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下油菜籽饼粕甘氨酸含量的发育遗传机理研究
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与生态学研究
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与生态学研究提高含油量是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的关键措施之一,高油育种是我国甘蓝型油菜育种主攻目标之一。
本研究:1)3个高油品系、1个中油品种和2个低油品系为材料,采用同一母本植株相同部位不同分枝授自身花粉和另一父本花粉研究含油量母体和花粉直感效应遗传,结果表明:种子含油量主要由母体植株基因型控制,母体效应值达0.86;父本花粉对F1种子含油量具有一定花粉直感效应,影响含油量平均为 1.86 个百分点,花粉直感效应值为0.14 ;2)利用386份材料及连续四年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材料开展含油量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春油菜区含油量显著高于冬油菜区含油量,长江中游区含油量高于上游区,长江下游区含油量高于中游区,黄淮区含油量高于长江下游区。
标签:含油量遗传;母体效应;生态学;甘蓝型油菜油菜是我国和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是世界上仅次于大豆和棕榈的第三大油料作物,油菜菜油是菜籽的主要加工产品,大约80%的菜籽价值通过榨取菜油来体现。
据统计,油菜含油量提高1%,相当于菜籽增产2.3~2.5个百分点。
长江流域主产区油菜种植面积占我国油菜生产总面积的90%,长江流域主产区菜籽的含油量为41%~42%,比世界第一大菜籽出口国加拿大的菜籽含油量低4~6个百分点(王汉中,2010),成为影响国产菜籽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提高我国油菜品种含油量、增加单位面积产油量已成为我国油菜育种的主攻目标。
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本试验用于花粉直感效应和母体效应研究的材料包括:3个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系0911、zy-13和T8,1个中含油量品种1009号,2个低含油量品系1023和0802。
2.方法(1)花粉直感效应和母体效应研究。
2010年9月18日将6个供试材料进行苗床育苗,10月21日移栽,行1.67米,行距0.4米,每行栽10 株,每一个材料移栽20行。
2011年3月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杂交种F1于初花期选择花期和生长状况一致的优良单株主花序套袋自交,每一个杂交组合选取4株,编号分成2组。
种子发育相关性状影响含油量的遗传学机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任务书项目名称:油菜籽油脂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代谢调控课题名称:种子发育相关性状影响含油量的遗传学机制课题编号:2006CB101604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2006年09月01日一、研究内容油菜种子既是维持世代延续的繁殖器官,也是油菜的产品油脂和蛋白质的储藏器官。
油菜种子中油脂、蛋白质和粗纤维大约各占35-45%,28-32%和7-15%,其比例有着明显的消长关系;油菜种子大小(粒重)是油菜产量的直接构成因素;油菜种子发育和最终形成受到一系列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种子成熟过程中,特别是后期的温度逆境对种子产量和质量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
本课题将从上述三个方面对影响油菜种子含油量和产量的种子发育相关性状开展研究,试图深入了解控制这些性状的遗传及分子机理,为有效调控油菜种子发育以提高种子含油量和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1. 选用多种来源的材料,将遗传基础复杂的性状,如甘蓝型黄籽形成的遗传和生化控制,分解成单个组成因素进行深入剖析;2.既研究性状的单基因和多基因控制,也研究基因网络上重要基因的互作。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1. 将为解决一些长期困扰育种家的难题提供答案,如甘蓝型油菜中黄籽性状、种子大小的基因控制,油菜中有关种皮色素合成的分子机制等;2.将克隆一批对种子含油量和产量相关性状有重要影响的基因,并分析这些基因间的相互作用;3.将对种子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特征、不同基因对环境因素的应达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调控种子发育性状的意义有新的认识,进而提出通过调控种子发育相关性状提高含油量和籽粒产量的分子操作途径。
1.种皮厚薄及黄籽性状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精细定位与粒色和种皮性状有关的主效基因和QTL;克隆种皮发育,木质素和种皮纤维素生物合成的关键调控基因和结构基因,明确其影响种皮纤维素积累的分子机理;分析黄色种皮形成的遗传机理,克隆与种皮色素生物合成与沉积有关的重要调控基因,研究它们与重要结构基因启动子的关键顺式元件的作用机理。
不同来源菜籽粕成分分析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不同来源菜籽粕成分分析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一、不同来源菜籽粕的成分分析1. 榨油后菜籽粕榨油后的菜籽粕主要来源于菜籽油的生产过程中,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经过精心提炼后,榨油后的菜籽粕蛋白质含量在45%以上,脂肪含量在3%以下,纤维素含量在12%左右,适合作为水产饲料的主要蛋白质来源。
其富含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苏氨酸等,能够满足水产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
2. 生物转化后菜籽粕生物转化后的菜籽粕是利用菌类、酵母等微生物对榨油后的菜籽粕进行发酵处理,将其转化为更易于水产动物消化吸收的蛋白质。
经过生物转化后,菜籽粕的蛋白质含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还能够降低纤维素含量,提高饲料的可利用性。
生物转化后的菜籽粕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益生菌和生长因子,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菜籽粕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1. 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含量2. 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菜籽粕中富含的赖氨酸、苏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添加菜籽粕能够提高饲料的氨基酸含量,促进水产动物的蛋白质合成,加快生长速度,提高产量和品质。
3. 减少饲料成本相对于一些动物蛋白质来源,菜籽粕价格相对较低,能够有效降低水产饲料的成本。
合理利用菜籽粕,能够降低水产养殖的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菜籽粕富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有助于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增强其抗病能力。
合理搭配菜籽粕,能够有效预防水产动物的疾病,降低养殖风险。
5. 保护水产环境1. 合理搭配2. 适量添加适量添加菜籽粕有利于提高水产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但过量添加会导致水产动物消化吸收问题,甚至对水产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在使用菜籽粕时应注意控制添加量,根据水产动物的生长阶段和饲养条件合理调整。
3. 品质保障使用菜籽粕时应选择优质的产品,确保其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等营养成分符合要求。
应注意存储和保管,避免受潮发霉,影响饲料品质。
油料种子特种高值油脂累积的遗传机理研究
油料种子特种高值油脂累积的遗传机理研究在植物学领域,油料种子特种高值油脂累积的遗传机理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对遗传机理的深入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油料植物中高值油脂的形成和积累规律,为油料种植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本文将从遗传机理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油料种子特种高值油脂累积的关键因素,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全面评估。
1. 遗传机理的基本原理在油料种子特种高值油脂累积的遗传机理研究中,首先需要理解遗传机理的基本原理。
遗传机理是借助基因组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研究植物在遗传水平上的特征传递和表达规律。
通过进化遗传学、拟南芥等模式植物的研究,人们对植物遗传机理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而这些知识也为油料种子特种高值油脂累积的遗传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 高值油脂积累的关键基因众所周知,植物体内的高值油脂主要是由油体中脂肪酸合成途径调控而成。
而在遗传机理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一些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对油料种子中高值油脂的积累有着重要作用。
比如在拟南芥中,ATS1、ATS2等基因与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相互作用,直接影响油料种子中油脂含量和构成。
深入研究这些关键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功能特点,有助于解析油料种子特种高值油脂累积的遗传机理。
3. 蛋白质与油脂代谢的调控除了关键基因外,植物中涉及油脂代谢的调控还包括一系列调节蛋白质的作用。
在植物细胞内,各种调节脂类合成、分解的蛋白质通过不同途径协调油脂合成与分解的平衡,从而影响油料种子中高值油脂的累积。
通过研究这些调节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可以揭示油料植物油脂代谢的遗传调控机理。
4. 环境因素与遗传机理的交互影响油料种子特种高值油脂的累积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机理研究中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与遗传机理的交互影响。
比如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土壤养分等因素都会对植物的遗传表达和代谢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油料种子中高值油脂的积累。
在油料种子特种高值油脂累积的遗传机理研究中,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与遗传机理的相互作用。
油菜籽加工副产品的开发利用
油菜籽加工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油菜是一种以采籽榨油为种植目的的一年生或三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和花生)之一。
中国每年生产的油菜籽除极少部分留作种子外,基本上全部用于制取食用菜籽油、高芥酸菜籽油和生物柴油,而生产这些产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品,对其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将会极大地提高油菜籽的经济价值。
1.菜籽皮油菜籽的种皮约占全籽的12%~19%,皮中粗纤维高达30%~34%,全籽中9%以上的植酸、色素、单宁及皂素等抗营养因子都存在于种皮之中,还含有少量的仁、8%~10%的油和19%左右的蛋白质,因此不脱皮而直接制油,除降低菜籽油品质,加深毛油色泽,增加精炼困难外,还将影响菜籽粕的品质、外观及适口性,使菜籽粕难以大量用作饲料,限制了菜籽粕蛋白质资源的利用。
但油菜籽种皮厚度在26μm~28μm之间,且与子叶结合紧密,较难去除。
我国是油菜籽生产大国,2005年油菜籽产量为1305万t,油菜籽种皮比例按16%计算,脱皮处理可以使75%的油菜籽种皮分离并得以收集。
若油菜籽加工全部采用脱皮工艺,则每年将产生油菜籽皮156万t以上(皮中含仁量未计算在内)。
①制取菜籽油。
菜籽皮中脂肪含量为8%~10%,因此将菜籽种皮收集后,可以浸出制油,在设备上,只需利用饼浸出车间方面的设备即可。
②提取植物多酚和植酸。
油菜籽皮除用于浸出制油外,还可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如含植物多酚3.8%~5.0%,植酸2%~3%),并作进一步深度开发,以提高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油菜籽深加工开创新路。
植物多酚和植酸是在食品、日化和高分子合成中很有实际应用前景的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2.菜籽粕采用双低油菜籽制油后将得到58%~62%的菜籽粕。
2005年中国菜籽粕的产量约为783万t,由于菜籽粕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粗蛋白含量约40%左右,与豆粕中的蛋白质含量大致相等,但菜籽粕氨基酸组成平衡,含硫氨酸较多,精氨酸含量低,精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适宜,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模式非常接近,几乎不存在限制性氨基酸,是一种潜在而又巨大的优质蛋白质资源。
青海不同海拔环境对甘蓝型油菜种子br油脂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徐 亮.青海不同海拔环境对甘蓝型油菜种子油脂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2):95-97.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5.12.027青海不同海拔环境对甘蓝型油菜种子油脂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徐 亮(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油菜研究所/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青海省春油菜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16) 摘要:为了探讨青海不同海拔环境对甘蓝型油菜种子油脂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12个油菜DH系在青海3个海拔区种子的油脂和干物质(含油脂)积累规律,结果发现:(1)随着海拔的升高,不同油菜品种含油率变化规律不同,但12个品系的种子平均发育成熟时间逐渐延长,千粒质量、千粒种子油脂净质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2)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和干油脂积累速度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积累高峰期出现在种子发育的30~40d时间段,随着海拔的升高物质积累高峰期出现时间更晚,但海拔更高时干物质积累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反而提前了;种子油脂和干物质积累高峰期时,海拔适中的西宁试验点积累速度最快,海拔最高的互助试验点积累速度最慢;种子发育后期,低海拔区油菜种子油脂和干物质积累速度快速下降到较低的水平,随着海拔的升高种子油脂和干物质积累速度下降变缓。
(3)不同基因型或不同环境引起的种子含油率较高,其种子发育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油脂积累速度与干物质积累速度比,种子含油率主要受胚含油率的影响,两者之间相关系数为0.8287。
(4)种子生长发育到成熟前5~10d,含油率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呈下降趋势。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环境通过影响种子油脂积累速度与干物质积累速度比值和种子发育成熟时间,从而影响种子的含油率和产油量。
关键词:海拔环境;甘蓝型油菜;油脂积累;干物质积累 中图分类号:S634.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2-0095-03收稿日期:2014-12-03基金项目:青海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编号:2013-Z-719);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编号:2012-QNT-5)。
甘蓝型油菜种子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遗传及其基因定位的开题报告
甘蓝型油菜种子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遗传及其基因定位的
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甘蓝型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种子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其中油酸和亚麻酸是甘蓝型油
菜种子油中两种比较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含量高,可以提高油菜种子油的稳定
性和质量,并具有防止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亚麻酸含量高,则有抗炎、降血脂、预防
癌症等多种保健功效。
因此,研究甘蓝型油菜种子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遗传及其基因定位,不仅可以为油菜品种的选育提供重要依据,也有助于提高油菜种子油的营养性和经济效益。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将选取不同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和材料,通过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的方法,研究其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遗传规律和基因定位。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测定不同品种和材料的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2)通过群体遗传学方法,分析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遗传规律;
(3)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定位方法,对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主效基因进行
定位。
3. 预期成果及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获得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和材料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遗传规律、主效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信息。
研究结果将为油菜品种的选育、遗传改良和分子育
种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为改良油菜品质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菜籽饼(粕)中能量、氨基酸的可利用率
菜籽饼(粕)中能量、氨基酸的可利用率
邵春荣;包承玉;刘明智;孙有平;张顺珍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1995(000)002
【摘要】以成年罗斯公鸡为试验动物,用真代谢能法(TME)测定了32个菜籽饼(粕)样本的表观代谢能,真代谢能,能量及氨基酸的表观利用率及真利用率,氮基酸及真可利用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菜籽饼的表观代谢能、真代谢能、能量表观利用率及真利用率均高于菜籽粕;菜籽柏中氨基酸的表观利用率和真利用率均高于菜籽饼的氨基酸利用率,而其粗蛋白含量两者相近.从试验结果还可看出,菜籽粕中氨基酸及真可利用氨基酸含量略高于菜籽饼,17种氨基酸及真可利用氨基酸含量菜籽粕比菜籽饼高1.97%和4.19%.
【总页数】4页(P58-61)
【作者】邵春荣;包承玉;刘明智;孙有平;张顺珍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南京,210014;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南
京,210014;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南京,210014;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南京,210014;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南京,2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
【相关文献】
1.临武鸭对添加复合酶棕榈粕和椰子粕的养分、氨基酸和能量的利用率 [J], 张旭;蒋桂韬;王向荣;李闯;黄璇;吴端钦;戴求仲
2.麻枫仁粕氨基酸及能量营养价值评定 [J], 杜懿婷;丁雪梅;张克英;陈代文
3.菜籽饼(粕)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质和量 [J], 罗献梅;郑碧玉
4.菜籽饼(粕)粗蛋白质及氨基酸营养价值的评价 [J], 邵春荣;包承玉
5.硫甙含量对菜籽粕中能量、粗蛋白和氨基酸消化代谢的影响 [J], 葛权松;易培智;曹文杰;蒋玉琴;方厚生;李建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菜籽成熟过程中主要脂肪酸变化的研究
脂 肪 酸组成 的测 定采 用气 相质 谱联 用法 j。
关键 词 油 菜籽 脂肪 酸 成熟 变化 趋势 中图 分类 号 :TS2O2.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003—0174(2016)07—0082—07
油 菜作 为世 界 范 围 内重 要 的油 料 作 物 ,是 仅 次 于大豆 、花 生 的植 物 油 脂第 三 大 来 源 ,其种 植 面积 和 总 产量 在油 料 作 物 中 占有 相 当大 的 比例 ¨J,同时 油 菜在 我 国作 为 最 主要 食用 植 物 油 的来 源和 发 展生 物 柴油 的 潜 在 原 料 ,越 来 越 受 到 人 们 的 关 注 与 重 视 ,所 以改 善 和提高 菜籽 油 的品质 也就 随之 变得 越 来越 重要 。
化 与油 菜 生 育期 有 着 密 切 的关 系 ,然 而 目前 有 关 油 菜 籽 的研究 主要 集 中于遗 传 育 种来 提 高 油 菜籽 品质 以及不 同加 工 方 式 对 其 营 养 成 分 的 影 响 J,但 是 对 于油 菜籽 成熟 过程 中其 主要 脂 肪 酸组 成 动 态 变化 积 累研究 很 少 ,因此 ,本研 究 选 用 3个 不 同 双低 油菜 品 种 (高 油酸 一753、中油 一1358、观 音菜 薹 )为原 料 ,初 步研究 油菜 籽成 熟 过程 中其 主要 脂 肪 酸 组成 的动 态 变化 积 累模 式 以及 各 种脂 肪 酸 之 间 的相 互 转化 的关 系 ,为 适 时收获 油菜 籽 ,得 到 脂 肪酸 组 成 为最 优 的高 品质油 菜 籽提供 参 考 。
不同环境条件下油菜籽饼粕蛋白质含量的发育遗传研究
中油 8 1和鄂 油长 荚可提 高后 代蛋 白质含 量 。 2
关键 词 油 菜
蛋 白质 含 量
发 育遗 传
遗传 主 效应
环境 互 作效 应
菜 籽蛋 白质 的表 现有 明显 的作 用 。任玉 玲 等 发 现
油菜籽 发 育过程 中特 定 时期 的基 因表达 及 其 对蛋 白 质 含量 的影 响 , 富和发 展 发育数 量 遗传理 论 。 丰
油 菜饼粕 中谷 氨 酸 、 氨 酸 和 精 氨 酸 等 3种 氨 基 酸 甘
含量的表现均受到胚 、 细胞质和母体植 株遗传效应 的控制 , 母体 遗 传 率 均 大 于 胚 遗 传 率 或 细胞 质 遗 传 率, 且以母体加性效应和细胞质效应为主, 因此对这
胚、 细胞 质 和母 体 植 株 等 三 套 不 同遗 传 体 系基 因表 达 的遗传 效应 , 同时 也会 受 到 环 境互 作 效 应 的影 响。 由于多数 试验 主要 是 利 用单 一环 境 或不 同环 境 条件
质 , 氨 基 酸 组 成 平 衡 、 理 , 优 质 的饲 料 蛋 白资 其 合 是 源 IJ因此提 高油 菜籽 饼粕 蛋 白质含 量一 直是 国内 2,
叶 ) 细胞 质和母 体植 株 等 不 同遗 传 体 系的遗 传 主效 应 及 其 环 境 互作 效 应 对 油 菜籽 饼 粕 蛋 白质 含 量 的影 响 。 、 结 果表 明 , 油菜籽饼 粕蛋 白质 含 量在 不 同发 育 时期 的表 现 同时 受制 于胚 ( 叶 ) 细胞 质 和母 体 植 株 等 三套 遗 子 、
4种油料压榨饼的品质评价
4种油料压榨饼的品质评价程园园;刘大川;刘晔;张麟【摘要】对油菜籽、亚麻籽、紫苏籽、花生仁4种油料及在适宜条件下压榨所得压榨饼的粗蛋白质含量、氮溶指数、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亚麻籽饼、菜籽饼、花生饼和紫苏籽饼中粗蛋白质含量均比4种油料的粗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其氮溶指数与油料相比也相应增加;4种压榨饼的赖氨酸含量均较油料明显上升.这说明压榨过程中,由于压榨温度低、受热时间短,随着油料所含油脂被压榨出来,压榨饼中蛋白质含量得以升高,饼中蛋白质尚未变性或稍有变性,这为压榨饼的蛋白质资源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6(041)004【总页数】3页(P29-31)【关键词】压榨饼;粗蛋白质含量;氮溶指数;氨基酸组成【作者】程园园;刘大川;刘晔;张麟【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23;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23;武汉轻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430023;武汉轻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武汉4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9;TQ934油菜籽和花生是我国重要的大宗油料,对国产食用油的供给量具有重要作用[1-3]。
亚麻籽和紫苏籽是我国重要的特种油料,由于其油中富含α-亚麻酸,是摄取n-3系列脂肪酸的主要食用油[4-6]。
油料作物是植物油脂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在保证油脂和蛋白质的有效供给、改善食物结构、促进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等方面均居重要地位。
通过对植物油料进行加工可获得两类主要初始产品:毛油和饼,它们都是食品和饲料工业重要的生产原料[7]。
选择2种大宗油料和2种特种油料,即油菜籽和花生仁、紫苏籽和亚麻籽4种中高含油率油料为对象,采用小型榨油机压榨,在出饼温低小于80℃的情况下,使得压榨饼残油率为8%左右。
本文在油菜籽、亚麻籽、紫苏籽、花生仁4种油料入榨水分含量为3%~4%、入榨温度65℃、环境温度30℃、出饼温度低于80℃的压榨工艺条件下,研究4种压榨饼中粗蛋白质含量、氮溶指数、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与油料相比的变化,为压榨饼的蛋白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油菜种子油酸含量的遗传改良
油菜种子油酸含量的遗传改良
杜海;郎春秀;王伏林;陈锦清;吴关庭
【期刊名称】《核农学报》
【年(卷),期】2011(25)6
【摘要】油菜是我国重要油料作物,菜籽油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主要食用油之一。
菜籽油中的油酸营养价值很高,同时油酸也是一种重要工业原料。
本文从国内外高
油酸油菜育种现状、油菜籽油酸含量的诱变改良、遗传调控以及分子标记鉴定和QTL定位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油菜种子油酸含量遗传改良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进一
步开展油菜高油酸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1179-1183)
【关键词】油菜;油酸含量;遗传改良
【作者】杜海;郎春秀;王伏林;陈锦清;吴关庭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学与生物
技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4
【相关文献】
1.白菜型油菜种子芥酸、油酸和硫苷含量的变异及相关性 [J], 田恩堂;梁海伦;王均军;郭君;曹慧琳;林树春
2.利用甘蓝型油菜高密度SNP遗传图谱定位油酸、亚麻酸及芥酸含量QTL位点
[J], 刘列钊;李加纳
3.油酸含量产生了分离的冬油菜加倍单倍体群体中棕榈酸和油分含量的遗传变异[J], ChristianMollers;谢国禄;等
4.油菜种子低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异交稳定技术的建立 [J], 郎春秀;王伏林;吴学龙;石江华;陈锦清;吴关庭
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甘蓝型油菜种子油酸和亚麻酸含量 [J], 陈伟;范楚川;钦洁;郭振华;傅廷栋;周永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菜籽饼粕各种成分介绍
菜籽饼粕各种成分介绍1. 粗蛋白质菜籽饼的粗蛋白含量约36%左右,菜籽粕约38%左右。
其氨基酸的组成特点是蛋氨酸含量较高,约0.7%左右,是饼粕类饲料中仅次于芝麻饼粕,名列第二。
赖氨酸的含量也较高,为2.0%~2.5%左右,仅次于大豆饼粕,名列第二。
另一特点是精氨酸含量低,是饼粕类饲料中含精氨酸最低者,约为2.32%~2.45%。
从赖氨酸和精氨酸的比值来看,大约为100:100左右。
而在大多饼粕类饲料中,都是精氨酸远远超过赖氨酸,大约为赖氨酸:精氨酸=100:140以上。
棉仁饼粕中精氨酸含量高,两者之比在100:270以上,因此菜籽饼粕与棉籽饼粕搭配,都可以改善赖氨酸与精氨酸的比例关系。
2. 热能菜籽饼粕的碳水化合物,多是不宜消化的淀粉,而且含有8%的戊聚糖,雏鸡无法利用,粗纤维含量为10%~12%,故可利用能量水平较低。
菜籽粕的代谢能水平为7.9MJ/Kg左右。
影响菜籽饼粕代谢能的根本原因是菜籽的外壳,这种外壳几乎没有利用价值。
3. 维生素、矿物质菜籽饼粕中胡萝卜素和维生素D的含量很少,硫胺素的含量也较其它饼粕类低,为1.7~1.9mg/Kg,核黄素也偏低,为0.2~3.7mg/kg.但烟酸和胆碱含量高,烟酸为160mg/Kg,胆碱可达6400~6700mg/kg,是其他饼粕类饲料的2~3倍。
泛酸的含量也较低,为8~10mg/kg.菜籽饼粕的钙磷含量较高,但所含磷有65%属于植酸态磷,利用率低。
含硒量是常用植物性饲料中的最高者,可高达0.9~1.0mg/kg,是大豆饼粕的10倍。
相当于含硒量最高的鱼粉的一半。
因此,如果日粮中菜籽饼粕和鱼粉占的比例大时,即使不添加亚硒酸钠,也不会出现缺硒症。
此外,菜籽饼粕中含锰量也较高,约80mg/Kg左右。
花后不同时期油菜籽饼粕赖氨酸含量的遗传分析
花后不同时期油菜籽饼粕赖氨酸含量的遗传分析陈国林;吴建国;张莉;石春海【摘要】采用条件和非条件数鼍遗传分析方法,利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两年试验数据,分析了胚(子叶)、细胞质和母体植侏等不同遗传体系的遗传主效应及其环境互作效应对油菜籽饼粕赖氨酸含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籽饼粕赖氨酸含昔在各个发育时期的表现同时受制于不同遗传体系的遗传主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且以环境互作效应为主,故油菜籽发育过程中不同遗传体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环境条件的显著影响.在不同遗传体系的基因效应中,除花后36 d的胚主效应较大外,各发育时期以母体效应为主,其中母体显性主效应和母体加性互作效应的作用尤为明显.条件遗传分析表明,花后23~29 d控制赖氨酸含量的数量基因表达最为活跃;一些基因效应在不同发育时期还存在着间断性表达的现象.油菜籽饼粕赖氨酸含量的狭义遗传率较高,多数发育时期是以母体遗传率为主,根据母体植株上油菜籽饼粕赖氨酸含量的总体表现进行选择可以取得较好的改良效果.【期刊名称】《作物学报》【年(卷),期】2010(036)004【总页数】8页(P680-687)【关键词】油菜籽;赖氨酸含量;发育遗传;遗传主效应;环境互作效应;遗传率【作者】陈国林;吴建国;张莉;石春海【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9;浙江林学院农业与食品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9;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9;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9【正文语种】中文赖氨酸为碱性氨基酸, 是人和动物营养的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 对调节体内代谢平衡、促进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
油菜是我国大面积种植的油料作物, 油菜籽富含油脂和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含量平衡, 优质油菜饼粕是一种理想蛋白源[1]。
因此, 提高油菜籽饼粕的必需氨基酸含量, 尤其是赖氨酸含量对改善饼粕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环境下玉米籽粒油分及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效应
华北农学报·2014,29(3):81-89收稿日期:2014-03-16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40B05);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011CI061);云南农业大学百名人才培养项目(2012PY03)作者简介:王云美(1976-),女,云南临沧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作物资源评价利用工作。
王云美、高祥扩为同等贡献作者。
通讯作者:赵自仙(1974-),女,云南姚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作物种子经营管理、玉米种质创新利用等的教学与研究。
不同环境下玉米籽粒油分及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效应王云美2,高祥扩2,冯素芬2,杨克昌2,江鲁华2,赵自仙1,李丽争3(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5;3.宣威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云南宣威655424)摘要:针对玉米籽粒品质性状遗传机制复杂,传统的分析方法不能对母体的遗传方差进一步细分的问题,采用包括胚、胚乳、细胞质、母体效应及其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玉米籽粒油分及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各项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玉米籽粒油分的遗传主要受遗传主效应(V G )控制,胚加性效应(V Ao )是影响玉米籽粒油分最重要的遗传效应,其方差占遗传方差总量的88.92%,油分的胚普通遗传率(h 2Go )最高,为79.0%。
棕榈酸的遗传主要受基因型ˑ环境互作效应(V GE )控制,其V GE 占遗传总方差的91.13%,胚乳加性ˑ环境(V AeE )、母体加性ˑ环境(V AmE )对棕榈酸的遗传同等重要,其方差分别占遗传总方差的47.47%,41.99%,棕榈酸的母体互作遗传率(h 2GmE )、胚乳互作遗传率(h 2GeE )相差不大,分别为39.4%,39.2%。
硬脂酸的遗传也主要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控制,基因型ˑ环境互作效应方差(V GE )占遗传总方差的87.75%,母体加性ˑ环境(V AmE )及胚加性效应(V Ao )对硬脂酸的遗传起着重要作用,硬脂酸的母体互作遗传率(h 2GmE )为43.7%;胚乳互作遗传率(h 2GeE )为43.5%。
国产菜籽饼、菜籽粕的营养、抗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
国产菜籽饼、菜籽粕的营养、抗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菜籽饼、菜籽粕是油菜籽加工的副产物,是一种重要的饲用蛋白质原料。
菜籽饼、菜籽粕主要有以下特性:1)能量水平不稳定,受剩余油量、粗纤维水平影响。
2)蛋白质(30-40%)、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含量高,但消化率较低。
3)钙、磷、硒、铁、锰含量高,但60%的磷与植酸结合,利用率低。
4)烟酸、胆碱含量高,但胡萝卜素、维生素D含量低。
菜籽饼、菜籽粕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为芥子油苷、芥子酸胆碱、芥子酸、单宁、植酸和粗纤维,可用物理、化学、生物及育种等方法来降低其毒性。
中国的“双低”菜籽及加拿大油菜籽是目前两个主要新型品种。
与豆粕相比,菜籽粕含有较高的蛋氨酸(2.1% vs 1.4%)、胱氨酸(1.2% vs 0.6%),但赖氨酸(5.5% vs 6.2%)却低于豆粕。
另外,菜籽粕还含有14.1%的粗纤维,远远高于豆粕(3.9%)。
高纤维含量降低了菜籽粕中的赖氨酸(74% vs 87%)、粗蛋白(75% vs 90%)的回肠表观消化率。
菜籽粕中的芥子油苷,在胃肠道内的水解产物具有毒性,可诱导动物甲状腺肿大,降低动物的生长性能及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
菜籽粕中的芥子酸胆碱、芥子酸、单宁可降低日粮的适口性,降低动物采食量和生长性能。
菜籽饼、菜籽粕被广泛用于动物饲料中,禽、猪、牛日粮中添加水平分别为8-15%、3-15%、5-20%。
目前,芥子油苷、芥子酸是限制菜籽饼、菜籽粕在动物饲料中应用的主要因素。
表1:菜籽饼(Rapeseed cake)、菜籽粕(Rapeseed meal)营养成分数据来源:冯定远,2003,《配合饲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p78-80DM:干物质,CP:粕蛋白,EE:乙醚浸提物,CF:粗纤维,NFE:无氮浸出物,ASH:灰分,NDF:中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纤维,Ca:钙,TP:总磷,Non phytate phosphorus:非植酸磷,Pig digestible energy:猪消化能,Pig metabolizable energy:猪代谢能,Poultry metabolizable energy:禽代谢能,Beef cattle digestible energy:肉牛消化能,Dairy cow net energy:奶牛净能,Sheep digestible energy :羊消化能表2:普通菜籽粕、普通菜籽饼、双低菜籽粕、豆粕、普通菜籽、双低菜籽营养成分数据来源:席鹏彬,2002,中国地方菜籽饼粕组成特点及生长猪回肠氨基酸消化率。
油菜种子含油量影响因素及调控综述
油菜种子含油量影响因素及调控综述
油菜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种子含油量是决定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油菜种
子含油量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在这些影响因
素的调控下,可以通过优化种植技术和育种策略来提高油菜种子的含油量。
遗传因素是影响油菜种子含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种子含油量是由油菜遗传背景所决
定的,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基因组成,从而导致其含油量的差异。
通过选择高含油量的
母本和父本,进行杂交育种,可以获得具有高含油量的油菜品种。
环境因素也对油菜种子含油量产生影响。
生长季节的降水量、日照时间和温度等环境
因素对油菜的生长发育和种子形成过程有重要影响。
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油菜能够充分
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种子的形成与发育,并且有利于油脂积累。
而在恶劣的环境
条件下,油菜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导致种子含油量下降。
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和种植季节,合理调控生长周期,可以提高油菜种子的含油量。
管理因素也对油菜种子含油量产生影响。
农艺管理措施包括种植密度、施肥、灌溉和
植物保护等,这些管理措施能够影响油菜的生长发育和种子品质。
适宜的种植密度能够保
证油菜群体的充分生长,促进产量和产油率的提高。
合理施肥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促进油菜的生长和饲料积累。
适量的灌溉能够保持土壤湿度,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
合理
使用植物保护措施能够防治病害和虫害,保证油菜的健康生长。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
油菜种子含油量影响因素及调控综述
油菜种子含油量影响因素及调控综述油菜种子是工业油料和饲料的重要来源,其含油量是影响其商业价值和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
因此,研究油菜种子含油量影响因素及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油菜种子含油量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三个方面。
遗传因素主要包括品种和遗传基础;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水分和土壤等;管理因素主要包括播种期、施肥、灌溉和采收等。
油菜种子含油量的调控机制比较复杂,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和调节因子。
目前已有研究发现,油菜种子含油量的调控过程涉及多个关键基因,包括调控油脂合成、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等方面的基因。
同时,一些信号通路和调节因子也被证明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激素、激活蛋白酶、SNF1相关蛋白激酶和转录因子等。
油菜种子含油量的调控机制中,油脂合成途径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其中,在脂肪酸合成途径中,Acetyl-CoA喜好性羧化酶(ACC)被认为是限制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
过去的研究表明,在抑制ACC活性的同时,可以增加油菜种子的含油量。
另外,研究还发现,在油菜种子油脂合成的过程中,ARA、DPA、EPA、DHA等多种脂肪酸对含油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油菜种子含油量调控中,激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植物内源激素,如ABA、GA、ET等均对油菜种子的含油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其中,ABA通过调控基因表达,特别是在油脂合成途径上的基因表达来影响油菜种子的含油量。
此外,转录因子也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
许多转录因子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来影响油菜种子的含油量。
研究表明,BnLEC2、WRI1、ABI3、ABI5、EF1A等转录因子在油菜种子中表达丰富,可以显著影响油菜种子含油量。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明确油菜种子含油量的调控机制和关键因素,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因素来提高油菜种子的商业价值和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的菜 籽粕含 有组 成 平衡 的各 种氨 基 酸 , 优质 是
蛋 白质 源 。 甘 氨 酸 是 条 件 必 需 氨 基 酸 之 一 , 对
动物 的生长 、 育 和健 康 起重 要 作 用 。油 菜籽 发 蛋 白质 含量是 重要 的数量 性 状 , 究 较 多 。甘氨 研 酸 含量 作 为重 要 营养 品质 , 已引 起 较 多 的关 注 。 水稻、 大麦 、 麦 、 小 玉米 种 子 的甘 氨 酸含 量 的遗 传 控 制早 已报 道 。任 玉 玲 等 发 现 油 菜 籽 饼
育 时期 是 以母 体 和 细 胞 质 两部 分 的遗 传 率 为 主 。在 低 世 代 时 , 据 母 体植 株 油 菜 籽 甘 氨 酸 含量 的 总 体 表 现 根
进行 选 择 , 可望 取 得 较 好 的 效 果 。
关键 词 : 菜 籽 ; 氨 酸含 量 ; 育遗 传 ; 传 主 效 应 ; 境互 作 效 应 ; 传 率 油 甘 发 遗 环 遗
me . Ex e tfrte e r o efcs a 6 da fe o rn slr e mo g te d f r n e ei o o e t ,b t nt c p o h mb fe t t3 yat rf we ig wa a g ra n h if e tg n tcc mp n n s oh y l e
中 图分 类 号 : 6 . S5 5 4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0 4— 5 4 2 1 ) 3 0 4 0 10 1 2 ( 0 1 0 — 4 6— 9
S u iso e eo me tlg n t c a imsf rgy ie c n e to a ee d me l( asc td e n d v lp n a e ei me h ns o lcn o tn fr p se a Br si c
等 不 同遗 传 体 系 的 遗 传 主效 应 及 环 境 互 作 效应 对 油 菜 籽 饼 粕 甘 氨 酸 含 量 的 影 响 。 结 果 显 示 , 同 发 育 时 期 不 的甘 氨 酸 含 量 的表 现受 不 同遗 传 体 系 的遗 传 主 效 应 和环 境 互 作 效 应 的控 制 , 以环 境 互 作 效 应 为 主 。在 不 同 遗 传 体 系 的基 因效 应 中 , 除花 后 3 6d的胚 效 应 较 大外 , 发 育 时 期 以 母 体 效 应 为 主 导 , 体 显 性 主效 应 和 加 各 母 性 互 作 效 应起 主要 作 用 。条 件 遗传 分 析 表 明 , 制 甘 氨 酸含 量 表 现 的数 量 基 因 在 中期 和 前 期 表 达 最 为 活 跃 ; 控 中 期 的 净遗 传 效 应 最 大 , 量 的微 效 多基 因被 激 活 表 达 。油 菜 籽 饼粕 甘 氨 酸 含 量 的 狭 义 遗 传 率 较 高 , 数 发 大 多
y i e e ld ta he n w x r s in o ua t aie g ne n GC r i wa ci e b t te ry a d me i ssr v ae h tt e e p e so fq ni tv e s o tat t sa tv oh a a l n dum—e m f tr o r p s e v l p n tg s,e pe ily t me i a e e d de e o me tsa e s c al a dum・e m tg h e e ei fe t n gy ie o e tr a h d tr sa e t e n tg n t efc so lsn c ntn e c e a c r ltv l ihe aue,d o a lg rn eaie y hg rv l ue t a e umb ro o y e e c iey e p e s d. T oa  ̄o s n e h rtbii f e fp lg n s a tv l x r se he ttlna w e s e ia lt o y
A b t ac :Bo h c n ii na n c n ii na na y i t o s we e a pl d t s i a e t e g ne i i fe t n sr t t o dt o la d un o d t o la l ss me h d r p i o e t t h e tc ma n e f c s a d e m
浙 江 农 业 学 报 AcaA r utreZ e a g ni,2 1 ,3( ):4 t g i l a hj n es c u i s 0 2 3 4 6—4 4 1 5
ht / w w. yb.n t / w  ̄n x c p:
蒋 玉 蓉 , 国林 .不 同环 境 下 油 菜 籽 饼粕 甘氨 酸 含 量 的发 育遗 传 机 理研 究 [ ] 浙 江农 业 学 报 ,0 1 2 ( ) 4 6— 5 . 陈 J. 2 1 ,3 3 :4 4 4
n pus L.1 n di e e nvr m e t a i f r nte io ns
J ANG Yu r n I — g,C o HEN G ol u —n i
( c olo giutr a d F o ce c ,Z e a g A nvri Sh o fA r l e n o dS ine hf n &F U i sy,Lna 1 3 0,C ia c u i e t i' 3 1 0 n hn )
m a e n ldo i nc f c s a d ma e n la di v nt r e i n e f c r r i i e Th o d t na t tsi a n l t r a m na e e f t n t r a d t e i e a to fe twe e mo e v sbl . e i e c n ii ls a i tc la a - o
Th e ul h we h tgy ie c tn n r p s e a s smut n o l o told by t e ei i fe t e r s t s o d ta lsn one ti a e e d me lwa i la e usy c nr le he g n tc ma n ef cs s
a h i nd t e r GE nt r c i n e f c s fo i e a t fe t r m d fe e tg n i y t ms,e p c a l o h GE n e a to fe t . Th r f r o if r n e et s s e c s e i ly f r t e i t r c i n e c s e e o e, t x r s i n o e s c n e rn he e p e s o fg ne o f ri g GC n t i e e tg ne i y t m s c ul e sg ii a ty i fu nc d b h nv r n i he d f r n e tc s s e o d b i n f c n l n e e y t e e i o 。 l
t pe × e v r n nti t r c i n e f c s:he ia iiy y n io me n e a to fe t r t b lt
油 菜 是 我 国 重 要 的 油 料 作 物 之 一 , 油 后 产 榨
调控 机 理 的深 入 了 解 , 油 菜 籽 饼 粕 氨 基 酸 品 质 为
GC wa i h,o i h t a e na n y o l s c h rt bi t r mp ra t d rn a e e d d v l p n . I wa s hg f wh c he m t r l a d c t p a mi e i a l y we e i o t n u i g r p s e e e o me t t s i
s g se t a ug e td h tGC o l e efce ty i r v d wh n s lc in i a e n t lsi e o ma c fmau e mae - c u d b fiin l mp o e e e e to s b s d o hehoit p r r n e o tr tr c f
不 同 环 境 下 油 菜 籽 饼 粕 甘 氨 酸 含 量 的 发 育 遗 传 机 理 研 究
蒋 玉 蓉 ,陈 国林
( 江 农 林 大学 农 业 与食 品 科 技 学 院 , 江 临安 3 10 ) 浙 浙 130
摘
要 : 用 条 件 和非 条 件 遗 传 分 析方 法 , 采 利用 两 年 的 试 验数 据 , 分析 了油 菜籽 胚 ( 叶 ) 细胞 质 和 母 体 植 株 子 、
n l p a t te ry g n r to s a ln sa a l e e ai n .
收 稿 日期 :0 1一 3— 3 2 1 O 2
基 金 项 目 : 江 省 科技 厅 面上 科 研 农 业项 目 ( 0 8 2 0 4 浙 20C28 ) 作 者 简 介 : 玉 蓉 ( 9 4一) 女 , 江 浦 江人 , 士 , 师 , 事 作 物 遗 传 与 育 种 研 究 。T l 5 1 3 4 0 7 E m i uo gi g 4 @ 1 6 蒋 17 , 浙 博 讲 从 e:0 7  ̄ 7 2 8 ; - al rnj n 7 6 2 :y a
tegn tp × e vrn n G h e oy e n io me t( E)itrcinefcso mby ( oye o ), yo ls n tra ln t i e— nea t f t f o e e ro ctld n c tpam a dmaen l a t f r p adf e td v lp na eid f ra te i o lcn o tn G n e eo me tl r sat nh ss ngy iec ne t( C)o p se a sn oy a x ei na aa p o e f a e edme l igt —e r p r r u w e me tl t.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