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等。

2. 正反馈调节机制:正反馈调节机制相对较少见,它会加强原有的变化,而不是抑制变化。

如分娩过程中的宫缩,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强。

三、稳态调节的具体案例1. 温度调节:温度调节是生物体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

人体的体温调节,如出汗和发抖等,都是为了维持体温稳定。

2. 酸碱调节: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对于维持体内稳态非常重要。

呼吸系统可以调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肾脏则通过调节尿液的酸碱度来维持稳态。

3. 血糖调节:血糖是人体能量供应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稳态的一部分。

胰岛素和葡萄糖酮体等调节机制协同工作,确保血糖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四、稳态破坏与疾病生物体内部的稳态如遭到破坏,就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如体温过高引发的热射病、血压失调引起的高血压等。

因此,保持稳态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五、稳态调节的意义与应用稳态调节不仅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稳态调节对于水质污染的治理、农作物的生长管理等都有重要作用。

六、稳态调节与个体适应能力个体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适应能力。

在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时,生物体的稳态调节能力决定了其是否能够适应并幸存下来。

综上所述,稳态作为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在新高考生物中具有重要地位。

高中生物 第六章 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 第六章 生态系统

6.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一、目标导航基本要求1.简述生态系统的稳态,感受生态系统和谐、统一之美.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探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3.认同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发展要求说明“活动:设计并制作生态瓶”不作分组实验的要求,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展示给学生看。

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一、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稳态是指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生态系统的稳态使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保持稳定。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做反馈调节.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

负反馈:抑制和减弱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主要调节作用).如图A。

结果: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

作用: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子种群数与植物种群数之间的反馈调节,正反馈: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特点:暴发性的,经历的时间很短结果:使生态系统常常远离稳态,对生态系统有极大破坏破坏作用。

实例:湖泊生态系统受污染后的反馈调节,三、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1、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原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的干扰超过一定限度之后,自动调节平衡功能受到损害,生态系统稳态就被破坏。

2、破坏因素①自然因素:②人为因素:3、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生态效益与生态后果,以便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生物圈的稳定,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阅读课本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是什么?提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学中的稳态概念及其应用

生物学中的稳态概念及其应用

生物学中的稳态概念及其应用稳态概念是生物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概念。

稳态是指一个系统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使受到外界扰动,它也能够通过内在机制来保持相对稳定。

这个概念可以应用于生物学中许多方面,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细胞生物学等等。

在生态学中,稳态概念对于生态系统的实现和维持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物质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其中每个组分都在不断地变化,但最终的系统状态往往具有相对稳定性。

发现和维持这种稳定性是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稳态可以分为平衡态和非平衡态两种。

平衡态指的是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环境因素等都是相对稳定的。

常见的例子是稳态森林,其中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相互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非平衡态指的是生态系统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系统不稳定,但是受到内在机制的控制,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例如,在许多沙漠地区,非常干旱,但是控制原因超过了自然条件,生态系统会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维持稳态需要付出代价。

对于生态系统而言,最基本的机制就是负反馈减缓机制,即当系统受到外界扰动时,内部机制会反馈反应,从而减缓系统的变化。

然而,无论采用怎样的措施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状态,都需要付出代价,这就给保护生态系统带来了挑战。

例如,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增强,生态系统遭受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使得稳态难以维持。

稳态概念也可以应用到细胞生物学中。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需要维持内部稳定,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细胞内部的代谢过程依赖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都处于平衡和非平衡状态之间。

例如,细胞内的酶起到了催化反应的作用,但是其活性会受到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

细胞通过不断调节这些反应,来维持相对稳定的条件。

稳态概念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也非常重要。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多样性,它是依赖于稳定的生态系统的。

生态系统的稳态和转换

生态系统的稳态和转换

生态系统的稳态和转换如今,全球各地的气候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人类在过去几十年里,以高度的经济增长为代价,破坏了大量的生态环境,引发了许多生态系统崩溃和生物灭绝事件。

因此,构建一个能够稳定地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群落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稳态和转换是这一生态系统中两个主要的概念。

稳态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

生物种群数量、群落结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等因素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也可以理解为生态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一种适应。

稳态是一个动态过程,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生态系统就会不断地调整,以保持新的稳态。

转换则是生态系统在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下,从一个稳态向另一个稳态的转变过程。

这种转变可以是逐步的,也可以是突变的。

例如,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生态群落可能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从而形成新的稳态。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数量和相互作用可以使生态系统形成很多不同的稳态。

例如,一个相对平静的河流的稳态可能是河床上被各种植物和动物的生物群落覆盖,而一个人工工厂炉渣处理场附近可能是污染物和废弃物堆积的一个稳态。

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也可以形成稳定的相互作用关系,例如,森林、草原、湖泊、河流和海洋都可以通过循环和传递能量来形成一个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和气候的生态系统。

这些稳定状态的形成,凝聚了亿万年的生命演化和群落生态环境互动的痕迹。

但随着人类不可避免的资源开发、自然破坏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逐渐发生了变化,部分群落的稳态遭到了干扰和破坏。

种群数量减少、物种灭绝,生态系统面临着崩溃的风险。

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稳态和实现生态系统的转换,重建生态系统的技术和方法应运而生。

例如,可持续发展、资源回收和生态补偿等技术和方法在现有的环境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方法对于建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态控制非常有价值。

高一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一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一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是为高一年级的考生整理的什么是〝生态系统的动摇性知识点解析〞一文,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希望经过阅读本文可以协助您快速了解天文课程。

生态系统的动摇性知识点
名词:
1、生态系统的动摇性: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迁入,迁出及其它变化使生态系统总是在开展变化的,当生态系统开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和功用可以坚持相对动摇,我们就把:生态系统具有坚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用相对动摇的才干,称为生态系统的动摇性。

2、抵抗力动摇性: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搅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用坚持原状的才干,称之为抵抗力动摇性。

3、恢复力动摇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搅扰要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才干,叫做恢复力动摇性。

语句:
1、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用难以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样,临时坚持相对动摇,具有生态系统的动摇性。

2、生态系统的动摇性就包括抵抗力动摇性和恢复力动摇性等方面。

①抵抗力动摇性的实质是?〝抵抗搅扰、坚持原
状〞;?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动摇性,就是由于生态系统外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理才干。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理才干越小,抵抗力动摇性越低。

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理才干是有一定限制的,假设外界要素的搅扰超越了这个限制,生态系统的相对定形状就会遭到破坏。

3、抵抗力动摇性与恢复力动摇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抵抗力动摇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动摇性较低,反之亦然。

4、生物圈是人类生活的独一环境,而人类活动的搅扰正在全球范围内使生态系统偏离稳态,我们要维护并提高生态系统的动摇性。

高一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一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一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是为高一年级的考生整理的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固性知识点解析”一文,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期望通过阅读本文能够关心您快速了解地理课程。

生态系统的稳固性知识点
名词:
1、生态系统的稳固性: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迁入,迁出及其它变化使生态系统总是在进展变化的,当生态系统进展到一定时期时,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固,我们就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固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固性。

2、抗击力稳固性: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抗击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抗击力稳固性。

3、复原力稳固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复原到原状的能力,叫做复原力稳固性。

语句:
1、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以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样,长期保持相对稳固,具备生态系统的稳固性。

2、生态系统的稳固性就包括抗击力稳固性和复原力稳固性等方面。

①抗击力稳固性的本质是?“抗击干扰、保持原状”;?生态系统之因此具有抗击力稳固性,确实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剂能力。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剂能力越小,抗击力稳固性越低。

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假如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那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

3、抗击力稳固性与复原力稳固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抗击力稳固性较高的生态系统,复原力稳固性较低,反之亦然。

4、生物圈是人类生存的唯独环境,而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全球范畴内使生态系统偏离稳态,我们要爱护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固性。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调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调节

水圈主要包括地球上 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
水 圈
水圈中生活的生物
深 海 热 裂 口
深 海 生 物
岩 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 石 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 ,是一切 圈 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岩石圈
岩石圈中生活的生物
生物圈中生活的各种细菌
生物圈的功能和特点
生物圈对于生物的重要意义:
生 态 系 统 中 的 负 反 馈 调 节
狼↓ 狼 饿 死 狼 吃 饱
吃了较 吃了较 少兔子 多兔子
兔↑ 兔 吃 饱 兔 饿 死
兔↓
吃了大 量的草 吃了较 少的草
植物↓
植物↑
兔数量的增加
兔数量下降 兔吃大量 兔因饥饿死亡 的植物 兔吃少量的 兔食物增加 植物 植物减少 植物增加
负反馈调节
2、结果: 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 3、作用: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森林火灾和火烧后的恢复
例如:草原遭 受蝗虫的采食 后,草原植物 会增强其再生 能力,尽可能 缓冲种群数量 的下降
为什么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呢?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稳定性的调节-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调节普遍存在,其主要作用
狼↑
气体的总质量约为5.136×1021克,相当于地球总质量
的百万分之0.86。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 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千米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 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千米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根据 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流层、中间
层、热成层等。
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
水 圈
2、将来的你,如果和宇航员一起乘坐宇宙 飞船飞向太空旅行,那时,你已经脱离了生 物圈这个圈层,但是你必须从生物圈带上足 够维持你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这些物质 最起码应该包括? ( A) A.氧气袋,矿泉水,各种食物 B.太阳能电池,保暖内衣 C.宠物猫,光盘,电脑 D.驱蚊器,盆花,照相机

高考生物稳态知识点

高考生物稳态知识点

高考生物稳态知识点高考生物中的稳态概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平衡调节机制。

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中,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保持相对稳定。

通过理解和掌握稳态知识点,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应试能力。

一、稳态的概念稳态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和环境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是因为存在一系列调节和平衡机制,通过负反馈来维持系统的相对稳定。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平衡,各种生物群落和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稳态的调节机制1. 生物群落的调节: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来维持系统的稳定。

例如,掠食者与被掠食者之间的捕食关系,通过控制被掠食者数量来调节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数量。

2. 营养物质循环的调节: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物质循环是一个重要的稳态调节机制。

例如,氮循环和碳循环等过程,通过生物的吸收、释放和转化来保持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的平衡。

3. 能量流动的调节: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一个重要的调节机制。

太阳能是维持生物圈中能量稳态的基础来源,通过光合作用和食物链传递能量,维持生物圈中的能量平衡。

4. 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生物体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通过调节体温和水分来适应环境变化,维持个体和种群的稳态。

三、稳态与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稳态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砍伐森林、开垦土地、排放污染物等行为,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大量的森林砍伐导致土壤水分的流失,影响植被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带来大量的废气排放,加剧了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

为了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人们应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稳态与健康稳态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可以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新鲜的空气和丰富的粮食资源,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生态系统的稳态与动态平衡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生态系统的稳态与动态平衡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生态系统的稳态与动态平衡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主题:生态系统的稳态与动态平衡摘要:本节课程主要介绍生态系统中的稳态和动态平衡的概念、特征以及维持机制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节课程,学生将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对生态平衡的意识,以及如何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的能力。

一、引言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是地球上各种物种和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复杂网络。

生态系统的稳态和动态平衡是其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态系统的稳态1. 稳态的定义和特征- 稳态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群体和环境因素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 稳态的特征包括能量相对平衡、物质循环稳定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2. 稳态的维持机制-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包括食物链、食物网、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等。

- 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如负反馈调节平衡气温、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

三、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1. 动态平衡的定义和特征- 动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下,通过各种调节机制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 动态平衡的特征包括适应性、灵活性和弹性。

2. 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反馈机制,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等。

- 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包括进化、适应性变异、竞争和共生等。

四、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1.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对于生态平衡的保持至关重要。

2. 生态平衡的破坏与保护-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

-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是人类应尽的责任,包括限制捕猎、保护自然环境等。

五、实践活动为了加深学生对生态平衡的理解,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实践活动:1. 野外调查:学生将分组前往附近的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观察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记录下来。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合理的解释是( ) A.这个生态系统没有自我调节能力 B.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定很弱 C.这个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一定很少 D.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D
解析: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所占的比例 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 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 素的强度超过了这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 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必要性 (1)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 人类生 活所需 ,如粮油、蔬果、肉蛋奶、木材等农副产品。 (2)处于生态平衡中的生态系统能够使人类生活与生产的 环境 保持稳定。
2.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 干扰程度 ,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 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 物质 、 能量 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例如, 为使单一作物的农田生态系统保持稳定,需要不断施肥、灌 溉、控制病虫害;还可以人工建造“ 生态屏障 ”。
微思考2应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 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请分析其原因。
提示:既能使生态缸得到良好的光照,又可避免阳光直接照 射导致生态缸内温度过高。
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重难归纳 1.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 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2.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1)概念:负反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 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 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2)作用: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 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生态系统的稳态》 学习任务单

《生态系统的稳态》 学习任务单

《生态系统的稳态》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包括其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

2、掌握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机制,如负反馈调节等。

3、了解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4、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和表现。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机制的原理和作用。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难点(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机制。

(2)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对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三、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参考书籍和网上资料,理解生态系统稳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的生态系统案例,如森林、草原、湿地等,分析其稳态的维持和受到的干扰。

3、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生态系统稳态的理解和看法,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观察实践观察周围的生态环境,如校园、公园等,思考其中的生态平衡现象。

四、学习内容(一)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这些成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和空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结构的稳定性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和稳态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3、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这些功能的正常进行是生态系统保持稳态的关键。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1、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

通过反馈信息,使系统的输出结果反过来抑制或减弱输入的变化,从而维持系统的稳定。

例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增加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食草动物数量的进一步增加。

2、正反馈调节较少见,但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发生。

使系统的输出结果进一步加强输入的变化,可能导致系统的不稳定。

高中生物 第29讲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高中生物 第29讲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输入某营养级的能量转移方向:
呼吸作用中散失 (热能)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储存于植物体内
被下一营养级摄食 被分解者分解
某一时刻,营养级中的能量转移方向:(课本 P95)
呼吸作用中散失 (热能)
被草食动物摄食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储存于植物体内
残枝败叶 被分解者分解
未利用
(3)如图表示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流动过程
• (2)图中 M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________kJ/(m2•a)。
2488
• P215(师P407)考点2 重点。难点突破 • 1、理解常考的两种能量流动模型 • (1)(2) • P373(师P421)热点微练27 • 第5题
3、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2)逐级递减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1)单向流动
• ③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 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 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 思路:
a.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 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 b.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 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 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 生较大变化。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 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捕食兔和食草 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为鹰不只捕食蛇一 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 变。
3、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2)逐级递减 ✓能量传递效率:10%-20% (理论值)
能量传递效率= 高营养级的同化量
低营养级的同化量

高中生物同步备课系列【知识梳理】3.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2

高中生物同步备课系列【知识梳理】3.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2

3.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梳理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①稳定是相对的,总处于动态变化中。

②结构的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③功能的相对稳定: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若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则生态系统处于发展阶段;若能量的输入等于输出,则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若能量的输入小于能量的输出,说生态平衡已被破坏。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不仅存在于生物群落内部,还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2)实例分析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实例1: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实例2: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实例3:一场火灾过后,森林中种群密度降低;但由于光照更加充足、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植株。

(3)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

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例如,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就是原有森林生态系统崩溃的鲜明例子。

3.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②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3)两者关系:一般呈相反关系。

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中生物] 1.阐明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建立生命系统的稳态观。

2.科学思维:建立负反馈调节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联系。

3.科学探究:通过设计制作生态缸,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平衡(1)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2)特征——动态平衡。

①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②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

③收支平衡。

(3)调节机制——负反馈机制。

①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②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判断正误(1)生态平衡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均衡( )(2)当农田里蚜虫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3)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存在( )答案 (1)× (2)√ (3)×探讨点1 生态平衡的特征科学家通过测量和数学模拟,绘制了初生演替过程中群落总初级生产量和总呼吸量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曲线图,在成熟阶段,群落总初级生产量和总呼吸量呈现怎样的趋势?由此说明了什么?提示 总初级生产量和总呼吸量均趋于稳定,且相对值接近。

说明群落在物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上趋于达到平衡状态。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我国西北的原有森林生态系统→ 黄土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或自然因
素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典型例题】
(2015课标II卷.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例子
(1)水乡人家在河流上游淘 米洗菜,下游洗澡洗衣,还 会进行适当捕鱼等。可是水 仍然很清澈。
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例子
(2)适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 (3)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
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
草原不至于破坏。
以上这三个生态系统如何提供自我调节达到稳定状态?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3.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
湖泊受到了污染
鱼类等生物死亡
死鱼等生物腐烂
(1)作用: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2)结果: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4.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
物种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成分越多
营养结构 越复杂
自我调节 能力越大
5.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必修3第5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稳态)。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原,就是原有森林生态系统崩溃的鲜明例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来自抵抗力稳定性和恢 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 持原状的能力。(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1、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的能 量多。
2、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结 构复杂。
1、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
2、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小。
3、各营养级生物能以休眠方式渡过不利时期或 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
1、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 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较小。
恢复力强
恢复力弱
2、生物能以休眠方式渡过不利时期或产生适 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恢复力强
恢复力较弱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 因素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 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恢复 力稳定性越强。与自身调节 能力有关
联系
1. 2.
相反关系 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
稳 定
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 性

A. 甲 乙 丙 丁 B. 甲 丁 乙

C. 甲 乙 丙

D. 甲 乙 丙
1.生物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A. 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
能力
B. 所具有的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 能力
C.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
D. 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 稳定的能力
2.某山区,砍伐了一定量的树木,但并没有破 坏森林生态系统,根本原因是: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平衡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平衡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平衡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群落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生态系统是这些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环境的综合体,它们相互作用并维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一个生态系统的稳态和平衡是相互依存的,这是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所必需的。

生态系统的稳态稳态指的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所保持的相对稳定状态。

生物群落包括生物物种、生物种群和生命群落,而生态系统则包括生物群落、地理与气候条件以及非生物环境如水与土壤。

生物体系的稳态需要不断地适应,进化和调整以长期维持。

这种稳态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状态,由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所维护。

生态系统要保持稳态需要保持充足的能量供应,此外积极的互动和密切的监测也是稳定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例如,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的过程产生能量,同时其他生物体(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网络类似于机器中的齿轮和机械零件的相互作用。

只有当所有零件都能够恰当的工作时,整个系统才能正常运转。

因此,单一物种的数量或质量的改变,例如大量捕捞某一种鱼类,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失去稳态。

生态系统的平衡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群落以及它们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自然平衡”。

这不是一种静态状态,而是一个动态平衡,在生态系统尺度上,如果某个群落中的生物数量减少,那么另外一些生物将扩大自己的作用范围以填补缺口。

在生态系统中产生平衡状态的维持需要更长时间的适应和演化,可以是几年,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

人类活动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稳态和平衡。

人类的不可持续经济和社会活动,例如环境污染和过度开发,往往破坏生态系统。

这种破坏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崩溃或失去稳态,最终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健康。

结论生态系统的稳态和平衡是维护整个地球环境的必要条件。

为了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态和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群落)和非生物成分(无机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
●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
●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
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
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过程
2、特点:
●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
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
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的循环形式是CO2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CO2
3、过程:
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

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4)营养信息:食物的数量、种类等。

如食物链、食物网。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

力的。

基础是负反馈。

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

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
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6、制作生态瓶时应注意:
①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
②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之间要构成营养关系,数量比例要合理;
③生态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留出一定的空间,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④生态瓶要密封;
⑤生态瓶要放在光线良好,但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
⑥研究结束前不要再随意移动生态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