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含义及其特性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4.1)--第二章第4课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4.1)--第二章第4课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https://img.taocdn.com/s3/m/e62a536b14791711cc7917b3.png)
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人们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一)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毛泽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按照辩证唯物论,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理,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
”(二)真理的特性1. 真理的基本特性是客观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对客观物质的正确反映的真理就具有客观性。
真理客观性的两层含义:其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其二,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也是客观的实践是人们能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我们既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把真理当作客观实在;又要反对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的错误观点,后者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意义在于表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唯物主义立场,反对唯心主义真理观。
坚持真理一元论,这由真理的客观性决定反对真理多元论真理没有阶级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须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进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世界的接近,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真理的相对性即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首先,真理的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其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一方面,相对真理之中有绝对真理,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另一方面,绝对真理之中有相对真理绝对真理要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0140304ff12d2af90342e605.png)
(三)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是相互对立的,这是就认识确定的对象和范围 来说的。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 对的。
2.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1)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谬误。 其一,真理是具体的。 其二,真理又是全面的。 (2)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转化为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真理与价值
目录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 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一)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与谬误
(一)价值及其特性
1.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 制约。
2.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3.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 标。
4.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 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 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 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它有 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须包含着同客观 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 的界限。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 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 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世界的接 近,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 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如: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 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 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正确, 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
了解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懂得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理
![了解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懂得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理](https://img.taocdn.com/s3/m/b50f1a9cbb68a98270fefa8f.png)
哥伦比亚号失事后,我 们应该怎么看待航天技
术呢?
人类掌握航天技术过程,并 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认识受 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在实践中出现挫折是难免的。 由于认识具有反复性,因此, 应在挫拆中找原因继续探索。
我们对航天(地球月球认识)能不能一步到位?
(三)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一)真理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真理的概念
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一种认识、
错误 正确
反映,但不是一切认
识都是真理。
认 谬 真 现象
真理是一种正 确的认识、反映,
识 误理
规律
错误的认识、反映
不是真理。
2.真理与谬误是一对矛盾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与 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 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指主观认识符 合当地的实际
指主观认识符 合当时的实际
【提示】这里的特定过程从时间上讲,即任何 真理都之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 正确认识。
真理之 川从他的错 误之沟渠中 流过。
认识与客观 对象相符合
认识与客观对 象不相符合
3.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A.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是客观的。
B.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真理在形式上 是主观的,内 容上是客观的, 客观性乃是真 理的最基本属 性。
原创: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原创: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37b9ea3bcd126fff6050b70.png)
严格的区分的。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1)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 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2)真理的客观性告诉我们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只有一个即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朴素矛盾的不同的真理。
我们时常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两个观点是否一致?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是否存在多个真理呢? (1)“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思是指对同一对象公公说的是 真理,婆婆说的是真理。但真理只有一个,因此这种表述是不合理的。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思是对同一对象,仁者从仁的角度 去看事物,智者从智的角度去看事物。说明了人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人 的立场、角度的影响。 (3)世界上不存在对确定的同一对象的多个真理,真理只有一个。
C 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次次转变和创新。这说明( )
①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②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真理与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
C 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
二、真理(含义及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1、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相符的哲学的范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 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简述真理与谬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简述真理与谬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5114d4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6.png)
简述真理与谬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最新版2篇】目录(篇1)1.引言2.真理的含义及其特点3.谬误的含义及其特点4.真理与谬误的关系5.结论正文(篇1)【引言】真理与谬误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自古以来,哲学家们就在不断地探讨它们的内涵与关系。
真理是人们对于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谬误则是错误的认识。
本文将从真理与谬误的含义、特点入手,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真理的含义及其特点】真理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象性:真理是关于事物的认识,必须符合事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
2.客观性:真理不依赖于主体的意识,而是存在于客观世界中。
3.可证性:真理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验证和证明。
4.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绝对性指真理不受主体意识的影响,具有客观性;相对性指真理受制于一定历史时期的具体条件和人的认识水平。
【谬误的含义及其特点】谬误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错误认识。
谬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错误性:谬误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认识。
2.主观性:谬误的产生往往与主体的意识和观念有关。
3.不可证性:谬误无法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验证和证明。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真理与谬误有着明确的界限,互为对立。
另一方面,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在认识过程中,谬误可以作为真理的反面,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
同时,人们在不断地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也可能犯错误,产生谬误。
但正是这些谬误推动了人们不断地反思和修正认识,从而接近真理。
【结论】总之,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真理是人们对于事物的正确认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谬误则是错误的认识,具有错误性、主观性和不可证性等特点。
目录(篇2)1.引言2.真理的含义与特征3.谬误的含义与特征4.真理与谬误的关系5.结论正文(篇2)【引言】真理与谬误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自古以来,哲学家们就在不断地探讨二者的含义及关系。
真理的含义及其特性
![真理的含义及其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fb1f02b65901020206409c75.png)
真理的含义及其特性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的本质和规律的相关论述。
我们知道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那么这种反应与客体是否相符合呢?如何判断认识与客体是否相符合呢?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与主体的需要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这就涉及到真理与价值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真理?真理与认识有什么关系呢?真理有哪些特性呢?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两段名人名言,看看他们对真理的解说:首先看马克思所说的:“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越灿烂。
”第二段话是爱因斯坦所说的:“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追求和目标。
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
”类似的论述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详细列举,从这些名人对真理的赞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真理是美好的,真理是值得追求的,因此对真理的探索吸引了众多哲学家、文学家等青睐。
但是要想探索真理,首先要从理论上探究什么是真理?真理有什么特点?真理的检验标准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这也是我们第三章所要学习的容。
那么这一节呢,我们先来一起学习一下真理的概念及其特性。
什么是真理呢?我们可以看一下课本上给出的定义: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好的,看完这个概念后,我们对真理的属性有了一个大概的界定,真理是也是一种认识,只不过这种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真理既然属于认识的畴,那么它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好的,我听到有人说主观有人说客观,其实呢,真理是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的,这也就涉及到真理的特性,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为什么说真理具有主观性呢?从定义上来看,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在思想和观念上的反映,也就是说在形式上,真理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它属于认识畴,因此它是具有主观性的。
另外我们说某种现象有对错之分,这是我们通过命题来断定的,而客观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对错属性。
专题11
![专题11](https://img.taocdn.com/s3/m/cc216ef7700abb68a982fb2a.png)
(2)真理性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 发展的现实世界的接近,这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
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案例1
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
伽利略的胜利
真理的绝对性案例2
从内容上看,任何真 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 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内容。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真理是主观自生的东
西。实用主义鼓吹“有用就是真理”,
如詹姆士和杜威等人的实用主义真理观,
认为真理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我们所
谓真理原不过是人的一种工具,这就否
4、真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 的统一,实现这种统一的基础是客观性, 因此主张客观真理。 为什么真理是客观的?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内涵解读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一切认识是否具 有真理性,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实 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 的标准。
门捷列夫 (1834-1907)
门捷列夫预言了类硼、类铝、类硅、类锆4个新 元素的存在,预言经过实践得到证实。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内涵解读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要服 从真理;
(3)究竟谁能掌握真理 ?与权力 、地 位无关,取决于他有没有老老实实的科
学态度;取决于他对事物规律和价值关
系的正确把握。
(4)坚持真理客观性和真理价值性的高
度统一
6、真理的价值性及其与客观性的关系
(1)真理的价值性定义:真理具有满
足主体需 要、对主体有用的属性。
二、
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
2023年考研政治马原真理大知识点
![2023年考研政治马原真理大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4ac97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9.png)
2023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对的反映真理是客观的, 这是由于:(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2)检查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结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 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1)两者是有区别的。
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对的反映, 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 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结识按其本性可以对的结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 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
表现为:①从结识的广度来看, 任何真理的结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对的反映, 有待于扩展。
②从结识的深度看, 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限度、一定层次的近似对的的反映, 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 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对的结识, 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互相渗透、互相联结的①相对之中有绝对, 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 绝对之中也有相对,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任何真理性结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两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 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 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 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1)含义: 真理是对事物对的的结识, 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结识。
(2)辩证关系: 对立统一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结识, 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 它们互相依存, 互相转化,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
真理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
![真理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8ae58ae4998fcc22bcd10dd0.png)
真理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含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
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2.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一切科学理论。
3.真理来源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
真理不是僵硬的模板,盲目地套用,不但指导不了实践,反而会歪曲实践,贻害实践。
一分劳作,一分收获。
辨证的科学的发展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是真正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尚方宝剑。
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扎实勤恳的工作作风,没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没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仅仅从会议到会议,从文件到文件,从讲话到讲话,从机关到机关,说的是教条主义,玩的是形式主义,摆的是官僚主义,用的是经验主义,只能是一层层脱离实际,一步步远离真理。
掌握实情,破解难题,总结经验,发现真理,指导实践,接受检验,让普遍的真理,结合鲜活的实践的检验,替代片面的过时的经验。
(马哲)第十一章 真理和价值
![(马哲)第十一章 真理和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b845dcb360cba1aa911da16.png)
三、知识的客观有效性与人的生存实践
• • • • • • • 1、人的认识价值问题思考 (1)认识要客观 (2)认识应有效 2、认识的客观有效性对人的生存实践的价值 (1)使人真实地了解和理解自身的生存实践。 (2)能够合理地规范和引导人的生存实践。 3、真理对于人和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真理作 为具有客观有效性的知识对于人的生存实践具有 保障、规范、引导作用。
二、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性
• 1、真理和价值为何能统一? • (1)作为同一人类活动两方面内容的精神 实质,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相互补充的。 • (2)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 人类需要而且能够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 解决二者的对立,使之以某种方式达到一 定程度上的统一。
2、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统一的突出表现
2、真理和价值统一的真实境界
• (1)真——是获得或达到真理的境界,是主体在思想和 行动上充分接近和适合于客体必然性的状态。求真与守真 是人类第一个理想的目标和境界。 • (2)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善是指人在自然 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各个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实际价值; 狭义的善是指道德上合乎待人处世的规范。总之,善是以 主体尺度为依归的主客体统一的状态,是最典型的价值形 态,具有强烈的主体性。 • (3)美——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达到的更高境界,是人 类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对人的自由的肯定,它 通过人的美感表现出来。 • (4)自由——真善美统一的最高形态
4、逻辑证明在检验认识真理性过程中的作用
• (1)逻辑证明的含义——是指运用已知的正确概念和判断,通过一 定的推理,从理论上确定另一个判断的正确性的逻辑方法。 • (2)逻辑证明的作用 • A、给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使人的实践经验由个别、特殊提高到普遍、 一般,从而把握实践的总合,以便通过这种实践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 B、有的理论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来证明。 • C、逻辑思维给实践以理论根据。 • (3)正确看待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的作用再重要,也不可 能取代实践的地位和作用。 • A、逻辑证明所使用的前提、概念、原理和逻辑规则要通过实践加以 检验。 • B、逻辑证明的思维过程和结论的正确性要通过回到实践中去作最后 的检验。
高中认识论知识点
![高中认识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760abe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8.png)
高中政治认识论知识点一、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二、真理四大特性: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1.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三层含义: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二是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三是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2.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也有三层含义:一是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既要反对绝对主义,又要反对相对主义。
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认为人们可以一下子穷尽绝对真理,把已有的理论看成永恒不变的教条。
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客观性,怀疑科学理论的可靠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
(四)真理的具体性具体真理: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4671829689eb172ded63b7a8.png)
一、真理及其特性 3、真理的绝对性与真理的相对性
(3)真理绝对性与真理相对性的关系
❖从静态来看,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 互渗透、相互包含。
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 绝对的一个成分,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 理之中并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第一,相对于整个客观世界来说,任何真理都只 是对无限宇宙的某一领域的某一过程或方面的正确 认识,而不是无限宇宙的全体的认识,因而任何真 理都是具体的和有限的,具有相对性。
真理相对性的主要表现:
➢第二,相对于特定事物或现象来说,任何真理都 只是对对象的一定方面的一定程度和一定层次的正 确认识,其认识的深度总是有限的,具有相对性。
另一方面是要确立和自觉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
三、检验真理的标准
1、坚持检验真理的手段和标准的客观性 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圣人标准
孔
亚
子
里
斯
多
德
三、检验真理的标准
1、坚持检验真理的手段和标准的客观性
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众人意见标准
三、检验真理的标准
一、真理及其特性 3、真理的绝对性与真理的相对性
(3)真理绝对性与真理相对性的关系 ❖从动态来看,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 辩证转化的。
真理也是一个不断从相对真理过渡 到并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
二、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的对立
谬误是人们对 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错误反映。
上帝造人?
二、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的对立
2、真理与谬误又是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一方面,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真理。
什么是真理?
![什么是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7d4633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c.png)
什么是真理?
思考步骤:
1. 理解真理的概念:真理是指符合客观事实的陈述或观点。
它是不受主观情感或个人观点影响的客观存在。
2. 理解真理的标准:真理的标准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陈述或观点。
一个陈述只有在与实际情况相一致时才能被认为是真理。
3. 真理的来源:真理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逻辑推断等方式得出。
科学研究、哲学思考和逻辑推理都是寻求真理的方法。
4. 真理的相对性:有些人认为真理是相对的,即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真理。
然而,绝对真理是存在的,它是不受个人观点或情感影响的客观存在。
5. 真理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依靠真理来做出决策和判断。
只有通过寻求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和取得进步。
总结:真理是符合客观事实的陈述或观点,它是不受个人观点或情感影响的客观存在。
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逻辑推断等方式,我们可以找到真理。
在日常生活中,真理是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和取得进步的基础。
真理
![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09c347e8e9951e79b8927f2.png)
– 最后,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是客观的。
(2)价值具有主体性
– 首先,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 趋近人; – 其次,主体的创造性鲜明地体现了价值的 主体性。主体的创造性表现为:
– 其一,主体发挥客体潜在的价值; – 其二,发明、发现掌握客体的方式; – 其三,改造客体,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
茫茫宇宙
UFO
外星人
㈠ 价值及其特性
1、什么是价值
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 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 的关系。 一种事物或现象由于其具有的一定属性或性能, 能够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 于主体具有积极的肯定的意义,就被主体认为是有 用、有意义的,即有价值的。
B
2+b2=c2 a
c
a
毕达哥拉斯 C
b
A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确定性、无条 件性。
3、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近似性、有条 件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对立统一
从内容和认 识能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 深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近似性、 有条件性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绝对性
相对性
相互依存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真
理
一、真理及其同谬误的关系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 规律在人意识里的正确反映
正确反映
真理
主 体
歪曲反映
客 体 谬误
2、真理和谬误的的关系:对立统一
认识
互相对立
真理
互相依存 互相转化
谬误
二、真理的客观性、 绝对性、相对性
真理
![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1993a519e8b8f67c1cb9e8.png)
真理相对性的两层含义:
➢第一,从认识的范围来看,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 有条件的,有限的。(范围有限)
相对于整个客观世界来说,任何真理 都只是对无限宇宙的某一领域的某一过 程或方面的正确认识,而不是无限宇宙 的全体的认识,因而任何真理都是具体 的和有限的,具有相对性。
所以,承认了世界还存在尚未认识 的东西和承认了人类的认识有待于进一 步扩展,也就等于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或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纵观人类的科学史 和认识史,从一定意义 上讲,它的每一页都是 真理和谬误相斗争的生 动记录。自然科学的辉 煌成就是在同迷信和偏 见的斗争中取得的;唯 物论、辩证法是在同唯 心论、形而上学的斗争 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 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
(一)关于真理检验标准的不同观点: 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真理
从认识广度和 认识深度上看
无条件性 无限性
有条件性 有限性
绝对性
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相对性
3、真理绝对性与真理相对性的关系
❖从静态来看,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 互渗透、相互包含。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 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 真理中包含有永不会被推翻的 绝对真理的颗粒。没有离开绝 对性真理而存在的相对性真理。
真理的发展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相对性真理在内涵上的丰富、充实 和在外延上的精确限定。
二是相对性真理在数量上的增加扩大,即 人类的认识在不断地开拓新视野进入新境界中 前进,不断发现越来越多的新的真理,日益全 面而深刻的反映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
4.割裂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辩 证关系会犯两种错误
绝对主义: 片面夸大真理的 绝对性,否认真
1、绝对性
真理的本质属性是
![真理的本质属性是](https://img.taocdn.com/s3/m/40dd733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c.png)
真理的本质属性是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因为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所谓正确反映,是指真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认识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符合、一致和接近。
2.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2)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主观形式表达出来。
真理的主观形式是一切认识所固有的。
(3)真理是客观的,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承认和强调真理的客观性,它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4)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在同一条件下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真理的客观内容就是客观事物的实际状况,而特定条件下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实际状况也是特定的唯一。
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多种认识中只有一种属于真理性的认识,即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的认识才是真理。
尽管由于认识主体在立场、观点、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关于同一客体的认识结果往往有所不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但这并表明多样的观点都是真理。
认识是多元的,但真理是一元的。
真理的一元性是针对真理的客观内容而言的,真理是内容上的一元性与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统一。
(5)客观性表明,要想发现真理、拥有真理、发展真理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只有采取踏实的科学态度,尊重真理,按真理办事。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是一个过程。
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https://img.taocdn.com/s3/m/ba983cb1647d27284b7351af.png)
真理是多元的
第三:批判实用主义真理观
(A) 批 判:
举 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实用主义真理观把“有用” 作为真理的根本属性,
• 主张“有用就是真理”。
• “有用就是真理”的要害在 于
要害
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性 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 并会导致真理多元论
有用的就是真理
(B)更 正
真理是有用的
真理的确是有用的
唯心主义 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出发,
第四:坚持真理一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
• 一元论
真理是客观的,其客观内容也是客观的
真理是一元的
对于同一事物,真理只有一个, 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变化而改变
• 多元论
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 可以有不同的真理,真理因人而异
真理多元论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真理的客观性
市场营销 袁炜 63号
第一:真理的含义
真理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属于认识论的范畴
例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地球围着太阳公转
外部的
真理的客观性在于:
客观世界
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 2、真理的思想内容是客观的。
与认识对象的本质 与规律是一致的
3、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唯物主义主张真理是客观的,世界上不存在着任何主观真理 唯心主义则主张真理是主观的
主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做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成是人的意识和“客观精神”的一 致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 取决于双方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对立。
唯物主义 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出发, 必然坚持真理是客观的;
62真理的含义及特点课件-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共15张PPT)
![62真理的含义及特点课件-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74941bd16fc700aba68fc36.png)
我国社会 主要 1
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201 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 7 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发展之间的矛盾。
任思何考真:理两都是个相阶对段于的特认定识的都过是程真来理说吗的?,这都说是 主明观真与理客有观、什理么论特与点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及 规律;
➢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是实践检验的 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包 括权力、地位)为转移的。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什么对同一个确 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些不同 的认识都是真理吗?
单选题:
1、“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朝同 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 谬误。”这句话说明( )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D C.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D.真理是有条件的
单选题:
2、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只是照搬过去 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 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 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这说明( )
A.真理是可以认识的,必须反对不可知论
B.真理是变化发展的,必须反对形而上学
C.真理是客观的,必须反对唯心主义
D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必须反对教条主义
二、真理的特点 3、真理都是具体的 47页第四段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 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 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指主观认识符 合当地的实际
指主观认识符 合当时的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理的含义及其特性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的本质和规律的相关论述。
我们知道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那么这种反应与客体是否相符合呢?如何判断认识与客体是否相符合呢?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与主体的需要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这就涉及到真理与价值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真理?真理与认识有什么关系呢?真理有哪些特性呢?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两段名人名言,看看他们对真理的解说:首先看马克思所说的:“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越灿烂。
”第二段话是爱因斯坦所说的:“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追求和目标。
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
”类似的论述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详细列举,从这些名人对真理的赞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真理是美好的,真理是值得追求的,因此对真理的探索吸引了众多哲学家、文学家等青睐。
但是要想探索真理,首先要从理论上探究什么是
真理?真理有什么特点?真理的检验标准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这也是我们第三章所要学习的内容。
那么这一节呢,我们先来一起学习一下真理的概念及其特性。
什么是真理呢?我们可以看一下课本上给出的定义: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好的,看完这个概念后,我们对真理的属性有了一个大概的界定,真理是也是一种认识,只不过这种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真理既然属于认识的范畴,那么它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好的,我听到有人说主观有人说客观,其实呢,真理是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的,这也就涉及到真理的特性,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为什么说真理具有主观性呢?从定义上来看,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在思想和观念上的反映,也就是说在形式上,真理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它属于认识范畴,因此它是
具有主观性的。
另外我们说某种现象有对错之分,这是我们通过命题来断定的,而客观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对错属性。
但是在所反映的内容上呢,真理指向的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而这些都是不随我们的意志和思想所转移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来认识并且表述真理。
另外,我们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应该以实践为标准,而不是以某个天才或者伟人的决断为之。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这是真理,这是因为它反映了地球与太阳之前的关系,而这个真理性的认识并不是由哥白尼的意志决定的,他只是发现了这个客观规律并且将其表述出来,这样一个认识它是经过自然界的长期发展和人们的实践过程所检验的,所以他是真理。
真理除了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之外,还具有另外两个属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有两层意思:(1)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着原则的区别,都不可能被推
翻。
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它能够无限接近客观世界。
这种认识的本性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包含着两层意思:(1)从对整个宇宙的认识来看,宇宙在时空上的无限性决定了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其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处于一定时空之中的真理性认识永远不可能穷尽物质世界,而只能不断发展、完善。
(2)从具体事物及其过程来看,物质世界的具体形态、结构、属性的无限多样性决定了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只是对其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都只具有近似的性质,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丰富。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方面,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和相对两重属性,都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
(1)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依存、相互包含。
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的条件、程度、范围内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因而具有相对性;但它又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在它的限度内不可能被推翻,因而具有绝对性。
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份,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2)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辩证转化。
真理是一个过程,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形而上学真理观割裂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而否认相对性,从而否认真理的发展。
教条主义就是绝对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而否认绝对性,从而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
实用主义就是相对主义的一个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