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知识大纲整理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学复习纲要六
2014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学复习纲要六
一、知识学习概述
(一)知识类型
1、根据反映事物的不同深度: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2、根据知识的抽象程度:具体知识、抽象知识
3、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二)知识学习类型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三)知识学习过程
1、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2、知识的表征
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和呈现方式,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
(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
(3)大的知识单元的表征:一个大的知识单元中包含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中公教育官方资料,严谨非法盈利行为!。
2014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归纳答案
2013年福建中小幼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导读】2013年福建中小幼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1.主要题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一、考试性质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
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力求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握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四)心理学模块1.认知发展与教育(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定义: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的感知觉。
教学中板书、挂图、实物、模型大小、亮度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得清听得明;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12年单选),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知。
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讲课有间隔和停顿,板书注意空间布局,排列顺序;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10年单选),对象与背景间的差别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制作教具、绘图、板书、演示实验时,增大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使学生获得鲜明清晰的印象;4根据知觉的理解性,言语知道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直观教学中,教师必须伴以言语的解释和说明,把直观和语言很好的结合加起来,使学生迅速理解感知对象;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实现的。
2023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笔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闽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选拔乐教善教适教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结合福建省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指导,以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
力求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握时事政治、师德和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师德和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前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二)师德和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正式颁布的最新修正版)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的最新修正版)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正式颁布的最新修正版)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颁布的最新修正版)5.《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6.《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正式颁布的最新修正版)7.《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8.《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10.《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11.《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12.《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育部)13.《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三)教育学1.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与教育学概述(2)教育的产生与发展(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与生产力(3)教育与文化(4)教育与人口3.教育与个体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概述(2)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的因素4.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概述(2)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3)素质教育的内涵(4)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及其关系5.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概述(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3)当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6.课程(1)课程概述(2)课程规范(3)课程改革7.教师与学生(1)教师职业概述(2)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发展(3)学生概述(4)师生关系8.教学(1)教学概述(2)教学过程(3)教学模式(4)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6)教学组织形式(7)教学评价9.德育(1)德育概述(2)德育过程(3)德育模式(4)德育原则与方法(5)德育途径10.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班级与班级管理(2)班主任工作概述(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策略11.教育科学研究(1)教育科学研究概述(2)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3)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四)心理学1.心理与心理学(1)心理学概述(2)科学的心理观(3)心理学的发展2.感觉与知觉(1)感觉概述及规律(2)知觉概述及规律(3)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3.记忆(1)记忆概述(2)记忆过程(3)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4.表象与想象(1)表象及其特点(2)想象概述(3)学生想象力的培养5.思维(1)思维概述(2)思维过程(3)创造性思维(4)思维的品质与培养6.注意(1)注意概述(2)注意的品质(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7.情绪与情感(1)情绪、情感概述(2)情绪理论(3)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8.意志(1)意志概述(2)意志行动过程(3)中小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9.个性倾向性(1)需要及其理论(2)动机(3)兴趣10.个性心理特征(1)能力概述(2)能力测验(3)能力的形成与发展(4)气质概述(5)性格概述(6)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7)气质、性格与教育11.自我意识(1)自我意识概述(2)自我意识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2.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3.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学生的认知发展(2)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3)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14.教师心理(1)教师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2)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3)教师成长与发展15.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习概述(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认知学习理论(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6.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概述(2)学习动机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7.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2)知识的获得(3)知识的保持18.技能的学习(1)技能概述(2)操作技能的形成(3)心智技能的形成19.问题解决与创造性(1)问题与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3)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4)创造性及其培养20.学习的迁移(1)学习迁移概述(2)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3)学习迁移与教学21.学习策略(1)典型的学习策略(2)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22.品德的形成(1)品德概述(2)品德发展阶段论(3)中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培养23.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概述(2)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24.课堂管理(1)课堂管理概述(2)课堂群体的管理(3)课堂纪律的管理三、考试形式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福建教招考试大纲
有关“教师招聘”的考试大纲
教师招聘考试大纲是针对教师招聘考试所制定的考试标准和要求的详细说明。
有关“教师招聘”的考试大纲如下:
1.考试科目:包括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专业知识笔试。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主要测试应聘者
掌握时事政治、师德和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知识笔试主要测试应聘者掌握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等。
2.考试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和学科特点,考试内容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教育公共基础
笔试主要包括时事政治、师德和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专业知识笔试则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测试应聘者在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水平。
3.考试形式:教师招聘考试一般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形
式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题型。
4.考试大纲的制定:教师招聘考试大纲由各地区教育部门制定,根据当地教育教学实际和
招聘岗位特点制定具体的考试大纲。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范围(部分要点整理)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模块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2.2010年5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1.教育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教师资格条例》(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三)教育学模块1.教育学及其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的科学,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决策的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
(1)教育学的萌芽近代以前,人们虽然对教育活动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主要停留在经验的习俗的水平,因而被称为“前教育学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或思想家的著作中,例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孔子的《论语》等。
其中我国先秦时期的《学记》是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2)教育学的创立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著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此后康德的《康德论教育》、卢梭的《爱弥儿》、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都对教育学的建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教育学的发展随着各国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来自教育学内部的批判,教育学在19世纪末以来得到迅速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诸如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等。
2013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学科考试大纲
2013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数学学科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
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1.着重考查考生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知识掌握情况,考查运用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中学数学教学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
2.数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⑴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及其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⑵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⑶掌握: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3.基本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⑴思维能力:能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能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进行表述。
⑵运算能力:能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⑶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图形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换;能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⑷实践能力: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运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能运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和说明。
2013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13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
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力求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握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模块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2.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1.教育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0号)(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9)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三)教育学模块1.教育学及其发展2.教育及其发展3.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3)教育与科技文化4.教育与个体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5.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3)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6.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7.教师与学生(1)教师劳动的特点(2)教师的专业素养(3)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4)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5)学生的特点(6)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7)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8.课程(1)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2)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4)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9.教学(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2)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3)教学原则及其运用(4)教学方法及其运用(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6)教学组织形式(7)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10.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及其作用(2)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11.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1)德育及其意义(2)德育的目标与内容(3)德育过程的规律(4)德育原则及其运用(5)德育方法及其运用(6)德育的途径(7)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8)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12.课外活动(1)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2)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3)课外活动的组织(四)心理学模块1.认知发展与教育(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6)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1)情绪、情感及其功能;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2)意志及其品质、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3.个性发展与教育(1)需要及其种类、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生的需要与教育;兴趣及其种类、学生的兴趣与教育(2)能力及其类型、能力的差异、能力的测量、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学生能力的培养(3)气质及其类型、气质与教育(4)性格及其结构、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4.学习心理与教育(1)学习及其分类、学生学习的特点(2)学习动机及其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3)学习动机理论(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5)迁移及其种类、迁移与教学(6)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直观的类型、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7)技能及其种类、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8)学习策略及其种类、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5.品德心理与教育(1)品德的心理结构(2)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4)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的内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2)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7.教师心理(1)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2)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四、考试形式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XXX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纲整理
XXX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纲整理教育综合知识大纲整理三、考试范畴与内容考试范畴要紧涵盖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模块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时期的差不多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2.2013年5月1日至2021年4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1.教育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爱护法»〔5〕«教师资格条例»〔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纲要»〔2020—2020〕〔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2.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差不多内容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差不多行为规范或准那么,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作用: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关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聪慧,塑造人类灵魂,阻碍人类以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经济进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
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表达着宽敞人民群众的全然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师德对教师起着调剂和教育作用所谓调剂作用,指教师道德具有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活动能力;所谓教育作用确实是教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的职业,认识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利益关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判定力。
二、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榜样作用,在道德行为上,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2017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福建省中小学新任公开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
招聘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以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
力求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握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二)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年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5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12年修订)5.《条例》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7.《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8.《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9.《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10.《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11.《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12.《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3.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14.《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15. 《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三)教育学1.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3)教育与文化3.教育与个体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3)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的因素4.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及其作用(2)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3)素质教育观5.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6.(1)课程及影响课程的因素(2)课程设计(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7.教师与学生(1)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劳动特点(2)教师的专业素养(3)教师的专业发展(4)学生及其特点(5)师生关系8.教学(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2)教学过程(3)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5)教学组织形式9.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及其作用(2)课堂教学评价(3)教师评价(4)学生评价10.思想品德教育(1)思想品德教育及其意义(2)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4)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5)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11.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意义(2)班级与班级管理(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策略(四)心理学1.心理与心理学(1)心理学概述(2)科学心理学的发展(3)脑的结构与功能2.感觉与知觉(1)感觉及感觉规律(2)知觉及知觉规律(3)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3.记忆(1)记忆及其规律(2)记忆品质(3)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4.表象与想象(1)表象及其特点(2)想象及其类型(3)学生想象力的培养5.思维(1)思维与思维过程(2)思维的品质与培养(3)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6.注意(1)注意及其功能(2)注意的品质(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7.情绪与情感(1)情绪、情感及其功能(2)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8.意志(1)意志与意志行动(2)意志行动过程(3)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9.个性倾向性(1)需要(2)动机(3)兴趣与信念(4)价值观10.个性心理特征(1)能力及能力差异(2)能力测验(3)能力的形成与发展(4)气质及气质类型(5)性格及其结构(6)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7)气质、性格与教育11.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学生的认知发展(2)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3)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12.教师心理(1)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2)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3)教师的成长与发展13.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习及其分类(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认知学习理论(4)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4.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2)学习动机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5.学习的迁移(1)学习迁移及其种类(2)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3)迁移与教学16.知识的学习(1)知识学习的类型(2)知识的获得(3)知识的保持17.技能的学习(1)技能及其种类(2)操作技能的形成(3)心智技能的形成18.问题解决的学习(1)问题与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3)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9.学习策略(1)典型的学习策略(2)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20.品德的形成(1)品德的实质(2)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3)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4)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培养21.课堂管理(1)课堂管理概述(2)课堂管理过程(3)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四、考试形式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考试大纲
2013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学科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
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着重考查考生的数学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数学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小学数学教学论。
在考查数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专业能力,突出灵活运用数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数学专业知识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⑴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及其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⑵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⑶掌握: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2.专业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⑴思维能力:能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能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进行表述。
⑵运算能力:能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⑶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图形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换;能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⑷实践能力: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运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能运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和说明。
福建省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知识资料
教育学模块一、教育及其发展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教育的构成要素指教育构成的基本要件。
它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构成。
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或称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此外,教育目的、教育环境也属于教育影响。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相互独立。
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三个要素所处的地位不一样,发挥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致。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人”的要素,教育影响是教育过程中的“物”的要素。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学习者)的角色位置存在差异,教育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学习者)的角色任务不同,教育者以促进受教育者(学习者)发展为天职,受教育者(学习者)以发展自己为权利和义务。
教育影响作为教育的中介发挥作用。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相互规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系统。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去影响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者要有效地进行教学,需要了解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内容;受教育者(学习者)要有效地学习,同样需要了解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学习者)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影响来实现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学习者)在教育活动中共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他们既共同作用于教育内容,又相互进行着双向互动,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主要结果是受教育者(学习者)的身心获得发展。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大纲整理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大纲整理一、考试性质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
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新时期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力求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握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模块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2.2013年5月1日至2014年4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1.教育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教师资格条例》(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作用: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
2013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中小学版)模拟试卷-答案
2013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卷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A9.【答案】D。
解析:ABC只属于义务,D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教师的义务。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C。
14.【答案】D。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15.【答案】B。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四个方面的要求: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因此,热爱学生是教师具有的职业道德素养。
16.【答案】A。
解析: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7.【答案】D。
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为: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
这句话也体现了启发式教学原则,正确答案为D。
18.【答案】D。
19.【答案】D。
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刚好体现了这一原则。
20.【答案】C。
21.【答案】D。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具体表现有: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2013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2024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老师公开聘请考试小学语文学科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福建省中小学新任老师公开聘请考试是符合聘请条件的考生参与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老师公开聘请面试的依据。
聘请考试应从老师应有的专业素养和教化教学实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用。
聘请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1.考查考生义务教化阶段语文学科基础学问和基本实力。
2.考查考生对应于小学语文课程的高等教化相关专业学问和实力。
3.考查考生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问和实力。
(考核的实力要求分六个层级:A识记、B理解、C应用、D分析、E评鉴、F创新。
见附录1)三、考试范围与内容(一)义务教化阶段语文学科基础学问和基本实力汉语拼音、字、词、句1.驾驭《汉语拼音方案》。
(实力层级:A、C)2.正确读写3500个常用汉字,辨别和订正错别字。
(实力层级:A、C)3.驾驭汉字基础学问,主要包括: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构字方法等。
(实力层级:A、C)4.正确运用常用工具书。
(实力层级: C)5.积累丰富的词汇,正确理解、运用常用词语(包括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等),评鉴其表达效果。
(实力层级:B、C、D、E)6.能依据表达的须要变换句式。
(实力层级:C)7.驾驭常见的修辞格,评鉴其表达效果。
(实力层级:B、D、E)(常见修辞格包括:比方、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衬托、对比等。
)8.正确修改常见病句并作分析。
(实力层级:C、D)(常见病句包括: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词序颠倒、表意不明、重复罗嗦、前后冲突、不合逻辑等。
)9.正确运用常用标点符号。
(实力层级:C)(常用标点符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间隔号、书名号等。
)阅读10.熟记指定古诗文,正确默写指定篇目(见附录2),能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阅读《义务教化语文课程标准(2024年版)》“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举荐的读物,了解内容。
福建教师招考教育综合背诵部分及山香版书上的简答
《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一、时事政治模块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1、教育法律、法规2、教师职业道德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改进表少年思想首先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1)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概念: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也可以说,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遵守、履行职业道德规范或准则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作用:一、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认识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集体、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实践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集中体现在四大方面:教育功能、调节功能、社会促进功能和行业保护功能。
1、教育功能。
教师的人格在学校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首先,教师的人格、品性、德行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奠基作用,其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催化激励作用,再次,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修正作用。
此外,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完善作用。
2、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它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指向教师本身。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对教师本身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3、促进作用。
在实践领域,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还表现在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促进作用。
其一,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其二,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基本内容:(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语言、交际、个人生活道德)一、教师的教育思想道德教师教育思想道德要求教师必须有全面的质量观、科学的人才观、教育创新观、现代教育价值观、现代学生观,还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会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成为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2013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编写
2013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编写2013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编写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全力落实教师招聘制度,“凡进必考”已成为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实践形式。
但是,面对参差不一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广大考生不知所措,无法有效应对,与教师岗位擦肩而过。
受相关部门委托,中公教育立于权威高度,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利益的宗旨,立足14年教学辅导经验,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组织大量具有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师资,强力打造《福建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试卷系列,该系列试卷具有以下特点:★专家编著,权威预测★本书是由多位教育理论专家和具有实战经验的一线教师在深入研究近年来教师入编考试、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考试、农村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代转公考试等不同考试形式的基础上,精心打造而成的,是多年辅导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和预测性。
★海量试题,标准强化★每本试卷由真题汇编加预测试卷的形式组成。
专家广泛搜集近年来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建立完善的题库系统,从中精选真题进行有机组合,形成真题汇编部分。
标准预测试卷部分紧扣真题,依真题标准进行命制,帮助考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使考生避免陷入漫无边际而收效甚微的题海苦战。
★内容完备,划分科学★全系列试卷共分9本,按学年段加以科学划分。
整套试卷知识点全面,题型多变,包容万千,使考生从宏观层面对考试内容有准确把握,任考试万变而自己不离其宗。
★契合大纲,浓缩考点★专家全面深入研究各科目考试大纲,在全面囊括各类教师招聘考试的所有考试内容的基础上,从最基本、最重要的考点入手,将常考知识点糅合于各种不同题型中,做到创新求变,高度契合真考,从微观角度剖析教师招聘考试之精髓,还原教师招聘考试之全景。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历年真题汇编试卷(一)(1)历年真题汇编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61)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历年真题汇编试卷(二)(6)历年真题汇编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64)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历年真题汇编试卷(三)(11)历年真题汇编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68)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历年真题汇编试卷(四)(16)历年真题汇编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71)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一)(21)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73)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二)(26)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77)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三)(30)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80)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四)(35)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83)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五)(41)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87)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六)(46)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91)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七)(51)标准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解析(94)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八)(56)标准预测试卷(八)参考答案及解析(97)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历年真题汇编试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已知表示全集U=R,集合M={x∣-2≤x-1≤2}和N={x∣x=2k-1,k=1,2…}的关系的韦恩(Venn)图如图1所示,则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的元素共有()。
福建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
1职业道德及其作用2职业道德的基本(核心内容3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6教育与社会的发展4点(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2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制约作用(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与制约(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7校园文化的概念及特征9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10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动因(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强调内在因素(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强调外在力量11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3教育目的14教育目的及其功能(作用1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6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7学校教育制度18教师与学生19教师的职业角色(特点20教师劳动的特点21教师的专业素养22教师能力素养22教师能力素养2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24学生的特点25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26师生关系的意义27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28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29课程及其意义30课程类型31制约课程的因素32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33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34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35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6教学的意义与任务37教学过程的本质38教学原则39教学方法及其运用41教学组织形式4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43教育评价44教育评价的作用(功能45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46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48德育及其意义49德育的目标与内容50德育过程的规律51德育原则及其运用52德育方法及其运用53德育的途径54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55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56课外活动及其意义57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58心理学59心理学体系60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63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64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65记忆66记忆品质67记忆过程68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69及其规律70想象71学生想象力的培养72思维73思维过程74创造性思维75创造性思维的培养76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7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78注意79注意的功能80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81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83情绪、情感84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85意志86意志的品质87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89需要90需要的种类91马斯洛的需要理论92兴趣93兴趣种类94学生的兴趣与教育95能力96能力的类型97智力测验的标准100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01学生能力的培养102气质类型103气质与教育104性格及其结构105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06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07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108学习109学习的分类110学习的特点111认知学习理论1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13学习动机114学习动机分类11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116学习动机理论117学习动机的培养118学习动机激发119迁移120迁移种类121影响学习迁移的要素122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123知识学习的类型124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26品德的心理结构127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28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129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13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32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33心理辅导及其目标134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135心里咨询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与技术136教师成长的阶段137教师成长的途径138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139教师威信的发展140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1职业道德及其作用: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促进师生成长和人格完善,促进社会文明和传承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时事政治模块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1)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1总路线○2经济路线○3政治路线○4文化路线○5社会路线(2)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1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B.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2构建和谐社会A.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C.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4社会主义荣辱观○5十八大精神A.十八大信息B.大会精神要点ⅰ大会主题:建成小康ⅱ两个翻番ⅲ两个五位一体ⅳ民主协商ⅴ党的指导思想ⅵ八个坚持ⅶ两个百年ⅷ24字核心价值观ⅸ三型目标ⅹ文化活力2.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1.教育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0号)(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9)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三)教育学模块1.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育学A.教育学概念B.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教育科学的关系○2教育学的发展A.教育学的萌芽阶段ⅰ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墨子、道家、《学记》)ⅱ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B.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ⅰ教育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奇、洛克)ⅱ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杜威)C.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ⅰ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ⅱ凯洛夫《教育学》ⅲ杨贤江《教育学大纲》D.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ⅰ赞科夫《教育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ⅱ布鲁姆《教育过程》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ⅲ瓦根舍因范式方式教学理论ⅳ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2.教育及其发展○1教育A.教育概念B.教育的本质属性C.教育的社会属性②教育的发展A.教育的起源ⅰ教育的起源学说3B.原始社会的教育ⅰ特征C.古代社会的教育ⅰ古代中国(夏、殷、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期、隋唐、唐、宋、明、清光绪)ⅱ古代印度ⅲ古代埃及ⅳ古代希腊、罗马ⅴ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ⅵ现代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ⅶ20世纪以后的教育3.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3)教育与科技文化○1教育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A.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B.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2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A.文化对教育具有重要影响B.教育反作用于文化C.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4.教育与个体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A.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B.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A.内发论(遗传决定论)B.外铄轮(环境决定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6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应注意的方面(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及其作用○2环境及其作用○3学校教育及其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及其作用5.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A.教育目的概念B.教育目的的功能○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与社会统整的价值取向D.教育无目的论E.生活本位论○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1我国的教育目的○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3)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2素质教育内涵、理解、实施措施6.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1学校教育制度A.学校教育制度概念B.学制分类○2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A.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B.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C.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2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主要内容、基本原则7.教师与学生(1)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概念○2教师职业的性质○3教师劳动的特点(2)教师的专业素养○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2教师的知识素养○3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4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5教师的人格素养(3)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A.教师专业发展概念B.教师专业发展内容C.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阶段)ⅰ美国富勒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ⅱ叶澜教授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D.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4(4)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1强调教师职业角色转变4○2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5)学生的特点○1学生的本质特点4(6)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1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3(7)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意义A.师生关系概念B.意义3C.师生关系基本类型3○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A.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3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A.基础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B.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8.课程(1)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1课程及其意义A.课程概念B.课程的学者定义C.课程的意义○2课程类型A.按课程任务分类B.按课程的制定者C.按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D.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E.按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F.按课程的表现形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G.按课程的稳定性○3制约课程的因素(2)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1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A.课程标准概念B.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2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5(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1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4○2新课程结构的特征4(4)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课程资源概念○2课程资源的意义○3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4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9.教学(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1教学概念○2教学的意义3○3教学的任务4(2)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1教学过程的本质A.教学过程的概念B.教学过程的本质2○2教学过程的规律A.教学过程的规律B.教学过程的结构(3)教学原则及其运用○1教学原则概念○2我国目前的教学原则及贯彻要求6 (4)教学方法及其运用○1教学方法概念○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3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4常用的教学方法、优缺点及基本要求6(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5(6)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概念○2班级授课制概念、产生和发展、优缺点○3个别教学○4分组教学制分类、优缺点(7)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1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2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10.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及其作用○1教育评价的概念○2教育评价的内涵○3教育评价的作用5(2)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1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5○2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4(特别是测验法的质量指标、分类)(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1当前考试与评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2新课程倡导的教育评价○3发展性评价的几种典型方法411.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1)德育及其意义○1德育概念○2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3德育的意义(功能)(2)德育的目标与内容○1德育的目标概念○2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3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4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3)德育过程的规律○1德育过程的概念○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4)德育原则及其运用○1德育原则概念○2我国主要的德育原则及其运用要求(5)德育方法及其运用○1德育方法概念○2常用的德育方法及其运用要求(6)德育的途径○1德育途径概念○2我国德育的主要途径(7)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1班主任工作概念○2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作用3(8)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1班级概念○2班级管理概念○3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5班级集体的基本特征○6班主任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12.课外活动(1)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1课外活动的概念○2课外活动的特点6○3课外活动的意义○4课外活动的任务(2)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1课外活动的内容○2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3)课外活动的组织○1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2如何组织课外活动(四)心理学模块1.认知发展与教育(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A.感觉概念B.感觉分类C.感觉规律D.知觉概念E.知觉分类F.知觉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G.学生感知觉的发展H.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2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A.观察概念B.观察品质C.观察力的培养(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1记忆及其品质A.记忆概念B.记忆分类4C.记忆的品质○2记忆过程及其规律A.记忆过程ⅰ记忆的基本过程ⅱ识记概念及其分类、影响因素ⅲ保持概念、遗忘的规律、影响因素、遗忘原因ⅳ回忆和再认概念及区别B.规律: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3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A.防止遗忘的方法B.提高记忆的方法(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A.表象概念B.表象分类C.表象特征D.想象概念E.想象分类3F.想象的功能G.想象的加工方式H.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1思维及其品质○2思维过程○3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6)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1注意及其功能○2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1)情绪、情感及其功能;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1情绪○2情感及其功能○3学生情绪○4情感的发展与教育(2)意志及其品质、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1意志及其品质○2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3.个性发展与教育(1)需要及其种类、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生的需要与教育;兴趣及其种类、学生的兴趣与教育○1需要及其种类○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3学生的需要与教育○4兴趣及其种类○5学生的兴趣与教育(2)能力及其类型、能力的差异、能力的测量、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能力及其类型○2能力的差异○3能力的测量○4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5学生能力的培养(3)气质及其类型、气质与教育○1气质及其类型○2气质与教育(4)性格及其结构、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性格及其结构○2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5)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2教育意义4.学习心理与教育(1)学习及其分类、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习及其分类A.学习概念B.学习分类(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学习分类、我国心理学家的分类)C.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2学生学习的特点A.学生学习的特点B.超学习的基本理论(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巴普洛夫经典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苛勒完形—顿悟说,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维果斯基)(2)学习动机及其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1学习动机及其分类A.学习动机概念B.学习动机基本结构与分类C.学习动机分类3○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3)学习动机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强化理论○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4维纳成败归因理论○5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1激发○2培养(5)迁移及其种类、迁移与教学○1迁移及其种类A.学习迁移概念B.种类5超C.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桑代克共同要素说,贾徳经验类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转化说,现代迁移理论)○2迁移与教学A.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B.促进迁移的教学(6)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直观的类型、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1知识学习分类A.知识学习概念B.知识学习分类2○2知识学习的过程A.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B.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3知识直观的类型A.知识直观的概念B.知识直观分类3○4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5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7)技能及其种类、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技能及其种类A.技能概念B.技能分类2○2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A.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4○3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A.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8)学习策略及其种类、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1学习策略及其种类A.学习策略概念B.学习策略分类3○2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A.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5.品德心理与教育(1)品德的心理结构(2)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4)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的内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心理健康的内涵A.心理健康概念B.心理健康标准○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2)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1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A.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B.中学生常见的心里问题○2心理辅导及其目标A.心理辅导概念B.心理辅导目标○3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A.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107.教师心理(1)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1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2教师成长的阶段与途径A.教师成长的历程B.教师成长的途径(2)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1教师威信概念○2教师威信分类○3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A.影响教师威信的形成的因素B.教师威信的形成与发展C.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D.教师的心理特征和职业成就的关系(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1课时计划的差异○2教学过程的差异○3课后评价的差异四、考试形式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