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第2节声音的特性1.JS点:描述声音的特住:说明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Si率有关:阐明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识别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
2.短脸探究音调与^率的关系试验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试验,体验物理学探讨问题的方法一-限制变■法。
一、音调阅读课本P32~33.Sl答下列问题。
1.取一把梳子,用手渐渐拨动标惊,留意听梳齿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快速拔动梳齿,再次听梳为振动发出的声音。
留意两次拨动检切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现象:梳子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低.可见发声体推动的快慢确定着音调的凹凸。
2.物理学中用每秒振动的次数——场率来描述秒体振动的快慢,须率¾⅝定声音的音调。
⅜⅜率的单位是标兹,相称,,用符号HZ来表示。
3..细致阅读P34的•小资料”《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叛率越围b0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19。
HZ;人们杷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高于20190HZ的声音叫做超声送。
大自然的很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喊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动物的听觉危国通常和人不同.所以它们能听到人听不到的声音。
二,响度阅读课本P34~35,回答下列问题。
4.在鼓面上煮一些纸围,用鼓槌轻敲鼓面,视察好屑的运动状况;再用力击打鼓面,再次视察近国的跳动状况。
现象:轻敲鼓面,会看到纸屑在跳动;用力击打鼓面,鼓声更大,纸阔跳动得更高.结论: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用声越大。
5.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
物理音中,把声音的也布叫的响度。
用音帼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6,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①轼体的振幅:②人距离声源的远近。
三、音色阅读课本P35,回答下列问题。
7,频睾的凹凸确定声音的音调,振幄的大小确定声音的响度,发声体的材料、_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8.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的乐器对着话筒发出相同的音调的声音,比较各波形有何异同。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探究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音调:1)定义: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2)影响音调的因素:声音的频率。
3)实验:通过改变弦的长度或紧度来改变音调。
4)应用:弦乐器(如吉他、小提琴)通过改变弦的长度或紧度来改变音调。
2、响度:1)定义: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声音的振幅。
3)实验:通过改变声音的振幅来改变响度。
4)应用:扬声器、音响设备通过改变音量来改变响度。
3、音色:1)定义: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声音的独特性。
2)影响音色的因素:声音的泛音和持续时间。
3)实验:通过比较不同乐器的音色来理解音色的意义。
4)应用:人类通过音色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或人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声音的特性,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表现进行评价。
2、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的特性。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反思:对本次导学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改进:根据反思结果,对导学案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声音的特性_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能力目标:能够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用相应的词语描述不同的声音特性。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声音的特性,对身边的声音产生更多的好奇心,更加周围的声音。
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带来的不同感受。
2、请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并尝试用词语描述这些声音的特性。
3、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有哪些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什么意思?二、新课学习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声音的特性教案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知道音调、响度、音色的影响因素。
能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经历探究影响声音特性因素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声音特性的三个方面及其影响因素。
探究音调、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 难点频率和振幅的概念。
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感受其差异,引出声音的特性这一主题。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1. 音调演示钢尺振动实验,让学生观察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高低。
介绍频率的概念,强调音调由频率决定。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音调不同的声音。
2. 响度播放不同响度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其差异。
进行敲鼓实验,改变敲击力度,观察鼓面振动幅度和声音响度的变化。
引入振幅的概念,说明响度由振幅决定,同时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 音色用播放不同乐器或不同人发声的音频,让学生辨别。
讲解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
(三)课堂练习(10 分钟)给出一些关于声音特性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5 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五)布置作业(2 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后相关习题,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但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还有待改进,例如在讲解频率和振幅的概念时,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有些紧张。
在学生实验探究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3.理解声音的频率和响度的概念;4.了解声音的应用。
二、知识梳理1. 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2. 声音的特点声音具有以下特点:•声音是可以听到的,可以扩散的。
•声音具有高低不同的音调,即频率的差异。
•声音有大极限和小极限,即响度的差异。
3.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
•在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次之。
•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慢。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
5. 声音的频率和响度•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每秒钟震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响度: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单位是分贝(dB)。
6.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话通讯:声音通过电信号传输,实现远程通讯。
•声波雷达:利用声音波的特性探测物体。
•音乐和语言传播:声音可以通过扩音设备传播,让更多的人听到。
三、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定义和特点,了解了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声音的频率和响度的概念,以及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我们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下面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2.声音有哪些特点?3.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播?4.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什么?5.声音的频率和响度分别是什么?6.声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你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1、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探究音调、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学习难点1、频率与音调的关系,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2、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四、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各种各样。
有的声音清脆悦耳,比如鸟鸣声;有的声音低沉雄浑,比如雷声。
为什么声音会有这些不同呢?这就涉及到声音的特性。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1)概念: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实验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钢尺、桌子实验步骤①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发声,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高低。
②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比较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高低。
实验现象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钢尺伸出桌边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3)影响因素: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知识拓展频率是指物体在 1 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20Hz 到 20000Hz。
2、响度(1)概念: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音叉、乒乓球、铁架台实验步骤①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铁架台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②改变音叉敲击的力度,再次轻触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实验现象音叉敲击的力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叉敲击的力度越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3)影响因素: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此外,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导学案:1.2 声音的特性
第2节乐音的特性素养目标1.知道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
3.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重点:声音的三特征及其决定因素,区分音调和响度。
【预习导学】你见过这样的乐器吗?利用它通过一根木棍的敲击就可以演奏出优美的乐曲。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知识点1 响度1.物理学中,声音的(或)叫作响度。
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
3.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物体的振幅越小,产生声音的响度越。
对点自测1.看电视、听收音机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答案】知识点一1.强弱大小2.物体振动的幅度3.大小对点自测1.响度知识点2 音调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声音的叫作音调。
2.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
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为。
3.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
对点自测2.“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声音的。
【答案】知识点二1.高低2.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快慢赫兹赫Hz3.高低高对点自测2.音调高低知识点3 音色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就不同。
2.借助仪器观察乐音的波形图像,发现乐音声源的振动是规律的。
对点自测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之所以能分辨出“蛙声”和“钟声”,从物理学角度看,主要是依据()A.音调B.响度C.声速D.音色【答案】知识点三1.结构音色2.有对点自测3.D【合作探究】任务驱动1 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并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改变敲击音叉的用力大小,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否变化。
1.音叉发出的声音与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关系?2.听到的声音大小(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仔细感受:老师以同样大小的声音讲课,当他从教室的一边走向另一边时,听声音的大小变化。
导学案:2.2 声音的特性(教师版)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
3. 通过研究现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发声现象,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
【学习重点】声音的三种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难点】1. 感知声音特性之间的区别;2. 认识音调及其决定性因素。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第39页第2节《声音的特性》,并完成以下内容:1.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频率高于这个范围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这个范围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 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
3.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响度除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4. 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品质。
不同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
我们能区分不同的人或物体发出的声音,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有差别。
【合作探究】探究一、音调1. 探究声音的特点【做一做】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在梳子上划过,一次快划,一次慢划;仔细听两次硬纸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当快速划过时,硬纸片发出的声音尖细;慢速划过时,硬纸片发出的声音低沉(选填“快”或“慢”)。
【想一想】牛与蚊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歌唱家男低音与女高音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牛发出的声音低沉,蚊子发出的声音细高;男低音低沉浑厚,女高音婉转高亢。
以上事例表明,声音有高低。
2.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女高音、男低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
3.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想一想】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和假设】音调可能和振动的快慢有关,可能和振动的幅度有关。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但有一些语言表达需要改进。
下面是改写后的文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一、研究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并认识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掌握防治噪声的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响度大小与振幅、发声体距离远近的关系,音调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3) 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1) 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响度大小与振幅、发声体距离远近的关系,音调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2) 组织学生利用各种乐器发声及参与发声,认识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研究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
2) 通过研究声音的三个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欣赏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及相关影响因素,了解噪声防治的方法。
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三、课前预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气体中快,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
四、课内探究学点一】音调做一做]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都说“声音的特征”,其他学生听后区分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学生分析总结:女生声音高,男生声音较低。
试一试】用一张硬卡片分别以不同的速度拨动梳子的梳齿,仔细听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猜一猜】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可能与梳齿的振动快慢有关。
点拨】教师: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快,缓慢拨梳齿,梳齿振动慢。
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
小结归纳】: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越低。
点拨】教师: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
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
跟踪练:1、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频率指的是每秒振动的次数,二者的关系是: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完整版)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音调、响度各与什么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声的音色不同。
2、过程和方法通过预习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
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时的丰富多彩,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重、难点: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及其各与什么有关。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器材:收音机、发音齿轮、钢尺、乒乓球。
学习课时:2课时一、课前预习:1、声音的三个特性包括:、和。
2、音调是指声音的,越高,音调(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表示物体振动的,单位是,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
)3、响度是指声音的;物体越大,响度;听者距发声者越响度越。
4、音色又叫,它反映了声音的品质。
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音靠。
5、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高于叫超声波;低于叫次声波。
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同,大象靠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声波。
6、常见的乐器一般分为管、弦、打击乐器,管乐是靠发声的;如,弦乐是靠发声的,如;打击乐是靠发声的,如。
二、课前展示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体中比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15°C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4、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5、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靠骨传导判断的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三、创设情景: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我们为什么还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展示汇报:用发音齿轮、钢尺展示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用音叉和乒乓球展示响度和振幅的关系用收音机展示响度和远近的关系。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导入声音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传达信息,引起共鸣,甚至影响我们的情绪。
但是你知道声音的特性是什么吗?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修声音的特性,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二、探究声音的产生1. 什么是声音?- 声音是一种由物体震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使我们产生听觉感受。
2.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震动的物体、介质和听者的耳朵。
-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根木棍时,木棍就会震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
三、探究声音的传播1.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声音是通过震动的空气分子传播的,当物体震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震动,形成声波。
-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约为340米/秒。
2.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干系- 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例如在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米/秒,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
四、探究声音的特性1. 频率和音高- 频率是声音震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频率越高,音高越高。
- 人类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000Hz之间。
2. 振幅和音量- 振幅是声波的波峰到波谷的距离,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 音量是声音的强弱水平,单位是分贝(dB),一般人能够听到的最小声音为0dB。
3. 波长和音色- 波长是声波的波峰到波峰(或波谷到波谷)的距离,波长越短,音色越尖锐。
- 音色是声音的奇特特征,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
五、实验探究声音的特性1. 实验目标: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频率和音高的干系。
2. 实验步骤:- 准备一个简易的弹簧振子,用手指拉动弹簧振子产生声音。
- 应用频率计测量不同频率下的声音,并记录下来。
- 比较不同频率下的声音音高的变化。
3.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声音的频率和音高呈正比干系,频率越高,音高越高。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同时通过实验探究了声音的频率和音高的干系。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doc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从生活经验体会屮去正确区分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2.能用实验去验证影响乐音音调、响度的主耍因素(频率、振幅);3.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人致频率范围;【学习重点.难点】初步认识击音的£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学点一:音调1 •感知音调不同的声音:利用吉它的同一根弦,弹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根据观察,猜想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我的猜想:;(注意:实验屮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物休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振动得慢,音调就0(阅读课本19页音调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2.音调是指声音的髙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频率是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发声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发出的声音听起来越尖细;频率越低,音调也越低,发出的声咅听起来越低沉。
4.对于弦乐器:咅调的高低取决于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弦越细、越紧、越短,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5.对于管乐器: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空气柱的长短,一般来说,长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低,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高。
注意:一般来说,粗、长、厚、重的物体不容易发生振动,振动时的速度慢,频率低,发出的声咅听起來也比较低沉;细、短、薄、轻的物体容易发生振动,振动时的速度快,频率高,发出的声咅听起來比较尖细。
6.人能够听到的声咅频率范围为20〜20000Hzo人们把频率低于20H刁的声咅叫做次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一些动物的听音频率范围比人宽广。
次声波和超声波不能被人听到,但能够被某些动物听到。
问:蝴蝶的翅膀1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1秒钟振动500〜600次,我们能听到它们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吗?问:频率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学点二:响度1.将手按在自己的喉咙上,分别小声和大声发出声音,通过感觉声带的振动来猜测决定声咅响度的因素。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doc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反思
复习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所学,也为本节所学知识做准备。
通过观察老师演示的实验,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震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以及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
同。
由同学们熟知的乐器演奏引出音色,再通过实例来进一步理解音色,以此来突破难点。
但是学生一遇到相关题是容易出错,究其原因还是对概念理解不清。
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概念的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2声音的特性-导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导入问题1.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是声音?什么产生声音?2.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3.你听过什么不同的声音?你能描述一下吗?二、观察现象1.让我们来实验一下,在教室里大声叫喊或者敲击课桌,你能听到声音传播的过程吗?2.你有没有在空旷的地方远距离传话的经历?为什么越远声音越小?三、实验探究实验材料:•吹哨子或吹口哨的同学实验步骤:1.选一个同学吹哨子或吹口哨,注意听吹哨子或口哨的声音。
2.让这位同学站在教室的一头,其他同学站在教室的另一头,观察听到的声音。
四、实验结果和讨论1.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2.当吹哨子的同学站在教室的一头时,其他同学听到的声音很大吗?为什么?3.当吹哨子的同学站在教室的另一头时,其他同学听到的声音是不是比较小了?为什么?五、声音的特性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声音的特性: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实验中,当同学们吹哨子或口哨时,他们的嘴唇和气流产生了振动,这就是声音产生的原因。
2.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介质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实验中,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当振动产生的声波到达我们的耳朵时,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3.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有限。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当振动产生的声音离我们越远,我们听到的声音就越小。
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逐渐衰减,使得声音的能量变得更弱,所以我们远离声源时感受到的声音会减弱。
六、思考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除空气外,声音还能传播在哪些介质中?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为什么会逐渐衰减?4.为什么当声源远离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会减弱?七、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我们了解了声音的特性。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能够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有限。
同时,我们也思考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现象。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特性。
2. 掌握声音的频率、振幅和波长的观点。
3. 能够诠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4. 能够利用声音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二、进修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声音的频率、振幅和波长。
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4. 声音的应用。
三、进修内容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震动的物体使周围介质产生震动,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特性:声音是机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3m/s。
3. 声音的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下,单位为赫兹(Hz)。
4. 声音的振幅:声音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大小,单位为分贝(dB)。
5. 声音的波长:声音的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干系,波长越长,频率越低。
6.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7.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通讯、音乐、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进修方法1. 理论进修:通过教室讲解、教科书阅读等方式掌握声音的基本观点。
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3. 讨论交流:与同砚讨论声音的应用领域,拓展对声音知识的应用认识。
4. 练习稳固:通过习题练习,检验对声音特性的掌握水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进修评判1. 参与度评判:教室表现、实验操作、讨论表现等。
2. 考核评判: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
3. 实践评判:应用声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判。
六、进修反思1. 思考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思考声音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思考未来个人如何运用声音知识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情景导入】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段,歌曲的音调。
学习内容: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阅读课本P32至P35内容。
【自学检测】
1.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2.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物体在1 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 Hz。
3.人的听觉范围:一般为20-2019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190Hz 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按课文P32图2.2-1方案进行(注意: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
(1)
(2)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钢尺伸出的长度越短,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钢尺伸出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就越慢,音调就低。
2.频率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演示P332.2-2实验:观察音调波形图,提高对声音的音调认识(可以借助于模拟示波器软件进行演示对比分析)
通过屏幕上的波形我们可以看到:高音调的声音波形更密集,声音的频率高,低音调的声音的波形稀疏,声音的频率低。
对比分析P34〝小资料〞: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你能得出哪些信息?(试听20 Hz-20190 Hz声波,增强对音调的认识)【二】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教师演示:按课本P34图2.2-3方案进行演示;
(1)
同一音叉,用力敲击,音叉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在另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幅,听其响度;
(3)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2.响度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观察响度波形图,提高对声音响度的认识(借助于模拟示波器软件进行演示对比分析)
3.知识延伸: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小。
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三】探究影响声音的因素——音色
1.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上本节一段相同的文字,朗读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
(1)我们能不能通过听觉分辨出前后朗读的两位同学是谁呢?
(2)我们为什么仅凭声音就能分辨出前后两位同学?这说明声音还有什么特性?
(3)用一样的力敲打一面鼓(鼓面用牛皮制成)和铜锣(锣面用铜制成),能明显感觉声音的音色不同,说明音色受发声体的材料影响。
(4)钢琴的主要制作材料是木材和金属,扬琴的主要制作材料也是木材和金属,但是两种乐器的音色着天壤之别:钢琴音色浑厚,扬琴音色明亮清脆,这说明不同发声体的音色由还跟发声体的结构形状有关。
2.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否存在区别?试听各种乐器声音,观察不同乐器波形图,提高对声音的音色认识。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为什么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要大致相同?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采用控制变量法,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其它几个因素控制不变,把多因素的问题变为多个单因素问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后,在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是物理科学探究的重要思想方法。
2.〝声〞与〝声音〞:〝声〞的概念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超声、次声等;而〝声音〞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如以下图:
【即时练习】
P37第4题。
【巩固练习】
见课内训练
2.2.2声音的特性综合应用
导入:欣赏:钢鼓——HangDrum。
学习内容:
阅读课本P36内容,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
1.乐器分为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所有乐器的发声原理都一样:通过振动发声。
2.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的长短决定音调的高低,长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空气柱产生高音。
3.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等因素。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给你一根橡皮筋和一个纸盒,试设计不同实验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
如:将一橡皮筋绷在空纸盒上,改变橡皮筋的松紧程度,并用同样的力拨动橡皮筋使其发声,分析比较发声的音调与橡皮筋的松紧程度之间的关系。
【二】P37第4题拓展:水瓶琴吹和敲的发声体和音调高低特点
1.敲击时是水和瓶子共同振动发声,装水越多发声的音调越低,水越少音调越高。
2.用嘴吹瓶口,是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装水越少(空气柱越短)音调越低,装水越多(空气柱越长)音调越高。
【展示交流】
【精讲点拨】
1.通常小、短、细、轻、紧的发声体发声的音调相对较高,大、长、粗、重、松的发声体发声的音调相对较低。
2.生活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声音的响度,有时指声音的音调,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
这两句词中,前一句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音调,后一句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响度。
(填〝音调〞〝响度〞〝音色〞)
【即时练习】
1.要提高胡琴的音调,应将(A)
A、琴弦调紧一些
B、琴弦长一些
C、琴弦松紧不用调,只要用力拉弦
D、琴弦松紧不用调,加快拉弦的速度
2.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和〝低〞是指(A)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节日庆典上,男低音放声歌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
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D、〝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巩固练习】
见课内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