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维度与构建的思考

合集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现实个体生活的四个维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现实个体生活的四个维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现实个体生活的四个维度张建彬(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摘 要: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现实个体生活,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需从四个维度全面把握,即以中国梦为桥梁架起现实个体的奋斗之道,实现现实个体梦想与国家梦想衔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载现实个体精神世界的立世之道,充实现实个体的精神世界,促进现实个体在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上紧跟时代要求;以“人人起来负责”构建现实个体的参政之道,打破政治冷漠,获得国家政治建设中的政治尊严;以生态文明谱写现实个体的生活之道,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知生态文明建设中自然的属性。

当然,仅仅从理论的角度把握思想融入现实个体生活还不够,更需站在今天社会发展的角度,探寻未来社会可能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现实个体;思想;四个维度2012年,中国的发展开启了新时代。

这是党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

新时代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度,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则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和以此为基础的发展方向。

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审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保证新时代发展中碰到难题来解决的与时俱进,更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激活,让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以达到让思想引领现实个体生活的同时指导现实个体的主观努力。

思想融入现实个体生活,需要的不仅是大量的宣传,更重要的是找到思想与现实个体生活接轨的连接点,让其活跃于现实个体的生活、语言和习惯中,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透,多角度发力融入现实个体生活之中,最终激发思想的魅力,展示思想指导现实个体生活的力量。

一、以中国梦为桥梁架起现实个体的奋斗之道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最初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全能型政党,这个时期的现实个体只需按照国家方针政策生活即可,被动适应社会大于主动。

道路、理论、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维度

道路、理论、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维度

斗、 创造 、 积 累 的根 本 成 就 , 必须 倍 加 珍 惜 、 始终 坚 持、 不 断发 展 。 ” l 1 ] 这 一 重 要 讲 话 深 刻 揭 示 了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义 的 三重 维 度 , 即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道路、 中 国特 色 社会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和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制 度 。深 刻 把 握 这 三 重 维 度 的 内涵 、 关 系 到 以后怎样 坚 持 、 拓展 、 丰 富 和 完 善 这 三重 维 度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2 3
基金项 目: 国 家社 会 科 学基 金 重 点 项 目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政 治发 展 道路 研 究 ( 1 1 AZ D 0 4 1 )
作者简 介 : 许凤呜 ( 1 9 8 7 ~ ) , 男, 安徽枞 阳人 , 南京师范 大学公共 管理 学院硕 士研 究生, 主要从事思想政 治教 育理 论与
进一 步深 化 对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认 识 , 更 加 坚
定不 移定 地 高 举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伟 大 旗 帜 ,
开创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新 局 面 , 为 全 面 建 成 小

力, 建设社 会 主义 市 场 经 济 、 社 会 主 义 民 主政 治 、 社会 主义 先进 文化 、 社 会 主义 和 谐 社会 、 社 会 主 义
实践 研 究 。

8 ・
生态 文 明 , 促进 人 的全 面 发展 , 逐 步 实现 全 体 人 民
命 不失 败 的 。 - E z J 中 国共 产党 领 导 中国革 命 、 建设、 改革 事 业 , 都 经历 了寻找 正 确道 路 的艰 难 过 程 , 在 寻 找道 路 的过 程 中也 出 现 过失 误 , 曾一 度 使 社 会 主 义道 路脱 离 了正确 的轨道 和方 向。直 至 党 的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和实践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和实践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和实践要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

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准确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和实践要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创新“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一系列原创性的理论构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历史坐标新定位。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论基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化是新时代基本特征,是这一思想的逻辑起点。

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指出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重大创新和发展。

伟大事业新认识。

一是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统一起来,强调四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二是提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则、任务、目标、路径、保障和基本方略等重大问题。

三是明确伟大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前者是事业的具体展开,后者是事业的主要抓手,两者相互促进、统筹联动,孙承斌文_532022.01体现了战略目标与实践举措、战略设计与行动路径的辩证统一。

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维度

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维度

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维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一个重大政治研判,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期和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征程,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些时代之问和时代之惑都急需新思想的引领。

新时代需要新思想,新使命引领新征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对历史的继承、实践的总结、理论的深化、时代的回应,系统地回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了顶层设计,整个理论体系系统、严谨、深刻,全面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基于时代、理论、价值三个维度来系统把握其内在的逻辑。

一、时代维度:是对新时代世情、国情、社情、党情的深刻把握和系统回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社情、党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这五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影响”,这些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显著成就。

世情、国情、社情、党情的时代之变,也正是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基础,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催生的时代逻辑。

从世情来看,从东亚病夫站起来到弱国无外交富起来到举世瞩目强起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无数仁人志士的牺牲与奋进中,已经迈进了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

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网无不显示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一个绵延千年的东方大国俨然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随着中国崛起步伐的推进,西方国家也开始了各种抑制中国崛起的战略部署和实施,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大国外交摩擦、地区冲突、贸易摩擦现象仍是不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维审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维审视

2009年4月第2期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J o ur n a l o f P a r t y Co l l ege of Si ehuan Pr o vi n c e C om m i t t e e of C C PA pr.2009N o.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维审视何庚文(中共郴州市委党校湖南郴州423000)【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空维度;内容维度;价值维庹【摘要]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突出亮点就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这个理论体系的时空维度、内容维度和价值维度,对于准确把握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6晡【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955f2009)02-0022一04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提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空维度、内容维度和价值维度,对于准确把握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空维度(一)从时间维度看,这个理论体系发端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一是酝酿阶段。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了以往三十年的经验教训,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三年间已经逐步确立的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现代化的目标、生产关系的变革、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国防建设、对外关系、党的建设等十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这可以看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初始萌芽。

二是创立阶段。

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上首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实际上为这个理论体系设立了主题,为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总方向、总目标和总思路。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_田克勤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_田克勤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本刊特稿·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田 克 勤【内容提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当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研究尚显不足。

本文从整体上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及其发展脉络,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架构,进而揭示了该理论体系的特征,以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内容结构 体系特征 整体性作者田克勤(1945- ),东北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长春 1301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立足中国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的伟大历史性创造。

这个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命题一经提出,马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目前研究的情况而言,主要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等方面,其思考的视阈还限于对内容的基本描述和解读,而对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未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因此,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及其发展脉络,从整体上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架构,从而进一步揭示该理论体系的特征,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及其发展脉络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起点非常重要,它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基本范畴的前提,也是正确评价这一理论历史地位的关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体系。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讨材料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讨材料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讨材料【标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讨材料【导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课题,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了我们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命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出发,评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正文】一、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度评估要深入评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首先需要了解其发展的背景。

新时代是指党的十九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的时代。

这一时代特点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基础上确立,即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度评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 坚持“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政治自信。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这包括增进人民福祉、推动共同富裕、保障人民权益等。

3. 坚持全方位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开放水平。

也促进国际合作共赢,为世界增添动力。

4. 坚持科技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科技创新被视作核心驱动力。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 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持续不断的改革开放。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态文明理念,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美丽中国。

二、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度评估深度评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内容后,我们还需要从广度上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答: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将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

3、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1)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的触及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是想才能科学的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新趋势。

(2)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立足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根本基础,不同国家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国情不同,在发展的道路和模式上,必定有其特殊之处。

(3)始终与改革开放相结合。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需要我们及时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探索和回答不同的新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4)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实践创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主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这些理论始终尊重人民群众,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基本内涵,实质上包括实践维度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维度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个方面,二者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三个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三个问题

法治天地作者单位:韦付萍,中共咸阳市委党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三个问题韦付萍摘要:中国共产党在特殊的大国语境中,立足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其法治本质的认识,同时又将概括和升华的理论用于指导法治实践。

新中国法制的创建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法治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在历史和经验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依法治国;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伟大创造。

法治文明已然成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文明崛起的重要见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在大国法治的特殊语境中,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法治实践中,为后现代国家实现文明崛起提供“中国方案”,必然成为现代法治文明进程中可选择的主要选项之一。

一、法治自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历史维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揭示了认识客观世界就是通过反复多次实践获得并不断深化关于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

我们党对大国法治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强国法治应该遵循一条什么样的法律现代化道路的认识也是如此。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肇始于相对匮乏的“本土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重启于历史的反省与现代化建设的直面。

中国共产党在特殊的大国语境中,立足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其法治本质的认识,同时又将概括和升华的理论用于指导法治实践。

(一)宪法重构到巩固主权民族国家的历史维度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逻辑,揭示了一个国家应该具有双重合法性,即国内合法性和国际合法性。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双重合法性的建构基于1949年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从中国法治发展的时间之维看,法治进步伴随着压缩的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大转型。

我国法治进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界点,经历了两个历史发展时期。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思想的五维建构及其阐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思想的五维建构及其阐释

【哲学与当今世界】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21年3月(第3期,总第287期)Mar .,2021(No.3,G eneral No.287)收稿日期:2020-12-27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财富分配与风险分配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BZX0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延安精神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研究”(17HSJD-13)作者简介:杨尚勤(1963-),山西稷山人,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农村社会建设问题;谭亮亮(1987-),陕西安塞人,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法治与道德教育;钱周伟(1989-),江苏泰州人,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思想的五维建构及其阐释杨尚勤,谭亮亮,钱周伟(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129)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思想对新时代社会体制改革的诸多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解答,是新时代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升社会建设质量的指导思想。

文章着重研究了新时代社会体制改革思想的战略基点、目标指向、价值旨归、逻辑进路与实践路径;揭示出新时代社会体制改革思想的创新之处在于其极为重视统摄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与关联性;认为新时代社会体制改革思想是为全民谋福祉、为全民建小康、为民族谋复兴的重要战略性指导思想。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改革;思想;阐释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21)03-0034-06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改革成为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鲜明主题。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卓有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迎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意蕴的三重维度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意蕴的三重维度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意蕴的三重维度坚持和完善我国国家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要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蕴含的人民性,要始终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逻辑起点,尊重人民群众生动实践的动力源泉,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的指向努力,唯有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才能更好更多的转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效能。

标签:中国特色;制度;人民性马克思主义历来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秉承着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党始终践行“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在坚持和完善我国国家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必然要抓住贯穿其中的人民性意蕴。

当前,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同样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理解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意蕴。

唯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始终坚持巩固与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家治理效能中的根本优势。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坚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逻辑起点“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作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中国共产党,时刻牢记她的创党立党初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她永远不变的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她深深的人民性为我们党不断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制度保证,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根本宗旨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解决了“为了谁”的问题。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同样也服务于人民,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而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党始终做到不能脱离人民和凌驾于人民之上,否则的话,我们党就会失去力量源泉,就会像安泰一样被扼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维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维度

党的十八大提 出, 要“ 坚定 不移高举 中国特色
社 会 主义伟 大旗 帜 , 既不 走封 闭僵 化 的老 路 , 也 不走 改 旗易 帜 的 邪 路 ” …, “ … …要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 、 加 快推 进社 会 主义现 代化 、 实 现 中华 民族伟 大 复兴 ,
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 帜, 坚定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 义建设 事 业 的理论 指南 , 在社 会 层面 , 其科 学性 和 合 理性 已经 在 中 国改 革开 放三 十余 年 的发展 与 实践 中得 到不 断 地 充 实 和 证 明 。但 就 个 人 认 知 而 言 , “ 各 个 人 的 出发 点 总 是 他 们 自 己” , 由 于 每 个 人 的 “ 既 有 的历史 条件 和 范 围关 系 ” 的差 异 ] , 其对 中 国 特 色社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的 认 知 必 然 存 在 差 异 。 由
维度 才能把握 和领会 中国特 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 系的精神 实质。
关键词 : 中国特 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 系; i A知 维度 ; 常识 ; 实践
中图分类号 : 1 ) 6 1 6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5 6 4 7 ( 2 0 1 3 ) 0 5 —0 o 2 9 —0 6
对 的一个 现 实 问题 。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8 — 1 5
而在人 的思想 深处让 人 们无法 感受 到其 理 论深处 的
崇高的价值追求 , 更无法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 体 系与 时俱进 的特 质 , 变 相 地 削 弱 了 中 国特 色 社
【 作者简介】 李卫军 , 男,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哲学社会学教研部助教 , 哲学硕士。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展哲学。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社会发展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吴 婷◆从1949年到2019年,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辉煌成就的背后是科学理论的指引,在感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同时,一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理论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不可或缺的一个主体就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对其坚定的信仰。

如何使新时代大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承担起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从何而来?所谓理论自信,就是对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对理论发展进程和未来的充分认识,对理论价值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

纵观世界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党,能像中国一样,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

(一)从理论的形成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历史的选择、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群众基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重点,这是其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总结历史上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经验教训和吸收国内外社会主义理论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其经验基础和理论基础;正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价值取向的合理性和惠及中国人民的正义性,让我们有了理论自信的切实理由。

(二)从理论的作用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科学决策的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揭示了影响当代中国发展的主要力量,推动了中国全面发展和进步,同时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世界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由“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飞跃,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理论辩护”到“理论阐释”再到“理论引领”的历史性演进。

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关键维度

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关键维度

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关键维度作者:杨雨林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01期〔摘要〕新时代要准确认识和有效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科学内涵与核心要义,在理论上需要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角度出发,重点把握三个维度:一是坚持“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从而明确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在实践进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二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在形形色色的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袭中,去伪存真,保持战略定力和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三是坚持社会发展阶段论,一切决策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群众主要需求、社会主要矛盾、国际基本形势为依据;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法论;社会发展阶段论;以人民为中心〔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1-0008-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它贯穿了几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今天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最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决策,拉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勇于推进实践创新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道路、理论、制度: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维度

道路、理论、制度: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维度

道路、理论、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维度作者:许凤鸣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作者简介:许凤鸣(1987),男,安徽枞阳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维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重维度之间相互关联,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新时期要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关键词:道路;理论;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3)03000805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1]这一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维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深刻把握这三重维度的内涵、关系到以后怎样坚持、拓展、丰富和完善这三重维度,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坚定不移定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维度的基本内涵(一)道路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进行了全新、科学的界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妇女工作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妇女工作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妇女工作理论社会主义妇女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的具体指导,也是实现妇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妇女工作理论旨在解放妇女、促进性别平等,以及营造公正、平等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妇女工作,以期加深我们对这一重要理论的理解与认识。

一、社会主义妇女工作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妇女工作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妇女解放所应追求的核心目标,确保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平等地位。

首先要坚持妇女的人权和基本自由,保障妇女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参与并决定社会事务。

其次,要保障妇女的经济独立与自主权,提倡男女平等的劳动分工和劳动报酬,确保妇女在生产环节中的权益。

此外,还应加强妇女的教育和文化提升,遏制性别歧视和性别暴力行为,倡导婚姻家庭平等,推动社会意识观念的转变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妇女工作的实施途径实施社会主义妇女工作需要有切实的措施和途径,以确保妇女的权益得到真正的保障和实现。

首先,应设立妇女权益保障机构,如女性权益保护组织、政府妇女部门等,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保护妇女的权益。

其次,要推动性别平等教育的普及,以改变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和观念,培养男女平等意识。

此外,要加强对家庭暴力等性别歧视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妇女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三、社会主义妇女工作的实践经验与启示社会主义妇女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为我们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妇女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例如,北欧国家在妇女权益保障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其政府通过制定福利政策、税收优惠等措施来促进妇女的经济独立和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了妇女的解放。

中国在推动社会主义妇女工作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特别是在性别教育、家庭暴力等方面的立法和改革,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和权益保障水平。

四、社会主义妇女工作的新挑战与展望尽管社会主义妇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视域、过程逻辑和经验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视域、过程逻辑和经验启示

[收稿日期]2020 ̄01 ̄30[作者简介]宋晓炜ꎬ女ꎬ山东青岛人ꎬ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ꎬ法学硕士ꎮ第36卷第3期2020年5月(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Vol 36ꎬNo 3May20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视域、过程逻辑和经验启示宋㊀晓㊀炜[摘㊀要]㊀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ꎬ可以从理论视域㊁过程逻辑与经验启示方面加以分析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视域ꎬ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㊁发挥中华文化优势㊁双维度分析其内部结构三个角度展开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逻辑包括从建立到改革与完善的历史进程㊁从发展生产力到国家治理能力的制度优势㊁从历史实践到新时代经验的治理实践三个方面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完善发展中积淀了丰硕的成果ꎬ其经验启示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ꎻ一切从实际出发ꎬ统筹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ꎻ 以我为主ꎬ为我所用 ꎬ大胆吸收借鉴国外制度文明建设经验ꎮ[关键词]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ꎻ马克思主义ꎻ中国共产党[中图分类号]D63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2 ̄0040(2020)03 ̄0027 ̄06㊀㊀党的十八大以来ꎬ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基础之上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深入推进ꎬ提出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ꎬ赋予中国治理以新的时代内涵ꎬ体现了党对制度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升华[1]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与时俱进ꎬ将其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密结合ꎬ有助于党和人民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ꎬ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价值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视域㊀㊀ 经国序民ꎬ正其制度 ꎮ治理国家ꎬ制度起着根本性㊁全局性㊁长远性作用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ꎬ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视域ꎬ在守正与创新的历史脉络中把握其科学性的本质特征ꎬ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科学的制度体系ꎮ(一)科学理论基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㊁特色与普遍相交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ꎬ将唯物史观中关于社会制度与国家结构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ꎬ厚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ꎬ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而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ꎮ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ꎬ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ꎬ在革命㊁建设㊁改革不同历史阶段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ꎬ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国情之中ꎬ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ꎬ进而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 真经 的研究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理论成就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样也不例外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ꎬ革命时期共产党人72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ꎬ随着革命发展实现了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历史转变ꎬ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制度建设经验ꎮ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鲜明地高扬 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 的旗帜ꎬ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学说ꎬ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㊁经济㊁文化等问题ꎮ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以及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ꎬ系统地阐述了新中国的国体㊁政体等相关问题ꎮ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新中国的制度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设想[2]ꎮ自此ꎬ新中国的制度实践相继展开ꎬ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愈加完善ꎬ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ꎬ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大成果ꎮ自改革开放以来ꎬ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ꎬ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ꎬ更加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这个 定盘星 压舱石 ꎬ厘清历史脉络ꎬ紧跟时代步伐ꎬ创新制度建设新成果ꎮ党的十四大提出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及党的十五大系统阐述的基本经济制度ꎬ都是对时代最好的回音ꎬ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特点ꎮ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㊁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ꎬ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立㊁巩固㊁完善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ꎬ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ꎬ根植于中国大地ꎬ符合中国国情ꎮ(二)文化底蕴支撑:发挥中华文化优势ꎬ筑牢制度体系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大地㊁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的科学的制度体系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觉走向制度自信㊁制度自强ꎬ需要切实将中华文化的感染力㊁吸引力与支撑力蕴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中ꎬ实现软约束与刚性约束相配合的体制机制ꎮ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ꎬ大凡人民安居乐业㊁社会安定有序㊁国家长治久安㊁国际地位显著的国家和民族ꎬ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民族品格ꎮ优秀中华文化对国家的治理能力与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意义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其赓续与拓新同样是以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为条件ꎬ以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为支撑ꎮ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ꎬ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ꎬ对中国社会治理具有借鉴意义ꎮ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处ꎬ潜移默化㊁深远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ꎮ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㊁人文精神㊁道德修养㊁精神品格等ꎬ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提升个人品德修养㊁丰富精神世界ꎬ同时也为治国理政㊁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有益借鉴ꎮ例如ꎬ大道之行㊁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ꎬ六合同风㊁四海一家的大一统思想ꎬ为政在人㊁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ꎬ德主刑辅㊁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ꎬ法不阿贵㊁绳不绕曲的正义追求ꎬ任人唯贤㊁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ꎬ缘法而治的法治理念ꎬ敬德保民的治国之道等[3]ꎬ这些历久弥新的传统治理智慧为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ꎮ20世纪初ꎬ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ꎬ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得到革命先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ꎬ最终植根中国大地㊁开花结果ꎬ这样的胜利成果绝不是偶然的ꎬ而是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已内化于心的价值观念耦合融通的ꎮ因势而新ꎬ成德为行ꎮ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治理智慧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㊁建设㊁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孕育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夯实了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的道德文化基础ꎬ将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ꎬ拧成一股绳ꎬ彰显人民群众的群体力量ꎬ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ꎮ(三)科学逻辑机理:探寻历史线索ꎬ双维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究其内部理论体系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一整套相互联系的制度构成的科学制度体系ꎬ内部逻辑机理清晰ꎮ为了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理论视域ꎬ既要宏观地把握作为理论基因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作为文化支撑的优秀中华文化ꎬ同时也要细致地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蕴含元素ꎮ在中国古代82社会ꎬ随着朝代兴衰ꎬ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朝廷制度㊁郡县制度㊁科举制度㊁土地制度㊁赋税制度㊁军事制度㊁监察制度等各方面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体系ꎬ为周边国家和其他民族所效仿和学习ꎮ近代以来ꎬ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ꎬ封建王朝土崩瓦解ꎬ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陷入严重危机之中ꎮ面对近代中国的困境ꎬ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探求新的国家制度ꎬ学习西方ꎬ康有为㊁梁启超发动 戊戌变法 ꎬ意图实行君主立宪制ꎻ以孙中山为领导的革命党推翻封建王朝ꎬ实行民主共和制ꎮ但种种尝试ꎬ均以失败而告终ꎬ西方的政治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ꎮ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ꎬ带领人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ꎬ寻求了有效的治理国家模式ꎬ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社会变革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内部结构分析ꎬ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ꎮ一方面ꎬ从纵向维度来讲ꎬ近百年来ꎬ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ꎬ为建设新型国家制度而接续奋斗ꎬ逐步建立并不断巩固了当代中国的国体㊁政体㊁根本制度㊁基本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与定型ꎻ另一方面ꎬ从横向维度来讲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关于改革发展稳定㊁内政国防外交㊁治党治国治军的重大制度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ꎬ统筹兼顾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ꎬ每一个领域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加以支撑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ꎬ需要坚持和完善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内的13个方面的重大制度ꎬ每一项重大制度里又包含若干项具体制度(包括体制㊁机制等)ꎬ形成了党的领导和经济㊁政治㊁文化㊁社会㊁生态文明㊁军事㊁外交㊁国防等重大制度体系ꎬ通过层层部署㊁有效落实ꎬ实现最大的治理效能ꎬ焕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ꎮ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逻辑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任务ꎬ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话语ꎮ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ꎬ回顾过去ꎬ中华民族实现了从新中国㊁新时期到新时代的历史变迁ꎬ从站起来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ꎬ这是中国人民切切实实感受到的深刻变化ꎮ在这一恢弘历程中我们进行了伟大实践的奋争和伟大理论的探索ꎬ不断取得新成果ꎬ当然其中也诞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伟大成果ꎮ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ꎬ需要深入研究其发展过程ꎮ(一)历时纵向梳理:制度建立㊁改革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至今ꎬ是一代接一代人用智慧与实践播种得来的收获ꎮ依据时间纵向比照ꎬ回顾制度建立㊁改革㊁完善的历程ꎬ可以大体分为这样几个阶段ꎬ简要加以梳理ꎮ首先ꎬ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ꎬ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形成ꎮ中国的制度具有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ꎮ新中国成立之后ꎬ实行社会主义改造ꎬ初步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ꎬ取得一定成效ꎬ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ꎬ建立了不同于西方和苏联的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ꎬ并领导人民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选举法等问题ꎮ1956年ꎬ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ꎬ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定ꎬ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成果ꎮ其次ꎬ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ꎬ这一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任务并全力推进ꎮ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ꎬ改革的序幕拉开ꎮ农村改革的实践是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的ꎬ从最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各领域的全面推进ꎬ拓展到经济体制㊁科技体制还有文化体制等ꎬ这是进入新时期以来的初步制度改革成果ꎮ再次ꎬ从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到党的十八大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㊁更加定型ꎮ从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各领域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ꎮ党的十五大提出了 依法治国 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改革ꎮ党的十六大之后ꎬ在完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同时ꎬ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ꎬ改革与此相联系的党的决策机制㊁行政管理体制等ꎮ党的十七大之后ꎬ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㊁医疗卫生体制㊁教育体制㊁社会保障制度等相关领域的改革进程ꎮ从92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八大前夕ꎬ社会领域各个方面的制度㊁体制机制ꎬ有的逐渐成熟定型ꎬ有的仍在探索创新ꎬ总体来说取得明显进展ꎮ最后ꎬ党的十八大以来ꎬ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ꎬ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ꎮ这些年我国在解决体制性障碍㊁机制性梗阻㊁政策性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改革成果ꎬ已经啃下许多硬骨头ꎬ但仍有许多难关需要攻克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根据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任务ꎬ完整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总体目标ꎬ为今后推动制度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ꎮ(二)制度优势拓展:从发展生产力到国家治理能力凡将立国ꎬ制度不可不察也 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历经革命㊁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探索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ꎮ19世纪ꎬ在马克思㊁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逻辑体系过程中ꎬ提出了 两个必然 的结论ꎬ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ꎬ并且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演绎出的内在矛盾ꎬ坚信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ꎮ列宁将马克思㊁恩格斯的科学构想由抽象变为具体㊁由蓝图变为现实ꎬ实现了理论现实化与理想制度化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ꎮ历史视角转到中国大地ꎬ中国共产党同样破解了20世纪初期以来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 历史难题 ꎬ即在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建设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ꎮ改革开放以来ꎬ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来ꎬ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意蕴也侧重到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优势中ꎮ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ꎬ囿于生产力发展的现实状况ꎬ从经济的逻辑视角突出制度的优越性无疑是关注的重点ꎮ改革开放以来ꎬ中国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㊁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ꎬ意味着中华民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ꎮ在制度发展过程中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密联系ꎬ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ꎮ国家治理是一个系统性概念ꎬ涵盖了众多领域ꎮ历史逻辑演进的轨迹显示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从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拓展到国家治理能力层面ꎬ是思想认识上的一大跨越ꎬ彰显新时代制度建设的显著优势ꎮ(三)治理实践展开:从历史实践到新时代经验国家制度管不管用㊁有没有效ꎬ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ꎮ制度的建立㊁发展与完善过程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ꎮ制度属于意识形态层面ꎬ真正落实于实践才能取得良好成效ꎮ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逻辑密码㊁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ꎬ可供探寻的一条重要线索便是实践逻辑是否具有合理性ꎮ新中国成立70年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心路历程与成就创造ꎮ近代以来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性质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制度结构体系ꎬ党和人民历经二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ꎬ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曙光ꎮ1949年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新纪元ꎬ对中国人民意义非凡ꎮ1956年底ꎬ我国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ꎬ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ꎬ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ꎬ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ꎬ为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基础ꎬ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收获了丰富的实践果实ꎬ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ꎬ民生建设取得重大成绩ꎬ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ꎮ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ꎬ揭开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ꎬ同时开启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ꎬ历经四十多年的辛苦耕耘ꎬ党和国家在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制度建设ꎬ加强与完善国家治理ꎬ取得显著成效ꎮ党的十八大以来ꎬ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ꎬ注重发挥制度优势ꎬ着力筑牢国家进步㊁社会稳定的制度根基ꎬ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了新时代的卓越贡献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03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ꎬ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进行党和国家机构改革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密联系ꎬ新时代伟大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体现了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新的发展思路ꎮ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伟大的探索助力 中国之治 的显著成绩ꎬ成功促成了党的权威性㊁政治廉洁度㊁军队实战力㊁人民共享感等显著提振ꎮ实践成果与制度建设相辅相成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ꎮ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验启示㊀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完善发展中总结经验ꎬ积淀了丰硕的成果ꎬ为今后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ꎮ(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着眼全局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ꎬ其中ꎬ起统领地位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ꎮ办好中国的事情ꎬ关键在中国共产党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ꎬ不断探索制度的建设与发展ꎬ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历史经验ꎮ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探索者 [4]ꎮ一方面ꎬ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ꎬ符合制度文明发展大势ꎬ确立了人类历史上先进的社会制度ꎬ赢得比较优势ꎬ开创了新中国以来社会发展的新局面ꎮ另一方面ꎬ进入新时期ꎬ共产党人高瞻远瞩了解世界与中国的发展趋势ꎬ确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ꎬ以此进一步延伸ꎬ不断创造制度的新形式ꎬ由此形成丰富的制度体系ꎬ理论创新以此推动实践进步ꎮ中国共产党引领制度建设的前进方向ꎬ确保其正确导向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ꎬ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地认识到计划与市场的关系ꎬ将中国的体制机制转向市场经济ꎬ创造性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ꎬ确立了制度创新的里程碑ꎮ同时ꎬ中国共产党切实有效加强制度执行能力ꎮ党的十八大以来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贯彻制度严厉执行的原则ꎬ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ꎬ不仅在经济㊁政治和文化领域有效贯彻ꎬ在党的建设方面更是如此ꎮ共产党人善于运用底线思维ꎬ扎稳制度的牢笼ꎬ发挥制度建设的硬约束力ꎬ从制度建立㊁完善到执行ꎬ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ꎮ除此之外ꎬ党的领导制度中党内监督也极其重要ꎬ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注重思想㊁组织和作风建设ꎬ净化政治生态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有力保障ꎮ中国共产党有效地将 经略大国的韬略㊁制度自信的定力㊁实事求是的精神㊁大局优先的自觉㊁历史纵向的比照㊁共同富裕的原则㊁通观全球的视野辩证统一起来 [5]ꎬ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之中ꎮ中国共产党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大党ꎬ具有先进性㊁纯洁性等优秀品质ꎬ充分具备把方向㊁谋大局㊁定政策㊁促改革的能力ꎬ成为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ꎮ因此ꎬ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要加强与完善党的领导ꎬ强化党的核心地位ꎬ提升党的引领地位ꎬ真正发挥党的最大优势ꎮ(二)一切从实际出发ꎬ统筹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鞋子合不合脚ꎬ只有穿的人才知道ꎮ实践证明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适合中国国情ꎮ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ꎬ必须考虑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ꎬ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ꎬ充分借鉴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发展情况ꎬ从中国悠久的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ꎻ必须考虑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ꎬ考虑中国的国情ꎬ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ꎬ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一个新时期㊁快速转型时期ꎬ历经四十多年的时间ꎬ很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㊁系统性重塑㊁整体性重构ꎮ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ꎬ必须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ꎬ从本国国情出发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ꎮ13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ꎬ在改革的过程中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的问题ꎬ存在难啃的 硬骨头 ꎬ局部的改革与调整成效甚微ꎬ必须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创新ꎬ因而对改革顶层设计要求更高ꎮ只有加强顶层设计ꎬ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制度建设的全过程ꎬ完善与发展制度的内容结构ꎬ使得具体的体制机制与各项政策措施相互配合ꎬ有机统一ꎬ发挥整体效应ꎮ统筹顶层设计ꎬ 构建系统完备㊁科学规范㊁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 [6]ꎮ加强分层对接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逻辑机理出发ꎬ 通过根本制度㊁基本制度㊁重要制度的相互衔接与各领域具体制度的配套ꎬ使制度的顶层设计精准落地ꎬ发挥制度效能 [7]ꎮ通过部署落实充分发挥制度优势ꎬ使各领域各方面层层对接㊁环环相扣ꎬ发挥制度体系的整体效能ꎬ确保改革措施在制度建设层面形成总体效应ꎬ取得显著成果ꎮ(三) 以我为主ꎬ为我所用 ꎬ大胆吸收借鉴国外制度文明建设经验近代以来ꎬ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ꎬ伴随而来的文明多样性特征也在全球日益彰显ꎮ 各美其美ꎬ美人之美ꎬ美美与共ꎬ天下大同 ꎬ这是古人教给我们的哲理ꎮ世界上存在多种不同的制度文明ꎬ每一种文明是独特的ꎬ相互之间交流借鉴共同构成制度文明的多样性ꎮ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ꎬ在立足中国实际的基础之上ꎬ大胆吸收借鉴国外制度文明的建设经验ꎬ融入本土ꎬ与中国国情结合ꎬ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ꎮ实践证明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的显著优势ꎬ根基于中国的力量是其他任何社会制度都无法比拟的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㊁能够助力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ꎮ海纳百川ꎬ有容乃大ꎮ发展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ꎬ立足本民族基础之上ꎬ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制度建设经验ꎬ完善发展本民族特色ꎬ这种做法是可取的ꎮ新中国成立初期ꎬ我们大胆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ꎬ工业化建设由此起步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果ꎻ改革开放以来ꎬ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ꎬ立足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ꎬ创造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ꎬ激发了市场活力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ꎮ应当注意的是ꎬ在吸收借鉴外国优秀经验的过程中ꎬ切忌照抄照搬ꎬ不能数典忘祖ꎬ坚持 以我为主ꎬ为我所用 ꎬ外国经验本土化ꎬ探索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体系ꎬ才能彰显制度优势[8]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ꎬ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ꎮ任何制度都不是一蹴而就的ꎬ从无到有㊁从初步建立到逐步完善㊁从丰富发展到成熟定型ꎬ制度总是在调试㊁修补㊁矫正中完善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呈现出历时性的特征ꎮ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ꎬ也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ꎬ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ꎬ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制度保证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顾海良.为什么说四中全会打开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发展新篇章[J].国家治理ꎬ2019(11):3.[2]肖贵清ꎬ贾绘泽.新中国7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ꎬ2019(9):24.[3]徐国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文化支撑[EB/OL].(2020-01-19)[2020-01-22].http://www.qstheory.cn/dukan/hqwg/2020-01/19/c_1125480319.htm.[4]肖贵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思想论析[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ꎬ2018ꎬ13(2):38. [5]王继承ꎬ王永贵.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误读样态㊁匡正及其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ꎬ2019(10):19.[6]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ꎬ2019-11-06(01).[7]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N].人民日报ꎬ2019-11-19(09). [8]秦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纲[J].探索ꎬ2017(2):72.(责任编辑㊀李逢超)23。

试论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同维度

试论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同维度

胜 利推 进 的当代 中国的马 克思 主义 。从这 一 点上来
说, 科学 、 准确 、 完 整 地把 握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义 理 论
识理 论 自身 的 内容结构 与 发展趋 势 。
( 一)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理 论体 系 是 在 具 体 实 践 的基础 上产 生 的
体 系至关 重要 , 决 定 我们 党 是 否 能 够 在 科 学理 论 的 指 导下 不断推 进社 会 主义经 济 、 政治 、 文化 、 社会 、 生
克 思主 义解 决 中 国现 代化 进程 中产 生 出的一 系列 问
题 而实 现 的马 思 主义 中 国化 的又 一次 飞跃 。我们
认为, 对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理论 体 系 的科 学 、 正确 、
严整 的把握 , 首要 的也 是最 基 本 的就 是 要 从该 理 论
产生 的实践基 础 出发 , 在 实践 的 自身 发 展 过程 中认
广 大人 民群 众在 社会 主义 建 设 的伟 大 实 践 中 , 用 马
[ 收稿 日期 ]2 o 1 3— 0 3—1 l
第2 5卷 第 5期
( 2 0 1 3年 5月)
山西 高等 学校 社 会科 学学报
S OC I A L S CI E NC ES J O URNAL OF UNI VER S I T I E S I N S HAN XI
V0 1 . 2 5 No. 5
( Ma y 2 0 1 3 )
论 的 目标 指 向 。
[ 关 键 词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 实践 基 础 ; 历 史相 承 ; 内容 整 体 ; 目标 指 向 [ 中 图分 类 号 ]I ) 6 1 o [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文 章 编 号 ]l O O 8—6 2 8 5 ( 2 o 1 3 ) 0 5—0 0 0 7—0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思考题

中社思考题1、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2、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3、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论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

4、论述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怎样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5、如何通过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6、如何才能把权力放到笼子里?7、什么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它们之间是何种关系?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包括哪些内容?9、如何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高度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10、论述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在整个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作用。

答案:1、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而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而是依据中国国情确立的社会主义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关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科学社会主义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集中到一点,就是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女卑文化彻底决裂 , 构建面向未来 、 向大众 的以 面
男女平等为内核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妇女理论 。
2 维 度界 定 .
界 定
我 们 可 以从理 论 与实践 的双 向角度 来 审视 中 国
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命题 。从理论范畴而言 ,
中 国特 色 社会 主义 妇女 理论 是 中国特 色社会 主 义理
她指 出,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是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究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研 设 时期妇女解放和发展的理论 ; 它是 中国特 色的, 具有民族性 ; 当 的, 是 代 具有 时代性 ; 是与妇女运 动 紧密结合的 , 具有 实践性; 它应该阐明当代 中国妇女运动的一 系列基本 问题 , 包括发展阶段 、 根 本任务、 发展道路 、 基本条件、 主体力量等等 , 揭示新的历史条件下 中国妇女运动的规律 。本栏 目
e tsa e I sa c mpo e to h o y s se wih Ch n s h a trsis n t i i g t e r s Max s a d n tg . ti o n n ft e r y t m t i e e c a ce t ,a d i g d n h o i r im n r i c su y
Ma xs me b r t n t e r t h r cia a i o n a n a e i fC i a a d t ep e e t i ai n o r it wo n l e a i h oy wi t e p a t l b ss n f d me tl a t o h n n r s n t t f i o h c u rl y h su o wo n d v l p n .T e d f i o f h i n in o o n t e r t a y t m t i e e c a a trs c n me e eo me t h ei t n o e d me so fw me h o ei ls se wi Ch n s h c e t s a d n i t c h r i i i o s u t n r q ie rt e a v n e x e e c s a d a h e e n s o tr a in lw me v me t h n t c n t ci e u r s f d a c d e p r n e n c i v me t fi e n t a o n mo e n ,t e i - s r o o h i n o s t n e o lta h n r d f we b o s m n u d e c o l f h u h o t n ”,a d t ep n i l f n o r i e c f” e u d e o m l so a d a h n r d s h os o o g t n e d s l t c n r c pe o c u — h i e a e n fb t h o n r p g n a g me t oh t e r a d p o a a d . o y
Ab t a t W o n h o e i i e e c a a trs c e e e r sa o tC i e e S ca it e o s e i l — sr c : me g t e r sw t Chn s h r c e t sr frt t o e b u h n s o i l r d e p ca l a i h i i oh i s pi y b u e o m n p n n o tr fr a d o e i g—u p,a d i i r g l e o n t n a o tg n e q ai n o n d v lp n n p e — n t s e u a r c g i o b u e d re u t a d w me e eo me ti r s r i l y
则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传统妇女思
想、 资本主义妇女理论的差异 。尽管严格地说 , 古代 中国并不存在成型 的妇女理论体系 , 但关于妇女与 性别问题的思想却源远流长。其 中, 以程朱理学为 基础的男尊女卑思想就十分根深蒂固。这些思想至
间的维度上 , 我们可以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 论 的内部性 和外部性来审视这一理论 的方位。就 内
DI NG u n J a
( m n tde ntue Al h aWo e gFdrtn B in 0 70 hn ) Wo e  ̄SuisIst , l—C i m n eeai , eig103 ,C ia it n o j
收稿 日 : 1 — 4- 2 期 2 1 0 0 0 作者简介 : , , 丁娟 女 中华全 国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所研究员 , 理论研究室主任。
[ 编者按] 由厦门大学妇女/ 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和厦 门大学马克思主义研 究院联合主办的“ 马 克思主义妇女观与 当代性别理论发展研讨会” 2 1 于 00年 1 2月 1 1 在厦门大学召开, 国人 3~ 5日 全
大 常委 会 原 副委 员长 、 国妇 联名 誉 主席 、 全 中国妇女 研 究会名 誉会 长 彭飒 云在会 上作 了重要 讲 话 。
现阶段 男女 平等 与妇 女发展 的规律 性的认识 。该理论是 中国特 色社 会主 义理论 体 系的 有机组成 部分 , 思想指 其 导是马 克思主义及 其妇女解放 的学说 , 实践基础是 当前 中国的基本 国情 与妇 女发展 的基 本状 况。界 定 中国特 色 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 系的维度 , 加强其理论构 建, 还要 注意吸收借鉴 国际妇女运 动的先进 经验与成果 , 坚持 “ 家 百 争鸣、 百花 齐放 ” 的双 百方针 , 以及理论构建与 宣传倡导 并举 的原 则。 [ 关键词 ] 中国特 色妇女理论 ; 维度 ; 构建 [ 中图分类号 ] 9 36 C 1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8— 8 8 2 1 )3— 0 1— 6 10 6 3 (0 1 0 00 0
平等的规律性认识。这就要求该理论必须坚守男女 平等的核心价值 , 同时还要求不能将理论等同于现
实 的生 活 。理论 虽 然 来 源 于 生 活 , 理 论 又 高 于 生 但
区别 。目前 , 随着 国际妇女运动的发展 , 国妇女理 各 论流派纷呈 , 比较成型的有西方马克思 主义、 社会主 义、 自由主义、 激进主义 、 后现代主义 、 后殖 民主义等 等_ 。这些理 论既有各 自的侧重 , 1 j 又互相交 融 , 决 定其理论 品质相异或特色的基础是各 国的国情 以及
文 化 的差异 。中 国特 色 的妇 女 理 论 能 够 独树 一 帜 , 也是 由中 国 的国情 与文 化所 决定 的。所谓 社会 主 义
活, 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与抽象。我们不否认 , 从生
活 的角 度看 每 一个 人 都 有 自己的妇 女 观 和性 别 观 ,
但并不是每个人的观点都能构成理论 的元素 , 就 也
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实践 的角度看 , 该理论是
在 社会 主 义初 级 阶段 理论 的基 础上 被 提 出并 不 断发
展的一个开放 的体 系 。
1命 题界 定 .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妇 女 理 论 是 由“ 国特 色 ” 中 、 “ 社会 主义 ” “ 女 理 论 ” 和 妇 三个 词 汇构 成 的一 个 复
究。
关 于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妇 女 理 论 维 度 与构 建 的 思 考
丁 娟
( 中华 全国妇女联合会 妇女研究所 , 京 北 103 ) 070
[ 要]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妇女 理论是关 于中国社会 主义 时期特 别是 改革开放 以来妇女运 动的学说 , 摘 是对
建构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妇 女理 论 , 还要 对 这 一 理论 的维 度 进行 时 空 界 定 。从 时 间上 说 , 国特 色 中 社会 主义 妇 女理 论是 指 该理 论 发 展 过 程 的持 续 性 , 即一 维性 或 不可 逆性 ; 而从 空 间上说 , 国特色社 会 中 主 义妇 女理 论则 强调 这一 理论 的广延性 。从 时间上 说, 理论 具有 不 可逆 转性 , 它要 求 我们构 建 的理论 必 须 符合 时代 的精 神 , 具有 理论 的基 本 品格 , 即先 进 的
的两篇文章 围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从不 同角度作 了研讨。丁娟研 究员的文章就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命题与时空界 定、 思想来源、 理论构建的原则等 问题 进行 了 讨。王毅平 探
研 究 员认 为 男女 平等 和谐 发展 是有 中国特 色的 马克 思 主 义妇 女 理 论体 系的 本 质属 性 。本 刊 特发 此 专题 , 以期 引起 学界 同人 的 关注 与进 一步探 讨 , 同推 进 中国特 色社会 主 义妇 女理 论 的深入 研 共
2 1 年 6月 01
山 东女 子 学院 学报
J u n lo h n o g W o n’ ie s y o r a fS a d n me SUnv ri t
Jm . 01 i 2 1
No 3 S r No 9 . e . . 7
第 3期
总第 9 7期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妇女 理论 专题 研究 ・
Th ug t n t e Di e so n Co t u to o o e The re o h s o h m n i n a d nsr c i n fW m n o is wih Chi s t ne e Cha a t rs is r c e itc
品格 、 前瞻的品格与批 判的品格 。中 国特色的社会
主 义妇 女理 论也 不 例 外 , 是 关 于 社 会 主 义历 史 阶 它 段 妇女 求解 放 的学 说 , 对 现 阶段 妇 女 运 动 与男 女 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