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的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4ad74c67360cba1aa911da5c.png)
14
颈髓星形细胞瘤
15
星形细胞瘤
16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17
1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横断面
增强
18
2
四、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根据上述CT和MRI表现,髓内肿瘤不难诊 断。
11
颈7~胸2平面脊髓室管膜瘤
12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临床与病理
• 占髓内肿瘤40%,76%为Ⅰ~Ⅱ级,24%为Ⅲ~Ⅳ级 • 颈胸段脊髓最多见,儿童可累及脊髓全长 • 38%囊变,可合并脊髓空洞 • 儿童多见,无性别差异,肿瘤小
13
影像学表现
CT:脊髓增粗,呈等、低或稍高密度;囊变 呈更低密度;轻度强化;CTM脊髓增粗,蛛 网膜下腔变窄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
1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2
脊髓内肿瘤 (Intramedullar Tumor of
Spinal Cord)
3
椎管肿瘤:髓内肿瘤
概述
.占椎管内肿瘤的10-15%,以室管膜瘤和星 形细胞瘤最多。
病理:
◆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常单发 。 较大肿 瘤易发生囊变,
◆部分肿瘤可沿神经孔生长到椎管外而呈哑 铃状。
◆由于肿瘤生长缓慢,脊髓长期受压,常有 明显压迹,甚至呈扁条状,伴有水肿软化等。
24
概述
临床最常见于20~40岁,常表 现为神经根压迫症状,表现为 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感 觉减退等。
椎管的解剖及其影像学循征
![椎管的解剖及其影像学循征](https://img.taocdn.com/s3/m/0242b964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5.png)
椎管的解剖及其影像学循征
椎管的解剖及其影像学征象
椎管是指脊柱内的管状空腔,是脊髓和脊神经根的保护屏障。
了解椎管的解剖结构及其影像学征象对于诊断和治疗脊柱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椎管的解剖结构
椎管位于脊柱中央,由连续的椎体、椎弓和椎间盘组成。
椎体是脊柱的骨架,椎弓围绕着椎体形成硬骨环,椎间盘则位于相邻椎体之间,起到缓冲作用。
椎管内含有脊髓、脊神经根及其血管和脂肪组织。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脊神经根则起到连结脊髓与周围组织、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的作用。
影像学征象
在影像学上,我们可以通过X光、CT和MRI等技术来观察椎管的解剖结构及其影像学征象。
1. 椎体畸形:椎体的形态异常,如骨折、变形等。
2.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的外周部分突出到椎管内,可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
3. 椎管狭窄:椎管内的腔隙变窄,可能由于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或其他病变引起。
4. 脊髓增粗:脊髓的横断面积增大,可能由于水肿、炎症或脊髓肿瘤等引起。
5. 神经根受压:椎管内的结构压迫脊神经根,可能导致疼痛、感觉异常或肌力减退等症状。
这些影像学征象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
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征象,医生能够确定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了解椎管的解剖结构及其影像学征象对于诊断和治疗脊柱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通过影像学技术,我们能够更好地观察和评估椎管内结构的变化,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椎管的解剖及其影像学循征
![椎管的解剖及其影像学循征](https://img.taocdn.com/s3/m/b475d50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3.png)
而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时间,主要的是三个关键因素: (1)建立这种优势要多长时间? (2)能够获得的优势有多大? (3)竞争对手作出有力反应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企业分析清楚了这三个因素,就会明确自己在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中的地位了。
OT机会与威胁分析(外部环境分析)
环境发展趋势分为两大类:
环境威胁
根A 脊髓后A
脊髓血管
静脉
椎内V丛
(位于硬膜 外隙)
椎外V丛
(攀附于脊 柱周围)
后根V
脊髓后 V
椎内V丛 脊髓前V
平山病
硬膜后静脉 丛(椎内静 脉从)迂曲 扩张
平山病
过屈位
硬膜后静脉 丛(椎内静 脉从)迂曲 扩张
课程结束
This template is the internal standard courseware template of the enterprise
枕 上骨 端大 附孔 着边 于缘
硬膜外 隙与颅 腔不通
硬脊膜
第2骶椎以下的骶管也属硬膜外隙
5.7cm 容量20~30ml
为潜在间隙
硬膜下隙 在硬脊膜 与蛛网膜 之间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 充满脑脊液
两侧在脊N根周围形成脊N周围隙
向上与 脑蛛网 膜下隙 相通
蛛网膜下隙 下端也平 第2骶椎
最大与最大对策,即着重 理想 考虑优势因素和机会因素, 目的在于努力使这两种因 素都趋于最大。
从供货商之间转移的成本
竞争者
新进 入者
客户
本企业的部件或原材 料产品占买方成本的 比例;各买方之间是 否有联合的危险;本 企业与买方是否具有 战略合作关系
进入本行业有哪些壁垒?它们阻 碍新进入者的作用有多大?本企 业怎样确定自己的地位(自己进 入或者阻止对手进入)?
椎管肿瘤的MR诊断
![椎管肿瘤的MR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69c3ddbda38376bae1fae11.png)
不同部位肿瘤的特征
硬膜外肿瘤:椎体骨质改变;硬膜囊和脊髓受压,蛛网膜下腔变窄;MRI“笔 尖征”;肿瘤依附硬脊膜生长。
髓外硬膜下肿瘤:脊髓造影示蛛网膜下腔充盈缺损、增宽;“杯口征”;脊 髓受压。
脊髓内肿瘤:脊髓增粗,蛛网膜下腔变窄。
室管膜瘤
病理:起源于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终丝等部位的室管膜残留物。腊肠
T1WI-Sag +C MR0109065
T1WI-Sag +C
T1WI-Cor +C
T1WI-Ax +C MR0109065
(T12髓外硬膜内)神经鞘瘤
MR0109471
男
52岁
MR0109471
男
52岁
(T12-L1椎管内肿物)神经鞘瘤 伴出血囊性变
脊膜瘤
病理:多数为良性,多位于髓外硬膜下,直径多2-3.5cm,单发,实质性,
星形细胞瘤:儿童多见,好发于颈、胸段,累及范 围广泛,境界不清,多呈偏心性生长,常位于脊髓 偏侧和后部,出血、囊变相对较少。 血管母细胞瘤:多偏于脊髓背侧,囊性成分多,可 见明显强化的附壁结节,点状、索条状血管流空为 其特征。 神经鞘瘤、转移瘤。 非肿瘤性病变:多发性硬化、横断性脊髓炎和脊髓 梗死等。
T2WI-Ax
MR0112485
T1WI-Ax
T1WI-Ax +C
MR0112485
T1WI-Ax +C MR0112485
MR012842
硬膜外肿瘤
较为少见,占椎管内肿瘤15%,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多由邻近骨组织恶性
肿瘤侵入及远处恶性肿瘤转移而来。 常见淋巴瘤、转移瘤
小
结
首先应鉴别肿瘤相对脊髓及硬膜所在的位置
椎管的解剖及其影像学循征
![椎管的解剖及其影像学循征](https://img.taocdn.com/s3/m/982f9cc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5.png)
椎管的解剖及其影像学循征椎管的解剖及其影像学循征1. 引言椎管是脊柱内的通道,由脊椎骨的后面和侧边形成。
它是脊髓、脊神经根和血管的保护和支持结构。
了解椎管的解剖结构和影像学循征对于诊断和治疗与椎管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 椎管的解剖结构2.1 椎管的范围椎管从颅底延伸至骨盆,分为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部分。
每个部分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尺寸。
2.2 椎管的组成椎管由椎骨的后弓、黄韧带、韧带、间隙和软组织组成。
椎骨的后弓由椎板和椎间孔构成,形成了椎管的后壁。
黄韧带位于椎板之间,将椎管分成两半,形成了椎管的后壁。
2.3 椎管的血供椎管的血供主要来自脊椎动脉和脊索动脉。
这些血管通过椎间孔进入椎管,为脊髓和其他结构供血。
3. 影像学循征3.1 脊髓压迫脊髓压迫是指椎管内的结构对脊髓产生的压力。
常见的脊髓压迫征象包括脊髓变小、脊髓移位和脊髓水肿等。
3.2 神经根受压神经根受压是指椎管内的结构对神经根产生的压力。
常见的神经根受压征象包括神经根变形、神经根移位和神经根水肿等。
3.3 血管循征椎管内的血管受到压迫或阻塞时,可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的血液循环障碍。
常见的血管循征包括脊髓缺血、脊髓梗死和脊髓中风等。
4.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获取更详细的资料和图片。
附件1:椎管解剖结构示意图附件2:常见椎管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图5. 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椎管解剖学术语解释椎管解剖学术语的解释可以参考Anatomy of the vertebral canal5.2 椎管影像学循征相关法律名词解释椎管影像学循征相关法律名词的解释可以参考Medical Imaging Terminology6. 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椎管的解剖结构和影像学循征。
了解椎管的解剖结构和影像学循征对于诊断和治疗与椎管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椎管影像学循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262af814a76e58fafab003d9.png)
[ 关键词】 椎营 内肿瘤 MR C M C T T 椎管 内肿瘤是一 种常见病 ,早期诊 断及治疗 意 义重 大 , MR、 T及 C M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本文收集 2 0 C T 00年 6
22 外硬膜内肿瘤 2 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 l 例 ( .髓 2 6 神经
[ 摘要 ] 目的 : 探讨 MR、 T C C  ̄( T脊髓造影) c 和 T检查 对
化 ,m 一Ⅳ级星形细胞瘤 c T平扫密度不等肿块 ,可坏 死及囊
椎营 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 析经手术病理证 实并
经M R、C m( T脊髓造影)和 c T C T检查诊 断的肿瘤 7 8例。结 果: C M、T诊断髓 内肿瘤 2 ( 3 3 )髓外硬膜 内 MR、 T C 6例 占3 . % ,
13病理分 型; 内肿瘤 2 例 。 中室管膜瘤 l ,I . 髓 6 其 5例 一 Ⅱ 级星形细胞瘤 7例 、 Ⅳ星形细胞瘤 4例。髓 外硬膜 内肿 Ⅲ
瘤 2 例 , 中神经源性肿瘤 l 例( 2 其 6 神经鞘瘤 9 , 例 神经纤维 瘤 7 )脊膜瘤 5 , 网膜 下腔囊肿 1 例 , 例 蛛 例。硬膜外 肿瘤 1 例 , 6 其 中恶性肿瘤 6 ( 淋巴瘤 2 、 例 恶性 例 转移瘤 3 、 例 胚胎性肉瘤
C T平扫及增强检 查确诊 的 7 8例患者进行 回顾性 分析 。 探讨 了 椎管内各种肿瘤位置 、 生长形态及眦邻关系 , 以提高对椎管 内 各种肿瘤 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
1材 料 与方 法
椭圆形 , 大小不等 , 向椎 闻孔 。C 平扫为等密度或 略高密 并伸 T 度肿块 。肿块边界不清 ,T C 增强均一或不均一强化 , 与脊髓 并
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18fb440459eef8c75fbfb3b4.png)
脊髓解剖
内部结构 脊髓由白质和灰质组成(横切面) H 形灰质中间的横行灰质为灰质联合, 两旁分别为前角和后角,C8~L2及S2~4 尚有侧角 白质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三部分。主 要由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传导束组 成
脊髓解剖
C8、 T1侧角发出的交感纤维,支配同
侧瞳孔开大肌、睑板肌、眼眶肌,另 一部分支配同侧面部血管和汗腺 C8~L2 侧角内主要是交感神经细胞, 发出的纤维支配内脏、腺体功能 S2~4 侧角为脊髓的副交感中枢,发出 的纤维支配膀胱、直肠和性腺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高颈段(C1~4): 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括约肌功能障碍 其他: C3~5 损害可出现膈肌瘫痪、呼吸困 难;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出现同侧面部 痛温(C4~T1): 双上肢呈周围性瘫痪,双下肢呈中枢 性瘫痪 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括约肌障碍 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肩部 及上肢根痛 C8~T1侧角受损时产生同侧Horner征
临床表现
椎管内肿瘤造成的症状可称为脊髓压迫症,主 要包括以也几方面。
1、疼痛 大多数由髓外肿瘤刺激神经根和脊 膜引起,常为首发和定位表现。疼痛为自发性,常 剧烈;疼痛沿神经根分布区扩散,在躯干为横行条 带状分布,在四肢表现为由近端向远端放射;初期 为阵发性,可有夜间加重或平卧痛;可因咳嗽、喷 嚏或用力大便等加重;可伴有脊柱自发性疼痛、叩 痛和压痛。
2、感觉障碍 如麻木感、蚁走感、灼热 感、束带感等,也可出现感觉过敏,当感觉 纤维被破坏后则表现为感觉减退或缺失。临 床上将感觉减退或缺失区与感觉正常区的临 界面称为感觉平面,是判断脊髓损害水平的 重要依据之一。
3、运动障碍 主要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 肢体的力量减弱,动作不准确,站立不稳, 可伴有或不伴有肌肉萎缩。 4、大小便功能障碍 多见于髓内病变, 如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以及马尾肿瘤。 依病变水平可表现为排便困难,小便潴留, 大便困难;或表现为大小便失禁。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意义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d65bb7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7.png)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意义
在诊断椎管内肿瘤患者中,医学影像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医学影像检查可以用于确定
病变的大小和位置,以及评估病变的性质和危险程度。
目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包括
X线摄影、CT、MRI、PET-CT、超声等。
首先,X线摄影是最早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但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并不适用,因为
它只能提供二维影像,不能准确显示病变的位置和大小,而且对于软组织的区分度不高。
其次,CT是一种三维影像检查方法,它可以快速高效地产生高质量的影像,因此,在急诊和手术前评估病变的危险程度时,CT影像是非常有用的。
但对于肿瘤的性质和组织学结构,CT还是表现不够清晰的。
第三,MRI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三维影像,可以清晰
地显示软组织,对于诊断椎管内肿瘤而言,MRI是最可靠的检查方法之一。
MRI不需要辐射,对人体无害,因此广泛应用于病患的预、后治疗评估。
此外,PET-CT也是一种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它可以检测肿瘤的新陈代谢活性,提供更加准确的病灶定位和病变区域的评估。
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价格昂贵,不适合大规
模应用。
最后,超声是一种低成本、无辐射、无创伤的影像检查方法。
但是,在诊断椎管内肿
瘤方面,它的应用有限。
总的来说,不同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意义是不同的。
医生应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变的性质和位置、需要评估的危险程度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影像
检查方法。
在选择影像检查方法时,还应注意减少辐射的剂量,保证患者的安全。
椎体血管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椎体血管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2fecd9583d049649b6658fa.png)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2 — 7 3 8 6 ( 2 ( 1 1 4 ) 1 8 — 2 8 1 7 — 0 2
脊柱 足 l N t 管瘤 的好 发部 位 , 椎体 【 I i L 管 瘤 是一 种 起 源于 Ⅱ I L 管 的 良性 肿 瘤 , 在脊柱” T m巾 I 2 % ~3 %, 发
0 ¨ 价
脱
理组 织学 上 …搬 度扩 张的 钉 内皮覆 盖 多发 的薄壁 ¨ l L 管 1 血窦组 成 , 扩 张 的 锊腔 位 于 黄骨 髓之 『 H J , 椎体 管
1 . 1 一般 资料 本 义收 集 2 0 l 2至 2 0 l 3年经 临 床 证 实 病例 2 1例 , 共2 6个病 灶 , 巾 男 9例 , 女 l 2例 ; 年 龄2 5~ 7 4岁 , 平 均 年龄 5 4岁 位 于 胸椎 1 6例 , 位 于 腰椎 5例 , 位 于颈椎 4例 , 位 于骶榷 1例 : .临床 多 以颈 椎病 、 腰部疼 痛 、 肢 体麻 木等 症状 来我 院就诊
为增 ’ 卡 I 【 骨 小梁 L j 高信 I ‘ 的 脂 肪平 行 隔 , 椎体 I n L 箭
2 结 果
4例 为 多发 , l 7例 为单 发 显刁 为短 T l长 r 2信 号l 3例 , 长r r l K r 2信 号 9例 , 为等 T K r 2信 号 ‘ 4
病 部位 以胸椎 多 , 腰 椎 次之 , 颈椎 、 骶 椎 最 少 ’ 。 以 巾年 女性 多 随着 MR I 技 术 的 断 完 善 , MR I 上 脂序列( S T I R / h m g T E ) 以观 察 总结 MR I 的 多 种信 号表
I 灞
匿: … .
医学影像-颅内、椎管内肿瘤(临床医学)
![医学影像-颅内、椎管内肿瘤(临床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7e70f029700abb68a882fb4d.png)
病因
先天性或遗传性因素 电离辐射是目前唯一明确的诱发胶质瘤和脑膜 瘤的危险因素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 射线 颅脑放射可使脑膜瘤发生率增加10%,胶质瘤 发生率增加3~7%
分类: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中枢神经系 统肿瘤的分类
1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起源神经上皮组织 2颅神经和脊神经肿瘤 3脑膜的肿瘤:起源脑膜 4 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 5 生殖细胞肿瘤 6 鞍区肿瘤 7 转移性肿瘤
鉴别诊断
脑脓肿 结核瘤 脑寄生虫病 慢性硬膜下血肿 脑血管病 良性颅内压增高
术前评价
MRI扫描并增强是诊断颅脑肿瘤的首选检查, 尤其是后颅窝肿瘤和增强不明显的肿瘤 CT对骨质、钙化和出血显示比MRI好 CT/MRI结合便于对肿瘤的定性、定位,制定详 细的治疗方案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利用能发射正电 子的11C,13N,15O等同位素,测量组织的代谢活 性蛋白质的合成率,以及受体密度和分布等, 提供人体代谢和功能的图像 活检:定性困难时
桥小脑脚肿瘤:患侧耳鸣,听力下降、后组 颅神经功能障碍等
各种肿瘤由部位的不同可只引起上述 症状中的一部分,组成不同的综合 征。可以根据这些症状初步确定肿瘤 部位。
颅内肿瘤的临床诊治路径
颅高压或神经定位征患者
X线,CT,MRI (增强检查很重要)
肿瘤定位,定性
定性困难者根 据情况选做 PET,活检等
颅内、椎管内肿瘤
南方医院神经外科 潘军
神经外科学
用外科学方法,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外伤 感染 肿瘤 血管病 先天性疾病
癫痫功能
脑血管病 []
外伤感染等
第一节 颅内肿瘤
概述 ※发病率10—12/10万人口 ※ 50%为恶性 ※年龄:20—50岁,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但
[深度学习]脊椎血管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侵袭性血管瘤)~~~
![[深度学习]脊椎血管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侵袭性血管瘤)~~~](https://img.taocdn.com/s3/m/3da154d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4.png)
[深度学习]脊椎血管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侵袭性血管瘤)~~~脊椎血管瘤病理与临床特点脊椎血管瘤(vertebral hemangioma)是常见的椎体良性肿瘤样病变,尸检发现率为11%,约占所有骨血管瘤28%。
病理学上脊椎血管瘤由增粗骨小梁、小梁周围脂肪性骨髓组织、异常血管构成,无包膜,镜下为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掺杂于骨小梁之间,内见大量薄壁血管和血窦,部分骨小梁压迫吸收,部分反应性增粗。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中年以后及女性多见,常为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因此多无症状,也可因肿瘤增大可引起疼痛,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时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重者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截瘫。
本病无症状时无需治疗,症状明显时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CT与MRI特点①本病以胸椎最多见,腰椎次之,多数为单发性,也可同时累及2~3个椎骨,椎体最常见,侵袭性者同时侵犯附件及椎旁软组织。
②CT典型表现为网眼状或圆点花布状甚至蜂窝状,骨小梁粗大稀疏,轴位上呈稀疏分布的粗点状高密度,矢状位及冠状位显示粗大骨小梁呈栅栏状排列,有时合并椎骨压缩变形。
③MR上非侵袭性者为T1及T2高信号,侵袭性者为T1低或等信号、T2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④根据病变椎体形态与椎管内结构是否受压分为压迫型(A型)及非压迫型(B型):A1型,椎体高度正常,在T1WI上有典型的栅栏状改变;A2型,椎体不同程度压缩变扁,无典型的栅栏状影像。
B1型,椎体高度正常,脊髓或马尾受压;B2型,病变侵及椎体大部或全部,椎骨塌陷、前后径增大,脊髓或硬膜囊受压。
⑤CT可引导椎骨血管瘤的介入治疗,如经皮注射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
侵袭性血管瘤(aggressive hemangioma):指脊椎血管瘤侵袭性生长,并造成椎体、椎弓根或椎板的膨胀性改变,或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其影像学特点包括:①多位于T3~9可侵犯多个椎骨;②累及整个椎体并侵犯椎弓;③局部骨皮质膨胀明显;④瘤内呈不规则蜂窝状;⑤椎旁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⑥孕期因腹压增高、椎静脉丛血流增多、黄体酮及雌激素刺激引起椎骨血管瘤增大。
椎管内肿瘤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肿瘤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064253df111f18583d05ae2.png)
28 3 第 卷 9 0年 月 5第 期 0
・研 究 进 展 ・
椎 管 内肿瘤 影像 学诊 断的研 究进展
归云 荣 . 瑞 嘉 。 莫
(. 1广西 壮族 自治 区钦 州 市第 二 人 民医 院放 射科 , 广西 钦 州 5 5 0 ; 3 0 0 2广 西壮族 自治 区 防城 港市 人 民 医 院放射 科 , 西 防城 港 . 广 5 82 ) 3 0 1
提 供 可靠 的诊 断依 据 。 内肿瘤 主要 表现 是局 部脊 髓 增粗 肿 髓 大 及 信号 异 常 改 变 , 围蛛 网膜 下腔 对 称 性 狭 窄 : 外 硬膜 周 髓 下 肿 瘤 则表 现 为 局 部脊 髓 受 压 变形 , 同时 向 对侧 移 位 , 瘤 肿 侧 蛛 网膜 下腔 增 宽而对 侧 变 窄 : 硬膜 外 肿瘤 则 表现 为 蛛 网膜 下 腔 的 闭塞 , 是 脊髓 形 态 可 正 常 或者 受 压 变形 . 髓 可 无 但 脊 移位 ; 骑跨 在 椎 管 内的肿 瘤 , 要 表现 除 r椎 管 内肿 瘤 的 表 主
成 像 功 能 , 且 无 骨 伪影 . 直 接 观察 到椎 管 内解 剖 和显 示 而 可 病 变 ,从 而 成 为 目前椎 管 内肿 瘤 诊 断 的 首 选 检 查 技 术_ 。 1 2 MR 不 论是 对 肿瘤 的纵 向定位 还是 横 向定 位都 非 术 .提 高 了椎 管 病 变 I
能 力 有 了明显 的提 高I 弥补 了 X线 平 片 和 常规椎 管造 影 n ,
的不 足 。
4 M RI
椎 管 内肿瘤 并 不 少 见 .其发 生 率 约 占人群 的 09 1 ~ ./0万 25 1 ./0万 。影 像 学检 查 之 目的 : 是 对 椎管 内 的肿 瘤 进行 定 一 位诊 断 , 是对 肿瘤 作 出定 性 诊 断 。定位 诊 断 包括 纵 向定位 二 和横 向定位 。纵 向定 位 是 _ r解肿 瘤 所在 的椎体 水平 段 : 向 横 定 位 可 以将 肿瘤 分 为髓 内肿 瘤 、 外 硬 膜 下 肿瘤 、 膜 外 肿 髓 硬 瘤 和骑跨 于 硬膜 内外 的 哑铃 状肿 瘤 四类 I1在 定 位诊 断 的基 ]。 - 3 础上 , 对肿 瘤 的定性 诊 断具 有 比较 准 确 的指 导 意 义 。椎 管 内 肿瘤 的检查 方法 和诊 断 技术 很 多 , 传统 的检查 方 法有 x线照
影像学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影像学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921534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0.png)
影像学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在医学领域中,骨肿瘤的诊断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环节。
影像学技术作为重要的诊断手段,为医生提供了直观、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识别肿瘤的性质、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探讨影像学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一、X 线检查X 线检查是骨肿瘤诊断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它可以清晰地显示骨骼的形态、结构和密度变化。
对于良性骨肿瘤,如骨软骨瘤,X 线通常表现为在骨表面生长的骨性突起,其皮质和松质骨与正常骨相连。
而对于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X 线可能会显示出骨破坏、骨膜反应和肿瘤骨形成等特征。
骨破坏可表现为地图样、虫蚀样或渗透性破坏;骨膜反应常见的有 Codman 三角、日光射线征等;肿瘤骨形成则呈现出云絮状、针状或斑块状的高密度影。
然而,X 线检查也有其局限性。
它对于早期骨肿瘤的诊断可能不够敏感,对于肿瘤内部的细微结构和软组织受累情况的显示也相对较差。
二、CT 检查CT 检查在骨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它能够提供更详细的骨结构信息,对于判断骨皮质的完整性、肿瘤的范围以及有无微小的骨破坏和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
例如,在脊柱骨肿瘤的诊断中,CT 可以清晰地显示椎体、椎弓根的破坏情况,以及椎管内是否有肿瘤侵犯。
对于骨盆等复杂部位的骨肿瘤,CT 有助于了解肿瘤与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
此外,CT 还能够帮助区分肿瘤组织和周围的软组织,对于评估肿瘤的侵袭程度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但 CT 对于骨髓内的病变显示不如磁共振成像(MRI)敏感。
三、MRI 检查MRI 对骨肿瘤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价值。
它能够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极高,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肌肉、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
在骨肿瘤的诊断中,MRI 可以早期发现骨髓内的病变,对于判断肿瘤的范围和分期非常重要。
对于恶性骨肿瘤,MRI 可以显示出骨髓水肿、软组织肿块以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
同时,通过增强扫描还可以评估肿瘤的血供情况。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PPT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d59a29c850ad02de8041d2.png)
• CTM: • ⒈蛛网膜下腔均变窄 • ⒉近骨质处见软组织肿块 • ⒊脊髓轻受压、变形
• MRI: • ⒈骨质破坏 • ⒉间盘完好 • ⒊软组织肿块,信号不均 • T1——低,T2——多为不均高信号 • ⒋脊髓受压移位(轻),脊髓内可产生信号异
常
• ⒌蛛网膜下腔均变窄源自七、椎管内其他病变㈠占椎管内肿瘤的15%。室管膜瘤、星形 细胞瘤多见。血管母细胞瘤、少枝胶质 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少见、脂肪瘤、皮 样囊肿等少见。
㈡病理特点:肿瘤常呈浸润生长,沿长轴 生长,无完整包膜,分界不清,脊髓多 呈不规则增粗,可发生液化,坏死,囊 变及脊髓空洞。
㈢X线平片
⒈常无异常表现 ⒉椎管扩大:椎体后缘扇贝状压迹 椎弓根间距加大,呈“()”状改变 ⒊肿瘤钙化,少见
• 蛛网膜囊肿
• 硬膜外脓肿、血肿
TETHERED SPINAL CORD
脊髓血管畸形
• AVMs
脊膜膨出和脊髓膨出
• Neural tube closure defect
zyc: meningocele
zyc: Fatty filum
腰椎骨折
颈椎脱位伴脊髓挫伤
颈椎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挫伤
颈部刀伤
化脓性脊柱炎
椎管内血管畸形
• CTM: • ⒈蛛网膜下腔一侧变宽,一侧窄 • ⒉宽侧可见圆形充盈缺损——肿瘤 • ⒊脊髓受压移位,变形
• MRI: • ⒈可直接显示肿块,T1稍高或等信号灶,边光 • T2信号稍增加 • ⒉脊髓受压移位,变形 • ⒊病例蛛网膜下腔扩大,健侧变窄 • ⒋硬膜下+硬膜外→可见哑铃状肿瘤外孔 • ⒌神经孔扩大 • ⒍Gd-DTPA——肿瘤均一,或环形强化,边光
CHIARI-III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意义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e2ba7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1.png)
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在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意义椎管内肿瘤是指出现在脊柱椎管内的肿瘤。
鉴于其位置的特殊性,临床医生在诊断椎管内肿瘤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
正确选择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对于准确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包括传统的X光检查、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扫描以及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扫描。
对于椎管内肿瘤的诊断,选择合适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X光检查是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具有简便、快速、无创等优点。
它可以观察到一些肿瘤引起的局部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以及是否有骨赘形成、椎间盘高度减少等现象。
X光对于软组织非常不敏感,对于肿瘤的直接显示能力较差,故对于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相对较低。
第二,CT扫描是一种可以提供更多骨骼结构细节的检查方法,适用于检查椎管内肿瘤。
CT能够以三维形式显示椎管和椎间隙的几何形态,可以揭示椎管内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
它对于检测骨质破坏、骨赘形成等有一定的优势。
CT扫描与MRI相比有较低的成本和快速的扫描速度。
在初步筛查和检测骨质破坏方面,CT扫描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MRI扫描是对于椎管内肿瘤进行详尽诊断的金标准。
MRI可以提供特别强大的软组织分辨率,具备多维和多序列的扫描方式,可以清晰显示椎管内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组织特征等。
通过MRI扫描还可以进一步评估肿瘤与周围器官和组织的关系,了解其对周围结构的侵犯程度,对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MRI扫描是无创的,对患者无损伤,非常适用于椎管内肿瘤的诊断。
PET扫描是一种分子影像学方法,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利用肿瘤细胞摄取示踪剂的特性,检测肿瘤细胞的活性。
它可以有效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并提供肿瘤扩散和转移的信息。
椎管内肿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椎管内肿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abb50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7.png)
病程分期
• 刺激期: 神经根痛 • 脊髓部分受压期 : 脊髓感觉,运动障碍。
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 • 脊髓瘫痪期: 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
完全丧失。
16
临床表现
1 疼痛:
• 根痛常为首发症状 • 部位固定,沿神经分布区扩散 • 电灼,针刺,刀切,牵拉感 • 夜间痛或平卧痛是特征 • 增加胸腹压可诱发和加剧
59
女,46,左上肢及左肩胛区疼痛数月
神经鞘膜瘤
60
女,55岁
神经鞘膜瘤
61
神经纤维瘤
• 起源于神经纤维母细胞,组织学上可见施万细胞、 成纤维细胞、有髓鞘或无髓鞘的神经纤维等多种 成分。
• 临床上常见30-50岁,无性别差异。
62
MRI特征:
临床表现:
多见于青壮年,常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等 先驱症状,起病急,数小时或日内可迅速发展为瘫 痪。
49
MRI 特 征
a 病变多位于颈段及上胸段,范围较长,多累及3 个椎体平面以上,呈连续性
b 轴位上超过2/3脊髓横截 c 无强化、少数轻度强化
50
女性13岁,突发四肢无力15天
急性脊髓炎
增强
51
椎管外成为哑铃形。
58
MRI特征:
a. 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常单发,少数 可多发,常累及神经后根,故90%的神经鞘瘤位 于椎管后外侧。 b. 易发生囊变,甚至出血。 c. 生长缓慢,从硬膜囊向椎间孔方向生长,使相应 椎间孔扩大。(典型的哑铃状) d. 与脊髓分界清楚,增强后一般不均匀强化。
17
2 感觉障碍:
• 早: 感觉过敏、异常。麻木,蚁行感。 • 中:感觉减退。髓外肿瘤由下向上发展,髓内由上向下。 • 晚:感觉消失。平面以下消失。
简述椎管内肿瘤鉴别诊断
![简述椎管内肿瘤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2e68f559964bcf84b9d57b63.png)
简述脊髓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和髓外硬膜外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椎管肿瘤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
[临床表现]椎管内肿瘤症状主要由局部压迫神经根痛和传导束征,表现为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和截瘫,肌张力和腱反射异常和大小便功能失常。
髓内肿瘤引起的传导束症状是从上向下发展;而髓外肿瘤则相反,是由下向上发展,最后到达肿瘤压迫的节段。
[影像学表现]MR表现:(1)髓内肿瘤:①脊髓局限性增粗。
②病灶周围蛛网膜下腔变窄或闭塞。
(2)髓外硬膜内肿瘤:①病灶较局限,边缘光滑清楚;脊髓受压变形,并向对侧移位。
②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增宽,而肿瘤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
(3)髓外硬膜外肿瘤:①硬膜外肿块形态常不规则,呈上下径较长的扁平形.②肿块向内压迫脊膜囊,造成邻近蛛网膜下腔的变窄,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
Amold-Chiari Malformation又称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指小脑下部或同时有脑干下部和第四脑室之畸形,向下作舌形凸出,并越过枕骨大孔嵌入椎管内,可以伴有或不伴有脊髓空洞。
主要表现为头痛和视盘水肿等颅压增高征、共济失调(表现为小脑性或脊髓性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后组颅神经和上颈髓脊神经麻痹。
脑干小脑MRI检查可发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改变。
手术主要采用后颅窝小骨窗减压+软脑膜下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硬脑膜成形术,伴有脊髓空洞的行空洞脊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Rathke’s cysts是一个良性的上皮细胞囊腔,内含粘性囊液,通常发生于蝶鞍部位,是起源于Rathke氏囊的残存物,胚胎3~4周时原始口腔上皮嘴部突起形成,囊的顶端伸长形成颅咽管,与第三脑室底部组织的漏斗突起形成垂体前叶、结节部分、中间部。
12周时颅咽管近端闭合,如果不同时闭合则在垂体前后叶之间形成Rathke氏囊肿。
临床主要表现为垂体功能障碍,视功能障碍和头痛,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与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等鉴别诊断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管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椎管肿瘤根据发生部位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
髓内肿瘤约占椎管肿瘤15%,常见有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占椎管肿瘤60%,常见有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等。
髓外硬膜外肿瘤占椎管肿瘤25%,多为转移瘤、淋巴瘤。
髓内肿瘤多发生于20-50岁,以疼痛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逐渐出现肿瘤节段以下的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和截瘫,肌张力和腱反射异常。
髓外硬膜内肿瘤多发生于20-60岁,病程较长,典型症状为神经根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酸胀感或感觉减退。
随着症状的进展可出现瘫痪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髓外硬膜外肿瘤如转移瘤多见于老年人,病程进展较快,疼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很快出现严重的脊髓压迫症。
淋巴瘤常累及胸腰椎,主要表现为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以局部疼痛最为多见,逐渐出现下肢运动、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紊乱。
2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
可无明显异常。
有时可见椎弓根、椎体骨质破坏,椎间孔扩大,椎弓根间距离增宽,椎旁软组织肿块等,偶见肿瘤钙化。
椎管造影
椎管肿瘤多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根据梗阻端的造影形态可区分肿瘤发生部位。
①髓内肿瘤:引起局部脊髓梭形肿胀膨大,梗阻面呈大的杯口状;
②髓外硬膜内肿瘤:脊髓受压迫向一侧移位,肿瘤一侧蛛网膜下腔增宽,梗阻面为小杯
口状,代表肿瘤,另一侧因脊髓移位而使蛛网膜下腔变窄;
③髓外硬膜外肿瘤:压迫硬膜囊连同脊髓一起向一侧移位,脊髓两侧蛛网膜下腔均受压
狭窄,造影显示脊髓移位,两侧蛛网膜下腔狭窄呈刺刀状,如果是腰椎马尾水平的硬膜外肿瘤,则梗阻面多呈梳齿状或束柴状。
CT表现
平扫和增强扫描对于椎管肿瘤的诊断作用不如脑肿瘤,椎管造影后行CT扫描可在横断面上显示肿瘤与硬膜外、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三者的关系,定位诊断更加准确。
CT还能显示脊髓肿瘤本身的密度和形态,区分囊性或实性肿瘤,肿瘤钙化,脂肪瘤有特征性的脂肪密度,显示肿瘤与椎体及椎弓的关系。
有无椎体及椎弓根骨质破坏。
MR表现
(1)髓内肿瘤:
①脊髓局限性增粗,病灶在T1加权为略低信号,T2加权为略高信号或明显高信号。
信号强度常不均匀。
病灶范围大,周围水肿较明显。
②从各个方位观察,病灶周围蛛网膜下腔变窄或闭塞。
③室管膜瘤可发生在脊髓的任何节段,包括圆锥和终丝,可沿蛛网膜下腔转移。
病灶强化明显。
星形细胞瘤范围更广泛,以颈、胸段居多,出血和囊变多见。
血管网织细胞瘤常囊变明显,增强检查见壁结节强化,在病变部位髓内可见到异常的小血管影。
(2)髓外硬膜内肿瘤:
①病灶较局限,边缘光滑清楚;坏死囊变少,髓内一般无水肿。
脊髓受压变形,并向对侧移位。
②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增宽,而肿瘤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
③病灶T1加权和T2加权接近等信号,囊变 T2加权为高信号影。
增强后均匀一致强化。
④脊膜瘤以胸段多见。
肿瘤有广基底与脊膜相连,并出现脊膜增厚和强化。
神经鞘瘤常伴有相应椎间孔扩大、根弓根吸收破坏;瘤体常呈哑铃状。
(3)髓外硬膜外肿瘤:
①硬膜外肿块形态常不规则,呈上下径较长的扁平形,瘤体与脊髓之间可见线状低信号硬膜影。
硬膜外脂肪影消失。
②肿块向内压迫脊膜囊,造成邻近蛛网膜下腔的变窄,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
③肿块向外生长位于椎旁,伴有椎体和附件的骨质破坏,或可见到以椎旁为中心的病变,通过椎间孔向椎管内延伸。
④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椎管内外正常组织界限欠清晰。
T1加权呈低或略低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影。
增强后,肿瘤常呈中等度强化。
⑤转移性肿瘤常有原发瘤的病史,病情发展快。
3鉴别诊断
需与脊髓空洞症鉴别,其髓内空腔信号特点与脑脊液相似,表现为脊髓内长T1长T2信号区,空腔边缘清晰,一般没有增强。
脊髓外形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