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条件想起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含义,掌握从条件想起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在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产生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容易盲目尝试或者直接计算答案。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含义,掌握从条件想起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学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含义,掌握从条件想起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案例,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动画等,来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让学生自主地产生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3.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方法,让大家共同学习和进步。
4.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1《从条件想起》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1《从条件想起》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5.1《从条件想起》这一节主要让学生学会从条件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找出问题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会缺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从条件出发,找出问题的规律。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有条理地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观察、分析、归纳问题解决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准备课件,展示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思路。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找出问题的规律。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复杂的问题案例,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一个班级有20名学生,其中有10名男生,请问这个班级有多少名女生?3.操练(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呈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巩固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一个水果摊上有苹果、香蕉和橙子,苹果的价格是5元一斤,香蕉的价格是3元一斤,橙子的价格是2元一斤,请问哪种水果最贵?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案
5.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态度,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细节,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从条件想起”的问题解决策略,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步骤。
-学会运用“从条件想起”解决具体问题,如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等,并能够将解题过程清晰表达出来。
4.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解决习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强化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阐述解题思路,提升数学交流能力。
3.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多样化解题方法,培养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从条件想起”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策略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的情况?”比如,我们要计算从家里到学校的距离,就需要知道速度和时间。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
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1. 引言1.1 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的意义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是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选择,对于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从条件想起是指从已有的条件出发进行推理和思考,通过已知的信息进行逻辑推断,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而从问题想起则是指从问题本身出发进行思考,重点关注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因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找到根本的解决方案,避免走弯路和陷入盲点。
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两种思维方式各有其优势,选择合适的方式取决于具体情况。
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以从条件想起,通过分析各种条件和因素,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而在面对未知问题时,可以从问题想起,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找到突破口。
了解和掌握这两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个人和团队的工作效率。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是指本研究所处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背景情况。
通过了解研究背景,可以更好地把握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紧缺、人口老龄化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找到解决之道。
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是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它们各有优劣,但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适用性。
了解研究背景对于选择合适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这两种思维方式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2. 正文2.1 从条件想起的理论基础从条件想起的理论基础主要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观点。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条件是思维的起点,思维的过程是由具体的条件触发所引发的。
条件思维是一种基于具体事物的逻辑思维方式,是一种通过对具体条件进行分析推理来形成结论的思维方式。
在认知心理学中,认为人类在处理信息、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受到具体的条件的影响,条件的改变会引发思维方式的变化。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学会从条件出发,运用逻辑思维去解决问题。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种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不能很好地从条件出发去思考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逐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2.难点: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理解并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
2.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从条件出发,思考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小明吃了2个,还剩几个苹果?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互相出题,解决问题。
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从条件出发,运用逻辑思维。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五章第一节课,教材版本为苏教版。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即从已知的条件出发,想出一种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什么是“从条件想起”。
•能够通过观察条件,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够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解决问题的勇气。
3.技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条件想出解决方法的能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从条件想起”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从已知条件出发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问一道数学问题的方式引入本节课,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思考什么?2.讲解在引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从条件想起”的概念,并与学生分享一些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方法。
接下来,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作为例子,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条件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思考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
3.练习在讲解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
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程度进行调整。
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4.总结在练习之后,带领学生回顾和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一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五、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家中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运用“从条件想起”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询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观察能力、口算能力等来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从条件想起”的方法。
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
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摘要】本文探讨了从条件和问题两种思维方式出发的不同角度。
条件引起的思考是基于事实和现实条件进行推演,而问题引发的思考则是从疑问和困惑出发思考解决方案。
正文中分析了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不同场景下采用何种思考方式更为有效的观点。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展示了两种思维方式的优缺点。
结论部分对两种思考方式进行综合比较,强调选择合适的思考方式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针对不同情境的建议。
无论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都是在解决问题时必须考虑的思考方式,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思考方式来应对具体问题,以达到最佳解决方案。
【关键词】条件想起,问题想起,思考方式,关系,有效,案例分析,比较,选择,重要性,建议。
1. 引言1.1 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是我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经常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思考方式,以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效果。
从条件想起,意味着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当前所处的条件、环境和限制。
我们会根据已有的条件来进行思考和决策,寻找最符合条件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式通常能较快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已经限定了范围,减少了不必要的思考和纠结。
而从问题想起,则是着眼于问题本身,忽略当前的条件和限制。
通过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我们能够找到更深层次的解决方案,甚至发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问题。
这种思考方式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往往能够带来更全面和长远的解决方案。
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思考方式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重要的是在实际情况中灵活运用这两种思考方式,根据具体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思考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取得更好的成果。
2. 正文2.1 条件引起的思考条件引起的思考是一种思维方式,通常是由外部环境或具体条件所触发。
当我们面对某种情况或问题时,我们会根据具体的条件来进行思考和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无从下手或者思路混乱的情况。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既是新的知识点的掌握,也是一个思维方式的转变。
学生需要通过实例的理解和练习,逐渐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从条件想起的策略的掌握。
3.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讲解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呈现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实践的案例,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不能很好地从条件想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运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对从条件想起策略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准备小组讨论的模板,方便学生合作交流。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条件想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具体的问题实例,引导学生学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实例,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共同解决问题。
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
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问题。
无论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都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可能会选择从条件想起或者从问题想起,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改善条件、创新思维。
从条件想起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具体的条件和现实的局限性为基础进行思考。
这种思维方式适合于解决现实问题,因为只有充分了解现实条件和限制,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从条件想起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现实,实现从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的目的。
从问题想起则是指从某个特定的问题或者目标出发进行思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更加注重目标的设定和问题的挑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并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从问题想起还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情况下更好地梳理问题、把握核心矛盾,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思维方式。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首先了解现实条件和限制,再根据问题的本质和目标进行思考。
在创新和发展中,我们可以先确定问题和目标,再根据现实条件进行思考和实践。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陷入条件和问题的困境中,无法确定究竟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更为合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从两者出发,综合考虑现实条件和问题目标,以便更好地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是两种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的有机结合。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改善条件、创新思维。
希望本文可以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谢谢!。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说课稿木镇镇中心小学李铜祥“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两大基本策略,其中“从条件想起"是顺向思维,“从问题想起”属于反向推理.解决问题的策略不等同于解决问题,策略也不等同于方法。
对于学生而言,接受某一种策略的概念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让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具体问题的解法和结论,还应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辨,认识策略的特点和价值,形成主动运用策略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本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是学生进入小学以来,第一次正式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因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想起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想起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始,我设计了两个小环节,一个环节是口算接力赛,通过一组3加6再加6……这样连续的加法进行导入,使学生感受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另一个环节是根据两个条件提出数学问题,这是简单问题中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为学生新课学习需要从条件想起,一步一步地进行思考,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在例题的教学中,我力求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先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能激发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接着一方面引导学生完整地经历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进行解答、回顾反思的过程,帮助他们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主要环节;另一方面则注意突出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启发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受策略的意义和价值。
特别是在理解“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都摘5个"时,我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第一天摘的个数+5=第二天摘的个数,第二天摘的个数+5=第三天摘的个数,第三天摘的个数+5=第四天摘的个数,……”再让学生说说要解决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分别根据哪两个条件算的,从而引导学生确定思路,给学生一个脚手架,让学生用“先根据哪两个条件算出( ),再根据哪两个条件算出()”有利于学生在形成解题思路的同时,体会蕴含其中的思考方法,也能让学生充分感知本课的策略,进而由教师引导他们梳理整个过程,明确“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逆向思维:从结果反推条件
明确目标
先确定想要达到的结果或目标, 再逆向思考需要满足的条件。
逆向推理
从已知结果出发,逆向推导需要满 足的条件,逐步逼近问题核心。
排除法
通过排除不可能的条件,逐步缩小 范围,逼近正确答案。
类比思维:借鉴相似问题解决方法
寻找相似案例
在已知问题中寻找与当前问题相 似的案例,借鉴其解决方法。
分析问题的性质
根据问题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如数学问题、物理问题、化学问题等。 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识别关键条件与限制因素
找出关键条件
在问题中,有些条件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这些条件被称为关键条件。我们 需要仔细分析问题,找出这些关键条件,并围绕它们来制定解决方案。
识别限制因素
除了关键条件外,问题中还可能存在一些限制因素,如时间限制、资源限制等。 这些限制因素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识别并考虑它们。
梳理问题中涉及的信息
01
列出已知信息
在问题中,有些信息是直接给出的,我们可以将这些已知信息列出来,
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02 03
挖掘隐含信息
除了已知信息外,问题中还可能存在一些隐含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解决 问题同样重要。我们需要通过仔细分析问题的描述和背景,挖掘出这些 隐含信息。
分析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 条件关系等。
构建逻辑框架
根据条件间关系,构建问 题的逻辑框架,为后续的 策略制定提供基础。
转化条件为可操作性方案
明确目标
根据问题要求,明确需要 解决的目标或达到的效果。
转化条件
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可操作的 方案或措施,即把抽象的条 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步骤。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蓝花比红花多5朵。
1、红花有多少朵? 2、蓝花有多少朵?
二、根据下面的条件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1.猴小弟摘了2篮子桃。 2.猴小妹摘的桃比猴小弟少5个。 3.每个篮子里装了10个桃。 4.猴妈妈摘了40个桃
三、根据图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4个苹果共重500克
÷4
1个苹果共重125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南京市高淳区固城中心小学 赵幸龙
一、你会读题吗?
王大伯养了5只公鸡,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1.知道了什么? 2.能想到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来读 4.用自己容易懂的方法来表示题目的意思 5.圈画出重点
你会读题吗?
王大伯养了5只公鸡,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1、母鸡的只数多,公鸡的只数少。 2、母鸡有多少只? 3、母鸡和公鸡一共多少只? 4、母鸡比公鸡多多少只?
+ 20
1个橙子重145克
四、解决问题
第1天摘桃30个。 第2天摘桃 :30+5=35个。 第3天摘桃 :35+5=40个。 第4天摘桃 :40+5=45个。 第5天摘桃 :45+5=50个。 第6天、第7天 .......
35 40 45 50
16米
8米
8
4
21Βιβλιοθήκη 谢谢大家!你会读题吗?
全班有男同学20人,女同学比男同学多10人。 1、女同学人数多,男同学人数少。 2、女同学有多少人? 3、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你会读条件吗?
小明买2本笔记本用去10元, 小红买了5本同样的笔记本。 1、每本笔记本多少元? 2、小红用去多少元? 3、小红比小明多用去多少元?
你会读条件吗?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他们在解决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个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挑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经验,相互学习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让学生练习和巩固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准备课件,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例如:小华有5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3个苹果,现在小华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2个篮球,小华有3个篮球,他们一共有多少个篮球?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经验。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反馈。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并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课堂实录与评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1. 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是工作中的挑战,还是个人生活中的难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解决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重点关注从条件想起这一方法。
通过课堂实录和评析,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策略的应用和价值。
2. 从条件想起出发条件想起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强调将问题拆解为不同的条件或因素,然后逐一考虑这些条件对问题的影响。
通过对每个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3. 课堂实录在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活动中,我提出了一个关于团队合作的挑战。
学生们被要求分析有关团队合作的条件,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条件想起被广泛运用。
学生们将团队合作拆解为几个关键的条件,如沟通、信任、目标一致等。
他们针对每个条件展开讨论,分析了每个条件对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改善每个条件以促进团队合作的效果。
通过条件想起的方法,学生们不仅更全面地理解了团队合作这一问题,还在分析和评估的过程中找到了许多具体的行动方案,如加强沟通培训、建立信任机制等。
他们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团队合作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4. 评析从这次课堂实录可以看出,条件想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并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将问题拆解为不同的条件,并对每个条件进行评估,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把握问题的关键点,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条件想起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系统地思考问题,避免遗漏重要的因素,从而找到更全面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会积极运用条件想起这一策略,以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
6. 总结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深入探讨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条件想起。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学会从条件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数学概念。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面,不能很好地从条件出发,全面分析问题。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使学生能够主动从条件出发,全面分析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和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情境课件,引导学生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过程中,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3.小组合作工具:准备小组讨论的记录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钱数”、“物品数量”等。
教师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条件。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过程中,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例如,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题的策略一从条件想起》听课评课稿(12月13日)
《解决题的策略一从条件想起》听课评课稿(12月13日)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李平老师执教的《解决题的策略一从条件想起》一课,收益匪浅,《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两大基本策略,其中“从条件想起”是顺向思维,”从问题想起”属于反同推理。
解决问题的策略略不等同于解决问题,策略也不等同于方法。
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1、李老师以学生熟悉的劳动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学生从中获取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一解决问题一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2、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
教师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充分体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3、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让学生多读,“读中领悟”理解题意,多想、多说,让学生理解“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5个的”真正含义,也就是前一天的结果参与到第二个条件参与运算,这里隐含着问题,变中有不变,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多想:这一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从条件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选择列表还是计算、择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并要求学生将掌握的策略应用于解题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利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水平。
4、本节课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这一核心内容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分析与理解策略的本质内涵,突出深度探究的目标与主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从题目给出的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明确的思路和方法,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题目给出的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例题教学法: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条件,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总结出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检查答案。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1《从条件想起》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1《从条件想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从条件想起》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用条件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考方法,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加减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面,不能从条件出发,全面分析问题。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推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思维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思维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逐步推理,解决问题。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条件,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条件想起的思维方法,并归纳解决问题的步骤。
5.巩固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的思维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思维导图,从条件出发,逐步推理,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2)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现在你能根据下面的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吗?
(1)平均每个苹果100克,买了5个苹果。
【指名读】
谁来提问题?谁会解答?
(2)
你知道了什么,那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好,谁来解答!
(3)
学生提问:鸡有多少只?在解决鸡有多少只的时候为什么不选“3倍“这个条件呢?
小结:这个条件跟鸡没有关系,看来,光有条件还不行,想要正确地从条件想起,还得选择“有联系的”条件,才能正确问题。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二、运用策略
1、理解题意
出示例题2,齐读。
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条件,问题)
这个问题中,红、黄、绿三种花之间的数量关系有些复杂。
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请“直条图”来帮忙。
如果你来画图,你觉得应该先画表示哪种花的直条?
学生:绿花。
那我们就先把绿花画出来,可以用这样直条表示绿花有12朵?
谁来说说,接下来,你想画那种花?怎么画?
学生:两个绿花那么多?(你是怎么想的?这个解释可以吗?黄花的朵数是
绿花的2倍,就要画这样的两份。
)
出示:黄花直条图。
追问:这样的一条直条就表示?——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
提问:红花怎么画?
学生:画比黄花多7朵。
出示:红花直条图。
这样画可以吗?(7朵的直条比较长)
学生:直条画长了。
(能说的更明白些吗,应该比绿花的这一份要短一些),那我们应该怎样画呢?
这一段表示什么意思?最后求的是什么呢?
学生:红花有多少朵?
说明:这样的“直条图”也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
大家还能看明白吗?
那你能把这张图填完整吗?请你想一想完成课本74页第一个方框的填空。
汇报:现在只看线段图,你能说说条件和问题吗?先同桌交流一下。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看着简单的线段图,就已经读懂题的意思了。
【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这里数量之间的关系,要求红花有多少朵,从条件出发,可以怎样想?
先独立思考,有困难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也可以根据提示进行思考。
(出示:先根据……和……求出……,再根据……和……求出……)【分析数量关系】学生交流想法。
【指着线段图】呀!你的思路真清晰,谁还能像他这样说一说?你的发言真精彩,把掌声送给他,谁还能说一说,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语
速稍微慢一点,老师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可以吗?谢谢你,请坐,也是这样想的小朋友举手?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列式计算
刚才都是从条件出发,先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求出黄花的朵数,再把黄花的朵数当成新的条件,联系另一个条件,就能求出红花的朵数。
根据这样的解题思路,你会列式解答吗?完成书上74页第三个方框。
【列式解答】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交流:好,把笔轻轻的放下,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学生:12×2=24(朵) 24+7=31(朵)答:红花有31朵。
你们算对了吗?
追问:谁能结合解题思路说一说,每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4、回顾反思:
回顾刚刚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顺利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回顾反思】
先读题,了解一下题目的意思,知道条件和问题,为了更清楚的理解题意,我们画线段图【画图】弄清了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这样能够很清楚的知道【根据。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就能顺利的列式解答。
所以,从条件想起就是咱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再次运用
1.现在老师考考大家的眼力。
出示:红花比黄花少7朵
提问:哪个条件发生了改变?【少7朵】,现在我们一起来读题。
2.这个线段图,还能表示三种花的数量关系吗?怎么不能了呢,怎么办?少的7朵在哪?
追问:这一段是谁比谁少了7朵?要求什么问题?
3.要求红花有多少朵,你能像这样,从条件出发,说说解题思路吗?
4.根据这样的解题思路,你会算吗?拿出本子,笔,试着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
(做好了的同学可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12×2=24(朵) 24-7=17(朵)
都算对了吗,我们一起答一下。
5.回顾反思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现在比一比,想想分析数量关系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再比较一下它们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小结: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用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先根据前两个有联系的条件求出“黄花的朵数”这个新条件,这是解决问题关键的一步,这样才能联系另一个条件求出红花的朵数。
因为前两个条件是一样的,所以求黄花朵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但因为两题中表示“红花和黄花朵数关系”的一个条件不同,所以第二步的算法不一样。
四、练习提升
那我们就接着用“从条件想起”这个策略,看看你能根据条件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
1.(1)这组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们提的问题都能解决吗?那“足球有多少个”你会解决吗,先想一想,再跟同桌说一说。
(多叫两个人,嗯,你介绍的更完整,非常棒)
小结:看,选择从有联系的条件想起,就能快速解决问题,甚至还能解决其他更复杂的问题。
(2)再来看这组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条件?梨树有36棵,这个20是指苹果树比梨树少20棵吗?那是比谁少?
教师明确:苹果树是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少20棵。
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嗯,要算出苹果树的棵数,你是怎样想的(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先来算算苹果树有多少棵)先自己说说看,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
指出:刚才我们先弄清了实际问题的条件,再一起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以
计算的问题,通过分析知道了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游泳题:
现在我们再来挑战一道更复杂的题,一起来把题目读一下,你知道谁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吗?
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一起来分析条件,为了清楚的比较他们的时间,我们可以请线段图来帮帮忙,用这条线段表示阳阳花的时间,那小华的线段要的——长一些,长多少——1秒。
小丽的呢?比谁短?短多少?画好之后,我们根据小华比阳阳多用1秒和小丽比阳阳少用1秒只能得出:小华花的时间最长,小丽花的时间最短。
然后再联系这个不可忽视的条件【指】,才能得出游同样的距离60米,游得最快的人花的时间最少,所以谁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
指出:我们要从每一个有联系的条件出发,认真思考,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所以,从条件想起,是解决问题的很有用的策略。
3、想想做做3:
大家再来看看这道题,自己小声的把题目读一下,你能自己独立解答吗?翻开本子,试着写一写,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老师给出的线段图,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请个同学结合自己的算式来说一说你的思路,大家算的跟他一样吗?
看来同学们已经会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从条件出发,正确解答了,你们真棒!
刚才大家都是从条件想起的,从条件想起的同时,还得关注到问题,其实从问题想起也是一种策略。
联系这道题,要想知道月季花的盆数,就得知道杜鹃花和茶花的总数,再根据题中的条件,我们就可以一步一步的算出得数。
五、总结收获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刚刚同学们说的真好,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可以确定解题思路;画图的方法可以帮助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一一认识他们,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