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五章-法律精神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PPT课件
25
校园中最反感的不文明现象:
打饭、取钱时不排队、插队 不爱护公共卫生 不尊重他人,特别是老师不尊重学生、学生不尊 重老师 随地吐痰、不讲个人卫生 在自习室大声说话、吃东西等 上公共厕所不冲水 情侣公共场合过度亲密
4
请大家讨论:为什么大多数 网民不同情被打的一方呢?这个 案例说明了什么?
5
一、公共生活 二、公共秩序 三、公共道德
6
一、公共生活
7
1、公共生活含义
公共生活是指人 们在公共领域中的活动 和生活,它是相对于私 人生活而言的。公共生 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 透明性。
8
2、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6
(3)在实践中增强公共道德意识, 践行公共道德规范 A.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 中培养自己的公共道德意识和责任 意识。 B.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 践行公共道德规范。
27
四、网络虚拟世界中的道德要求
28
1、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的主要影响 (A)积极影响:
拓宽知识来源,促进专业学习;信息内 容丰富,开阔学生视野;方便信息交流, 增强思想沟通。
29
(B)消极影响:
伦理规范滞后,道德建设迫切;信息污染 严重,优化环境迫切;价值多元选择,思想 引导迫切。网络不良信息泛滥,严重危害青 少年的身心健康;随意侵犯知识产权;电子 商务欺诈与失信现象时有发生;黑客和病毒 散播攻击网络等等。
30
网络是双刃剑!
思修 第5章
2、民事主体制度
民事权利能力:公民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义务的资格,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民事行为能力:公民独立实施民事法
律行为的资格,受智力、行为能力制约 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的要件:行为人
“有法律不一定有法治, 有宪法不一定有宪政”——江 平
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的核心,宪法 的主要功能就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规范 国家机关行为。列宁说: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公民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 自由;人身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监督 和取得国家赔偿;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 权;特定主体权利(妇儿老残军)
1、犯罪的构成
构成犯罪必须符合法定的客观要件和
主观要件(犯罪四要件),缺一不可:
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或单位 主观方面:心理状态(故意或过失)
客体: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客观方面:危害行为,危害结果
犯罪主体刑事责任年龄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满16周岁
相对刑事责任:14~16周岁。但故意
案例:公民居住自由
2007年,广州农民工王登辉下班途中 遭遇车祸,对方负全责。据规定,上下班 途中发生车祸依法属于工伤,社保局为他 开出工伤认定书。但公司认为一直为员工 提供食宿安排,王登辉违反规定外宿,且 事故发生在公司外面,不属工伤。
公民有居住自由,企业禁止员工外宿 违宪,公司必须支付医疗费、误工费等。
第
五
章
第 五 章
内容提要
第一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节 第二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节 第三 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节 第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1、2节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地理环境
人口
物质 资料的 生产方式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法是随着私有制、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而产生的,是阶级
社会才存在的特殊
社会现象,其产生拉比法典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闭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会更加完善。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我们更应知法懂法、学 法用法。
祝愿大家思修科目取得好成绩。。。
别区说三道四。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 律 执 行
法律制定
间 接
法律遵守
法律适用
案例:中国宪法第一案
• 1990年原告齐玉苓参加中考,被济宁市商业 学校录取为90级财会班的委培生,但是原告 就读的滕州市第八中学在收到录取通知书 后,直接将它送给了和原告同级的陈晓琪。 陈晓琪遂冒用原告姓名在该校财会班就读 直至毕业,后被分配到银行工作。直至1999 年初,原告才得知自己已经被冒名10年。原 告认为,上列被告侵犯了其姓名权和受教 育权,请求其赔偿经济损失16万元和精神损 失40万元。
• 狭义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 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不包括宪法。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 保证实施
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 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 部分
在阶级对 立的社会 中,法律 是统治阶 级意志的 体现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新编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PPT课件
人与人之间
社
会
公
人与社会之间
德
人与自然之间
举止文明 尊重他人 爱护公物 维护公共秩序
热爱自然 保护环境
37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2、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首次提出我国公民应遵守的社会公德内容。
• 1.文明礼貌 • 2.助人为乐 • 3.爱护公物 • 4.保护环境 • 5.遵纪守法
•
——列宁
20
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公共秩序的含义: 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 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的状态。
21
公共秩序的内容
生产秩序
教学秩序
营业秩序
交通秩序
工作秩序 网络秩序
22
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3
(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24
2020/7/21
24
(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谁的过错?
2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 (1)民主法治; • (2)公平正义; • (3)诚信友爱; • (4)充满活力; • (5)安定有序; •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
类别 范围 性质
私人生活 个人或家庭 封闭性、隐蔽性
公共生活 社会生活 开放性、公共性
作用 影响到自身或家庭 影响到他人或社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章ppt课件
二、社会公德旳主要内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 大力提倡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惜 公物、保护环境、遵纪遵法为主要内容 旳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种 好公民。”这是有关社会公德基本内涵 旳精确概括。
二、社会公德旳主要内容
(一)文明礼貌
1、必要性
(1)提升道德素质旳要求; (2)自尊旳需要; (3)培养优雅旳气质——审美旳需要; (4)建立良好旳人际关系; (5)自我评价与对别人旳评价旳原则; (6)价值实现旳途径。 2、行为方式
(三)爱惜公物 1、必要性 (1)爱惜公物,是每个人旳社会责任也是义务; (2)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劳动; (3)保障民众生活条件,增进社会进步。 2、行为方式 (1)要以主人旳态度看待国家和集体财产,珍重社会 旳共同劳动成果; (2)要正确使用城乡道路、水电、通讯、交通、环卫、 消防等公用设施,保护名胜古迹、历史文物;要反对损 坏公物、化公为私。 (3)建设节省型社会,爱惜公物还要求在全社会树立 节省意识、建设节省文化、提倡节省文明,形成“节省 光荣、挥霍可耻”旳社会风尚。
四、网络生活中旳道德规范
网络生活中旳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 维护正常旳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旳基本道德 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旳利用和扩展。 网络生活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旳主要方式之一,同 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作用也给青年学生带 来了伤害。 在网络上,你不懂得我是条狗; 网络是最大旳“民主墙”; 网络诈骗、网络病毒、网络色情……。
(三)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旳特点 1、社会活动范围旳广泛性: (1)生活内容旳复杂性; (2)交往人员旳多元性,朋友遍天下; (3)公共生活空间旳广阔、扩展性,除了 家庭生活就是公共生活。 2、交往对象旳复杂性:熟悉旳人、陌生旳 人、多种各样旳人,思想、行为都比此前丰 富和复杂。 3、活动方式旳多样性:人旳生活内容本身 就非常丰富;直接旳、间接旳方式;真实世 界旳、虚拟世界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项目化教程课件第五章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05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
然人。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 本义务共同反映和决定着公民在国家中的政治和法律地位,并构成普通法律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 和原则。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程序法是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模块五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律精神
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定性法律文件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
➢ 法律议案的提出 ➢ 法律草案的审议 ➢ 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 ➢ 法律的公布
模块五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律精神
17 of 61
01 社会主义法律内涵 02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03 社会主义法律的创制 04 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 05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06 我国的国家机构 07 程序法律制度
模块五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律精神
法律的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是一种规范性指引。 (2)评价作用:法律对人们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人们 的行为规则,具有判断、衡量人们行为合法或违法的作用。 (3)预测作用:是指根据法律对人们某种行为的评价,可 以预先估计人们将做出怎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从而对 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选择。 (4)教育作用: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作为特殊的行为 规范,在国家强制力的保证下,对人们今后的行为产生直接 或间接的影响。 (5)强制作用:法律对人们的强制作用表现为对人的法律 权利的强制保护和对人的法律义务的强制约束。
思修课件第五章
法律基础书目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法律篇》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卢梭《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康德《权利论》伯特兰·罗素《权力论》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伯尔曼《法律与宗教》博登·海默《法理学》科殷《法哲学》哈特《法律的概念》富勒《法律的道德性》罗尔斯《正义论》引言法和法学人类社会的法律是人类社会的特征。
——朱塞佩·格罗索问题?1、法/法律是什么?2、人们为什么服从法律?是规则、规范?是社会控制的工具?是解决纠纷的手段?法律说到底就是要恰当得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规制和解决大大小小的人际冲突。
——朱苏力法学的学科位置: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法的一般理论第一节法律的本体论原理第二节法律的运行论原理第三节法律的关系论原理第一节法的本体论原理一法律的概念与特征二法律的要素三法的作用四法的价值五法的产生与发展一、法律的概念与特征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的形式概念法律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定人们在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社会规范。
法律的本质概念马克思主义法学: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是以国家意志形态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法的内容是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卢梭:“法律是主权者的意志。
”其他:法律是没有感情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法律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
——西塞罗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
——约翰﹒奥斯丁法律是秩序和正义的结合。
——博登·海默法律是一套意义和规则的体系。
——朱章润法律的基本特征1、法律是一种普遍性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法律以权利、义务的双向规定为调节机制;4、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
国家制定认可的国家强制立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法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公民行使选举权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以下属于法律的是( A B D )A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B 上海市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C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D 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司法解释二、法律的要素法律规范/规则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行为模式:法律规范所指向的某种行为法律后果:对行为所作的法律评价肯定后果否定后果法律规范的种类授权性规范/任意性规范行为模式命令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法律概念对各种法律事物进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专门术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教案课件
一、法律的词源
• 汉语中“法”的古体是“灋 ”。“灋,刑也,平之如水 ,从水;廌(zhi),所以触 不直者去之,从去。” • 法既有刑戮、罚罪之意,也 有规范之意。 • 法不仅象征公平,而且含有 “裁判”的功能,又有驱逐 之意, • 法有“明断曲直”之意或“ 神明裁判”之威严。
中国古代的法
廌(獬豸xiè zhì)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似 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 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中,獬豸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 的象征,它怒目圆睁,能够辨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 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 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处死的 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自古以来,廌被认为是驱 害辟邪的吉祥瑞物。
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 系等,是承袭古罗马法律的传统,仿照《法国民法 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法 律制度的总称。 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 葡萄牙等国和拉丁美洲、亚洲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属 于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和判例法 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各 国法律制度的总称。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法律制 度均属于英美法系。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规范性)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的(国家意志性)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强制性) 制定 认可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阶级性 )
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和概括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律是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 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 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 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狭义的法律仅指法律:我国法律由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思修第五章法律精神
可编辑ppt
20
第三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 基本原则和制度
可编辑ppt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保持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 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 的法律基础,具有最大的法 律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可编辑ppt
22
一、我国宪法的特征 和基本原则
可编辑ppt
23
1.我国宪法的特征
宪法是法律的组成部分, 具有法律的共性。但它不同 于普通法,它在法律体系中 居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 是一个国家法制的基础和核 心。
可编辑ppt
24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 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 力最高;
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 宪法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可编辑ppt
28
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可编辑ppt
29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 国家的阶级本质,指社会各 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 作用。
可编辑ppt
16
2.法律执行
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 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 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 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 活动;狭义上是指国家行政 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 称为行政执法。
可编辑ppt
17
在法律运行中,行政执 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
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我国的行政执法主体大体分 两类:一是中央和地方各级 政府;二是各级政府中享有 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
道德与法治-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_理解法律体系
资本主义法
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确认契约自由
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确认法制原则
1787年美国 联邦宪法
1804年《法国民法典》 (《拿破仑法典》)
法系
定义:西方国家根据法的历史 传统和外部特征对法作的分类。 凡属于同一传统并具有某些共 同特点的国家的法就构成一个 法系。 分类:大陆法系(民法法系、 罗马法系、法典法系)和英美 法系(英国法系、普通法系、 判例法系)
的一切人公正地运用法律,借以
保护和救济无辜者 ——洛克
(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 创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全面阐 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在哲学 以及政治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 律 的 词 源
法 律 的 一 般 含 义
法 律 的 历 史 发 展
一、法律的词源
法、法律的词义(语源考释) • 左部在中国文字中代表“水”, 象征法的公平; • 右上部代表中国古代传说中的 一种能辨曲直、断疑案的神兽; • 右下部表示凡被该神兽的独角 顶触的当事人均应败诉。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二)法律的社会作用
1.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2.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3.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4.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
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物质文明建设 Leabharlann 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关系的发展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 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主要环节包括: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法律遵守(守法)
社会主义法
社会主义法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崭新类型的法。
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PPT课件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红灯
40
1、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有哪些?
41
道德
42
法律
43
风 俗
44
礼 仪
45
宗教教规
46
戒律
47
2、道德和法律 在维护公共秩 序中的目标和 作用
48
A.目标
维护公共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 经济发展
B.作用
形成、巩固和发展良好社会秩序
49
C、道德和法律维护公共秩序的特点
17
我们要避免以上行为的发生, 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遵 守公共秩序。
18
1、公共秩序的含义
19
公共秩序是维护公共生活所必须的秩 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 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 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 网络秩序等。
20
2、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
21
15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6
案例
前几年,许多人到法国巴黎观摩"中国年"活动。在 埃菲尔铁塔上,一群中国游客打打闹闹、嘻嘻哈哈 地上电梯。电梯因为超载发出警告声,大家不是谦 让着下来几个人,而是你推我搡起哄着让别人下去。 里面的几个外国游客气愤地挤了出来。我们的同胞 不但没有自责,反而哈哈大笑。超载是很危险的, 这种不守规则的行为,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可 见秩序意识、规则意识是如此的重要。
25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 谐的重要条件。
26
如果人们各行其是,随心所欲,那就没 有公共秩序,也谈不上发展,更不用说和谐 了。有序的生活是和谐社会的需要。
公交车抢道的后
果
2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第五章优秀课件
• 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当生命不可挽回 的终止时,让自己的部分生命借助现代医学用另 一种方式延续,将自己生命的句号改写成他人生 命的省略号,这将是多么具有社会公德的义举。
共同参与、彼此分担和共享。
二、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 广泛性
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 不断扩展
交往对象的 复杂性
人们交往对象并不仅限 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 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活动方式的 多样性
生活方式的变化,丰富 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有序的公共生活
•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的驱使、不受法律的强制
• 是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 事公益事业,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 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或人群。
骨髓捐献
• 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受国家卫生部的委托, 在北京正式建立“中华骨髓库” 。
• 目前采用的干细胞移植是从供者的外周血中(手 臂上采血)采集造血干细胞,并通过机器聚集, 将剩余的血液回输人体。只需总量为50毫升的干 细胞,就可以使一位白血病患者重建正常的造血 机制与免疫功能,并获得新生。
助人为乐是基于对他人幸福和个人幸福之 间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而采取的理性行为,是 人道主义和道德高尚的重要标志。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
• 60年代学雷锋 • 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 • 90年代讲文明树新风:希望工程、志愿者、手拉
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百城万店无假货、保 护母亲河等。
志愿者
• 这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 • 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不受私人利益
思修 第五章
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
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中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大
量的法律法规,达3000多部,现在的中国
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初步建立了科学
的法律体系。
问题二:法律精神
1、我国法律的本质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 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 会主义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发展规律的反映,具 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在社会主义法律的发展过程中,曾经 出现了不顾本国国情,照抄照搬苏联 模式的错误,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法 的发展。各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长期 不重视法的作用,导致社会主义法律 制度长期处于不完备的状态。 1990年前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这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已经变成了资本 主义,原来的社会主义法也已经不复 存在。
从狭义上说,是指国家行政机 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贯彻和实 施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 法。
28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
执 法 主 体
各级政府中享有行政 执法权的下属机关
法律授权的社会组 织、行政机关依法委 托的单位或个人
29
(3)法律的适用 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 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 件的专门活动 检察院的 法律监督 权
案例:2001年青岛三女生状告教育部(平等受教育权)
考生张天珠指出,以北京为例,今年北京的文科重 点控制线是454分,而青岛却是580分,相差达120 多分!整个北京市今年高考录取比例是1.43:1, 而山东省的比例是2.2:1。按照这个比例推算,山 东一个孩子考上大学,要比北京的孩子多付出50% 的努力。提起诉讼的三名女生的分数分别是:姜妍 522分(理科)、栾倩457分(文科)、张天珠506 分(文科),这样的分数,在北京完全可以考上较 为理想的大学,而在青岛,情况却是另外一回事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课件洁
课程总结
重点与难点解析
重点在于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难点在于如何运用法治理念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课程总结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体系的结构、权利与义务的分类、法律实施的方式等。
课程总结
01
学习指导
02
建议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 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知 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 五章课件
目录
• 第五章课程导论 • 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 • 法律基础的理论体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第五章课程导论
课程背景
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 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变化,需要加强思 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03
法律基础的理论体系
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 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权利的 重要工具。
法律的特征
法律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强制 性和权威性等特点,能够对社会 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法律的产生和发展
法律的产生
法律是在社会生产和阶级斗争的推动 下,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02
思想道德修养强调内在的道德自觉和自律,是法律基础的价值
基础,为法律的实施和遵守提供了道义上的支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法律基础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制度保障
03
法律基础为思想道德修养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法律的强制力
和规范作用,保障了社会道德价值的实现和维护。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差异
约束力不同
思想道德修养主要依靠内在的道 德自觉和自律,而法律基础则具
思修第五章
3、资本主义法律
基本原则: 一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二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 三是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大陆法系 和英美法系两大类。
• 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 典法系等,是承袭古罗马法律传统建立。 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和 拉丁美洲、亚洲许多国家。 • 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和判 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 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包 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综上所述,法律可定义为: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 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 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 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 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 行为规范体系。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
法律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开始有了法
1.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2.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3.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4.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 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法律遵守(守法)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一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二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三
第三节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四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 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内容、重要的实体法 律制度以及程序法律制度,使学生能够 对生活中的基本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做 到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从而 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法律执行 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 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 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 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 活动;狭义上是指国家行政 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 称为行政执法。
在法律运行中,行政执 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 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我国的行政执法主体大体分 两类:一是中央和地方各级 政府;二是各级政府中享有 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
第三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 基本原则和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保持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 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 的法律基础,具有最大的法 律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一、我国宪法的特征 和基本原则
1.我国宪法的特征 宪法是法律的组成部分, 具有法律的共性。但它不同 于普通法,它在法律体系中 居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 是一个国家法制的基础和核 心。
2.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 公正并重 实体公正是指法律上的 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 分配的结果正当合理;程序 公正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义 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 程正当合理。
四、权利义务观念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的性质 从来源看:法律权利与 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 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 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规 定中推导出来,通常被称为 默示或推定的权利义务。
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 国家的阶级本质,指社会各 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 作用。 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 主专政的重要保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律体系的层次 宪法是统帅 法律是主干 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是重 要组成部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的部门 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四、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
1.“法治”与“法制”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 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 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 “法制”通常是国家的法律 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 制度。强调依法治国,是法 治的本质特征之一。
3.法律适用 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 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 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我国 的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 和审判机关。其他任何国家机 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行 使国家司法权。
4.法律遵守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 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 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 活动。守法包含:依法享有并 行使权利;依法承担并履行义 务。 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 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从基本内容看:法律权利 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 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 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通过 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种合 法的利益或自由。 法律义务包括作为和不作 为两种。法律通过规定义务, 使人们承受某种约束和负担。
从范围看法律权利和法 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 种类和范围,受社会物质生 活条件、政治文明程度以及 文化发展水平制约,以社会 承受能力为限度;同时,每 项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 法定界限。
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 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 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 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 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 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 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 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 性质和内容;另一方面,社 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 的体现和保证,是社会主义 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贯穿于 法律制定和运行的始终。
1.法律制定 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 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 性分配,是法律运行的起始 性和关键性环节。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 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 须遵循法定程序。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大体包 括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 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 决;法律案的公布。
6.基本经济制度 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 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 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 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合。
《宪法》规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 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 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 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 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 劳分配的原则。”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 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 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 繁荣发展而建立的基本政治 制度。民族区域制度体现了 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 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 利的精神。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 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 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 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 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 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 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 的政体。政体即政权的组织 形式,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 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 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 式。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 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党制度。这一政党制度的 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 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 派参政。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 参加民兵组织。 依法纳税。 其他义务:夫妻双方有实 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 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 义务。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是以我国现行法律规范按照 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 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 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 系的统一整体。
3.法律的历史发展 奴隶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律(大陆法系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 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 志的体现,既具有鲜明的阶 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 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 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 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 进性。 主要体现在:坚持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借鉴成功经验;与时俱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的形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的形成的标志 目前,我已初步形成了以宪 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 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 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 法规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宪 法权利) 平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政治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有信教或不 信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或 那种宗教的自由等。
人身自由权。身体不受 非法侵犯,人格尊严、住宅 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 秘密受法律保护等。 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 权。我国《国家赔偿法》对 公民获得赔偿作出了具体规 定。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的关系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首要 利益和最高利益。国家安全 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 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 益。要对境外敌对势力的渗 透、颠覆和破坏活动保持高 度警惕。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 ”
三、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和基本义务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 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 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 义务的自然人。我国宪法规 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公民。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 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 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 系,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 用法律的能力,是大学生整 体素质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1.法律的词源 在古代,法是“灋”。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 水;廌(獬豸),从去。在 古代,“法”和“刑” 是通 用的。 在古代文献中“法”与 “律”也往往通用。
社会经济权。主要包括 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 物质帮助权。 文化教育权:受教育权 以及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 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 由。 特定主体权利。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宪法义务,即公民必须遵 守和应尽的根本职责)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 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 利益。
二、自由平等观念
1.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 的观念 一切进步的法律约束人 们的行为的目的,不是为了 废止或压制人民的自由,而 是为了保护和扩大人们的自 由。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观念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 平等
三、公平正义观念
1.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 公正并重 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 前提,执法公正是法律公正 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保证 从立法到执法全面实现社会 的公平正义。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的特征
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本质要求 2.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3.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又 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4.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传 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 的文化要求 5.体现了动态、开放、与 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的构成
2.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 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 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 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 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 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 序为母的的行为规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