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个别值得商榷的问题

合集下载

谈现行高中地理教材(鲁教版)中的内容问题及修改建议

谈现行高中地理教材(鲁教版)中的内容问题及修改建议
教 版一 样 ,作 为一 种独立 的农 业地 域类 型 。
7.名词 难 以理 解 。
的举 例不适 当 问题 ,笔者 建议 ,把此两 例去掉 ,用
中 国的 “ 宫 ” 和 美 国 的 “ 故 国会 山 ”会 更 有 代表
性。
教材 的4 页 ,影响城 市区位选择 的社会经济 因 0 素 中 ,对 于 “ 产 方 式 ” 的理 解 ,不 同 的人 有不 生 同的看法 。有些 教师解 释为从事 重工业生 产或者 从 事 轻 T业 生 产 ,比如 “ 三线 ”建 设 时 ,重 工业 布
交 通的发 展 ,更 为重要 的是 ,青 海省石 油局把炼 油
维普资讯
厂放 在了格尔 木 ,才 真正促 进 了格尔 木 的大发展 。 一
类 型 ,种 植的作 物主要是 玉米 和小麦 ;而混合农 业 是种 植业 和畜牧业 相互结 合 、兼 而有 之的综合性 农
为 “ 、中 心 地 理 论 ” ; “ 心 地 理 论 ” 改 为 二 中 正 文 内容 ,并 加 以 强调 ,把 “ 江三 角 洲地 区城 长
市 功 能 案例 分 析 ” 放入 “ 识 窗 ” 中 ,因 为 它仅 知
是一 个 例子 ,用 来说 明 中心地 理论 而 已。
4.举 例 不恰 当 。 教 材 的4 页 ,为 了说 明交 通 因素对 于城市 区位 0 选 择 的 影 响 ,举 了 “ 尔木 的 兴起 ” 的例 子 ,并 格 不恰 当。据 笔者所 知 ,格 尔木 的兴起一方 面得益 于
为期 一 个 多 月 的地 理本 科 教 育 实 习 圆满 结 束
了 ,教师 们除 了在感 叹毕 业生难 带 的同时 ,对高 中 地理教材 的 内容 框架 、文字表 述 、图像设计 等方 面 存在 的诸 多 问题 有 着更 深 的担 忧 。 对 高 中学 生 而 言 ,教材 在地理 教学 中发 挥着独 特 的教学 功能 ,是 不可替代 的 。遗 憾 的是 ,我们 在带领 学生实 习的过 程 中 ,发 觉教材 内容有众 多不适 当之处 ,有 的甚至 是严重 的错误 。仅 以实 习 的内容为例 ( 从第 二单元

关于高中地理新教材使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讲解

关于高中地理新教材使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讲解

关于高中地理新教材使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高中地理在使用鲁教版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及出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教材特点课时安排习题选择云南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两年的时间, 本人也从事了一年的课改教学。

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深刻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进度和效率。

新教材的使用,更准确来说,应该是新课程的改革, 它改革的不仅是教材内容, 而且是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

它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边前进。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仅就高中地理鲁教版使用过程中存在及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各位同行探讨。

一、关于教材特点———突出模块性、弱化系统性鲁教版以课标为依据编写,不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强调最核心的地理基础知识, 即突出模块性。

如在必修 2第四单元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介绍了交通运输中的线、点、面的内容,知识点的模块性强,但没有直接涉及到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未能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而这部分内容优势考试经常涉及到的考点, 只能多花时间去补充。

相对来说,模块性强,有利于学生的该模块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在知识点的深度上,就缺乏了系统性,使学生对一些更具体的内容了解甚少,知识结构有所欠缺。

二、关于课时安排——内容多、课时少新教材的内容是活动性课文比重大, 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多。

教材都在探究式学习素材设计上花了很多功夫。

这类课文所占篇幅的比重都在 1/4以上,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 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的基本理念。

如在学习人口迁移时, 教材首先设置了“小马老师的家庭故事”的活动,让学生从有趣的故事中去探究找到发生人口迁移的原因, 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收获学习的成就感。

新教材内容突出典型案例剖析, 必修 1主要以自然地理知识为主, 但教材并未也不可能穷尽地球表层所有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 而是以典型案例形式, 揭示最基础核心的自然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鲁教版)必修一的使用研讨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鲁教版)必修一的使用研讨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鲁教版)必修Ⅰ的使用研讨临沂四中彭洪兰随着高中新课标的实施,广大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教材作用的认识日益成熟。

根据新课标编写的实验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蓝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是实现课程标准的桥梁。

在教学实际中,如何创造性地、高效地使用新教材,已成为教师探讨的新课题。

在这里,我仅以一家之言,粗浅地谈一下鲁教版新教材必修Ⅰ的使用,起抛砖引玉之目的。

在使用时遵循的原则是: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不是照本宣科地把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探究,使学生在体验感悟中获取知识。

利用教材中绪言“学好地理,培养科学发展观”上好高中地理第一堂课刚进入高一的新生,在初中已形成了“地理是副科,不学地理没关系的观念”,为了更好地完成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任务,第一堂课必须给学生“洗脑”,让他们重新认识学好高中地理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备课。

一、学好地理对生活有用。

这主要是用一些鲜活的例子打动学生。

如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海啸时,一位10岁英国女孩用所学地理知识,使100多人幸免于难。

二、明确高中地理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三、介绍学习方法,提出学习要求,学好高中地理四、树立学习地理的信心“地理1”的结构分析•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课程标准: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活动建议:选择一种形式,向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

对“标准”要求的把握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是指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标准中的重点要求。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分析时要运用太阳系模式图,九大行星比较数据、地球自身条件等资料加以说明。

对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2课本及课标的一些建议

对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2课本及课标的一些建议

对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2课本及课标的一些建议自2004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内容一年比一年完善,但是我们河东一中的老师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以下这些地方还值得商榷,现整理如下:一、必修1:1、课本第7-8页:课标要求“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建议在课本上明确地将其分成两部分解说,即“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且要更具条理性,便于学生掌握。

还有就是第6页的知识窗“太阳活动”最好移到第7页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一段之前的位置。

2、课本第16页:“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部分第二自然段第六行“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最好将“两极”改为“两侧”,因为夏至日和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春秋分时不一样,不能说成是向两极递减;还有就是在语言习惯上,说两极比较顺畅。

3、课本41页:“图2-2-1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中,建议再在图上画出30°和60°纬线,这样更有利于让学生理解记忆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及移动。

4、课本第53页:平时考查的气候类型分布和“图2-4 -1世界气候主要气候类型”有较大的出入(比如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尤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这样就给学生记忆带来了不便,因此建议将此图换成和平时常考查的一致,而且就不要“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了,因为一般考查时主要考查热带沙漠气候,并不常考查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而且图中颜色对比也不明显。

5、课本第58页:“图3-1-2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建议不要“亚热带荒漠、草原带”,同时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最好分开,且为两种颜色。

6、课标要求最好再细化些,加上一些能力要求,如理解、掌握、了解、知道等等。

二、必修2:1、课本第36页:“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部分的第二自然段主要讲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社会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本属于生态环境问题,但是却放到了社会环境问题当中,这样前后不一致,我们认为不妥。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若干问题商榷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若干问题商榷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若干问题商榷
佚名
【期刊名称】《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6
【总页数】3页(P75-7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地理与数学物理知识脱节现象及对策探讨——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为例 [J], 顾中正
2.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修订内容梳理——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为例 [J], 武
巧燕
3.基于地理图像的高中地理结构化思维建构研究——以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为例 [J], 叶晓
4.新高考下高中地理阅读课程的开发实践——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植被”一节为例 [J], 郑明香
5.从生活化视角探析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以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为例 [J],
张曼;刘恭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若干问题商榷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若干问题商榷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若干问题商榷作者:张逢成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年第06期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第一册)体例新颖,视角独特,明显不同于其他版本教材的编写。

不过,白玉微瑕,教材内容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下面以2008年5月第3版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不当之处列举如下,并提出修改建议,以利编写人员修订完善教材。

一、文字内容表述不准确、欠恰当1.P3“知识窗”第8行说彗星“密度很小”,不准确。

一般来讲,彗星由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组成。

彗发、彗尾是气体物质,密度很小。

但是,彗核是由尘粒和冻结的水、甲烷、氨、一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冰块,因此,彗核密度不一定很小。

建议把“密度很小”删除;或者,把这句话修改为“彗发和彗尾的密度都很小。

”然后改添在介绍“彗星”这段文字第三个“。

”后。

2.P9“知识窗”倒数第2行:“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够反射太阳光线,对地球起到夜晚照明的作用。

”这段表述不够确切、严谨,缺少应有的限定条件,易引起学生错误的理解,认为不管什么时候月球都能够反射太阳光线“对地球起到夜晚照明的作用”。

建议把这段话修改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够反射太阳光线。

当月球承受太阳照射的部分朝向地球的时候,月球反射的太阳光线会对地球的夜晚起到照明作用。

”3.P27第4行教材以实然命题的表达方式讲“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不妥。

因为我们讲“软流层”处是岩浆,是基于地震波在此传播速度减缓降低,推测组成物质可能是岩浆。

到底是不是岩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验证。

而以实然命题的表达语气讲“软流层”处是岩浆,堵塞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淡化了学生的好奇心,降低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因此,建议将这句话由实然命题修改为可能模态命题,即修改为:“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P30正文第2行:“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起伏”。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修订建议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修订建议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修订建议
1.问题:①教材的有效配卡不足。

由于需要涉及到新的地理知识,相关的文本、照片、图表等素材体现不够全面,缺少教学实物,教师缺乏实物媒介的教学技巧;
2.②新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缺乏。

很多时候,教学目标有了修订,但是教学方法、活动设置以及评价手段并没有随之改进,未能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质性的学习行动;
3.③缺乏基础知识的积累。

现行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虽详尽,但涉及的基础知识科目的覆盖程度和面深度不够,一些非专业性的基础知识欠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掌握能力。

修订建议:
①强化教材编写,结合新的地理知识,丰富有效的课本配卡,并有效结合实物资料;
②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活动形式转化为实质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活跃参与;
③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基础知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课外教育活动和能够更好地
总结和记住知识的考核措施。

高中地理(鲁教版)教材插图分析及建议

高中地理(鲁教版)教材插图分析及建议

高中地理(鲁教版)教材插图分析及建议作者:吴威来源:《文理导航》2013年第10期目前,江苏省使用高中地理教材有四种版本,即湘教版,鲁教版,人教版和中图版。

对于如何认识、运用大量穿插在教材中的插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略有体会,现以鲁教版(必修)教材为例谈谈几点看法。

一、插图顺应潮流,特点突出(一)插图篇幅巨大,文字描述减少目前使用的高中地理(鲁教版)教材与以前版本相比,教材中插图比例增大,对地理事像的文字描述有所减少。

这种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编写方式留给了师生更多思考的空间,不仅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有发挥自己能力的余地,而且学生在读图、析图、绘图的学习过程中基本能力与技能也得到了培养与拔高。

据统计必修插图151幅;必修二插图159幅;必修三插图108幅。

(二)插图呈现方式略有变化其一,教材中部分插图被安插在课堂导入这一窗口中,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刺击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学生能看着图片阅读文字,带着问题迅速融入教学情境中。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学习就会停留在表层与形式上。

教材插图呈现方式的巧妙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问题探求的欲望。

其二,在“活动”中穿插大量的插图。

据统计,必修Ⅰ计32幅,必修Ⅱ计27幅,必修Ⅲ计18幅。

而且穿插的很多图片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社会,这样的设置能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感受自然和社会。

(三)插图彰显地理特色鲁教版地理教材插图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凸显地理事物的特点。

部分插图不仅体现了一个地理事物或一个地理场景,而且还体现学科知识的发现过程,应用条件以及学科知识在生活中意义与价值,在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地理学科知识的内涵方面作用较大。

如必修Ⅰ中1-3-1“阳光花园”正午阳光变化图。

该插图最大意义是能够让学生在读图析图的过程中明白了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太阳直射点运行规律,正午太阳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条件。

此图一改传统教学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失衡状态与现象。

(四)赋予知识的时代性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不同的时代对知识的内涵理解不同。

关于鲁教版教材中的几点疑问

关于鲁教版教材中的几点疑问

关于鲁教版教材中的几点疑问作者:夏永军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6期自从2005年实行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共使用四种地理教材,本地区使用的是鲁教版教材。

鲁教版教材与其它教材相比较,具有很多优点。

比如:版面设计新颖、内容多样,图片丰富,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鲁教版教材经过多次修改仍存在一些疑问。

现将其中的部分疑问提出来,请各位专家指正。

1.必修1 课本第39页图2-2-9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高空)图1①、图的主题是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

按此说法:风向应该与等压线平行,但图中所示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②、图的主题明确说明是北半球高空,但图中的气压值分别是996、1004、1012、1020百帕。

这应当是近地面的气压状况。

2.必修1 课本第40页图2-2-11图2图左下侧的图例表示为对流层顶部和底部风向。

对流层底部的风向可以从近地面的六个盛行风带中看出,图右侧的三圈环流形成示意图,只能分别表示为对流层顶部和底部的大气运动,不能看出其风向。

个人认为图左下侧的这两个箭头图例表示对流层顶部和底部的风向不妥。

(如图3)3.必修1 课本第50页图2-3-6 气压带、风带与大洋表层洋流模式①根据洋流模式图所示,西风漂流为寒流,对此本人不知其原因。

(如图4)西风漂流是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形成的,盛行西风是由低纬吹向高纬,那么西风漂流也是由低纬流向高纬,那其就应该是暖流了。

从实际来看,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

不知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②位于大洋东岸中高纬大洋环流的洋流在图中标为寒流。

该洋流是从低纬流向高纬,从理论上分析,其应为暖流。

从实际表现看,也是暖流。

不知图中标识是失误还是另有原因。

4.必修2 课本第4页图1-1-4 人口增长模式图。

新课标地理教材插图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新课标地理教材插图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量 , 单 位 “毫 米 ” ; 右 坐 标 轴 表 示 年 平 均 气 温 , 单 位 “℃ ” 。 建 议 左 右 坐 标 轴 量 的 单 位 尽 量 一 致 , 为 “ 毫
个 完 全 在 海 面 以下 ,表 示 地 下径 流 继 续 向海 底 流 动 ,
这 违背 了水 由高水位 向低 水 位流 动 的规律 。
陷 。再 比如人 教 版 “ 必修 一 ”中 第9 页 图 5 1 亚 热 带 4 . 2“
地 区 的水 田 ”和 图5 1 温 带 地 区 的 草 场 ” ,这 两 幅 . 3“
作 者 :陈海 波 ,教 育 硕士 ,讲师 ,研 究方 向为地 理 教育 。
2 1 t 3 下 第9 ( 0 lg 月 期 总第 2 l ) 3期
应 为 1 0 0 h a 而 实 际标 注 的是 l0 2 5h a 0 P , 0 . P 。类 似 的
及 对人 类 活 动 影 响 的例 证 , 很好 地 弥 补 了学 生 的认 知 缺
错 误 还 出现 在 该 教材 第 3 页 图 2 1 、 图2 1 和 第 4 页 7 .3 .4 3 图2 2 中 。教 材 第 3 页 图 2 1 .1 4 . 0“地 球 上 的 气 压 带 和 风 带 ”, 图 中右 半 部分 详 细 图解 赤 道 低 气 压带 、副热 带 高
能 够 起 到化 繁 为 简 、化 抽 象 为 具体 的作 用 。 比如 中 图版 “ 必修 一 ”教 材 中第6 页 图3 2 2“ 哈 拉沙 漠 ” ,图片 9 -- 撒 下 方 关于 该 沙 漠 的简 短 介 绍 , 增加 了学 生 对撒 哈拉 沙 漠 的感 性 认 识 ; 教 材第 8 页 图4 2 3“ 气 候 变 化 及 其 对 5 —— 古

高一地理教学中的困惑

高一地理教学中的困惑

高一地理教学中的困惑一中高一地理组一、地理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惑1. 对教材的困惑现在用的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现行的高一地理课标有四个版本(地图版、湘教版、人教版、山东版),四大版本教材知识结构等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教师不可能不考虑这些。

高考如何以这四套教材配套还是个迷,所以作为教师而言,对如何把握好教材与课标有许多的困惑。

另外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

2.对学生的困惑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严重脱节,由于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难于适应,给我们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

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

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组织学生回去自学,但部分基础较差,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还是难于接受。

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

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还有一些学生现在就对文理分科做好了打算,大部分打算学理的学生对地理很不重视,而现在的学业水平考试又流于形式,所以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个值得商榷的概念——等震线

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个值得商榷的概念——等震线
容 比比皆是 。四大发 明 , 大大推动 了历史 成功 , 都是我们 民族进取精神 的表现 。在 身” 进一步强调 了人要有远大理想 , , 要能
前进 的车轮 ; 铜器 、 马俑 以及 万里长 近代史 中 , 古 兵 林则徐 的“ 师夷” 洪 轩的“ , 新 忍受逆境 成才的困苦 。 我们要利用好这些 城 , 向世人展示 了中华儿女 的智慧和勤 篇”康 有为的“ 都 , 上书”孙 中山的“ , 斗争” 和 前辈 的优 秀品质 , 学生认 识 、 使 了解伟 大 劳。 又如张骞 出使西域 、 玄奘西游 、 和下 毛泽东的“ 郑 探索 ” 则是英雄先烈 们为挽救 人物 的历史功绩和高 尚人格 , , 树立正确的
从上述两本 刊物上两道 习题 的参考答案不难发现 ,对于等
西洋 , 中外关系史上 的壮举 。从古老 国家命运 、 变落 后面貌 而勇于开拓未来 人生 观 、 值观 , 更是 改 价 以激励 、 染学生 , 感 使他
的中医四诊 法到李 时珍 的《 本草纲 目》 从 的英雄事迹 。 , 通过历 史教学 向学生讲 授这 们不断进取 、 提高个人素质 。 “ 黄河之水天上来” 的唐诗宋词 , 史记》 些史 实 , 到《 可以培养学 生勇 于变革 、 开拓进 总之 ,爱 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大纲
— — . … …
即烈度相同各点连成 的封闭曲线 , 叫等震线 。 新浪 网等互联网上 减 , 如果该 图为等震线图 :
地 ; B、 D四地 震 级 大 A、 C、
而在《 中学地理教师手册》 《 和 中学教学全书( 理卷 )中其 小 地 》 定义为 : 中距相等各地区的连线 , 震 称为等震线。可见这 两个定
B等震线呈同心圆状 . (震级越大 , . 等震线越密集 D破坏程度相 同地点的连线 .

高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课题是“高一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要求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对自然、人文现象的解读能力。

当前,高一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兴趣不足、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地图技能薄弱等问题。

因此,本次教学任务旨在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地理知识,提升地图技能,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设计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引导。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但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对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在地理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地球的运动、气候的形成、地理环境的差异等。

(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地图技能。

(3)掌握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实地考察、数据分析、文献查阅等,培养科学研究素养。

(4)培养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2)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现象,提高地理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4)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地理奥秘的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通过地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个别值得商榷的问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个别值得商榷的问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个别值得商榷的问题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王磊山东省平邑县教育局教研室高峰鲁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虽然是新教材,但是与其他现行三个版本的教材相比有着版面设计新颖,内容呈现多样,体系编排灵活独特(如单元活动的设置)等优点,深受广大课改区教师的普遍好评。

当然任何一本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要经过不断的使用、反馈和修改,鲁教版教材也一定要经历趋向完美的过程。

2008年6月第三版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相较前几版已经完善了很多,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提出一些问题,与各位专家一起商榷一下。

1.单元活动:每个章节后面的单元活动是个亮点,比如必修第一册中的四个单元活动都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但是第二册和第三册的个别单元活动操作性不强而且和高考脱节,有凑数之嫌;2.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讲解“太阳”时建议“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知识点再条理化一些,更便于学生预习、掌握;把第7页第一段“太阳与地球之间平均距离------重视”移到知识窗“太阳活动”前边。

(课本第7——8页)3.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讲解“产生时差”时,最好在课本中体现一下“国际日期变更线”和“活动日界线”这两种日界线问题;(课本第12——13页)4.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部分第二自然段第六行,“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最好将“两极”改为“两侧”,因为夏至日和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春秋分时不一样,不能说成是向两极递减;(课本第16页)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部分第三自然段第三行“夏至日时……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时……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建议最好改为“夏至日时……赤道及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作者:李素芳信恒蔚王殿军王平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6年第10期经过一段时间的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使用,对其内容框架、文字表述、图像设计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有了较深的担忧。

对高中学生而言,教材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教学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遗憾的是,教材内容有众多不恰当之处,有的甚至是严重的错误。

今仅以第二册部分内容为例,谈谈我们认为值得商榷的问题,以期抛砖引玉,为教材以后的修订提供参考。

一、教材存在的问题对于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总结了一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内容顺序颠倒在教材51页,在介绍完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特点后,即开始介绍地理信息系统中存储和处理的数据,然后说明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是不恰合的,因为数据是包含在地理信息系统构成之中的。

57页,在“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标题下,却出现了农业的定义及其特点,我们认为这是不恰当的,它不应当被包含在“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当中。

2.图形设计不当在课本33页,“知识窗”中说明,城市化低于30%,为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30%,为加速阶段。

但是图2-1-4,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的图形中,大概从10%就进入加速阶段了,明显的不合理。

47页,图2-3-6,名称为“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而图中是各种用地的地租水平线,而不是付租水平线,如何能体现付租能力呢?59页,图3-1-5,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

我们知道,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它的东南部和西南部,而图上却标在了东北部。

3.重点不突出在教材41~43页,无论是引入“城市体系”这个概念,还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都是为了说明中心地理论,即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大,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但中心地数量少,彼此之间相距较远。

但是教材在处理比较重要的“中心地理论”时,把它放入“知识窗”中,作为次要内容来处理,这显然是不恰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个别值得商榷的问题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王磊山东省平邑县教育局教研室高峰
鲁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虽然是新教材,但是与其他现行三个版本的教材相比有着版面设计新颖,内容呈现多样,体系编排灵活独特(如单元活动的设置)等优点,深受广大课改区教师的普遍好评。

当然任何一本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要经过不断的使用、反馈和修改,鲁教版教材也一定要经历趋向完美的过程。

2008年6月第三版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相较前几版已经完善了很多,下面就我个人的理解提出一些问题,与各位专家一起商榷一下。

1.单元活动:每个章节后面的单元活动是个亮点,比如必修第一册中的四个单元活动都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但是第二册和第三册的个别单元活动操作性不强而且和高考脱节,有凑数之嫌;
2.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讲解“太阳”时建议“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知识点再条理化一些,更便于学生预习、掌握;把第7页第一段“太阳与地球之间平均距离------重视”移到知识窗“太阳活动”前边。

(课本第7——8页)
3.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讲解“产生时差”时,最好在课本中体现一下“国际日期变更线”和“活动日界线”这两种日界线问题;(课本第12——13页)
4.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部分第二自然段第六行,“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最好将“两极”改为“两侧”,因为夏至日和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春秋分时不一样,不能说成是向两极递减;(课本第16页)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部分第三自然段第三行“夏至日时……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时……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建议最好改为“夏至日时……赤道及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时……赤道及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加上“赤道及”三字感觉更准确;(课本第16页)
③课本第17页“三、昼夜长短的变化”部分建议可否加上类似的几个图,相信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春秋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等分所有纬线,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为极
昼。

南半球情形相反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北两半
球的昼夜长短与夏至日相反


线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夹角δ的关系
关系
④课本第18页知识窗“四季的划分”第一行“天文意义上的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建议最好改为“天文意义上的夏季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加上“正午”两字更准确;
5.《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第24页的知识窗最后一段“北半球所建房屋多为坐北朝南”,而“图1-4-12根据房屋门窗朝向辨别方向”中有一种沿街分布的房屋,所以在文字描述中应说明沿街而分布的情况除外;(课本第24页)
6.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43页第二行“东亚地处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

”东亚是一个范围很大的区域,包括中、日、朝、韩和蒙古5国,其中蒙古和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为大陆性气候。

如果说东亚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那么,就容易使人误认为东亚地区的主要气候就是季风气候。

因此,将文中的“东亚”改为“亚洲东部”更好,将文中的“季风”改为“季风区”更好。

7.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图2-3-7世界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冬季)”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识记洋流,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是完整的,而大西洋却被分成两部分,但是大西洋的洋流分布也是高考常考查的内容,所以建议将此图中的大西洋恢复成完整的而非分成两部分。

(课本第51页)
8.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①平时考查的气候类型分布和“图2-4-1世界气候主要气候类型”有较大的出入(比如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尤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这样就给学生记忆本部分知识带来了不便,所以建议将此图换成和平时常考查的一致,而且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就不要再分析了,因为一般考查时主要考查热带沙漠气候,并不常考查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而且图中颜色对比不明显,比如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

(课本第53页)
②“图2-4-2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除了A热带草原气候B地中海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E热带季风气候F温带海洋性气候G温带季风气候之外,最好将其他常见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都出现一份,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个整体的把握。

(课本第53页)
9.第三单元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①“图3-1-2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中建议不要再分析“亚热带荒漠、草原带”,同时应该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为两种颜色,避免学生混淆;(课本第58页)
②课本第61页活动题中“图3-1-10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南坡的基带理论上应该为“热
带季雨林带”,建议将其加上,避免学生将珠峰南坡的基带理解成“常绿阔叶林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