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排角度看经济缺环(之十)

合集下载

经济发展的经济不平衡和结构性失业分析

经济发展的经济不平衡和结构性失业分析

经济发展的经济不平衡和结构性失业分析经济发展的经济不平衡和结构性失业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都面临着这些问题。

本文将对经济不平衡和结构性失业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一、经济不平衡分析经济不平衡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行业、地区或阶层之间出现的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象。

经济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不平衡。

部分行业或地区发展迅速,而有些行业或地区发展缓慢或处于停滞状态。

这种不平衡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率的降低。

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而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发达地区拥有先进技术和大量投资,而欠发达地区则缺乏这些条件,导致地区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是收入分配不平衡。

经济不平衡往往伴随着收入分配的不平衡。

富裕的阶层获取更多的收入,而贫困阶层收入较低。

这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以上是经济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形式。

造成经济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重要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外部环境和市场机制等。

二、结构性失业分析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性变化引起的失业现象。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行业或职业可能会出现就业岗位减少甚至消失的情况,导致一部分劳动力失业。

结构性失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职业结构性失业。

某些行业的就业需求减少,例如传统制造业或农业,而高科技产业或服务业的就业需求却呈上升趋势。

这就导致了行业之间的就业结构性失衡。

二是技能结构性失业。

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行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发生了变化。

那些没有及时掌握新技能的员工可能会面临着技能失配的问题,从而导致失业。

三是地区结构性失业。

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一些地区原有的劳动力需求减少。

那些无法适应新的地区产业结构的人可能会面临失业问题。

结构性失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解决结构性失业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培训计划和教育改革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以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

经济发展中的常见问题解答解决发展中的挑战和难题

经济发展中的常见问题解答解决发展中的挑战和难题

经济发展中的常见问题解答解决发展中的挑战和难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挑战和难题,这些问题可能会阻碍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针对经济发展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一、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等。

当资源短缺时,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

解决资源短缺的关键在于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资源。

1. 合理分配资源在资源分配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确保资源合理分配,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和浪费。

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市场主体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了解决资源短缺问题,我们还需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包括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生产过程的优化、能源的节约利用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开发,提高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产业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失衡是指各个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和发展速度不合理。

常见的问题是一些传统产业过度膨胀,而现代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解决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调整。

1. 推进产业升级政府应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与培育,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2. 促进产业合理布局为了解决产业结构失衡问题,还需要进行产业布局的优化与协调。

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提供税收优惠政策、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来引导和促进产业合理布局。

三、就业压力经济发展中,就业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解决就业压力,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者的技能和素质、加强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机制等。

1. 创造就业机会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创业支持和创业环境优化,鼓励创业就业。

同时,还可以通过扩大国内需求、拓宽就业领域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提高就业者技能和素质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就业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综合素质。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不仅存在于国家间,也存在于各个地区和不同经济体之间。

本文将深入探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1. 地区差异:在许多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通常,一些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远远快于内陆和欠发达地区。

这种不平衡发展导致资源和福利的分配不均,加剧了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2. 收入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财富日益积累,但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扩大。

高收入群体的财富累积越来越多,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改善缓慢。

这种不平衡现象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3. 产业结构不均衡: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仍然依赖传统产业,而高技术和先进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产业结构的不均衡使得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也使得经济面临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方案1. 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应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投资和优化政策环境等措施,推动内陆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减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2. 收入分配调整: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支持,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加强教育等措施,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减少收入差距。

3. 促进产业升级:政府应加大对高技术和先进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通过减少对传统产业的补贴和提供对新兴产业的扶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三、案例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一个突出的挑战。

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一些发达城市,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政府于2000年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与解决方案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与解决方案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面对的问题也愈加复杂,其中最明显的便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仅会导致社会稳定性的下降,也会影响经济的长远发展。

因此,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不平衡的问题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不平衡问题的原因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其原因十分复杂。

但是,从宏观上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分配不合理。

资源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但不合理的资源分配会导致资源的过度浪费或集中在某些地区或行业,使得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发展严重受挫。

2.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基础设施不完善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例如,道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会给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3.政策制定不合理。

政策制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如果制定不合理的政策,会导致不平衡问题的产生。

例如,在城市建设中,政府对城市的发展过度重视,却忽略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4.人才流动不平衡。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不平衡,会导致一些地区的发展受到限制。

二、不平衡问题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会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极大影响。

1.不平衡问题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当一些地区的生活条件不断被削弱,民生保障不能得到进一步地改善,就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例如,贫困、犯罪等。

2.不平衡问题会阻碍经济发展。

由于某些地区的经济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就会导致经济的整体发展受到限制,而这种限制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不平衡问题会影响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不平衡问题的关键,但如果不平衡问题得不到及时且有效地解决,区域协调发展将受到严重挑战,可能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降速甚至停滞。

三、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上,需要全方位地考虑因素,逐渐形成全面、多方位、多层次的策略思路。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足之处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足之处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足之处
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方面:
1.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些地区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繁荣,而西部内陆地区相对落后。

这种不平衡限制了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创新能力不足:尽管中国在一些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整体上的创新能力仍然相对不足。

大部分企业仍然依赖于模仿和引进国外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限制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

3. 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过去几十年的快速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同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也对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

4. 收入分配不均衡:尽管中国的整体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收入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贫富差距的扩大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

5. 市场机制不完善:在一些领域,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发挥作用,政府的过度干预和垄断现象仍然存在,这可能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这些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正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加以解决,以实现更加均衡、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经济不景气宏观经济中的衰退现象

经济不景气宏观经济中的衰退现象

经济不景气宏观经济中的衰退现象经济不景气:宏观经济中的衰退现象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的波动和衰退常常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经济不景气,特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活动低迷、增长停滞乃至下滑的现象。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探讨经济不景气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经济不景气的原因1.1 外部冲击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密切相连,一个国家或地区遭受外部冲击时,往往会波及其他国家。

外部冲击包括全球金融危机、恶劣天气灾害、战乱等,这些不可控因素对经济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

1.2 内部体制问题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内部经济体制存在问题,如政府治理不善、腐败问题严重、市场监管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效率下降,进而导致经济不景气。

1.3 政府政策调控不当政府在宏观经济方面的政策调控具有重要作用。

一些政府可能因为缺乏经验或政策执行不力,导致经济受到不必要的干预或过度调控,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2.1 就业问题经济不景气往往意味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

企业降低投资和生产规模,裁员成为常态,给社会带来了失业问题,进而影响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2.2 消费萎缩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消费需求减弱。

企业面临销售下滑的局面,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消费萎缩也会对社会其他领域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到相关行业的发展。

2.3 财政压力经济不景气时,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而支出却增加,从而导致财政赤字问题。

政府需要借债来填补财政缺口,进一步加重了财政压力,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应对经济不景气的策略3.1 加强内部结构调整针对经济不景气的原因,各国政府需要深化改革,提高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包括改善政府治理、完善市场体系、加强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等措施,从根本上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3.2 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各国政府需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并提供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经济学对市场环境中的经济不平衡的分析

经济学对市场环境中的经济不平衡的分析

经济学对市场环境中的经济不平衡的分析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行为选择的科学,它对市场环境中的经济不平衡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经济主体之间的收入、财富、资源分配等都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经济学是如何分析市场环境中的经济不平衡,并提出一些解决不平衡问题的方法。

1. 经济不平衡的原因经济不平衡是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之间收入和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

这种不平衡往往会导致社会矛盾和经济问题的加剧。

经济不平衡的原因可以分为供需失衡和资源分配不公平两个方面。

供需失衡是指市场上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不相匹配。

这可能是由于生产者未能准确估计市场需求而过度生产,或者由于市场需求突然增加而无法及时供应。

这种供需失衡会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资源分配不公平是指经济主体在市场交换中获得的收入、财富和资源分配不均等。

例如,富人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而穷人却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这种不公平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平等加剧。

2.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经济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分析经济不平衡现象的工具和方法。

其中,供需分析、资源配置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是重要的分析方法。

供需分析是研究市场中产品供给和需求之间关系的方法。

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会导致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从而影响市场的均衡状态。

通过分析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预测市场的供需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供需失衡问题。

资源配置理论研究了资源如何在经济体系中的分配和利用问题。

资源的不平衡会导致生产效率的低下和资源的浪费。

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我们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解决资源分配不公平问题。

收入分配理论研究了收入在经济系统中的分配问题。

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加强社会福利和实施就业政策等手段,我们可以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减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和效率问题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和效率问题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和效率问题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对于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实中,资源配置和效率问题始终存在,并且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这个问题变得越发突出。

资源配置是指如何根据需求,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不同的经济部门和活动中。

良好的资源配置是一种高效的分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并优化产出和效益。

然而,由于不同部门和活动对资源的需求和依赖程度不同,以及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资源配置并不总是达到最佳状态。

首先,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市场自由决定资源的流动和配置,供求关系决定了资源的价格和数量。

通过市场竞争,资源可由高效的部门和活动流向低效的部门和活动,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然而,市场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

信息不对称使得供求双方难以获取准确的信息,从而影响了资源配置的准确性。

外部性意味着资源的使用和效果可能会影响到与之无关的个体或部门,这导致了资源配置的社会成本不易界定。

其次,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监管等手段来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对环境友好产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资源向绿色经济领域流动;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来激励资源的配置向高科技领域倾斜。

然而,政府的干预也面临一些挑战。

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可能会导致市场主体的预期不确定,进而削弱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此外,资源配置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如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重要因素,优秀的人力资源可以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

然而,人力资源的供给和质量也会影响资源的分配效果。

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资源配置向高附加值、高效能领域转移。

但是,技术水平的差距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也会制约资源的合理配置。

针对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和效率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改善。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和优化方法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和优化方法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和优化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配置和优化成为了关键的问题。

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和优化方法。

一、供求关系的资源配置资源的配置首先需要考虑供求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关系的调节,资源的配置能够较为有效地实现。

供求关系的变化将决定资源的配置方向和比例。

当供大于求时,资源的过剩将导致资源的浪费,而当需求大于供应时,则会引发资源的紧缺和争夺。

因此,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需要根据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二、政府的资源配置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规,引导资源的流动和配置。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来调控资源的分配,提供优惠政策来促进某些特定行业或地区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鼓励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政府的资源配置需要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三、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科技创新对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例如,在能源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能源的转化效率和利用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在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因此,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资源配置和优化方法。

四、环境保护的资源配置在经济发展中,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资源的配置和优化需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的统一。

环境保护的资源配置包括降低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推动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通过环境保护的资源配置,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国际合作的资源配置资源的配置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也需要进行国际合作和协调。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分析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分析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分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一大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经济竞争的加大,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出现了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首先,资源分配不均衡是导致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拥有较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匮乏。

这种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的差异。

其次,政府政策的不合理也是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方政府过分关注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最后,技术进步的不均衡也是导致经济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地区在技术创新和引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却滞后于科技发展,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其次,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也存在一些原因。

首先,供给方面的问题是导致经济不充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生产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经济发展不充分。

其次,需求方面的问题也是经济不充分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的消费能力较低,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充分。

此外,制度问题也是导致经济不充分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市场环境不公平,企业难以发展壮大,导致了经济不充分。

针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要加强资源的平衡配置,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资源互补性发展。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计划,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流动和合理利用。

其次,要加强政府政策的协调性,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引进的平衡发展,推动科技与经济的融合。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挑战。

从安排角度看经济缺环(之二)

从安排角度看经济缺环(之二)

这就带来另一个科学问题。科学方法说,推断一个现象的发生与解释一个发生了的现象是同一回事。逻辑上,这观点没有错。然而,解释一个发生了的现象,一般远比推断还没有发生的容易。二十六年前我推断中国经改会走的路,准确得很,算是推断了还没有发生的。然而,在当时,我熟知地球上多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历史,有不少前车可鉴,准确的推断是比较容易的。
今天的情况不同了。目前中国的经济制度,人类历史没有出现过,加上上述的复杂局限,前途的推断远为困难。两年前贝加对中国的前景不看好,是基于德国与日本的经验。他可能对,但中国的经验史无前例,外地的经验作不得准。贝加出错的机会于是增加了。我们当然希望他错。
(之二)
从安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看经济缺环(之二)
地球上的天然资源就是那么多,有些可以重复使用(像土地),有些可以用尽(像石油)。有生物,而人类是其中一种。生物是靠使用天然资源而生存的,其生存机会要靠这些使用的安排得宜,人类如是,其它生物也如是。天灾是生物灭亡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资源使用的安排出了大错。不适者灭亡是定义性的,不可能错。人类的自私可以改善资源使用的安排,增加生存的机会,成为适者,但也可以改坏资源使用的安排,自取灭亡,不适也。人类如是,其它生物也如是。从定义性的套套逻辑加进局限条件(或验证条件),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理论或假说,是科学,生物中只有人类有足够的智能搞这项玩意。
土地实行私人使用,通常是把土地划分,指定某人某户有独享的使用权。这是一种合约安排,在神州大地盘古初开有之。古时,为恐外族侵犯,要鼓励人民附地而生,土地不容许自由转让权。这就是史学家说的封建制度了(是我个人之见,史学家可不是这样看)。中国如是,欧洲也如是。土地使用权的年期可长可短,有永久年期的称fee simple,而永久年期加上自由转让权,称fee simple absolute——这就是西方法律鉴定为完整的私产土地了。如果土地没有永久的私人使用权,其所有权(ownership right)不可能是使用者的私有。然而,只要使用的年期够长,费沙的利息理论说是否永久无足轻重。如果外侵不忧,土地的转让权重要,非常重要。多种理由这里不说,铁一般的证据是日本的明治维新。这个大名鼎鼎的「维新」的要点,是把早就有私人使用权的土地加上自由转让权。这是说,只把土地使用的合约安排修改一处,日本的经济就起飞了。

经济失衡的成因及其对策

经济失衡的成因及其对策

经济失衡的成因及其对策近年来,经济失衡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所谓经济失衡,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某些方面的发展偏差,导致整体经济不能保持稳定的增长。

那么,在经济失衡的形成过程中,有哪些成因呢?又应该如何对策才能够避免经济失衡的发生呢?下面,我们将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成因分析1.经济结构失衡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中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分配比例,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

当一个地区对某些产业的过度依赖,或者某些产业规模过小,就可能导致经济结构失衡。

同时,不同产业间的协作机制不畅,也会导致经济失衡。

2.财政收支失衡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政收入不能够覆盖其支出时,就会发生财政收支失衡。

这时,政府通常会采取借贷、印钞等方式来弥补差额,导致通货膨胀等问题。

此外,政府在制定预算时,如果目标定得过高,而真实的收入却无法达到预算目标,也会导致财政收支失衡。

3.外部环境失衡当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国际贸易形势、外汇市场变动等,也可能导致经济失衡。

例如,一个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市场需求量骤减,而其它生产性行业不能够及时补足,这将会导致经济困境。

此外,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某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导致经济失衡。

二、对策探讨1.经济结构调整针对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必须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政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加快转型升级。

例如,鼓励创新产业的发展,加大制造业的力度,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并加强各个经济体的协同作用。

2.财政收支平衡针对财政收支失衡的问题,要加强财政管理,控制财政支出,减少财政浪费,提高税收收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政管理也越来越数字化。

政府可以采用财政大数据分析工具,提高财政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3.引入多层次的外部参与国际贸易和外汇市场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采用多层次的外部参与方式,多方面地开拓市场。

宏观经济学如何解释和应对经济不平衡

宏观经济学如何解释和应对经济不平衡

宏观经济学如何解释和应对经济不平衡经济不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各个方面之间存在的不平衡状态,包括资源配置、产出分配、消费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

宏观经济学致力于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也能提供一些解释和应对经济不平衡的途径。

一、生产要素不平衡在现代经济中,不同产业和地区的生产要素配置存在着差异,这是经济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之一。

对于这种不平衡的解释,宏观经济学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宏观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不平衡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因为不同产业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存在差异。

市场在分配资源时会根据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和效率来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整体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例如,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更适合发展基础产业,而技术先进的地区则更有利于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

因此,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不平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有助于推动优势产业的发展。

其次,宏观经济学也提出了应对生产要素不平衡的策略。

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的调控来促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引导资源从相对丰富的地区向相对稀缺的地区进行有效流动,从而实现平衡发展。

另一方面,加强投资和创新能力的培育,能够提高整体经济的生产要素供给水平,减少生产要素的不平衡。

二、收入分配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是经济不平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宏观经济学从不同角度解释和应对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

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下企业因素收益的不同导致了收入差距的存在。

这是一种自然的经济现象,因为市场对不同职业或不同行业的收入进行了不同的评价。

宏观经济学认为,适量的收入差距可以提供激励和动力,促进个人和企业的创新和进步。

然而,过大的收入差距对社会公平和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学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首先,纳税制度的改革可以通过增加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减轻收入分配不平衡。

其次,增加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机会,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

此外,适当调整最低工资水平,也可以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

分析我国分配制度在当今现实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

分析我国分配制度在当今现实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

分析我国分配制度在当今现实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

劳动者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虚位的因而是残缺的,他既不能通过“用手投票”约束使用者,也不能“用脚投票”转让所有权,因此资产的收益性对劳动者来讲是不具备或不完整的。

■在我国目前劳动力总量供给过剩、资本供给短缺的情况下,劳动力在要素市场中自然处于不利的地位。

尤其是在低端劳动力市场中,以农村转移劳动力为主的非熟练、非技术劳动力的劳动报酬更是被压低到极限,并且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长期处于被资本剥夺的境地。

■现行的工资制度,工资水平偏低,工资增长机制僵硬,缺乏制度性保障,致使工资外收入膨胀,助长国有单位职工收入的不规范;工资结构设置不合理,岗位绩效工资和年工资比重过低,不能体现合理的工资级差,缺乏激励和约束作用。

在我国,由于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引发的对公平分配问题的研究和讨论由来已久,对分配不公的原因亦有多种解释。

随着改革实践和相关研究的日渐深入,收入分配的相关制度性原因愈加显露。

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我们将着重对现行制度与政策的缺陷进行剖析。

一、现行分配制度的缺陷及其收入分配效应(一)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对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的基本估计按照SNA统计体系的规定,初次分配反映的是各收入主体对国民生产总值原始贡献所获取的相应的原始收入,收入形式主要表现为要素收入。

再分配及其派生收入主要指抚恤、救济、津贴,以及转移性收支等项目。

根据我们对城乡居民税前收入和税后收入的测算结果比较,对我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对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得出两点基本判断:其一,初次分配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础及主体分配渠道,其公平程度的高低对收入结果的公平程度有决定性影响;其二,目前再分配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仍然有限,并且表现出不断降低的态势。

由此可以推论为,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次上都存在制约分配公平性的缺陷,其中初次分配的相关制度是现状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再分配制度缺陷助长了不公平分配。

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事例

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事例

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事例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发展像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其中却也暗藏着一些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单单体现在经济上,也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

今天就来聊聊这些现象。

一、地区差异明显1.1 东西部发展差距先说说地区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经济发展蒸蒸日上。

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年轻人在这里追逐梦想,仿佛只要努力就能一飞冲天。

而西部地区,如甘肃、青海,依然面临着经济发展滞后的困境。

很多地方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的孩子上学都得走很远的路。

即使天上掉下个馅饼,也没法享受到。

1.2 产业结构失衡再来看看产业结构。

东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如火如荼,吸引着大批人才。

相比之下,西部大部分地方依旧以农业为主,传统产业占据大半江山。

产业升级缓慢,经济发展难以提速。

这就导致了人才的集中与资源的浪费,像个无头苍蝇,转来转去却毫无进展。

二、教育资源不均2.1 教育投资差异教育是国之根本,可是教育资源的分配真是让人无奈。

东部的学校,老师数量多、教学条件好,学生在这里学习就像吃了强心剂。

而西部的学校,很多地方教师缺乏,教材都不够用。

孩子们的学习环境简直是天壤之别。

像是给小鸟装了铁笼,任其翱翔也难以飞出天空。

2.2 城乡教育差距不仅是区域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也令人堪忧。

城市的孩子们,除了书本知识,还能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开拓眼界。

农村的孩子们,条件艰苦,很多人连基本的教育都得不到。

这样的差距,直接影响了未来的发展。

换句话说,就是一场不公平的竞赛,谁都知道结果,却无力改变。

2.3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再说教师素质。

东部名校汇聚了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还懂得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西部一些学校,教师的培训机会少,缺乏继续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这样的差距,像是把孩子的未来牢牢锁住,让他们无从发力。

三、医疗资源短缺3.1 医疗服务不均医疗资源的分布同样不均。

大城市的医院人满为患,但设备齐全、技术先进,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经济发展与经济不平衡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

经济发展与经济不平衡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

经济发展与经济不平衡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在一个不断发展的经济体系中,经济不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社会福利差距扩大,甚至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因此,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话题。

要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不平衡问题的原因。

经济不平衡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包括地理因素、资源配置、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

首先,地理因素是导致经济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差异导致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靠近港口,交通和贸易便利,更容易吸引外来投资和发展制造业,导致了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相对匮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资源配置不合理也是导致经济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会导致某些地区拥有过多资源而导致浪费,而另一些地区则资源匮乏,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因此,合理调整资源配置,使资源在各个地区的分配更加均衡,是解决经济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此外,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也是经济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使得一些地区的经济更加依赖某个或几个产业,一旦该产业遇到困境,将对该地区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均衡发展,减少对某个产业的过度依赖。

最后,收入分配不公平也是导致经济不平衡的一个关键因素。

收入不公平使得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一些弱势群体无法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收入再分配的力度,通过改革税收制度,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实现经济发展的普惠性。

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加强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与互联互通。

通过优化交通网络,建设跨区域基础设施,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流动,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其次,要加大对资源匮乏地区的支持力度。

经济发展的常见问题解析原因与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的常见问题解析原因与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的常见问题解析原因与解决方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经常面临着一些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不平等收入分配不平等收入分配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这种现象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其原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改善教育体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公平性,让更多人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2)完善税收制度,增加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减少收入差距。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和保障,缩小收入差距。

二、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普遍问题。

原因主要包括过度开采、无序工业生产等。

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方案:(1)加强资源管理,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培养低耗、高效的资源利用意识。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标准,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

(3)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三、产业结构调整困难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导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

(2)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支持力度。

(3)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与转型升级。

四、缺乏创新驱动力缺乏创新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问题。

缺乏创新意味着无法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

(2)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张五常:从安排角度看经济缺环】

【张五常:从安排角度看经济缺环】

【张五常:从安排角度看经济缺环(之一)】作者:张五常以理论解释现象或行为,我不怕湛深,却怕复杂,非常怕。

湛深的理论,不管深到哪里,只要逻辑对,总有办法说得够浅白。

事实上,自己的经验,不能浅化的深理论,一定错。

复杂是另一回事。

处理复杂问题是要简化的。

简化要用假设来减少或删除,但哪些要删减,哪些要保留,不仅头痛,而一旦选错了,整个分析加不起来。

经济思想史上,天才最高应是19世纪初期的李嘉图。

此君处理的经济模式庞大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复杂之极。

李氏的简化本领令人拜服。

可惜的是,今天不少学者认为,除了比较优势定律,李嘉图没有对过一处---我可不这样看,认为他的租值差别(differentialrent)理论,在某些情况下是对而重要的。

像李嘉图那样数世纪一见的天才,处理复杂模式,大手简化也频频闯祸,后之来者学前辈搞简化,容易不自量力了。

某些问题,某些现象,世界真的可以很复杂。

与湛深不同,复杂得近于无从处理的可能对。

爱因斯坦曾经认为上苍造宇宙不可能造得那么复杂,不信邪,以致自己后期的思维弄错了。

我崇尚古典经济学派,认为马歇尔的传统非常好。

很不幸,这学派落笔打三更,为了简化世界,或明或暗地假设交易费用是零;更头痛,这传统的理论好些时含意的,是交易费用不可能是零!后者可见于垄断价格的厘定,机构或组织的分析,甚至市场的存在。

高斯37年发表《公司的本质》,大声疾呼,指出公司的存在是因为有交易费用。

然而,30多年石沉大海,要到69年我发表《合约安排的选择》,直说是走高斯的公司路向,该文才受到注意。

这注意高斯是不满意的:他认为只是多被提及,影响力半点也没有。

是的,自72年起,公司的发展走上了卸责(shirking)的路,再跟就是博弈分析了。

我知道自己掌握问题的重心,69年起开始调查件工合约,但要到83年才以所得发表《公司的合约本质》。

虽云一士谔谔,但到今天该文还是站在那里,分毫不动。

84年戴维德读该文后,说公司是画上句号了。

浅析我国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浅析我国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浅析我国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及应对之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相对落后,对我国的物价水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物价不稳定的条件下,宽松的货币政策难以有效的扩大内需。

在此种情况下,应当积极采取相关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来减轻人民币值的压力,缓解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问题,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宏观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1.直接原因多年来,我国片面强调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这是导致外部失衡的直接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出口也为弥补我国外汇缺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整体国力的不断增强,原来过度依赖外需发展经济的策略并没有及时得到调整。

同时,在外需模式导向下,出口创汇规模就自然演变成地方政府业缋考核的一个标准,扩大出口成了某些地方政府追求的政绩工程。

由此,造成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以及人为地阻碍资源与商品在不同地区间的自由流动等。

而在国际市场上,各地方为了争抢客户,出口商之间相互杀价、恶性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一些出口商品的价格低于出口换汇成本,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

2.根本原因长期以来,国内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粗放式的投资来推动,国内消费市场的培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扩大内需往往只被作为一种权宜之计,因而也加重了对出口的依赖。

在我国,投资率很高,但消费率却很低。

除了因目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被迫储蓄外,我国储蓄率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发展,金融机构效率极低,不能按市场机制配置有限的资金。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间接金融占有绝对的支配地位,而间接金融又以国有银行为主,在贷款融资方面,对广大的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存在歧视。

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及中国的对策探析

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及中国的对策探析

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及中国的对策探析引言全球经济失衡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经济失衡指的是各国经济之间出现不均衡的状况,主要表现为贸易差距、不均衡的金融体系和资源分配失衡。

本文将探讨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并着重分析中国在全球经济失衡中的角色和对策。

原因分析1. 贸易不平衡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贸易不平衡。

一些发达国家依赖于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面临贸易逆差。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全球贸易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

原因主要包括:•发达国家对低成本劳动力的需求,导致它们在生产过程中过度依赖廉价的进口商品。

•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经济增长时,过度依赖出口市场,出口导向经济模式使得它们容易受到全球市场波动的影响。

2. 资源分配失衡全球资源分配不均衡也是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之一。

一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另一些国家则几乎没有资源。

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了资源的集中和过度使用。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控制资源市场来维持自身的经济利益,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丧失。

•全球资源价格的波动也导致一些国家在资源市场中受到巨大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

3. 金融体系不稳定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也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金融体系的失衡会导致资金流动的不平衡和金融风险的增加。

•一些国家的金融市场过度膨胀,导致了金融泡沫的出现,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金融市场的不透明度和监管的不完善也使得全球金融体系容易受到冲击。

中国的对策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经济失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对策来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挑战。

以下是中国的主要对策:1. 内需扩大中国积极推动内需扩大,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提高消费者信心,以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可以减少对其他国家市场的压力,有助于缓解全球经济失衡。

2. 加强贸易合作中国通过积极参与贸易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促进全球贸易的平衡和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一九七九年秋天的发现。那时到广州探望两位姊姊,对我冲击最大的现象是等级排列权利:什么行政十级、卫技八级之类,哪级可以分享汽车,哪级家中有空调,过瘾精彩。等级排列权利,当时国内国外批评或漫骂的人无数。这些言论是学术之外的事,我听而不闻。从经济科学看,问题是为什么共产制度会有等级排列呢?第一时间的答案没有错:人类天生下来就是不平等,共产制度高举「无产」,于是,产权平等(大家皆无),人权一定要不平等才可以有均衡点。我也很快地看到,如果中国改革经济,重点是要把以等级界定权利转到以资产界定权利那边去。
(之十,完)
从安排角度看经济缺环(之十)
写这系列文章,起于三个月前发表了《经济学的缺环》,读者投诉不明白,要澄清一下。动笔后,我想到答应了高斯用英语写一篇题为《The Economic System of China》的长文,为他明年在芝加哥举行的「中国改革研讨会议」作为主题文稿,恐怕宝刀老矣,要操练一下,于是借题发挥,把自己二十八年来从中国的经改发展得到的关于制度或合约安排的启发,来一次「沙场秋点兵」。这系列写到中途,同学周燕到冰岛参加新制度经济学会的年会,给我长途电话,说了些听到的论点,不苟同,于是藉此系列发点牢骚,顺便表演一下。
如下是自己认为算得上是有可观的创意之作。一九六五开始经济创作,论文《佃农理论》一九六七交出。跟着是:《合约的选择》一九六九发表;《合约的结构》一九七○发表;《蜜蜂的神话》是一九七三;《价格管制理论》是一九七四;《产权与发明》是一九七七;《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是一九八二;《公司的合约本质》是一九八三;《交易费用的范畴》是一九九八;三卷本的《经济解释》是二○○二;这系列关于《经济缺环》的是二○○七。其它在行内受到注意的小品,例如中国婚姻(一九七二)、座位票价(一九七七)、贪污的均衡理论(一九九六)等,不用算进去。
自己打分,我不怀疑二○○二年完工的《经济解释》是可观的创作。从一九六五算起,创新期长三十七年。问题是本文收笔的《从安排角度看经济缺环》,算不算是有可观创意的作品呢?如果是,则创新期再加五年,达四十二。不知读者能否放我一马?
上苍有知,我在经济学的创意功能持久,得天独厚。虽然在行内早就以创意知名,而自己的母亲九十一岁谢世前思想还清晰,但创意历久不衰是另一回事。那是为什么?无意夸夸其谈,但我知道答案,肯定的,这里提出来,好叫后学的有点依凭,可以仿效而增加科学创意不衰的时日。
创意期长,还有另一方面类同的解释。那是我的兴趣特别多:散文、书法、摄影、诗词、文化、音乐、画作、历史、文物、石头……多得发神经。经济学占主位,是正职,但思想时的集中力易发难收,我要找其它事项或兴趣来松弛一下。自己的太太与子女见怪不怪:有时我无端端地坐在石头堆中玩几个小时。搞思想工作,经济学的边际产出下降定律显然有效:只攻一项,没有其它,产出会逐步下降。如果有其它的玩意混在一起,乱来一下,脑子清洗一番可有奇效。
上述的四点分离,加起来非常大,而六九年起走自己的路,想自己的法门,针对自己的观察,到今天与那所谓「主流」的经济学相比,天南地北,无从会合了。真理在手,我是个钉子户。从科学方法的角度看,解释与推断是同一回事。以此衡量,我胜出几条街应无疑问。如果经济学永远像今天的所谓主流,对解释世事没有兴趣,我走过的路会被埋没。但如果高斯希望的,有朝一日,对世事有关的经济学在中国搞起来,那么这系列文章得以传世是理所必然吧。
然而,从科学看,核心的问题仍在:中国为什么要以等级界定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呢?这问题我想了两年,得到的答案使我站起来,仰天大笑:没有私产,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下,等级排列权利,虽云一士谔谔,但可以自由自在地来去纵横二十五年。
经过多年的争取,对自己的玩意成果来一次沙场秋点兵,是人之常情。这样做不限于经济学,而为经济学的进境「点兵」,我做过几次了。每次都有点感慨。这一次,感慨尤深:我已经七十一岁了。经济是科学,科学与艺术或文学不同,前者有创意的日子短暂,就是那么多!
一九五九年开始攻读经济,比同学年长五岁。六五开始经济创作,是四十二年前。老了的人当然还可写作,还可尝试创作。但还有新意吗?经济科学没有见过四十二年那么持久的。史德拉曾经以创新文章开始到创新文章结尾来计算在他之前的经济学者,为期最长的只二十多年。昨天晚上我衡量整个二十世纪我熟知的经济学者,能保持创作新意的最长是二十八年。我怎可以有四十二年或更长的创新日子呢?是否过于高举自己了?让读者衡量一下吧。
一九八二回港任职时,我带着的是还没有发表的《公司的合约本质》的文稿。该文可以传世自己肯定。那是我从佃农理论到合约选择到合约结构到蜜蜂神话到价格管制到石油合约到发明产权——一路顺推下来的尽头之作。自己当时想不到「公司」之后还可以写什么足以令巴赛尔拍案叫绝的。换言之,当时的感受,是有关合约的思维差不多了,继续下去只能重复以前说过的,加上一点变化或略为改进而已。从一九六五到一九八二,创意层出十七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余相当多,但可走的新意路向是差不多了。
在上述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与行家的逐渐分离,以致退休后动笔写三卷本的《经济解释》时,我知道自己是离群之马。是不容易解释的事。四年前上海陈克艰细读我的《经济解释》后,说我的经济学很传统,但不是主流。同意陈兄这观点的人不少。我想:主流究竟是搞什么鬼的?
我懂的经济学无疑是传统的,多年来只是这里那里修改一下,所谓新意只是一点一滴地加进去,但积少成多,你可能要多读几遍才知道还是马歇尔。怎会变为非主流了?有几个原因。其一,今天被认为是主流的,一般没有学好传统的经济学,尤其是后起之秀,对成本的概念通常没有充分的掌握,而那不可或缺的需求定律,他们看来没有深入地思考过。其二,我对发表的统计数字一般有恐惧感,也认为统计学的回归分析不可靠。我喜欢到真实世界跑,重视实地调查,而数据来自何方,如何搜集,要查根问底。我深信,如果二战期间没有在广西农村住了一年,我不可能把中国昔日的农业数据分析得像《佃农理论》那样到家。其三,我永远不用看不到、摸不着、自己不知为何物的术语。术语游戏今天大行其道,我总是觉得有点自欺欺人,出售的是皇帝的新衣。最后一点当然是我对这里所说的经济缺环的重视了。三十年前有几位助手协助,调查过的合约文件数以千计。其后得到中国的启发,合约的理念变得广泛,对制度运作的认识自成一家。
我是纯为兴趣而学问的。一九六九离开芝大后,很少拜读他家之作。不是看人家不起,而是要享受独自思考的乐趣。曾经在图书馆苦读了六年,六九之后没有再走进去:需要资料让研究助手找寻。想当年,史密斯与马歇尔的传统我懂得通透——在芝大与西雅图华大教的,是研究院的传统理论。我就是不喜欢管行内朋友想的是什么。八二年回港任职后,思想更与世无争。不是说我完全不知他家之见:寄来的文稿无数,偶尔翻阅一下;求教者众,而同事之间闲谈,多多少少听到一点。通常是过了一两年,我喜欢问港大的张滔与阮志华,以及身在西雅图的巴赛尔,问他们新潮经济学又发了些什么神经。这三位朋友日读夜读,读个不停,行内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会告诉我。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国的经改发展使我进入了一个新天地,思想于是再从头起步,走另一段创新历程。后者我一直走到今天,创新的日子加了二十五年。不学无术之辈见我用中文动笔,认为不是学术,闲言闲语。不认为中文可以搞学术是悲哀之见,也不自量力,这些无聊的假洋鬼子的英语水平,令人尴尬!也有把我的中语文章左抄右袭、改头换面用英文发表的。这一切,不会改变将来的学者的看法:对经济学的贡献,我的中文作品高于英文的。不奇怪:传统的经济现象分析,参与者无数,但进入中国新天地而发挥的,只我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