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我国的三个经济带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④高、精、尖、新
二、中西部地带
二、中西部地带
1、经济社会特征
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由于河床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小,导致泥沙淤积;夏季雨 水的高度集中,使河湖水满为患。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围湖造田,大大减弱了长江中游湖泊的 调洪蓄洪能力。 ——周边植被破坏,造成地表径流不稳定,也是形成水患的原因。 中游水患应全方位治理
6.为什么说中部地带对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任务 尤为艰巨?(从自然、人类活动、周边生态等几个方 面分析)
东部
中部
西部 57% 23.2 %
面积 16% 27% 41.1 人口 % 35.7 %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差异
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经济最发达, 中部次之,西部 较落后 ⑵经济发展速度: 东部最快,中部次 之,西部较慢
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⑴自然因素:
东部地带
气候湿润,雨热同季,利 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 比较有利于开发利用
2、开发整治重点:
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②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
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列表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
⑴范围
⑵优势
⑶地位
⑷存在问题
⑸发展方向
小结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气候、地貌共同构成了影响我 国自然环境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划分三大 自然区的主要依据。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又存在 差异,而三个经济地带也有不同的特征、差异, 应该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安排各自开发整 治的重点,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系,协调三 个地带的互补发展。
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划分的依据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范围、特征、发展战略的差异性班级:07级地理科学姓名:周院学号:075021005一、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经济地带又称超级经济区。
是经济区划的最高层地域单元。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全国经济开发程度、经济技术发展总体水平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大势,对全国地域进行战略性、长远性的概略划分。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不同层次、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这是实现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毛泽东同志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关系的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二、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及特征(1)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
本带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上,面向海洋,背靠大陆,地表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人口密集,交通方便,历史开发较早,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技术条件较好,经济国际化程高,宜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
东部地带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地区。
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在这里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广州、上海、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还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海南岛、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划为经济开放区,相继对外开放。
这就使整个东南沿海地带变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同时东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内地争能源以及市场、人多地少的现象。
(2)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发展趋势
产业升级与转型
城市群发展
中部经济地带将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向中高端 迈进。
依托交通干线和重要城市,中部地区将形 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促进区域经 济一体化。
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区域内的互联互通水平。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 展。
一。
产业基础雄厚
东部经济地带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 也是中国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地区之一,拥 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
金融业发达
东部经济地带的金融业发展迅速,拥有大 量的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是中国金融业 的重要中心之一。
发展趋势
创新驱动发展
东部经济地带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 和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大城市和城市群 正在迅速崛起。
发展趋势
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的投入,提升其与中东部地区的联通性。
A 资源开发与利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西部经济地带的资源将得到更加合 理、高效的开发与利用。
B
C
D
城市化进程
03
西部经济地带
特征差异
资源优势
西部经济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土地和水资源,这为其 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地理特点
地处内陆,与中东部地区相比,其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但这也为其发 展特色产业和对外贸易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产业结构
以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为主,同时也在新兴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 潜力。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基础知识回顾
3.南方地区 (1)所跨温度带: 亚热带及少部分 热带地区。 水 (2)有利资源条件: 热量丰富、 分充足,有色金属 矿产、生物资源、 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环境 (3)限制性因素: 洪涝 灾害、 污染 、山地丘陵区 地形破碎 等。 (4)经济: 外向型经济建设 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5)问题:人地关系 日趋紧张。
高频考点讲练
(3)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 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 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 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
高频考点讲练
【解析】 第(1)题,由表中各部 门比重可知,渔业和种植业差异较 大。第(2)题,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 均下降的是种植业和林业;三个地带 牧业、渔业比重均上升。第(3)题,选 项中劳动力、科学技术、交通均不属 自然区位因素。 【答案】 (1)D (2)A (3)C
区域 影响因素 地形 自 然 因 素 东部经济 中、西部 地带 经济地带 以平原和 以高原、盆地、 低山丘陵 山地为主 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 以季风气 候和高寒气候为 候为主 主 水热资 源、生物 各类矿产资源丰 资源、石 富、风能、太阳 油、煤炭 能、地热等丰富 丰富
气候
自然资源
高频考点 因 文化 素 对外开放程度 经 济 因 素
基础知识回顾
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 、经 济基础、发展水平和 对外开放程度 。 (2)范围: 辽、冀、京、 ①东部经济地带: 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 ②中部经济地带: 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 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高中地理必修3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能力迁移: 案例研究:
四川盆地
比 较 都江堰
吐鲁番的葡萄
吐鲁番盆地
C、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 产业比重最小
D、产业结构反映经济的优劣,经济越发达,第一产业 比重越大
巩固练习
下列重要城市中属东部经济地带的是___A
A、北京、上海、南宁 B、重庆、武汉、南京 C、天津、大连、合肥 D、沈阳、长春、哈尔滨
巩固练习
可以作为东部地带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是__D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探讨: 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
影响因素 自 地形 然 因 素 气候
自然资源
社 城市化水 会平 因 科技、教 素 育和文化
对外开放 程度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丘陵、平原为主,地势 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海拔较
低平,便于开发利用
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 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 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
问题:1.工农业基础薄弱
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 3.交通落后 4.生态恶化
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 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
方向: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
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 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
①自然条件的差异 ②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 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 经济发展的差异
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东最高、西最低,差距还在扩大 ② 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东部快、中西部相对缓慢
与区域的位置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高中地理-1.1.3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北方
优势:森林、煤、石油、铁
资源丰富
发展重工业
限制:水资源不足, 能源工业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
南方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 有色金属、生物、 水力资源丰富 发展冶金工 业和轻工业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
人均GDP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1)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特征:东部最高, 中部次之,西部最 低。呈东、中、西 梯度排列方式,且 发展水平的差距还 在扩大。
(2)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经济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5年): 东部最快,中部、西部较慢。
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
西部 57%
10个
人口 43.1% 34.4% 22.5%
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和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
12个+3 9个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12个
范围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 粤桂琼(不含台港澳)
自然条件
优越
划 经济基础 分 依 发展水平 据 对外开放
程度
雄厚 较高 较高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三大自然区
二、自然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差异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人类活动差异
以东部季风区为例
三大经济区 三、经济区域差异
三大经济区的内部差异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三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 省级行政区有哪些?划 分依据是什么?
2005 东部 中部 面积 16% 27%
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讨论与分析:比较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1)三大经济地带差异表现(2)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3)三大经济地带各自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4)三大经济地带如何协调发展(1)划分以及差异性的表现:三个经济地带的提法,最早出自1983年国家制定的第七个五年计划。
当时根据全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它们相互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1、东部经济地带自北向南依次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省(市、区)。
中部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赣、鄂、湘9省(区)。
西部包括陕、甘、宁、青、新、川、渝、贵、云、藏10个省(市、区)。
从人口和面积看,东部地带地狭人稠,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1.8%和16%,而西部地带地广人稀。
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3.2%和57%;中部地区介于两者之间。
2、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比较突出地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上。
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体现下列图表中: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表: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固然很重要,事实上人均GDP指标更具可比性。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西部人均GDP的差异要比GDP总值的差距小得多。
另外,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发展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速度代表了潜力。
一个落后地区,假如有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是可以缩小的,反之,则会差距更大。
从课文表1.2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还在扩大。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
(2)造成东、中、西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区位因素等;有社会经济因素,如资源、历史、科技教育、政策、产业结构等。
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
1.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C.山西
D.内蒙古
解析:这是一道把自然区、自然地区与经济地带、范围叠加起来考查的综合题,且陕西省南部的秦岭正是一些自然区划的重要界线。
答案:A
4.读图1-24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如果图例代表三个产业,那么,正确的组合是( )
①图1表示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 ②图例B代表第二产业 ③图2和图3分别表示中部和西部两个地带的产业结构 ④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
GDP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东部地带最大,占到59%,超过全国的一半;中部地带次之;西部地带最小。更切合实际的人均GDP:东部地带为10089元,近中部地带的1.9倍,西部地带的2.4倍,最多;中部地带次之;西部地带最少。由此说明,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特别提示: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按最终消费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劳务总量。GDP通常用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我国依照各省级行政区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疑难精析:(1)1983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在制定“七五”计划时,根据对全国经济状况的分析,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2)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三个经济地带的基本情况:①包括的省市区简称;②面积约占全国的比重;③人口约占全国的比重。
三、差异的影响因素
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自然原因
经济的发展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各地带的自然条件各有优劣,这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影响三个地带经济差异的自然原因可从前两课的中国自然区域差异来理解。
高二地理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东部地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东部地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能
北
有出
大防
源
方
些现
江洪
、
各
人环
大问
原
省
口境
河题
材
市
、污
下也
料
淡
城染
游较
不
水
镇问
涝严
足
资
密题
年重
源
集
汛
短
地
期
缺
区
的
东部地带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成为全国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
和管理人才、提供咨询和信息
对 内
的基地
东部的沿海地理优势
对 外
进一步成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 国际金融和海洋开发基地
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等方面加大了对 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
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参与西部的开发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点
西部大开发中的重点要抓好基础建设设施和生 态环境建设,加快科发展和人才开发。
修建运输通道
可
采
取
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的
措
施
发展特色产业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县分布图
旅游业
西
部
西
名
藏
城
扎
达
区
东部交通便利,集中了中国目前大多数的高
速公路,铁路运输四通八达,拥有我国全部的 32000千米海岸线和部分边界线。
上海街头
广州交通图
辽宁交通图
东部是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它集中了我国最具 实力的辽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 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等。
中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最新资料推荐------------------------------------------------------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基础知识回顾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辽、冀、京、①东部经济地带: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12省市区。
黑、吉、内蒙②中部经济地带:古、晋、豫、皖、鄂、湘、赣 9省区。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秦)、甘、宁、青、新、川(蜀)、渝、贵(黔)、滇( 云)、藏10省市区。
1/ 48基础知识回顾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中、西部明显落后于东部。
(2)具体经济差异表现主要方面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以产业结构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农业经济比重大,西部工业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具有一定过渡性特征---------------------------------------------------------------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进程快,工业产值比重高,外资企业、中进程相对滞后,工业民营企外合资企业、产值比低,以传统工业化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型工业为主体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平高、城市分布密水平低、城市分布密城市化度大度小对外开放程度高低3/ 48基础知识回顾温馨点拨 (1)经济地带的范围:东部经济地带包括除港、澳、台外的所有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及北京市;中部9 省呈“T”型分布。
(2)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知识回顾二、南方与北方 1.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2013-07-29 | 阅:1 转:10| 分享修改一、长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8个城市和浙江省6个城市,共计15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
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长三角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
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历经新中国成立以来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长三角以全国2.1%的陆地面积、1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1.7%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47.2%的进出口总额,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城镇体系较为完备的区域。
1992年由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兴、镇江14个市经协委(办)发起、组织,成立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至1996年共召开五次会议。
1997年,上述14个城市的市政府和新成立的泰州市共15个城市通过平等协商,自愿组成新的经济协调组织――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
协调会设常务主席方和执行主席方。
常务主席方由上海市担任,执行主席方由除上海市外的其他成员市轮流担任。
协调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正式会议。
协调会在常务主席方设联络处作为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各成员市的协作办(委)作为协调会具体的联络、办事部门。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
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
2008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原则和发展目标。
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划分的依据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范围、特征、发展战略的差异性班级:07级地理科学姓名:周院学号:075021005一、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经济地带又称超级经济区。
是经济区划的最高层地域单元。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全国经济开发程度、经济技术发展总体水平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大势,对全国地域进行战略性、长远性的概略划分。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正确处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不同层次、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
这是实现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对毛泽东同志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关系的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二、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及特征(1)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
本带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上,面向海洋,背靠大陆,地表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人口密集,交通方便,历史开发较早,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技术条件较好,经济国际化程高,宜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带。
东部地带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地区。
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在这里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广州、上海、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还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金三角”、海南岛、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划为经济开放区,相继对外开放。
这就使整个东南沿海地带变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同时东部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内地争能源以及市场、人多地少的现象。
(2)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
最新中国三大经济带
承东
中 启西
部
A、能源、矿产丰富B、
林牧业发达,粮棉油 A、铁路运输力不足 糖的重要产区
C、有色金属、重工 B、生态问题突出
业发达
C、黄河断流、长江洪
D、交通以铁路、河 涝问题
运为主,有边境优势
A、发挥资源优势,建成能 源和原材料基地;B、大力 发展农业; C、加强东西向 运输通道建设,扩大对外贸 易; D、搞好大江大河大 湖治理
发展
A、沿边经济有较大 A、工农业基础较薄 A、稳定农业播种面积,提高
优势
B、弱,教育、交通落后 单产,改善生态环境;B、基
西 部
落后
资源丰富,尤其是 能源、矿产、旅游
资源前景可观
B、西北地区土地荒 漠化严重,西南地形 崎岖,交通不便
础设施建设,发展边境贸易, 扩大旅游创汇;C、开发能源, 建设动力基地。
自然原因:地形、
气候、地理区位不
同 影
响
因 素
社会和经济原因: 社会经济基础存在
着地域差异,心理
特征不同,东部地
区的产业结构相对
较优;东部改革开
放起步早
三大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1、大力发展农
林牧和交通;
2、有步骤、有
重点开发能源、
矿产,因地制
宜发展加工工
业;
3、
改善生态环境;
D.三个经济地带差异是全方位的,总体而言东部地带经 济、科技发达,而中西部相对落后贫穷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7
力发展新兴产 业发展知识密
资金
集型产业和高
档消费品工业,
使产品向高精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全课小结]
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 阅读图文资料——获取解读信息—— 确定答题方向——构建答题框架——调动 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判断——表述阐释 结果。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概括为: 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 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 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 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 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 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 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 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04春招图3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 的垂直分布,图4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 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1)该地形区的名称。(4分) (2)指出导致图1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 异的主要因素。
图中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 是由于水分(或降水、湿度)因素造成的。
(3)描述该地形区气 温、水分条件的特征。
运用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分析两区域的主要自然 地理环境特点,并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该区域经济 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图1
图2
图1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部分地区地 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气候类型属于温带 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 夏季;河流众多,水量充沛,有较长的冰期, 含沙量低,并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植被覆盖 率高,以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为主;土壤以黑土 为主,有机质含量较高。 该区域的优势区位条件是:土地辽阔,土 壤肥沃,水源充足,森林、煤炭等矿产资源丰 富。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内涝严重。
中部
西部10省区 西部 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 发展速度:较慢
三大经济地带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范围、特征及发展战略的差异性我国将全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发展地带,分别是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和西部经济地带。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是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我国大陆区域整体上可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三大经济地带根据地理位置的空间连续性,区域特征相对一致性;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一致性;自然条件环境的相对一致性以及发展潜力与战略生物一致性而划分。
三大经济地带由于自然条件与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
划分依据:东部经济地带是我国经济实力雄厚、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
东部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皆居三大地带之首。
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5.6%。
这里内外交通都比较发达。
沿海有众多的良港,历史上就与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的联系。
广东、福建等省还是侨乡集中的地方。
这一地带是我国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发达、居民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这里信息灵通,各项事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也比较高。
中部经济地带地带处于全国的腹地,位置重要,经济发展水平虽低于东部,但已有较好的工农业基地。
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7.3%。
这里科技力量比较强,居民文化水平也比较高,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部是全国煤炭、水电、原材料工业和农业建设的重点地区,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东靠西移”中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
西部经济地带地域广阔,人口和经济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西部地带大体上以东经100度为界,以东为近西部,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中部地带;以西为远西部,那里则地广人稀,大部地区属于高山、荒漠和干旱草原,经济比较落后。
据1985年统计,西部地带的工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国的17.1%。
范围:东部经济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129.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全部国土面积的13.5%。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生成条件,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这一地区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工农业基础雄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2)是商品粮基地又是农产品出口基地且位于长 江下游的是C_(长__江__三_角;洲位)于南部沿海的是D_(_珠__江_三__角_。洲)
(3)除图中所示字母的商品粮基地外,位于中部 地带的商品粮基地还有_松_嫩__平__原、洞__庭_湖__平__原、鄱_阳__湖_平_。原 (4)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商品棉基地图上代号为
1.范 围:
渝、蒙、桂(面积70%,人口28.5%, 国内生产总值不到20%) 即西部经 济地带+内蒙古+广西
2.开发整治重点:
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②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
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随堂训练:
西部大开发要抓紧建设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公
二、中西部地带 1.优势
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③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 ④中西部在沿边贸易上有优势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农业基地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二、中西部地带 2.问题 ①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 ②运输能力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 ③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一、东部地带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地 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④高、精、尖、新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1]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PPT 演示文稿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2.优势
①工农业基地
农业:黄淮平原、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 工业: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 ②交通便利 ③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④45%的大学、60%的科学家工程师集中这里
⑤16%的面积上,有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
工业基地 农业基地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东 濒临海洋,是 主要农业基地、工 部 中国开放的门 业区,交通尤其海 户,基础设施 运便利,城市化、 最好,城市化、科技文化水平高; 科技水平最高 国际化 中 位于中国腹地,能源、矿产丰富, 部 担负承东启西 农林牧产品重要产 的作用 区,有色金属重工 业发达,对俄罗斯 和蒙古的边贸有优 势 西 位于西部边远 有70%的国境线,利 部 地区、少数民 于沿边贸易;能源、 族聚居区 矿产、旅游资源前 景可观;西南水利 资源充足
一、东部地带 3.地位 ①发展水平
GDP:1999年占全国的 一半以上,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相当于中部的1.9 倍,西部的2.4倍
②发展速度 不断加快(东部比重不断加大)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带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6.读“我国3个经济地带划分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
• • • • • • •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和 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水 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 市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三线 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
协 加强东部与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协 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⑵社会经济因素
: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工业 历史
民族 心理
•19世纪40年代在东南沿海出现,20世纪30年代向 西推移,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仍集中在沿海地区 。•东部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比较强的危机
面分析)
•——由于河床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小,导致泥沙淤积;夏季雨
水的高度集中,使河湖水满为患。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围湖造田,大大减弱了长江中游湖泊的
调洪蓄洪能力。
•——周边植被破坏,造成地表径流不稳定,也是形成水患的原因。
•中游水患应全方位治理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东部 中部 西部 面积 16% 27% 57% 人口 41.1% 35.7% 23.2%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差异
•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东部经济最
发达,中部次之 ,西部较落后
•⑵经济发展速度:
• 东部最快,中 部次之,西部较慢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3、地位
•①发展水平
•GDP:1999年占全国 的一半以上,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相当于中部的 1.9倍,西部的2.4倍 •②发展速 •不断加快(东部比重不断加大) 度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4、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不足 •②淡水不足 •③环境污染 •④江河下游防洪问题
•3、发展方向
•①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 材料加工的开发和建设。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
•④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西部大开发
•陕、甘、宁、 青、新、川、黔 、滇、藏、渝、 内蒙古、桂
三个地带的互补发展。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练习:
•)1. 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C
• 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 B.我国的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C.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向北弯曲的状况 • D.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多为外流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
•生产条件好、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
•——东部的农业基地对工业发展有何作用?
学识习创改造变未命来运,知•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工业三个的经济雄地带厚的特基征 础
•?•3.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中心有哪些?
地带
工业中心、工业基地
东部
•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
中部 •哈地尔滨、包头、太原、郑州、洛阳、武汉、株洲、南昌
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区 京津唐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特征
主要工业中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3)交通便利 •(4)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5)具有高科技文化水
平 • 具有高科技、高文化
•水平的优势
•45%的大学 、60%的科学
家工程师
•(6)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带•(有哪几个?)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地区、长江三 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地带等
•——中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 原等(河套平原)
•——西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成都平原、南疆地区等(河西走廊、宁夏平原)
•——这些农业基地发展农业的条件如何?
• 联系中国地理的有关内容思考东部地带分布着 •哪些重要的农业基地?
农业基地类型
主要分布区
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蚕桑基地
海洋渔业基地
亚热带、热带作物基地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2)我国的主要工业区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2)我国的主要工业区
• 我国几个最具实力的工业基地(工业区)都分布于东部 •地带,其特征和主要工业中心如下表所示:
• 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 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1. 阅读课本P13—15、结合地图册12—13,列表比较
东中西三个地带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 向。 •参见导与练202页、创新作业本第11页 •2. 我国的农业基地有哪些类型 ? •粮、棉、油、糖、出口基地等(林、牧、渔) •——东部的农业基地主要有哪些?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
• 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除了因地制宜、按各地带特点安排 •开发整治的重点外,还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三个地 •带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三、西部大开发
•(范围、目标、措施、意义)
程度高的一个原因。 •——中部:交通网稠密程度不及东部,作为能源基地支援周边
的任务艰巨,发展交通更显得意义重大。 •——西部地域辽阔,高山、荒漠阻断明显,居民点分散,交通
线建设投资很大。(可以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以扬长避短)
•6.为什么说中部地带对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任务
尤为艰巨?(从自然、人类活动、周边生态等几个方
感和紧迫感
产业 结构
•东部相对较优:第二 •中西部第一产业比重仍较 第三产业比重都在35% 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 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 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迟缓 。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一、东部地 带 •二、中西部地带
•三、西部大开 发
•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 区•③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 达•④中西部在沿边贸易上有优势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2、存在问题 •①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 •②运输能力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 •③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 A.都兼跨内外流区域
B.都兼跨季风和非季风区
• C.都兼跨四类干湿区
D.都兼跨四个温度带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5.下列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D
)
• A.整个自然区均属于内流区域
• B.地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 C.整个自然区均属于非季风区
• D.是我国陆上边界最长的地区
说明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的有( •AC )
• A.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
• B.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多
• C.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 大
• D.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于湿区,气候复杂多样
•4.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有(•AB )
•AD
•6.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
• A.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 B.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 C.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 D.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 西部大开发要抓紧建设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公路国道主干线,江河上游水利枢纽等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工程 。回答7~10题。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5、发展方向
•①人才、技术、信息基地
•②外贸、金融、海洋基 地 •③第三产业、集约农业
•④高、精、尖、新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二、中西部地带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二、中西部地带
•1、经济社会特征 •①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A •)2.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自然区的写照:(
• 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
•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C.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学习改•变命运D,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3.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能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9. 目前进入西藏地区主要依靠公路。下列四条进藏公路中,海
拔最高的是
(•D )
• A.青藏公路
B.川藏公路
• C.滇藏公路
D.新藏公路
•10. 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地区。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特点
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
小结 •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气候、地貌共同构成了影响我
国自然环境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划分三大
自然区的主要依据。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又存在
差异,而三个经济地带也有不同的特征、差异
,应该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安排各自开发
整治的重点,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系,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