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7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第7章统计热力学公式

物理化学-第7章统计热力学公式
函 数
定位系统
非定位系统 q +( N! = ) q U + N! T
Hale Waihona Puke 核自旋配 分函数q 的贡献 −NkT ln q
电子配分 函数q 的 贡献 −NkT ln q
平动配分函数q 的贡献
单原子理想气体热力学函数
转动配分函数q 的贡献
振动配分函数q 的贡献
A
−kT ln q U T
−kT ln
−NkT ln
,
=
RΘ −1
基态能量为零
U
NkT
∂ ln q ∂T
+(
,
=
)
0
0
3 NkT 2
3 NkT 2
NkT = nRT
1 Θ + 2 =
Θ −1 =
基态能量不为零
高温
−kT ln q G + NkTV ∂ ln q ∂V
,
q N! ∂ ln q + NkTV ∂V −kT ln −NkT ln +
−NkT ln q
,
−NkT ln q
−NkT ln
NkT H
∂ ln q ∂T NkT
+ NkTV
,
∂ ln q ∂V +
,
∂ ln q ∂T
0
0
NkT
+
,
ℎ CV ∂ NKT ∂T ∂ ln q ∂T 0 0 3 Nk 2 3 Nk 2
,
( )= −1 ( )=
,
Nk = nR
,
高温
p

∂A ∂V
= NkT
,
∂ ln q ∂V
2πmkT V + NkT ln N h − NkT q 5 + N 2

物理化学第七章

物理化学第七章

粗分散物系
>10-7m
混浊泥水,牛 奶,豆浆
3、胶体四大特征:(同溶液相比较)
①聚结不稳定性(热不稳自发聚沉)②多相不均匀性 聚结不稳定性 ②多相不均匀性(一相分散 于另一相,有相界面)③高分散性 ③高分散性(颗粒大小及胶团量不相同) 结构组成不确定性(受添加剂或添加物影响) ④结构组成不确定性 (真溶液:热稳,均相物系,组成,结构,分子量恒定) 4、胶体化学研究内容:表面现象,分散物系及高分子溶液 5、表面:物体处于真空或与本身饱和蒸气达平衡的面。 6、界面:物体与空气或其他物体相接触的面(存在于两相之间 几个nm厚度薄层) 7、表面现象(Surface phenomenon):凡物质处于凝聚状态时, 其界面上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包括s-g,s-l,l-g,ss,l-l等统称表面)严格讲为界面现象,如:毛细现象,润湿 作用,液体过热,蒸气过饱和,吸附作用等统称界面现象 AS Sο (Interface phenomenon)。
(1)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聚集状态分类
分散相 分散介质 名称 气 泡沫 液 液 乳状液 固 悬浮体,溶液胶 气 液 固 固溶胶 固 气 液 气 气溶胶 固
实例 肥皂泡沫 牛奶 泥浆,金溶胶 浮石,泡沫玻璃 珍珠,某些矿石 某些合金 雾 烟
(2)按分散相的分散度分类
类型 低分子 分散物系 分散相粒子半 径 <10-9m 分散相 原子 离子,小分子 性质 均相,热力学稳定物 系,扩散快,能透过 半透膜,形成真溶液 均相,热力学稳定物 系,扩散慢,不能透 过半透膜,形成真溶 液 举例 NaCI、蔗糖的 水溶液,混合 气体等 聚乙烯醇水溶 液
之一):当毛细管插入润湿性液体水中时,管内液面呈凹面, △P背向 液面,使液体受到向上提升力而沿管内壁上升,当液柱产生的静压 力ρgh=△P时达平衡停止移动;反之,当毛细管插入非润湿性液体 汞中时产生管内凸液面,因△P向下,使管内液面下降至ρgh=△P 达平衡时停止,此为毛细现象。

物理化学-7公开课获奖课件

物理化学-7公开课获奖课件
Q Q Q cu z F cu zF
t
Q Q
u u u
t
Q Q
u u u
第14页
§7.2电解质溶液电导
(1)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电解质溶液和金属导体同样,有如下关系:
溶液电阻R,外加电压V和通过溶液电流I之间服从欧姆定 律,即V=IR;
溶液电阻R与两电极间距离l成正比,与浸入溶液电极面积 A成反比,
第20页
m (HAc) m (H ) m ( Ac ) m (H ) m (Cl ) m (Na ) m ( Ac ) m (Na ) m (Cl )
m (HCl) m (NaAc) m (NaCl)
m (HAc) m (H ) m ( Ac )
m
(H
)
1 2
m
E 0 rGm0 zF
E
E0
RT zF
ln Qa
E0
RT zF
ln
aGg aHh
a
a A
aBb
第41页
2.电池原则电动势E0测定和求算 a. E 0 rGm0
zF b. 假如参与反应物质均以纯态出现, 则电池电动势E=E0
Pb-PbO(s)|OH-|HgO(s)-Hg(l)
Pb(s) HgO(s) PbO(s) Hg(l)
上分别发生氧化还原作用时导致电子得失而形成。
上述两个过程缺一不可, 否则电能与化学能之间互相 转换是不也许持续进行。
第9页
本书中对电化学装置中电极命名约定: (i)电化学装置两个电极, 电势高称为正极, 电势低称为负 极; (ii)电化学装置两个电极, 发生氧化反应称为阳极, 发生 还原反应称为阴极; (iii)一般在习惯上对原电池常用下极和负极命名, 对电解 池用阴极和阳极命名。

物理化学第七章课后题答案

物理化学第七章课后题答案

7.13 电池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为263)/(109.2/10881.10694.0/K T K T V E --⨯-⨯+=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2)计算25℃时该反应的ΘΘΘ∆∆∆m r m r m r H S G ,,以及电池恒温可逆放电时该反应过程的。

(3)若反应在电池外在相同温度下恒压进行,计算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

解:(1)电极反应为阳极 +-→-H e H 221阴极 --+→+Cl Hg e Cl Hg 2221电池反应为(2)25 ℃时{}VV E 3724.015.298109.215.19810881.10694.0263=⨯⨯-⨯⨯+=--1416310517.115.298108.510881.1)(-----⋅⨯=⋅⨯⨯-⨯=∂∂KV KV TE因此,1193.35)3724.0309.964851(--⋅-=⋅⨯⨯-=-=∆molkJ molkJ zEF G m r1111464.1410157.1309.964851-----⋅⋅=⋅⋅⨯⨯⨯=∂∂=∆KmolJ KmolJ TE zFS m r11357.3164.1415.2981093.35--⋅-=⋅⨯+⨯-=∆+∆=∆molkJ molkJ S T G H m r m r m r11,365.479.1615.298--⋅=⋅⨯=∆=molkJ molkJ S T Q m r m r(3)1,57.31-⋅-=∆=molkJ H Q m r m p7.14 25℃时,电池AgCl s AgCl kg mol ZnCl Zn )()555.0(1-⋅电动势E=1.015V ,已知,,7620.0)(2V Zn Zn E -=+ΘV Ag AgCl Cl E 2222.0)(=-Θ,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141002.4)(--⋅⨯-=∂∂KV TE p(1)写出电池反应;(2)计算电池的标准平衡常数; (3)计算电池反应的可逆热;(4)求溶液中2ZnCl 的标准粒子活度因子。

物理化学-第七章-电化学

物理化学-第七章-电化学
解: 电极反应: Ag e Ag
通入的总电量:Q I t 0.23060 360库仑
电极上起化学反应物质的量:
n Q 360 0 00373mol zF 196500
析出Ag的质量: m=n×MAg=0.00373×107.88=0.403g
二、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体积与浓度的关系如何呢?
c n V
(mol·m-3)
若n为1mol
Vm

1 c
m

Vm


c
S·m2·mol-1
注意:c的单位:mol﹒m-3
3.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之间的关系
G 1 R
K l A
G K
m


Vm


c
例: 298K时,将0.02mol·dm-3的KCl溶液放入 电导池,测其电阻为82.4Ω,若用同一电导池充 0.0025mol.dm-3的K2SO4溶液,测其电阻为 326Ω,已知298K时,0.02mol·dm-3的KCl溶液 的电导率为0.2768S.m-1 (1)求电导池常数; (2)0.0025mol.dm-3的K2SO4溶液的电率; (3)0.0025mol.dm-3的K2SO4溶液的摩尔电 导率。
★电池 汽车、宇宙飞船、照明、通讯、 生化和医学等方面都要用不同类型的化学 电源。
★ ⒊电分析 ★ ⒋生物电化学
§7-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 一、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1.导体: 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第一类: 靠导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
如 金属导体
石墨
性质:
A.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而导电
F:法拉第常数,即反应1mol电荷物质所需电量 1F=96500库仑/摩尔

物理化学课件7-熵变计算-A判据,G判据等(1)

物理化学课件7-熵变计算-A判据,G判据等(1)
dG SdT Vdp
p
T
S V V S
Maxwell关系式
V S
p
T p
S
S p V T T V
S p
T
V T
p
用途:(1) 以易测量 代替难测量
(2) 导出其他具 有普遍意义 的公式
四、基本关系式应用举例
➢ 解释规律(结论):基本关系式是武器
p T S V V S
S + S环 ≥ 0
S Q 0 T环
S Q T环
> 自发 =R
Clausius Inequality
➢ 展望未来 封闭系统中等温等容条件下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封闭系统中等温等压条件下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Helmholtz函数判据和Gibbs函数判据
Helmholtz function criterion and Gibbs function criterion
G
S
T p
U p V S
H p
S
V
A p V T
G
p
T
V
对应系数关系式
用途:证明题 分析问题
三、Maxwell关系式 若 dZ = Mdx + Ndy 是全微分,则据Euler倒易关系:
M y
x
N x
y
dU TdS pdV dH TdS Vdp dA SdT pdV
熵增加原理(namely, entropy criterion):
由S确定方向和限度,解决问题方便
熵判据的弊端:
(1) 计算S难度大。 (2) 适用范围小:只适用于孤立系统。 (3) 关于重新划定系统的问题:
Siso = S + S环 * 所答非所问:

物理化学第7章 电化学

物理化学第7章 电化学

放置含有1 mol电解质的溶液,这时溶液所具有的
电导称为摩尔电导率 Λ m
Λ m
def
kVm
=
k c
Vm是含有1 mol电解质的溶液
的体积,单位为 m3 mol1,c 是电解
质溶液的浓度,单位为 mol m3 。
摩尔电导率的单位 S m2 mol1
注意:
Λ 在 后面要注明所取的基本单元。 m
b、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的Λ m

c
的关系
随着浓度下降,Λ 升高,通 m
常当浓度降至 0.001mol dm3 以下
时,Λ 与 m
c 之间呈线性关系。德
国科学家Kohlrausch总结的经验
式为:
Λ m
=Λm (1
c)
是与电解质性质有关的常数
将直线外推至 c 0
得到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Λm
-
- 电源 +
e-
+
e-




CuCl2
电解池
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
2Cl aq Cl2(g) 2e
阴极上发生还原作用
Cu2 aq 2e Cu(s)
三、法拉第定律
Faraday 归纳了多次实验结果,于1833年总结出该定律
1、内容: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通过电极 的电荷量与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作电解池 阴极: Zn2 2e Zn(s)
阳极 2Ag(s) 2Cl 2AgCl(s) 2e
净反应: 2Ag(s) ZnCl2 Zn(s) 2AgCl(s)
2.能量变化可逆。要求通过的电流无限小。
二、可逆电极的种类
1、第一类电极

材料物理化学7

材料物理化学7

第一节
单元系统相图的应用
4、熔融状态的SiO2由于粘度很大,冷却时往往成为过冷的液 、熔融状态的 由于粘度很大, --石英玻璃 虽然它是介稳态, 石英玻璃。 相--石英玻璃。虽然它是介稳态,由于粘度很大在常温下可 以长期不变。如果在1000℃以上持久加热,也会产生析晶。熔 以长期不变。如果在 ℃以上持久加热,也会产生析晶。 融状态的SiO2,只有极其缓慢的冷却,才会在 融状态的 ,只有极其缓慢的冷却,才会在1713℃可 ℃ 逆地转变为α-方石英。 逆地转变为α 方石英。
第一节
单元系统相图的应用
3、 α-鳞石英缓慢加热,在1470℃时转变为α-方石英,继续加 、 鳞石英缓慢加热, ℃时转变为α 方石英, 热到1713℃熔融。当缓慢冷却时,在1470℃时可逆地转变为α- 热到 ℃熔融。当缓慢冷却时, ℃时可逆地转变为α 鳞石英;当迅速冷却时, 线过冷, 鳞石英;当迅速冷却时,沿虚 线过冷,在230℃转变为介稳状态的 ℃ 方石英;当加热β 方石英仍在 β-方石英;当加热β-方石英仍在230℃迅速转变为稳定状态的α ℃迅速转变为稳定状态的α -方石英。 方石英。
第二节
二 元 凝 聚 系 统 相 图 的 基 本 类 型
二元系统相图的基本类型
四、形成固溶体的二元系统相图
第二节
二 元 凝 聚 系 统 相 图 的 基 本 类 型
二元系统相图的基本类型
有限固溶体:
有两种固溶体, SA(B)表示B组分溶 解在A晶体中所形成 的固溶体, SB (A) 表示A组分溶解在B 晶体中所形成的固 溶体。
第五节
判 读 三 元 相 图 的 几 条 重 要 规 则
三元系统相图的基本类型
第五节
判 读 三 元 相 图 的 几 条 重 要 规 则

物理化学第七章统计热力学配分函数章节小结公式总结

物理化学第七章统计热力学配分函数章节小结公式总结

qN 由 非定位 A kT ln N!
定位系 A kT ln q
N
可按下法推导出上表
dA SdT pdV
则 S
A T N ,V
; p
A V N ,T H Cp T N , p
Θr
4.03 10 46 h2 转动特征温度 I 8 2 Ik
对称数----分子绕对称主轴旋转 360O 出现相同几何构型的次数, 对异核双原子分子 =1 对 m m 2 1
2 r
对热力学函数贡献 对定位系和非定位系,热力学函数的表达式相同
2 ln q CV NkT T T V , N V
同左
同左
ln q p NkT V T , N
同左
对 H、U 、CV、p 定位、非定位表达式相同 (函数来自第一定律) 对 S、A、G 表达式不同 (函数来自第二定律)
CV ,m (V ) R
e
x 2e x
x
1

2
x
v h T kT
高温时: U V NkT nRT
CV ,m (V ) R
U=A+TS
H=U+pV
G=H-TS
U CV T N ,V
或由 U,S 推导出其余函数的表达式 3.各运动的配分函数及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 平动配分函数 (重点) 三维平动子 qt 对热力学函数贡献
2mkT 2 h
3/ 2
V
q 非定位系 At kT ln t N!
非定位系 S t k ln
N
定位系

物理化学7

物理化学7
• 20. 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相同点是: • (A)是热力学稳定体系(B)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 (C)是动力学稳定体系 (D)是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 21. 溶胶的动力性质是由于粒子的不规则运动而产生, 在下列各现象中,不属于溶胶动力性质的是: • (A)渗透压;(B)扩散 ; (C)沉降平衡; (D) 电泳
• 19. 只有典型的增液溶胶才能全面地表现出胶体的三 个基本特性,但有时把大分子溶液也作为胶体化学研 究的内容,一般地说是因为他们: • ( A)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多相)性 和聚结不稳定性 • (B)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 • (C)具有胶体的不均匀(多相)性 • (D)具有胶体的聚结不稳定性
• 11. 当表面活性物质加入溶剂后,所产生的结 果是: • (A) d/da <0,正吸附 • (B) d/da <0,负吸附 • (C) d/da > 0,正吸附 • (D) d/da >0,负吸附
• 12. 已知某溶液溶于水后,溶液表面张力 与活度 a 的 关系为: = 0-Aln(1+ba),其中0为纯水表 面张力,A ,b为常数,则此溶液中溶质的表面过剩 Г与 活度a的关系为: • (A)Г=-Aa/RT(1+ba) • (B)Г=-Aba/RT(1+ba) • (C)Г=Aa/RT(1+ba) • (D)Г=-ba/RT(1+ba)
• 25. 下列四种电解质 KCl , Na2SO4 , MgSO4 , K3[Fe( C N)6],对 • Fe2O3溶胶的聚沉能力次序为: • (A)KCl > Na2SO4>MgSO4 > K3[Fe(CN)6] • (B)KCl< Na2SO4< MgSO4< K3[Fe(CN)6]

物理化学第七章电化学

物理化学第七章电化学

第七章 《电化学》一、选择题1.用铂作电极电解一些可溶性碱的水溶液, 在阴、阳两电极上可分别获得氢气和氧气。

所得各种产物的量主要取决于( )。

A. 电解液的本性;B. 电解温度和压力;C. 电解液浓度;D. 通过电极的电量。

2.采用电导法测定HAc 的电离平衡常数时, 应用了惠斯登电桥。

作为电桥平衡点的示零仪器,不能选用( )。

A. 通用示波器;B. 耳机;C. 交流毫伏表;D. 直流检流计。

3.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变化的规律为:( )。

A. 随浓度增大而单调地增大;B. 随浓度增大而单调地减小;C. 随浓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D. 随浓度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

4.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用于( )。

A. 强电解质溶液;B. 弱电解质溶液;C. 无限稀电解质溶液;D. 理想稀溶液。

5.在论述离子的无限稀释的摩尔电导率的影响因素时,错误的讲法是( )。

A. 认为与溶剂性质有关;B. 认为与温度有关;C. 认为与共存的离子性质有关;D. 认为与离子本性有关。

6.25℃无限稀释的KCl 摩尔电导率为130 S · m 2 · mol -1,已知Cl -的迁移数为0.505,则K +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为(单位:S · m 2 · mol -1)( )。

A. 130;B. 0.479;C. 65.7;D. 64.35。

7.已知298K 时,NaCl ,HCOONa 和HCl 无限稀释的摩尔电导率分别是1.264×102、1.046×102和4.261×102 S · m 2 · mol -1。

实验测得298 K 时,0.01 mol · dm -3HCOOH 水溶液的电导率是5.07×102 S · m -1。

298 K 时,0.01 mol · dm -3HCOOH 水溶液的解离度为( )。

物理化学第七章电化学

物理化学第七章电化学

§7-2 离子的迁移数
通电前后各区域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上述结果表明: 电解后:三个区域的溶液都是电中性的 电解后,两电极附近的阴极区和阳极区中,浓度变化不相同。
Q u 1 = n阴 Q_ u 3 式中 n阴 、 n阳 分别表示阴极区和阳极区内电解质克当量数(物质 的量)的减少。 2、离子的迁移数 某种离子的迁移数ti是指该离子迁移的电量Q+与通过溶液的总电 n阳
§7-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
如图所示:
§7-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
直流电源与两电极相连接,电流方向是电源外电路中由正极流 向负极,而电子流动的方向正好与之相反,是由电源外电路中由 负极流向正极。 电极反应 :电子流到电极上,那么在电极上就会进行有电子得失 的化学反应 规定 :发生氧化反应(也就是失去电子的反应)的电极就称为阳 极 发生还原反应(也就是得到电子的反应)的电极称为阴极。
m
§7—3 溶液的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2、电导的测定,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的计算: 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因而可 电阻箱电阻 通过测定电解质溶液在某一 电导池中的电阻来确定其电 电可 导变 导,测定电阻可通过惠茨通 池电 电容 (wheatstone)电桥: 容( 如图示: )抵

A
D
阻待 测 电
B C
检零器
,这种离子的浓度反而降低了。
电解质实例: 1、两个惰性电极组成的电解池,假想可分为三个部分: 阴极区、中间区、阳极区 2、电解池中的溶液含有16克当量/mol的1—1型电解质。 3、通过电解池的总电量为4F(4mol F) 4、负离子的迁移速度U-是正离子迁移速度U+的3倍。
§7-2 离子的迁移数 如图所示:

物理化学第七章-2019-4-29

物理化学第七章-2019-4-29


- zEF
第七章 电化学
如何把化学反应转变成电能?
1.该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或包含有氧化 还原的过程。
2.有适当的装置,使化学反应分别通过在电极 上的反应来完成。 3.有两个电极和与电极建立电化学反应平衡的 相应电解质。 4.有其他附属设备,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 (1.482×10-2 -1.5×10-4) S·m-1=1.467×10-2 S·m-1
故 c=k /Λm∞=1.467×10-2 S.m-1/(2.785×10-2S·m2·mol-1)
= 0.5268 mol.m-3
第七章 电化学
根据电导的测定得出 25℃ 时氯化银饱和水溶液 的电导率为 3.41×10-4 S·m-1。已知同温度下配制此溶 液所用的水的电导率 1.60×10-4S·m-1。试计算 25℃时 氯化银的溶解度。
查表7.3.1,得25 ℃,0.1 molkg-1 H2SO4 的 g=0.265
a g b / b 0.265 0.1587 0.0421 a a 0.04213 7.46210-5
第七章 电化学
7.3.3 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1.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I定义:
b
=
(b+v+
bv-
)1/ v
m = m$ + RT lnav
a± = g±(b±/b$)
与一般活度因子定义类似!
第七章 电化学
试利用表7.3.1数据计算25℃时0.1mol kg-1 H2SO4
水溶液中b、 a、及 a。
解:b (b b-- )1/ [(2b)2 b]1/ 3 41/ 3 b 0.1587mol kg-1
= (61.92×10-4+76.34×10-4) S·m2·mol-1 = 138.26×10-4S·m2·mol-1

物理化学 第七章动力学

物理化学 第七章动力学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1.反应速率的定义非依时计量学反应: 若某反应不存在中间物,或虽有中间物,但其浓度甚微可忽略不计,则此类反应将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符合一定的计量式。

那么,这类反应就称为非依时计量学反应 某反应的化学计量式:B B0B ν=∑对非依时计量学反应,反应进度ξ定义为:B B d d /n ξν=转化速率为:B B d /d (1/)(d /d )t n t ξξν==& 反应速率为:B B /(1/)(d /d )r V V n t ξν==& 即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来定义反应速率。

对非依时计量学反应,此定义与用来表示速率的物质B 的选择无关,与化学计量式的写法有关。

对于恒容反应,反应速率可表示为:B B (1/)(d /d )r c t ν= 对任何反应: E F G H e f g h +=+G E F Hd d d d 1111d d d d c c c c re tf tg th t=-=-==2.基元反应 定义: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这种反应称为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为组成一切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

例如:2222C +M =2C +M C +H =HC +H H +C =HC +C 2C +M =C +Mg g化学反应方程,除非特别注明,一般都属于化学计量方程,而不代表基元反应。

反应机理:反应机理又称为反应历程。

在总反应中,连续或同时发生的所有基元反应称为反应机理,在有些情况下,反应机理还要给出所经历的每一步的立体化学结构图。

3. 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反应分子数(1)反应分子数:基元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称为反应分子数。

(2)质量作用定律:对于基元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乘积成正比。

幂指数就是基元反应方程中各反应物的系数。

这就是质量作用定律,它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物理化学 第七章电化学总结

物理化学  第七章电化学总结
阳极部电解质物质的量的减少 正离子所传导的电量(Q ) 2. 阴极部电解质物质的量的减少 负离子所传导的电量(Q ) 正离子的迁移速率(ν+) r = 负离子的迁移速率(ν-) r
如果正、负离子荷电量不等,如果电极本身也发生反 应,情况就要复杂一些。
29
(2)迁移数 transfer number 某种离子运载的电流与通过溶液的总电流之比 称为该离子的迁移数, 以t 表示。

即每有1mol Ag+被还原或1molAg沉积下来,通过的 电量一定为96500C
21
2+ + 2e对于电极反应:Cu = Cu
z=2, Q=96500C 时:
Q 96500 C 0.5mol zF 2 96500 mol 1 C
n(Cu ) (Cu )
n(Cu) (Cu) 0.5mol
49
3.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例1例2例3例4例5
0.04 HCl 0.03 0.02 NaOH
0.01
0 0
AgNO3 CH3COOH 0.5 1.0 1.5
•随着电解质浓度c降低, 离子间引力减小, 离子 运动速度增加,故摩尔 电导率m增大。
m/(S m2 mol-1)
c , F , v , m 。
F=L· e
=6.0221367×1023 mol-1×1.6022×10-19 C =96485.309 C· -1 mol
≈96500 C· -1 mol
19
对各种电解质溶液, 每通过96485.309C的电量,
在任一电极上发生得失1mol电子的反应, 同时相
对应的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亦为1mol(所选取的 基本粒子荷一价电).

物理化学第七章 电化学

物理化学第七章 电化学

CdCl2 a Cd
Q Id t
t 电流表:指示测定时,电路中 的电流变化。
界面移动法可以较精确地测定离子迁移数,关键是如 何寻找一种指示溶液,能与被测溶液之间形成一清晰界面。 形成清晰界面的条件:
n电解后=该离子电解前的物质的量n电解前±该离子参与 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n反应±该离子迁移的物质的量n迁

由实验数据计算离子的迁移数时,如果所用电极也参加电极 反应时,应加以考虑。
例:用两个银电极电解AgNO3水溶液,在电解前,溶液中每1kg 水含43.50mnol AgNO3。实验后,银库仑计中有0.723mmol 的Ag 沉积。由分析知,电解后阳极区有23.14g水和1.390mmolAgNO3。 试计算t(Ag+)和t(NO3-)。 解:用银电极电解AgNO3溶液时,电极反应:
导电机理 电子导体:电子定向运动 离子导体:离子在溶液中定向迁移 电流流经导体 不发生化学变化 发生电解反应 温度升高 导电性下降 导电性上升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共同特点: 当外电路接通时在电极与溶液的界面上有电子得失的 反应发生,溶液内部有离子做定向迁移运动。
电极反应:把电极上进行的有电子得失的化学反应. 两个电极反应的总和对原电池叫电池反应,对电解池叫电解 反应。 注意:阴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失去电子通过外线路流向电源 正极.阳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叫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叫阴极. 正负极依电势高低来定.
阳极:Ag→Ag++e阴极:Ag++e→Ag
电解前阳极区在23.14g水中有AgNO3为:
43.50 23.14 1.007mmol 1000
由库仑计中有0.723mmol的Ag沉积,则在电解池的阳极也有相 同数量的Ag被氧化为Ag+ 所以Ag+迁出阳极区的摩尔数为: (n电解前+n反应)-n电解后=1.007+0.723-1.390=0.340mmol

物理化学第7章-电化学参考答案

物理化学第7章-电化学参考答案

第7章 电化学 习题解答1. 将两个银电极插入AgNO 3溶液,通以0.2 A 电流共30 min ,试求阴极上析出Ag 的质量。

解:根据BItM m zF=得 Ag Ag 0.23060107.87g 0.4025 g 196500ItM m zF⨯⨯⨯===⨯2. 以1930 C 的电量通过CuSO 4溶液,在阴极有0.009 mol 的Cu 沉积出来,问阴极产生的H 2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解: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阴极 2Cu2e Cu(s)+-+→阳极 222H O(l)H (g)2OH 2e --→++在阴极析出0.009 mol 的Cu ,通过的电荷量为:Cu Q (0.009296500) C 1737 C nzF ==⨯⨯=根据法拉第定律,析出H 2的物质的量为2H Cu 19301737mol 0.001 mol 296500Q Q Q n zFzF --====⨯ 3. 电解食盐水溶液制取NaOH ,通电一段时间后,得到含NaOH 1 mol/dm 3的溶液0.6 dm 3,同时在与之串联的铜库仑计上析出30.4 g 铜,试问制备NaOH 的电流效率是多少? 解:根据铜库仑计中析出Cu(s)的质量可以计算通过的电荷量。

Cu Cu 30.4mol 0.957 mol 1163.52m n M ===⨯电 理论上NaOH 的产量也应该是0.957 mol 。

而实际所得NaOH 的产量为(1.0×0.6) mol = 0.6 mol所以电流效率为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之比,即0.6100%62.7%0.957η=⨯=4. 如果在10×10 cm 2的薄铜片两面镀上0.005 cm 厚的Ni 层[镀液用Ni(NO 3)2],假定镀层能均匀分布,用2.0 A 的电流强度得到上述厚度的镍层时需通电多长时间?设电流效率为96.0%。

已知金属的密度为8.9 g/cm 3,Ni(s)的摩尔质量为58.69 g/mol 。

物理化学第七章 电化学(72)

物理化学第七章 电化学(72)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可以看着是相距1m的两电极间放置 体积为1m3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3)摩尔电导率m 摩尔电导率---单位浓度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 单位为S· 2· -1 m mol
m c
例题:在291K时,浓度为10mol· -3 的CuSO 4 溶液的电导率为 m 0.1434 S· -1,试求CuSO4的摩尔电导率 m (CuSO4 ) 和 ( 1 CuSO4 ) m 2 1 的摩尔电导率 m ( CuSO4 ) 2 解: 0.1434S m1 m (CuSO4 ) 14.34 103 S m2 mol 1 c(CuSO4 ) 10mol m3
1 0.1434S m 1 m ( CuSO4 ) 7.17 103 S m 2 mol 1 1 2 2 10mol m 3 c( CuSO4 ) 2 注意:
1.计算时浓度c的单位应采用mol· -3表示。 m 2. 在使用摩尔电导率这个量时,应将浓度为c的物质的基本 单元置于 m 后的括号内,以免出错。
单位:m 2 · -1· -1 V s
u t u u
u t u u
已知OH-离子的迁移速度是K+离子的3倍。
通电后:
电解质溶液中各区仍保持电中性,中部溶液浓度不变,但是 阴、阳两极部的浓度互不相同,且两极部的浓度比原溶液都 有所下降,但降低程度不同。
离子电迁移过程中的规律:
2 t ( SO4 ) 1 t (Cu 2 ) 0.711
§7.3 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Fra bibliotek率• 3.1 定义
(1)电导G 电导---电阻的倒数,单位为S
G 1
R
1S 1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 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相同点是: • (A)是热力学稳定体系(B)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 (C)是动力学稳定体系 (D)是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 21. 溶胶的动力性质是由于粒子的不规则运动而产生, 在下列各现象中,不属于溶胶动力性质的是:
• (A)渗透压;(B)扩散 ; (C)沉降平衡; (D) 电泳
0.0033mol·dm-3 Na3PO47.4×10-3dm3. 试 计 算 各 电 解
质的聚沉能力之比,从而可判断胶粒带什么电荷.
• 5. 两个等体积的0.200mol·dm-3 NaCl水溶液被一半 透 膜 隔 开 , 将 摩 尔 质 量 为 55.0kg·mol-1 大 分 子 化 合 物Na6P置于膜的左边,其浓度为0.050kg·dm-3.试 求膜平衡时两边Na+和Cl-的浓度.

),化学吸附的吸附反应有两种反应历程,其中
Langmuir-Hinshelwood历程研究( )反应,
Langmuir-Rideal历程是研究(
)。
• 7. 溶胶是热力学(
)体系,动力学( )
体系;而大分子溶液是热力学( )体系,动力学
( )体系。
• 8. 对于Au溶胶而言,当以NaAuO2作为稳定剂时,其
胶团结构是(
)。
• 9. 以KI和AgNO3为原料制备AgI溶胶时,如果KI过量,
则制得的AgI胶团结构为(
);如果AgNO3过量
则制得的AgI胶团结构为(

三.计算题
1. 298K时,水-空气的表面张力=0.07197 N·m-1, ( ∂ /∂T)p,A=-1.57×10-4N·m-1·K-1, 试 计 算 2 9 8 K、 标 准 压 力pΘ下可逆地增大2×10-4m2的表面积时,体系所做 的功(假设只做表面功)、体系的G、 H、 S及 体系所吸收的热量Qr。
• (A)-2.868×10-5J,(B)20868×10-5J, • (C)-7.17×10-5J(D)7.17×10-5J
• 2. 液体的表面张力可表示为: • (A)(H/A)T,p,n(B)(F/A)T,p,n
(C)(U/A)S,V,n(D)(G/A)T,V,n
• 3. 在相同的温度下固体冰和液体水的表面张 力哪个大?
• 2. 室温时,水在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毛细管中,将
上升到高度h,如将毛细管折断至h/2处,水将沿
壁升至(
)处,此时管中水面的曲率半径将


• 3. 凡能产生正吸附的物质,其表面超额为( )
值,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增加而(

• 4. 苯不能溶于水而能较好地溶于肥皂水是由于肥
皂的(
)作用。
• 5. 一般说来,物理吸附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
物理化学练习七
界面科学与胶体化学部分 (与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具有 紧密联系,对材料科学、生命科学
意义重大且应用前景广阔)
一、选择题
• 1 . 2 9 8 K 时 , 水 - 空 气 的 表 面 张 力 =7.17×102N·m-1,若在298K,标准压力pΘ下可逆地增加 4×10-4m2水的表面积,环境对体系做的功W为: ( ) (△U=Q+W)
• (A)微小晶粒的大 • (C)一样大
(B)大块颗粒的大 (D)无法比较
• 10. 设水在玻璃毛细管内上升的高度为h,若此毛 细管被折断,露在水面以上的长度是h/2,则水在毛细 管上升到h/2后,
• (A)不断从管中流出
• (B)不从管中流出,管内液面曲率半径缩小到1/2倍
• (C)不从管中流出,管内液面曲率半径增大到2倍
• 16. 设θ为表面覆盖度,根据Langmuir理论,其吸附速 率为:
• (A)kaθ; (B) ka θp; (C) ka (1-θ)p; (D) ka (1-θ);
• 17. 称为催化剂毒物的物质,其主要行为是: • (A)和反应物之一发生化学反应;(B)增加逆反
应的速度;(C)使产物变的不活波;(D)占据催化 剂的活性中心
• 26. • 明矾净水的主要原理是: • (A)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 • (B)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 • (C)电解质的敏化作用 • (D)电解质的对抗作用
二.填空题
• 1. 从表面热力学的角度看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表达式 是( ),其量纲为( ),从力学平衡角度看表 面张力是( ),其量纲为( )。
• Fe2O3溶胶的聚沉能力次序为: • (A)KCl > Na2SO4>MgSO4 > K3[Fe(CN)6] • (B)KCl< Na2SO4< MgSO4< K3[Fe(CN)6] • (C) KCl< MgSO4< Na2SO4<K3[Fe(CN)6] • (D) Na2SO4> K3[Fe(CN)6]>KCl> MgSO4
• 7. 用同一支滴管滴下水的滴数和滴相同体积苯的 滴数哪个多?
• (A)水的多 • (B)苯的多 • (C)一样多 • (D)随温度而改变
• 8. 同一固体,大块颗粒和粉状颗粒,其熔点哪个高? • (A)大块的高 (B)粉状的高 • (C)一样高 (D)无法比较
• 9. 在同一温度下微小晶粒的饱和蒸汽压和大块颗 粒的饱和蒸汽压哪个大?
• (A)大 (B)一样(C)小 (D)不定
• 6. 能在毛细管中产生凝聚现象的物质是由于该物质 的液体在毛细管中形成:
• (1)凸面 (2)凹面 (3)平面,
• 其在毛细管上的饱和蒸气压p:
• (4)大于平面的 (5)等于平面的 于平面的。
(6)小
• 正确的答案是:(A)(2)(4);(B)(1) (5);(C)(3)(6);(D)(2)(6)
• (A)冰的大 (B)水的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 4. 弯曲表面上附加压力的计算公式:p=p′-p 0=2/R′中,R′的符号:
• (A)液面为凸面时为正,凹面为负 • (B)液面凸面时为负,凹面为正 • (C)总为正 • (D)总为负
• 5. 同外压恒温下,微小液滴的蒸气压比平面液体的 蒸气压:
• 5. 请在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的前提下,从反应 物和产物分子吸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
• (1)氨在钨丝表面的分解是零级反应;(2)N2O在 金表面的分解是一级反应.
• 6. 在稀的砷酸溶液中通入H2S制备As2S3溶胶,稳定 剂是H2S.
• (1) 写出该胶团的结构,并指明胶粒的电泳方向. • (2)电解质NaCl,MgSO4,MgCl2,对该胶体的聚沉
• 22. 溶胶的光学性质是其高度分散性和不均匀(多相) 性的反映,丁铎尔效应是最显著的表现,在下列光学现 象中,它指的是:
• (A)反射;(B)散射;(C)折射;(D)透射
• 2加3.入在适等量体的积HA等c浓和度Na的NAOg3,NO则3和胶I粒K将的:混合液中,
• (A)优先吸附Ac-离子带负电;(B)优先吸附 NO3-离子带负电;(C)优先吸附H+离子带正电; (D)优先吸附Na+离子带正电
• 4. 在三个烧瓶中分别盛0.02 dm3的Fe(OH)3溶胶,分 别 加 入 NaCl,Na2SO4,Na3PO4 使 其 聚 沉 , 至 少 需 要 加入电解质的数量为(1)1mol·dm-3 NaCl 10.021dm3,
(2)0.005mol·dm-3
Na2SO40.125dm3,(3)
• 2. 25℃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N·m-1)与活度
的关系如下:
• =0.072-5.0×10-4a+2.0×10-4a2,求活度为0.5的溶 液的表面超量。
• 3 . 在 一 定 温 度 下 , N2 在 某 催 化 剂 上 的 吸 附 服 从 Langmiur 方 程 , 已 知 催 化 剂 的 比 表 面 积 为 21.77m2·g-1,N2分子的截面积为16×10-20 m2。当平 衡 压 力 为 1 0 1 3 2 5 Pa 时 , 每 克 催 化 剂 吸 附 N2 的 量 为 2cm3(已换算成标准状态),问要使N2的吸附量增 加一倍,则平衡压力为多大?
• (D)不从管中流出,管内液面曲率半径不变
• 11. 当表面活性物质加入溶剂后,所产生的结 果是:
• (A) d/da <0,正吸附 • (B) d/da <0,负吸附 • (C) d/da > 0,正吸附 • (D) d/da >0,负吸附
• 12. 已知某溶液溶于水后,溶液表面张力与活度a的 关系为: = 0-Aln(1+ba),其中0为纯水表 面张力,A,b为常数,则此溶液中溶质的表面过剩Г与 活度a的关系为:
• 19. 只有典型的增液溶胶才能全面地表现出胶体的三 个基本特性,但有时把大分子溶液也作为胶体化学研 究的内容,一般地说是因为他们:
• (A)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多相)性 和聚结不稳定性
• (B)具有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 • (C)具有胶体的不均匀(多相)性 • (D)具有胶体的聚结不稳定性
• 18. 某气体A2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发生离解反应, 其反应机理为:
• A2(g)+2K====2AK→C+D+2K • 第一步是快平衡,第二步是速控步,则速率方程为:
• (A)r = kpA 2 • (B)r = k2aA 2 p A 2/(1+a1/2A 2 p1/2A 2 ) 2 • (C)r =(k2a1/2A 2 p1/2A 2)/(1+a1/2A 2 p1/2A 2 ) • (D)r =kaA2 pA2 1/2
• 24. 由 等 体 积 的 1mol·dm-3 的 K I 溶 液 与 0加.8入m下ol·列dm电-3解的质Ag时N,O3其溶聚液沉制能备力的最A强gI者溶是胶,分别
• (A)K3[Fe(CN)6] (B) NaN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