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老年的孙权为何脾气越来越坏?气得脑子都糊涂了

合集下载

孙权晚年的二宫之争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孙权晚年的二宫之争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孙权晚年的二宫之争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本文导读:三国当中孙权无疑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了,起初他一直以一个明君的形象示人,东吴也在他的治理下井井有条,可惜晚年的孙权喜怒无常,有些昏君的味道,而且还爆发了二宫之争,这是怎么回事呢?赤乌四年五月,孙权长子太子孙登病逝。

孙登死后,太子之位空悬。

当时,孙权诸子中最年长者,是第三子孙和,孙和幼时天资聪慧,他的生母王夫人也很受孙权宠爱。

经过各种势力的激烈博弈,赤乌五年(242年)正月,孙和“顺理成章”地被孙权选立为太子。

百官上奏,要求立皇后,并封孙权其余四子为王。

孙权以天下尚未安定,不宜尊宠妃妾、皇子为由,予以拒绝。

八月,臣僚再次上奏,请求分封其他皇子。

最终,孙权同意封第四子孙霸为鲁王。

孙权封太子和鲁王后,规定太子、鲁王享受同样的待遇:“鲁王霸有盛宠,与太子和齐衡。

”太常顾谭、太子太傅吾粲等对孙权此项规定,提出了异议:“太子、国王上下有序,礼秩宜异。

”还有大臣建议,让鲁王出镇地方,以避争端。

孙权认为群臣所奏有理,于是令太子、鲁王分宫而居,各选僚属。

这在古代宫廷中,本来也是正常的现象。

然而,野心勃勃的鲁王孙霸却认为,自己地位的下降,是太子及其党羽陷害所致。

因此,孙霸暗中唆使鲁王宫的侍御宾客,诋毁太子及其支持者,以便取而代之。

孙和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拉党结派之风逐渐滋盛:“自侍御宾客造为二端,仇党疑贰,滋延大臣。

”因孙吴称太子宫为“南宫”,故后人也称孙和、孙霸兄弟储位之争为“南、鲁之争”,也称作“二宫之争”。

赤乌七年,孙权逐渐听闻孙和、孙霸因争储而不和的消息。

为避免兄弟手足相残,孙权命二人禁止和宾客往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

孙权的苦心,不仅没有打消孙和、孙霸及其各自党羽的仇视和竞争,反而使他们变本加厉,储争愈发激烈。

随着孙和、孙霸党羽的深入卷入,他们各自所属的家族成员,也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储争。

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遵循礼仪,坚决维护太子;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依附鲁王,后人称这种情况为“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

历史上如何评价孙权是非功过、能力和为人?

历史上如何评价孙权是非功过、能力和为人?

历史上如何评价孙权是非功过、能力和为人?寄语:东吴大皇帝孙权(公元182年-252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以“大”为谥号的皇帝,也是三国在位时间最久的帝王。

然而以客观公正著称的晋朝史官陈寿在《三国志》中将曹操和刘备的去世冠之以天子专用的“崩”、“殂”,对孙权的死亡则仅仅称之为诸侯使用的“薨”,低调而微秒地表现出了他对孙权甚为不爽的态度。

何也?由于吴国史官“为尊者讳,为贤者隐”的闪烁其词,后世无从得知孙权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究竟发生在何年何月。

再加上孙权的一生相当漫长,若仍以履历的形式讲述则太过纷繁复杂,因此本文将从五个层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剖析孙权,尽可能地让读者了解此人真实的面目。

孙权崇尚节俭,从没有像魏明帝那样铺张浪费地建设亭台楼阁。

至于奢侈品,除了送给曹丕就是做国际贸易。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的人生乐趣主要有三:一、开酒会孙权是《三国志》里举办酒会最多的人物,高兴的时候甚至亲自给大伙儿斟酒。

这些事儿之所以会被记录下来是因为他手下总有那么几个不懂事儿的人物。

德高望重的老管家张昭看不惯少东家喝大酒,动不动就甩脸子。

孙权拿他没辙只能哄哄算了。

直到贴心人诸葛恪出现,在酒桌上对老张头儿频频奚落,孙权才不必再窝火。

张昭可以倚老卖老,别人要敢扫兴就没那么容易混过去了。

虞翻在孙权刚接班时保护他免遭堂兄孙暠的威胁,其人知识水平很高,是著名的经学家,曹操多次招聘都被他拒绝。

但是虞翻成分不好、脾气又差,一直不招孙权待见。

在大魏皇帝曹丕领导下做吴王时的一次酒会上,孙权又给大伙儿挨个倒酒,虞翻趴在地上装醉,孙权刚走开几步虞翻就爬了起来,这意思就是老子不想跟你喝。

孙权早就想办他,只是碍于社会影响一直忍着,这回干脆借酒行凶,拔出剑来就要剁。

一般人不敢劝,只有前任扬州牧刘繇之子,江东孙氏用来标榜自己的活招牌,地位超然的大司农刘基将孙权紧紧抱住,劝他说“大王,不行啊,要杀他也得等醒了酒再说啊,要是酒后杀了大知识分子明早您就得上头条啊!”孙权怒吼到:“曹操尚且杀了孔融,我杀个虞翻又能怎么地?”不说这话还好,要是说了这话再杀虞翻就等于公开以曹操为榜样,那么孙权的权力合法性就动摇了。

孙权年少有为,为何晚年昏庸不堪?

孙权年少有为,为何晚年昏庸不堪?

孙权年少有为,为何晚年昏庸不堪?2019-09-18 11:20华人号:心宜善孙权接过哥哥孙策的君主之位后,重贤纳才,对内讨平内乱,广施恩德于百姓;对外不畏强敌,注重外交平衡,不仅保住了父兄留下来的基业,同时还发扬光大,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可以说,孙权的早期作为,完全是符合古代明君标准的。

但是,晚年的孙权,好大喜功,喜怒无常,尤其是内宫混乱,整个东吴政治环境恶劣,又是一个十足的昏君。

那么,促使孙权由明君转变为昏君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呢?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孙权接受了封号,同时立长子孙登为太子。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太子孙登同时被立为皇太子。

赤乌四年(241年)五月,年仅三十三岁的孙登却死了。

次年正月,孙权立了第三个儿子孙和为太子。

这年八月,孙权又立了第四个儿子孙霸为鲁王。

长子孙登死了,次子孙虑也于公元232年去世,孙和作为在世的最为年长的儿子,立为太子并无什么不妥。

但问题在于,孙权给予这个为王的儿子的待遇和太子没有任何区别!封建礼法,一个人一旦被确立为太子,那他就和其他兄弟构成了一种准君臣关系,不管你原来是哥哥还是弟弟,都要对这个太子称臣。

但孙权并没有给他们确立这种关系。

不仅如此,孙权还给了他特别的宠爱。

不久,鲁王和太子产生了矛盾,事情传到了孙权这儿,孙权就让他们禁断和外部的交往,借此让他们精心治学。

有大臣上书,说这样不妥,说这样既不利于两人的发展成长,也会给魏、蜀两国以不一样的想法,从而造成民间的猜疑。

由于孙权态度并不明确,仅仅是给他们分开居住,很多大臣高官,就把自己的子弟派遣到两宫当中任职,这样就在朝中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派系。

又因为这牵涉到嫡庶关系的礼法问题,大臣们也自然分成了两大派。

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人认为太子是正宗,因而站在太子一边;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人则拥戴鲁王孙霸。

历史趣谈:孙权晚年的三大昏招 错过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历史趣谈:孙权晚年的三大昏招 错过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孙权晚年的三大昏招错过了一统天下的机会导语:东吴孙权,让曹操、刘备二位一世枭雄都无可奈何,曹操更有“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样的千古佳句!然而其晚年,围绕太子之位做错的三件事,把东东吴孙权,让曹操、刘备二位一世枭雄都无可奈何,曹操更有“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样的千古佳句!然而其晚年,围绕太子之位做错的三件事,把东吴折腾的乌烟瘴气,等到尘埃落定,时间定格在280年,青盖入洛阳,一切皆晚矣。

二宫之争,又称南鲁党争,指孙和虽为太子,但却和鲁王孙霸在朝廷享受同样的礼遇,最终引发起朝中大臣因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而分裂而发生斗争。

因为孙权独宠王夫人,所以对王夫人所出的孙和、孙霸两儿子感情难分彼此。

由于孙权的纵容,助长了孙霸觊觎太子之位野心。

太子的拥护者没有坐视不管,鲁王及其党羽并非善类,双方的斗争或单挑、或群挑、或团战,煞是热闹。

(公众号:三国往事)“太子帮”陆逊上疏要求回京,当面“论嫡庶之分”,要求孙权把孙霸请出皇宫。

陆逊当时在朝廷和军中享有崇高威望,他一发话,其他支持太子的大臣,纷纷上疏,要求皇帝明确太子与鲁王的嫡庶之分。

虽然陆逊的谏言是合理正确的。

但是孙权却不批准,使得孙霸的气焰更为嚣张。

于是,鲁王这一派开始反扑了。

针对陆逊等人的诋毁行动开始了,造谣污蔑,无所不用其极,历数陆逊二十条罪状!虽然孙权仅仅只是派了内侍对陆逊仅仅是训斥了一番。

但是将陆逊的外甥以及太子的近臣全部流徙蛮荒之地。

陆逊知道后,忧愤难当,第二年就死去。

东吴的中流砥柱就此倒塌。

再说孙和,夹着尾巴做了多年太子,却被两方势力明争暗斗。

一是“鲁王党”在明处找茬。

二是同父异母的大姐全公主,又在暗地里使绊子。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三国吴帝孙权晚年很昏聩?任用小人与魏国间谍

历史趣谈:三国吴帝孙权晚年很昏聩?任用小人与魏国间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三国吴帝孙权晚年很昏聩?任用小人与魏国间谍
导语:东吴定都建业的时候,孙权已经48岁。

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和众多上了年纪的人一样,喜欢疑神疑鬼。

曾经雄视天下的气魄、海纳百川的胸怀都被浪
东吴定都建业的时候,孙权已经48岁。

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和众多上了年纪的人一样,喜欢疑神疑鬼。

曾经雄视天下的气魄、海纳百川的胸怀都被浪花淘尽,渐渐走向昏聩。

先从一桩不起眼的间谍案说起。

一名间谍被任为高官
230年的某天,孙权看到一封奏章,上面说:我放弃了魏国的荣华富贵来投奔陛下,到东吴也有些日子了,您却从来没有注意到我,我有很多的计策也无法告诉您。

我在家里一日三叹,害怕这辈子就这样白白过去。

所以冒昧上书,恳请您能不能召见我一次。

孙权一想,说不准真是个能人呢,先看看吧。

上书的人叫隐蕃,22岁,是个高级辩手,口才了得。

他从魏国逃跑,投降东吴。

但他真实的身份,是魏明帝曹叡派来的卧底,让他长期潜伏。

并且明确指派了任务,那就是动用一切手段获得吴国的廷尉(大致相当于现在最高法院院长)这个职务,暗地陷害、离间大臣,挑起东吴的内乱。

隐蕃来到后,风度翩翩,侃侃而谈,而且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刑狱。

会谈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结束后,孙权问在场的人,对他印象怎么样?一个叫胡综的大臣说:他的上书像吹牛,类似东方朔;现场反应快,擅长诡辩,类似祢衡,但才干比不上这两个人。

可以先安排个小职务让他试试。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孙权为何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 抓周是什么?

历史趣谈孙权为何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 抓周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孙权为何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抓周是什么?导语:孙权是个聪明人,这是世人皆知的。

可惜,再聪明的人也有糊涂的时候。

晚年的孙权,在继承人问题上举棋不定,反复无常。

因此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孙权是个聪明人,这是世人皆知的。

可惜,再聪明的人也有糊涂的时候。

晚年的孙权,在继承人问题上举棋不定,反复无常。

因此出现了重大的失误,以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

孙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呢?根据民间流传的说法,导致孙权出现反复无常的原因是“抓周”。

相传,孙权称帝不久,太子孙登病逝,孙权在其他儿子中选太子。

有个叫景养的人求见孙权,进言立嗣传位乃千秋万代的大业,不仅要看皇子是否贤德,而且要看皇孙的天赋,并称他有试别皇孙贤愚的办法。

孙权命景养择吉日,让诸皇子各自将儿子抱进宫来。

景养端出一个满置珠贝、象牙、犀角等物的盘子,让小皇孙们任意抓取。

众皇孙或抓翡翠,或取犀角。

惟有孙和之子孙皓,一手抓过简册,一手抓过绶带。

孙权大喜,册立孙和为太子。

可,其他皇子不服,明争暗斗,迫使孙权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嗣。

孙权死后,孙亮仅在位七年,便被政变推翻,改由孙休为帝。

孙休死后,大臣们希望推戴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年过二十的孙皓,这时一些老臣回想起先前景养采用的选嗣方式,不由啧啧称奇。

这当然是一种传说,不一定对,但其中的“抓周”却是真正存在的。

“抓周”是什么呢?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

根据记载,“抓周”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满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拭儿。

”很多的书籍,在讲“抓周”的习俗生活常识分享。

孙权人品怎么样?他为什么会名声不好?

孙权人品怎么样?他为什么会名声不好?

孙权人品怎么样?他为什么会名声不好?本文导读:人们说到三国,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魏蜀吴三国的当家人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其中孙权最小,曹操和刘备都是和他父亲孙坚一辈的人,从中也能看出来,曹操和刘备是打江山的,孙权是坐江山的。

三人之中,如果要论后世的名声,喜欢曹操和刘备的都大有人在,唯独对于孙权,似乎对于他的非议不少,加在他身上的不太好听的外号也不少,比如孙十万,渣权等等。

按说孙权虽然没有像他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那样驰骋沙场,但是东吴三分天下有其一孙权是功不可没,就连孙策临终前都这么说“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大概意思就是说打江山你不如我,坐江山我不如你。

而且孙权在东吴任用贤能,为人也还算不错,和大臣的关系也算是其乐融融比较融洽,何以就得了这两个不好听的外号使得他名声在曹操刘备和他三人之中最不好?其实这是有原因的,主要就是孙权干了这么几件事情。

第一,东吴的战事虽然没有曹魏蜀汉那么频繁,但是也不算少,三国最大的三次大战中就有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两场和东吴有关,但是这两次大战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和孙权的关系并不是太大,直接指挥战役的一个是周瑜,一个陆逊。

东吴不缺人才,四大都督更是能力出众,但是轮到孙权自己亲自指挥呢,几乎每一场都是大败,最明显的就是三次合肥之战:第一次合肥之战周瑜忙着打南郡没来,结果孙权大败于张辽乐进和李典之手;第二次合肥之战周瑜死了,鲁肃忙荆州的事也没来,结果孙权又败于张辽三人之手,孙权自己差点被张辽活捉;第四次合肥之战,吕蒙已死了,陆逊没来,孙权又败于满宠之手。

第二和第四次合肥之战,孙权都是率领10万大军结果都败了,孙十万的外号就是这么来的,这两次大战还成全了一个张辽张八百和满宠满数十的威名,孙权纯粹是送经验来的。

所谓“渣权”打仗很渣这是其中之一。

第二,逼死陆逊。

陆逊一代名将,夷陵之战中击败刘备,在危急之中挽救了东吴。

历史趣谈:历史上的孙权:孙权何以老年时脾气越来越坏?

历史趣谈:历史上的孙权:孙权何以老年时脾气越来越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上的孙权:孙权何以老年时脾气越来越坏?导语: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

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第22世后裔,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

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第22世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

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

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提及孙权,史料记载,他年未弱冠,承袭父兄基业,英杰雄武、尊贤礼士、知人善任、善于培养人才,善于调整各种关系,使得孙吴集团一派生气、英雄辈出。

从而很快统一江东,又正确执行联刘抗曹方略,乌林之役,大败强敌。

继之,效勾践屈身忍辱,同时坚持自主,长期与曹操明争暗斗,终使强敌不能越长江一步。

利用时机,擒关羽,取荆州;又战夷陵、败刘备,完成鼎立大业,成为三国时期仅次于曹操的英雄人物。

然而随着胜利光环的扩大,年龄的增长,孙权却日益居功自傲,从明智走向昏聩,甚至暴虐,孙吴王朝也从它的顶峰,滑向了衰败。

史书记载了好几件他因脾气不好,造成极坏的负面影响的事情,使我们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到了晚年,孙权像很多的皇帝一样昏庸起来,这也许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如隋文帝杨坚也是如此,到了晚年破坏法制,结果在隋炀帝的继续“努力”下隋朝终于灭亡了。

孙权在晚年上了公孙渊的一当: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派来使者向孙权称臣,这时的孙权还没有正式称帝生活常识分享。

孙权晚年的昏招

孙权晚年的昏招

孙权晚年的昏招作者:暂无来源:《领导文萃》 2015年第18期吴大帝孙权,无疑是位博弈的高手,让自诩英雄的曹操、刘备二人徒叹奈何!然其晚年,于律政上昏招频出,把才俊之士杀的杀、徙的徙,逮之尘埃落定,悔之晚矣。

“及其老也,贤臣死亡略尽”,话说这也叫自作自受吧。

赵炎昏招(昏着)是围棋术语,意指高明的棋手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把这个词用在晚年的孙权身上是合适的。

纵容腐败引内讧历史上的南鲁党争,指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在朝廷享受同样的礼遇。

按制度,太子作为储君,仪仗、供养等各方面待遇理应高于藩王。

孙权独宠王夫人,爱屋及乌,对王夫人所出的孙和、孙霸两儿子感情也就难分彼此。

僭越,本身就是一种腐败。

好比处长坐着厅长的车,科长拿了处长的薪水一样。

当然,这还不是主要的,腐败总是会严重恶化政治生态。

由于孙权的纵容,孙霸如吸铁石般的聚集了一帮“铁杆儿”,与杨竺、全寄、吴安等腐败分子迅速结成了小圈子,从而助长了孙霸觊觎太子之位野心。

孙权那些日子倒还不算糊涂,听闻和、霸不穆,遂以“精学”为由,下令兄弟二人从此不准见面。

太子为求自保,固然小心谨慎,以淡化兄弟“矛盾”,但鲁王及其党羽并非善类,太子的拥趸们也并没有坐视不管。

双方的斗争或单挑、或群挑、或团战,煞是热闹。

先是驻军湘鄂西的陆逊上疏要求回京,当面“论适庶之分,以匡得失”。

这个表态,让孙权很为难。

陆逊当时在朝廷和军中享有崇高威望。

他一发话,其他支持太子的大臣,如太子太傅吾粲等纷纷上疏,要求皇帝明确太子与鲁王的嫡庶之分。

显然,陆逊的谏言是正确的。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让太子、鲁王回归本位,各安本分,从根源上杜绝腐败分子抱团,是治理两派纷争的上上之策。

然而孙权不准,使得鲁王的气焰更为嚣张,不硬气怕也不可能,他毕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太子的屁股是摸不得了,再摸,就是给父皇上眼药,但太子的臂膀还是可以砍的。

于是,针对陆逊、吾粲等人的诋毁行动开始了,造谣污蔑,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杨竺炮制的“扒皮贴”最为犀利,剥茧抽丝,历数陆逊二十条罪状,其中有“娄人结党,务以攻陛下亲子为事”,分明是诛心且要命的节奏!说陆逊结党营私,那不客观,但受其影响并追随他的门阀子弟、文武士族,确乎不在少数,坐实其“结党”很容易。

历史趣谈三国史上东吴大乱序幕 孙权晚年痛失接班人

历史趣谈三国史上东吴大乱序幕 孙权晚年痛失接班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史上东吴大乱序幕孙权晚年痛失接班人导语:公元241年,对于步入60岁的孙权来说,是极为悲痛的一年,因为他的长子孙登死了,才33岁。

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已伤心欲绝。

而孙登公元241年,对于步入60岁的孙权来说,是极为悲痛的一年,因为他的长子孙登死了,才33岁。

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已伤心欲绝。

而孙登又是他耗尽大量心血培养的接班人,寄托了无限的希望。

他的死如同一把尖刀刺过孙权胸膛,痛得难以言说。

更令孙权意想不到的是,太子的死是东吴大乱的序幕。

孙登17岁时,孙权为他聘了妃子,是周瑜的女儿。

孙登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具有当领袖的一切优良素质。

他对名臣非常尊重。

孙权在武昌称帝时,孙登就被立为皇太子。

孙权派了四个人,分别是诸葛恪(诸葛瑾之子)、张休(张昭之子)、顾谭(顾雍孙子)、陈表(名将陈武之子)辅佐他,四大“金刚”中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外围还有个庞大的智囊团,人才济济。

孙权迁都建业后,孙登继续镇守武昌,最重要的助手是上大将军陆逊,也设相对完整的政府班子,集中了一批东吴的精英。

这套豪华阵容就是为了众星捧月,让孙登尽快适应一把手的角色。

孙登有年轻时孙权的影子,礼贤下士。

下属来拜见他的时候,按照规定要穿正式的官服,见面要下跪。

他都很客气地说:快快起来,把那些繁文缛节免了吧,以后你们就像平常在家一样,穿便服就可以了。

孙登并不轻易下决定,总先征询名士的建议,小心谨慎。

他有自己的专车,经常邀请诸葛恪、张休、顾谭等一起上车,路上一起商量国家大事,反复斟酌。

如果意犹未尽,大家就在孙登府里秉烛夜谈,晚上睡在一起。

孙登智商也很高。

他有一次乘马外出,突然有颗弹丸从身边飞过,生活常识分享。

三国东吴的当政者孙权怒砍桌角是怎么回事-

三国东吴的当政者孙权怒砍桌角是怎么回事-

三国东吴的当政者孙权怒砍桌角是怎么回事?本文导读: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元182年,孙权出生于下邳,自幼文武双全,勇敢过人,随父兄征战沙场。

公元200年,孙权之兄孙策病死,孙权继位,继而统领江东地区。

公元203年,孙权三伐黄祖、获得大奖甘宁,于公元208年,与刘备联合大战曹操于赤壁,获得胜利。

公元215年,孙权与刘备的联盟解散,刘备占领荆州,孙权为取得荆州,起兵准备,双方战事紧张,一触即发。

公元219年,孙权以吕蒙为首将夺取荆州,擒杀刘备大将关羽。

公元222年,孙权被曹丕立为吴王,吴国形势不利,曹魏伐吴,魏军整体局势优胜。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吴蜀两国关系缓和。

公元229年,孙权建立吴国,正式登基为帝。

公元234年,孙权御驾亲征响应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之战,败于扬州。

公元252年,孙权病逝,享年71岁,在位时间为24年,是为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帝王。

孙权在位时,设置农官,促进了农业发展,且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但其晚年日益骄奢,为百姓带来沉重赋役,在立嗣方面犯下大错,为日后政变埋下祸根。

孙权称帝时几岁孙权十八岁接管江东表现出的临危不乱和进退有度的气度被后人称道。

孙权称帝时几岁被论及颇多,那么孙权称帝时几岁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孙权是一个睿智的人,15岁就能独管一州,他被称为少年老成的一个人、即18岁有50岁的成熟睿智。

当曹操带领80万大军要攻打他吴国的时候,他更表现出临危不惧的皇者风范,他选择与刘备联合火攻抢了曹操的箭,并且成功击退曹军。

曹操当即就说生子当如孙权,虽然面大战时夸奖敌人有损自己士气,但是孙权确经得住这么一夸。

虽然三国鼎立时淡去了吴国,多以曹魏和蜀之间的战斗来叙事,但是孙权是绝对不可小觑的一个角色,否则他早已被曹魏大军踏平。

曹操是想攻下吴国的,但是无奈几次没有攻下,曹丕称帝时孙权开始翻脸,不希望再诚服于曹魏之下。

曹丕气得几次攻打吴国都战败而归,足见吴国的实力。

曹丕称帝时,孙权没有立即跟着称帝。

关于孙权的故事三篇

关于孙权的故事三篇

关于孙权的故事三篇 孙权(182年-252年5⽉21⽇),字仲谋,吴郡富春⼈。

三国时代孙吴的建⽴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

孙权晚年在继承⼈问题上反复⽆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

以下是⼩编为⼤家准备的关于孙权的故事,欢迎⼤家前来参阅。

孙权私访陆⼝的故事 湖北嘉鱼陆溪⼝,原来叫六⼝,相传陆逊曾领兵在这⾥驻了⼗六年,后来就改成陆⼝。

那年,陆逊才⼆⼗来岁,就领上了千军万马。

魏、蜀两国都瞧不起他;吴国的⽼⾂也多不服⽓,担⼼他会耽误国家⼤事。

唯独孙权对他⼀百个放⼼,说:“京城⾥由我管,京城以外就委托陆逊了。

”陆逊知道这担⼦有多重,他和三军将⼠同⽢共苦,⽇夜操练。

这⼀天,他指挥将⼠在陆⼝附近,演习⽔战。

突然,有⼩军登船来报说:“发现⼏个⾝穿青⾐、头戴⼩帽的⼈,沿江观望,⾏迹⼗分可疑,也许是探⼦,⼩军们已经捉拿他们去了。

” 陆逊既怕泄露军机,⼜怕误伤百姓,⽴刻下了船,跨上战马,奔向出事的地⽅。

临近界⽯⼭时,见⼩军们已经把那⼏个⼈团团围住,不容分说,动⼿就绑。

可那⼏个⼈却不惊慌,只是不断地说:“喊都督来,喊你们的都督来!”看样⼦⼝⽓还不⼩哩!陆逊觉得蹊跷,快步近前⼀看,他们中间的⼀个⼈,⽅脸⼤⼝,碧眼紫须,分明是孙权微服私访到了这⾥。

陆逊⼀时急得头冒⼤汗,扑通跪在地上,连声说:“⾂有罪!⾂有罪!” ⼩军们全糊涂了,该是捅下多⼤的娄⼦啊!怎样下台?⼀个个吓得⾝上筛糠,⼿⾜⽆措。

陆逊亲⾃给孙权松了绑,就⽤那解下的绳索去绑那些⼩军:“太⽆礼了!定要严惩。

”⼩军们都不敢辩解,只是⼀个劲地求饶。

这时候,⼤家却见孙权不仅不⽣⽓,反⽽露出⾼兴的样⼦。

他轻轻拉开陆逊,指着⼩军们说:“他们哪⾥有罪?倒是有功,不应受罚,应该受奖。

看得出来,你陆逊率领的⼈马,连睡觉都睁着眼睛,我更是放⼼了。

” ⼈们见孙权赏罚分明,慧眼识⼈,都⾮常激动,⼀齐跪下,⾼呼主上万岁。

历史故事-孙权酒后乱性

历史故事-孙权酒后乱性

历史故事-孙权酒后乱性酒这个东西不知是不是好东西。

但是酒喝多了是会做出很多自己都不知道的行为。

比如孙权就是其中的一个。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历史故事-孙权酒后乱性吧!酒后失态要杀师傅张昭是托孤大臣,孙权称之为师傅,但师徒俩酒后所做的事的确令人刮目。

一次,孙权大宴群臣,喝大了,将酒泼在群臣的脸上并用发硬的舌头说,今天一醉方休,不醉倒在桌子底下任何人都不许走。

张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孙权一愣,赶忙派人追回陪着笑脸说,一起乐乐而已,公为何发怒嘛?张昭说,昔纣王作糟丘酒池夜夜沉迷酒色,当时也说只是乐一乐,没有认为是什么丑事。

孙权面有惭愧之色,酒宴不欢而散。

辽东公孙渊要求归顺东吴,孙权很高兴立即封公孙渊为燕王并派人带了珍宝印绶前往,张昭劝谏说,公孙渊并非真心降吴,我们如此重视,一旦他改变主意将我们的使节扣押,以此讨好魏主,昧下我们的财物事小,被别人耻笑事大。

孙权与之争论,张昭固执己见,孙权大怒按住佩剑曰,东吴士大夫入宫朝拜我,而出宫就拜你,我对你已经够尊敬的,你却每次都跟我过不去,为什么?张昭也毫不示弱怒目圆睁吼道,我知道你不会听我的劝谏,但我依然要尽职尽责,因为太后临终呼老臣於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

说完泪流满面,孙权也扔掉掷佩剑,与昭对泣,可事后依然派人前往,张昭一气之下称疾不朝,孙权恨之,故意土塞其门,张昭更倔,将门里面也用土堵塞。

结果公孙渊果然诈降,孙权理屈,前往张家赔礼,张昭不见,孙权故意火烧其门逼他出来,张昭誓死不出,孙权赶紧命人灭火,张昭的儿子怕事情不可收拾忙扶出父亲,孙权嬉皮笑脸地拉张昭上车请回宫中,摆开赔罪宴,当着文武百官满饮三大斛,不知不觉又有些大了,说:“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

”酒后失言要斩名士名士虞翻本是好酒之徒但常酒后失言,这一点很令孙权自叹弗如,但有一次虞翻却在孙权酒兴正浓之时故意装醉扫兴,差点丢了性命。

孙权为吴王举行盛大宴会,孙权兴高采烈心情舒畅自不必说,菜过三巡酒过五味孙权起身行令,每人满斟一杯,行至虞翻,虞翻不仅不接孙权令盅反而佯装醉倒,晃晃悠悠起来又倒,孙权以为他真醉了没强行灌他,哪曾想孙权一转身,虞翻却翻身坐起,孙权大怒拔出佩剑就要砍头,众人惶恐不已,大司农刘基急忙抱住孙权谏曰:“大王酒后手杀善士,虽虞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万不可因小事而毁了名。

历史趣谈三国孙权晚年为何会成为一个昏君?

历史趣谈三国孙权晚年为何会成为一个昏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孙权晚年为何会成为一个昏君?
导语:孙权是三国时代东吴的皇帝,是魏蜀吴中当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位,长达二十三年。

然而在其晚年,却是尽出昏招,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

孙权
孙权是三国时代东吴的皇帝,是魏蜀吴中当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位,长达二十三年。

然而在其晚年,却是尽出昏招,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

孙权在三国领袖人物中,死在曹操、刘备、诸葛亮以后,享年七十一岁。

较之曹操六十六岁卒,刘备六十三岁卒,诸葛亮五十四岁卒,是活得最长的一个。

但无论怎样长寿,总有大驾归天,也就是“死”的一天。

孙权到了面对死亡,必须考虑后事的时候,他可以信托的周瑜,鲁肃、黄盖、张昭等人,已先他而逝。

这就是老年皇帝的苦恼了。

正如文坛上前辈作家,最后剩下他老哥一个,在那里“荷戟独彷徨”,也是难免凄凉伤感的。

因此他不像刘备,有一个完全可以信赖,可以托孤的诸葛亮,放心而去见他的关羽、张飞贤弟。

也不像曹操,儿子曹丕早已经羽翼丰满,留下的顾命大臣,如曹洪、陈群、贾诩、司马懿,也足可以闭上眼睛。

孙权在死了太子登,废了太子和以后,眼看要接位的太子亮才九岁,实在太幼小了些,只好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并不太想托付的诸葛恪了。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吴国的大将军陆逊,当着诸葛恪的面就批评过这位晚辈:“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接之;今观君气凌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

”这样的评价,作为主子的孙权,不可能不知道。

但到了晚年,人就特别爱偏听偏信,孙权早被亲信们包围得水泄不通,在他们谗言蛊惑下用了这个刚愎自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孙权一生做得最糊涂的一件事 二宫之争

历史趣谈:孙权一生做得最糊涂的一件事 二宫之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孙权一生做得最糊涂的一件事二宫之争
导语: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

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

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

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和大将军诸葛瑾去世。

培养了三十多年的继承人和陪伴自己四十多年的知心朋友在同一年去世,孙权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

公元242年,孙权立孙和为太子,封孙霸为鲁王,给予鲁王的待遇与太子不相上下。

从此朝中分成了太子党和鲁王党,史称二宫之争。

孙鲁班因为孙和之母王夫人曾与她的母亲步练师争宠,成天上蹿下跳,不把太子拱下台誓不罢休。

孙权生病时,孙和到宗庙祭祀,太子妃的叔叔张休住在宗庙附近,邀请侄女婿到家中坐坐,被孙鲁班派去监视的人看到。

孙鲁班造谣说太子没有去祈福而是在丈人家里图谋不轨、王夫人还面有喜色。

无端遭到孙权责骂的王夫人忧愤而死,太子也逐渐被孙权疏远。

公元243年,孙权第七子孙亮出生。

公元250年,孙权废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立老来子孙亮为太子。

在八年的二宫之争里,有一大片人倒下,也有一些人安然无事,笔者忽略掉比较小的角色,列出比较重要的人物名单:
太子党受害者:
生活常识分享。

孙权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为什么会从明君变昏君

孙权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为什么会从明君变昏君

孙权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为什么会从明君变昏君本文导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晚年的孙权一改早期推诚相与、同舟济水的贤明之君的形象,而变成了一个“性多猜忌,果于杀戮”的昏聩之君。

“存在决定意识”,没有抽象的性格转变,孙权性格的前后变化,也是与维护江东政权和王室利益有关的孙权的晚年,面临的主要矛盾已从国外转到了国内,蜀汉偏处蜀川一隅,东吴则占据了长江中下游和岭南一大片土地,凭借长江天堑足以阻挡曹军南下,江南经济的发展也足以划江自守。

加之卓有成效的外交手段,吴蜀、吴魏之间,故事不是很多、但国内的情况则与立国之初大有不同。

主要是江东大族的势力有了急剧扩张和发展。

早年,孙权为了拉拢统兵将领,曾实行军事世袭和复客制度,又把大量的土地赏给他们。

东吴的将领大多出身大族,原来就有世袭的土地和部曲,加上不断赏赐,拥有的土地和部曲越来越多。

“值什仆成军,闭门为市”是当时大族势力的真实写照。

孙权晚年,因长子孙登早卒,本人年事已高,担心大族势力的急剧影胀会危及孙氏王室的权力,为此,他对江东大族的态度从拉拢转为控制孙权对东吴重臣陆逊的态度转变,很能反映他思想上的这种状态。

公元244年,陆逊被任命为东吴的第三任丞相。

称帝之前的孙权尚能认识到“孤与君分义特异,荣实同”。

到了此时,却对陆逊也产生了疑虑和戒心。

陆逊虽为丞相,但“其州牧都护领武昌事如故”。

即依然带兵驻扎武昌,不能回京管理国政。

对于忠实于他的陆逊,孙权还这样猜忌,对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陆逊死后,孙权又把荆州分为两部,以昌岱为上将军,督守荆州的右部,以诸葛格为大将军,督守荆州的左部。

原来镇守武昌的陆逊之子陆抗则调离武昌。

其实,诸葛格的军事才能远远比不上陆抗,史书上有一段记载是很能说明两人的军事才能的:“(陆抗)迁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换屯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

抗临去,皆更缮完城围,葺其墙屋,居庐桑果,不得妄败。

格入电,俨然若新。

而恪柴桑故电,顺有毁坏,深以为惭。

”孙权当然知道诸葛恪的军事才能逊色于陆抗,但仍要把陆抗调离武昌,这显然是出于对陆氏世代为将有所顾忌。

帝王故事孙权酒后乱性的那些事(2)

帝王故事孙权酒后乱性的那些事(2)

帝王故事孙权酒后乱性的那些事(2)酒席宴上收买人心周泰原是孙权的跟班侍卫,领兵千人驻扎会稽,忽遭数千山贼袭击,山贼围住孙权乱砍已经砍中马鞍,几次危在旦夕,周泰舍命拼杀过来保护孙权突围而出。

因此拜周泰为平虏将军升濡须都督,老将朱然、徐盛不服,孙权特地来到濡须为之树威,酒席宴上孙权命周泰脱去衣服指着数十道伤疤问道:“幼平,卿为孤兄弟战如熊虎,不惜躯命,被创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卿吴之功臣,孤当与卿同荣辱等休戚。

幼平意快为之,勿以寒门自退也。

”说吧泪如雨下,随即将自己的御盖赐予周泰让他在前鸣锣开道以树威信,朱然、徐盛立时服气,周泰也大受感动。

甘宁投奔刘表不见重用,又投奔黄祖仍不被重用,黄祖属下苏飞劝甘宁另投明主,经周瑜、吕蒙举荐,孙权视之如旧臣。

甘宁劝孙权征黄祖,孙权做了两个匣子用来盛黄祖及苏飞的人头,祖败苏飞被擒,庆功宴上,甘宁下席叩头,血涕交流的说,属下若不是苏飞怎能效命于麾下,今特意向将军乞求免他一死。

孙权说,如果放了他,他逃走怎么办?甘宁说,苏飞能够活命,感恩都来不及,逃跑不是自寻死路吗?若真的逃走,我的头愿意代替。

孙权当场赦免了苏飞,甘宁从此惟命是从。

曹操四十万大军征濡须,孙权派甘宁夜袭曹军,把酒曰:“兴霸,今年行讨,如此酒矣。

”甘宁接酒在手一饮而尽,当夜率领百余人敢死队杀入曹营斩首数十级而回,不久曹操撤军北归。

权盛赞曰:“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孙权一碗水酒退却曹操四十万之众,堪称以酒收买人心之典范。

惺惺相惜原谅下属酒后错误甘宁射死凌操,其子凌统接管父亲的军队,凌统与都督陈勤饮酒,陈勤欺负凌统年幼,喝酒不上规矩,侮辱凌统极其父亲,凌统罢酒而出,陈勤追出继续辱骂,15岁的凌统血气方刚抽刀便砍,之后投案自首,孙权说,男子汉大丈夫谁还不好喝点酒,你果敢刚毅,陈勤是自己找死,以后将功赎罪就行了。

后来凌统果真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

前将军朱桓心高气傲耻为人下,他领兵在外,与孙权派驻的监军胡综意见不合,两人发生矛盾朱桓要秘密除掉胡综,孙权以朱桓行为异常召回养病,后来前方吃紧又决定让他回去,饯行宴上朱桓为表示忠心捧起酒杯对孙权说:“臣当远去,原一捋陛下须,无所复恨。

孙权性格特点是怎样的简介

孙权性格特点是怎样的简介

孙权性格特点是怎样的简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孙权性格特点是怎样的简介【导语】:三国演义中,介绍了非常多的英雄好汉。

孙权晚节不保:为什么要废长立幼和诛杀功臣

孙权晚节不保:为什么要废长立幼和诛杀功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孙权晚节不保:为什么要废长立幼和诛杀功臣
导语:吴大帝孙权,无疑是位博弈的高手,让自诩英雄的曹、刘二人徒叹奈何。

他曾是英明的贤主。

曹操一生甚少服人,却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少年英姿可
吴大帝孙权,无疑是位博弈的高手,让自诩英雄的曹、刘二人徒叹奈何。

他曾是英明的贤主。

曹操一生甚少服人,却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少年英姿可以想见。

只是人到老年,竟然晚节不保,把才俊之士全部杀尽。

主次不分
历史上的南鲁党争,又叫“二宫并阙”,指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在朝廷享受同样的礼遇。

按制度,太子作为储君,仪仗、供养等各方面待遇理应高于藩王。

但孙权是情种啊,孙和、孙霸,均为王夫人所出,爱屋及乌,对两儿子的感情也就难分彼此。

由于孙权的纵容,从而助长了孙霸的野心,----觊觎太子之位,“围猎”太子。

两子争帝
孙权那些日子倒还不算糊涂,听闻和、霸不穆,遂以“精学”为由,下令兄弟二人从此不准见面。

可是不见面就能相安了吗?太子为求自保,固然小心谨慎,以淡化兄弟“矛盾”,人如其名,他确实做到了和为贵。

但是鲁王及其党羽会放过太子吗?太子的拥泵们会坐视不管吗?双方的斗争仍然一度白热化,或单挑、或群挑、或团战,煞是热闹。

废长立幼
孙权生病,太子祭祀太庙为老爸祈福,顺便到某个妃子的叔父家坐了坐,被孙鲁班的哨探发现,她立马告发太子不诚心,可能还借机策划了什么,此所谓不忠不孝;孙权终于发出暴烈的吼声,下决心废太子,再然后才行文昭告天下。

七岁的孙亮做了太子。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孙权的三大作死行为 直接导致了东吴的灭亡!

历史趣谈:孙权的三大作死行为 直接导致了东吴的灭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孙权的三大作死行为直接导致了东吴的灭亡!
导语:曹操口中的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让孙权成为了和枭雄曹操、皇叔刘备平分天下的东吴霸主。

可惜的是在对手曹操和刘备相继与世长辞后,孙权...
曹操口中的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让孙权成为了和枭雄曹操、皇叔刘备平分天下的东吴霸主。

可惜的是在对手曹操和刘备相继与世长辞后,孙权不单没有把握住一统三国的时机,还把东吴搞得乌烟瘴气,为东吴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正如周瑜独爱小乔一样,孙权对王夫人那是宠爱到了极点,而王夫人和孙权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太子孙和,另一个是鲁王孙霸。

可问题是这两兄弟为了争夺继承权,分立为两派,在明争暗斗。

而晚年的孙权,竟然放任自己的两个儿子胡闹。

这时东吴的主流砥柱陆逊看不下去了,公开拥立太子孙和,并向孙权言明利弊,可惜孙权就是听不下去,还是不去制止兄弟俩的争斗。

而陆逊在劝说无果后,受到了鲁王孙霸的针对,只能郁郁而终,这样东吴的主流砥柱先倒下了。

如果说孙权放任,太子和鲁王相争,还算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自己和王夫人亲生的。

可接下来孙权的行为就真是昏庸了。

孙权的一个小女儿,叫全公主,也在权利战中插了一脚,导致了孙权废太子、杀太子、立幼子。

有一次孙权生病了,太子探病后,回家和妻子行房事。

而全公主就跑到孙权耳边说,太子眼中没有父亲,巴不得你早点死,你这病说不得是王夫人希望自己的儿子早点上位,而诅咒你的呢?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女儿是父亲前世的小情人,孙权就这样听信了女儿的一面之词,先是废了太子,再是处理了王夫人和鲁王,后来又选择处死了太子,立不足七岁的幼子为太子。

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老年的孙权为何脾气越来越坏?气得脑子都糊涂

导语: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

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第22世后裔,
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

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第22世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

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

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提及孙权,史料记载,他年未弱冠,承袭父兄基业,英杰雄武、尊贤礼士、知人善任、善于培养人才,善于调整各种关系,使得孙吴集团一派生气、英雄辈出。

从而很快统一江东,又正确执行联刘抗曹方略,乌林之役,大败强敌。

继之,效勾践屈身忍辱,同时坚持自主,长期与曹操明争暗斗,终使强敌不能越长江一步。

利用时机,擒关羽,取荆州;又战夷陵、败刘备,完成鼎立大业,成为三国时期仅次于曹操的英雄人物。

然而随着胜利光环的扩大,年龄的增长,孙权却日益居功自傲,从明智走向昏聩,甚至暴虐,孙吴王朝也从它的顶峰,滑向了衰败。

史书记载了好几件他因脾气不好,造成极坏的负面影响的事情,使我们今天依然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到了晚年,孙权像很多的皇帝一样昏庸起来,这也许和年龄有很大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