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甘脲衍生物的合成与杀菌活性的研究(终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甘脲衍生物的合成与杀菌性能研究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
学号:201140830121
学生姓名:王伦
指导教师:王治国
2015年5月7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年月日
导师签名:年月日
摘要
甘脲是一种桥环脲醛。

甘脲衍生物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其中卤代甘脲是一类性能优良的消毒剂,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高效、抑菌时间长、广谱消毒等特性。

甘脲衍生物类消毒剂是目前杀菌性能最好的一类消毒剂。

新型甘脲类消毒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已有的甘脲衍生物类消毒剂进行改进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新型消毒剂也一直是卫生化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简单介绍了卤代甘脲的合成方法,合成了1,1’位烃基取代同时3,3’位二氯取代甘脲衍生物,同时对其杀菌活性进行了微生物测试。

关键词:甘脲衍生物;合成;杀菌剂;杀菌活性;
Abstract
Glycoluril is a kind of urea formaldehyde of which structure is bridge ring. The type of derivatives of glycoluril is various and its application is wide, meanwhile halogenated glycoluril are good sanitizer and its properties are as the following: stable chemical property, efficient, long-lasting antibacterial, widespread sterilization, and so on. Derivatives of glycoluril are the best sanitizer at present. The new types of derivatives of glycoluril have wide application, and then, it is of high value to modify this kind of sanitizer, to some degree, it is the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hygiene chemistry filed to research it.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d the synthetic method of derivatives of glycoluril , the main research was about the synthesis of Derivatives of glycoluril, two hydrogen atoms of which 3 and 3’ nitrogen atoms were substituted by alkyl ,meanwhile 1 and 1’by two helium atoms. And then, we researched the bactericidal activity of the two synthetic compounds by experiment on microbiology.
Keywords:Derivatives of glycoluril; synthesis; bactericides; bactericidal activity;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1.前言 (6)
1.1传统类型消毒剂 (6)
1.2新型有机含氯消毒剂 (9)
1.3高效甘脲衍生物类消毒剂 (9)
1.4课题提出 (11)
2.实验部分 (12)
2.1实验试剂 (12)
2.2合成实验 (12)
2.2.1化合物①的合成 (12)
2.2.2化合物②的合成 (14)
3.杀菌活性研究 (14)
3.1合成氯代甘脲杀菌活性测试 (14)
3.1.1实验原理 (14)
3.1.2实验材料 (15)
3.1.3实验内容 (15)
3.1.4杀菌实验结果 (16)
3.2杀菌性能分析 (18)
4.结论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1.前言
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

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是指消毒剂中具有杀灭微生物作用的活性成分,其含量常用质量浓度(mg/L)、质量分数(%、10-6)或体积分数(%、10-6)表示,这些有效成分大都是能够直接或间接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的物质。

消毒剂的生产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而且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都被确定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

消毒剂发展至今,不仅门类繁多,而且大多都是生产工艺简单,适于连续生产的大宗化工品。

消毒剂是人类对抗病菌的一道重要防线,从2003年的SARS到禽流感,从H5N1到埃博拉病毒,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类病菌也不断出现,消毒剂已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化学品。

近年来,消毒剂在公共场所、医疗、食品农业、家居生活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世界范围内常用消毒剂的以及应用范围,工业上都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与归类。

1.1传统类型消毒剂
1、单质型消毒剂
单质型消毒剂指由单质类的物质作用杀灭微生物的一类消毒剂。

主要包括臭氧、卤素元素类的氯气、溴单质和碘单质。

它们杀灭微生物的机理主要是这些物质具有氧化性或是卤化作用。

①臭氧;工业制法一般用氧气,在高压或者紫外线的条件下制备。

臭氧不但可以杀菌,而且还可以除去水中的色味等有机物,但是它具有的自发性、分解性,性能不稳定,因而只能随用随生产,不适宜贮存和运输。

日常生活和健康领域是臭氧最广泛的应用领域,相关的臭氧型家电发展极为迅速。

②氯气:工业制法一般是采用电解精制的氯化钠水溶液。

氯作为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和污水的消毒,消毒的机理一般认为是生成次氯酸,进而杀死水体中细菌。

液态氯还用于医院的污水处理。

但是近年来随着各类杀菌物质的发现,氯气主要用于处理污水,而饮用水的消毒则用更加清洁的消毒剂。

③溴单质:工业上提取溴单质的主要原料是海水、某些盐湖咸水,石油产区的钻水井、井盐水,以及加工光卤石和钾盐矿时得到的母液,运用空气吹出法、蒸汽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等方法生产溴单质。

溴单质也适用于水体的杀菌和污水的处理,但是溴单质具有更好的效果,而且对环境的污染很小,同时也因为生产工艺的复杂以及来源的不广泛,而没有大量用于消毒。

④碘单质:工业制取碘单质,一般以智利硝石、石油钻水井和地下卤水为原料提取碘单质,运用空气吹出发和离子交换法等进行生产。

含碘单质的消毒剂一般用于临床医学,主要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以及外科紧急灭菌[1]。

2、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由于它们具有强的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

过氧类消毒剂主要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过碳酸钠、过硼酸钠、过氧戊二酸、过氧化尿素等。

过氧化物都是高效消毒剂,而且生产工艺简单。

过氧化物在纯净时性质稳定,在有杂质存在时,极易分解。

这类消毒剂多用于公共场所和医疗消毒,也可用于水果蔬菜的消毒。

3、醛类消毒剂
这类消毒剂是一种活泼的烷基化试剂,主要是作用于微生物蛋白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是微生物死亡。

这类消毒剂主要包括甲醛和戊二醛,主要通过有机合成以及大工业生产。

该类消毒剂生产工艺简单,年产量大,同时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

近年来,人们研发了一系列新型的醛类消毒剂,其中杀菌效果最好的为邻苯二醛。

4、醇酚类消毒剂
这类消毒剂主要包括乙醇、异丙醇、苯酚、甲酚、氯代苯酚等,主要的杀菌机理与醛类消毒剂相似,但属于中效水平的消毒剂,可杀灭如乙型肝炎等病毒,同时对于水体繁殖的细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

这类消毒剂也主要是通过大工业进行生产的,产量大,用量也较大。

近年来,三氯羟基二苯醚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消毒和防腐。

5、无机含氯消毒剂
含氯系列消毒剂是消毒剂中的一大类,有十几个品种,按照分子组成又可分为无机和有两部分。

在无极含氯消毒剂中,现在市售的品种主要包括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漂白粉和漂白精、氯化磷酸三钠、亚氯酸钠等。

有效氯含量一般指单位体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中所含消毒剂的质量。

有效氯含量是衡量含氯消毒剂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就是用有效氯的含量来表示。

无机含氯消毒剂,具有杀菌作用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这些消毒剂溶于水后能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次氯酸,从而具有杀菌活性。

无机含氯消毒剂以其较为简单的生产工艺和良好的杀菌活性而在二十世纪末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次氯酸钠是目前应用仍然很广泛的消毒剂[2]。

①二氧化氯:目前二氧化氯主要有三种生产方法,氧化法、电解法、还原法,其中氧化法是用盐酸或者氯气与亚氯酸钠反应,电解法是直接电解氯化钠或者次氯酸钠得到二氧化氯,还原法是用强酸条件下还原氯酸钠。

目前国内外在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时,一般是制成二氧化氯浓度为2%的稳定溶液,另外溶液中加过碳酸钠或者硼酸钠加以稳定。

二氧化氯主要用于水体杀菌剂、还用作农业产品或者其他食品的杀菌。

自2001年“9.11”事件后,还被用作公共场所的消毒。

②次氯酸钠:工业上主要用液碱氯化法制取。

次氯酸钠是无机含氯消毒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在医疗界可用于浸泡医疗衣物、在餐饮业可用于对餐具的消毒、在公共场所可用于浸泡厕所或者便盆、在灾区可用作大面积消毒。

③漂白粉与漂白精: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主要采用石灰氯化法制取。

该种消毒就受温度、酸碱度、作用时间等影响较大,需要处理后才能用于人体的伤口和食物以及餐具的消毒。

也因为其消毒效果比较好所以广泛用于伤口的消毒。

④氯化磷酸三钠:分子式为Na3PO4·1/4NaClO·12H2O。

生产方法有两种,一是用磷酸钠和次氯酸钠反应,冷却结晶即可得到,二是用氢氧化钠混以一定比例的磷酸,再逆向通入氯气得到该产品。

氯化磷酸钠的消毒活性较低,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适于各类物品的消毒,如医疗用具、公共场所、餐饮业、蔬菜水果等食品。

⑤亚氯酸钠:工业上有电解法、过氧化氢法和一氧化铅法,其中电解法是将氯酸钠溶于硫酸制成混合液后加入至二氧化氯发生器中,然后连续通入盐水和蒸馏水加以电解即可,过氧化氢法是用硫酸溶液中二氧化硫与氯酸钠的还原反应然后生成二氧化氯最后通入过氧化氢和碱液的稀释塔中反应得到产品,一氧化铅法就是在不超过45℃的条件下用二氧化氯和一氧化铅反应制取。

亚氯酸钠是生产
工艺最复杂的无机含氯消毒剂,一般只用于水的净化与污染水的处理[3]。

除上述几种主要类型的消毒剂之外,还有高锰酸盐、重金属盐、季铵盐类消毒剂,双胍类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大都是因为具有氧化性而具有杀菌活性。

1.2新型有机含氯消毒剂
有机含氯消毒剂几乎可以杀灭所有类型的微生物,包括某些细菌芽孢和病毒,并且杀菌性能不受到有机物及酸碱度的影响,对物品没有腐蚀作用,不易分解,性质很稳定。

因此开发新型含氯消毒剂成为市场的需求,解决了无机含氯消毒剂的一些典型的缺陷。

新型有机含氯消毒剂主要包括二氯异氰尿酸、三氯异氰尿酸、氯胺-T、二氯二甲基海因等。

它们基本都属于高效消毒剂,其共性是水溶液都能水解出次氯酸而杀灭微生物,其杀灭微生物的能力也多用有效氯来表示。

这些消毒剂都是低毒性的物质,适用于桑蚕消毒、餐具和食品用具的洗涤消毒、医院病房的污染物、器械用具、衣物及污水的消毒处理,还常用来作卫生防疫的消毒。

常用的有机含氯消毒剂的物性参数如表1-1所示:
常用有机含氯消毒剂
注:表中有效氯均为优级产品的参数
这一类消毒剂大都是白色结晶粉末,而且都具有氯气味,此类消毒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都不大,通常为几十mg/L,而且在水中溶解比较缓慢,但是有效率含量都比较高因而广泛用于长期消毒。

就有效氯含量而言,这些新型含氯消毒剂只有90%左右,因此就消毒剂的有效氯含量,可进一步提高[5]。

1.3高效甘脲衍生物类消毒剂
四氯甘脲是目前已知的含氯消毒剂中有效氯含量最高的,而且目前生产工艺比较成熟,并且高效杀菌的甘脲类消毒剂主要是四氯甘脲。

结构式如图1-1所示:
性状:白色粉末状固体,具有氯气味。

有效氯含量大于95%。

熔点为180℃,水中溶解度为77mg/L。

饱和水溶液的pH值为4.6,。

溶于丙酮、乙腈、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甲酰胺溶解后,加水稀释成任何溶液不再析出,可游离出大约在10%-20%。

稳定性好,在室温下可保存1-2年。

加热或者暴露于空气中有缓慢分解现象。

生产原理:(1)10-20℃下,将氯气通入乙二醛二脲的粘合液中反应即可;(2)将乙二醛与尿素在水中加热,再加盐酸制得甘脲,然后加入氯气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保持pH=7-8,制得四氯甘脲。

(3)在碳酸钠的存在下,将甘脲悬浮在水中,用碳酸钠水溶调pH至4-8,通入氯气进行氯化,并且用碳酸钠随时调节pH,使反应保持在pH值7-8得条件下进行,制得四氯甘脲产品[1]。

有效氯含量为95%,是所有含氯消毒剂中有效氯含量最高的消毒剂,数据如表1-2所示:
表1-2
以上数据比较可知,四氯甘脲是目前最高效,性能最为优良的消毒剂。

其优点:有效氯含量高、保存时间长、制取工艺简单、杀菌效果好、可用于各种场合的杀菌消毒、都属于低毒物质[1]。

此外,马国春等人[2]利用甘脲合成了一系列含溴氯的消毒剂,并且经过微生物实验,证明这些物质都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其杀菌活性都优于四氯甘脲[2]。

四中化合物的结构如图1-2所示,杀菌活性如表1-3所示:
图1-2
注:表1-3中以二甲基溴氯海因为对照样品。

以上研究都表明,四氯甘脲以及甘脲的溴氯衍生物都是良好的杀菌剂[2]。

1.4课题提出
按照国际公认的消毒剂的选用标准,应具有如下条件:①杀菌广谱;②性能稳定;③无毒无味;④易溶于水,以去除,不污染环境;⑤受有机物、酸碱和环境因素影响小;⑥浓度低,使用方便。

四氯甘脲具有氯气的味道,而且由于多个N-Cl键和桥环的存在,使得分子性质活泼,当一个N-Cl键断开时,整个分子容易被破坏,从而失去杀菌活性。

当3,3’位被二烃基取代并且成六元或七元环时,由于刚性骈环的存在,分子的稳定性增加,而且两个氯原子的活性受彼此影响较小,从而达到改性的目的。

本课题目的在于合成1,1’氯代同时3,3’被1,3-丙二基、邻二苄二基取代的甘脲衍生物,并且测试其对常见菌种的杀菌活性。

2.实验部分
2.1实验试剂与仪器
实验中使用的主要试剂如表2-1所示
表2-1 2.2合成实验
2.2.1化合物①的合成
实验步骤:
中间体1的合成:
用电子天平称取约10g丙二胺和约20.9g氰酸钾,加入40mL去离子水溶解,搅拌均匀,装入圆底烧瓶中,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23.6mL浓盐酸,维持室温,并同时用电磁搅拌,控制滴加浓盐酸的速度为10滴/min,并且待浓盐酸滴加到一半时,将装置置于冷水中降温(由于浓盐酸的反应体系温度会有所升高,因此,反应到体系温度有所升高时,需降温促使反应继续进行)。

回流两小时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将混合物进行减压抽虑,并将沉淀水洗三次,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后备用。

得到产物的量为 4.7g,产率为27.7%,测得熔点为369℃。

1HNMR(300MHz,CDCl
):δ6.0ppm(s,6H),δ3.4ppm(t,4H),δ1.9ppm
3
(t,2H)。

中间体2的合成:
用电子天平称取3.005g,1,1’-(丙烷-1,3-二基)二脲,加入300mL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再加入0.6mL浓HCl,不断搅拌直到二脲全部溶解,体系成为一均相。

再称取1.321g乙二醛,装入到恒压滴液漏斗中,电磁搅拌二脲的混合溶液,同时滴加乙二醛,控制滴加乙二醛的速度为每分钟不超过十滴(由于体系中有浓盐酸存在,反应很剧烈,因此滴加速度应尽量慢),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待乙二醛滴加完毕后,回流两小时。

反应完成后有沉淀生成,将混合物进行减压抽滤,并将所得到的沉淀用水洗涤三次,然后干燥备用。

得到白色粉末状产物0.75g,产率为22%,测得产物的熔点为310℃。

1HNMR(300MHz,CDCl3):δ6.9ppm(s,2H),δ6.0ppm(s,2H),δ3.2ppm(t,4H),δ1.8ppm(t,2H)化合物①的合成:
用电子天平取3,3’-丙基甘脲0.50g,加入到250mL三口瓶中,然后再加入11.5mL水,混合后加入磁子搅拌几分钟。

称取0.22gNaOH固体,用足量水溶解,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至7-8。

将氯气发生装置用导管接入到上述调节好pH的溶液中,其中生成氯气的量按照理论计算多于两倍即可。

然后再用胶头滴管,向含有氯气溶液中滴加0.1mol/L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到7-8。

将制取好的NaOH溶液装入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到盛有甘脲和水的混合物的三口瓶中。

控制滴加速度为10滴/min,同时常温下搅拌。

待NaOH溶液滴加完毕,悬浮白色颗粒的溶液先变澄清,后又变浑浊时,继续搅拌0.5h。

将所得的浑浊溶液抽滤,滤饼用水洗涤三次,放入烘箱内干燥备用[10]。

产率为44.5%。

1HNMR(300MHz,CDCl3):δ6.9ppm(s,2H),δ3.2ppm(t,4H),δ1.8ppm(t,2H)
2.2.2化合物②的合成
实验步骤:用电子天平取3,3’-苯基甘脲0.50g,加入到250mL三口瓶中,然后再加入11.5mL水,混合后加入磁子搅拌几分钟。

称取0.2gNaOH固体,用足量水溶解,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至7-8。

将一根导管接到装有氯气的钢瓶,小心控制通入氯气的速度,到达规定量后(所计算的甘脲衍生物的物质的量为0.0023mol,因此氯气加入的理论量为0.0046mol,稍过量即可),关闭钢瓶阀门。

然后再用胶头滴管,向含有氯气溶液中滴加0.1mol/LNaOH溶液,调节溶液的pH 到7-8。

将制取好的NaOH溶液装入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到盛有甘脲和水的混合物的三口瓶中。

控制滴加速度为10滴/min,同时常温下搅拌。

待NaOH溶液滴加完毕,悬浮白色颗粒的溶液变浑浊时,继续搅拌0.5h。

将所得的浑浊溶液抽滤,滤饼用水洗涤三次,放入烘箱内干燥备用[7][11]。

产率为94.58%,mp290℃。

1HNMR:δ6.9ppm(s,2H),δ4.5ppm(s,4H),δ7.4ppm(s,4H)
3.杀菌活性研究
3.1合成氯代甘脲杀菌活性测试
3.1.1实验原理
本文采用微生物试验的方法,通过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来测定上述合成的两种卤代消毒剂的杀菌活性。

通过对比加杀菌剂前后的菌液中菌落个数,来判定杀菌剂的性能差异。

菌液中的菌落个数是通过平板涂布法测定的。

3.1.2实验材料
1、样品:化合物①和化合物②
2、菌种:大肠杆菌
3、固体培养基
4、无菌水:300mL无菌水
5、其他:无菌移液枪、无菌培养皿、无菌容量瓶
3.1.3实验内容
3.1.3.1杀菌溶液的配置
分别称取0.01g两种合成的氯代甘脲,用100mL水溶解,并用微波进行震
荡,加速溶解,制得100ppm的两种氯代甘脲溶液,再取1mL100ppm的两种溶液稀释到10mL制得10ppm的溶液,再取10ppm的溶液1mL用10mL水稀释,
制得1ppm的溶液,依次再制取0.1ppm的两种氯代甘脲溶液[21]。

3.1.3.2细菌的稀释
用1mL无菌移液管取1mL已培养好的大肠杆菌菌液置于10mL无菌容量瓶中,加无菌水至刻度线,充分振荡摇匀,即成10-1大肠杆菌稀释液。

然后用无菌移液管取0.1mL10-1大肠杆菌稀释液注入10mL无菌容量瓶中,加无菌水至刻度线,振荡摇匀制成10-3的大肠杆菌稀释液。

同法制成10-5的大肠杆菌稀释液。

然后取1mL 10-5的大肠杆菌稀释液于10 mL无菌容量瓶中,加入1mL1ppm的氯代甘脲
溶液,加无菌水至刻度线,充分震荡,备用。

3.1.3.3平板的制作
将已灭菌的固体培养基融化,自然冷却到50℃,,再将其倒入无菌培养皿中。

操作时在火旁进行,左手拿培养皿,右手拿锥形瓶的底部,左手同时用小指和手掌将锥形瓶的棉塞打开,灼烧锥形瓶口,用左手大拇指将培养皿盖子稍微打开一
点,,至瓶口正好伸入,倾入培养基约12-15mL,放平后,凝固备用。

3.1.3.4接种
用移液枪移取0.1mL10-6菌液到平板培养基上,然后用无菌小玻璃球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整个平板上,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同时用加入
水的培养基作对照。

得到的实验结果如组图3-1到3-4所示:
3.1.3.5平板菌落计数
大肠杆菌的培养基经24小时培养后,每一个细胞菌落都形成一耳光具有肉
眼可观察到的菌落,因此可通过菌落个数的计算评估杀菌活性,从而计算杀菌率。

杀菌率=(参照培养基菌落个数—试验培养基上的菌落个数)/参照培养基菌落个数[2]
3.1.4杀菌实验结果
图1-1到图1-4所示为杀菌活性测试的部分实验现象图。

图3-1
左图为加入水的大肠杆菌培养基,
右图为加入0.1ppm的化合物①水溶液的培养基
图3-2
左图为加入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基,
右图为加入100pp化合物①的水溶液的培养基
图3-3
左图为加入水的大肠杆菌培养基,
右图为加入1ppm化合物②的水溶液的培养基
图3-4
左图为加入水的白色念球菌的培养基,
右图为加入10ppm化合物②的水溶液的培养基
根据菌落计数测得不同浓度的化合物①的杀菌率如表4-1所示:
3.2杀菌性能分析
1、两种甘脲溶液都具有杀菌活性,并且都随着水溶液浓度的增大杀菌活性也明显增加。

这是由于,浓度较高时,氯正离子游离出来与水结合生成次氯酸跟的浓度也增大.
2、对于同一种化合物,在同一浓度下,对三种菌种的杀菌能力相当,而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杀菌活性也相应增强。

3、由杀菌率的数据可知:在较低浓度时,邻苄二基二氯甘脲比丙二基二氯甘脲的杀菌活性高。

这是由于,邻二苄基取代的氯代甘脲对负离子的稳定性高于前者。

氯代甘脲可能的杀菌机理,以及离子稳定性的比较。

分析如图4-8所示:
根据两种负离子的稳定性,可知在水中的活性,化合物②活性大于化合物①。

4、当浓度升高时,化合物①的杀菌活性强于化合物②。

可能的原因是,后者的分子体积大于前者,而且二者的溶解度不同,化合物②的溶解度小于化合物①。

因此,在高浓度时,化合物②与水结合的几率小于化合物①,所以出现了化合物②的杀菌活性小于化合物①
本课题用等人的合成甘脲的方法合成了两种3,3’位被烃基取代的甘脲,再用马国春等人[2]的方法,对得到的烃基甘脲进行氯化,得到如图5-1所示的两种氯代甘脲:

图5-1
杀菌活性测试表明:两种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念球菌都具有杀菌活性,并且浓度越高杀菌活性越好,由于分子结构的不同导致杀菌活性也有所不同。

两种杀菌剂的合成工艺简单,而且在适当浓度下其杀菌活性与四氯甘脲相当,达到了对四氯甘脲的改性
在这个草长莺飞、绿意盎然的季节里,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回首四年的求学生涯,喜忧参半,得意失意相伴而行。

论文得以如期完成,凝聚了众多人的智慧和心血,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借此机会,谨以数语向那些在我论文完成期间给予了帮助的人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本论文是在王治国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王老师是一位严肃而又和蔼的老师,从文献查阅到开题报告以及后来的实验和论文,王老师一直都耐心的对我进行指导,对于实验中碰到的问题,王老师会认真的给我解答,实验中遇到困难,王老师会尽力帮我解决。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这些都离不开王老师的关心和悉心的指导。

在此,向王老师致以我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我还要感谢那些跟我一起在实验室完成毕业论文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跟鼓励,我才能克服一个个困难和疑惑,直至完成论文。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开始选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老师、同学、朋友给予我帮助,在这里,我要对他们表示感谢!除此之外,我还要感谢含辛茹苦的把我培养成人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我再一次真诚的向关心我,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表示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