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椎管内常见肿瘤的诊断
神经鞘瘤(一)
神经鞘瘤(二)
神经鞘瘤(三)
髓外硬膜下肿瘤——脊膜瘤
(一)概述
1 脊膜瘤的发病率为椎管内肿瘤的第2位,多见于中年女性
2 脊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细胞,80%以上发生在胸段,颈段少见,腰1 以下罕见,通常位于椎管后外侧;
3 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无蒂呈宽基底状,以单发为主,直径在 2~3.5cm,呈实质肿瘤性。
5 肿瘤可发生囊变、坏死和脂肪变性。
(二)MRI诊断 1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常位于椎管后外侧 2 有包膜,与脊髓间界限清楚,邻近脊髓与硬膜囊受压变形移位 3 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4 肿瘤内部可发生囊变、坏死引起的信号改变,增强扫描肿瘤均匀或 不均匀明显强化 5 部分肿瘤可同时位于椎管内外呈哑铃型
(二)MRI诊断 1 淋巴瘤好发生于胸段,其次是腰段、颈椎及骶椎 2 肿瘤呈包鞘状环绕硬脊膜生长,神经根通常受累; 3 易侵犯多个椎体平面,可通过椎间孔向椎旁软组织蔓延形成肿块 4 T1WI多呈等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坏死囊变少见 5 增强肿瘤及受累的硬脊膜均显著强化 6 可累及相邻脊椎(椎体、椎板或椎弓根)
硬膜外肿瘤——淋巴瘤
(一)概述
1 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 2 常累及椎管,以硬膜外和硬膜受累最为常见; 3 最易经椎间孔直接侵犯至椎旁和硬膜外腔,常围绕硬脊膜及神经 根生长,导致硬脊膜多节段性环形狭窄;
椎管内常见肿瘤的MRI诊断
MRI表现
平扫:病变相应节段脊髓增粗,T1WI呈稍低或等 信号,边界欠清,T2WI呈高信号。瘤内因有出血、 坏死、囊变等可致肿瘤内部信号欠均匀; 增强:肿瘤多呈散在斑片状不均匀轻度强化。当肿 瘤发生囊变时囊壁由肿瘤本身组成,增强多强化; 肿瘤两端继发囊腔是由于肿瘤阻塞使脑脊液回流受 阻,压力增高所致或因肿瘤压迫脊髓动脉,使相应 脊髓节段缺血、变性和坏死所致,增强不强化Hale Waihona Puke Baidu增 强扫描有利于区分肿瘤内囊变与肿瘤两端脊髓继发 囊腔。
脊髓室管膜瘤起源于脊髓中央管表面或终丝的室管 膜细胞,沿中央管纵向膨胀性生长,且中央管无受 压移位征象。肿瘤边界较清楚,表面可见假性包膜, 质软,为红色或灰紫色肿块,血供中等。由于正常 终丝内已无脊髓组织,仅由软脊膜和室管膜构成, 因此,要判断脊髓下端的室管膜瘤是髓内抑或髓外、 硬膜下肿瘤十分困难。瘤体内可发生灶性出血、坏 死或囊形变,也可见点状钙化。
髓内星形细胞瘤
矢状位:T1WI
T2WI
T1WI/C
髓内星形细胞瘤
矢状位:T1WI T2WI T1WI/C
3、髓内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 hemangioblastoma )是中胚层的血管 内皮细胞在原始血管形成过程中发育障碍,残余的 胚胎间质细胞形成的肿瘤。占髓内肿瘤的1%-3%, 以胸、颈段脊髓多见,大多数发生在脊髓背侧; 血管母细胞瘤好发于20-30岁青年,男性较女性多 见。肿瘤一般无明显包膜,可表现为大囊小结节型 或实质型,单纯囊型少见,实质型肿瘤周边及内部 可见流空血管影。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一、X线
平片可见椎弓根骨质局限吸收、破坏,有 时可见椎间孔扩大以及椎管内病理钙化。
脊髓造影可见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健 侧变窄,脊髓受压并向健侧移位。部分阻 塞时,对比剂围绕肿瘤边缘形成充盈缺损, 完全阻塞时;阻塞端呈典型的浅杯口状。
26
脊 髓 外 硬 膜 内 肿 瘤
27
二、CT
肿瘤呈圆形实质性肿块,密度较脊髓 略高,脊髓受压移位。
.室管膜瘤为最常见,占髓内肿瘤的55-65%, 常见于20-60岁,男性居多。发生于脊髓中 央管以及脊髓终丝的室管膜细胞
.星形细胞瘤占髓内肿瘤的30%,儿童比成人 多见。起于脊髓星形细胞,呈膨胀性或浸润 性生长,与正常脊髓无明显分界
4
概述
38%可发生囊变。 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逐渐出
现肿瘤节段以下的感觉异常和运动 障碍。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胸2平面脊髓室管膜瘤
12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临床与病理
• 占髓内肿瘤40%,76%为Ⅰ~Ⅱ级,24%为Ⅲ~Ⅳ级 • 颈胸段脊髓最多见,儿童可累及脊髓全长 • 38%囊变,可合并脊髓空洞 • 儿童多见,无性别差异,肿瘤小
13
影像学表现
CT:脊髓增粗,呈等、低或稍高密度;囊变 呈更低密度;轻度强化;CTM脊髓增粗,蛛 网膜下腔变窄
横断面或冠状面图像能清晰观察到肿 瘤穿出神经孔的方向和哑铃状肿瘤全 貌。
医学-医学影像-病例随访椎管病变影像诊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MR0201949)F,55Y,腰部疼痛1月。
SAG T2WI
SAG T1WI
SAG T2WI
SAG T1WI
TRA T2WI
TRA/COR/SAG T1WI+C
请您诊断
SAG/COR / TRA平扫
2.(MR0179839)M, 79Y,腰部疼痛伴双下 肢麻木1年余
TRA/SAG/COR T1WI+C
长T1长T2
多发强化 无强化 强化
其他特点 累及椎间孔,椎
间孔扩大
肿瘤较小
NF1型 NF2型 半镶于髓内 原发肿瘤病史
常见髓内肿瘤的MRI
病变 室管膜瘤
年龄 成人
星形细胞瘤 儿童
血管母细胞 瘤
皮样、表皮 样囊肿
成人 年轻成人
畸胎瘤
年轻成人
好发部位
表现
强化
颈髓,圆锥
边界清楚, 较均匀强
易于出血
化,中
TRA T2WI 平扫 TRA/SAG/COR T1WI+C
请您诊断
5.(MR0104124C)F,67Y,双下肢无力、麻木4月余
SAG
T1WI/T2WI/STIR 平扫
TRA T2WI 平扫
SAG / TRA / COR T1WI+C
椎管内肿瘤影像学诊断(2018新)
(5)血管性肿瘤占椎管内肿瘤的6%~8%,包括静脉性血 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血管母细胞瘤。 (6)转移瘤占椎管内肿瘤的6%~7%。好发于中年以上, 绝大多数位于硬脊膜外。病情进展快,常出现弛缓性瘫痪, 括约肌障碍严重,可有椎骨破坏。 (7)肉瘤约占椎管内肿瘤的5%,包括神经纤维肉瘤、网 织细胞肉瘤和淋巴肉瘤等。绝大多数位于硬脊膜外。 (8)脂肪瘤约占椎管内肿瘤的1%。好发于20~30岁,绝 大多数位软脊膜下,病程缓慢。 (9)其他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和骨髓瘤等,约占椎管内肿 瘤的6%。
脊 髓 型 多 发 性 化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以白质为主的多 发性脱髓鞘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反 复发作、进行性加重为主要特征。
临床根据其发生部位常分为三型:脑型、视神经脊 髓炎型和脊髓型,其中以脊髓损害为主要症状的则 称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MS)。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R特征:
5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 晚期出现 • 病变平面以下少汗,无汗,排尿困难,尿潴留,便秘。
6 特殊征象:
Brown-Sequard Syndrome • 因脊髓外侧占位,压迫脊髓同侧传导束, • 引起病变侧运动障碍, • 对侧痛温觉丧失, • 由下向上发展
辅助检查
1. MRI
2. CT
最有价值;精确定位;部分定性
2 感觉障碍:
• 早: 感觉过敏、异常。麻木,蚁行感。 • 中:感觉减退。髓外肿瘤由下向上发展,髓内由上向下。 • 晚:感觉消失。平面以下消失。
椎管内肿瘤
3.脊髓完全受压期
是肿瘤后期。常由脊髓部分受压或不全性截 瘫发展以至最终出现完全性截瘫即脊髓完全受压 期。肿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肢体完全瘫 痪和痉挛,并出现大小便障碍。此期尚可发生四 肢肌的痉挛,重者可有抽搐,肢体关节倾向于挛 缩。肿瘤平面以下部位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 粗糙、少汗或无汗。瘫痪的肢体可出现静脉瘀血 或水肿,此期容易发生骶尾部褥疮。
椎管内肿瘤 (Intraspinal tumors)
北京世纪坛医院 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院 神经外科
引言
原发或继发于椎管内的各种肿瘤统称为椎 管内肿瘤,又可称脊髓肿瘤,是造成脊髓压迫 症的常见原因之一。脊髓肿瘤约占中枢系统肿 瘤的15%。原发于椎管内的肿瘤,可能来自脊 髓、神经根、脊膜等不同组织。脊髓肿瘤可发 生在任何年龄,以20-40岁组最多见,儿童约 占19%。在性别发生比例上,总体讲男性多于 女性约为1.6:1;但脊膜瘤好发于女性,男女 比为1:2.4。
临床表现
椎管内肿瘤造成的症状可称为脊髓压迫症,主 要包括以也几方面。
1、疼痛 大多数由髓外肿瘤刺激神经根和脊 膜引起,常为首发和定位表现。疼痛为自发性,常 剧烈;疼痛沿神经根分布区扩散,在躯干为横行条 带状分布,在四肢表现为由近端向远端放射;初期 为阵发性,可有夜间加重或平卧痛;可因咳嗽、喷 嚏或用力大便等加重;可伴有脊柱自发性疼痛、叩 痛和压痛。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12检查 方 法 :本 院 MR为 美 国 G . E公 司生 产 的 V c e—
tO5 机型 , r .T a 扫描方法 为冠状位 、 矢状位 、 轴位。c 机为岛津 T
40T 80 E型。C T条件 :10 V、 0—10 A 、 2K 8 0 m s 层厚 5 m,层距 m
5m a r 。距 阵 : 1 × 1。C M检查 ,行腰椎 网膜 下腔内注射 52 52 T
3— 5个月。7 例均行 MR、T C 3 8 C M、T检查。
体和椎板, 使之增大 , 围骨质吸收或破坏。部分生长快 的肿 周 瘤可坏死囊变 , 少部分有 出血 。MR: l 肿瘤呈与脊髓相 等 T wl 或略高于脊髓信号 。A t i nn o A型和 A t i 型之间 , R信号无 nn oB M 明显差异, 两者均 出现囊变 、 坏死 、 出血。c IrA增 强后扫 d—YP
O mpq e 影 剂 3 0 / l1 m i u造 a 0 mg m ,0—1Il 5n。
强化 , 与正 常脊髓分界 清楚 。 T 并 C M肿瘤以宽基底 附着 于硬脊
膜, 肿瘤所在处蛛 网膜下腔增宽 , 脊髓受压变扁 , 当蛛 网膜下 腔部分 阻塞时 。可见造影剂星新月型包绕 肿瘤形成充盈缺损 , 较大时可完全阻塞 中断 。 R: 1 病灶呈等信号 。2 M T W1 T W2可呈
性。 准确的反映椎管 内各种肿瘤的位 置和性质。
椎管内血肿的影像学表现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4 4 ; R 8 1 4 .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9 0 1 1 ( 2 0 1 3 ) 1 2 — 2 0 0 8 — 0 4
椎管内血肿的 C T、 MR I 表 现 具 有 一 定 的特 征 性 , 对 其 定 性 定
I ma g i n g ma ni f e s t a t i o ns o f he ma t o ma i n s pi na l c a na l
ZH 0U Li — xi n
De pa r t me n t o f Ra di o l o g y,Ou a n g xi Mi n z h u Ho s pi t a l ,Na n n i n g 5 3 0 0 0 1 ,P. R. C h i n a
s c a nn i n g. G E Li g ht s pe e d 1 6 CT s c a nne r a nd Ph i l l i p 1 .5 T a c he i ve s upe r c 0 ndu c t i ng M R s c a nne r we r e us e d . As f or t he 2
椎体血管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0 ¨ 价
脱
理组 织学 上 …搬 度扩 张的 钉 内皮覆 盖 多发 的薄壁 ¨ l L 管 1 血窦组 成 , 扩 张 的 锊腔 位 于 黄骨 髓之 『 H J , 椎体 管
1 . 1 一般 资料 本 义收 集 2 0 l 2至 2 0 l 3年经 临 床 证 实 病例 2 1例 , 共2 6个病 灶 , 巾 男 9例 , 女 l 2例 ; 年 龄2 5~ 7 4岁 , 平 均 年龄 5 4岁 位 于 胸椎 1 6例 , 位 于 腰椎 5例 , 位 于颈椎 4例 , 位 于骶榷 1例 : .临床 多 以颈 椎病 、 腰部疼 痛 、 肢 体麻 木等 症状 来我 院就诊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2 — 7 3 8 6 ( 2 ( 1 1 4 ) 1 8 — 2 8 1 7 — 0 2
脊柱 足 l N t 管瘤 的好 发部 位 , 椎体 【 I i L 管 瘤 是一 种 起 源于 Ⅱ I L 管 的 良性 肿 瘤 , 在脊柱” T m巾 I 2 % ~3 %, 发
1 . 2 厅法 采川 1 飞 利浦 公 州 1 . 5 T磁场 超导 型核 磁设 备, 均做欠状化及横断位扫描 , 应川 T I W/ T S E、 T 2 W/
瘤 单发 比较常 , 无包膜, 侵 犯 骨 皮 质时 , 使 膨 胀 变
薄, 肿 瘤 处 目 ’ 质 大量稀疏 , 肿 瘤 组 织 穿 插 f骨 小 梁 之
椎管内占位病变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畸胎瘤
多见于儿童和青 少年男性
转移瘤
多来源于原发颅 内肿瘤和全身系 统性肿瘤的脑脊 液播散
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及 主要表现为夜间平卧 位时疼痛明显,由于 病情发展迅速,患者 就诊时出现不完全或 完全性截瘫的表现
谢 谢 大 家 !
更多内容请进溜达网址导航: www.ygoutao.com
转移瘤
多见于中 老年
淋巴瘤
多见于中 老年男性
白血病 儿童常见
可表现为 贫血、出 血、感染、 背痛、局 部肿胀
脂肪瘤 男性好发
2/3病人出 现下肢无 力和背痛
髓外硬膜下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
发病年龄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
CT:肿瘤密度略高于脊髓,易发生神经根鞘部位,常穿过椎间 孔向硬膜外发展,呈典型的哑铃状改变;MR:T1WI等高信 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实性成分呈均匀显著强化,常合并囊 变;多为神经鞘瘤,若发现多发神经源性肿瘤,应考虑是否为 神经纤维瘤病 CT:多为密度稍高的椭圆形占位,边缘可钙化,增强中度强 化;MR:T1WI、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多位于脊髓背侧,较少 超过2个脊髓节段,增强持久、均匀的强化,邻近硬脊膜“尾 巴状”线性强化。“硬膜尾征”是其相对特征
影像学
室管膜瘤
CT:脊髓外形不规则膨大,与正常脊髓分界 不清。MRI:有假包膜,范围常广,信号混 杂,增强后明显均匀性强化。可见三种囊变: 瘤内囊变,肿瘤头端及尾端的囊变,反应性 中央管的扩张 常累及多个脊髓节段,囊变率高,境界欠清 晰,信号混杂,增强后实性部分多有强化。 部分星形细胞瘤无强化,少数恶性的可脑脊 液种植 T2WI病变呈大片高信号灶,主要特点为囊 伴结节,结节显著均匀强化,有时可见血管 流空影 血行播散者脊髓局限性增粗,而蛛网膜播散 者则弥漫性脊髓增粗;增强后髓内及软脊膜 上多发结节强化灶,少数受累的软脊膜可见 薄的环形强化 好发于颈、胸段,团块状、桑葚状和爆米花 状混杂信号,周边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 的T1WI和T2WI低信号。一般无水肿,一般 为散点状强化/不强化
脊髓疾病影像
状; l脊髓受压向健侧移位。
CT 表 现
l平扫可见肿瘤所在的椎管或椎间孔扩大,椎 弓根骨质吸收破坏,肿瘤呈圆形实质性肿块, 常比脊髓密度略高,易向椎间孔方向生长, 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
l增强扫描肿瘤呈中等度均匀强化。
lCTM可清晰显示阻塞的部位,脊髓受压移 位情况和肿瘤上、下方的珠网膜下腔扩大。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l肿瘤较小时可无异常发现。 l瘤体较大时,可见椎弓、椎体和椎板受压、 推移和骨质吸收等改变。 l呈哑铃状生长的肿瘤,可见相应椎间孔扩大。 l位于胸段脊柱者,胸片可显示肿瘤的硬膜外 部分,表现为后纵隔肿瘤。
脊髓造影
l可显示典型的髓外硬膜下肿瘤征象。 l肿瘤侧珠网膜下腔增宽,健侧变窄; l部分阻塞时,可显示围绕肿瘤边缘的
瘤则可见椎管内结节状钙化影。
脊髓造影 l 肿瘤侧珠网膜下腔增宽,脊髓受压移位,
梗阻端呈偏心小杯口状。 l 若见瘤体较宽的基底与脊膜相连,脊髓受
压较浅平而不规则等表现,则可区别于神 经鞘瘤。
CT 表 现
l平扫显示脊膜瘤常位于胸段珠网膜下腔,多呈实质 性,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包膜,呈等或高密度; 有时瘤体内可见不规则钙化灶;
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脊髓造影 l 表现同室管膜瘤。
CT表现 l 平扫见脊髓不规则增粗,相邻珠网膜下腔狭
椎管内肿瘤 (2)
第9页,共60页。
内部结构
皮质脊髓束-传递对侧 大脑皮质的运动冲动 至同侧前角细胞,支 配随意运动
脊髓丘脑束-传递对 侧躯体皮肤的痛、温 觉和轻触觉至大脑皮 层
第10页,共60页。
内部结构
•脊髓小脑前后束传
递本体感觉至小 脑,参与维持同侧
鞍状分布 髓内病变可有分离性感觉障碍 肛门反射消失和性功能障碍 圆锥病变可出现真性尿失禁
第23页,共60页。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马尾: 损害症状及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 根痛多见且严重,位于会阴部、股部或小腿 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大小便功能障碍常不明显或出现较晚
第24页,共60页。
第34页,共60页。
2.脊柱X线照片检查: 拍摄相应节段脊柱正侧位片、颈部加照 左、右斜位片观察椎间孔的改变。椎管内肿 瘤在脊柱照片时可见到椎间孔扩大、椎弓根 变形和椎弓根间距增宽常提示该部位良性肿 瘤。椎体骨质破坏、变形,应考虑到是否为 恶性肿瘤。
第35页,共60页。
3.脊髓造影检查:
①脊髓气造影:适用于脊髓颈段及马尾部位的 定位。方法简单、方便,但常不太清晰。
脊髓有两个膨大部分,颈膨大(C4至T1 水平)和腰膨大(L2至S3水平)
第5页,共60页。
脊髓解剖
脊髓由三层结缔组织的被 膜包裹:
[深度学习]脊椎血管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侵袭性血管瘤)~~~
[深度学习]脊椎血管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侵袭性
血管瘤)~~~
脊椎血管瘤
病理与临床特点
脊椎血管瘤(vertebral hemangioma)是常见的椎体良性肿瘤样病变,尸检发现率为11%,约占所有骨血管瘤28%。病理学上脊椎血管瘤由增粗骨小梁、小梁周围脂肪性骨髓组织、异常血管构成,无包膜,镜下为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掺杂于骨小梁之间,内见大量薄壁血管和血窦,部分骨小梁压迫吸收,部分反应性增粗。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中年以后及女性多见,常为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因此多无症状,也可因肿瘤增大可引起疼痛,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时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重者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截瘫。本病无症状时无需治疗,症状明显时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CT与MRI特点
①本病以胸椎最多见,腰椎次之,多数为单发性,也可同时累及2~3个椎骨,椎体最常见,侵袭性者同时侵犯附件及椎旁软组织。
②CT典型表现为网眼状或圆点花布状甚至蜂窝状,骨小梁粗大稀疏,轴位上呈稀疏分布的粗点状高密度,矢状位及冠状位显示粗大骨小梁呈栅栏状排列,有时合并椎骨压缩变形。
③MR上非侵袭性者为T1及T2高信号,侵袭性者为T1低或等信号、T2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④根据病变椎体形态与椎管内结构是否受压分为压迫型(A型)
及非压迫型(B型):A1型,椎体高度正常,在T1WI上有典型的栅栏状改变;A2型,椎体不同程度压缩变扁,无典型的栅栏状影像。B1型,椎体高度正常,脊髓或马尾受压;B2型,病变侵及椎体大部或全部,椎骨塌陷、前后径增大,脊髓或硬膜囊受压。
医学影像-颅内、椎管内肿瘤(临床医学)
肿瘤周边多为轻度水肿 增强:多数呈轻度强化
右
额
叶 少 突 胶 质 细
男 性 ,
42 岁
胞
瘤
MRI
T1WI肿瘤为低或等信号 T2WI肿瘤为高信号,信号不均匀 肿瘤的特征性钙化为条带状、斑片状, 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 增强:强化不明显,少数不均匀强化
感觉性失语(颞上回) 视野损害:枕叶和颞叶深部肿瘤
鞍区肿瘤的临床表现
视力视野改变 眼底检查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内分泌功能紊乱
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表现
早期压迫中脑导水管出现高颅压症状 中脑、小脑、丘脑压迫症状,如上视困难 小儿部分出现性早熟
颅后窝肿瘤的临床表现
小脑半球肿瘤:患侧共济运动障碍
小脑蚓部肿瘤:步态不稳,行走不能、站立 向后倾倒
生长方式: 1. 扩张性生长 2. 浸润性生长 3. 多灶性生长
临床表现
全身性症状 颅高压症状
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
1 刺激性症状,如癫痫、疼痛、肌肉抽搐等。 2 压迫性症状:神经组织功能丧失。
神经系统定位征
视力、听力障碍,偏瘫,失语,吞咽困难,饮 水呛咳,走路不稳等
大脑半球肿瘤的临床表现
精神症状:常见于额叶肿瘤 癫痫发作:全身阵挛性大发作或局限性发作 感觉障碍:顶叶的常见症状 运动障碍:对侧肢体肌力减弱:运动区 语言障碍 :运动性失语(额下回)
[2018最新]脊髓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放射医学(中级)
[2018最新]脊髓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放射医学(中级)脊髓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脊椎平⽚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表现为椎管扩⼤,椎体后缘及附件⾻可受压吸收变薄,表现
为椎⼸根内缘变平或凹陷、椎⼸根间距增宽和椎体后缘凹陷,椎间孔扩⼤常伴边缘⾻质硬化,
常见于神经源性肿瘤。脊椎结核或恶性肿瘤可见椎⾻破坏、椎旁冷脓肿或椎旁软组织块,常波
及椎管。
(⼆)脊髓造影脊髓造影可明确椎管内占位病变的部位、肿瘤与脊膜和脊髓的关系。脊髓内肿
瘤可见脊髓呈梭形膨⼤,蛛⽹膜下腔呈对称性狭窄,当肿瘤较⼤时可造成蛛⽹膜下腔完全阻
塞,显⽰肿瘤以上蛛⽹膜下腔呈⼤杯⼝征;髓外硬膜内肿瘤脊髓受压移位,患侧蛛⽹膜下腔增
宽;硬膜外肿瘤硬膜囊受压移位,患侧蛛⽹膜下腔受压变窄,脊髓向对侧轻度移位。
(三)脊椎CT脊椎CT检查能显⽰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多呈软组织密度,周围椎管扩⼤,因周围
附件⾻的影响CT常很难显⽰肿瘤与脊髓的关系,⽽CTM能较清晰地显⽰肿瘤与脊髓、硬膜及蛛
⽹膜下腔的关系,其判断原则同脊髓造影。
(四)脊髓MRI MRI在脊髓病变的显⽰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清晰地显⽰椎管内的⾎肿、肿
瘤、变性及坏死等,其MRI表现与脑部相应病变的表现相同。MRI能清晰地显⽰肿瘤与脊髓、硬
膜及蛛⽹膜下腔的关系,其判断原则同脊髓造影。
[影像三⼈⾏]2018卫⽣资格考试“VIP题库”,让你轻松考出
70分!
脊髓病变的影像诊断
• MRI:在T1WI上肿瘤呈等信号,少数可
低于脊髓信号,在T2WI上肿瘤信号多有 轻度增高,当肿瘤出现囊变时,其内可 见高信号囊变区。Gd-DTPA增强扫描, 肿瘤显著强化,与脊髓界限清楚。MRI 可较CT更清晰显示蛛网膜下隙阻塞和脊 髓受压情况,脊髓多向健侧移位,肿瘤 很少超过两个节段,恶变时可突破脊膜 长至硬膜外。
• CT:平扫可见脊髓密度均匀性降低,外
形呈不规则膨大。肿瘤边缘模糊,与正 常脊髓分界欠清,囊变较常见,表现为 更低密度区,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囊变 部分无强化,肿瘤实质部分轻度强化或 不强化,有时可在近中央管的部位见到 异常强化影。钙化比较少见。当肿瘤扩 张、压迫邻近骨质时,可见椎管扩大。 脊髓造影 CT(CTM)可见蛛网膜下隙变窄、 闭塞、移位,延迟扫描有时可见对比剂 进入囊腔。
• •
X线:脊髓造影和平片表现同室管膜瘤。 CT:平扫肿瘤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少数 可呈高密度,边界不清。增强扫描肿瘤强化不 明显且不均一,少数可见不均匀强化,囊变较 常见。由于水肿和肿瘤浸润,脊髓密度减低和 不规则增粗,邻近蛛网膜下隙狭窄,CTM能 满意显示脊髓外形和蛛网膜下隙的改变。可出 现椎管扩大,钙化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管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椎管肿瘤根据发生部位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髓内肿瘤约占椎管肿瘤15%,常见有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髓外硬膜内肿瘤占椎管肿瘤60%,常见有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等。髓外硬膜外肿瘤占椎管肿瘤25%,多为转移瘤、淋巴瘤。
髓内肿瘤多发生于20-50岁,以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逐渐出现肿瘤节段以下的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和截瘫,肌张力和腱反射异常。
髓外硬膜内肿瘤多发生于20-60岁,病程较长,典型症状为神经根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酸胀感或感觉减退。随着症状的进展可出现瘫痪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髓外硬膜外肿瘤如转移瘤多见于老年人,病程进展较快,疼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很快出现严重的脊髓压迫症。淋巴瘤常累及胸腰椎,主要表现为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以局部疼痛最为多见,逐渐出现下肢运动、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紊乱。
2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
可无明显异常。有时可见椎弓根、椎体骨质破坏,椎间孔扩大,椎弓根间距离增宽,椎旁软组织肿块等,偶见肿瘤钙化。
椎管造影
椎管肿瘤多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根据梗阻端的造影形态可区分肿瘤发生部位。
①髓内肿瘤:引起局部脊髓梭形肿胀膨大,梗阻面呈大的杯口状;
②髓外硬膜内肿瘤:脊髓受压迫向一侧移位,肿瘤一侧蛛网膜下腔增宽,梗阻面为小杯
口状,代表肿瘤,另一侧因脊髓移位而使蛛网膜下腔变窄;
③髓外硬膜外肿瘤:压迫硬膜囊连同脊髓一起向一侧移位,脊髓两侧蛛网膜下腔均受压
狭窄,造影显示脊髓移位,两侧蛛网膜下腔狭窄呈刺刀状,如果是腰椎马尾水平的硬膜外肿瘤,则梗阻面多呈梳齿状或束柴状。
CT表现
平扫和增强扫描对于椎管肿瘤的诊断作用不如脑肿瘤,椎管造影后行CT扫描可在横断面上显示肿瘤与硬膜外、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三者的关系,定位诊断更加准确。CT还能显示脊髓肿瘤本身的密度和形态,区分囊性或实性肿瘤,肿瘤钙化,脂肪瘤有特征性的脂肪密度,显示肿瘤与椎体及椎弓的关系。有无椎体及椎弓根骨质破坏。
MR表现
(1)髓内肿瘤:
①脊髓局限性增粗,病灶在T1加权为略低信号,T2加权为略高信号或明显高信号。信号强度常不均匀。病灶范围大,周围水肿较明显。
②从各个方位观察,病灶周围蛛网膜下腔变窄或闭塞。
③室管膜瘤可发生在脊髓的任何节段,包括圆锥和终丝,可沿蛛网膜下腔转移。病灶强化明显。星形细胞瘤范围更广泛,以颈、胸段居多,出血和囊变多见。血管网织细胞瘤常囊变明显,增强检查见壁结节强化,在病变部位髓内可见到异常的小血管影。
(2)髓外硬膜内肿瘤:
①病灶较局限,边缘光滑清楚;坏死囊变少,髓内一般无水肿。脊髓受压变形,并向对侧移位。
②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增宽,而肿瘤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
③病灶T1加权和T2加权接近等信号,囊变 T2加权为高信号影。增强后均匀一致强化。
④脊膜瘤以胸段多见。肿瘤有广基底与脊膜相连,并出现脊膜增厚和强化。神经鞘瘤常伴有相应椎间孔扩大、根弓根吸收破坏;瘤体常呈哑铃状。
(3)髓外硬膜外肿瘤:
①硬膜外肿块形态常不规则,呈上下径较长的扁平形,瘤体与脊髓之间可见线状低信号硬膜影。硬膜外脂肪影消失。
②肿块向内压迫脊膜囊,造成邻近蛛网膜下腔的变窄,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
③肿块向外生长位于椎旁,伴有椎体和附件的骨质破坏,或可见到以椎旁为中心的病变,通过椎间孔向椎管内延伸。
④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椎管内外正常组织界限欠清晰。T1加权呈低或略低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影。增强后,肿瘤常呈中等度强化。
⑤转移性肿瘤常有原发瘤的病史,病情发展快。
3鉴别诊断
需与脊髓空洞症鉴别,其髓内空腔信号特点与脑脊液相似,表现为脊髓内长T1长T2信号区,空腔边缘清晰,一般没有增强。脊髓外形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