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屈原与楚辞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
一、楚地巫风
南蛮之长,与中原异俗。
服饰有“南冠”,音乐为“南音”“南风”,语言谓“鴂舌鸟语”,官制有“令尹”“莫敖”,皆与中原殊异。
至楚汉之际楚歌、楚舞犹不同风。
民神杂糅,巫风盛行。
桓谭《新论》载楚灵王“简贤务鬼”,吴人来攻,竟“鼓舞自若”,谓自有神佑,不敢发兵。
王逸《楚辞章句》二《九歌序》: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
其俗信鬼而好祠。
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
朱熹《楚辞集注》二《九歌序》:蛮荆陋俗,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淫荒之杂。
屈原放逐,见而惑之,故颇为更定其词,去其泰甚。
楚辞由娱神而娱人,因此有1、表演性,合乐可歌;王国维、闻一多等考为中国戏曲最古之雏形。
2、神话色彩,主要在形象和故事(九歌诸神、离骚上天入地的历程、高唐神女)
然则,屈赋非专为祭祀之章,乃借尸还魂,以旧曲翻新词也。
二、南北文化的交融
以诗书礼乐为教,历史、政治、伦理等方面皆受中原影响。
屈原两度使齐,或与稷下先生交往。
后人或谓楚辞乃“风雅之遗”。
(《屈原列传》(原出刘安《离骚传》):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
三、政治与文学
“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地方千里,带甲百万”,(广州始基亦在此时)——怀王丧师失地,内政昏乱——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
第二节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一、生平
《史记·屈平列传》最早,然记载颇有疑问,又或有错简。
生日——两次流放(汉北、江南)——忠君爱国(不迁)
人格精神(文化英雄)——文学之祖
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
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
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一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自杀。
二、楚辞之名称及特色
名称——汉武帝时,朱买臣说“楚辞”,并因此得幸;宣帝时,征九江被公诵读楚辞。
特色——黄伯思《翼骚序》: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故可谓之楚辞。
若些、只、差、谇、蹇、纷、侘傺者,楚语也;顿挫悲壮,或韵或否者,楚声也;沅、湘、江、澧、修门、夏首者,楚地也;兰、茝、荃、药、蕙、若、蘋、蘅者,楚物也;他皆率若此,故以楚名之。
渊源——楚地民歌(巫歌)。
其音调特殊,有专门传授。
隋志载释道骞善读楚辞,“能为楚声,音韵清切”,唐初传习者皆祖之。
敦煌出土所撰《楚辞音》残卷284字。
附论:楚辞(本名)、骚(以偏盖全)、赋(以后例前)三名异同
三、楚辞的编辑和研究
编辑:
刘向编辑《楚辞》;汉志著录屈原赋25篇,王逸为之章句。
今一般认为《远游》《卜居》《大招》《渔父》非屈作,另补《招魂》,共23篇为真作。
注释及研究:
刘安、史公定调。
王逸《章句》,洪兴祖《补注》,朱熹《集注》,王夫之《集释》,戴震《屈原赋注》,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南姜北游,闻一多、萧兵
第三节《离骚》
一、题意
1、遭遇忧愁——司马迁、班固;
2、离别之忧愁——王逸;
3、牢骚——扬雄;
4、楚曲——游国恩
二、内容(略,见课本PP134-138)
三、主题——忠君爱国(高134)//不遇(高135)//求索(作品231)
刘熙载《艺概·文概》:就《离骚》而论,屈原略与庄生相似,惟原以激楚之韵文,而庄以隽逸之散文耳。
……然缥渺虽同,而意趣不一。
有路可走卒归于无路可走,如屈子所谓“登高吾不说,入下吾不能”是也。
无路可走卒归于有路可走,如庄生所谓“今子有五百石之瓠,何不虑以大樽,而浮于江湖”,“今子有大树,何不树之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是也。
卒章可见其蚀骨之痛。
四、人格形象
身世——内美——外型(实巫之形象)——修能
苏世独立(独醒);耿介傲岸(不佞嫉恶;作品230);执著忠贞(求索,不去国,赴死)
《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
迩而见义远。
其志絜,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濯淖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反方:班固、颜之推责其“露才扬己,显暴君过”,乃以儒家温柔敦厚之旨衡之。
五、艺术
1、象征——香草美人(比兴之发展)
自喻——人格高洁,于“恶草”相对//他喻——明君
楚地巫风,人神可通,宗教的仪式、场景和祭品被改造为文学意象。
香草与求女行为之宗教意味与现实象征。
2、结构——复调
回环复沓,以抒情为主干,以叙事为框架。
家国之悲哀与个人之不幸相交织,神祗仙界与人间现实相交错。
3、句式——化短为长
由《诗》之质直变为舒展盘曲,飘忽跌宕。
《文心雕龙·辨骚》: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
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
一、《九歌》
1、来源——楚地巫祭歌舞,祭祀本国诸神。
(关于河伯神格之争论)
2、结构——组诗。
迎送祭祀之程序//神格
3、基本情节——人神恋爱(胡小石先生创说)
4、构思核心——思念(“以思为诗”与“以事为诗”)
5、风格——基调:感伤;缠绵哀怨,意绪迷茫。
(慷慨悲壮的国殇除外)寄托身世之慨//节奏舒缓(乐舞合一)//语言瑰丽,善于写景,情景交融(山鬼、湘夫人)
二、《九章》
1、非一时一地之作(橘颂-怀沙);九篇真伪
2、基调:激楚;抑郁凄恻,沉痛苍凉。
(橘颂除外)《哀》《涉》《怀》尤其典型。
3、咏物诗//山水描写
三、《天问》
体制奇崛,全用问句。
基本上四言为句,四句一韵,参差错落。
广博而深刻,充满对天道人事的怀疑精神。
四、《招魂》
1、结构——遍写六合
2、对比
3、夸饰
以上皆有以启发汉大赋。
第五节楚辞的流变及屈原的影响
一、流变
1、作家——宋玉、唐勒、景差;刘安侍从;王褒、刘向、扬雄等
2、作品
多模仿《离骚》,无新创。
宋玉诸赋较可观。
《九辩》《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
3、变化
A、身份:宫廷诗人之始
B、内容:淑世进取变为个人身世之悲慨//求独善而非兼济//改批判为粉饰//凄怨有余,悲壮不足
比较:“哀众芳之芜秽兮,恐美人之迟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惆怅兮而私自怜”“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
”(九辩)
《史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C、艺术:重铺陈,向汉赋演变。
《神女》、《高唐》、《好色》诸赋之写景写容
贡献——悲秋主题(春女思,秋士悲)
二、影响
“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文心·辨骚》)
1、人格
贾谊、司马迁、杜甫……
2、艺术
在创作影响上大于《诗三百》。
A、体制
B、技巧——象征//铺叙
C、主题
D、美学风貌——山水//抒情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