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
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已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新兴产业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战略规划和布局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新兴产业的定义与特点新兴产业是指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经济部门,其具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新性等特点。
新兴产业的兴起,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还具备引领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等重要作用。
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增长: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通过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2. 优化产业结构: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变,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 增强国际竞争力: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展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制定战略规划的必要性1. 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规划可以明确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规划资源配置和发展路径。
2. 推动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可以协调相关产业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推动各方共同发展,形成合力。
3. 有效利用资源:通过战略规划,可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和竞争。
四、制定战略规划的基本原则1. 产业发展与优势:根据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基础和优势,确定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优先领域。
2. 技术创新与转化:注重技术创新和转化能力,推动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推广。
3. 产业集群与链条:鼓励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完善,加强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
4. 政策扶持与引导:制定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
五、新兴产业布局的要点1. 区域布局: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确定新兴产业的地域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过去几年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
这些新兴产业在经济增长、就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仍依赖进口,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业领域。
其次,一些新兴产业发展过快,导致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的问题。
再次,一些政策和规定的不完善,也限制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也非常激烈,我国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对策建议:为了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我国应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研究机构和企业的资金支持,鼓励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减少对进口技术的依赖。
其次,我国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避免新兴产业过快发展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
政府应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转型升级,加强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提高整体竞争力。
第三,政府应完善政策和规定,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政府可以采取减税、减免社会保险费等措施,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创新活动。
同时,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和有序。
最后,我国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扩大新兴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
同时,政府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国际拓展支持,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总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大创新力度、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我相信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江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江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吴先满【摘要】2010年江苏省出台了6大类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明确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物联网、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但目前江苏新兴产业技术水平整体不高,产业层次偏低,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矛盾突出,存在着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从评价基准的重要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角度,本文分别运用自主技术基准、市场需求基准和产业关联基准,对江苏省既定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评估,得出结论:江苏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及新医药等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强,部分产品和技术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软件和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物联网等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内也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由此我们认为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不同发展时期应明确不同发展重点.【期刊名称】《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13)003【总页数】6页(P37-42)【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分析;发展对策【作者】吴先满【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2008年下半年以来,江苏经受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困难影响。
一些不掌握核心技术、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传统产业,受危机冲击尤为明显。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国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江苏积极发挥技术创新作用,把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结合起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010年,江苏出台了6大类 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明确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物联网、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
关于新兴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兴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题目:新兴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新兴产业正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本报告旨在调查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潜力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搜集了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报告、新闻报道和企业数据,并分别走访了几个新兴产业企业,以获取详尽的信息和实地感受。
三、新兴产业的定义和分类新兴产业是指以高科技为基础,原创研究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将新兴产业分为以下几个类别: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
四、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1、信息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表现为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的迅猛发展。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和人工智能研发中心。
2、生物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在医药、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中国生物技术企业正在不断增长,并在基因工程、生物医药和农业基因编辑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3、新能源产业:新能源发展是应对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
中国在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
4、新材料产业:新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电子性能,对现代产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中国的新材料产业正快速增长,特别是在稀土材料、碳纳米管和高强度合金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五、新兴产业的潜力和挑战1、潜力: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它们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
2、挑战:新兴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技术壁垒、人才培养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挑战。
此外,科技创新和资金支持也是发展新兴产业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六、建议1、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以促进其发展壮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本报告对相关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旨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二、调研内容我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首先是对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了解市场主体、市场规模和市场规律。
其次是对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明确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和环节。
同时,我们还对相关政策和标准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以了解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最后,我们还对产业发展的主要难题和挑战进行了调查和总结,以寻找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
三、调研结果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市场需求、产业链、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不足、生态环境压力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和发展路径,以期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
四、建议和展望基于调研结果,我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是进一步加强政府扶持和引导,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是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长期发展能力。
最后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立绿色、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希望通过本报告的调研和分析,能够为相关决策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
常州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
常州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常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一座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
在产业结构特征方面,常州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制造业占主导地位:常州市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导,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和化工产业等。
这些产业链完整,技术含量较高,对于市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企业规模较小:常州市的制造业企业规模较小,以民营和私营企业为主,而大型企业较少。
这一产业结构特征既反映了常州市制造业发展起步较晚的实际情况,也体现了常州市逐步加强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实践探索。
3.产业协同发展:常州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协同发展特征。
例如,常州市的装备制造业与机械制造、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业链相连,形成了完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这种产业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常州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考虑以下条件:1.基础条件:主导产业选择应考虑地区的自然资源、区位资源、交通网络、人力资源等基础条件。
常州市具有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的优势,可以发展依托水运和陆路交通的产业,如物流、仓储、交通设备制造等。
2.产业链优势:常州市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化工等产业链上有较好的基础,可以选择这些领域作为主导产业,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附加值。
3.产业发展潜力:主导产业应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需要考虑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因素。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好发展前景,而此类领域又与常州市的产业链有较好的衔接,是选择主导产业的优选方向。
4.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的选择还应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近年来,常州市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因此,应尽量选择清洁生产、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相关领域作为主导产业,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常州市的产业结构特征以制造业为主导,应选择与现有产业链衔接紧密、具备良好发展前景和潜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常州发展战略范文
常州发展战略范文一、引言常州市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长江、京杭大运河流经常州,为常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常州市不断加大对经济建设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探讨常州发展战略,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二、常州的现状常州市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网络,是一个工业基地和物流中心。
市内有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制造业公司,如远东信息、华软科技等。
常州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常州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
三、常州的应对策略为了进一步推动常州的经济发展,常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包括:1.优化产业结构。
常州市将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转变。
同时,加强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优化。
2.改善城市环境。
常州市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空气和水质量。
同时,加强城市绿化和垃圾分类处理,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3.推动科技创新。
常州市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团队。
同时,加强科技和产业的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4.加强人才培养。
常州市将加大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同时,吸引海外人才和留学生回流,为常州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常州发展战略的影响和挑战常州的发展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优化产业结构使得常州的经济更加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增加了人们对常州的归属感;科技创新为常州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人才培养为常州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然而,常州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和人才引进的困难等。
五、未来发展的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常州的发展1.加大环保力度。
常州市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通过对常州市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 了解常州市的经济发展现状、特点及 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政 策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范围和方法
范围
本次调查涵盖常州市所有产业,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并对各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数据统计等多种方法进行调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结合 常州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对常州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02
常州市经济概况
常州市总体经济状况
总体经济实力
常州市位于江苏省,是长江三角 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近年来 ,常州市经济持续增长,总体经 济实力不断增强。
产业结构调整
常州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 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 产业转型升级。
区域协同发展
常州市注重区域协同发展,加强 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推动长 三角一体化发展。
常州市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汇报人: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常州市经济概况 • 经济发展亮点 •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 经济发展建议和展望 • 调查结论
01
引言
调查背景 济状况不断变化,常州市作为长江三 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其经济发展状 况备受关注。
关于新兴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问题对策建议
关于新兴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问题对策建议调研报告: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一、引言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保持经济增长,推动技术创新和提高就业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分析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问题分析1. 技术创新不足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然而目前我国在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欠缺。
许多新兴产业仍然依赖于外国技术转让,缺乏完全自主的技术研发能力。
2. 人才短缺新兴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支持,然而目前我国的人才供应仍然与需求不匹配。
在新兴产业中,高优质人才稀缺,而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却难以找到与自身专业对口的就业机会。
3. 资金投入不足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我国的资金供给仍然不足。
私人投资者对于新兴产业的风险意识较高,对资金的投入持保守态度;同时,政府在资金投入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三、对策建议1.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并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
2. 增加人才培养力度我们应该加强对新兴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提高高校、职业学校以及技术培训机构在这方面的能力。
同时,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并鼓励引导高素质人才投身于新兴产业的发展。
3. 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提供更多的贷款和补贴,鼓励私人投资者增加对新兴产业的投资。
同时,适当降低新兴产业的创业门槛,减少企业创业的财务压力。
四、结论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加强人才培养,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我们才能推动新兴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促进新兴产业的繁荣发展。
常州产业调研报告
常州产业调研报告常州产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常州市经济发展迅速,产业格局不断优化。
为了进一步了解常州市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我们组织了常州市产业调研活动。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调研,包括实地参观、面访企业和调查问卷等。
通过与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我们获取了大量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1. 常州市主要产业常州市的主要产业包括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
机械制造业是常州市的主导产业,占据了城市经济的重要地位。
电子信息产业也在近年来快速崛起,成为常州市的新兴支柱产业。
此外,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也有不错的发展势头。
2. 产业发展优势常州市的产业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区位优势:常州市位于长三角地区,紧靠上海和南京,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2)人才优势:常州市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在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
(3)政策优势:常州市积极推出各种产业扶持政策,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发展。
(4)完善的基础设施:常州市拥有完善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常州市的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1)缺乏核心技术:常州市的产业发展主要依赖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的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2)企业竞争激烈:常州市的主要产业领域竞争激烈,企业之间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
(3)环境污染治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常州市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的问题,如何解决环境污染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发展建议1. 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通过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和高素质人才,提高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
2. 发展产业链。
通过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整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3. 加强环境保护。
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治理,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及政策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及政策分析公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海洋产业、生物医药、低碳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崛起,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政策对其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世界经济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和产业成为 treibende Kraft(推动力)成为时代的主题。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撑新一代经济增长点的产业,成为全球政府政策的热点。
国家层面多次提出“产业兴、国家强”等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1. 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近年来,我国对传统产业进行了大量的转型升级和定位协调,从主要从传统机械、制造业等向高新技术、服务业以及绿色环保型等方向转型。
通过新兴产业的引领,使得产业链更完备,整个企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更为完整。
2. 发展效果显著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新兴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壮大,极大地推动了产业从发展到成熟和普及。
同时,我国海洋产业在资源开发、人才培养、科研基础等方面也有所突破,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3. 在部分领域落后于先进国家然而,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新兴产业还存在一定的落后性。
例如在信息技术方面,在操作系统和芯片设计等核心技术方面,我国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1. 财政支持政策在政策层面上,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支持越来越多。
例如,政府以多种形式为新兴产业提供融资支持,设立专项基金、直接投资等,以解决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难题。
2. 税收优惠政策国家推出多种税收优惠政策,以激励企业和投资者在新兴产业领域开展业务。
通过减免税收和建立税收优惠机制,鼓励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加速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 国战略性新 兴产业发展 中存在 的 问题 及对 策研 究
丁 晓 燕 海 安 县 商 务局 江 苏 海 安 2 6 0 2 60
摘 要 : 兴 产 业 逐 渐 成 为 引领 未 来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重要 力量 , 展 战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也 成 为 世 界 主 要 国 家抢 占新 一 轮 新 发
其 次 , 发 投入 不 足 , 研 自主创 新能 力薄 弱 。战略性 新 兴 产
新兴 产业 逐渐成 为引领 未来 经济社 会发展 的重 要力量 , 发展 战 业是 知识 、技术 、资 金密集 型产业 , 其发展 高度 依赖 技术创新 略性 新 兴产 业也 成为 世界 主 要 国家抢 占新一 轮 经济 和科 技 发 和突 破 。而 我 国 目前在 支持 战略 性新 兴 产业 发展 方 面 的投 融 展 制高 点 的重大 战略 。为 了适 应这 一经济 发展趋 势 , 国必须 资政 策还 不 够完 善 , 方面 , 批处 于初 创期 、成 长期 的创新 我 一 大 把握 世界新 科技革 命和产 业革 命 的历 史机 遇 , 加快 发展 战略性 型企 业存 在 融资 困难 , 资金 瓶 颈制 约 明显 ;另一 方 面 , 在财 存
业结 构升 级 、加快经 济发展 方 式转变 ; 是有 利于构 建 国际竞 三
产 业 的持 续 发展依 赖 于其 产 业配 套能 力和 市 场推 广能 力 的不
断提升 。 当前 , 部分新 兴产 业发展 更多地 依托 政策导 向和 政府 扶 持 , 没 取得 支撑 产业 持 续发 展 的足够 市 场空 间 , 用市 场 还 运
破 、市场 主导 、引领 发展 ”的总 体要 求 , 把握 好市场 主导 与政
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报告一、产业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具有战略意义和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这些产业通常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相关,能够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二、产业现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成为热点。
高端装备制造方面,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受到广泛关注。
新材料产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碳纤维、高性能陶瓷、功能性膜材料等。
这些产业在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发展、促进经济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发展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首先,随着全球科技进步的加速,新技术的涌现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其次,政府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包括财政政策、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
此外,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对于高品质、高效率、环境友好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上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发展挑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充分投入资源和时间。
其次,人才短缺是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些产业对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需求量大,但供给不足。
此外,市场竞争激烈,产业进入门槛不断提高,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五、发展建议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政府支持,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
其次,加强各类培训和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此外,建立开放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技术交流,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常州制造业发展的SWOT分析
江苏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最为集中的 区域,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常州经 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江苏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作为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制造业是常州经 济发展的支柱,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常州国民 经济的发展。常州制造业如何认识自身的优势、劣 势、机会和威胁,成功地度过这场危机成为常州未 来经济命脉走向的关键。
身利益来考虑其发展战略。双方经济竞争动机较为 强烈,但开展互补性合作动机较低,例如常州和苏 州都提出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 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行业作为产业发展的 重点领域,产业发展雷同非常明显。
(四)制造企业管理水平落后 当前,常州制造业仍然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 与西方先进制造业相比,存在人均生产率和设备利 用率较低,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因此,企业 必须以先进的管理方式来武装自己,实现制造企业 全面的管理改进。 四、常州制造业发展的机会分析 (一)世界制造业大规模向中国迁移 从 20 世纪末开始,世界制造业大举向中国迁 移,各个发达国家的跨国制造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 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这在客观上提高了中国制造 业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契机, 常州的制造业发展也受到这种影响。目前,在常州 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 73 个,例如美国通用电气 公司、梅特勒托利多公司、德国卡尔迈耶公司、曼内 斯曼力士乐公司、法国法力诺公司、英国海浦沃尔 斯公司、日本东芝、小松、普利司通、富士通、三井、 韩国现代、意大利雷迪斯、台湾光阳等 50 多家跨国 公司已经在常州投资落户,美国德州仪器、查特深 冷设备、法国圣戈班等一大批技术含量较高、关联 度较大、带动性较强的产业链龙头项目也落户常州 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些项目的建成和投产将极大地 推动常州制造业的发展和壮大。 (二)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消 费能力持续提高 我国政府近几年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扩大内 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因为制造业发 展不能单单依赖于国外市场,国内市场的发展和内 需的增加能够为制造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增强 企业的综合实力,促使企业自身参与国际竞争。 (三)城市空间发展机遇 与发展常州现代制造业相配合的是,2005 年常 州市开展了常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其中包括 区域发展战略、市域空间发展战略、市区空间发展 战略和旧城空间发展战略。随着常州城市空间结构 的日趋合理,各个区域制造业的发展重点愈加明 确,从而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并使常州现代制 造业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21 世纪初,常州初步形 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带,实现了以上海为中心,以周 边广大区域为辐射经济区,给常州制造业发展开辟
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文/张 宁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材料产业是被公认为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与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并列为现代文明的3大支柱产业,新材料已经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新变革的基石和先导[1]。
新材料产业对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是其他新兴产业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各国先后颁布相关政策,加快战略布局,抢占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体现主导权、支配权、话语权的重要砝码[2,3]。
我国政府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新材料产业列为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新材料产业视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基础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引擎。
1 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1.1 新材料产业基础雄厚,潜力巨大江苏常州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其产业基础雄厚,多项技术国内领先,特别在医疗器械、光电材料、汽车等领域优势明显。
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截至2019年7月,常州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1万亿元,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16家,行业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超20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超60家。
量大面广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亟需通过“互联网+”改造升级,根据2017年度常州全市获评星级的278家企业名单分析可见,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常州市支柱产业之一,包括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长海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华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功能涂料(常州)有限公司等明星企业。
常州市新材料企业数量多、产业基础好、规模大、集聚程度高,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019年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2019年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中,常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共计11个,6个项目与新材料产业密切相关,包括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三元锂电池、北电爱思特(江苏)科技有限公司的三元锂电池、江苏国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运维装备、常州当升科技的锂电新材料、常州星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涂覆隔膜、常州SK Innovation动力电池工厂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隔膜。
常州市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构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
02
新能源产业
常州市在新能源领域也取得了一渐成为地区新兴产业的亮点。这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常州
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03
智能制造产业
常州市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迅速,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
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常州市制造业
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
加强区域创新合作,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 置。
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广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的良性互动。
THANKS
3
常州市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投资 环境,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投资和企业前来发展 。
调查方法与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数据 分析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常州市的 产业结构、企业发展状况、人力资源状况、
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02
常州市经济发展现状
人力资源优势
常州市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人 才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济发展的劣势
产业结构单一
虽然常州市的制造业发展迅速, 但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 传统制造业,新兴产业和高科技 产业相对较少。
创新能力不足
与一线城市相比,常州市的创新 能力还有待提高,科研投入相对 较少,高端人才缺乏,制约了经 济的发展。
02
制造业为主导
常州市的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了 重要地位,尤其是机械制造、纺织服 装、化工等传统制造业。
常州哪个行业好发展
常州哪个行业好发展常州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工业城市,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环境。
以下是常州发展较为好的几个行业:一、汽车制造业常州拥有完善的汽车产业链条,具有一定的汽车产业基础。
近年来,随着汽车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常州的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
常州的汽车制造企业规模较大,技术实力雄厚,对汽车制造行业有较大影响力。
二、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随着全球和国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提高,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逐渐兴起。
常州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新能源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
多家新能源企业在常州设立工厂,推动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新材料产业新材料是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常州在新材料领域有较强的研发和生产实力,涉及范围广泛,包括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先进陶瓷等。
常州的新材料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四、生物医药产业常州作为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常州的生物医药企业以研发、生产和销售药品为主,涉及多个领域,如抗肿瘤药物、中药制剂等。
随着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常州的生物医药产业有望在未来继续壮大。
五、现代服务业常州的现代服务业涵盖了很多领域,包括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
近年来,常州市政府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
常州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总之,常州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工业城市,在多个行业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汽车制造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都是常州发展较好的行业。
在未来,这些行业有望继续蓬勃发展,为常州经济的持续增长做出贡献。
基于SWOT分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眼长远水 平上的重大战略选择。2 0 1 0 年1 0 月1 0 E l , 《 国务院
关 于加快 培育和发 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 的决定》 正式颁 布 , 拉 开了战略性新 兴产业发展 的实 质. 陆发展序幕 。 以下 , 围绕 我 国大力 发展 战略性新兴 产业 的背 景 , 重点 研究 了基 于 S WOT的我 国战 略性新兴 产业现 状 , 进而 提 出 了发展 我 国战 略性新兴产 业的若 干建议 。以期有助 于明确 我 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具 有的优势 、 劣势 、 机会和威胁 , 可 以为 政府及其管理部 门制定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战略 、 为经营者 制定具体发展策 略提供 依据 , 有助 于全 面促 进我 国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发展 。
一相较于 日本 、 芬源自等资 源匮乏 的国家 , 为我 国战略性新 兴产 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 , 超过 1 3 亿的人 口, 为战略型
新兴产业提供 了世界上任何 国家都无法 比拟 的人力资 源 , 我 国不论在人力资源数量 、 成本等各个方面都 占有绝对的优势。
部 门先后 制定 了各项 有关 于战略性新 兴产业 的规划及支 持 政策, 如《 国务 院关于加快培 育战略性 新兴产业的决定》 和七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专项规划 ] 。 目前 , 全 国已有 3 O 多个省 市制定 了发展战 略性 新兴产 业 的规 划及政策 。在具体产 业
第2 6 卷第 1 期
2 0 1 3 年1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社 会 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h a n g c h u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引言近年,国家逐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又一新的国家重大战略。
2014年,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
在此战略背景下,尤其以高铁、核电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国际化发展的契机。
可以看到,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国际化,对于中国产业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加快占领全球化市场,促进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培育周期长,技术、市场、政策等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这些问题与以营利为目的和资金安全为首位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相违背,企业难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
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进入高度成熟的商业化领域,而是在市场缺失的领域,从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出发,坚持市场建设方式,以融资为杠杆,利用政府组织优势,引导资本投向国家政策鼓励的产业。
国开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国际化起到主导作用。
如何更好更合理的利用开发性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国际化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国内关于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
谭中明(2012)、袁天昂(2010)、胡海峰(2010)等人从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角度出发认为应该培育与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来发展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顾海峰(2011)则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并分别从政策性直接金融层面、政策性间接金融层面设计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金融支持政策。
王保忠(2015)认为在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包括基础设施投资、能源、特色产业等领域,应该以开发性金融形态为主导,以培育商业性金融为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的外 部机会 ( O ) 与威 胁 ( T ) 。
( 一) 优 势 产 业体 系 完 善 。常 州 基 本 形 成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的所 有行 业 , 如智能 制造 、 新能源 、 新材料 、 节 能 环保 等 。 这 些 行 业 在 常 州 发 展 较 早 , 基 础 比较 雄 厚, 产 品销 往 国 内外 , 形 成 了一 批 在 国 内有 影 响 力 的龙 头 企业 , 产业 规模 逐渐 扩大 。 技 术创 新能 力 明显 提高 。市 场竞 争 的 加 剧 , 推 动 了常 州 战略性 新 兴企 业 对 技 术 创新 的投 人 , 并 取
2013月常州市政府印发了常州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要求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规模和技术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部分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发展区和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2 0 1 4年第 6期
江 苏 经 贸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总第 1 1 6期
要 实现 弯道超越 , 得到非 常规发展 , 就必须提升产 学研合作 力度 、 努力开拓 市场 、 实施 品牌战略 、 加 大招 商引资力度 、 培养创 新
型 人 才等 。
关键词 : 常 州; 战略 性新兴产业 ; S WO T分析 ; 对策
中图 分 类 号 : F 2 0 7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2 6 0 4 ( 2 0 1 4 ) 0 6— 0 0 0 1 —0 3
、
引
言
2 0 0 9年 1 2月 江 苏省 委 、 省 政 府 结 合 本 省发 展 实际, 明确 提 出智 能 装 备 制 造 、 新能源 、 新材料 、 新 医药 及 生物 技术 、 节能环保 、 软 件 及 服 务外 包 、 物 联 网等七 大 战略性 新 兴 产 业 。2 0 1 3年 5月 , 常 州市 政
作者简 介 : 李克林 ( 1 9 8 1 一) , 男, 常州 大 学 产 学 研 合 作 处 助 理 研 究 员 , 硕士 ;
陶 国良( 1 9 5 8 一) , 男, 常州 大学 产学研合作处教授 , 博 士。
要 依靠 国外 进 口, 企 业 常 常 花大 笔 的费 用来 支 付 专
区和具有 显著 影 响力 的产 业 高地 。分析 常 州 市发 展
战略性新 兴产 业 的优 势和 劣 势 , 以及 面 临 的机会 、 风 险, 有 助于政府 、 企业 等制订更 具针对性 的策略 。
大批 有一 定生 产 与研 发 能 力 的战 略性 新 兴 企 业 。
产 业规 模 的 日益 扩 大 , 有 助 于 技 术 的创 新 、 人 才 的 培养 、 企 业 间 的协 作 , 从 而形 成 产 业集 聚效 应 , 龙 头 企 业带 动 了一些 配 套 加工 能 力 强 、 规 模 较 大 的企 业 发展 , 初 步形 成产 业链 。
订发展 战略和分析竞 争对手情 况 。在 战 略分析 中 , 它
是最常 用的方法 之一 。本文 运用 S WO T分析法 , 分析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6—0 7
基金项 目: 2 0 1 3年 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环境建设项 目“ 常州大学 国家技术转移示 范机 构服务能力建设” ( 2 0 1 3 G H 5 6 0 5 7 0 )
一
府 印发 了《 常州市 培育和发展 战略性新 兴产业三 年行 动计 划 ( 2 0 1 3 -2 0 1 5年 ) 》 , 要求到 2 0 1 5年 全 市 战 略
性新兴 产业 的经 济规模 和技术 水平居 全 省领先 地位 , 部分产业 集聚 区成 为全 国战 略性新 兴 产业 引 领发 展
得 了一 定 的效果 。龙 头企 业 积 极 申请 专 利 , 研 发 新 的技术 , 形成关键科研成果 , 整 体 水 平 达 到 国 内领 先、 国际先 进 , 有 的企 业 产 品部 分 技 术 性 能 指 标 已
达 到甚 至超 过 了欧美 国家 标准 。 产 业集 聚效 应 逐 渐 显 现 。常 州 近 年 来 建 立 了
利 费 。至 于 高 附 加 值 产 品 领 域 的竞 争 , 只 能 望 洋
兴叹。
力, 而且要 充分 发 挥 高校 、 科 研 院所 的生 力 军作 用 ,
形 成 自主创 新 的 整 体 合 力 。政 府 应 引 导 企 业 积 极
参加 面 向高 校 、 科 研 院 所 的科 技 项 目招 商 推 介 、 洽 谈合 作等 活 动 , 特别 是 要 充 分 发 挥 区 域 内高 校 、 科 研 院所 的资 源 优 势 , 搭 建 全 方 位 对 接 的合 作 平 台 , 建立 产学 研 联 合 体 、 创 新 平 台 等 方 面 的激 励 机 制 。
常 州 市 战略 性 新 兴 产业 发 展 S WOT分析 及对 策研 究
李 克林 , 陶 国 良
( 3 1 6 4 )
摘
要: 运用 S WO T分析 法 , 分析 常州市在 发展 战略性新 兴产 业时 面临的机会 和威胁 , 以及 存在 的优 势和 劣势。常 州市
战 略性 新 兴 产业 是 我 国高 新 技 术 产 业 中具 有
常州 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 内部优 势 ( S ) 与 劣势 ( W) , 面
战 略意 义和 未来 指 向性 的产 业 , 构建 有 效 的产 业 发
展模 式 是 我 国当 前 经 济 社 会 运 行 中 迫 切 需 要 解 决 的深 层 次课题 。 目前 , 我 国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潜 力 巨 大, 能够 带动 社会 经济 快速 发展 。
二、 常 州市 战 略性 新 兴产 业发 展 的
S W oT分 析
S WO T分析法 又称为态 势分析 法 , 常常被 用 于制
( 二) 劣势
企 业核 心技 术 缺 乏 。 常 州 的 企 业 大 多从 事 技 术 含量 低 、 劳 动密 集型产 品的加工 , 附加值很 低。 战略性 新兴 产业 所 涉及 的关 键 零 部 件 、 核 心 技术 主