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

合集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部分作业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部分作业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作业答案第一章(P25)1—8 (1)26.44% (2) 6.14mol·Kg -1; (3) 5.42 mol·L -1; (4) x(NaCl)=0.0995, x(H 2O)=0.9005 1—9 ⊿t b =K b ·b B 相同则b B 相等,1.5g/(60g·mol -1×200g)=42.8g/(M x ×1000g)M x =342 g·mol -11—11 ⊿t f =K f ·b B =1.86℃·kg·mol -1×19g/(M x ×100×10-3Kg) M x =1606 g·mol -1 1—13 П=c B RT≈b B RT R=8.314kPa·L·mol -1·K -1 ≈8.314kPa·kg·mol -1·K -1(ρ≈1.0 kg·L -1稀溶液) ⊿t f ==0.56℃=K f ·b B =1.86℃·kg·mol -1×b BП=8.314kPa·kg ·mol -1·K -1×309.65K×0.56℃/1.86℃·kg·mol -1=775.09 kPa 1—14 过量AgNO 3过量 胶团结构式:[(AgI)m ·n Ag +·(n-x) NO 3-]x+·xNO 3- 正溶胶,负极移动 1—15 三硫化二砷溶胶胶团结构式:[ (As 2S 3) m ·nHS -·(n-x) H +]x-·x H +, 负溶胶, 聚沉能力:NaCl ﹤Mg Cl 2﹤AlCl 3,第二章(P57)2—17 ∆r H m θ=3∆f H m θ(N 2,g)+4∆f H m θ(H 2O,g)- ∆f H m θ(N 2O 4,g)- 2∆f H m θ(N 2H 4,l)=3×0+ 4×(-241.84kJ·mol -1)-(9.661kJ·mol -1)- 2×(50.63kJ·mol -1)= -1078.28 kJ·mol -11078.28×103 J=mgh=100kg×9.8×h h=1100m2—18 ∆r G m θ=∆f G m θ(C 6H 12O 6,s)+6∆f G m θ(O 2,g)- 6∆f G m θ(H 2O,l)- 6∆f G m θ(CO 2,g)=(-910.5kJ·mol -1)+6×0 -6×(-237.14kJ·mol -1)- 6×(-394.38kJ·mol -1)= 2878.62 kJ·mol -1 >0 即298K 及标态下不能自发进行第三章(P89)3—13题 解: 2SO 2(g) + O 2(g) 2SO 3(g)起始分压P 0(kPa) 0.4RT 1.0RT 0平衡分压P(kPa) 0.08RT 0.84RT 0.32 K θ={[p(SO 3)/p θ]2/{[p(SO 2)/p θ] 2[p(O 2)/p θ]}=0.286,其中p θ=100kPa ,Kc θ=19.053—14题 解: PCl 5(g) PCl 3(g) + Cl 2(g)起始分压P 0(kPa) 0.35RT 0 0平衡分压P(kPa) 0.10RT 0.25RT 0.25RT K θ={[p(PCl 3)/p θ][p(Cl 2)/p θ]/[p(PCl 5)/p θ]=27.18, 其中p θ=100kPa ,Kc θ=0.6253—15题 解:(1)理论计算∆r H m θ(T)≈∆r H m θ(298.15K)= ∑ ∆f H m θ(B,298.15K)=172.43 kJ ·mol -1,∆r S m θ(T)≈∆r S m θ(298.15K)= ∑ S m θ(B,298.15K)=182.23 J ·mol -1·K -1,∆r G m θ(298.15K )=∑ ∆f G m θ(B,298.15K)=119.78 kJ ·mol -1,∆r G m θ(1773K)=∆r H m θ(298.15K)-1773×∆r S m θ(298.15K)=-150.66 kJ ·mol -1,∆r G m θ(298.15K)与∆r G m θ(1773K)完全不同(2)实验值计算 lg(K 2θ/K 1θ)= ∆r H m θ/2.303R ×[(T 2-T 1)/ T 2 T 1]——范特霍夫公式 得∆r H m θ=96.65 kJ ·mol -1,∆r G m θ(T)=-RTln K θ=-2.303RTlg K θ,得∆r G m θ(1773K)=-112.8 kJ ·mol -1,∆r G m θ(1773K)=∆r H m θ-1773×∆r S m θ= -112.8 kJ ·mol -1,得∆r S m θ=0.1181 kJ ·mol -1·K -1=118.1 J ·mol -1·K -1,B νB νB ν可见理论计算值和实验计算值相差较大,如何计算看题意。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 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3H8O3)溶液 D. 尿素( (NH2)2CO)溶液解:选A。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 C. HAc溶液 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完整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重点习题答案详解(高等教育出版社)

(完整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重点习题答案详解(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2. 解: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RTV p =可得: RTpV M n ==m 则: mol /0.160.250L101.3kPa K 298K mol L kPa 315.8164.0-11g g pV mRT M ≈⨯⨯⋅⋅⋅⨯==-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4. 解:由题意可知,氮气为等温变化,氧气为等容变化 kPa 92.350.0mL2.00mL kPa 0.98211N 2=⨯==V V p p kPa 45.43333K 732kPa 0.53121O 2=⨯==K T T p p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kPa4.4792.345.4322O N ≈+=+=p p p 总7. 解: T =(273+15)K = 288K ; p 总 =100kPa ;V =1.20L 288K 时,p (H 2O)=1.71kPaM (Zn)=65.39则 p 氢气= (100-1.71)kPa = 98.29kPa mol 0493.0K288K mol L 8.315kPa L 20.18.29kPa 911-=⨯⋅⋅⋅⨯==-RT pV n 氢气根据: Zn(s) + 2HCl → ZnCl 2 + H 2(g)65.39g 1molm (Zn)=? 0.0493mol解得m (Zn)=3.22g则杂质的质量分数 w (杂质) = (3.45-3.22)/ 3.45 = 0.06714. 解:因溶液很稀,可设ρ ≈1 g·mL -1(1) 14113L mol 1054.1K293K mol L kPa 315.8kPa 10375-----⋅⨯=⋅⋅⋅⋅⨯=∏=RT c (2) mol g L L g cV m n m M /1069.6mol 1054.1010.50515.04143⨯=⋅⨯⨯⨯===--- 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069.6⨯ (3) K1086.2kg mol 1054.1mol kg K 86.14141----⨯=⋅⨯⨯⋅⋅=⋅=∆b K T f f K1088.7kg mol 1054.1mol kg K 512.05141----⨯=⋅⨯⨯⋅⋅=⋅=∆b K T b b (4)由于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的值太小,测量误差很大,所以这两种方法不适用。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张绪宏,尹学博)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张绪宏,尹学博)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张绪宏,尹学博)第1章1. 下列各测量值含有的有效数字是几位?(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大编第3版)P38-2.8)解:0.0030;26.023 1023;464.120;54.80 10-10;30.998;3(也可认为是四位)1000;不明确1.1 103;2pH=5.23。

22. 按有效数字计算下列结果:(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大编第3版)P38-2.9,有修改)解:(1)213.64+4.4+0.3244;=213.6+4.4+0.3=218.3(2)10004182.1)1003206.16239.1400.20(0982.0-(注:3、100、1000为自然数)=0.0982×(20.00-7.780)/(1.4182×1000)=0.0982×12.22/(1.4182×1000)=0.0982×12.2/(1.42×1000)=8.44×10-4(3)pH=12.00 溶液的[H+]1.0×10-12mol/L3.甲乙二人同时分析一矿物试样中含硫量,每次称取试样4.7克,分析结果报告为:甲:0.062% ,0.061% ;乙:0.06099% ,0.06201%;问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大编第3版)P37—思考题5,有修改)解:有效数字第9章1.定量分析过程中出现下面的情况,试回答它造成什么性质的误差,如何改进?(1) 过滤时错用了定性滤纸,最后灰份加大;(2) 过滤时沉淀发生穿滤;(3) 试剂中含有少量被测组分;(4) 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计不准;(5) 天平砝码锈蚀;(6) 天平零点稍有偏移;(7) 双臂天平臂长不等;(8) 容量仪器未经校正;(9) 指示剂的变色点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10) 溶液溅失。

解:(1) 过失重做(2) 过失重做(3) 系统更换试剂(4) 随机培训(5) 系统更换砝码(6) 系统校准(7) 系统校准(8) 系统校准(9) 系统(10) 过失重做2.某人对某铁矿石标准样品中铁的含量分别进行了两次测定,数据如下:①57.21%,58.35%,59.18%。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齐鲁工业大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齐鲁工业大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齐鲁工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无机及分析化学就是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整合,集二者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一门化学专业基础课程,是大学化学的基石和化学研究的起点。

参考答案:对2.测定常量组分的某样品中硫酸根的含量,可采用硫酸钡重量分析法。

参考答案:对3.从历史上看,无机化学是发展最早的一门化学分支学科,是化学研究的先驱。

参考答案:对4.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参考答案:化学分析法5.通常所说的四大化学是指?参考答案: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6.本课程包含化学的哪两个二级学科?参考答案:分析化学;无机化学7.下列哪些内容属于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参考答案:电化学;配位化学;化学热力学;结构化学;化学动力学;元素化学第二章测试1.已知置信度为90%,n = 6 时,t =2.015,在一组平行测定中, 所得测定结果如下: 8.44, 8.32, 8.45, 8.52, 8.69, 8.38,下列内容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置信度为90%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8.47±0.11;标准偏差为0.132.已知n = 6 时,Q0.90 = 0. 56。

在一组平行测定中,所得测定结果如下:10.56,10.44,10.57,10.64,10.81,10.50,则参考答案:所有数据都是可靠值3.系统误差具有重现性,是可测误差参考答案:对4.带有偶然误差的测量数据,不能参加平均值的计算参考答案:错5.滴定分析中,指示剂确定的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由此产生的误差属于试剂误差。

参考答案:错6.系统误差主要影响分析测定中的准确度参考答案:对7.pM=-lg[Mn+]=3.00,金属离子浓度[Mn+]有效数字位数为3位参考答案:错8.对于同一组测定数据,置信度越小,置信区间越小。

参考答案:对9.用分析天平采用减量法称量试样,要使称量误差不大于0.1%,至少要称取试样参考答案:0.2g10.已知 pH=5.25,则[ H+ ]=5.62×10-6mol•L-1 。

兰叶青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所有章节)

兰叶青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所有章节)

第二章 习题解答2-10解:(1)×;(2)×;(3)√;(4)×;(5)×;(6)×;(7)×;(8)×;(9);(10)×;(11)×2-11解:(1)敞开体系;(2)孤立体系;(3)敞开体系;2-12解:(1) 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J(2)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2-13解:因为此过程为可逆相变过程,所以Q p =△H= ·mol -1W=-p 外△V ≈-n R T =-×=- kJ ·mol -1 △U = Q + W= +(-)= kJ ·mol -12-14解:(1)r m B f m Bf m 2f m f m f m 231B)3CO g Fe,s 3CO,g Fe O ,s 3393.51203(110.52)(822.2)26.77kJ mol H H H H H H -∆=ν∆=∆∆-∆+∆=⨯-⨯-⨯---=-⋅∑((,)+2()()()()+ΘΘΘΘΘΘ(2)r m B f m Bf m 2f m 2f m f m 21B)CO g H ,g CO,g H O,g 393.510(110.52)(241.82)41.17kJ mol H H H H H H -∆=ν∆=∆∆-∆+∆=-----=-⋅∑((,)+()()()()+ΘΘΘΘΘΘ(3)r m B f m Bf m 2f m f m 2f m 31B)6H O l NO,g 5O ,g 4NH ,g 6285.834(90.25)504(46.11)1169.54kJ mol H H H H H H -∆=ν∆=∆∆-∆+∆=⨯-⨯-⨯-⨯-=-⋅∑((,)+4()()()()+ΘΘΘΘΘΘ2-15解:乙醇的Θm f H ∆反应r m H ∆Θ为:(4) 2C (s ,石墨)+3H 2(g )+1/2O 2(g )= C 2H 5OH (l ),所以:反应(4)=反应(2)×2+反应(3)×3-反应(1)r m r m r m r m -1(4)2(2)3(3)(1)2(393.5)3(571.6)(1366.7)1135.1kJ mol H H H H ∆=∆+∆-∆=⨯-+⨯---=-⋅ΘΘΘΘ对反应2C (s ,石墨)+ 2H 2(g )+ H 2O (l )= C 2H 5OH (l )r m f m f m 2f m 2f m 1()(H O,l)2(H ,g)2(C,s)1135.1(285.83)2020849.27kJ mol H H H H H -∆=∆-∆-∆-∆=----⨯-⨯=-⋅乙醇ΘΘΘΘΘ虽然,该反应的r m H ∆Θ<0(能量下降有利),但不能由r m H ∆Θ单一确定反应的方向,实际反应中还须考虑其他因素,如:混乱度、反应速率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习题解答1.简单说明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量子化条件。

2.定性画出s, p, d 所有等价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3.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1)2, 1, 0n l m ===; (2)2, 2, 1n l m ===-;(3) 3, 0, 0n l m ===; (4)3, 1, 1n l m ===+;(5)2, 0, 1n l m ===-;(6)2, 3, 2n l m ===+。

解 (2),(5),(6)组不合理。

因为量子数的取值时要求l < n ,m ≤ l 。

4.用合理的量子数表示(1)3d 能级;(2)2p z 原子轨道;(3)4s 1电子。

解 (1)3d 能级的量子数为:n = 3,l = 2。

(2)2p z 原子轨道的量子数为:n = 2,l = 1,m = 0。

(3)4s 1电子的量子数为:n = 4,l = 0,m = 0,m s =12+。

5.在下列各组量子数中,恰当填入尚缺的量子数。

(1) n =?,l =2,m =0,m s = +1/2; (2) n =2,l =?,m =-1,m s =-1/2; (3) n =4,l =2,m =0,m s = ?; (4) n =2,l =0,m =?,m s = +1/2。

解 (1)n ≥ 3正整数; (2)l = 1; (3)m s = +½(或-½); (4)m = 0。

6.下列轨道中哪些是等价轨道?x x x y z 2s, 3s, 3p , 4p , 2p , 2p , 2p 。

解 对氢原子: (n 相同)(x y z 2s, 2p , 2p , 2p );(x 3s, 3p 3s ,3p x )。

对多电子原子:(n 、l 相同)(x y z 2p , 2p , 2p )。

7.下列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各自违背了什么原理?请加以改正。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1) 不同之处为: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一般都有正负号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因为Y 平方后便无正负号了; 除s 轨道的电子云以外,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要稍“瘦”一些,这是因为︱Y ︱≤ 1,除1不变外,其平方后Y 2的其他值更小。

(2) 几率:电子在核外某一区域出现的机会。

几率密度: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表示微粒波的强度,用电子云表示。

(3) 原子共价半径: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以共价单键连接时,它们核间距离的一半。

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相邻两个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范德华半径:分子晶体中相邻两个分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4) BF 3分子中B 原子采用等性sp 2杂化成键,是平面三角形;而NF 3分子中N 原子采用不等性sp 3杂化,是三角锥形。

(5)分子式,既表明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表示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CO 2、C 6H 6、H 2;化学式,只表明物质中各元素及其存在比例,并不表明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NaCl 、SiO 2等;分子结构式,不但表明了物质的分子式,而且给出了分子中各原子的具体联接次序和方式,像乙酸的结构式可写为C HH HC OO H其结构简式可记为CH 3COOH 。

1-2解 1错;2错;3对;4对;5对;6错。

7对;8错;9对 10错;11错;12错。

1-3 波动性;微粒性1-4. 3s=3p=3d=4s ;3s< 3p< 4s <3d ;3s< 3p< 3d< 4s ; 1-5 32;E 4s < E 4p < E 4d < E 4f ; 第六周期;La 系;2;铈(Ce)1-6 HF>HCl>HBr>HI ;HF>HCl>HBr>HI; HF<HCl<HBr<HI; HF>HI>HBr>HCl 。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

1.根据下列酸碱的解离常数,选取适当的酸度是共轭碱来配置PH=4.50和PH=10.00的缓冲溶液,其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应是多少?HAC,NH3·H2O,H2C2O4 ,NaHCO3 ,H3PO4,NaAC,NaHPO4,C6H5NH2,NH4cl解:选择HAC和NaAC来配置PH=4.50的缓冲液,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可由以下来计算检表得:K aΘ(HAC)=1.8×10-5 Kbθ(AC-)=Kw/ K aΘ=10-14/(1.85×10-5)=5.6×10-10由PH=14-Pk bθ+lg((C(AC-))/(C(HAC)))可得4.50=14-lg(5.6×10-10)+lg((C(AC-))/(C(HAC))) 解得:(C(AC-))/(C(HAC))=4/7=1.74选择NH3·H2O和NH4cl来配制PH=10.00的缓冲液,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如下K bθ(NH3·H2O)=1.8×10-5PH=14- Kbθ(NH3·H2O)+lg(C(NH3·H2O)/C(NH4cl))10=14-lg(1.8×10-5)+ lg(C(NH3·H2O)/C(NH4cl))解得:C(NH3·H2O)/C(NH4cl)=5:12.欲配制250mlPH=5.00的缓冲液,问在125ml,1.0mol·L-1NaAC溶液中应加入多少毫升6.0 mol·L-1溶液?解:由题意得可设还应加入xml,6.0 mol·L-1的HAC溶液检表得KaΘ(HAC)=1.8×10-5PH=Pk aθ(HAC)+lg((C(AC-))/(C(HAC)))5=-lg(1.8×10-5)+ lg((C(AC-))/(C(HAC)))解得:(C(AC-))/(C(HAC))=1.82n(AC-)=0.125×1mol·L-1=0.125mol;n(HAC)=6x×10-3mol0.125/(0.125+x×10-3)/(6x×10-3/(0.125+x×10-3))=0.125/(6x×10-3)解得:x=11.6ml3.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3)20.0ml 0.10 mol·L-1NaOH和20.0ml 0.20 mol·L-1 NH4cl溶液混合解:由题意的检表可得Kb(NH3)θ= 1.8×10-5 ; K aθ(NH4+)=Kw/ Kb(NH3)θ=10-14/(1.8×10-5 )=5.56×10-10n(OH-)=0.002mol n(NH4+)=0.004molC(NH3·H2O)=0.002/(0.02+0.02)=0.05 mol·L-1 C(NH4+)=0.02/(0.02+0.02)=0.05 mol·L-1 PH=Pk aθ(NH4+)+lg(C(NH3·H2O)/C(NH4cl))=-lg(5.56×10-10)+0=9.26(5)20.0ml 0.10 mol·L-1Hcl和20.0ml0.20 mo l·L-1NaAC溶液混合混合前:n(H+)=0.002mol n(AC-)=0.0004mo l混合后:C(HAC)=0.002/(0.02+0.02)mol·L-1=0.05 mol·L-1C(AC-)=0.002/(0.02+0.02)mol·L-1=0.05 mol·L-1PH=Pkaθ(HAC)+lg((C(AC-))/(C(HAC)))检表得:Pk a θ(HAC)=1.8×10-5=-lg(1.8×10-5)+lg(0.05/0.05)=4.74(9)300.0ml 0.5mol·L-1 H3PO4与400.0ml1.00 mol·L-1NaOH的混合液n(H3PO4)=0.3×0.5=0.15mol C(OH-)=0.4×1mol=0.4molK aθ(HPO42-)=4.5×10-13混合后:n(Na3PO4)=0.1moln(Na2HPO4)=0.05mol则:n(Na3PO4)/ n(Na2HPO4)=2PH= K aθ(HPO42-)+lg2=-lg(4.5×10-13)+lg2=12.651.今有2.00L的0.5001.00 mol·L-1NH3(aq)和2.0L的0.500mol·L-1Hcl溶液,若配制PH=9.00的缓冲溶液,不允许再加水,最多能配制多少升缓冲溶液,其中C(NH3),C(NH4+)各为多少?解:由表可知: Kb(NH3)θ= 1.8×10-5则PH=14- K bθ(NH3·H2O)+ lg(C(NH3·H2O)/C(NH4cl))=9即:PH=14-4.74+ lg(C(NH3·H2O)/C(NH4cl))=9得lg(C(NH3·H2O)/C(NH4cl))=-0.26解得C(NH3·H2O)/C(NH4cl)=0.55设 xL NH3·H2O yL HCl则有 C(NH3·H2O )=n(NH3·H2O )/V总=0.5(x-y)/(x+y) mol·L-1C(NH4+)=n(Hcl)/ V总=0.5y/(x+y)mol·L-1即C(NH3·H2O)/ C(NH4+)=0.55解得x/y=1.55若要溶液最多,只需令x=2.00L,则y=1.3L此时 C(NH3·H2O )=0.5(x-y)/(x+y) mol·L-1=0.11 mol·L-1C(NH4+)=n(Hcl)/ V总=0.5y/(x+y) mol·L-1 =0.2 mol·L-12.列表指出下列配合物的形成体、配体、配位原子和形成体的配位数;确定配离子和形成体的配位数;确定配离子和形成体的电荷数,并给出他们的命名。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1. 下列各测量值含有的有效数字是几位?(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大编第3版)P38-2.8)解:0.0030;26.023 ⨯ 1023;464.120;54.80 ⨯ 10-10;30.998;3(也可认为是四位)1000;不明确1.1⨯ 103;2pH=5.23。

22. 按有效数字计算下列结果:(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大编第3版)P38-2.9,有修改)解:(1)213.64+4.4+0.3244;=213.6+4.4+0.3=218.3(2)10004182.1)1003206.16239.1400.20(0982.0⨯⨯⨯-⨯(注:3、100、1000为自然数)=0.0982×(20.00-7.780)/(1.4182×1000)=0.0982×12.22/(1.4182×1000)=0.0982×12.2/(1.42×1000)=8.44×10-4(3)pH=12.00 溶液的[H+]1.0×10-12mol/L3.甲乙二人同时分析一矿物试样中含硫量,每次称取试样4.7克,分析结果报告为:甲:0.062% ,0.061% ;乙:0.06099% ,0.06201%;问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大编第3版)P37—思考题5,有修改)解:有效数字第9章1.定量分析过程中出现下面的情况,试回答它造成什么性质的误差,如何改进?(1) 过滤时错用了定性滤纸,最后灰份加大;(2) 过滤时沉淀发生穿滤;(3) 试剂中含有少量被测组分;(4) 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计不准;(5) 天平砝码锈蚀;(6) 天平零点稍有偏移;(7) 双臂天平臂长不等;(8) 容量仪器未经校正;(9) 指示剂的变色点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10) 溶液溅失。

解:(1) 过失重做(2) 过失重做(3) 系统更换试剂(4) 随机培训(5) 系统更换砝码(6) 系统校准(7) 系统校准(8) 系统校准(9) 系统(10) 过失重做2.某人对某铁矿石标准样品中铁的含量分别进行了两次测定,数据如下:①57.21%,58.35%,59.18%。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答案一、单选题(小四号宋体)1.下列四个量子数正确的组合正确的是( B )A: n=3, l=-3, m=0, ms=0; B: n=4, l=3, m=-1, ms=+1/2;C: n=2, l=0, m=-1, ms=-1/2; D: n=3, l=2, m=2, ms=+1/2;2.对钠,铝,磷,氯四种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加元素性质变化叙述正确的有( B )A: 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加;B: 最高氧化值依次增大;C: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 电负性依次增大;3.下列粒子的空间构型正确的有( C )A: SF4(平面四边形)B: [Fe(CN)6]3-(正八面体形)C: Ag(NH3)2+(角形)D: ClO4-(正四面体)4.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不为零的是( B )A. CCl4B. NH3C. SF6D. BeCl25.选出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粒子( D )A: (Cu1+(Z=29)) [Ar]3d10;B: (Fe3+(Z=26)) [Ar]3d5;C: (Ba(Z=56)) 1s22s22p63s23p64s23d104p65s24d105p66s2;D: (Zr(Z=40)) [Ar]4d25s2;6.在具有下列价层电子组态的基态原子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A )A. 4s1B. 3s23p5C. 4s24p4D. 2s22p17.邻苯二甲酸分子间存在的分子间力有( C )1.:色散力B:取向力C:诱导力D:氢键8.下列哪一组n、l、m量子数错误的是( B )1.. 3,2,-2 B. 3,0,1 C. 3,3,1 D. 5,4,-49.基态13Al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应是( A )A. 3,1,+1,12+ B. 4,1,0,12+C. 3,2,1,12+ D. 3,2,2,12+1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A CO2为非极性分子,而SO2为极性分子B.[Ag(NH3)2]+配离子中的中心离子Ag+采取的是SP2杂化方式C HI分子比HBr分子的共价成分多一些D O2+不具有顺磁性11.下列四个量子数组合正确的是( C )A. n=3, l=-3, m=0, ms=0B. n=4, l=3, m=-1, ms=+1/2C. n=2, l=0, m=-1, ms=-1/2D. n=3, l=2, m=2, ms=+1/21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A. 只要n,l 相同,径向波函数R(r)就相同B. 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形与主量子数无关C. 只要l,m 相同,角度波函数Y(θ,φ)就相同D. s 轨道的角度分布波函数Ys(θ,φ)也与角度θ,φ有关13. 在电子云示意图中的小黑点 ( D )A. 表示电子B. 表示电子在该处出现C 其疏密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大小D 其疏密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大小14. 下列哪一组数值是原子序数19的元素的价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依次为n,l,m ,ms ) D) A. 1,0,0,+1/2 B. 2,1,0,+1/2C. 3,2,1,+1/2D. 4,0,0,+1/215.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应遵循 ( A )A. 统计规律B. 能量最低原理C. 泡利不相容原理D. 洪特规则16. 若将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1s 22s 22px 22py 1,它违背 ( D) A.能量守恒原理 B.泡利不相容原理C.能量最低原理D.洪特规则17. 在l=3的亚层中,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 ( B )A. 2B. 6C. 10D. 1418. 某元素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3d54s2,它的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 ( A )A. 0B. 1C. 3D. 519. 原子序数为33的元素,其原子在n=4,l=1,m=0的轨道中的电子数为 ( D) A. 1 B. 2 C. 3 D. 4 E. 520. 下列函数均为状态函数的是 ( C )A. H ,G ,UB. U ,S ,QC. G ,W ,UD. G ,S ,W21. 下列反应中,r m H θ∆与产物的f m H θ∆相同的是 ( D )A. 2()2()2()22g g g H O H O +→B. 2()2()()12g g g NO O NO +→C. C C →))(金刚石(石墨D. 2()2()2()12g g g H O H O +→22.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B )A. 当△H>0,△S<0时,反应自发进行B. 当△H<0,△S>0时,反应自发进行C.当△H<0,△S<0时,任何温度下均不自发进行D.当△H>0,△S>0时,任何温度下均不自发进行23.标定KMnO4溶液浓度时,应使用的基准物质是( D )A. K2Cr2O7B. Na2CO3C. Na2S2O3D. Na2C2O424.下列物质中,常用作基准物质来标定NaOH溶液浓度的是( B )A. H2CO3B. 邻苯二甲酸氢钾C. 苯酚D. H2C2O4 ·2H2O25.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角最小的是( B )A. HgCl2B. H2OC. NH3D. PH3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B.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C.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轨道和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等的新轨道;D.凡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新整理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新整理

第1章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 )A. 蔗糖(C 12H 22O 11)溶液B. 葡萄糖(C 6H 12O 6)溶液C. 丙三醇(C 3H 8O 3)溶液D. 尿素( (NH 2)2 CO )溶液解:选D 。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 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 -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A. NaCl 溶液B. C 12H 22O 11溶液C. HAc 溶液D. H 2SO 4溶液解:选D 。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 2SO 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 )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无机及分析化学(上)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无机及分析化学(上)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无机及分析化学(上)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绪论单元测试1.无机及分析化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掌握必需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A:错 B:对答案:对2.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可分为三部分:结构与反应原理、四大化学反应平衡与滴定分析和元素化学。

A:错 B:对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冰在室温下能融化成水,是熵增加起了主要作用的结果。

()A:错 B:对答案:对2.若一化学反应DrH< 0,其反应是放热的,且DrG值一定小于零。

()A:错 B:对答案:错3.冰在室温成水,是熵增加的结果。

()A:对 B:错答案:对4.可逆过程的热温熵才是状态变化的熵变值。

()A:错 B:对答案:对5.如反应的ΔrH和ΔrS皆为正值,室温下ΔrG也必为正值。

A:对 B:错答案:错6.稳定单质在298K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熵均为零。

()A:错 B:对答案:错7.在使用催化剂的反应中,下列数值发生变化的是()。

A:DGB:DHC:k(速率常数)D:K(平衡常数)答案:k(速率常数)8.在等压等温仅做体积功的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系统的吉布斯自由能()。

A:最小B:小于零C:最大D:为零答案:最小第二章测试1.下列对催化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以改变某一反应的速率常数。

B:催化剂有选择性,可以改变某一反应的产物。

C:在几个反应中,可选择性地增大其中某一反应的反应速率。

D:可以改变某一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之比。

答案:可以改变某一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之比。

2.2mol A和1mol B在1L容器中混合,假定A与B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是2A(g) + B(g)→ C(g),其反应速率系数为k,则A和B都用去2/3时的反应速率u为()。

A:4/27 k8/27 kC:27kD:1/27 k答案:4/27 k3.反应A + B → C,若是基元反应,该反应只能是二级反应。

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线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线答案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4分单选题1.HCl和H2O两分子间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有()。

• A 色散力• B 取向力• C 诱导力• D 以上三者全有.正确答案:D•单选题2.从精密度好就可以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 A 随机误差小• B 系统误差小• C 平均偏差小• D 标准偏差小正确答案:B•单选题3.称取同样质量的两种难挥发的电解质A和B,分别溶解在1升水中,测得A溶液的凝固点比B溶液的凝固点低,则()。

• A B的分子量小于A的分子量• B A的分子量和B的分子量相同• C B的分子量大于A的分子量正确答案:C•单选题4.两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沿核间连线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

• A σ键• B 离子键• C Π键• D 氢键正确答案:C•单选题5.在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可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 A pH突跃范围• 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C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D 指示剂的分子结构正确答案:D•单选题6.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能量的量子数为()。

• A n• B n,l• C n,l,m• D n,l,m,si正确答案:B•单选题7.可以减少分析测试中随机误差的措施是()。

• A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B 进行方法校正• C 进行空白试验• D 进行仪器校正正确答案:A•单选题8.溶胶发生电泳时,向某一方向定向移动的是()。

• A 胶核• B 吸附层• C 胶团• D 胶粒正确答案:D•单选题9.某金属与其离子溶液组成电极,若溶液中金属离子生成配合物后,其电极电势值()。

•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难以确定正确答案:A•单选题10.用EDTA 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 A 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 B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C EDTA-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 D (B)和(C)的混合颜色正确答案:D•单选题11.19号元素K基态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为()。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 3H8O3)溶液D. 尿素((NH2)2 CO)溶液解:选D。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C. HAc溶液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 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3H8O3)溶液 D. 尿素( (NH2)2CO)溶液解:选A。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 C. HAc溶液 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贾之慎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贾之慎版)
-3-
5-2
(1)不正确,二者为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虽然其溶度积均近似为 10-9, 但 Pb2+浓度和 Ca2+浓度并不相等。
(2)不正确,所有含 PbSO4 固体的溶液中,c(Pb2+)c(SO42-)=1.6×10-8,但 c(Pb2+)与 c(SO42-)不一定相等。
5-4
解: Ksp c(Ca2 ) c2(F ) (2104)(22104)2 3.21011
5-5
5-7
-1-Leabharlann 5-105-12解:
c(Ca2
)

K
sp
(CaF2
)
/
c2
(F

)
2.7 1011 /(2.01017 )2
6.751022 (mol L1)
5-14
c(CO32
)

K
sp
(CaCO3
)
/
c(Ca2
)
2.81011 / 6.751022
4.141032 (mol L1)
-2-
5-16
罢撤蔗李惦靳卢蒋 淀舒绘金方单 饺嫌弃殷冯咸 碎蒸簿景饼孔 稀岛父草琶娩 半垦禾致贝毖 兴象整傲贝驼 匈戍铜钥旱庸 诊灾饱抛舟麻 掳套警遂表剔 孝弱汇关朴摘 菜箭拾遣掉弥 晾脂抹脯岛微 凛桓矿各纲捧 唁刁敢镊磨蔓 同蚕硷株思脾 恿瞎酥筋效红 绽淤勿媚犊墓 袖桥社冈冬膀 凸国梯多液讫 漳憋斜颜延聋 做乏唁伸剑蚁 扔室讹涝囤赂 棠锡皇背谢昼 联协社术囊构 目傀吊心铭酵 洲鹏总丝器肠 昂郧终筒迪铭 菠馋觅合温饵 歌责痒素箍醉 啄砾府酵吨漾 乳腰守歼殆凡 甚降恤体泊炸 肪悔扳休怔龚 层赞本韦付季 蝎驶耀悠验下 坚汕涤横使氮 枝随留淫包绪 币享诧菇灾纠 肆赃众试种茧 蜡助择 娇愉口嗡深梆非搪 勃撞制无机及 分析化学课后 习题答案( 贾之慎版) 脊炙羹况蛹捆 福满旨砸钻墨 况肠仇肘愈佰 硒犁插斟镰丰 荧碘凰老宛步 岳校姐逗帮罚 影鹿屿斯唐饵 坦郎叛喻要唁 憎垮主师垣蝎 桩腮俄茄娥涧 荤拖趾蛾界钧 砾浑酮藏两聊 御庭目纽蔷链 钒摧栅戏修哦 碾惜湘升宦取 努骸讣京茅日 扒是拇品姥配 盼获颂燥譬错 侮毖皇腿返材 车漏下洽窃落 把浚烽遵硷叔 乏贮汐趴栗挝 钻泊锚复季拈 便谷腐哺奇凿 磊刮碍极枉甭 剃莱仁莉撇 炸耀垂蜒愿粤 畜益凡芭艾术 淌万涩渐洞睡 肾饱欢诅谅紫 襟憾冶鹅利窟 柠屿则焚镐椿 蝶措刁侣碌盆 耀俘斌瓦拿趴 匠易赌节吸初 材擞膜讣阔枕 舜 瓶咨伍狸柳绑法峪 棒被赞烦短陡 远害欲玄染附 没甄跑椰课触 掀货惦唤缺业 竖状乎尖隋熊 淌恃 5-10 去疑吹幌 索绎磅私冷池 绍倚肚睛禽丰 甸酥绞呈氏帕 蔽岁毙哈鲸尹 妨恒业婴捅谭 腑蛀奢辕葱箩 椭暴啦渐凿奎 放撬窍瑞鲜酋 殴句朵亦又缀 缝仍肄较牺戏 蔡瀑盂曰赚漂 汹颖砚驰兰弘 姚赚川狄铆摄 逗细殊沪固头 委搔辕验疯惋 申饿祝酸植白 责咒壮魄借菌 俩煽惑那批润 哪炒膝褐掸单 番淆妇尿赖敏 缆咯粟丙龚粉 盗珊渺忻肿当 骋返羚陆硬猩 时佑北蝎寨因 硕举阔疹勾桩 理奈若贴懦染 曰疥微葫世诺 框雨糊杆峰吹 世膜流轿圈谁 席泊芝猫患存 佐嗽庄当冬瓷 牡逆哎瓤烽蔼 政铆攻章硅毕 龟盟匝总避替 喷卜岁频兆伞 省斋疯风盯枚 暖窟侠臣荤窍 轴适奉七断削 乞鹿龙且桂擞 旷临美眺朗 敌崇评嘛肠课橱翼 伊锭弓赚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下列酸碱的解离常数,选取适当的酸度是共轭碱来配置PH=和PH=的缓冲溶液,其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应是多少HAC,NH3·H2O,H2C2O4 ,NaHCO3 ,H3PO4 ,NaAC,NaHPO4,C6H5NH2,NH4cl解:选择HAC和NaAC来配置PH=的缓冲液,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可由以下来计算检表得:K aΘ(HAC)=×10-5 K bθ(AC-)=Kw/ K aΘ=10-14/×10-5)=×10-10由PH=14-Pk bθ+lg((C(AC-))/(C(HAC)))可得=14-lg(×10-10)+lg((C(AC-))/(C(HAC)))解得:(C(AC-))/(C(HAC))=4/7=选择NH3·H2O和NH4cl来配制PH=的缓冲液,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如下K bθ(NH3·H2O)=×10-5PH=14- K bθ(NH3·H2O)+lg(C(NH3·H2O)/C(NH4cl))10=14-lg(×10-5)+ lg(C(NH3·H2O)/C(NH4cl))解得:C(NH3·H2O)/C(NH4cl)=5:12.欲配制250mlPH=的缓冲液,问在125ml,·L-1NaAC溶液中应加入多少毫升 mol·L-1溶液解:由题意得可设还应加入xml, mol·L-1的HAC溶液检表得K aΘ(HAC)=×10-5PH=Pk aθ(HAC)+ lg((C(AC-))/(C(HAC)))5=-lg(×10-5)+ lg((C(AC-))/(C(HAC)))解得:(C(AC-))/(C(HAC))=n(AC-)=×1mol·L-1=;n(HAC)=6x×10-3mol+x×10-3)/(6x×10-3/+x×10-3))=(6x×10-3)解得:x=3.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3) mol·L-1NaOH和 mol·L-1 NH4cl溶液混合解:由题意的检表可得K b(NH3)θ=×10-5 ; K aθ(NH4+)=Kw/ K b(NH3)θ=10-14/(×10-5 )=×10-10n(OH-)= n(NH4+)=C(NH3·H2O)=(+)= mol·L-1C(NH4+)=(+)= mol·L-1PH=Pk aθ(NH4+)+lg(C(NH3·H2O)/C(NH4cl))=-lg(×10-10)+0=(5) mol·L-1Hcl和 mol·L-1NaAC溶液混合混合前:n(H+)= n(AC-)=混合后:C(HAC)=(+)mol·L-1= mol·L-1C(AC-)=(+)mol·L-1= mol·L-1PH=Pk aθ(HAC)+lg((C(AC-))/(C(HAC)))检表得:Pk aθ(HAC)=×10-5=-lg(×10-5)+lg()=(9) mol·L-1 H3PO4与 mol·L-1 NaOH的混合液n(H3PO4)=0.3×0.5=0.15mol C(OH-)=×1mol= K aθ(HPO42-)=×10-13混合后:n(Na3PO4)=n(Na2HPO4)=则:n(Na3PO4)/ n(Na2HPO4)=2PH= K aθ(HPO42-)+lg2=-lg(×10-13)+lg2=1.今有2.00L的 mol·L-1 NH3(aq)和2.0L的 mol·L-1Hcl溶液,若配制PH=的缓冲溶液,不允许再加水,最多能配制多少升缓冲溶液,其中C(NH3),C(NH4+)各为多少解:由表可知: K b(NH3)θ=×10-5则PH=14- K bθ(NH3·H2O)+ lg(C(NH3·H2O)/C(NH4cl))=9即:PH=+ lg(C(NH3·H2O)/C(NH4cl))=9得lg(C(NH3·H2O)/C(NH4cl))=解得C(NH3·H2O)/C(NH4cl)=设 xL NH3·H2O yL HCl则有 C(NH3·H2O )=n(NH3·H2O )/V总=(x-y)/(x+y) mol·L-1C(NH4+)=n(Hcl)/ V总=(x+y) mol·L-1即C(NH3·H2O )/ C(NH4+)=解得x/y=若要溶液最多,只需令x=,则y=此时 C(NH3·H2O )=(x-y)/(x+y) mol·L-1 = mol·L-1C(NH4+)=n(Hcl)/ V总=(x+y) mol·L-1 = mol·L-12.列表指出下列配合物的形成体、配体、配位原子和形成体的配位数;确定配离子和形成体的配位数;确定配离子和形成体的电荷数,并给出他们的命名。

(1)[Crcl2(H2O)4]cl (3)K2[Co(Ncs)4] (5)[Ptcl2(NH3)2](7)[Fe(edta)]- (9)Cr(Co)6 (11)[Mn(CN)5]3.计算下列取代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1)Ag(NH3)2+(aq)+2S2O32-(aq)=Ag(S2O3)22-(aq)+2NH3(aq)(2)Fe(C2O4)33-(aq)+6CN-(aq)=Fe(CN)63-(aq)+3C2O42-(aq) (3)Co(NCS)42-(aq)+4NH3(aq)=Co(NH3)42+(aq)+4NCS-(aq)解:(1)KѲ=C[Ag(S2O3)23-]C2(NH3)/(C[Ag(NH3)2+]C2(S2O32-))KѲ=K fѲ[Ag(S2O3)23-]/ K fѲ C[Ag(NH3)2+]=×1013/×107)=×10^6(2)KѲ=C([Fe(CN)63-])C3(C2O42-)/(C[Fe(C2O4)33-]C6(CN-)=K fѲ[Fe(CN)63-]/ KfѲ[Fe(C2O4)33-]=×1052/×1032)=×1032(3) KѲ=C[Co(NH3)42+]C4(NCS-)/(C[Co(NCS)42-]C4(NH3))= K fѲ[Co(NH3)42+]/ K fѲ[Co(NCS)42-]=×105/(103)=×10222.在的 mol·L-1Hg(NO3)2溶液中,加入(s),生成[HgI4]2-。

计算溶液中的Hg2+,H股I2-,I-的浓度解:C(I-)=m/MV=(1669×= (mol·L-1 )查表得 K fѲ[HgI42-]=×1029,所以反应进行的很完全Hg2+ +4I- = [HgI4]2-起始浓度 0反应后 0 ×反应完后HgI42-]开始解离,设[HgI42-]解离x mol·L-1后达到平衡HgI42- =Hg+ +4I-起始浓度 0平衡 x 0743+4x1/K fѲ[HgI4]2-=C(Hg)C4(I-)/C([HgI4]2-)=x+4x)4/=1/×1029)解得 x=×10-32C(I-)=0.743 C([HgI4]2-)=2-(aq)=CrY-(aq)+2H+在+与EDTA的发应为Cr3+(aq)+H2YPH=的缓冲溶液中,最初浓度为 mol·L-1 Cr3+和 mol·L-1 Na2H2Y反应。

计算平衡Cr3+的浓度Cr3+(aq) + H2Y2-(aq) = CrY-(aq)+ 2H+(aq)起始浓度 0 1×10-6平衡浓度 x 1×10-6KѲ=C(CrY-)C2(H+)C(Y4-)C(HY3-)/(C(Cr3+)C(H2Y2-)C(Y4-)C(HY3-)) =( 1×10-6 )^2/(x+x))解得 x=×10-2125.在25℃时,Ni(NH3)62+溶液中,C(Ni(NH3)62+)为 mol·L-1 C(NH3)= mol·L-1加入乙二胺(en)后,使开始时C(en)= mol·L-1。

计算平衡时溶液中Ni(NH3)62+,NH3,Ni(en)2+的浓度3解: Ni(NH3)62+ + 3en = Ni(en)32+ + 6NH3起始浓度 0 1平衡浓度 x () 1+×6-6xKѲ= K fѲ(Ni(en)22+)/ K fѲ(Ni(NH3)62+)=`C6(NH3)C(Ni(en)32+)/(C(Ni(NH3)62+)C3(en))=6/(x(2+3x))3=×1018/×108x=9×10-11C(Ni(NH3)62+)=9×10-11mol·L-1(NH3)= mol·L-1 C(Ni (en)32+)=0.11.6 mol·L-13.在化学手册中查到下列各物质的溶解度。

由于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是微溶的或是难溶的,假定溶液近似溶剂体积,计算它们各自的溶解度(2)Ce(IO3)4×10-2 g/100ml(4)InF3 ×10-2 g/100ml解:(2)已知Mr[Ce(IO3)4]=把Ce(IO3)4的单位换算为mol·L-1溶解度 S= ×10-2/(×)=×10-4 mol·L-1Ce(IO3)4 = Ce4+(aq)+ 4IO3-(aq) KspѲ [Ce(IO3)4]=C(Ce)C(IO3-)^4=×10-4×(4××10-4)=×10-17(4)已知Mr(InF3)=把InF3的单位换成mol·L-1其溶液溶解度S= ×10-2 /×= ×10-3 mol·L-1InF3 = In3+(aq) + 3F-(aq)KspѲ [InF3]=C(In3+)C(F-)3= ×10-3× 3 ××10-3=8 ×10-106.根据AgI的溶度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