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
(江苏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检测(一)(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专题检测(一)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江苏南京学业水平模拟)“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这反映出分封制( )A.血缘关系为唯一纽带B.已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具有等级森严的特点D.体现王权与神权结合答案 C解析材料中“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说明分封制具有等级森严的特点,故C项正确。
2.(2019·江苏省江阴市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左传》中介绍古代政治制度时说:“王后无嫡,则择立长;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这里“古之制”是指( )A.等级制B.宗法制C.分封制D.恩荫制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了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此处的“古之制”主要指宗法制而非等级制、分封制以及恩荫制,排除A、C、D,选B。
3.(2019·江苏省江阴市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提到:“(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大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②西周的制度带有浓厚的血缘亲情,保留部族色彩③“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④秦以后的独制是指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B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划分政治等级;族权与政权合二为一,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③项错误,①②④正确,故选B。
4.(2019·睢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2020年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2.“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这种情况产生的影响是()A.强化了皇权B.限制了皇权C.被历代沿用D.提高了行政效率3.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①实现国家统一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4.《春秋左传》中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5.《元史·地理志》载:“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度B.设置枢密使C.实行三省制D.实行行省制度6.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
其主要目的是()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7.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B.加强中央集权C.分割宰相职权D.改革科举制度8.秦朝正式颁布了官印制度,皇帝用御玺,丞相用金印,各级官吏按等级分别使用金、银、铜印。
下图所示秦朝官印可以说明当时()A.官吏相互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B.分封制在局部仍然存在C.与地方行政制度相适应的官僚机构形成D.考查和选拔官吏十分严格9.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国(诸侯)—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
这反映了(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2.商代上帝神的权威性很高,凡事都要占卜;西周认为周王权力的确立是“受命于天”,国王自称“天子”。
这说明中国古代早期( )A.封建迷信思想盛行 B.政治统治借助社会人伦C.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血缘亲疏决定政治地位3.《国语·周语上》云:“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注:“服”即“服侍天子也”)据此推断,西周时直辖“甸服”之地的是( ) A.周天子 B.诸侯王C.卿大夫 D.士4.《周礼》记载:“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日媺宫室,二日族坟墓……”对“族坟墓”,郑玄注:“族犹类也。
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
”材料中提到的“族坟墓”( )A.维护了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 B.实现了周朝王权的高度集中C.反映了分封制度的全面推行 D.体现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5.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据此推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C.“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D.“天下一家”“家国一体”6.禹在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出征三苗时誓师说:“济济有众,咸听朕言。
……蠢兹有苗,用天之罚。
”这表明( )A.王位世袭制的确立B.禹君主专制地位的确立C.禹已掌握最高王权D.“禅让”观念的消除7.“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8.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据此可知,这两种制度都能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 C.限制专制皇权 D.减少决策失误2.赵翼说:“杨士奇在内阁四十三年……不出内阁一步,古来所未有也。
同时值内阁者,金幼孜三十年,杨荣三十七年,杨溥二十二年……按三杨同时在内阁者,又有黄淮、胡广皆十六年,其后李东阳十八年,徐阶十七年。
”这表明,明代内阁A.阁臣的权力比较大 B.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C.官僚群体相对稳定 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3.在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都是为各地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到西周晚期,却出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西周“授民”制度的逐渐推行和深化 B.西周分封以同姓王为主体C.井田制下用奴隶集体劳动 D.西周比商统治区域扩大4.甲骨文中的绝大部分是占卜的记录,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吉凶。
这反映了商朝政治的突出特点是A.神权高于王权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王权源于神权 D.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5.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其中有专门掌管宫室内部事务的,如少府、奉常、宗正等,两汉沿袭秦制。
隋朝时,成立了专门的侍御机构殿中省,掌管所有与皇家有关的侍御事务。
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枢机构权力更加明晰B.皇帝独尊地位日益遭到削弱C.家国同构社会结构瓦解D.皇帝侍御机关权力不断扩张6.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的运行除主要靠行政法规和由朝廷不断发布的诏、令、制、敇等的指导外,还通过上级考核以及派遣中央官员巡视地方。
这种行政机构运行模式A.强调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促使地方监察体系更加健全C.消除了地方割据产生的基础D.能够提高地方官员的积极性7.《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一、单选题1.有学者认为:“封建制度的国家在维护社会稳定、避免内战和实现王朝持久繁荣方面远较专制制度逊色。
”这里的封建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皇帝制2.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3.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在位12年,丞相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
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
由此可见,宰相人数变化原因主要在于A.宰相的任期不断缩短B.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C.科举提高官员的素质D.围绕分割相权调整官制4.曾有大臣这样描述自己:“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
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
”这位大臣是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C.宋代的三司D.明代的内阁5.《包拯·致君》:“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包拯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没有法律就没有纪律 B.必须用法律教化民众C.严格执法是治国之本 D.必须用严刑酷法治国6.2012年7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
”这充分说明了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7.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人教版高中必修1 政治史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必修1 政治史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题第1题【单选题】《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这反映了夏周时期( )A、政权更替频繁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尚未实现高度集权D、世袭制度遭到废弃【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新兴的周王朝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分封制和宗法制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
观察下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文王是姜尚的大宗B、微子是武王的小宗C、武王是周公的大宗D、成王是武王的小宗【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清朝雍正帝维持和发展了康熙开创的盛世局面。
下列史实中,发生在雍正年间的是( )A、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初步形成B、短暂开放,允许浙江“一体贸易”C、制瓷工艺提高,粉彩瓷器发明D、设立军机处,授予决策大权【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黄仁宇在其著作《中国大历史》中说:“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帝国跨地过广——于是采用一种“斑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
文中的“斑马式”管理对应的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二制D、行省制【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布衣卿相,礼贤下士”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皇帝制瓦解B、分封制崩溃C、郡县制瓦解D、宗法制崩溃【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家(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性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三必修1历史试题
阶段性测试题一(必修一第一专题评估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某某摸底)《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记载表明导学号 04430060( )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答案]B[解析]西周的时候,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要听从周王的调遣,派兵随周王出征等,材料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
故应选B项。
2.(2015·某某红色六校联考)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冬践土之会,本是晋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却记为“天子狩于河阳”,以下评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04430061( )①作者描述带有主观因素②通过一个“狩”字,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念③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④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春秋》把诸侯召见天子记载为“天子狩于河阳”,这属于春秋笔法,同时也体现了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故选A项。
对这样的史料应该辩证地看待,③④明显不正确。
3.(2015·某某一模)根据甲骨文以及中国史籍记载的推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
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嬴、妫等。
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 04430062 ( )A.封建礼制对女性的尊重B.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D.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答案]D[解析]从材料“最早的姓氏,姬、姜、嬴、妫等”可以看出都有“女”旁,结合史实,分析原因,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
A、B、C三项与题干不符。
4.(2015·某某四地六校联考)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
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单元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X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
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解析:选D 据材料“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X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表明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2.有学者认为,宗法制度“规定了同一血缘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嫡庶关系、等级关系、相对地位和世袭权力”。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 A.稳定统治秩序B.确定政治权力C.协调内部矛盾D.区分血统关系解析:选D 血统关系是由血缘形成的亲属系统,是血缘共同体与其他共同体的区别,据材料“同一血缘共同体成员之间”可知是共同体内部关系而不是与外部关系,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并为封臣提供保护,同时封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享有较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据此,材料阐述的社会时期是( )A.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时期B.秦把全国分为36郡时期C.制定礼乐制度时期D.“开元盛世”时期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该制度为分封制,属于商周时期,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故选C项。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这里的“公天下”是指( )A.权力继承根据血缘B.皇帝独揽国家大权C.官吏任免依据才干D.百姓不是封君私产解析:选C 据材料“废封建、行郡县”并结合所学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任免,体现“公天下”概念,故选C项。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一)
5601.《孟子• 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3.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
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边悬挂) ,诸侯轩悬(三面悬挂) ,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 ,士特悬(单面悬挂)” ,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A.等级制度森严B.宗法色彩浓厚C.文化生活丰富D.法律制度严苛4.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 ,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
这里“化家为国”指的是A.分封制的瓦解B.郡县制的实行C.封建制度的确立D.郡国并行制的实施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6.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思想控制C. 防止诸侯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7.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但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被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A. 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B.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C.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D.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8.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D.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进步作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导致腐败,因而容易激化阶级矛盾,故选A。
答案:A2.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实现了祖国统一C.实行三公九卿制D.修筑了万里长城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千古一帝”是秦始皇嬴政,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灭六国、完成统一,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3.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制度形成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解析: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朝建立后。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4.“‘(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这一制度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皇帝制 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
从材料中“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获取信息,“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D项正确。
A、C两项不是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排除。
答案:D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析:A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君主专制;B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体制;C项:皇帝在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由他人暂时掌管权力,实质是君主专制的表现;D项:既然是君主专制,也就不存在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的问题。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011·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一次考试·8题)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秦朝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在政治上采用中央集权制度,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形成时期,汉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
此题应该选择C。
【答案】C2.(2011·江苏扬州调研·2题)已故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中国在秦朝时期确立中央集权,影响深远,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使得中华文明延续不断;其他国家也存在君主专制但是一些国家(如印度)文明中断过;分封制实行的后期会出现诸侯割据地方的局面,跟“统一”相违背;三省六部制是处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
【答案】B3.(2011·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解析】通过对材料分析,“巨变”指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最主要的礼乐制度,儒学一直来推崇周礼,秦废除分封制对儒家学派产生了沉重冲击。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训练点1 “六王毕,四海一”1.“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中的这一材料反映出秦统一的意义是( D ) A.使人民脱离了强大诸侯国的控制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解析:分析材料原意,秦朝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故答案为D项。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统一,建立了秦朝。
这一年是公元前( D )A.2世纪前期B.2世纪后期C.3世纪前期D.3世纪后期解析:秦王嬴政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统一,建立了秦朝是在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后期,故答案为D项。
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不是公元前2世纪,排除A、B项;公元前221年不是公元前3世纪前期,排除C项。
3.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
”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 )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解析:根据“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可知从先秦到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不能体现民族认同感的增强和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故排除B、C项;中原文化已经统一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故选A。
训练点2 海内为郡县4.秦朝郡县制的确立被认为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 A )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B.皇权的至高无上C.郡县长官各司其职D.疆域规模的扩大解析:贵族政治下,贵族拥有自己的封地,世代享有特权,实行世袭制的传承方式;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衣食俸禄,官位不能世袭,属于“流官”;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政治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化,故A正确;皇权的至高无上、郡县长官各司其职、疆域规模的扩大都不是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的主要区别和特点,排除B、C、D。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这表明了先秦时期( )A.周王天下共主 B.政权借助族权C.王权至高无上 D.社会分工明确2.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
……周避犬戎难,东徙(迁徙)洛邑,(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岐、丰是周族祖先发源之地,周平王将之赐给秦襄公。
以上史实说明当时( )A.随从作战是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B.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成为诸侯霸主C.周天子无力自保须依赖诸侯国保护D.秦襄公劳苦功高理应受封富饶之地3.据钱穆《国史大纲》记载:“盖耕稼城郭之国,本已先周而有。
周人不能尽灭之,以与周之诸侯并存;而此诸邦亦力不敌周人,认为共主,以天子礼奉事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异姓封国已显露出反叛之心B.推行分封实际是西周势力的拓展C.西周的大一统格局已经形成D.诸侯纷争的局面在西周已经出现4.春秋时期齐桓公等纷纷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以诸侯会盟为形式成为“霸主”,有学者评论说“自有霸政,而封建残喘再得以苟延”。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争霸巩固了分封制B.“霸主”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C.新的国家组织方式产生D.“霸政”维系了贵族间的秩序5.《史记·殷本纪》载:“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这反映了( )A.后世姓氏均源自商朝分封制B.后世分封的诸侯王均取国姓C.商代某些姓氏与分封制有关D.商朝的分封制具有血缘色彩6.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
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
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7.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
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国通婚。
高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单选题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上的大毛病。
”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B.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C. 隋唐实行科举制度D. 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2.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情形,周朝开始确立()A. 禅让制B. 王位世袭制C. 分封制D. 嫡长子继承制3.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实行方国联盟 B.实行内朝和外朝制度C.受宗法血缘影响 D.实行分封制4.秦朝的哪一制度实质上是对夏、商、西周政治体制很大程度的继承和发展()A. 三公九卿制B. 郡县制C. 皇位世袭制D. 选官制度5.《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讲述了一个故事,秦二世的丞相赵高想篡权,担心群臣反对,于是预先进行了试验。
他献给秦二世一只鹿,说:“这是一匹马。
”秦二世笑着说:“丞相搞错了吧,把鹿当作马了。
”他问左右大臣,他们有的沉默,有的附和赵高。
这“指鹿为马”的典故主要说明:()A. 秦代相权较大,威胁皇权B. 赵高愚弄皇帝C. 秦二世不能知人善任D. 大臣惧怕赵高甚于惧怕皇帝6.《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C. 中央集权制D. 宗法等级制7.禹征三苗时,“乃会群后,誓于师”,启征有扈氏“乃召六卿”。
商王盘庚迁殷“命众悉至于庭”,还经常出现“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
这些历史现象表明当时()A. 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推行B. 专制主义思想显露苗头C. 原始集体议事方式影响尚深D. 贵族议会制度不断完善8.汉代天子下诏举贤,名目极多,例如:“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文学高第者”、“孝悌、有行义闻于乡里者”等等。
汉代天子下诏举贤()A. 运用了名目众多的选举方法B. 推动选贤举能的制度产生C. 利于士人依据标准自由报名D. 形成了有规模的选官制度9.清朝雍正帝时期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官制是()A. 内阁B. 南书房C. 议政王大臣会议D. 军机处10.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检测(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
单元综合检测(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定州高一期中)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解析:选C。
材料中的内容表明商汤、盘庚、周武王都强调自己行为合“天义”,是代表上天的意志行事,借助上天来宣传自己的合法性和权威,表明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中政权控制神权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借武力强化统治,故D项错误。
2.(2019·某某四地七校高一联考)下图是西周分封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推断( )A.周天子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B.同姓封国分布在长江中下游C.政治中心周围多为异姓封国D.周天子对异姓诸侯王存在疑虑解析:选D。
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统治,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王族,且示意图中同姓封国与异姓封国犬牙交错,这样的封国布局有防X异姓封国之意,故D项正确。
西周时期,周天子有至尊权威,但地方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周天子未建立高度集权,故A项错误;据示意图可知,同姓封国黄河流域也有,故B项错误;据示意图可知,政治中心周围多为同姓封国,故C 项错误。
3.(2019·某某师大附中高一学分认定)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传统的民俗中,除夕夜要“迎家堂”,家中供奉祖先牌位或家谱。
与这一民俗有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九品中正制D.三省六部制解析:选B。
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极为重视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形成了中华民族“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民俗,与题干中的“供奉祖先牌位”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
4.(2019·襄阳高一期中)西周推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这说明( )A.历史制度总是重复循环B.西汉的制度最优C.制度的革新具有渐进性D.郡县制存在弊端解析:选C。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5分,共50分)1.我国古代对“死”有很多讳称,天子的“死”通常称作①羽化②晏驾③寿终④仙逝⑤山陵崩A.①④⑤B.②⑤C.①③D.②③⑤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段材料说明A.西周盛行分封制B.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C.荀子是儒家代表D.分封制有利于西周扩大疆域3.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家喻户晓。
可是你知道“鼎”被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吗?A.原始社会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 秦汉时期4.中国古代有严格的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代替。
下列各项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汉文帝时改“姮娥”为“嫦娥”B.东汉初曾改“秀才”为“茂才”C.唐太宗时改“民部”为“户部”D.明建立初改“大都”为“北平”5.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权总揽,皇权至高无上、不可触动。
图一反映了皇帝在哪方面的权力?A.政治领导B.经济支配C.军事指挥D.宗教管理6.某班同学阅读了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里的一句话:“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大家对这里的“封建制度”展开了讨论,其中最合理的一项是A.它与我国内地现行教材里的“封建制度”是一致的B.在香港地区史学界认为我国的封建社会开始于周朝C.它仅仅在两周时期实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消失D.西周能够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与它有着密切关系7.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B.出现了造纸厂C.地方实行郡县制D.产生了邮递业8.右边的漫画(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A.科举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禅让制9.《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I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试测试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I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一、选择题1.《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材料旨在说明()A.分封制的必要性B.宗法制的合理性C.立嫡制的合法性D.世袭制的重要性2.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
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3.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4.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
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
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6.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7.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训练点1 法令出一1.古代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
“陛”本来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臣民常常不能对皇帝直接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突出特征是 ( A )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B.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D.皇帝推崇君权神授解析:臣民的话要由侍卫传达,说明了皇帝的高高在上,从而突出了皇权的不可逾越。
2.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 A )A.皇权至高无上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D.丞相大权独揽解析:“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特点,故选A 项。
B、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
训练点2 君权和相权3.《汉书·刘辅传》说到“中朝”一词,三国时期的学者孟康解释说:“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以下关于“中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由皇亲国戚组成,是皇帝的咨询机构B.取代了丞相的权力,权倾朝野C.牵制“外朝”,削弱相权D.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名无实解析:中朝并非由皇亲国戚组成,是中央决策机构,排除A;中朝位卑权重,但没有取代丞相的权力,排除B;汉代时期,为加强皇权,皇帝任用身边的侍从和亲信为中朝,中朝的出现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C;外朝沦为政令的执行机构,排除D。
4.唐太宗时期,大臣建议将征兵年龄从21岁提前到18岁,虽然相关诰敕经皇帝签署并下发到门下省,但给事中(注:官职)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最终诰敕没有颁行。
这反映出当时( B )A.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门下省较好地履行了其职责C.给事中负有起草诰敕的职责D.门下省权力远远超越中书省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核,材料中魏征坚决不肯署名,是履行门下省职责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皇权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而不是加强,但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故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给事中负有审议封驳的职责,排除C项;三省互不统属,因此无法进行比较,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检测试卷(一)(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
专题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9·枣庄三中学情调查)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故答案为C项。
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排除A项;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
2.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作“”(字的左边是监狱,右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戚”字写作“”(字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种武器)。
这反映了周代( )A.受封诸侯的权利B.分封的对象C.受封诸侯的义务D.分封的目的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亲”“戚”的字义可知,“亲”是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的人,即贵族;“戚”是握有武器掌控军事的人,即“功臣”,故材料反映的是周代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B 项正确。
3.(2018·汾阳一中高一期中)《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答案 A解析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三家分晋说明分封制被破坏,A项正确;B、D两项题干无从反映,也不符合史实;C项易误选,原因是对分封制的理解与基于题干表面的认识。
4.武王灭商后,封纣王儿子为诸侯,又封黄帝、神农、尧、舜、禹的后代为诸侯,让他们延续濒于灭绝的祖先祭祀。
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行为备受古人推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召公奭于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周王可在燕国直接任免官吏B.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于大宗C.召公奭领有燕国土地和人口D.燕国物产全部归召公奭所有【答案】 C【解析】分封制之下的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但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A项错误。
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于小宗,B项错误。
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D项“所有”错误。
C项正确。
2.在宗法制的等级结构中,处于最底层的是( )A.卿大夫B.士C.平民D.奴隶【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的理解能力。
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其等级结构是: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平民和奴隶均不属于等级结构中的成分。
3.(2015·河北正定中学)清朝学者万斯大说:“方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答案】 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分封制下层层分封之后,宗族的分支多了,分散在各处,难以统一,所以才制定宗法制度,用宗法制度来维护各层次的政权。
所以应选D。
4.(2015·河南实验中学)“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
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
”材料主要表明( )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说明宗法制具有治理家族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所以答案选C;A、B两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5.“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 D【解析】根据“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可以推断出与秦始皇有关,而秦朝统一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统一管理。
故D项正确。
6.“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 ( )①皇帝制度②郡县制度③三公九卿制度④行省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A【解析】行省制度是元朝首创的,排除④。
7.(2015·临川一中)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
”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答案】 C【解析】本题以史料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准确理解与认识,对材料的准确解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依据材料“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可知此官职是负责监察百官,C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的职责,故选C。
8.钱穆评论秦代政治说:“秦政不失为顺着时代的要求与趋势而为一种进步的政治。
”但是,以下不能反映秦所处时代的“要求与趋势”的是( )A.废封建、行郡县B.建长城、筑驰道C.重功利、恃酷法D.度量衡、都统一【答案】 C【解析】C项是秦朝采取的政治统治措施,但却不是符合当时时代要求的措施,也正是因为C项内容,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短命而亡。
9.小明阅读柳宗元《封建论》中的一段文字如下,经过分析,你认为文中◆处应为( )A.制、理、制、政B.理、制、制、政C.制、理、政、制D.理、制、政、制【答案】 C【解析】柳宗元表达的是:朝廷有治理百姓的制度,而不让郡县专权,这是正确的;中央有管理政务的大臣,不让地方官自行其是,这也是正确的;但是郡县不能正确发挥郡县制的作用,郡守、县令不能很好地治理人民……这种过失在于政治方面,不在于郡县制本身。
秦朝的情况便是这样。
故C项正确。
10.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
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设“中朝”B.置枢密院C.置刺史D.设内阁【答案】 A【解析】“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大意是:道、德出自于皇帝,制度政令出自于丞相,反映了西汉初期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威胁。
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设立中朝,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本题选A项;B项北宋时设立枢密院;C项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监督,设立刺史;D项明成祖时设立内阁。
11.刘邦建立汉朝后,命陆贾著述秦亡之理,以之为戒;又命萧何参照秦朝法律“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即“汉律九章”。
刘邦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无为而治天下B.轻徭薄赋与民休息C.稳定专制统治D.实践民贵君轻理论【答案】 C【解析】刘邦建立汉朝后,命陆贾著述秦亡之理,这是为了吸取秦亡的教训;参照秦法制定汉律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专制统治。
故选C项。
A、B两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初的治国思想,但不是目的。
D项与题意完全不符,排除。
12.(2015·扬州)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
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 )A.战事立功B.门第出身C.才学品德D.皇亲国戚【答案】 B【解析】魏晋时期,官吏的任免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下选拔官吏的标准是门第出身,故出现了材料中世代为官的现象。
1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答案】 C【解析】根据所学材料中“隋唐政治制度”指在中央实行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本题选C项。
A项中“独立施政”和B项中“地方分权”都不符三省六部制说法;D项“皇权顶峰”是指清雍正帝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14.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答案】 C【解析】材料没有辩证地评价科举制,A说法不正确;B项说法正确,但仅从“评价”的角度分析不全面;C项概括了B、D两项,较全面;D项说法正确,但仅从“时间”的角度分析不全面。
15.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和“谏议”制度。
下列属于“封驳”和“谏议”的机构的是( )A.隋朝中书省B.唐朝门下省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由”封驳”和“谏议”可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的门下省具有此职权,B项正确;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排除A项;明代内阁、清代军机处都不属于中央机构,都不具备“封驳”的职能,排除C、D两项。
答案为B。
16.对官吏的监督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列各项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秦朝太尉②西汉刺史③唐朝御史台④元朝监察御史A.①③④B.②③C.②④D.②③④【答案】 D【解析】本题为组合题。
其中①掌管军事,所以选②③④。
17.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加强皇权的措施。
三司使是北宋前期的最高财政长官,前代没有该官职,故选D。
18.“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集中在中央。
”由此可见,元代行省( )A.为了监察地方B.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C.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答案】 A【解析】元代行省是集地方权力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因此B、D可排除;行省不仅是从军事上控制地方,C不全面。
19.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②唐朝实行三省制③元朝实施行省制④明朝设立内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答案】 D【解析】行省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是加强中央集权,故③不正确;明朝废除丞相,故④不正确,排除含③④选项。
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削弱丞相权力;三省长官属于丞相,相权有所分散,故丞相权力削弱。
20.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根据题干“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宰相为政府领袖”可知,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明、清,因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明、清两代就再也未设立丞相一职,这与题干观点矛盾。
21.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答案】 D【解析】明朝时朝,丞相被废除,因此,清代是没有丞相的,D项错误。
22.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