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公开课教案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中,小学生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冲击和影响。
尽管新兴科技和娱乐形式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乐趣,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是独特的文化基因,对于培养小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设计一套小学传统文化教学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根据小学传统文化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提出一种教学设计方案,以期能够引导小学生们了解、热爱和传承传统文化。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主动去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2. 增强文化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通过传统文化教学,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3. 培养品德教育:通过传统文化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节日传统文化教育: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象征意义,如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丰富内涵。
2.传统美食文化教育:介绍中国传统美食的特点、制作方法和营养价值,如糖醋排骨、麻婆豆腐、北京烤鸭等,让学生了解传统饮食文化的地域特色和传统习俗。
3.传统手工艺文化教育:介绍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如剪纸、刺绣、京剧脸谱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4.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种类、演奏形式和艺术特点,如古琴、二胡、京剧等,让学生欣赏和感受传统音乐的美妙。
5.古代诗词文化教育:介绍中国古代诗词的优秀作品和名家,如《静夜思》、《将进酒》、杜甫、李白等,让学生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录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地考察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传统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教育教案设计
传统文化教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神话故事、传统节日等;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4. 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3. 神话故事的魅力;4.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性;2. 神话故事的魅力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约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约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性,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
第三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约20分钟)1. 学生通过阅读或听取教师讲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的内容,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2. 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并进行研究和分享。
第四步:探索神话故事的魅力(约20分钟)1. 教师以故事的方式讲述一个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如《白蛇传》或《嫦娥奔月》。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就神话故事的魅力进行思考和交流。
第五步: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约25分钟)1. 学生通过阅读或听取教师讲解,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如春节、中秋节等。
2.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传统节日,进行研究和展示。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约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和收获,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图片和音乐;2. 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你喜欢或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的短文;2. 收集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图片或资料,并制作海报。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代表性内容;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4.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包括经典文学、传统艺术、传统节日等;3.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和了解程度。
2. 知识讲解(1)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初步认知。
(2)重点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内容,如四大发明、三字经、中国画、京剧、春节等,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3. 深入学习(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如通过解读经典文学作品、欣赏传统艺术表演、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认同。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深入研究,并分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4.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受到的挑战和困境,并探讨应该如何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开展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活动,如邀请传统文化艺术家进行讲座、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互动、学生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掌握情况、表达能力等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教学素材;2. 传统文化经典文学作品、音乐、艺术作品等;3. 传统文化手工艺品制作所需材料;4. 传统文化艺术家参与活动的安排和联系。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可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资源;2. 组织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咨询传统文化专家等;3. 鼓励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传播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尽一份力量。
初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案
初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初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知识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价值观。
2.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3. 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价值观,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
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传统礼仪、传统节日等。
三、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交流如何将传统文化应用于日常生活。
四、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传统文化遗产,如古建筑、传统艺术等,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遗产,如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学习传统技艺等。
三、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传统文化遗产、学习传统技艺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珍贵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和讨论。
2. 学生课堂作业,如实践活动报告。
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2.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4. 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3. 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A. 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询问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想法。
2. 提问:你认为什么是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B. 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15分钟)1. 讲解:以课件为辅助,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就传统文化的特点展开讨论。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C.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30分钟)1. 探究学习:通过故事、活动或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深入研究该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对所选节日的研究成果。
D. 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20分钟)1. 讲解:以课件为辅助,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包括弘扬民族精神、培养道德品质、增进国家凝聚力等方面。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就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展开讨论。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E. 总结归纳(10分钟)1.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
2. 师生互动:学生可提问或发表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2. 评价小组展示的内容准确性和逻辑性;3. 收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五、板书设计: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六、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展览或书法展等相关活动;2.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传统文化的讲座或座谈会;3. 培养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传统的兴趣小组。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瑰宝。
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它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认同和自豪感。
然而,在当今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被遗忘和淡化的挑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本教案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资源。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并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掌握一些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4. 学会借鉴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课堂讨论和介绍:通过课堂讨论和介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
可以邀请一些专家或传统文化爱好者到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资料收集和展示: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收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并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
可以使用PPT、海报、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视听材料欣赏:播放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音乐、舞蹈、戏剧等视听材料,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和思考,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理解。
4.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例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传统乐器演奏等。
通过亲身参与,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5.知识评估:设计一些小组或个人作业,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可以包括传统文化知识问答、写作、演讲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资源1.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中有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和资料,可以供学生借阅和研究。
2.互联网: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和收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网站、文章、视频等资源。
3.视听室:学校视听室可以播放传统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视听材料,让学生欣赏和体验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4.工艺室:学校工艺室提供了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的工具和材料,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传统文化艺术品。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公开课优秀教案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正确看待两者。
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认识。
教学重点: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庞朴,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学者。
先后在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职。
曾任山东大学讲师、《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开展史》国际编委,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有《沉思集》、《儒家辩证法研究》、《庞朴学术文化随笔》等。
三、出示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2.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正确看待两者。
3.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四、阅读全文,思考为全文的思路列出提纲。
1.引出论题:传统的作用2.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开展如何对待传统文化3.文化传统:文化传统的概念文化传统的形成文化传统的作用文化传统的开展变化4.财富和包袱1.传统文化的概念。
历代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2.传统文化的开展有何特点?有的变为新的内容和形式;有的化为明日黄花;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有的昙花一现,未老先亡。
3.你能分别举例进行说明吗?对应的分别为:对联,红灯笼;线装书,黄包车;武术,中药;鼻烟壶,阴阳宅。
4.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呢?请用实例进行说明。
〔1〕开掘抢救。
泥人、面人、风筝、刺绣、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
〔2〕批判继承:孔孟之道、伦理道德。
〔3〕古为今用:修身克己、中庸之道。
-1.文化传统的.概念。
简单地说,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优质传统文化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尚德修身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说文解字1、厚德载物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舜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如道德伦理、礼仪规范、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能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4.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观念与规范;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规矩;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5.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特点;2.探究法:组织学生团队合作,通过探究活动,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意义;3.实践法: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剪纸、插花、写春联等;4.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2.学习中心: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3.展开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以探究的方式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观念和规范;4.拓展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5.巩固与评价: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思考和书写。
1.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图片和视频;2.古代文学作品的相关文本;3.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七、教学评价1.教学过程中的观察记录;2.学生的表现和课堂讨论的质量;3.学生完成的作业和课后测验。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传统文化小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传统文化小学教案引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在当今社会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我们的历史遗产,更是我们的道德伦理、艺术审美和生活方式的根基。
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为小学生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提供教学参考,并引导学生亲近、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自觉意识。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的传统文化:a. 儒家文化b. 佛教文化c. 道教文化d. 传统音乐与舞蹈e. 传统戏曲f. 传统绘画和书法g. 传统节日与习俗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2.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a. 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范围,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b. 再讲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包括历史悠久、深厚底蕴、丰富多样等等。
3. 中国的传统文化:a. 儒家文化:介绍儒家文化的起源、核心思想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b. 佛教文化:介绍佛教的来源、基本教义和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c. 道教文化:介绍道教的起源、主要内容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d. 传统音乐与舞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和特点,以及中国传统舞蹈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e. 传统戏曲:介绍中国传统戏曲的历史渊源、代表剧种和表演形式。
f. 传统绘画和书法:介绍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和艺术特点。
g. 传统节日与习俗: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相关习俗,如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等。
4. 学习活动:a. 分组讨论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传统文化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小组展示。
传统文化四年级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传统文化四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学习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书法、传统节日等;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2.诗词、书法、传统节日的学习。
三、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传统文化是指一代人传承给下一代人的、具有较长历史传统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内容,包括语言文字、艺术、哲学思想、价值观念等。
传统文化注重礼仪、道德、家庭观念,强调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诗词的学习:通过学习古代诗词,了解古人的情感和思想表达方式。
选择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古诗进行解读和朗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3.书法的学习:介绍书法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基本的书法笔画和常见的字体。
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写水平。
4.传统节日的学习: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容,讲述古诗词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朗诵法:让学生朗读并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书法书写、制作节日手工等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意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思辨能力。
五、教学过程1.传统文化的学习:(1)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展示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如古代诗词、书法作品、传统节日的照片等。
(3)进行简单的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2.诗词的学习:(1)选取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解释其中的意象和意义。
(2)进行口头朗诵,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古诗的美。
(3)分组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历史教案古代中国的风俗与文化
小学历史教案古代中国的风俗与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风俗与文化,包括衣食住行、礼仪习俗、语言文字等方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整理、归纳、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中国的风俗与文化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古代中国的风俗与文化的特点。
2.教学难点:使学生具备整理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展示图片等;学生准备:教材、学生手册、作品等。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了解古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新课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古代中国的风俗与文化,包括衣食住行、礼仪习俗、语言文字等方面。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3.学生参与(30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别研究古代中国的一个方面的风俗与文化,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如衣食住行、婚嫁礼仪、孝道观念、书法艺术等。
学生可以通过调查、观察、阅读等方式获取信息。
4.学生分享(2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5.总结课堂(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强调古代中国的风俗与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传承古代中国文化的行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代中国的风俗与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分享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只能深入了解一个方面,可能对其他方面的了解不够充分。
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完整word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公开课教案8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公开课教案8《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区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把握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进而了解作者提出的传统的两重性,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文化传统能力目标:能快速筛选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培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情感目标: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辩证思考分析对待我们的传统的精神教学重点:区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把握文化传统的二重性教学难点:理解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正确看待包袱和财富问题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以最近在电视上经常能看到听到的新闻导入如从某领导去孔庙、去黄帝陵祭拜,韩国将“端午祭”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将“中医”改名为“韩医”申请,易中天品三国让他成为超级教授,王利群谈史记也拥有了一群粉丝,于丹说《论语》,这本书销量将突破400万册等等现象可以看出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可看出世纪之初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回归的渴望德国语言学家雅克布·格林说过:“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脉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传统已成为一个国家的身份证,是支撑这个民族精神的脊梁二、明确两个概念及其特性1、这文章讲的是什么问题?――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传统2、举例辨析生举例,生结合课文的分析阐述,辨析同学举的几个例子是不是举得恰当,同桌之间一起探讨一下回到课文,明确两个概念:各请一男生一女生读概念,其它学生关注其中的关键词,并把握筛选重要信息来理解概念师举例:有时传统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汉字中体现的中国人对中正平和和整齐对称的追求,武术中的侠义精神,苏州园林中的天人合一,春节中体现的重视家庭团圆的愿望庞朴认为: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你看这两个词虽然只前后调换了一下,但相差甚大,作者用了一个很好的比喻――蜜蜂和蜂蜜的区别比喻形象、巧妙3、理解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1)举文中关于“忠孝观念”的例子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为政》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名义章》(树立德行按道的原则行事,能扬名于后世,来使父母显扬,是孝的目标)我们在学习这种观念,这种观念就是以一种传统文化即文化遗产的形式存在,而我们学了以后,化入自己的内心和灵魂,然后在生活中、审美、道德上体现出的,那就是民族精神文化传统了(2)文化传统是不是就像僵尸、木乃伊一样千年不变的?就比如说孝,现在也不提倡无原则的愚孝孝,也不能是无条件,无原则的盲目的孝忠,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照道理说还是要尽忠,要忠于国,要忠于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3)那作者为什么又说它是一种惰性力量?老师读这段,学生思考惰性力量该怎么理解学生品味这段中体现出来的的语言的魅力――用词生动妥帖,整散结合,摇曳多姿可见民族精神支配着我们的行为,左右着我们的审美趣味,但又让我们成为一个群体凝聚在一起,你是一个中国人不是因为你的肤色,你的着古典服装,而是因为志同道和,拥有共同的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但它又是可变的,有时在纵向时间上随时代而变,有时是在横向空间上与西方文明交流而变但变化是缓慢的不是一蹴而就的4、看一段视频,找一找电影《刮痧》片段中中国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表现,并体会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生谈师引导:传统文化:兵马俑、服装、刮痧――民族性、时代性文化传统:教育方式,父子关系,面子总是――惰性、可变性四、如何对待传统?1、影片里的大同到了美国,其实他是带着中国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这一件大行李来到美国的这个大包裹里面有勤奋、孝顺、仁义还有中国式的教育方式等等等等,这个包裹里的东西让他在美国的生活带来一些困挠,这个包裹他能不能、要不要抛弃吗?生谈2、引出作者观点:既是财富又是包袱那我们能不能抛弃包袱,继承财富?传统就像登山者运动员的背包一样,不能为了轻松就把背包抛弃了,因为抛弃的不仅是包袱,同样也是财富,是生命(读课本最后两段)(1)是财富,也是包袱难以彻底决裂,会随生活的变化而更新(2)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3、联系现况思考:最近报纸上有报道很多地方办起了儿童读经班,孩子们穿着宽袍大袖的汉服,每天背四书五经,吃饭前念古语对这种现象怎么看?4、引入国学大师文怀沙说的话: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五、问题探讨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同,到了美国,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文明的碰撞,在他的生活中激起了一个个惊涛骇浪而现在我们大家的生活无非就是读书同学老师父母,平静的生活似乎与我们对待传统的态度没什么大关系在崇尚国学的今天,90年代出生的你怎样看待日日隐身在我们生活中的关于德与才,父(母)与子、师与生的中国文化传统问题(1)司马光:德才兼备谓之圣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2)古之教者,莫难严师,师严道尊,教乃可施明王守仁(《严师箴》明代中期思想家古代的教育,最难的是严师,教师严格学问才能受到尊敬,教育才能施行)生讨论一生总结同学的思考师引导:(1)点出财富的一面在这样一个人心惟危,急功近利的时代崇德尚义、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可以为人们道德的自觉形成,超越物欲的羁绊,提高精神境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包袱的一面其一,偏重道德的提高,而忽视意志、力量的培养,个性的张扬其二,忽视外在知识的探求在中西文明的第一次剧烈撞击中中国似乎一夜之间成了谁都可以宰割的绵羊后世国人科技意识的淡漠,无疑与此相关其三,缺乏民主、平等观念,不敢挑战权威坚持一种平等原则,在师道尊严中,尊在先,严在次如此尊严可谓现代之师道师谈自己的看法:在现代这个传统消瘦、物质丰腴的时代,中国文化传统强调比如儒家的“仁义”,道家的“清静”、“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都与和平、博爱、环保等现代主流思想合拍,不仅可以化解我们现在面临的精神危机,也可以化解世界上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但我认为我们要运用创化论的思想,由重振,走向重组(板书)我们可以让传统这棵灰色的树变得多彩、变得富有温度、更和谐、更可亲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圆润地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焕发出新的光芒我们在这光芒的照耀下,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我想这正是我们今天审视传统的意义所在六、作业: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传统海洋中的片帆只影:皮影(skin shade)、剪纸(papercut)、瓷器中(China )及仁义(Justice and humanity)、谦让(declines)、艰苦朴素(hard work and plain living)等下一个板块是“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和沟通”作业就是从以下几个词语的中英文意思来谈谈你对中西文化的差异的认识。
传统文化教育大学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一、课程名称:传统文化教育二、课程性质:通识教育课程三、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价值4.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五、教学方法:1. 讲授: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
2. 讨论:引导学生就传统文化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六、教学安排:1. 课时:32课时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3. 教学过程:(1)第1-4课时: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
(2)第5-8课时: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3)第9-12课时: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价值,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4)第13-16课时:讲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激发学生的传承意识。
(5)第17-20课时: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6)第21-24课时:分析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解决问题。
(7)第25-28课时:开展传统文化主题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8)第29-32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考核。
七、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讨论发言、实践活动等,占总成绩的40%。
2. 期末考试:包括书面考试和口头考试,占总成绩的60%。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传统文化教育教材。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导言】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下一代,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创新。
本节课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一、认识传统文化】1. 画蛇添足:通过讲述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画蛇添足故事,启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其中的智慧与道理。
2. 诗词歌赋:引导学生欣赏经典诗词歌赋,如《杜甫选集》中的《登高》、《七步诗》等,以及《红楼梦》中的对对联,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美丽和魅力。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1. 文化传统的代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如京剧、传统音乐、书法、绘画等,让学生对其进行基本了解,并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
2. 手工艺制作: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如剪纸、绘制扇面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 文化节庆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如春节、清明节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和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传统文化的创新】1. 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讲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如京剧演员的崭新形象、传统乐器与流行音乐的结合等,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
2. 传统文化与科技结合:通过介绍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让学生看到传统文化在科技进步中的创新发展。
3. 学生作品展示: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创新作品的创作,如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绘画、故事创作等,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四、总结与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明白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并努力将其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一、课程介绍本节公开课旨在向学生普及古代文化常识,提升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将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包括传统节日、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等,以及这些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点;2. 掌握古代文化的相关知识,包括传统节日、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等;3. 了解古代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传统节日、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的介绍和讲解;2. 教学难点:古代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古代文化常识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传统节日2.1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和起源;2.2 重点介绍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2.3 与学生讨论现代社会在传统节日庆祝中的变化和挑战。
3. 文学作品3.1 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3.2 重点介绍《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3.3 分析这些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4. 艺术形式4.1 介绍中国古代艺术的种类和特点,包括绘画、音乐、戏曲等;4.2 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4.3 分析中国古代音乐和戏曲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5. 古代文化的影响和意义5.1 分析古代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包括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艺术表达等方面;5.2 讨论古代文化的意义和当今社会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六、教学手段和资源1. 视频教学:播放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视频;2. 图片展示:展示古代文化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4. 互动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度。
七、课堂作业学生回家后,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短文,自由发挥表达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传统文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学
传统文化教案小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点。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5.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分类。
2.中国传统节日。
3.中国传统戏曲。
4.中国传统音乐。
5.中国传统绘画。
三、教学重点1.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知识。
3.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作品。
4.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分类。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传统文化的图片或介绍一些传统文化的例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传统文化概念的引入(10分钟)教师给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包括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第三步: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情况,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第四步:中国传统戏曲的学习(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作品,如《京剧》、《豫剧》等。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经典戏曲片段,让学生欣赏并了解戏曲的特点和魅力。
第五步: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分类,如古琴、笛子等。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传统音乐的录音,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其中的美妙。
第六步:中国传统绘画的认识(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和分类,如国画、水墨画等。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传统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了解绘画的艺术魅力。
第七步: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进行思考。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手工制品或观看传统文化表演,进一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2.学生可以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中小学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第一章:中华传统文化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1.2 教学内容: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与内涵,引导学生理解。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帮助学生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讲解概念: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与内涵,解释其重要性。
分析案例: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如节日、习俗、艺术等,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文化现象背后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总结: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价值,强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1.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理解测试:通过提问或小测试,检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
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2.2 教学内容:文学:诗词、散文、小说等。
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建筑:传统建筑的特点与风格。
节日: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方式。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不同文化表现形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观摩法:观看相关的文学、艺术、建筑和节日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文化表现形式的了解,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讲解概念:讲解不同文化表现形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
观摩实例:观看相关的文学、艺术、建筑和节日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不同文化表现形式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总结:总结中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其意义,强调学生对不同文化形式的认识。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容。
2.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和由来。
3.能够通过听、说、读、写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和喜爱。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绘画纸、颜料等。
三、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张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如果知道请举手回答,并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Step 2介绍传统文化:
教师简单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指流传千年的中华文明,包括中国的
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戏曲、传统音乐、传统美术等。
然后,给学生
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猜测这是哪个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Step 3 讲解传统节日:
1.教师针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逐一讲
解这些节日的特点和由来。
2.学生围绕这些节日,进行讨论和互动。
比如:你们在春节都做什么?为什么要吃汤圆?有没有听说过舞龙舞狮?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Step 4 提问与总结:
教师提问: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哪些方面跟我们平时生活有所不同?学
生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告诉学生,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
的独特传统,我们要珍惜它们,传承发展下去。
四、教学扩展:。
传统文化教育大学教案模板
教案标题: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3. 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2. 投影仪或白板;3. 教学PPT或幻灯片;4. 教学视频或音频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如:“你们知道自己的家族有哪些传统文化习俗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答案,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
二、课堂讲解(35分钟)1. 教师根据教材或教学资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进行讲解,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传统艺术等;2. 结合PPT或幻灯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材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个或多个传统文化案例,如:春节、中秋节、传统建筑、书法等;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文化元素和内涵;3. 各组学生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二课时:四、小组活动(2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个小组活动任务,如:制作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PPT或视频;2.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3. 各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活动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的重要性和价值;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短文、家庭作业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和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学案一.课堂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从而正确的对待传统,唤醒他们的尊崇传统的意识并且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破立结合等论证方法,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3.强调了学术性论文具有“持论严密”的特点,通过对文本中概念、思路、论证方式等各个方面的把握,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学术性论文的“持论严密”。
二.课堂知识建构字音字形:1.会读下列词语并能知道大意,其中加点字注音:媲.美烙.印威慑.积淀筛选攻讦.咀嚼.时髦蜕.除钳.制与时俱进播迁他邦时过境迁抱残守缺明日黄花刮垢.磨光褒贬不一昙花一现销声匿.迹孤芳自赏余风遗响不堪设想一蹴.而就面目全非斑驳陆离有史可稽.惟古是尚解读文本:1.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填空本文是一篇学术性论文,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引子部分:是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正确对待传统的重大意义。
提出应区别()和()这两个概念。
“传统文化”部分:阐述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具有()性和()性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文化传统”部分:文化传统是(),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具有全民性、()性、()性和()性。
“财富与包袱”部分:论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阐明应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
可见全文的结构是()结构。
2.本文除了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作者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3.找出文中对“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个概念的解释。
三.当堂限时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媲.美(pì)烙.印(luò)久暂.(zàn)一蹴.而就(cù)B.广狭.(xiá)威慑.(shâ)筛.选(shāi)鲜.为人知(xiān)C.刮垢.(ɡòu)蜕.除(tuì)得逞.(chěnɡ)昙.花一现(tán)D.钳.制(qián)咀嚼.(jiáo)攻讦.(jiã)贬褒.不一(bāo)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文身抱残守缺攻讦斑驳陆离B.威慑惟古是尚友帮有史可稽C.钳制蜕除媲美消声匿迹D.禁忌咀嚼时髦不谌设想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信息时代,一切国际国内刚刚发生的事件都成为记者关注的对象,许多新闻一旦过了一定时段,就自然成了明日黄花....,失去了应有的新闻价值。
B.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即使是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C.每年到了深秋时节,北雁南飞之时,活跃起地田间草际的许多昆虫都会销声匿迹....,认你难睹它们的身姿。
D.我们在那个人才匮乏的时代被视为天之骄子,也就免不了孤芳自赏....。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吹响了中国军人的冲锋号,在10万平方公里的重灾区,奋不顾身的救援官兵与死神展开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
B.“传统”指那个在已往的历史中形成的,诞生了现在、铸造了过去、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C.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道黄色闪电刺破雅典奥运会的红色跑道,中国选手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横空出世,跑出12秒91的惊人成绩,不仅赢得了金牌,而且刷新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D.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建设责任社会的过程,每一位公民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惯、古典文化、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
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
因此,对后人来就,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
在我国,所谓的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等办法和方针,都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的;所有的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贬褒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
5.作者为什么说“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6.我们对传统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请举例加以说明。
7.这四段文字读起来很有气势和力量,很容易折服我们,其原因何在?四.课堂反思总结参考答案:1.本文是一篇学术性论文,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引子部分:是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正确对待传统的重大意义。
提出应区别(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
“传统文化”部分:阐述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文化传统”部分:文化传统是(无形的/民族精神),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具有全民性、(惰性)性、(渐变)性和(交融)性。
“财富与包袱”部分:论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阐明应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
可见全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结构。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着重探讨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
2.本文除了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作者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作者主要采用了破立结合、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比喻论证:使得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论述生动化。
例如: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
等对比论证:突出所论证事物的特点,使之更具说服力。
如: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时装。
破立结合:破,即为破坏,立,即为创造,破立结合意思即为破坏的同时应该创造新的有利的事物。
课文作者的观点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即我们要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
3.见教案当堂训练答案:1.A项中“烙”应读lào;B项的“鲜”应读xiǎn;C项的“嚼”应读juã。
答案:C2.解析:B项中“帮”应为“邦”;C项的“消”应为“销”;D项的“谌”应为“堪”。
答案:A3.解析:“一挥而就”多形容写字、作画、写文章速度快。
这里应用表示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的“一蹴而就”。
答案:B。
4.解析:B语序不当,“诞生了现在”和“铸造了过去”应互换位置。
答案:B5.参考答案:因为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所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为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6.参考答案:对传统文化积极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尤其要保护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
如韩国人把活字印刷术、端午祭申遗成功后,又着手将源于中国的“风水”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
这对我们就是一个警示。
7.参考答案:一是用词准确,“大概”(第一段)源于作者自己的理解,体现表达的相对准确性;二是整散句结合(第三段),增强表达的气势和灵动性;三是大量贴切使用成语,表意凝练而丰富;四是内容、范围、特性、方针和态度,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从而正确的对待传统,唤醒他们的尊崇传统的意识并且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破立结合等论证方法,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3.强调了学术性论文具有“持论严密”的特点,通过对文本中概念、思路、论证方式等各个方面的把握,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学术性论文的“持论严密”。
教学重点:掌握文本所表现的内容,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初步了解传统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从而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严密性的特点。
一、导入1.幻灯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其中的中国元素。
明确:创意来自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先贤明言;肖形印即图画入印的印章,先秦即已有之;书法上采取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有舞蹈形态,人形图画源于敦煌壁画的舞姿;色彩为红色,象征吉祥、喜庆。
2.可以想到的内容中,哪些属于传统文化,哪些属于文化传统?要区分清楚,首先要了解两者的慨念,我们来看看庞朴先生是怎样一步步界定两者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的?二、熟悉课文,了解“持论严密”的特点(一)根据学案,找出文中对“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三个概念的解释【传统】(实际就是检查学案内容,幻灯展念,)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已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问题探讨:“主要”一词可以去掉吗?从中你体会到了文章语言上的什么特点?明确:“过去”,从时间角度看,是指消逝了的时间,从其所留下的物质和精神的积累看,是传统。
“过去”的内涵大于“传统”。
“主要”一词不能删除,它的使用体现了此文语言的严密性。
小结:结合下文来看,这里的“民族精神”指的是文化传统,具体的“表现”指的是传统文化,两者的区别可以与“蜜蜂与蜂蜜”的区别相媲美。
【传统文化】(幻灯展示“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对应于当代文化、外来文化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明确其特征:时代性、民族性。
问题探讨: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能够保存到今天的是文化,那么消失了的能否称之为文化呢?请举例说明。
明确: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凡是存在过的,都产生过影响。
所以无论其现在消逝与否,都应该被称作传统文化。
问题探讨:有没有必要强调“曾经”一词?明确:必须强调“曾经”一词,说明有些在当时合理的现象,今天看来未必合理,如八股文对于明朝选拔人才而言是有其合理性的,胡适先生就曾认为如果取缔了它,可能会出现更多卖官鬻爵的现象,穷人与富人之间会出现更多不公平的现象;再如,三寸金莲就符合封建时代某一段历史中男子的审美需要,在现在看来因其有害人体健康,就被看作是一种变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