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4-2-2消化和吸收》教案
七年级生物《4-2-2消化和吸收》教案
统中的变化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探究馒头在中腔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
制定并实施计划
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3.消化的全过程
多媒体展示: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
(1)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
(2)教师启发:引入新课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
(1)引出口腔中的消化,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唾液的作用。
⑤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资料分析,探究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难点
重点: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教师:收集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教 ຫໍສະໝຸດ 过 程环节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资料分析〉
小肠的特点
(2)〈进一步探究〉
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三、小结、课后练习
引导学生分析P33的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何异同。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特点。
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的折叠模型。
③演示P33的演示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④插入练习P35第2题和P35技能训练。布置P35第1题
⑤评价、肯定学生的设计
1、说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游戏:找朋友。消化腺及其分泌的消化液一一对应。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2-2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它是本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重点。
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消化和吸收。
因为内容较多,所以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围绕食物的消化原理进行探究教学,安排了一个示意图“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食物消化过程的整体认识;一个动画,即“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消化和最终消化的位置;两个实验,即“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的演示实验。
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钻研、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唾液浓度、温度等都有关的生物学基本知识。
为第二课时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吸收问题,及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好铺垫,同时为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奠定基础。
二、课程标准要求1.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概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食物的消化过程。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学会设计、改进和完善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二)能力方面1.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改进和完善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和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的快乐,形成团队精神。
2.培养钻研、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关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难点:实验的设计、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五、学情分析1.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在生活中虽然对人体的各个系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上有所欠缺。
七年级生物上册4-2-2消化和吸收教案鲁科版五四制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消化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难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酶的作用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有关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后反思: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没有酶就没有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
本节课运用实验和演示制作的计算机课件两种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酶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对课本上原有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不仅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还增加了用尿糖试纸检测麦芽糖的有无及多少。
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淀粉只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才能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酶的重要性。
又通过用尿糖试纸分别检测“经过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的馒头”和“未经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的馒头”在人工口腔内产生的麦芽糖的多少,证明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中更多的淀粉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物理性消化对化学性消化的促进作用,理解了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必要性。
在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了淀粉经过淀粉酶的作用变成了麦芽糖之后,我又利用制作的动画课件示意了淀粉在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葡萄糖的整个过程,使这一看不见的、难以理解的化学性变化形象化、明朗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最后,还利用计算机课件示意了蛋白质、脂肪的化学性消化。
虽然这节课基本上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仍有一些地方值得改进,如课后练习题的处理、“淀粉变成了甜甜的糖”的说法等。
本节课的背景资料1.检测淀粉的存在:可使用碘液——淀粉遇碘变蓝。
2.检测麦芽糖的存在和含量的多少:可使用尿糖试纸。
麦芽糖可使尿糖试纸变色,且麦芽糖的浓度不同,试纸改变的颜色也不同。
4.2.2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谁能告诉我,食物在口腔是如何消化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教师继续提问:“营养物质的吸收发生在哪个器官?”
2. 食物的消化过程:食物的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如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消化酶的作用等。
3. 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特点。
4. 消化系统的健康问题:如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以及保持消化系统健康的注意事项。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提高他们对营养健康的认识。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学习消化和吸收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
1. 科学探究: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生命观念:认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如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的饮食习惯,分析其营养价值,并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悟。
教师在下节课时收取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
总计用时:40分钟
教学创新:在师生互动环节,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提高课堂活力。同时,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4.2.2 消化和吸收 教案 七年级下册
4.2.2 消化和吸收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主要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同第一章比较,本章加大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积极动手实践。
同时,在已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本节对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变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认识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1.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由哪些器官组成;2. 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部分的作用;3.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4.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课件及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2、难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模型。
六、课时安排 2课时七、教法方法引导探究式教学八、教学过程: 1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引言:每天我们都会吃进各种食物以保证我们获取充足的营养。
食物的种类各不相同:米饭、馒头、各种蔬菜、水果、肉、蛋、奶等。
有些人吃的很多却不胖,而还有些人吃的并不比别人多却很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观看、思考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不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简单的能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这就是消化。
1、简介消化道和消化腺读消化系统的组成图引导学生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道和消化腺的作用。
酶的作用。
展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酶的作用。
2、淀粉的消化观看动画课件,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
七年级生物上册4.2.2消化和吸收教案鲁科版五四制
1. 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专注于学习。
2. 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独立完成预习和复习。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七年级生物上册 4.2.2消化和吸收教案 鲁科版五四制》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 生命观念:让学生形成对生命现象的整体认识,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则,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对消化和吸收过程进行探究的能力;3.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关注人体健康,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答案解析:
1. 选择题答案:
(1)C. 小肠
(2)D. 唾液酸
2. 简答题答案:
(1)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包括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性消化包括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
(2)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 食物的消化过程: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将食物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便于吸收。物理性消化包括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性消化包括消化酶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4.2.2消化和吸收
4.2.2 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知与能力】1.描述人体消化系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养物的吸收程。
【程与方法】1.运用探究在口腔中的化,并得出合理的。
2.解养物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
3.分析小的构与功能的关系,出小的构与吸收功能相适的特点。
【情感度价】培养良好的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养物的吸收程。
2.小的构和功能相适的特点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教学点】1.运用探究在口腔中的化,并得出合理的。
2.解养物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
3.分析小的构与功能的关系,出小的构与吸收功能相适的特点。
课前准备件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我已知道吃的、米越嚼越甜。
可我吃的食物,一段就不了,是什么?消化道的其他器官也可以消化和吸收养物。
食物中的蛋白、淀粉和脂肪不溶于水,必在消化道内成的能溶于水的养物,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就是消化。
讲授新课: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明唾液淀粉淀粉有消化作用。
而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的作用。
胃、小等器官中有多种消化。
同学看件按照下列的程序行:消化器官→消化腺→消化液→消化口腔→唾液腺→唾液→唾液淀粉⋯⋯(演示消化程,或展示挂)生:看料,并真。
:同学得非常真,你什么?生:胆汁也是消化液,但胆汁中没有消化食物的,那么,胆汁于食物的消化起什么作用?:得非常好,下面我看演示。
(演示胆汁的乳化作用)第一种方法:①取两个管,分1号和 2号,然后各注入 2 mL 的清水。
②向 1、 2号管内分滴入清水和植物油。
向1号管里滴入清水2滴,向 2号管滴入植物油2滴,然后振管。
③向 1、 2号试管内分别加入胆汁 2 mL ,振荡。
④观察现象。
第二种方法:①向 1、 2号试管分别注入1 mL植物油。
②向 1号试管注入 1 mL清水, 2号试管注入 1 mL胆汁,分别振荡。
③观察现象。
师:通过观察,发现胆汁能把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这就是胆汁的乳化作用。
这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生: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2-2消化和吸收 教学设计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
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
2、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必须细致到位,不要像蜻蜓点水般,否则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在设计思考题时,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而不是急于提醒和引导。
3、本节课主要运用演示课件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如果加些视频效果会更好。
4、本节课内容多难度大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尽量做到通俗易懂。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性消化对化学性消化的促进作用,理解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必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2.2《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观察图片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掌握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及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通过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概括总结的能力。
(4)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解读曲线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资料分析、实际观察掌握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探究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与消化和吸收有关的结构,认同小肠形态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2)通过本节课学习,树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及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课堂问题;动手实验和技能训练提升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故事会和资料分析突出重点;知识拓展扩展学生视野。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口腔的消化”和“观察小肠结构”的用具;馒头、刀、消毒棉絮、镊子、烧杯、试管、碘液等;PPT课件等。
2.学生准备:一小块馒头;收集有关肝脏和阑尾的知识;有关胆固醇的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图片导入一家三口的对话,请同学们想一想:图中母亲说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问题)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消化和吸收》有关的内容。
二、新课讲解教师讲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怎样才能进入人体细胞内呢?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
那什么叫消化呢?(学生看书回答)消化的概念:食物中的淀粉是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只有被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消化。
七年级生物下册4.2.2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5)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研究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了解它们在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作用,绘制消化系统结构图。
(2)查阅资料,了解消化酶的种类、分泌部位以及它们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3)探讨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变化,分析如何通过饮食搭配提高营养吸收。
(4)研究小肠的结构特点,探究小肠如何实现高效吸收营养物质。
(5)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分析其成因和预防措施,提高健康意识。
3)说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4)解释消化吸收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2)选择题:
1)下列哪个器官是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
A. 心脏 B. 肺 C. 胃 D. 肝脏
2)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对蛋白质的消化起主要作用?
A. 胆汁 B. 胰液 C. 胃液 D. 唾液
3)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
板书设计
①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 消化系统的组成
- 食物的消化过程
- 营养物质的吸收
- 消化吸收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②简洁明了:
- 重点概念:消化酶、小肠绒毛、吸收细胞
- 关键过程:物理消化、化学消化、营养物质跨膜运输
- 重要功能:消化系统、消化酶、小肠绒毛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 利用图示和色彩突出重点内容,如消化系统的结构图、消化酶的动画演示等。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2-2消化和吸收(教案)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概述事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难点
概述事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课时
1课时
共案
修改栏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些食物的图片,如蛋糕、牛奶、水果。请问同学们:这些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是不是都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呢?(不是,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可以直接吸收,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一般是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这些营养物质需要经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行消化才能被吸收。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消化和吸收》。
A、小肠内有多重消化酶
B、小肠是人体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C、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D、营养物质全部被小肠中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
4、食物的下列成分中,不经消化就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一组是( )
A、水、脂肪酸、淀粉B、维生素、葡萄糖、无机盐
C、甘油、无机盐、蛋白质D、氯化钠、氨基酸、纤维素
5、“吃饱了”一般是指人体消化道内的哪个器官中含有较多的食物?()
(2)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2、概述事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三)根据目标,提出问题
根据目标,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预设: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
A、胆汁将脂肪消化成了甘油和脂肪酸
B、胆汁使植物油挥发性增强
C、胆汁将脂肪大颗粒乳化成了小颗粒
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
《消化和吸收》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遵照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力求最大限度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概念解释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
尤其为学生提供的科普文章《西瓜子历险记》恰到好处,这样一下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
距离,“西瓜子”的经历贯穿了整堂课的教学。
另一个最大的感受是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能做的实验一定要亲自做,呈现给学生的是科学的实验现象。
比如我对“胆汁的作用”实验的改进:实验没有改进前,大家必须通过试管壁才能看见实验现象。
而改用小烧杯后,经过不断探索,找出花生油和胆汁的使用比例,且可直接用肉眼观察,直观、明了。
猪胆在市场上很容易找到。
经老师指导后,学生可利用周末时间人人动手,也可演示给家长看。
这符合了《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也用生物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生活性、生命性等特点。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也逐步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4.2.2消化和吸收
《消化和吸收》教案一、教学目标1.描述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
2.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体验现实生活经历,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联系实际生活。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消化系统组成的挂图、标有各个消化道名称的帽子四、教学过程(一)引用俗语,导入新课引用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导入,引出人每天需要获取食物里的营养物质,那么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预习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消化和吸收”。
(二)新课教学,探索新知1.消化道的组成(1)ppt展示消化道各个组织的名称及其联系组织学生看ppt上动态展示图,逐一将各个组织介绍出来,并且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出各个组织的联系(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口腔连接食道,食道连接胃,胃连接小肠,小肠连接大肠,最后由肛门排除食物残渣。
)(2)活动一: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自身身体,说出各个器官在人体的位置由多媒体课件学习了消化吸收的各个组织之后,师生互动,分别找学生上台在自己身上大致指出各个器官的位置,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位置(胃在人体腹腔的左上方,肝脏位于人体腹腔的右上方,胰腺位于胃的下方,小肠位于人体的腹腔。
(3)活动二:拼图比赛教师事先准备了一些没有标注名称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图,每组派出两名代表进行拼结构图比赛。
之后,师生共同点评每组的结果,最后教师评价与鼓励。
(4)活动三:观看视频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动画,并要求学生看完之后回答问题:食物要流经哪些器官?先由学生作答,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并适时引出消化道的概念。
2.再认消化道各个器官(1)角色扮演,巩固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位置,适时针对每个器官逐一介绍。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7个标有各个器官的帽子,请7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5分钟准备时间,然后依照食物在人体消化时顺序介绍“自己”,看谁介绍的最准确。
4.2.2 消化和吸收 教案- 七年级下册
消化和吸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掌握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和吸收过程。
理解消化酶的作用及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合理饮食和消化健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进学生对生命科学和人体生理的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饮食和良好生活习惯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食物的消化过程和吸收过程。
2. 教学难点:消化酶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如何将抽象的消化过程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消化系统结构图、消化过程示意图等教学挂图。
消化酶作用机制的动画或视频资料。
实验探究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模拟消化道的试管、淀粉酶、淀粉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课前预习相关知识点,并准备提问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们吃下去的食物是如何被身体消化和吸收的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了解他们的前知识。
展示一张消化系统结构图,并简要介绍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告知学生将要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新课讲解】(25分钟)1. 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5分钟)展示消化系统结构图,详细讲解消化道和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
师生对话,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纠正可能的误解。
设计意图:通过图表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消化系统基本结构的认识,为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2. 食物的消化过程(10分钟)利用消化过程示意图,讲解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重点介绍消化酶的种类和作用,以及它们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播放消化酶作用机制的动画或视频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示意图和动画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和消化酶的作用机制。
七年级生物下册4.2.2消化和吸收教案2新人教版
4.2.2消化和吸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营养方面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在学生了解自身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难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有关实验。
五、教学过程吃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体内会有什么变化?最后去了哪儿?一、食物的消化1、消化定义2、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和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肠腺、肝脏)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4、消化过程和产物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理解;认真观看视频,交流讨论自主阅读:1.了解消化的概念2.识记消化系统示意图,明白消化系统的组成联系平常的吃饭,交流讨论分组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同组学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交流讨论自主阅读:P28—29 消化过程和产物观看视频,交流讨论解释消化;播放消化的视频消化是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指导学生阅读消化系统示意图归纳实验结论,提出并强调消化酶的作用。
提问:口腔在消化系统中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工作的?馒头在口腔中咀嚼,会甜么?为什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自主阅读P28-29播放相关视频六、板书设计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消化系统消化腺二.食物的消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初步消化→氨基酸脂肪→脂肪微粒→甘油和脂肪酸三.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无机盐小肠: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大肠:水、无机盐、维生素七、课下作业完成教材课后练习八、教学反思本节难度较大,内容较多,要应用多种方法来组织教学,才能较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多让学生联系自己平常的饮食和自己动手观看动物小肠内表面,这样,学生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激发出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反思
⑤评价、肯定学生的设计
1、说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游戏:找朋友。消化腺及其分泌的消化液一一对应。
准备两组头套,一组写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另一组写有:唾液、胃液、胆汁、胰液、小肠液。
填写同步学习P20探究任务二自主探究。
2、讨论: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有关的结构?
3、学生咀嚼馒头说说自己尝出了什么味道?思考原因。
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交流实施。
小组内交流探究过程分析实验结果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总结在自己的笔记上:
并展示(参照同步学习P20探究任务二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3)媒体演示P30探究提示及参考方案。
(4)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5)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
(6)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
(7)引导学生归纳消化的概念
①媒体演示消化的全过程
②设问:胃病对消化的影响及其保健。胶囊的作用?
③演示P33的演示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④插入练习P35第2题和P35技能训练。布置P35第1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资料分析,探究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难点
重点: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教师:收集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
板
书
设
计
消化道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
学科:生物年级:七学期教时总编号:
课题
消化和吸收
使用人
审阅人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②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③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④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⑤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提出问题
制定并实施计划
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3.消化的全过程
多媒体展示: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
(1)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
(2)教师启发:引入新课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
(1)引出口腔中的消化,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唾液的作用。
(2)请学生嚼咀馒头,设问,引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引起学生进行探究。
消化腺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吸收的概念
2、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特点)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导入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进行新课
一、食物在消化系
统中的变化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探究馒头在中腔中的变化
(1)〈资料分析〉
小肠的特点
(2)〈进一步探究〉
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三、小结、课后练习
引导学生分析P33ຫໍສະໝຸດ 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何异同。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特点。
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的折叠模型。
小结: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布置P35练习第3题
学生阅读课本,合作学习分析小肠始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填写同步P21探究任务三,自主探究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